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陆风的形成

(1)绘制箭头方向,白天为顺时针,夜晚为逆时针。(2分)
(2)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3分)
(3)北半球夏季(或南半球冬季)&&& 亚洲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4分)
(4)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高温多雨;植被茂密,生长旺盛;河流、湖泊水量变大;流水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增强;土壤含水量增大。(4分& 本小题答出三个方面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
(1))此问考查热力环流中的海陆风,原理是海洋比热大,白天增温慢为冷源,气流下沉,形成近地面的高压,吹响陆地的低压,高空则相反;夜晚,降温慢,温度相对高,气流上升,形成近地面的低压,近地面气流由陆地吹响海洋,高空相反。
(2)据上问可知,白天风从较为凉爽的海洋上吹来,对海滨有降温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海陆风的形成原理在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和夜晚,海洋增温和降温的速度都小于陆地。
(3)根据气压中心的位置来判断季节,图中M、N所处的纬度位置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副热带高压带被M低压中心切断,高压保留在海洋上N,是因为夏季陆地中心M增温快与海洋M,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所以为夏季;M为(印度低压/亚洲低压)低压中心,N为(夏威夷高压)高压中心
(4)整体性原理强调,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形成整体,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生物(植被)、水文、土壤等,图中风向表示夏季的东南风,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形成高温多雨的夏季气候特征,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植被枝繁叶茂,生长旺盛,河流湖泊的流量增大;流水作用也增强;土壤的含水量增大。
考点:热力环流的应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地理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日落后3小时(北京时间22时20分)对当地地理纬度进行测定,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3.观测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40°S,115°E& B.40°N,100°E
C.40°N,115°E& D.40°S,100°E
4.图示河流的流向是
A.自西南流向东北& B.自东北流向西南
C.自西北流向东南& D.自东南流向西北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山西忻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制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玻璃箱底部放层土,乙玻璃箱底部没有放土,中午时把两个玻璃箱同时放在相同条件的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玻璃箱比没有放土的玻璃箱气温高了约3°C。据此回答3—4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玻璃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是由于
A.太阳辐射有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有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有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有强弱差异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山西忻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右图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天文望远镜对北极星周围的某些恒星拍摄的星光运动规迹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图像能反映出下列哪种天体的运动&&&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太阳活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
C.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没有地球自转就没有昼夜交替
D.地球上的物体作垂直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大气的运动”进行了探究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探究活动1: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l)根据材料,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2分)
&&& (2)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3分)
探究活动2:活动小组在海陆风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和范围放大,研究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不同季节的大气运动,如下图所示。
&&& (3)图示表示的是______(季节),M表示________(气压中心),其切断的气压带为
&&&&& _________,N表示___________(气压中心)。(4分)
&&& (4)根据图中风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其对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潮汕人,海陆丰人---深圳特区报
第B03版:人文天地/前海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导读·评论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要闻
第A06 : 中国新闻
第A07 : 中国新闻
第A08 : 中国新闻
第A09 : 国际新闻
第A10 : 国际新闻
第A11 : 体育新闻
第A12 : 体育新闻
第A13 : 大都会新闻/ 综合
第A14 : 大都会新闻/深圳·民生
第A15 : 大都会新闻/深圳·民生/区街
第A16 : 大都会新闻/深圳·文教
第A17 : 大都会新闻/深圳·社会/法治
第A18 : 大都会新闻/深圳·法治
第A19 : 大都会新闻/港澳·莞惠
第A20 : 网事报道
第B01 : 人文天地
第B02 : 人文天地/视觉廊
第B03 : 人文天地/前海
第B04 : 人文天地/首发
第B05 : 人文天地/连载
第B06 : 人文天地/爱乐坊
第B07 : 人文天地/综艺
第B08 : 人文天地/综艺场
第C01 : 今日财经/视点
第C02 : 今日财经/观察
第C03 : 今日财经/商界
第C04 : 今日财经/股市
第C05 : 广告
第C06 : 时尚消费
第C07 : 健康生活
第C08 : 天天健康
潮汕人,海陆丰人
◎ 钟海帆 潮汕人和海陆丰人讲的都是闽南语系的方言,直接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但你问一个海陆丰人:你是潮汕人吗?大部分会回答:我是海(陆)丰人,但他们也很少坚决否认自己是潮汕人。 在外地人听来,海陆丰话和潮汕话几乎是没有区别的,这是海陆丰人对这一点含糊其辞的原因。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潮汕人被冠以“中国犹太人”的称号,而在经商方面海陆丰人一点也不落后,所以对这个大旗帜并不坚决反对。但是,上网搜搜,可以看到省内很多论坛上都有“海陆丰人是潮汕人吗”的讨论,经久不衰。可以看到海陆丰人对归属和认同方面,是很认真的。 愚以为,海陆丰人的归属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划分有关系。这块地域一会属于惠阳地区,一会属于汕头地区。归属惠阳地区时,惠阳是以客家人为主的,他们肯定若即若离;归属汕头地区时,他们是这个地区最边远的县,政令传达到末梢就衰减了,因此也相对独立。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汕尾市成立,行政管辖上的变迁,当然会影响海陆丰人的归属认同。 从语言在地理上的演变观察民俗文化是挺有意思的。海陆丰话和标准的潮汕话虽然可以直接交流,但语音和用词有不少差异,而且有趣的是,海陆丰话的发言和福建南部、台湾话更接近,虽然这两地比汕头离福建更远。我一直对这种现象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一种说法是,虽然潮汕人和海陆丰人都是从福建迁移过来的,但海陆丰人迁移的时间要晚。海陆丰人是不是真的在某个历史节点整体移民过来,有待专家考证。但潮汕和海陆丰的不少民间崇拜活动有很多相似地方,可以看出一条明晰的文化传播路线。从语言上,在粤东地区由东向西地分析闽南方言发音的演变,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一个语调由软到硬的过程,对应的是人的性情差异。语调偏软的潮州、澄海、揭阳,给人感觉也温文尔雅一点。潮州城长期作为官府之地,有巍然的城门和城墙,至今耸立。城里人形成了成熟的市井文化,很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说的传统意义上的潮州)。从汕头沿着海岸往西,从潮阳到普宁再到惠来,语调变得硬朗,似乎人也敢闯一些。过了惠来就是海陆丰。那里,在闽南语系的大框架下,方言变得相对自成一体。海陆丰有“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之说。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海陆丰人性格比潮汕人剽悍。有人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大革命时期只有海陆丰揭竿而起,建立了革命政权;另一个例子是“文革”期间,海丰武斗颇为厉害。这些说法都缺乏统计学上的支持,因为我也可以随手举出反面的例子,比如说在“文革”期间,讲话儒雅、性情温顺的澄海人也发生过大规模武斗事件。但不论是潮汕还是海陆丰,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宗族的高度重视。不同姓的人形成不同的村落,祠堂都是重要建筑。由于人多地少,在水源分配、土地边界等问题上经常引发村与村之间的纠纷,动辄就演变成群体械斗。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捍卫一种理念,在同姓族人的互相鼓励下,哪里的人都会“剽悍”起来。 潮汕是被公认为保存了较多传统文化习俗的地区,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土地较为贫瘠的海陆丰,我曾经看到更多的古老的文化习俗。海陆丰曾经保留了一些中国稀有剧种,可以品味到“中原”痕迹。海陆丰的乡间流传着三种戏,“正字戏”、“白字戏”和“潮剧”。正字戏是用“中州官话”(我听上去和有点接近湖北一带的话),白字戏则讲地方方言。更不可思议的是, 上世纪70年代我去陆丰插队落户的时候,那里还有“先秦戏”,也是用“中州官话”演唱。2006年6月,正字戏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总在遐想,乡下的农民们是用怎样的一种神情,在唱大戏的日子里听着这些远方的语言。中原祖先的腔调怎样在这片曾被称为蛮荒之地的地方继续繁衍,被一些操完全不同语言系统的农民们似懂非懂地欣赏。 今天,随着商业社会的发达、城市化的推进、教育的普及,区别这两个地方人的差别,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但保护人文遗产的工作,还是需要高度重视和政府扶持的。季风和海陆风有什么差别_百度知道
季风和海陆风有什么差别
季风,季节性变化,一般冬夏相反。由大气环流季节性变化和海陆分布引起。范围大。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日变化,范围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海陆风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看看热力环流和季风环流你就知道了。
季风是随季节性变化的风,海陆风是海风吹向陆地或陆风吹向海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海陆风形成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海陆风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急!初中物理求助:海陆风和陆海风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急!初中物理求助:海陆风和陆海风是什么?
急!初中物理求助:海陆风和陆海风是什么?
海陆风:白天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陆地温度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陆海风 夜晚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陆地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只是由于海水和陆地成分比热容不一样造成的.
海陆风又叫季风,由海至陆地的风.陆海风又叫洋流风,由陆地向海洋的风
白天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陆地温度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陆地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只是由于海水和陆地成分比热容不一样造成的。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陆风的形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