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示柔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来瑱_百度百科
来瑱(?-762年),邠州永寿人,四镇节度使、右领军大将军之子,唐朝中期官员、将领。初随其父在四镇任职,后历任左赞善大夫、殿中侍御史、颍川太守等。时,来瑱屡败叛军,由于叛军畏惧他,故得“来嚼铁”的绰号,因功升任淮南西道节度使。此后多次出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务。上元三年(762年),来瑱遭行军司马裴奰等人谗言陷害,受到冷落。唐代宗即位后,暗中派裴奰攻打来瑱。来瑱大败并抓获裴奰,将其押送京师赐死。来瑱入朝请罪,得到唐代宗宽恕,授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当时宦官、骠骑大将军在朝廷当权,他和王仲昇都与来瑱有过节,二人共同向唐代宗进谗言。唐代宗恼怒,免除来瑱的官爵,贬为播川县尉。来瑱行至途中时,唐代宗下诏将其赐死。来瑱部下梁崇义担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留后时,给来瑱建祠堂,四季祭祀,并上奏朝廷请求按礼改葬,唐代宗下诏同意,并恢复来瑱的官爵。
来瑱人物生平
来瑱家世背景
来瑱是邠州永寿县人,其父行伍出身,开元十八年(730年),担任鸿胪卿同正员、安西副都护、碛西副大使、四镇节度使,在西部边境地区很有名气。后任右领军大将军、仗内五坊使等,最终病逝于官任上。[1]
元年(762年),因来瑱显贵的缘故,朝廷追赠来曜为。[2]
来瑱早年经历
来瑱年少时略懂典籍,重视名誉和节操,奋发有大志向。初年(742年),跟随父亲来曜在四镇担任重要官职。天宝十一年(752年),来瑱升任左赞善大夫、殿中侍御史,伊西、北庭行军司马。[3-4]
天宝十四年(755年),与起兵造反,史称。天宝十五年(756年),朝廷诏令官吏们推举有智谋善决断、才能可以服众的人,左拾遗、推荐来瑱能决定大事,有抵御入侵的才能。四月二十三日,朝廷任命来瑱担任颍川太守[5]
、招讨使。恰逢来瑱的母亲逝世,来瑱因而免职回家守丧,服丧期间以行孝出名。[6-7]
来瑱讨伐叛军
不久,太常卿再次推荐来瑱,来瑱从守丧处赶来,朝廷任命他担任汝南郡太守。来瑱还没有上路,便改任颍川郡太守。叛军进攻颍川,当时储备的粮食很多,来瑱修好城墙做准备。叛军来到城下后,来瑱亲手射击叛军士兵,无不。叛军派投降的将领毕思琛招降来瑱,毕思琛是来瑱的父亲来曜过去的部将,在城下跪拜,哭着吊唁来瑱的父亲来曜,来瑱不理,先后俘虏杀死很多叛军。叛军都很畏惧他,称他为“来嚼铁”。[8]
来瑱因功加任银青光禄大夫、代理御史中丞、颍川郡防御使,河南、淮南游弈逐要招讨使。当时在叶县战败,退守南阳。朝廷于是调来瑱担任南阳太守,兼任御史中丞,山南东道节度、防御、处置等使以取代鲁炅。不久,嗣虢王李王巨担任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于是上奏朝廷说鲁炅正在坚守南阳,就恢复来瑱的旧有官职。叛军围攻南阳数月,很是急迫,来瑱和襄阳节度使魏仲犀合军援救南阳。唐军由于作战不胜,军心动摇。来瑱能安抚训练士兵,军容严整,叛军不敢侵扰。再度调任淮南西道节度使。[9-10]
元年(756年)十二月,永王谋反,来瑱与淮南节度使、江东节度使在安陆会合,结盟誓师讨伐李璘。[11]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叛军将领在颍川围攻来瑱。叛军败退后,唐肃宗下诏任命来瑱为河南节度使。[12]
不久,朝廷军队收复长安和洛阳,来瑱因功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御史大夫,封爵颖国公,食邑两百户[13]
,其余官职如故。[14]
十一月,来瑱与、鲁炅、吴王、、攻打河南、河东道的郡县,全部收复。只有叛将占据北海,高秀岩占据大同,还未克复。[15]
来瑱历任要职
元年(758年),来瑱受征召入朝,担任殿中监。[16]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调来瑱前往河西,出任凉州刺史、河南节度经略副大使。来瑱还没上路,唐军在战败,于是朝廷下诏改任来瑱为代理陕州刺史,陕、虢、华等州节度使[17]
,兼任潼关防御、团练、镇守使。[18-19]
元年(760年),襄州将领张维瑾、曹玠率众作乱,杀死襄州刺史。朝廷调来瑱任襄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山南东道十州节度、观察、处置使。[20]
来瑱到达襄州后,张维瑾等人投降。[21-22]
上元二年(761年),来瑱在鲁山打败叛军余部,俘虏叛军首领,接着在汝州作战,缴获马、牛、骆驼。两次战斗,共杀死叛军上万名士兵。[23]
来瑱皇帝夺权
上元三年(762年),唐肃宗命令来瑱前来京师,来瑱乐意待在襄州,其部下也乐意受他管治,于是来瑱便暗示部将官吏上表请求唐肃宗让他留在襄阳。当他到达邓州时,唐肃宗再次命令他回到镇所。唐肃宗得知来瑱的花招后,非常厌恶他。后来荆南节度使、淮西节度使王仲昇等人都说:“来瑱千方百计收买人心,不能留任,”唐肃宗便改任来瑱为邓州刺史,山南东道六州节度使。不久,王仲昇和叛军在申州作战,兵败遭擒。起初,王仲昇遭围数月,吕諲在江陵生病,当时来瑱身在襄州,非常怨愤王仲昇,于是按兵不救。到来瑱率军出发时,王仲昇已遭叛军俘虏。来瑱的行军司马裴奰谋图夺取来瑱的位置,多次秘密上表唐肃宗,说来瑱有勇有谋,恐怕日后难以节制,如果现在马上动手,可以一举将他擒获,请求让他率军袭取襄阳,唐肃宗认为这个建议很正确。三月十四日,唐肃宗调任来瑱为检校户部尚书,兼任御史大夫、安州刺史,淮西、河南十五州(一作十六州)节度、观察使,表面上表示对他宠幸重用,实际上是想要除掉他。同时唐肃宗秘密下令任命裴奰担任襄阳、邓州等州防御使以取代来瑱。[24-26]
上元三年(762年)四月,唐肃宗去世,太子即位,是为。同年五月,听说让他前往淮西担任节度使,十分害怕,便假托说:“淮西没有粮食,请等到收麦后再动身前往。”同时暗示将领们挽留自己。唐代宗想息事宁人,于是任命来瑱为襄州节度使、奉义军渭北兵马使[27-28]
(《》误作山南东道节度使)。[29]
宝应元年(762年)六月,唐代宗秘密下诏让裴奰攻打来瑱。六月十九日,裴奰率领部下二千人(一作五千人)从乘船沿而下。到黄昏时分,哨兵报告来瑱,来瑱和众将领商议,副将薛南阳说:“您奉诏命留任,而裴奰率兵强行取代,这是师出无名。他的智谋勇敢都不是您的对手,而且军心不向着他。他如乘我不备,放火夜晚进攻,确实使人担忧。如果等到天亮,就一定能打败他。”六月二十一日,裴奰率军在谷水北岸布阵。来瑱率军迎迎战,询问裴奰率军前来的原因,裴奰回答说:“你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所以我前来讨伐。如果你接受取代的命令,我自当解甲而归。”来瑱说:“我已经承蒙皇上的恩典,再次留下来镇守襄阳,还有什么要接受替代的呢?”说罢便取出唐代宗的敕令以及告身给裴奰看,裴奰部下士卒都说:“这是假的,我们老远来讨伐罪人,难道空手回去吗?”就争着用箭射过来,来瑱跑到大旗下。薛南阳说:“请您坚守不动。”就率领三百名骑兵作为奇兵,沿着南山,从对方阵后杀出夹攻,将裴奰打得大败,几乎把裴奰的军队消灭殆尽,裴奰自己脱身逃跑。来瑱军队追击,在申口追上裴奰,将他抓获,押送京师。唐代宗判其流放费州,后在蓝田旧驿站赐死。[30]
八月十九日,来瑱入朝承认有罪,请求恕罪,唐代宗因此对他没有疑心,并对他很是优待。[31]
九月初四日,唐代宗任命来瑱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任山南东道节度使[32]
、观察使,并代替左仆射担任皇陵使(一作山陵使)。[33-34]
来瑱贬黜赐死
起初,来瑱在襄阳时,宦官、骠骑大将军曾经请求和嘱托他办事,来瑱没有答应,程元振因此很憎恨来瑱。宝应二年(763年)正月,当时正值程元振在朝廷当权,程元振诬陷来瑱说对唐代宗不恭敬的话。恰逢王仲昇回归朝廷,他与程元振关系很好,便奏称来瑱与叛军合谋,致使自己遭叛军抓获。唐代宗的怒气增加,正月二十八日,下诏免除来瑱的官职和爵位,贬为播川县县尉,员外安置。第二天,来瑱走到鄠县时,唐代宗再次下诏将他赐死[35]
,没收他的家产。来瑱死后,府中门客都离开,他的尸体被埋在土坎中,校书郎独自后到,到他尸体边哭,给他准备棺材衣服安葬他。唐代宗逐渐知道程元振的诬陷,因别的罪行把他流放到溱州。[36-37]
来瑱恢复官爵
此前,来瑱的行军司马庞充率兵两千人驻守河南,到达汝州时,听说来瑱去世,便率军回来偷袭襄州。左兵马使李昭抵抗庞充,庞充逃往房陵(一作房州)。李昭、薛南阳与右兵马使梁崇义互不买账,梁崇义杀死李昭等人。元年(763年)三月初一日,唐代宗任命梁崇义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留后、御史中丞来代替来瑱。后来,梁崇义给来瑱修建祠堂,四季都去祭祀,避开来瑱的大堂不用,上奏请求按礼改葬[38]
,唐代宗下诏同意,并恢复来瑱的官职和爵位。[39-40]
来瑱主要成就
爆发时,来瑱多次率军击败叛军,前后俘虏杀死众多叛军士兵。叛军士兵都很畏惧来瑱,因此给他起绰号为“来嚼铁”。[8]
并与、、等人收复河南、河东二道各郡县。[15]
来瑱历史评价
:“瑱有纵横之略,临事能断,堪当御悔之任。”[41]
裴奰:“瑱善谋而勇。”[41]
:“来瑱,谬当任用,素乏器能,亟历班荣,累经节制。莅职蔑闻于成绩,登朝虚美于崇名。顷者分阃颁条,久淹江、汉。或频征不至,或移镇迟留,实乖堂陛之仪,爰及干戈之忿。”[41]
等《》:①“瑱少尚名节,慷慨有大志,颇涉书传。”[41]
;②“瑱善军政,得士心,庶几干城御侮者哉!始固名位,为裴奰巧言;终归朝廷,遭元振诬构。赐死之辜匪辨,用刑之道不明。致旧将立祠,门吏偷葬,出将入相,一至于斯,惜哉!”[41]
;③“鲁炅竭节,来瑱枉死。”[41]
陈弘谋:“唐自中叶以后,方镇皆选列校以掌牙兵。是时四方豪杰,不能以科举自达者,皆争为之。往往积功以取旄钺。虽老奸巨盗,或出其中。而名卿贤将,如高仙芝、封常清、李光弼、来瑱、李抱玉、段秀实之流,所得亦已多矣。”[42]
来瑱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41]
《·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43]
《》卷二百一十七至二百二十二
来瑱家庭成员
父亲:,历任安西副都护、四镇节度使、右领军大将军等,死后追赠太子太保。[2]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来瑱,邠州永寿人。父曜,奋行间,开元末,持节碛西副大使、四镇节度使,著名西边,终右领军大将军。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来瑱,邠州永寿人也。父曜,起于卒伍。开元十八年,为鸿胪卿同正员、安西副都护、持节碛西副大使、四镇节度使,后为右领军大将军、仗内五坊等使,名著西陲。宝应元年,以子贵,赠太子太保。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瑱少尚名节,慷慨有大志,颇涉书传。天宝初,四镇从职。十一载,为左赞善大夫、殿中侍御史,充伊西、北庭行军司马。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瑱略知收,尚名节,崖然有大志。天宝初,从四镇任剧职,累迁殿中侍御史、伊西北庭行军司马。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杨国忠问士之可为将者于左拾遗博平张镐及萧昕,镐、昕荐左赞善大夫永寿来瑱。丙午,以瑱为颍川太守。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玄宗诏朝臣举智谋果决、才堪统众者各一人。拾遗张镐荐瑱有纵横之略,临事能断,堪当御悔之任。丁母忧,以孝闻。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诏举智谋果决、才堪统众者,拾遗张镐荐瑱能断大事,有御侮才,擢颍川太守,充招讨使。会母丧免,以孝闻。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贼屡攻之,瑱前后破贼甚众,加本郡防御使,人谓之“来嚼铁”。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安禄山反,张垍复荐之,起复兼汝南郡太守,未行,改颍川太守。贼攻之。城中积粟素多,瑱缮修有备。贼继至城下,瑱亲射之,无不应弦而毙。贼使降将毕思琛招瑱,琛即瑱父曜故将,城下拜泣吊瑱,瑱不应。前后杀贼颇众,咸呼瑱为“来嚼铁”。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摄御史中丞、本郡防御使及河南淮南游奕逐要招讨等使。鲁炅败于叶县,退守南阳,乃以瑱为南阳太守、兼御史中丞,充山南东道节度防御处置等使以代炅。寻以嗣虢王巨为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因奏炅守南阳,诏各复本位。贼攻围南阳累月,瑱分兵与襄阳节度使魏仲犀救之。犀遣弟孟驯将兵至明府桥,望风败走,贼追蹙,大败而还。兵素少,遇败,人情汹惧,瑱绥抚训练,贼不能侵。诏为淮南西道节度使。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安禄山反,张垍荐之,兴块次,拜汝南太守。未行,改颍川。贼攻颍川,方积粟多,瑱完埤自如,手射贼,皆应弦仆。贼使降将毕思琛招之,父故将也,拜城下,泣且吊,瑱不应,前后俘杀甚众。贼惧,目为“来嚼铁”。以功就加防御使、河南淮南游弈逐要招讨使。徙山南东道节度使代鲁炅,会嗣号王巨表炅方固守,乃还瑱故官。贼围南阳急,瑱与魏仲犀合兵救之,不胜,人情汹惧,瑱能抚训士,举动安重,贼不得侵。改淮南西道节度。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甲辰,永王璘擅引舟师东巡,沿江而下,军容甚盛,然犹未露割据之谋。吴郡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平牒璘,诘其擅引兵东下之意。璘怒,分兵遣其将浑惟明袭希言于吴郡,季广琛袭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于广陵。璘进至当涂,希言遣其将元景曜及丹徒太守阎敬之将兵拒之,李成式亦遣其将李承庆拒之。璘击斩敬之以殉,景曜、承庆皆降于璘,江、淮大震。高适与来瑱、韦陟会于安陆,结盟誓众以讨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田承嗣围来瑱于颍川,亦遣使来降;郭子仪应之缓,承嗣复叛,与武令珣皆走河北。制以瑱为淮南节度使。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两京平,封颍国公,食二百户。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收复两京,与鲁炅同制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御史大夫,封颍国公,食实封二百户,余如故。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张镐帅鲁炅、来瑱、吴王祗、李嗣业、李奂五节度徇河南、河东郡县,皆下之;惟能元皓据北海,高秀岩据大同,未下。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乾元元年,召为殿中监。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以河西节度使来瑱行陕州刺史,充陕、虢、华州节度使。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二年,初除凉州刺史、河南节度经略副大使。未行,属相州官军为史思明所败,东京震骇。元帅司徒郭子仪镇谷水,乃以瑱为陕州刺史,充陕、虢等州节度,并潼关防御、团练、镇守使。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乾元二年,徙河西。未行,王师败于相州,诏拜陕虢节度,兼潼关防御团练镇守使。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乾元三年四月十三日,襄州军将张维瑾、曹玠率众谋乱,杀刺史史翙。以瑱为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山南东道襄、邓、均、房、金、商、随、郢、复十州节度观察处置使。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明年,襄州部将张维瑾等杀其使史翙,徙瑱山南东道襄、邓、均、房、金、商、随、郢、复十州节度使。既至,维瑾降。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襄州将张维瑾、曹玠杀节度使史翙,据州反。制以陇州刺史韦伦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时李辅国用事,节度使皆出其门。伦既朝廷所除,又不谒辅国,寻改秦州防御使。己未,以陕西节度使来瑱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瑱至襄州,张维瑾等皆降。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上元二年春,破史思明馀党于鲁山,俘贼渠,又战汝州,获马、牛、橐驼,凡两战,斩首万级。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上元三年,肃宗召瑱入京。瑱乐襄州,将士亦慕瑱之政,因讽将吏、州牧、县宰上表请留之,身赴诏命,行及邓州,复诏归镇。肃宗闻其计而恶之。后吕諲、王仲昇及中官皆言瑱布恩惠,惧其得士心,以瑱为邓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襄、邓、唐、复、郢、随等六州节度,余并如故。俄而淮西节度王仲昇与贼将谢钦让战于申州城下,为贼所虏。初,仲昇被围累月,吕諲病于江陵,瑱在襄州,又恐仲昇构己,遂顾望不救。及师出,仲昇已没。裴奰频表陈瑱之状,谋夺其位,称“瑱善谋而勇,崛强难制,宜早除之,可一战而擒也。”肃宗然之,遂以瑱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安州刺史,充淮西申、安、蕲、黄、光、沔节度观察,兼河南陈、豫、许、郑、汴、曹、宋、颍、泗十五州节度观察使,外示尊崇,实夺其权也。加裴奰兼御史中丞、襄邓等七州防御使以代之。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明年,诏瑱还,瑱安襄、汉,士亦宜其政,因讽众留己,而外示行;至邓,复诏归镇。肃宗闻其谋,恶之,吕諲、王仲昇等皆言“瑱得士心,不可以留’,乃改山南东道襄、邓、唐、复、随、郢六州节度。俄而仲昇与贼战申州,为贼禽。初,仲昇被围,而江陵吕諲病,瑱顾望不即救,及师出,仲昇已没。行军司马裴奰表其状,且言:“瑱善谋而勇,恐后难制,即除之,可一战禽也。”帝颇谓然,遂改瑱淮西申、安、蕲、黄、光、沔兼河南陈、豫、许、郑、汴、曹、宋、颖、泗十五州节度以宠之,阴夺其权,加奰襄、邓等七州防御使代瑱。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上召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赴京师。瑱乐在襄阳,其将士亦爱之,乃讽所部将吏上表留之,行及邓州,复令还镇。荆南节度使吕諲、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及中使往来者言:“瑱曲收众心,恐久难制。”上乃割商、金、均、房别置观察使,令瑱止领六州。会谢钦让围王仲长升于申州数月,瑱怨之,按兵不救,仲升竟败没。行军司马裴奰谋夺瑱位,密表瑱倔强难制,请以兵袭取之,上以为然。癸巳,以瑱为淮西、河南十六州节度使,外示宠任,实欲图之。密敕以奰代瑱为襄、邓等州防御使。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瑱惧不自安,上表称“淮西无粮馈军,臣去秋种得麦,请待收麦毕赴上”,复讽属吏请留之。裴奰于商州召募,以窥去就。宝应元年五月,代宗即位,因复授瑱襄州节度、奉义军渭北兵马等使………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瑱惧,释言“淮西无粮,须麦收可上道”,又讽众固留。代宗立,复授襄州节度、奉义军渭北兵马使………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来瑱闻徙淮西,大惧,上言:“淮西无粮,请俟收麦而行。”又讽将吏留己。上欲姑息无事,壬寅,复以瑱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襄邓防御使裴谷屯谷城,既得密敕,即帅麾下二千人沿汉趣襄阳;己巳,陈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问其所以来,对曰:“尚书不不受朝命,故来。若受代,谨当释兵。&瑱曰:&吾已蒙恩,复留镇此,何受代之有!”因取敕及告身示之,瑱惊惑。瑱与副使薛南阳纵兵夹击,大破之,追擒奰于申口,送京师;赐死。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乙丑,山南东道节度使瑱入朝谢罪,上优待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九月,庚辰,以来瑱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知山南东道节度使。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潜令裴奰图之。其月十九日,裴奰率众浮汉江而下。日暮,候者白瑱,谋于帐下,副使薛南阳曰:“尚书奉诏留镇,裴奰以兵代,是无名也。且奰之智勇,非尚书敌也,众心归尚书,不归于奰。彼若乘我之不虞,今夕而至,直烧城市,我众必惧而乱,彼乘乱而击,则可忧也。若及明而至,尚书破之必矣。”翌日平明,奰督军士五千列于谷水北,瑱以兵逆之,登高而阵,呼奰将士告之曰:“尔何事来?”曰:“尚书不受命,谨奉中丞伐罪人。若尚书受替,谨当释兵。”瑱曰:“恩制复除瑱此州。”及取告身敕书以示,奰军皆曰:“伪也。承命讨君,岂千里空归,富贵在于今日。”遂争射之。瑱奔归旗下,薛南阳曰:“事急矣,请以三百骑为奇兵,尚书勿与之战。”两军相见,遂以麾下旁万山而出其背,表里夹击,奰军大败,投水而死,杀获殆尽。奰及弟荐脱身北走,妻子并为瑱所擒,瑱甚厚抚之。因抗表谢罪。擒奰于申口,送至京师,长流费州,赐死于蓝田故驿。八月,瑱入朝谢罪,代宗特宠异之,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山南东道节度、观察等使,代左仆射裴冕充山陵使。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密诏奰图之。奰自均州率众浮汉下。会日入,候者白瑱,瑱与帐下谋,其副薛南阳曰:“公奉诏留镇,而奰以兵胁代,是无名也。奰智勇非公敌,而众心不附。彼若乘我不虞,纵火夜攻,诚可忧也。若须明,则破之必矣。”明日,奰督军五千阵谷水北,瑱以兵迎之,呼其军,告曰:“尔何事来?”曰:“公不受命,故中丞伐罪。”瑱曰:“诏还镇此州。”乃以诏书示之。皆曰:“伪也。吾千里讨贼,岂空归邪?”争射之,瑱走旗下。薛南阳曰:“请公勒兵勿战。”乃以三百骑为奇兵,旁万山,出其背夹击之,其众几尽,奰脱身走,至申口,禽之,送京师。瑱因入朝谢罪,帝待之无疑,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山陵使。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初,来瑱在襄阳,程元振有所请托,不从;及为相,元振谮瑱言涉不顺。王仲升在贼中,以屈服得全,贼平得归,与元振善,奏瑱与贼合谋,致仲升陷贼。壬寅,瑱坐削官爵,流播州,赐死于路。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时中官骠骑大将军程元振居中用事,发瑱言涉不顺,王仲昇贼平来归,证瑱与贼合,故令仲昇陷贼三年。代宗含怒久之,因是下诏曰:《春秋》之义,贵在于必书;君臣之间,法存于无赦。沮劝式遵于前典,进退莫匪于至公,恶稔既彰,明罚难贷。开府仪同三司、行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颍国公来瑱,谬当任用,素乏器能,亟历班荣,累经节制。莅职蔑闻于成绩,登朝虚美于崇名。顷者分阃颁条,久淹江、汉。或频征不至,或移镇迟留,实乖堂陛之仪,爰及干戈之忿。朕以旧臣宿将,道在含弘,会其来庭,用甄后效。超登宰辅,光拜夏卿,列在三台,掩其一眚。山陵先远,事委近臣,谋谟素阙于大猷,卜祝颇闻于私议。实亏周慎,且间枢言,何以辅弼鼎司,仪刑簪绂?据其所犯,合置殊科。以尝侍轩闼,用存宽免之辜;缅范旧章,兼膺黜削之谴。其身官爵,一切削除。宝应二年正月,贬播州县尉员外置。翌日,赐死于鄠县,籍没其家。瑱之被刑也,门客四散,掩于坎中。校书郎殷亮后至,独哭于尸侧,货所乘驴以备棺衾,夜诣县令长孙演以情告之,演义而从之。亮夜葬而祭,走归京师。代宗既悟元振之诬构,积其过而配流溱州。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是时,程元振居中用事,疾瑱,乃告与巫祝言不顺。会王仲昇归,又言由瑱与贼合,故陷贼。帝积怒,遂下诏削除官爵,贬播川尉,员外置。及鄠,赐死,籍其家。瑱之死,门下客散去,掩尸于坎,校书郎殷亮独后至,哭尸侧,为备棺衾以葬。帝徐悟元振诬,以它罪流溱州。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行军司马庞充将兵二千赴河南,至汝州,闻瑱死,引兵还袭襄州;左兵马使李昭拒之,充奔房州。崇义自邓州引戍兵归,与昭及副使薛南阳相让为长,久之不决,众皆曰:&兵非梁卿主之不可。&遂推崇义为帅。崇义寻昭及南阳,以其状闻,上不能讨。三月,甲辰,以崇义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留后。崇义奏改葬瑱,为之立祠,不居瑱听事及正堂。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六十四》:先是,瑱行军司马庞充统兵二千人赴河南,至汝州,闻瑱死,将士鱼目等回兵袭襄州,左兵马使李昭御之,奔房州。昭及薛南阳与右兵马使梁崇义不叶相图,为崇义所杀。朝廷授崇义节度使、兼御史中丞以代瑱。崇义瑱立祠,四时拜飨,不居瑱?及正堂视事,于东厢下构一小室而寝止,抗疏哀请收葬,优诏许之。广德元年,追复官爵。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六十九》:先是,瑱行军司马庞充以兵二千戍河南,至汝,闻瑱死,乃还袭襄州,别将李昭御之,走房陵。昭与薛南阳、梁崇义不相臣,崇义杀昭,帝以崇义为节度使代瑱。既而为瑱立祠,四时致飨,避瑱厅事不处,哀祈礼葬,诏可。广德元年,追复官爵。
.国学网[引用日期]
.殆知阁[引用日期]
.国学网[引用日期]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三十六计》全文翻译;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使意志松懈;第二计围魏救赵;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先用计谋分散他的兵力,然后各;古人说:“治兵如治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十六计》全文翻译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使意志松懈。平常见惯了的事体,就不容易引起疑心。大凡阴谋藏在阳光之内,好像胸怀坦荡,光明正大似的。一些隐秘的,机密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暴露在外面。再光明正大的人是如此,再温柔可爱的人也是如此。两国交兵,正义也是如此,非正义也是如此。这是人性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天性。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先用计谋分散他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古人说:“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避其锋芒,或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饶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能如此,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反身解救自己的危难,“赵”就得救了。欲救赵,先需守赵,以攻为守,积极出击,寻敌要害牵制敌军,才是“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我悬殊,这是很明白的。如果单方面作战,显然对自己不利,盟友到现在还未作决定参战,怎么办?假使设法运动盟友,并指引它先去作战,打头阵,自己做它的后盾,那它极可能先受到重大损失。同样,自己要是引兵作战也会遭到重创。可是我们只能先顾及自家的利益。因此,发动盟友时,这个剧要演得好。
第四计 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是直接出兵攻打,而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敌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方出现危难时,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人乱得像丛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萃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因此,要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时机去夺取胜利。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用假象欺骗敌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虚变实。也就是说,开始用小的假象,继而用大的假象,最后假象突然变成真相。
第八计 暗度陈仓
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以牵制敌人在某地结集固守,然后我方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起突袭,攻敌不备,出奇制胜。
第九计 隔岸观火
在敌人内部矛盾激化、分崩离析之时,我方应静待地方形势的恶化。届时,敌人横暴凶残,相互仇杀,必将自取灭亡。我方药采取顺应的态度,然后相机行事,坐收渔人之利。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设法使敌方相信我方是善意友好的,从而对我方不加戒备。
我方则暗中策划,积极准备,伺机而动,不要让敌方有所察觉而采取应变的措施。这是一种暗藏杀机、外示柔和的计谋。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时,应该以牺牲局部来换取全局的胜利。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敌人出现小漏洞也必须乘机利用。再微小的利益,也要力争获得。变敌人的小漏洞为我方的小胜利。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发现可疑的情况就要弄清实情,只有在侦察清楚以后才能行动;反复了解和分析敌方的情况,是发现阴谋的重要方法。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等待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敌人,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把法让敌人反过来攻我。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如果把敌人逼得无路可走,它就会拼命反扑。让敌人逃路则可消减他的气势。
对逃跑之敌要紧紧跟随,不能过于逼迫,借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等到敌人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时再去捕获它,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总之, 不进逼敌人,并让其相信这一点,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用极其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使敌人懵懵撞撞地上当受骗。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毁敌人的主力,擒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好像龙离开了大海到陆地作战而面临绝境一样。
第四套 攻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而是间接地瓦解敌人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趁敌人内部混乱之际,利用其虚弱而无主见的条件,迫使敌人随从我方的意志,就像人到了夜晚一定要入室休息一样。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保留阵地原有外形,保持原有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我方却秘密转移主力,打击别处的敌人。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对于弱小之敌,应包围起来歼灭。小股敌人力量虽弱,但行动灵活,不宜穷追不舍。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之敌对己有利,攻击远处之敌对己有害。火焰是向上蹿的,泽水是向低处流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莫不如此。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地处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他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即出兵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对于处于困境的国家,只有空话而无实际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经典国学内容59等内容。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p?i)必 于是。 ” 国学经典诵读――《中庸》 (节选)天命之谓性,率(l ǜ )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 1 ◎子曰: “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dàn)⑧改。 ” 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千家诗) 1.初春小雨 ...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一) ◎宪 问耻。子曰: ?邦有道,谷 ;邦无道,谷,耻也。 ? ?...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 《弟子规》 二、 《三字经》 三、 《百家姓》 四、 《千字...  国学经典的六大好处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国学经典的六大好处任何一...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 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  国学经典名句_自我管理与提升_求职/职场_应用文书。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智慧成为了...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读本第一单元:述而第七 本篇主要记述孔子本人的思想、志趣与行为,其中有不少名言警句,如“述 而不作”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三年级上册背诵篇目 第一单元: 1、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 (yǔ zh?u h?ng ...  国学经典解析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国学经典 1、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说...《中庸》 的内容主要是发挥和贯通了孔子“中庸”的思想。 “中”就是不偏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柔和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