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扎头重叠的部分忽略不计人过,那么至少要...

收计算题(用拖得)越多越好,最好有解方程!
一、解方程8(x-2)=2(x+7) 2.5:3/7x=22x/3+0.5x=4.28/9*【3/4-(7/16-0.25)】 8.4χ+6.6χ=7.5 0.25×(χ—8)=1小学六年级素质调研卷 07.10数 学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10分)1.把60升水倒入一个棱长5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水深( )分米,还可以装( )的水.2.用 米布做了9面同样的小旗,每面小旗用了这块布的 ,做这样27面小旗要用布( )米.3.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4.3个连续的奇数,中间一个是f,其他两个数是( )和( ).5.一个分数的分子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分母是最小的质数,这个分数的 是(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4分)1.一只长方体木箱,体积和容积一样大.…………………………………( )2.因为 互为倒数.……………………………( )3.四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一定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4.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还是真分数.……………………………………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3吨水泥用去 一共用去( ).A.吨 B.吨 C.2吨 (第2题)2.用8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拿掉一个小正方体(如上图),它的表面积比原来的表面积( ).A.大了 B.小了 C.不变 3.果园有苹果树120棵,比桃树的2倍多14棵,桃树有多少棵?假设桃树有x棵,则列出方程正确的是( ).A.2x-120=14 B.2x-14=120 C.2x+14=1204.小明今年a岁,小芳(a-4)岁.再过x年后,他俩相差( )岁.A.a-4 B.4 C.x四.计算(12分)1.直接写出得数(4分)a+6a= 3.5t-t= 4.8a+a+1.2a= 7b-6b= 2.解方程(4分)8.4χ+6.6χ=7.5 0.25×(χ—8)=13.计算(4分)五.解决问题(20分) 1.修一条400米的水渠,已经修了120米,再修多少米就正好修了全长的 2.六年级学生在学校科技知识竞赛中比五年级多得18分,六年级的得分是五年级的1.2倍.五年级学生得了多少分?(列方程解答.)3.长途汽车站每隔15分钟向A地发一辆车,每隔25分钟向B地发一辆车,这两路车早上7:45同时发车,至少到什么时刻才能又同时发车?4.下面是一个礼品盒,长3分米,宽2分米,高1.5分米.小红给它用彩带扎了一下.如果扎头重叠处需18厘米,那么至少要用多少分米的彩带?5.有一个底面积是200平方厘米、高12厘米的长方体,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现在把一块石头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到7.5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免责声明:1,本账号发布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收集,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2,文档内容纯属来自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涉及政治言论一律相应删除,请大家监督。 3. 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个人收集和互联网,仅用于分享、学习、交流等使用.如在使用下载、浏览过程中出现问题,请及时站内留言或留下信箱等联系方式. 4. 本人不对文档合法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 如有文档存在侵权行为请告知,经核实将予以删除. 6,如有侵犯原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有其它问题也欢迎与本人联系,谢谢!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六年级数学综合练习题
下载积分:650
内容提示:六年级数学综合练习题,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六年级数学综合练习,六年级数学练习题,六年级正负数练习题,六年级负数的练习题,金平区2010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3|
上传日期: 12:01:2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六年级数学综合练习题
官方公共微信阅读《两角钱》,回答下面问题(14分)①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那天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②我寄了一摞子信,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100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邮局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100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服务员不大乐意。③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十四五岁的样子,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不用说,也是工地上的民工,跟着大人们一起来寄钱。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更让我感到奇怪。④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100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就差两角钱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那位服务员差点吵起来。⑤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小民工,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话,他羞涩的脸红了。我接过钱,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是两角钱,也是他的血汗钱。我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⑥接过两角钱,服务员的脸上呈现了笑容。邮戳在信件上欢快地响了起来。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100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们还没有汇完钱,他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为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⑨走到他的身边,我突然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尤其是帮助那个看起来比自己大或强的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句: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⑩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去。不过。我有时总会想,没有还给孩子那两角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小题1:(3分)文中多次描写小男孩的笑容,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小男孩怎样的性格特点?小题2:(3分)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刻画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小题3:(3分)“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的原因是什么?小题4:(2分)“两角钱”的经历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启示?小题5:(3分)你认为作者没有还给孩子那两角钱的做法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阅读《两角钱》,回答下面问题(14分)①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那天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②我寄了一摞子信,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100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邮局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100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服务员不大乐意。③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十四五岁的样子,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不用说,也是工地上的民工,跟着大人们一起来寄钱。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更让我感到奇怪。④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100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就差两角钱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那位服务员差点吵起来。⑤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小民工,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话,他羞涩的脸红了。我接过钱,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是两角钱,也是他的血汗钱。我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⑥接过两角钱,服务员的脸上呈现了笑容。邮戳在信件上欢快地响了起来。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100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们还没有汇完钱,他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为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⑨走到他的身边,我突然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尤其是帮助那个看起来比自己大或强的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句: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⑩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去。不过。我有时总会想,没有还给孩子那两角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小题1:(3分)文中多次描写小男孩的笑容,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小男孩怎样的性格特点?小题2:(3分)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刻画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小题3:(3分)“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的原因是什么?小题4:(2分)“两角钱”的经历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启示?小题5:(3分)你认为作者没有还给孩子那两角钱的做法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两角钱》,回答下面问题(14分)①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那天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②我寄了一摞子信,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100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邮局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100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服务员不大乐意。③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十四五岁的样子,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不用说,也是工地上的民工,跟着大人们一起来寄钱。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更让我感到奇怪。④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100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就差两角钱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那位服务员差点吵起来。⑤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小民工,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话,他羞涩的脸红了。我接过钱,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是两角钱,也是他的血汗钱。我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⑥接过两角钱,服务员的脸上呈现了笑容。邮戳在信件上欢快地响了起来。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100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们还没有汇完钱,他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为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⑨走到他的身边,我突然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尤其是帮助那个看起来比自己大或强的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句: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⑩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去。不过。我有时总会想,没有还给孩子那两角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小题1:(3分)文中多次描写小男孩的笑容,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小男孩怎样的性格特点?小题2:(3分)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刻画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小题3:(3分)“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的原因是什么?小题4:(2分)“两角钱”的经历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启示?小题5:(3分)你认为作者没有还给孩子那两角钱的做法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科目:最佳答案见解析解析(1)这是人物分析考点。中考小说阅读的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题,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队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2)这是关于人物描写方法与作用的考查。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这里写出小男孩想帮助一个陌生的大人时犹豫不定的心理。(3)这里考查对原文内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此处概括出“小男孩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而特别的开心;作者猜测小男孩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作者不想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作者认为道谢比归还两角钱更重要,它能让一个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4)这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与个性化感悟。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中考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5)这是有关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迁移训练。这是一种半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和组织答案,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忽略不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