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的飞禽有哪些馆里展出了各种鸟儿和蛇。 ...

15:16 | Tags 标签:, , ,
作者:血花刀剪
一位在动物园长大的印度少年在中国卷走了5亿多元票房。要说《少年派》这部电影所呈现的自然之美,除了波澜壮阔的太平洋,影片开头那段梦境一样的动物园MV,或许也令不少观众神往吧。
动物园往往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也有许多人把这种情结一直保持到成年后,比如笔者。遗憾的是,笔者从小缺乏想象力,做梦都没想到动物园还可以像少年派他们家这样……许多同胞走出国门,游览发达国家的动物园时,也常常惊叹于那里优美的园容、精巧的设计。那么,以当今标准来看,一个真正的“好动物园”应该是什么样子,国内动物园离这些要求到底有多远呢?
告别旧貌,给动物打造“豪宅”
出于对国内老式动物园的思维定势,我们常认为动物园就意味着铁笼、栏杆,一看就是囚禁动物的地方。然而早在数十年前,国外一些先进动物园就已改头换面,为动物营造尽可能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或许在某些自然主义者看来,这不过是把牢房修得好一些,但目睹那些似浑然天成的生态化展区,仍不禁令人赞叹其气魄之宏大,设计之精心。
【美国明尼苏达动物园的虎园中,一头西伯利亚虎在巡视“领地”。(来源:www.zoolex.org)】
在展区中做出模拟生态的效果,首先是空间要大。这点在美国动物园尤为显著,如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的“非洲草原”(African Plain)和“野性亚洲”(Wild Asia)展区均达10公顷以上,各分为几个数千到上万平方米的活动场,游客乘坐缆车或高架单轨小火车游览。明尼苏达动物园的虎园超过14000平方米,游客可通过栈桥走上展区中心的平台,俯瞰老虎在山林小溪间漫步。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为一对大熊猫修建了3700平方米的活动场,比北京动物园所有的熊猫馆舍加起来还大。
与国内某些野生动物园不同,国外先进动物园并不一味追求展区面积、动物数量上的“壮观气势”,而是在保证动物活动空间的基础上,精心营造适宜它们的地形、水体、植被乃至小气候,尽量采用天然土壤和活植物,形成接近动物野外栖息地的生态景观。
【生活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亚洲小径”展区的小熊猫。(来源:www.zoolex.org)】
其次是打破按管理要求或动物分类设置的猛兽馆、猿猴馆、鸟馆、两栖爬行馆等的划分,建设以表现特定地域、特定生态为主题的展区。除了“非洲草原”这种相对容易实现的大路货,表现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温室展览,在欧美北方城市的动物园也已成潮流。丹麦Randers Regnskov热带动物园的“热带美洲”(Tropical America)是一个2000平方米、高25米的大型温室,里面四季如春,飞瀑流溪,海牛、水龟和热带鱼在池塘中游弋,鹦鹉、狨猴和鬣蜥在茂密的雨林植物间和睦相处,就连鳄鱼、虎猫等凶猛动物也只是住在被栏网隔出的单间中。美国奥马哈的亨利o多利动物园则拥有世界最大的沙漠主题室内展馆,3900平方米、高42米的空间中分别展示了南非纳米布、澳洲红色内陆和北美索诺拉三大沙漠中的珍禽异兽、毒蛇蜥蜴等。
【Randers Regnskov动物园“热带美洲”温室大厅布局:1)貘,2)鸟类,3)猿猴,4)海牛,游客可与动物亲密接触。(来源:www.zoolex.org)】
还有一点是要求尽量以自然群体饲养动物。对于原本成群结队的许多猿猴、食草动物和鸟类等,能形成大种群固然最好;而那些在野外独来独往、圈养下食物充足时可勉强与同类共处的虎、熊、一些小型食肉兽和两栖爬行动物等,也应尽量单独展出。如瑞士Goldau动物园的“熊与狼”(Bear and Wolf)展区,每只棕熊独享上千平方米的活动场。不过,这一点目前在西方许多动物园中也还没实现。
展示生态,把游客带进“野外”
现代动物园自18世纪末诞生以来,长期最看重的主要是以下几点:1)安全,让动物逃不出来;2)整洁,方便清扫和观看;3)科学的“秩序感”,像集邮一样把动物分门别类展出。这些标准都是从人类角度出发,动物则蜗居在狭小笼舍里,与围栏、网笼和水泥地为伴,身心状态极差,稍有同情心的游客都会产生“动物监狱”的感受。
1907年,德国动物商人卡尔o哈根贝克在汉堡开设的一家新动物园引起轰动:碍眼的栏网不见了,动物半放养在草地、水滩和混凝土假山之上;展区按照动物地理学安排,非洲的狮子和斑马、北极的白熊和海豹做了邻居,以巧妙隐藏的壕沟、巨石相隔。
【汉堡哈根贝克动物园经典的非洲假山造景:最低一层是火烈鸟等水禽,中层是斑马和鸵鸟,远景是狮子。各层之间用游客看不见的壕沟隔开,壕沟宽度来自对动物跳跃能力的测量,这在当时也是一大创新。】
哈根贝克的设计是动物园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过以今天的眼光看,这种程度的“模拟自然”就显得肤浅了,对动物的需求也不够重视。(应该说近年国内一些新建动物园的设计思想,恐怕还不及这个水平)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动物园的展示设计进入一个新阶段:不能只是布置能让游客感到“天然”的场景,更要从动物天性需求出发,为动物营造其栖息地的生态景观,让它们尽可能表现出在野外的自然行为。在此理念下,足够的空间,以及地形、水体、植物等多种元素的营造,都是必要的配置。
生态化展区不仅为动物提供了更宜居的住所,同时也清晰地向游客传播着信息:野生动物的多姿多彩源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而保护野生动物也就必须保护它们的自然栖息地。
高大醒目的场馆建筑,铺满瓷砖的动物内舍,乃至人群从四周围观动物的展示方式,也需要为此而改变——这些也标志着人对动物的控制,让游客感到动物是人类城市中的囚徒。比哈根贝克的“场景式”展区更进一步的,就是目前流行的“沉浸式”展示方式——将游客带进模拟的动物栖息环境,使游客在其中如同置身野外,仿佛自己是进入动物领土的拜访者。
以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刚果大猩猩森林”(Congo Gorilla Forest)为例,总面积25900平方米的展区中,室内部分不到1/6,20余只大猩猩以及霍加皮、疣猴、冠珠鸡等非洲雨林动物除冬季外整日生活在广阔的露天活动场中。展区内植有400种、14000余株植物,从细小的蕨类植物到15米高的大树,加上大量假树和总长数公里的人工藤条,共同营造出中非幽暗密林的气氛。大猩猩的食物被巧妙隐藏在展区各个角落:假树顶部,石头下面,甚至一个靠近游客的人工白蚁巢中。大猩猩每天要像在野外一样到处翻找食物、爬上爬下,游客则可从地面、树顶和贯穿“雨林深处”的通道等多个视角,近距离欣赏大猩猩的一举一动。
【身处布朗克斯动物园“刚果大猩猩森林”中,游客犹如走进非洲雨林,可以隔着玻璃与大猩猩面对面。(来源:www.zoolex.org)】
沉浸式生态展区建造投入不菲,更需高水平的管理维护,因此已成为当今衡量一家动物园先进程度的重要标杆。在国内,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原香江野生动物世界)的“马达加斯加岛”,是比较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沉浸式生态展区之一。
巧妙设计,让动物与游客“双赢”
当今动物园设计中有这样一种思潮:动物要在动物园里度过一生,而游客只是每次来参观几小时的客人,因此展区设计应该更偏重考虑动物、而不是游客的需求。
老式展区往往从方便观看的角度出发,完全忽视动物的身心健康。下沉“坑式”的猴山、熊山、狮虎山,给一代代游客带来了无数欢乐,却少有人想到动物长期处于被俯视的位置,会感到很大的视觉压力,更不要说屡禁不绝的投喂了。至于那些四面通透的玻璃馆舍,倒是美观大方且能做出很“自然”的布景,却让动物无处躲避来自四面八方的围观和骚扰。
【游客对熊的俯视,强化了人类作为自然统治者的心理;熊虽然想不到这么多,但处在被俯视的位置上也会感到不适】
而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展区,在模拟动物天然栖息地的同时,也会给动物以选择权,让它们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离游客远一些,或者干脆躲避游客的目光。猿猴、豹子以及犀鸟等大型树栖鸟类的展舍至少要有4、5米高,并在高处有供攀爬和休息的设施,这不仅是保证基本活动空间的需要,也可以让它们的栖息位置高于游客一般视线,减轻来自游客的视觉压力。对于一些胆小易受惊的小型哺乳类、鸟类和许多两栖爬行动物,提供足够的隐蔽场所对提高它们的健康水平,延长其寿命乃至促进繁殖等,都至关重要。
当然,如果游客在动物园里总是什么动物也看不见,屡屡败兴而归,那么动物园就难以发挥社会价值,时间长了怕是生存都成问题。但动物利益与游客利益也并非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对远离大自然的现代人来说,在接近野外的环境中寻找动物的蛛丝马迹,也是一种乐趣。此外,恰恰是设计不合理的老式展区,经常会让动物感到内舍比外面更舒适、更安全,蜷缩在里面不出来;而通过巧妙的设计,却可以让动物愿意待在游客容易看见的地方。
比如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亚洲小径”(Asia Trail)展区,云豹活动场靠近游客的一侧有棵人工假树,树枝里装有加热器,怕冷的云豹在天凉时就会趴在这根“暖气”上让人一饱眼福;熊猫活动场里则有一块醒目的人工巨石,夏天熊猫喜欢卧在石头上而不是躲进树荫中,因为石头底下有冷水盘管,能让它们感到凉快。
【新加坡动物园的倭河马展区,如同一个巨型水陆造景水族箱,游客通过玻璃展窗可对动物的水下活动一览无余】
在展区内精心设置观察点,也能营造出柳暗花明的意境,或带来独特的观赏角度。通过给河马、北极熊和鳄鱼水池侧面嵌入玻璃窗,可让游客饱览这些动物的水下泳姿;底特律动物园的黑猩猩园,在1公顷土地上设有8个观察点,游客可在短短6.5米距离内欣赏黑猩猩,精心选择的植物也不会遮挡游客的视线。布朗克斯动物园的“飞禽世界”(World of Birds)展馆,观众在光线较暗的走廊中欣赏光线充裕、布置得非常漂亮的鸟儿展馆,没有玻璃或网线相隔。因为设计师知道鸟类的习性:鸟儿喜欢呆在既明亮又有食物的地方,而不会往不熟悉的黑暗地方飞。
冒进不转型:伪生态的“野生动物园”
由于基础薄弱、资金经验不足和缺乏对外交流,国内动物园设计长期沿袭建国初期北京动物园的模式,到上世纪90年代已非常落后。随之而来的是,国内近十几年来兴起了一股建设“野生动物园”的风潮,各大城市纷纷在郊区建设动辄上百至数百公顷、以动物大种群散养和乘车参观为主的野生动物园,有些城市干脆搬迁或关闭了市区的老动物园。
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大陆已有30余家野生动物园,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与“人看笼中兽”的老式动物园笼舍比起来,“兽看车中人”的野生动物园似乎终于可以摆脱都市的局促污浊喧嚣,带给动物更多的自由和舒适。然而在美好的愿望下,野生动物园的阴暗面却不时浮现:
食草动物区和熊活动场里一片黄土,动物无精打采;猴子被放在苍翠的草地上,缺少攀爬和遮阴的栖架;孔雀被绑住强迫开屏,供游客照相(北京野生动物园);管理漏洞导致游客误入猛兽区被老虎咬死(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经营不善长期亏损,活活饿死大量珍稀动物(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最让当地民众郁闷的,则是城市动物园迁到郊区后,来回路程和门票车票都翻了几番,全家去一趟动物园成了奢侈消费。
【像这样的散放区,怕是谈不上什么“生态景观”】
其实,国内大建野生动物园的风气,往往出自一些官员和开发商在利益驱动下的卖地圈地行为,并利用政府、公众对动物园的认识偏差,将“生态展示”作为宣传噱头(本文限于篇幅不细谈了,可参见)。一些野生动物园仍按照便于管理而划分“食草动物区”“猛兽区”,将原本生活在不同环境的梅花鹿、双峰驼和牦牛混养在一起,一个围场里放进十几只老虎或黑熊,步行区里仍是一座座狭小简陋的老式笼舍,这样的展示有何“生态”可言呢?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亚洲象母子。长隆(香江)被视为国内最优秀的野生动物园,其成功经验不仅在于精心打造步行区的生态化展示、重金网罗专业人才攻关珍稀动物繁育,也有珠三角气候炎热、消费水平高、传统景点较少的地利,接近娱乐性动物主题公园的模式,在国内许多地区难以复制】
从定位看,野生动物园通常为商业运作,成本也高,无法替代城市动物园的公益角色;车行观赏方式时间太短、离动物远、讲解说明少,游览效果与传统步行方式各有利弊。西方的野生动物园一般称为“Safari Park”(探险公园),重在野趣、特色,不盲目追求动物饲养规模,只是城市动物园的补充而非替代版。而像圣迭戈动物园、柏林动物园这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动物园,面积只有三四十公顷,动物收藏也是世界顶尖,可论展区的“自然”程度,动物的实际福利,却不亚于国内大多数野生动物园。
【美国圣迭戈动物园被视为全球最佳动物园之一,大大小小的展区和自然植被在园区内难分彼此,而不是一座座独立的馆舍各自为战。圣迭戈郊区还有一座面积达728公顷的野生动物园,主要承担珍稀动物人工保护区的职能,与市区的动物园形成互补。(来源:www.sandiegozoo.org)】
给动物以人造家园的梦想,远不只是把小笼子变成大围场、把游客塞进大巴车那么简单。要赶上世界动物园行业的先进水平,国内动物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光要苦练内功,更得先找准方向。
无法回避的是,正如赋予圈养动物以“自由”的理想一样,人工展区的面积再大、设计再精妙,终究无法再现动物的天然家园,囚养下的动物也不再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那么,动物园费这么大劲建造这种生态化展区,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请看下期——《保护与教育:动物园继续存在的理由》
参考资料:
o《动物园设计》,张恩权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o《动物园的历史》,[法]埃里克o巴拉泰、伊丽莎白o阿杜安o菲吉耶,乔江涛译,中信出版社,2006
o《动物有意识吗?》[德]福尔克o阿尔茨特、伊曼努尔o比尔梅林,马怀琪、陈琦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o世界动物园与水族馆协会(WAZA)网站
oWAZA动物园展区设计网站
本网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 &&Designed By &&&基于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了各种蛇和许多鸟。修改病句。, 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了各种蛇
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了各种蛇和许多鸟。修改病句。
匿名 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了各种蛇和许多鸟。修改病句。
会采纳吗?
热心网友
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了许多蛇。
热心网友
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了各种蛇。
热心网友
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了各种蛇。
热心网友
展出了后面的都去掉
热心网友
爬行馆里没有鸟
热心网友孩子的新体验(廊裕飞禽公园+夜间动物园联票)
孩子的新体验(廊裕飞禽公园+夜间动物园联票)
开场白:+一日游,带小孩子的家庭一定要安排一天,对孩子有教育,孩子会喜欢,和国内的动物园的管理理念完全不同,和我们的孩子脑子里的动物园圈养的记忆也背道而驰。这种教育很难得。
进园坐小火车(和门票一起买的票),是一定要,走走,坐坐车,按着地图顺序玩,开园到16:45必须离开,赶大巴士去,逾期不候的,大巴上很冷,注意孩子的衣衫,大巴空调对着座位吹的,不过是间格的,自己上车看清楚,找没有空调对吹的位子。
EW27&Boon&lay&(文礼)&(备注:地铁站有大型购物中心,可购物吃饭)下车出C口--新巴194号到底,车程大约25分钟。(下车后会看到很醒目的指示牌,标明Bus&Interchange的位置。根据指示牌穿过商场。194路在B5候车区,方向:Boon&Lay&Temp&Int,Jurong&BirdPark站下,终点站就是。194路为环线车,参观完飞禽公园只需要回到下车的终点站等待下一班车即可返回文礼)
购买联票:+夜间野生动物园(包含游览车)&成人S$42.00儿童S$28.00.套票自购票日起三十天内有效。
是全球最大的鸟类动物园之一,园内有600&多种、8000&多只各色飞禽,可以近距离观察,观赏鸟类表演。
飞禽公园有一个小朋友玩水的地方和游乐场,记得带有游泳衣(估计没有时间玩。去过圣淘沙奇幻乐园的孩子,这里就放弃吧)
&坐游览车每站只能上一次,1号站你上车过,就再不能在1号上车,只能下车。所以坐车游览顺序
1---2--3--1
厕所为何呀上图?怪,仔细看,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的科学化,设计的自然化,纱窗外面关不住的大自然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推门而进的话,里面的鸟就在你身边飞,不用害怕,他们很友善,若你要拍照,他们好像很懂,会配合的
在彩鹦谷里,胆大的可以收纳小杯子,里面有食物,吸引鸟儿过来,亲密接触一下,向我胆小的就躲稍远点拍照,可想而知,拍出来的照片也就这样了。
头上的猫头鹰,不害怕,假的,拍照角度选的不错,让我成为一个大胆的人一回。
现场讲解,教育无处不在,答疑随时随地,
交通:(交通:有专车从飞禽公园)&&16:45去到夜间动物园17:30,成人SGD4.50,小孩SGD2。专车会停在飞禽公园的Coach Stand大客车停泊处。你可以问飞禽公园的工作人员,他们会懂的。上车时问是否去动物园&&(时间:)&&19:30-21:00 夜间野生动物园 Night Safari 公园开放时间: 每日傍晚7时30分至午夜12时;带小手电;门票+ 游览车 :成人S$32.00, 儿童(1-12岁)S$21.00&&网站有地图.sg/images/innova_images/innova_pdf/FA_ns32_Eng.pdf&&事先研究好,免得当天没了主意
17:15左右到达,等待开黑色的大门17:30左右,进园左手买票,右手边都是吃饭的,可以接受,是味道,价格??自己看着办,不会便宜的没选择很多,面、的定食、中餐等等。吃完了,别闲聊,因为开门(其实是刷卡进园)19:00,(会提早一点刷卡进门)但是会提早排队,等开门,因为你排队越前面,进园坐观光车也会越前面。明白的奥?
所以吃晚饭,去看看,排会队。当然亦不想马上坐观光车的,那你就慢慢来。
对面亮灯的就是
这是20:00左右,乘游览车看动物的排队,去看动物表演秀的排队,2支队伍交汇,还真找不到北,谁让嘴长在鼻子下,问呗。这里有点乱,谁让地方小呢,要是放在,那可就厉害了----说到这里你明白了吧!你是愿意一开门就快步去排队坐游览车(第一批就出发),还是慢慢悠悠的,时间都花在排队等待上?
若你早离开,就在动物园对面坐138公交车,到终点站(宏茂桥AngMoKio),换坐红线地铁,去你的目的地(可能要换乘地铁的,所以地铁图拿在手里,很重要,坐在公交车上研究回家的路线。
你最好22:30之前就到巴士车站等巴士。在138终点站有回市区专线车,看到一个穿黄色衣服的人在买票
你若要玩迟些备用:时间:22:00,22:30,23:00,23:30回乌节路和小印度&&,于21:45,22:15 回市政厅附近。单程大人SGD4.50,小孩SGD2(3岁-12岁)Bushub的官网是写回市政厅附近的(Beach Road,Suntec)只有22:00一趟,,有21:45和22:15回市政厅附近&&。&&&
&&新享狮城---2013春节(有图标示)完整篇(机场到圣淘沙的交通、食物介绍,住在哪一地块的分析,带孩子的注意事项,小孩子喜欢的。自己的得失体会,)
&&图解圣淘沙和湾附近的酒店2013
&&孩子的新体验(廊裕飞禽公园+联票)
&&图解环球影城2013
&&小&牛车水&码头一天路线图
有些的游记在我的博客里,没有上传到蚂蜂窝(如:国立大学,鸭子船、湾花园、湾走一圈一下午,傍晚坐摩天轮,名店、海事博物馆、地铁票的分类、驳船码头、海滩的儿童奇幻乐园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去那里看那看。我的博客:
.cn/s/articlelist__0_1.html&&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东莞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_东莞时间网
东莞日报社旗下媒体:  
这几天太冷了,本报记者到动物园看看小动物们怎样御寒
长颈鹿烤火盆取暖 小懒猴用上电暖炉
东莞时报记者 胡烨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时报
寮步香市动物园里,长颈鹿在享受火盆保暖
东莞时报记者 陈帆 摄
&&&&近日,记者来到香市动物园,看看在寒冷潮湿的冬天里,小动物们都是怎样度过的?&&&&火炉火盆齐上阵&&&&走进门,首先来到的是龟蛇馆。饲养员在每一个蛇窝里铺上了厚厚的稻草,好让它们找到冬眠的好地方。&&&&随后,记者看到原本绿海龟居住的地方被厚厚的彩条布盖了起来,饲养队队长刘玉清告诉记者,这层彩条布用于给海龟保暖。掀开彩条布,十几只绿海龟泡在水里,悠闲而缓慢地运动着,馆内还挂着两台暖气。“海龟生活的水要保持在18、19摄氏度,每天都得换一次水,保证水的盐度和温度,”刘玉清说,这两个暖气得24小时开着。&&&&平日里最受欢迎的长颈鹿园区里空荡荡的,原来是因为寒冷,饲养员将长颈鹿都关在房里烤火取暖了。长颈鹿“房间”的地上放着两个大火盆,火盆里正烧着炭。“房里的温度有14度,等室外温度到10度左右,长颈鹿才能出门与市民见面。”刘玉清说。&&&&另外,还有细尾獴、山魈等怕冷的小动物们,都乖乖地躲在房里,对着电暖炉取暖。细尾獴又叫小懒猴,来到细尾獴的房间,它正靠在离电暖炉最近的一角睡觉,不论饲养员如何拨动它,都毫无反应。&&&&山魈也在离电暖炉最近的地方取暖,一见有人靠近便兴奋起来,时而拿着取暖睡觉的毯子盖在身上,时而站立起来靠在墙上。&&&&刘玉清说,一般灵长类动物都不耐寒,在冬天都得做保暖措施。另外还有鳄鱼也不耐寒,这几天,鳄鱼都钻到水面2米以下的地方了。“温度在10度才能保证鳄鱼不被冻伤、冻死。”刘玉清解释说,离水面越近温度越低。&&&&禽类老虎黑熊不怕冷&&&&虽然动物园里很多动物都因为天气寒冷而不得不在屋子里呆着,但园内依然有很多其它动物热情地与市民见面。“老虎、禽类、黑熊都是不怕冷的。”刘玉清说。&&&&记者经过老虎园区,依然有不少市民在看2013年刚出生的3只虎宝宝,在禽类馆,各种类的飞禽在馆内飞着叫着,像是担心经过的市民见不到或听不到似的。&&&&走过鸸鹋的园区,刘玉清特别驻足了,这个看似鸵鸟的动物与鸵鸟有着细微的区别。“鸸鹋可以说是动物园里最郁闷的一种动物了,”刘玉清说,几乎每个人都对着鸸鹋叫鸵鸟。&&&&“区分鸵鸟和鸸鹋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刘玉清说,鸸鹋有3只脚趾,而鸵鸟只有2只脚趾。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澳媒调侃阿博特普京尴尬相遇——习近平称赞梁振英——高校出版《男生安全手册》称——环球时报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物园的飞禽馆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