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酸钾制取氧气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要说明...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6:14:04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2KClO3==2KCl+3O2 MnO2(作为催化剂)解决方案2:
2KClO3==(MnO2/加热)2KCl +3O2↑
解决方案3:
2KClO3 = 2KCl + 3O2↑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条件写MnO2、加热
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的认识】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是基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基于对常规实验手段、常见仪器使用熟练掌握;基于对各部分知识的;基于对实验手段优劣的辨析.具体来说,实验方案设计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考点,它分为实验原理设计和实验操作步骤设计;而评价是从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上来说的,一般遵循以下七个原则:1.能否达到目的. 2.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 3.原料的利用率高低. 4.过程是否简捷优化. 5.对环境有无污染. 6.实验的大小. 7.有无创意等等. 最佳方案的设计应该符合这七个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还必须具有快捷而正确的操作步骤设计.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就是指实验室用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氧气.一般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式表示为:2{{H}_{2}}{{O}_{2}}\to 2{{H}_{2}}O+{{O}_{2}}\uparrow 、2KCl{{O}_{3}}\xrightarrow{\Delta }2KCl+3{{O}_{2}}\uparrow 或2KMn{{O}_{4}}\xrightarrow{\Delta }2{{K}_{2}}Mn{{O}_{4}}+{{O}_{2}}\uparrow +Mn{{O}_{2}}.其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
书写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实验步骤的探究,就是对实验操作步骤及其原因(或引起的后果)进行系统地分析探究,或者是根据实验后果,反推操作步骤的错误所在,并改正之.例如,制取气体时,首先要连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否则,可能会导致生成的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而收集不到所需气体.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催化剂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有三个:1.“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例如,不能笼统地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等;而应该表达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多样性”,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红砖粉末、土豆片、沸石、硫酸铜溶液等都可作催化剂. 而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作用(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包括加快和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两种情况.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白色的氯酸钾(KClO3)粉末受热,会缓慢放出氧气,同时得到...”,相似的试题还有:
某班级的探究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催化剂的知识后,上网查阅,获得以下信息:(1)氯酸钾加热可制取氧气(2)碳+氧化铜铜+二氧化碳(3)黑色氧化铜不溶于水,氯化钾、氯酸钾易溶于水他们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的受热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设计了以下的对比实验和后续操作.①任取两份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在其中一份中加入精确称量的n g氧化铜粉末.②将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条件下正确加热,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放出气体的快慢.③停止加热,冷却,将原来混有氧化铜的反应后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得出滤出物,洗涤并干燥.④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⑤将滤出物和炭粉混合,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观察实验现象.(1)以上实验步骤,有一步不够严密,请你指出是哪一步?______(2)要达到实验目的,除改进不严密的实验步骤外,还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步骤,这个实验步骤是______(3)实验⑤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我们还可如何操作?
某班级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催化剂知识后,他们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的受热分解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设计了以下的对比实验和后续操作:①任取两份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在其中一份中加入经准确称量的n克氧化铜粉末.②将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条件下正确加热,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放出气体的快慢.③停止加热、冷却,将原先混有氧化铜的反应后的混合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得滤出物,洗涤并干燥.④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⑤将滤出物和炭粉混合,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并观察现象.(1)以上实验步骤,有一步不够严密,请问是哪一步?().(2)要达到实验目的,除改进不够严密的实验步骤外,还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步骤,这个实验步骤是().(3)若用另一个实验装置和操作替换实验⑤,也可达到实验目的,请把右上图中的仪器连接成一个符合实验目的实验装置,这个实验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接(),()接(),()接()(气流的方向从左往右).
(2009o高淳县二模)白色的氯酸钾(KClO3)粉末受热,会缓慢放出氧气,同时得到白色的氯化钾.某探究小组想研究氧化铜能否对氯酸钾的受热分解起催化剂作用,设计如下装置及操作:a.两份氯酸钾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正确加热,每隔10秒钟记录量筒中气体的体积;b.观察滤出物的状态和颜色;c.停止加热,冷却,将原先混有氧化铜的反应产物加水溶解,小心过滤,得滤出物,洗涤并干燥;d.重新取氯酸钾,加入滤出物,在相同条件下正确加热,和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单独加热产生氧气速率进行比较.e.任取两份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相同的试管,在其中的一份中加入经准确称量的n g氧化铜粉末.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按实验的先后顺序对上述实验操作进行排序______.(3)以上实验步骤中,有一步不够严密,请指出是哪一步,并加以说明______.(4)要达到实验目的,除改进不严密的实验步骤外,还必须增加一个实验步骤,这个步骤是______.(5)c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正确操作步骤是______,理由是______.当前位置:
>>>下列物质受热分解时没有氧气生成的是()A.氯化铵B.氯酸钾C.高锰酸..
下列物质受热分解时没有氧气生成的是(  )A.氯化铵B.氯酸钾C.高锰酸钾D.氧化汞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重庆
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故对:B、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错;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错;D、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和金属汞,故错.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物质受热分解时没有氧气生成的是()A.氯化铵B.氯酸钾C.高锰酸..”主要考查你对&&质量守恒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在化学反应,氧元素的种类不变。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⑦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Boyle, )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锻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址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易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问题 ①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揭示伪科学的谎言问题)。 ②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2)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5)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从数值上看,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最增加)。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7)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物质受热分解时没有氧气生成的是()A.氯化铵B.氯酸钾C.高锰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662515209224149818533912830919916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酸钾制取氧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