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诚信的事例典故

关于古代诚信典故_百度知道诚信待人的故事_百度知道古代中国著名诚信之地
15:11:33来源: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作者:王建中责任编辑:萨其
墨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孔子说:&民无信而不立。&这是2000多年前中国圣贤们说的话。
中国古代,把诚信列为君子五德之一。信亦被当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五常既仁、义、礼、智、信,是立世的基础,做人的根本,兴业、治世之道。人们确认&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无独有偶,美国心理学家艾琳卡瑟说:&诚信是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正义感、尊严感。&&法国作家大仲马也说:&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可见,古今中外,诚信都是做人的基本价值与准则所在。
诚信作为立身、立言、立德的基础品行,既是安邦治国兼济天下的政治手段,也是独善其身的人格修炼。诚信几乎上升到了天下兴亡、关乎人心向背的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固化成人格,上升为国格,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的超越,也是对历史的升华,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任何事情,偶然发生不足为奇,但重复出现,必定不同寻常。君子津济和郭伋竹马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著名的诚信典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记录的诚信历史。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今天十二连城乡天顺圪梁的黄河渡口。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日子封,送之渡河。贾人猝死,津长埋之。其子寻父丧,发冢举尸,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意思是,一个中原商客载货架辇于此,本欲渡河北往,不幸染病,宿于船夫家中。不日,病重身亡。船夫葬之,封存所遗钱货、账目。1年后,商客之子循路查找于此,船夫将封存所遗钱货、账目如数交还。商客之子要将钱货赠与船夫,船夫坚决不受,也分文不取。魏桓帝北巡至此,闻之叹曰:&真君子也!&其后,将该渡口取名为:君子津。&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今沙圪堵镇纳林村。《后汉书&郭伋传》载:&郭伋始至行部,至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意思是,有一次郭伋到属下的西河去巡视。到美稷县时,几百个儿童听说郭伋来了,都骑着竹马(以青竹为马)来到官道上迎接。郭伋问:&是谁让你们来的?&领头的一个孩子说:&是我们自己来的。我们听说大人又回来了,非常高兴,就一起来欢迎您。&郭伋听了十分感动,说:&谢谢你们!&郭伋在美稷巡视完后,又要到另一个属县去。那些儿童又骑着竹马,赶来送行。他们把郭伋送到城外,问他:&大人,您回州府时还会经过这里吗?&郭伋回答说:&这里是必经之路,当然要经过这里。&儿童们又问:&那您哪一天能回到这儿呢?&郭伋计算了一下行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孩子们。郭伋在另一属县办完事,回美稷时,比原先告诉儿童们的日期早了1天,他对属下说:&我和那些孩子们约定了日期,不能失信呀!&于是,郭伋和他的随行人员在半道停下来,于野外一个凉亭中露宿一夜。第二天,这些儿童果然又骑着竹马来迎接他。美稷的乡亲们得知郭伋为了不失信于儿童们,竟然在郊外露宿一晚,对他交口称誉,郭伋不失信儿童的故事就传开了。
这就是&郭伋竹马&典故的由来。后来,&竹马迎郭伋&这一典故,用来称赞地方官施政有方,成绩卓著,为老百姓所爱戴。于是便有了成语&竹马交迎&,以此来称颂地方官的诚信和贤德。唐朝许浑《送人之任邛州》:&群童竹马交迎日,二老兰觞初见时&;孟郊《寄州李大夫》:&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宋朝苏轼《次前韵再送周正孺》:&诗叟未相识,竹马争见君&;明朝孔天胤《赠张龙嵎太守入觐荣旋》:&春日朝回守旧疆,万家烟景袭余光。桃红细雨随车下,兰叶香风引绶长。再见君王驰蜀道,重逢寇老借河阳。依然美稷儿童辈,竹马纷纭迓路旁。&等诗句都是写此事的,典故概源于此。
美稷因盛产黍、糜而得名。&竹马迎伋&的故事发生后,被传为美谈,不胫而走,美稷遂驰名,成为中国历史名县。现在的纳林河,也就是皇甫川流域,就是郦道元在其名著《水经注》中记载的历史上有名的湳水。湳水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沿湳水流域,有中国历史上两座著名的县城,这便是曾一度做过西河郡驻地的富昌县,现横跨蒙、陕两地的内蒙古准格尔旗沙圪堵镇与陕西省府谷县古城镇的交界地。另一座就是曾作为南匈奴庭帐的美稷县。湳水流域,历史上曾分布着广袤的竹林,中国古老的&竹马风俗&即起源于准格尔,&青梅竹马&的故事衍出于此风俗。所谓&竹马风俗&,既儿童骑竹马的游戏,产生的原因,研究者认为,是古代经常发生战争,所以那时候的孩子,他们的理想人格就是上战场杀敌,为国立功。做游戏的形式也多以打仗为内容。从三国到南北朝,很多著名的将领,小时候就是&竹马将军&。如夏侯渊的三儿子夏侯衡,十六国后的凉主吕光,十几岁时都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竹马将军&。发轫于斯的匈奴人,是人类最早征服马的民族,匈奴人跨上马背之后很多年,法国作家布封说:&人类最高贵的征服是对马的征服。&匈奴人从准格尔走出后,成为世界上最精于驯马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精锐的骑兵,披坚执锐,纵马驰骋,世界历史也在他们的马蹄下改写。&胡服骑射&也发生在准格尔一带,这个著名的改革,其主角其实是马,&服&只是形式,&骑&才是实质,离开了马,很难想象这个改革的效果会是什么样子。
美稷为西汉时期的名城、经济重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这一带,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也生活在这一地区,流传千古。这样,准格尔这片水土上,便诞生了3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为坐落在十二连城黄河岸边、隋唐时期的胜州城,另一座为北宋时期的丰州城,既今纳日松镇二长渠古城。这在中国县域内绝无仅有。内蒙古1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3座便在准格尔境内,在内蒙古有此殊荣者,唯准格尔。
君子津济和郭伋竹马两个故事发生1500多年后,康熙皇帝巡幸准格尔,对准格尔印象极好。康熙在信中称赞道:&见其人皆有礼貌,不失旧时蒙古规模&&生计周全,牲畜繁盛,较其他蒙古殷富。围猎娴熟,雉兔复多,所献马皆极驯,取马不用套杆,随手执之&&&这绝不是偶然的,正是长期以来准格尔人形成的勤劳勇敢、淳朴善良、正直无私、诚信友爱的人格秉性的历史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的象征。由此,可见准格尔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诚信之地、民族团结之乡的历史文化渊源。
准格尔,名副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欢迎加入“99街”微信报料,微信公众号:nmg_99jee
新闻热线:
今日内蒙古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如因转载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请于作品发布日期后30日内进行。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
电话:、 | E-mail:
视频内蒙古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典故RT,要典故的,越多越好
幻世萌faoey
一诺千金 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自杀,刘邦悬赏捉拿季布.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终捉拿不到他.后经汝阴侯滕公的说情,刘邦才撤销通缉令,并封季布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东太守.当时有一个人叫曹邱生,专门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他听说季布一夜之间由阶下囚变为天子的重臣,特地让人介绍去见季布.季布一见曹邱生,脸上便露出厌恶之情.而曹邱生不识相地弯腰作揖,惊喜地对季布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诺言.”接着曹邱征又说:“你的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与我到处宣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话后非常高兴,认为他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大,原来与曹邱生的宣传有关.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苏格拉底诚信小故事十则
苏格拉底诚信小故事十则
  苏格拉底的故事(1)
  打雷以后必定会倾盆大雨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大雨倾盆的。&
  苏格拉底的故事(2)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苏格拉底的故事(3)
  苹果的香味
  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拿著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著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举起了手。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苏格拉底的故事(4)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苏格拉底的故事(5)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的故事(6)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下页更精彩: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诚信的事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