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争论《陈情表》中李密侍奉祖母不奉诏是由于孝...

《陈情表》中的“育”应为“愍”
《陈情表》中的“育”应为“愍”
语文(必修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简称“课标版”)的第二单元选入了李密的《陈情表》,这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李密作为一个官吏,没有什么赫赫政绩,他的事迹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连他在晋朝做过太子洗马、温令、州大中正的事,《晋书》都未载。他的事迹在《晋书》载于《孝友传》,而《孝友传》主要采录了这篇《陈情表》,别的内容很少。可以断定,没有这篇文章,《晋书》就不可能为李密作传,真可谓人以文传。俗语有“凡为人臣,读孔明《出师表》不流泪者,非忠臣也;凡为人子,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非孝子也。”可见李密《陈情表》文笔之感人,于此可见矣。
教材选入的《陈情表》对其出处注释为《文选》,但这篇文章在裴松之作注的《三国志》也有记载。《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裴松之注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祁、汰各早死”裴松之注曰:“戏同县后进有李密者,字令伯。《华阳国志》曰:‘密见养于祖母。事祖母以孝闻……晋武帝立太子,征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谴,于是密上书’”。
但教材选入的《陈情表》与《三国志》中裴松之注引的《陈情表》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出入,如教材中的“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一句,在《三国志》中裴松之注引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愍,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两者的不同似乎只在一个“育”与“愍”,粗看并没有什么不同,细细体味,实为不同。理由如下:
一& 就这两个词在古汉语的意义来看,“愍”在《古汉语辞典》及《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8年版)中释义为“哀怜,怜悯”,和“矜”是同义的。如《后汉书&应奉传》“追愍屈原,因以自伤。”并且“矜愍”是一个词,《辞海》释义为“怜悯,多用为下求上之词”。《晋书&王濬传》“诚宜加恩,少垂矜愍,追录旧勋,纂锡茅土。”本文也有“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在本文中,李密也多次用“愍”(“愍”通“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育”是“抚养,栽培”的意思,“矜”和“育”很少连用,古汉语没有“矜育”这个词,“矜”和“育”是两个词。
现代汉语的词语多是承袭古代汉语而来的,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矜”和“悯”都有“哀怜,怜悯,同情”之意,而且现代汉语中“矜愍”也是一个词,“育”是“养活,培育”之意,现代汉语中也没有“矜育”这个词。
就全文的语境来看,教材的注释将“矜育”解释为“怜惜,养育”,也并不符合全文的语境,李密的意思是“以自己孤苦无依的处境来打动晋武帝司马炎,以期获得同情来免于被征召”以次看来,“矜愍”同义连用,更强调自己处境值得同情,“矜育”是在强调自己处境值得同情的同时,还有强调“养育”之意,似乎有向晋武帝司马炎提要求之意,这是不符合李密写作本文的用意的,也是不符合本文的语境的。退一步说,即使李密有需要“养育”之意,也是含在句意之中的,不会在字面中说出来的。因此说,用“矜愍”较之于用“矜育”一词在感情上是更易于激起人的恻隐之心、获得人的同情的,也是更易于达到李密的意图的。情深理切,动人心弦,催人泪下是本文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用“矜愍”较之于用“矜育”似乎更适合这一特点。
就本文的体裁来看,刘勰说:“表以陈请。”(《文心雕龙&章表》)就是说,“表”是臣下用来向君主陈述请求的。这篇《陈情表》则是李密请求晋武帝司马炎,允许他暂时不奉诏应官,而能亲自将九十六岁高龄且老病在床的祖母奉养送终。文中不仅陈说了实情、事理,而且富有抒情性和以情动人的特点,突出了李密与祖母刘氏二人“零丁孤苦”“更相为命”的感情,诚挚恳切,凄恻动人。正由于这种恳恻动人的请求,才使它千苦不朽。司马炎读到这篇表文后,果然大为感动,答应了李密的请求,并“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颖,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裴松之注引)
刘勰说:“表”这种文体要求“肃恭节文,条理首尾”。就是说,表是应用性文体,而且专门对君主讲话,要严肃恭敬,符合上表人的身份地位,要节制文字,不乱生枝蔓,做到从头到尾条理清晰。从“条理首尾”和“节文”方面讲,全文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既以情动人,又理服人,情与理融于一体,结构极妙。从“肃恭”方面讲,全文处处表现了臣下对君主的恭敬口吻,表现了封建时代君臣的尊卑关系;而且还表现了李密作为一个亡国遗臣,在新朝代的君主面前提出请求时的特殊口吻。如他称自己是“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称自己奉养祖母的意愿为“微志”“愚诚”。文章最后说“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把自己比为犬马,而且不胜怖惧,这是臣下在君主面前小心的表示,当然也是对君主恭敬的表示。用“矜愍”较之于用“矜育”一词在文体上更符合本文“表”这一文体的。
就对本文的引用的书籍来看,李密写作本文的时间是在晋泰始三年(267年),陈寿约在290年完成《三国志》,裴松之(372~451)奉命注《三国志》,鸠集传证,于元嘉六年(429年)完成,裴注征引的书,有人统计达两百种以上,这些书十分之九已经亡佚,而且裴注引用完整,不断章割裂。而《文选》的编选者萧统(501~531)完成《文选》的编选工作就应该在此时间之内。裴松之是南朝的宋朝人,萧统是南朝的梁朝人,裴松之早于萧统,就两者完成各自书籍的时间来看,裴松之作注的《三国志》比萧统编选的《文选》要早一些,早近百年,更接近于李密生活的时代。两者比较而言,对李密《陈情表》的引用,裴松之作注的《三国志》应该比萧统的《文选》更为可信。不但萧统的《文选》是这样引用的,就连《古文观止》也是这样引用的,而且《古文观止》流传极广,二者对《陈情表》的错误引用并以讹传讹,如果在学习《陈情表》时,不加以纠正,实在是一个遗憾。
(本文完成于2006年8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李密不为官 免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0页免费8页免费16页免费2页¥2.002页¥1.00 25页免费2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4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1页免费4页1下载券4页2下载券19页免费4页免费
李密不为官 免费|李​密​不​当​官​的​真​实​原​因​。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0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密的陈情表有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