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科学方法导论导论重要不?

环境科学导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环境科学导论、
上传于||文档简介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现代环境科学导论_PDF图书下载_盛连喜 编_在线阅读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
出版时间:2011-8&&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盛连喜 编&&页数:293&&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第2版)》以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主线,阐述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当今世界和我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生命系统的宏观各层次、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新进展;补充了产业生态学的理论及实践。为便于教学,在每一章的后面还设计了&教与学互动工作坊&。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非环境类各专业进行环境教育的教材,也可供生态学、自然保护工作者、相关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第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1.1 环境及环境的分类1.1.1 环境的基本内涵1.1.2 环境的功能和基本特征1.1.3 环境的分类1.1.4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1.2 环境科学及其发展1.2.1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变化1.2.2 环境科学的形成及其分支学科1.2.3 现代环境科学特征及学科任务思考题教与学互动工作坊推介网站推荐阅读书目第2章 人类生存的地球2.1 地球的运动及其结构2.1.1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2.1.2 地球的内部结构2.1.3 地球的运动及其环境意义2.2 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变2.2.1 地球的诞生2.2.2 地理环境的演变2.2.3 地球的脆弱性2.3 地理环境系统2.3.1 大气环境2.3.2 水环境2.3.3 土壤环境2.4 人类与地球环境2.4.1 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地球承载力2.4.2 科技进步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2.4.3 农业的发展与地球表征的改变2.4.4 主要环境要素与人类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思考题教与学互动工作坊推介网站推荐阅读书目第3章 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3.1 全球性环境问题概述3.1.1 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实质3.1.2 全球环境问题的分类3.1.3 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3.1.4 全球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3.2 全球变暖3.2.1 温室效应3.2.2 温室气体的来源3.2.3 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3.2.4 控制全球变暖的对策3.3 臭氧层破坏3.3.1 臭氧层与臭氧空洞3.3.2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3.3.3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3.3.4 遏制臭氧层破坏的对策3.4 生物多样性减少3.4.1 生物多样性的涵义3.4.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4.3 世界生物多样性现状3.4.4 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根源83.4.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行动和途径3.5 酸雨3.5.1 酸雨的形成3.5.2 酸雨的危害3.5.3 防治酸雨的措施和途径3.6 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以及人类采取的主要行动93.6.1 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93.6.2 人类采取的主要行动思考题教与学互动工作坊推介网站推荐阅读书目第4章 中国生态环境特点与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1 中国生态环境特点4.1.1 地貌4.1.2 气候4.1.3 自然资源4.1.4 生物资源4.1.5 脆弱性生态环境4.2 中国环境问题历史演变4.2.1 古代的环境问题4.2.2 近代的环境问题4.2.3 现代的环境问题4.3 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3.1 水环境状况4.3.2 土壤环境状况4.3.3 大气环境状况4.3.4 城市生态环境状况4.3.5 森林面积锐减与草原退化4.3.6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持续农业&的兴起14.3.7 生物资源与自然保护4.3.8 中国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所作的贡献思考题教与学互动工作坊推介网站推荐阅读书目第5章 生物系统与生态系统5.1 生物系统及其层次5.2 种群5.2.1 种群的基本特征5.2.2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15.2.3 种群增长及增长方式5.2.4 种间关系5.3 群落5.3.1 群落的基本特征5.3.2 群落的结构5.3.3 群落的演替5.3.4 群落对干扰的反应5.4 生态系统5.4.1 生态系统的组成5.4.2 生态系统的类型5.4.3 食物链与食物网5.4.4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5.4.5 生态系统的功能5.4.6 生态平衡思考题教与学互动工作坊推介网站推荐阅读书目第6章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管理6.1 生态系统服务6.1.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6.1.2 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6.1.3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6.1.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系统6.1.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估价的意义6.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6.2 生态系统管理6.2.1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6.2.2 生态系统管理的实施6.2.3 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与框架6.2.4 生态系统管理的有效途径思考题教与学互动工作坊推介网站推荐阅读书目第7章 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7.1 生态伦理的原则7.1.1 生态伦理的意义7.1.2 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7.2 可持续发展及指标体系7.2.1 可持续发展7.2.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7.2.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7.3 公众参与的途径7.3.1 公众参与的意义与作用7.3.2 公众参与的类型7.3.3 公众参与方式7.4 公众参与模式7.4.1 公众参与模型7.4.2 影响公众参与的因素思考题教与学互动工作坊推介网站推荐阅读书目第8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8.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8.1.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意义及关系8.1.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类型8.1.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标与指标体系8.1.4 环境评价和预测8.1.5 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8.1.6 环境规划管理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8.2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8.2.1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时空尺度8.2.2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目标与指标框架8.2.3 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8.2.4 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污染控制单元8.2.5 水生态系统健康与修复8.3 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8.3.1 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和类型8.3.2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流利用分析8.3.3 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与管理8.4 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8.4.1 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8.4.2 城市环境规划的程序8.4.3 城市环境规划的管理途径和方法8.5 开发区环境规划与管理8.5.1 开发区环境规划与管理内容8.5.2 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8.6 社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8.6.1 社区环境规划的内容8.6.2 社区环境管理的内容28.6.3 可持续社区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思考题教与学互动活动案例推介网站推荐阅读书目第9章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9.1 环境监测9.1.1 环境污染与环境监测9.1.2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9.1.3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29.2 环境影响评价9.2.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9.2.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9.2.3 生态与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9.2.4 视觉影响评价9.2.5 累积影响评价9.3 环境风险评价9.3.1 环境影响评价(EIA)与环境风险评价(ERA)9.3.2 环境风险评价(ERA)9.3.3 环境风险管理(ERM)9.4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9.4.1 政策影响评价内涵9.4.2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9.5 战略环境评价9.5.1 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概念9.5.2 战略环境评价的层次9.5.3 战略环境评价表现形式9.5.4 SEA与EIA的关系9.5.5 SEA报告内容9.5.6 SEA方法学研究进展29.5.7 SEA和可持续发展9.6 EIA与清洁生产、公众参与9.6.1 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9.6.2 环境影响评价与公众参与思考题教与学互动工作坊推介网站推荐阅读书目第10章 产业生态学理论与实践10.1 产业生态学的发展与相关理论10.1.1 产业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10.1.2 产业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10.1.3 产业生态系统理论10.1.4 生态经济、生态伦理与生态工程相关理论10.2 产业生态学的技术与方法10.2.1 生命周期评价10.2.2 物质流分析与能流分析10.2.3 生态效率与资源生产力分析10.2.4 产业共生10.2.5 面向环境的设计10.3 产业生态学的管理与政策10.3.1 生产者责任的延伸制10.3.2 产品导向环境政策10.4 产业生态学实践10.4.1 产业生态学与企业发展10.4.2 产业生态学在园区层面的应用10.4.3 产业生态学与农业发展思考题教与学互动工作坊推介网站推荐阅读书目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 2016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影响评价部分.要点解析.ppt7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特点 圆明园(防渗漏工程环评)事件 从2003年8月开始,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工程。 日,“世界水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正春参观圆明园时,发现园内正在进行大规模铺设防渗膜的工程。张正春立即向媒体发出呼吁:救救圆明园! 3月28日,媒体披露“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遭专家质疑”的消息。该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3月30日,北京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该项目并没有向北京市环保局和海淀区环保局申请环评。 3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圆明园防渗工程。
4月1日,海淀区区政府决定,圆明园防渗工程停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出公告,决定召开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 4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 由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起的“圆明园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 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开叫停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4月13日该局举行听证会,7月5日该局网站公布清华大学提交的环评报告。 环保总局公布的报告书称,圆明园防渗工程没有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原工程方案存在严重缺陷,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缺乏全面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造成水生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2005年初,国家环保总局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授予的“一票否决”权,叫停了三十个大型工程项目,在中国刮起了一阵“环评风暴”。 圆明园事件创造了环保领域的若干“第一”: 环保总局第一次就一个项目召开听证会; 环保总局第一次点名批评不负责任的环评机构; 环保总局第一次把一个敏感项目的环评报告公开。 案例:武汉80万吨乙烯建设项目 回顾自2003年启动前期准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常用的水质指标:;PH:反映水的酸、碱的强度;悬浮物(SS):污水中呈固体状的不溶性物质;有机物污染指标:是衡量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以氧表示的指标:ThOD、BOD、COD、TOD;以碳表示的指标:ThOC、TOC;ThOD(理论需氧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求得的;例:含有300mg/L葡萄糖溶液的理论需氧量的计;BOD生化需氧量(Bio
常用的水质指标:
PH:反映水的酸、碱的强度
悬浮物(SS):污水中呈固体状的不溶性物质
有机物污染指标:是衡量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
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
以氧表示的指标: ThOD、 BOD、 COD、TOD
以碳表示的指标:ThOC、TOC
ThOD(理论需氧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求得的有机物全部分解所需的氧量
例:含有300mg/L葡萄糖溶液的理论需氧量的计算
BOD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表示在好气条件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毫克/升)
水的耗氧量愈高,表示水中所含有机物愈多。
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一般分两个阶段:
1、碳化阶段 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二氧化碳、水和氨
所消耗的O称为碳化需氧量
2、硝化阶段 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与硝酸盐
所消耗的O称为硝化需氧量
COD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COD越高,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越重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有:
重铬酸钾(CODCr):以COD表示
优点: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有机物含量
不足:手绪复杂
高锰酸钾(CODMn)
优点:比较快速
不足:不能代表有机物的全部含量,并对含氮有机物难分解
TOD 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
表示在高温下燃烧化合物所耗去的氧量 以TOD表示
TOC 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
DO 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
是判断水体是否污染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细菌污染指标:
一般用两种指标表示:
1、细菌总数:总数越大,说明水体污染越严重
2、大肠菌的数量:饮用水中不得有大肠菌
三、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为了控制水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而对各种水的质量所制定的技术规范。
按照水质标准的性质和适用范围之不同,水质标准大致可划分为用水水质标准、废水排放标准、水的环境质量标准等三类。
1. 用水水质标准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由于各国的生活水平、饮用习惯和气候条件不尽相同,各国的生活饮用水标准也有差异。
(2)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工业用水种类繁多,水质要求各不相同。各行业都相继制定了工业用水标准,
2、水环境质量标准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 废水排放标准
为了保护水环境质量,控制水污染,除了规定地面水体中各类有害物质的允许标准值之外,还必须对各类污染源排放出的污染物的允许浓度作出规定。
国家颁布的废水排放标准分综合和行业部门两种,两者不交叉执行,有的地区还制定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标准。
根据污染物的毒性及其对人体、动植物和水环境的影响,将污染物为两大类:
第一类污染物系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对此类污染物,不分其排放的方式和方向,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级别,一律执行严格的标准值,并规定含此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取样检测,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符合表6-6的规定。
第二类污染物的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规定的采样点为排污单位排放口,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表6-7的规定(日后建设的单位)。标准的分级是按受纳水体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废水排放去向而划分的:
第四节 主要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一、需氧有机物的降解
2、脂肪和油类的生物降解
(二)需氧有机物降解与溶解氧的平衡
水体自净: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质,使自身的质量保持或恢复洁净的能力称为水体自净。它包括物理过程、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
氧垂曲线:反映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曲线呈现的形状叫氧垂曲线。反映溶解氧变化
是耗氧作用和复氧作用的综合效应
二、植物营养物及水体富营养化
(一)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湖泊等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藻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造成水质恶化,加速湖泊老化,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和水功能的破坏。
富营养化程度通常分为三类,即贫营养、中等营养和富营养。
发生地点:湖泊、水库,及缓流水体中(河口、海湾)
因优势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兰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主要类型有水华、赤潮。发生在海域称为“赤潮”,发生在江河湖泊则叫做“水华”。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 恶化水的感官性状,透明度下降,发出腥臭味;
2.降低水的溶解氧含量,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藻类过度生长繁殖,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藻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的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
3.部分浮游生物还会分泌出毒素,产生有毒物质;
4.对城镇供水水质具有严重不利影响,增加制水成本。例如太湖的富营养化已迫使苏州、无锡供水节节后退,不得不逐步向长江转移。
5、富营养化常导致渔业减产,航道堵塞。
6、藻类死亡残体沉入水底,变成死湖、沼泽。
(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
Liebig(利贝格)最小值定律 1940年提出
--植物的生长决定于外界供给它所需要养份中数量最小的那一种
藻类原生质的组成:C106H263O10N16P
湖泊的营养化程度判断标准:
一般来说 P
认为水体处于富养化
对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方法可归纳于下表
防止方法 对废水作深度处理除去N、P 排水改道引流(如引作灌溉水) 改变水体的水文参数(流速、含
水量、温度等)
不用含磷洗涤剂
治理方法 使用化学药剂或引入病毒杀澡 打捞澡类 人工曝气 疏浚底泥 引水(不含营养物)稀
三、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一般认为金属的比重大于5(或大于4
重金属主要是指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Zn、Cu、Co、Ni、Sn等
(一)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主要有以下特征:
(1)在自然界具有非常广泛的分布,它遍布于土壤、大气、水体和生物体中。
(2)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源。
(3)大多属于过渡性元素,具有不同的价态、活性和毒性效应。
(4)重金属对生物体和人体的危害特点:
毒性效应;
微生物不能降解,却能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食物链的生物富集放大作用;
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积蓄在某些器官中,造成慢性中毒。
(二)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按照物质运动的形式,
机械迁移:重金属离子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形式被水流机械搬运
物理化学迁移: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所实现的迁移与转化过程。
生物迁移: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迁移
1)沉淀--溶解作用:
2)吸附作用:
3)络合--螯合作用:
4)氧化--还原作用:
四、油类物质
石油类物质进入水体后发生一系列复杂的迁移转化过程,主要包括扩展、挥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降解、生物吸收和沉积等。
一)、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
将“防”、“管”、“治”三者结合起来
(一)减少污染源排放的工业废水量
1、改革生产工艺,实行清洁工艺
尽量不用或少用水,尽量不用或少用易产生污染的原料及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
2、重复利用废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a.重复用水
b.循环用水
c.闭路循环
d. 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
中水回用的工艺流程有:
(1)、生物化学法
原水→格栅→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淀地→过滤→消毒→出水。
(2)物理化学法
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池→超滤膜→消毒→出水。
以超滤膜分离技术替了代上述工艺中的沉淀、过滤单元。
(3)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物化生化结合法)
MBR工艺概述
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eBio reactor,简称MBR)是将生物降解作用与膜的高效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其处理流程为:
原水→格栅→调节池→活性污泥池→超滤膜→消毒→出水。
3、改进设备,健全生产管理制度
4、回收有用产品
优点:降低产品成本;降低废水浓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减少污水处理负担;提高经济效益
(二)妥善处理城市及工业废水,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进展要与区域的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同步
完善下水道系统――
■旧城区:雨水/污水合流制,适当的改造
■新城区:雨水/污水分流制
(三)调整工业布局(全面规则,合理布局)
在城市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时,考虑城市性质,从城市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条件出发,向节水型经济转变,严格控制新上高水耗、污染严重的项目。
(四)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应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
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
城市在规划、建设和发展时,均应具备水质合格的饮用水水源地。要严格依照《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规,重点抓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城镇居民饮水安全。
明确了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
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强化取用水管理,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研究提出分阶段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用水户用水效率低于最低要求的要依据定额依法核减取水量,用水产品和工艺不符合节水要求的要限制生产取用水,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五).改革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城市水污染防治投入的市场机制。
对水资源进行统管--“一体化”;
达标管理;
总量管理,排污许可证;
建立水质监测网,长期监测管理;
(六)完善立法
制定水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制定各种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废水排放标准;
健全法制,严格执法;
加强环境道德教育,辅以经济处罚。
二)、废水处理方法
(一)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物理法:沉淀法、气浮法、过滤法、离心分离法、蒸发法
化学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
生物法:好氧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氧化塘)、厌氧生物处理法
(二)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
根据对污水的不同净化要求,污水处理流程可分:一级、二级、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物理处理)--预处理
主要采用筛滤、重力沉淀、浮选等物理处理技术,去除废水中悬浮固体和飘浮物质。 优点:设备简单,费用省。
缺点:废水的净化程度不高,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必须进行二级处理。一级处理多属二级处理的前处理。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行业资料、环境科学导论26等内容。 
 环境科学导论重点 隐藏&& 第四章: 污染物排放时间:①连续源②间歇源:某些间歇生产或排气③瞬时源:无规则排放,如事故 排放。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的环境中所发生...  《 环境科学导论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2 学...  四川大学 2005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环境科学导论 科目代号:838#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水土保持与荒莫化防治 (试题共 3 页) (答案必须写...  环境科学导论重点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资料,考点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  《环境科学导论》试题(50%) 一、 填空(每空格 1 分,共 20 分) 1、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与之相对的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 界的大气圈、 ...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 一班 学号: 姓名:雒倩倩 摘要 噪声定义为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首先从噪声...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李倩蕾
“白色污染”及其防治 摘要: 随着社会...  环境科学导论 比较适合考试的复习资料比较适合考试的复习资料隐藏&& 第1章 绪论 对于环境科学而言, “环境”的定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在不 ...  环境科学导论 第五章 30页 1下载券 环境科学导论8 95页 1下载券喜欢...一、名词解释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类天然的或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科学方法导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