求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上历史提纲

丰城丽村中学熊绍安历史工作室
当前位置:&&
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上传: 李燕梅 &&&&更新时间: 17:34:16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1640年11月-1689年
日-1783年
日-1794年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反动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
18世纪末,法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1640年11月,议会的重新召开
日,列克星顿的枪声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一场反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罗伯斯比尔
&新模范军&
①1640年11月,新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
②1642年8月,国内革命战争爆发
③1649年1月,处死国王查理一世;5月10日,成立共和国
④1653年,克伦威尔成立护国政府,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⑤1658年,克伦威尔病死
⑥1660年5月,查理二世登上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詹姆士二世进一步推行反动政策
⑦1688年6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在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三世到英国当国王,其妻玛丽二世为女王
⑧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权
①开始:日,列克星顿的枪声
②建军:日,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③建国: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大捷
⑤结束:1781年,英军司令康华利向大陆军投降
⑥独立:1783年,英美签定《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
⑦战后: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1793年连任
⑧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确立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①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③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口号
④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此后,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了国家政权,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⑤1794年,右派势力发动政变,颠覆了雅各宾派政权,法国形势逆转
⑥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掌握了国家大权;1804年拿破仑废除共和制,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史称拿破仑帝国),实行军事独裁;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占巴黎,拿破仑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法国封建王朝复辟;1815年拿破仑重建法兰西帝国,与欧洲反法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决战,惨遭失败,再次流放,拿破仑帝国彻底崩溃
资产阶级革命方式
独立战争的方式
资产阶级革命方式
反复性、曲折性
独立战争和资产阶级的一致性
阶段性、彻底性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建立了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建立了资产阶级专制的国家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欧洲其他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历史进程。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①确定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③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①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②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③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限制王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阐明了独立的合众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它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历史文献。宣告了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都提倡自由、平等、民主
1、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①以1806年为界,此前战争主要针对反法同盟国家,是为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是正义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主义;
②从1806年起,对外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其性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争取霸权的非正义战争,并为打败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2、评价拿破仑:他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加强法制,强化国家机构。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疆域,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是他的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①对内:改革财政,肃清王党分子。1804年,拿破仑废除共和制度,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史称拿破仑帝国),实行军事独裁;
②对外:率军与欧洲反法同盟开战,击败了几乎所有的欧洲大国,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日本明治维新
1861年4月-1865年4月
从1868年起
①南方盛行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北方工商业资本家为获取国内市场和劳动力,主张废除黑奴制度,南方种植园主则坚持黑奴制度。
③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奴隶制度)的尖锐对立
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1855年秋,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根本原因: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部(社会危机):新兴资产阶级和下级武士强烈要求改变日本现状,深受封建剥削的农民和市民不断起义。
外部(民族危机):1853年,美国舰队入侵日本,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关闭的国门被打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
1860年11月,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
1855年秋,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
由沙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战争,废除了黑奴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
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逐渐强大起来,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武士道精神和封建皇国观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祸根。
①开始:1861年4月,南方叛乱武装首先向北方挑起战争
②初期:北方节节失利,首都华盛顿受到严重威胁
③转折:1862年6月,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9月,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黑奴制
&&1863年夏,北方军队转入反攻
④结束:1865年4月,攻克南方叛军老巢里士满,南方叛军向北方军投降
①规定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②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
③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赎买到一份地
俄国扩张:①武力夺取波罗的海沿岸和黑海北岸的大片土地,又向东南吞并了外高加索和中亚;②《爱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占中国150万km²;③到二十世纪初,俄国领土已达到2200万多平方千米,成为了一个疆域辽阔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武装倒幕:1867年,倒幕派拥立明治天皇,发布讨幕密诏,准备武装倒幕。1868年1月,幕府以讨伐叛逆为借口,首先挑起战争。双方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激战三天,倒幕派军队打败了幕府军。4月,德川庆喜投降,德川幕府在日本260多年的统治被推翻。随后,江户改称东京。1869年3月,明治迁都东京。5月,幕府残余势力被消灭。
改革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改革内容:①政治:&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为天皇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文化教育: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④生活: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⑤军事: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
二、近代思想文化运动和科学技术革命
1、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14世纪&16世纪
17世纪&18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发源地:意大利
中心:法国
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但丁、达&芬奇
法国自由三剑客: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偏见、神学教条和封建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得以解放,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2、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代表作(主要成就)
文艺复兴时代
恩格斯称赞:&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宁称赞:&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文艺复兴时代
《蒙娜丽沙》《最后的晚餐》
《向日葵》
《英雄交响曲》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灯、电影机、留声机的发明
被称为&发明大王&、&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物种起源》(&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新航路的开辟
&&&(1)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2)原因:①主观原因:a经济根源、14至15世纪,西方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地中海沿岸兴起;
b、社会根源、西欧国家对财富的迫切需求。
&&&&&&&&&&&&&&②客观原因:a、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原有的商路,使路上贸易相当困难;
b、帆船的改进、罗盘针的运用和&地圆说&的传播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
&&&(3)概况:
意大利哥伦布
从大西洋向西航行,到达了古巴、海地等地
第一个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地区
葡萄牙人达&伽马
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了印度的西南海岸
第一个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葡萄牙人麦哲伦
由大西洋西行,在菲律宾被当地人所杀,同行的船员绕过好望角,沿西非海岸返回西班牙
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大地是球形的科学真理
(4)意义:沟通了欧、亚、非、美洲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4、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
大机器代替手工生产
①&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③&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生产所必需的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④&16至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发明机器提供了条件;
⑤&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分工更为精细,为机器生产提供了可能。
①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代替抛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珍妮纺纱机&;后来,又发明了&骡机&和水力织布机
②1769年,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③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④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厂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
意义(影响)
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上半叶&&20世纪初
标志(内容)
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学理论,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②1876年,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③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并成功实现了横穿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发报
④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以柴油为燃料的自动点火内燃机&&柴油机,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条件
⑤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更加先进的四轮汽车,并建立了汽车装配线
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奥维尔&莱特和威尔伯&莱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的第一步
以电力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英国的宪章运动
(1)1836---1848年间英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通过了《人民宪章》,提出了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要求。(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工人运动的影响: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经济前提);②欧洲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阶级基础);③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前社会主义学说和人类创造的其他优秀文化成果(理论来源);④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实践,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
3、不同时期法国的不同名称
法国国家名称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1958年=至今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4、巴黎公社
(1)普法战争: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
(2)巴黎公社成立直接原因: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力量。
(3)过程:1871年3月,政府军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三一八起义)。3.28日成立了巴黎公社。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动了进攻。5月21至28日,战斗非常惨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3)性质巴黎公社是人类历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新型政权。
(4)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虽然失败了,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却鼓舞着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继续进行斗争。
(5)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欧仁&&鲍狄埃(词)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后来,经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曲)谱曲后,《国际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5、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a、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
b、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农民导致孤军奋战;
c、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②客观原因:a、国民自卫军没有乘胜进军凡尔赛,使梯也尔为首的反动政府获得喘息的机会;
b、反动政府有普鲁士支持。
6、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1)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先后入侵美洲、非洲、亚洲地区,进行殖民扩张。
(2)西班牙、葡萄牙是最早的殖民国家,荷兰、英国、法国随后也加入到殖民扩张的行列。
(3)殖民扩张的方式:①掠夺土地;②抢劫财物;屠杀和奴役当地居民;④疯狂地贩卖黑人奴隶。
从17世纪起,黑奴贸易成为西方殖民掠夺非洲的最重要手段之一。17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后来居上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
美洲&&&&&&&&&&&&&&&&&&&&&&&&&&&&&&&&&欧洲
&&&&&&&&&&&&&&&&&&非洲&
&&&&&&&&&&&&&&&&&&&三角贸易&结构图示
(5)影响:罪恶的黑奴贸易使殖民者获得了惊人的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本。而带给殖民地,特别是带给非洲人民的却是深重的灾难。
7、英国的殖民掠夺
(1)殖民争霸:在殖民争霸的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中叶成为海上霸主。
(2)海外殖民地:①北美: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②非洲:占领了塞内加尔等地;③亚洲:凭借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疯狂的掠夺。1757年,殖民头子克莱武率领英军占领孟加拉,印度开始沦为殖民地。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3)到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
8、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拉丁美洲中南部是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主战场,玻利瓦尔是独立战争中的杰出的民族英雄。
(2)1819年成立了由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随后解放了厄瓜多尔。
(3)拉丁美洲人民经过三十余年的斗争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统治,建立了18个独立国家,奠定了拉丁美洲新的政治格局。
(4)1857年至1859年,印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映民族起义。
(5)代表人物:
玻利瓦尔&&南美北部反殖民斗争领导人,&拉丁美洲解放者&
圣马丁&&南美南部反殖民斗争领导人
章西女王&&印度
1、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历史上出现的三股进步潮流:
①民族解放运动(反殖民斗争);
②资产阶级革命/改革;
③共产主义运动(工人运动)。
2、拿破仑帝国的性质:大资产阶级掌权的资产阶级政权。
3、拿破仑对内政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具有进步意义。
4、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全部)(1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全部)(1
世界近代史
☆近代化(近代社会):
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构建资产阶级的人文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接受近
☆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
&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阶级统治(英国、法国)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组度废除旧制度(俄国、日本)
4、通过对外发动王朝战争(德国、意大利)
☆四大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文艺复兴运动
1、中古世纪,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束缚人的思想,扼杀人性,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
展,引起广泛的不满
背景 2、14世纪前后,处于欧洲贸易最繁荣区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兴起许多城市国家,开始产生新兴资
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义”
3、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含义: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自
由,表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的思想文化运动
发源地: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影响范围:几乎西欧所有国家
影响: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
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起推动作用,是近代
以后欧洲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根源
国籍 称谓 作品 意义
但丁 意大利 诗人、
文艺复兴的先驱 《神曲》 《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 意大利 艺术家(画家)、
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 ——
莎士比亚 英国 文学家(戏剧家) “四大悲剧”:《》《》《》《麦克白》 使英语文学创作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6——18世纪的四次巨变: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运动
新航线开辟
&&&& 根本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追逐金钱的
梦想和日益膨胀的发财欲望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物质动力
原因 条件: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在
欧洲的传播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
间接原因:《马可·波罗游记》的盛行,使欧洲人认为东方非常富有,有利可图
目的:开辟市场,掠夺财富
时间:15世纪——17世纪
代表人物: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含义:15世纪——17世纪,欧洲各国在进行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
性质:殖民扩张活动
1、锤炼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坚强乐观的精神,开阔眼界
对欧洲 2、欧洲市场扩大,欧洲贸易中心变化,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欧洲各国加入殖民行
列,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大肆掠夺财富,欧洲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加速欧
影响&&&&&&&&&& 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海外市场和原始积累
&&&&&&& 积极作用:是继郑和远航之后人类航海史上的又一壮举,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扩展人类的活
对世界&&&&&&&&&& 动空间和范围,连接欧洲与非洲、亚洲、美洲的航路,打破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
和孤立发展的局面,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消极作用:使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长期陷入落后和贫困之中
时间 资助国 航向 航线 意义(地位)
迪亚士 1487 葡萄牙 向东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 穿越大西洋,发现好望角,
开辟欧洲至印度的海上航线
哥伦布 149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略
达·伽马 1497 葡萄牙 向东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印度西海岸 实现欧州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
麦哲伦 1519——152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16——18世纪
特点:暴力形式(武装斗争、人民起义)、法律形式(利用立法手段)
举例: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共同点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异同&&&&&&&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 结果:取得胜利,改变社会性质,确立资产阶级政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的发展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 1640——————1794
性质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美国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 资产阶级
结果 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成为总统制的联邦国家
法国成为共和制国家
颁布文献 《》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对英国:确立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
对欧洲: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打击、削弱欧洲封建势力,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1、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以小胜大、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杰出战例;2、打碎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道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3、独立战争所体现的资产阶级的进步的政治精神,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带来深刻的影响,促进法国大革命爆发,有力地推动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
进步性:彻底摧毁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局限性: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只为少数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和目标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民法典
人物 —— 托马斯·杰斐逊 —— 拿破仑
颁布机构 议会(国会) 第二次大陆会议 制宪会议 ——
影响 确立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为限制王权提供宪法保障,法律取得至高地位,使人治走向法治
书面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对美国建国以后的国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它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进步性:1、“自由、民主、平等”原则成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一面旗帜,在反封建战争中起巨大的号召作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2、开启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提出尊重、维护人权的思想
局限性:只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规范,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封建势力,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拿破仑:
前期成功的原因:个人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干,适合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后期失败的原因:对外战争威胁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他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的联合抵抗,同时连年
的征战造成法国的经济困难
评价:是法国大革命时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军事独裁者。日发动“雾月政变”,
后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
程,为培养人才、鼓励科学研究和科技教育做出贡献。但拿破仑也有局限性,他的对外战争功过参半,
早期战争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具有正义性;但后期战争侵犯多国主权,
损害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导致人民反抗,最终帝国覆亡
☆雾月政变:,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国家政权,政变后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
☆对内政策:颁布法典:
措施:巩固政权,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铁腕统治,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02拿破仑通过修改宪法使自己成为终身第一执政
事件 1804.5拿破仑再次修改宪法,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 1804.12拿破仑成为资产阶级皇帝,开始统治法兰西第一帝国
&&&&&& 1804——1810拿破仑制定颁布《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对外政策:发动战争:
具有复杂性:
性质 前期:具有反侵略、反干涉性质的民族战争,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后期:带有浓厚的霸权主义色彩、具有侵略性的战争
1805.12奥斯特里茨战争
&&&&&& 1810奥地利公主路易斯嫁给拿破仑,拿破仑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帝国的铁蹄踏遍除俄国外的整个欧洲
事件 1812拿破仑率军进攻俄国,以失败告终
&&&&&& 1813莱比锡战役:法国军队在德国被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军队打败
&&&&&& 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在比利时滑铁卢被反法联盟的军队打败,从此退出法国政治舞台
影响: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用刺刀加速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过程,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使法国大革命的某些成果通过暴力推广到所征服的欧洲国家,战胜欧洲干涉力量,争取欧洲霸权
第一次工业革命
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的方式不能满足海外市场的需要
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前提 经济前提: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的丰富资本
市场: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技术: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积累丰富的生产技术经验
欧洲毛纺织业的发展
条件 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
&&&& 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
范围:从英国扩展到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
实质: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 棉纺织业:1765哈格里夫斯(英)发明珍妮纺纱机,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大大提高纺纱效率,是
人类直接参与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完成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一次巨大飞跃,开创“棉花时代”
内容 动力领域:1783瓦特(英)改良蒸汽机,是工作机获得更强大、持续、稳定的动力,是人类第一次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一瓦特蒸汽机为代表的、可带动一切工作机的、万能的“原动力”出现,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面貌,开创“蒸汽时代”
&&&& 交通运输领域:1807富尔顿(美)发明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汽船;1814史蒂芬孙(英)发明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1825发明“旅行者号”,开创“火车时代”
☆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扫清道理,为工业革命提供前提;工业革命创造
巨大的生产力,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奠定物质基础,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三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工人运动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工厂选址的变化:
革命前人们把工厂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利用水利带动机器,很多其他地方是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使用机器;
革命后建在靠近原料、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的地方,因为蒸汽机的出现使工厂选址不会受水利的限制,火车机
车和汽船解决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问题
☆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布拉策号”“旅行者号”、“火箭号”
☆如果珍妮机在中国被发明的情况:
既可能是昙花一现,也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被欧洲人充分利用,但绝对不会像英国那样引发其它领域的
一系列发明,因为当时当中国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不能为新事物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殖民扩张·掠夺
东印度公司
目的:掠夺印度的原料、劳动力,向印度倾销大量商品,掠夺商品
时间:1600
国家:英国
特点:英国以私人公司的名义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活动
代表人物:克莱武
&&&& 对英国:英国从印度掠夺大量财富和资本输出(原料、市场),先印度大量倾销商品,使印度成为英国资本
影响&&&&&&&& 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缩略多的财富被投入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大大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对印度:产生毁灭性的冲击,长期陷入贫困,人民生活困难,导致1857全印民族大起义
☆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决定性因素,使许多国家以英语为
“三角贸易”
背景:巴西沦为葡萄牙殖民地,其他拉丁美洲地区成为西班牙殖民地,殖民者掠夺殖民地,贩卖黑奴
美洲经济发展,但劳动力缺乏,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根本原因)
原因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走上对外掠夺扩张的道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有利可图
实质:殖民掠夺
&&&& 对欧洲:获得巨额利润,投入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 对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破坏生产力,造成非洲长期贫困、落后
&&&& 对美洲:丰富美洲的人种构成,促进美洲殖民经济的发展
☆“三角贸易”中欧洲既是线路的起点,也是线路的终点,最先从事贩奴活动的是葡萄牙,后来居上的是英国
☆殖民扩张的本质:掠夺财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还有资本输出(原料、市场)
反压迫斗争
亚非拉反殖民掠夺斗争
☆全印民族大起义:
原因: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加剧下层人民的苦难,剥削封建王公的权利,引起印度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1857涂油子弹事件(直接原因)
时间:1857——1859
性质:印度人民反英国殖民统治、反压迫的民族大起义(民族解放运动)
领导阶级:以章西女王为代表的封建王公
主力:土兵
事件:开始的标志:1857土兵起义
&&&&&&& 1858章西女王亲临前线指挥,英勇奋战,最终壮烈牺牲
结果:起义失败,英国政府加强对印度的统治,印度成为英国王室的直属殖民地
意义:表现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原因: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大肆掠夺,引起当地处欧洲白人以外所有人民的强烈不满与反抗
时间:18世纪初
性质:西属拉美人民反殖民统治、反压迫的独立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领导阶级:土生白人(很有经济实力,既是压制人者,又是受压制者)
代表人物:玻利瓦尔
事件:1813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起义,建立委内瑞拉第二(授予“解放者”称号)、第三共和国
1825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将此国家命名为玻利维亚
意义:除古巴外,西方殖民者对拉丁美洲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全部结束,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摆
.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压迫斗争
☆宪章运动:
原因:贫富差距变大
目的:工人为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
时间:1836——1858
性质: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早期工人运动
事件:1837提出《人民宪章》,要求获得选举权(中心内容),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结果:多次迫使英国政府和资本家让步,沉重打击资产阶级统治,但最终失败
失败的原因: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没有深刻认识,也不清楚用什么样的新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说明时
.代召唤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
&&&&&&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兴起(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
条件&&& 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等)
&&&&&& 3、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斗争经验,上升为理论
&&&&&& 4、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借鉴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成果
目的: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时间:1848.2
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
.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通知
意义: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的诞生,开辟国际公认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1842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面
☆——5.28巴黎公社运动
☆《国际歌》:
目的:纪念巴黎公社,鼓励无产者阶级的斗争
作者:法国诗人欧仁·鲍狄埃谱词,音乐家狄盖特谱曲
时间:1871.6
特点:音乐庄重雄浑,气势磅礴,曲调中透出光明、希望,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起来,砸碎世界的锁链,表现出全世界无产者与劳动人民的革命意志和坚定的革命力量,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
地位: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18——19世纪时的主要矛盾是西方殖民扩张和亚非拉国家反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矛盾,工业资产阶级
和国内工业无产阶级的矛盾
全是我自己的宝贵资料!!!——自己打的哦!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