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科学教案

当前位置:
&&& 一、内容分析:
& 《神奇的水》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大班上学期的活动内容。在&神奇的水&的主题活动中,我有一个这样的大目标:&关心周围的水,观察大自然中的水景,了解我们的生活与水的关系,体会人人都需要水。&在大目标确定以后,我从幼儿的兴趣倾向和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寻找到了进入该大主题的切入口&&&玩水秘密多&,我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活动的小目标:如:&我来净化水&&乐意动手动脑探究水的特性&&乐意做个护水小卫士&。
&&& 二、幼儿分析:
&&& 大班幼儿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喜欢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是大班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不断的尝试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本次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操作、尝试中创新发现秘密,使幼儿主动创新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设计思路:
&&&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这节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因此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通过这节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节约用水,不保护珍贵的水源,甚至往清水源中投放污水、乱丢垃圾、污染水源,或者破坏河堤和梯田造成江河水土流失,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点水将是人的眼泪&。幼儿喜欢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运用自己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大胆想象进行创新,所以净化玩水活动就为幼儿创新提供了一个小平台。
&&& 以下是具体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 1、谜语导入: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大胆讲述问题。
&&&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观看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
&&&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变干净,先让幼儿集体讨论想办法,然后初次尝试操作,再讲述、交流、讨论自己创新的方法,再次探索创新操作活动。这部分是幼儿操作实验创新的探究活动,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尝试想象操作思维开发创新。
&&& 7、记录实验过程:是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 四、活动目标:&
&&&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 五、活动重点、难点:
&&&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甚或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 六、活动准备:
&&&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 七、活动过程:
&&& 1、谜语导入。
&&&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 幼儿讨论:
&&& (1) 我用纱布把脏东西捞出来。
&&& (2) 我用海绵把水吸上来就干净了。
&&& (3) 我用毛巾把水弄干净了&&
&&& 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 (1) 我把纱网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冻壳把脏水舀起来倒在上面,我发现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还是很脏。
&&& (2) 我把纱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瓶子里的水还是很脏,纱布上也有点脏。
&&& (3) 我把海绵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海绵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点变干净了。
&&& (4) 我把一条干净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变干净一点但毛巾变脏了。
&&&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 (1) 纱窗和纱布的&眼&太大,脏水一下子都漏过去了。
&&& (2) 海绵&眼&小,能把水变干净一点。
&&& (3) 毛巾有许多毛毛,能粘住脏水里的泥,所以水变得有些干净了。
&&& 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 (1) 我把毛巾叠起来变成两层,放在瓶子上,把盆里的脏水倒进去,发现流下来的水干净一点了。我又拿一条毛巾叠起来放在第一条毛巾上,把瓶子里有点干净的水倒进去,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净了一些。我再拿一条毛巾叠起来放在第二条毛巾上,把瓶子里又有点干净的水倒进去,再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净了一些。最后,我在瓶子上放了5条毛巾,把瓶子里过滤4遍的水倒进去,流出来的水已经变得非常干净、透明了。
&&& (2) 我把两条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里的脏水倒进去,发现流下来的水干净一点了。我拿走用过的毛巾,重新放上两条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过滤一遍的水倒进去,水又干净一些。最后我换了6次毛巾,水变得非常干净、透明了。
&&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 八、注意事项
&&& 1、引导幼儿用毛巾过滤时不应用手拧,要让脏水慢慢从毛巾中滴人到干净的容器中。
&&& 2、空杯子要透明,便于幼儿观察比较。
&&& 3、将脏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儿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严,防止脏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响实验效果。
&&& 4、可将过滤出来的水,反复倒在毛巾上,进行过滤。
&&& 5、为便于操作,可将纱布缝在铁丝圈上。纱网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 九、活动反思:
&&& 优点:
&&&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里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惟有而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 不足:
&&& 课前的准备活动需要在丰富一些,应提前与家长做好生活观察活动,这样孩子的生活经验会更丰富一些,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流、创新。操作创新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抛出问题,一步一步提升幼儿创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文章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大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大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全
幼儿园亲子游戏教案大全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
设计思路:
初夏一连十几天的雨,地面到处…[]
幼师群:<font color="#ff30&&
&|& 园长群:&|&经销商群:&|& 妈妈群:&|& 幼教公司群:
在线咨询: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京ICP备号 在线人数:幼儿园大班教案
││││││││││││││
[][][][][][][][][][]
Copyright 2007- Corporation查看: 10781|回复: 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优秀课例附反思:有趣的陀螺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陀螺感兴趣是从易志福小朋友带来的五彩陀螺开始的,这个五颜六色的会唱歌的小玩意一下子就把所有孩子们的目光锁住了。他们即好奇又兴奋,对这个会唱歌的陀螺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们蠢蠢欲动,都想试一试,玩一玩,目不转睛的盯着这悠悠转的陀螺争先恐后的问易志福:“能让我转一转吗?”“给我玩一玩,好吗?”“让我试一试吧?”……在新《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于是,我迅速捕捉幼儿的这时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利用生活中触手可及、俯拾皆是的资源,从直接、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开始享受到自主探究、主动表现带来的乐趣。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在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
由此,我设计了《有趣的陀螺》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玩陀螺,了解陀螺的外形特征及旋转的奥秘。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究、验证陀螺制作过程,并记录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在情景游戏中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⑴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陀螺。
⑵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记录卡若干份。
⑶摄像机、陀螺擂台赛。
2.& &&&经验准备
在科学探索区中提供各式陀螺供幼儿操作、探索,找到教育目标与幼儿经验的契合点,以便收集适宜完成教育目标的信息资源。
活动过程:
一、“转转发布会”───设置情境,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
1. “转转发布会”后提问:
⑴你是怎样让陀螺转动起来的?
⑵陀螺旋转与不旋转有什么不同?
⑶怎样让陀螺旋转时间更长呢?
幼儿玩陀螺后分小组根据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把自己的自身感受、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
2.欣赏陀螺,从而了解陀螺外形特征。
指导语:陀螺是什么样子的?
(如:下面尖尖的,中间有个圆片等,可启发幼儿回想陀螺的共同之处)
二、“陀螺”诞生记──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尝试动手设计制作并记录结果
1.讨论制作方法
指导语:有趣的陀螺怎样诞生的呢?
(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讨论时间,关注幼儿不同的设计思路,引导幼儿探究可行的制作方案)
2.总结、记录制作步骤
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设计步骤如下:
⑴用中心对称的方法在圆形纸上进行装饰,并均匀涂色;
⑵将装饰好的图形剪下;
⑶在纸的中心先用大头针戳个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内。
3. 陀螺产生了
幼儿按自己的设计方案,自主探究陀螺的制作过程。
注意:⑴启发幼儿运用各种颜色大胆进行装饰,画出不同图案,设计不同造型。⑵找准中心点,注意掌握重心。
三、陀螺擂台赛───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拍摄此过程)
1.比一比,谁的陀螺转动时间长?
2.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陀螺静止时能看见几种色彩?转动起来就不见了呢?
活动延伸:
运用硬纸板和火柴棒试着把陀螺制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它们能否转动起来。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组织和实施:
第一,& && & 通过“玩陀螺”激发幼儿内在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实践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的模式,注重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自主探究机会,使孩子们学得更主动、更自由、更有活力。观其行,激其趣。通过情境设置“转转发布会”教师成为活动的支持者,成为幼儿的玩伴,并适时地为幼儿的探究创设陀螺擂台赛展示舞台,不仅让幼儿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更能激发幼儿探究陀螺转动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 && &通过“做”陀螺,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
幼儿对科学的理解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动实现的,然而,总会有一部分孩子的实验以失败告终。解其惑,展其趣,在幼儿碰到挫折时,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十分重要,教师若能关注孩子失败的原因,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问题。比如:制作陀螺过程中找不准中心点,轴过长、过短,材料制作过于简单等等,在不断的质疑中寻求症结所在,并鼓励幼儿积极与材料及同伴互动,在多重互动的过程中赢得成功和自信。在此环节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表述操作结果,与同伴交流经验,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知识系统化,使学习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三,& &通过“比陀螺”验证自己的制作,共享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有差异的学习经验与能力导致孩子在实验中出现不同的构思,方案和验证过程。在验证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录其行,延其趣。为此教师录制了此环节,对幼儿探究活动的精彩记录促成新的活动产生,延续幼儿的探究热情,而以兴趣为目标的擂台赛,更让幼儿体验探究和创新乐趣。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从实现世界中常见的物品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教师应用即有趣又能引起儿童科学思考的情景或方式引入主题,使孩子们关注周围常见事物,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同时使孩子们的探究有明确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有效性,不断地支持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活动。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幼儿园教室环境图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环境与材料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 ...
  教学目标1、知道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初步认识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神秘海底世界的探究欲望。
  环境与材料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介绍海底宝藏的图片。
  2、《科学》下P.24~25。
  教学目标1、认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从多角度搜索有关鲸鱼的信息。
  环境与材料1、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鲸鱼的信息。
  2、教学挂图《鲸鱼》。
  3、《科学》下P.22~2 ...
  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数码产品,了解它们的用处。
  2、对科技新产品感兴趣,感受它们为生活带来的方便。
  环境与材料1、《科学》下P.20~21。
  2、录有幼儿活动情景的光盘。
  一次备课一、 ...
  教学目标1、感知电脑传递信息的特点,体验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2、激发幼儿对电脑等科技产品进行研究的兴趣。
  环境与材料1、电脑幼儿、学习软件若干。
  2、教学挂图《电脑》。
  3、《科学 ...
  教学目标1、了解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
  2、知道现代化通讯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与材料1、各种电话、对讲机模型若干。
  2、事先在生活中对电话等有一定了解。
  3、 ...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体验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将传递信息的方式分类。
  环境与材料1、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到的各种传递信息方式的图片。
  2、教 ...
  教学目标1、认识纸的种类,感知纸张的不同特征。
  2、了解纸张的生产过程,尝试制作再生纸。
  环境与材料1、各种材质的纸张。
  2、制作再生纸的材料。
  3、教学挂图《造纸》。
  4、《科学》 ...
  教学目标1、让幼儿在制作风车时发现材料的不同会影响风车的转动。
  2、在玩风车的过程中,认识影响风车转动的多种因素。
  环境与材料制作风车用的同样大小的废纸、按钉、一次性筷子等,幼儿每人1份。
  教学目标1、认识机器人为人类服务的本领。
  2、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环境与材料1、用机器人玩具、图片、图书等布置的机器人展览。
  2、幼儿制作用的废旧材料,胶 ...
  教学目标1、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无处不在。
  2、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环境与材料1、各种塑料袋、胶带纸、棉线绳。
  2、活动前与幼儿开展有关空气的谈话,了解幼儿对空气的原有经 ...
  科学活动:会翻跟斗的猴子
  活动目标:1、对科技小制作活动感兴趣,体验玩的乐趣;
  2、学习看图示制作会翻跟斗的机灵候,感知物体重心下移使物体下降的现象。
  1、能发现问题,学习比较分析及探究 ...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适合往小口容器运水的工具,体验实验的乐趣。
  2、能运用简单的记录方法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乐意创造 ...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蚕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点。
  2. 能用语言和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初步了解两种植物的相同点。
  3. 积极与同伴交流,感受观察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2、通过探究小花旋转,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介绍,让小朋友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知道动物之最2.情感态度目标:让幼儿感受到观察身边事物的好奇心,体会其中的乐趣3.操作技能目标:动物形象的模仿教学难点:哪种动 ...
  设计意图: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认识了它,可以说孩子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纲要》中指出,科 ...
  一、活动名称:小小测量员
  二、活动目标:
  1、养成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数的活动产生兴趣;
  2、发展、比较、分析、观察、判断的能力;
  3、能选择自然物做工具,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
  活动目标
  1.学会积累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2.喜欢参与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的探索方法,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3.感知蛋壳艺术的美,并对蛋壳工艺感兴 ...
  教学目标1、鼓励幼儿进行试验,比较水滴滴在不同纸上的现象。
  2、认识生活中各种纸的不同作用。
  环境与材料1、不同的纸若干。
  2、滴管每人1支。
  3、《科学》下P.32。
  一次备课一、提出 ...
  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知道它们的用处。
  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用品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入小学的自豪感和当小学生的愿望。
  环境与材料1、各种上学所需的学习用品。
  2、 ...
  教学目标1、感知磁铁两端与中间磁力的不同,发现条形、U型及断开的磁铁都是两端的磁力大。
  2、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环境与材料1、磁铁;在每种磁铁的两端和中间贴上颜色不同的小标 ...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同月亮、太阳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运行情况。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环境与材料1、幼儿搜集相关的信息。
  2、手电筒、乒乓球每组1份。
  3、《科学》下P.28。
  教学目标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环境与材料1、水槽每组1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 ...
  一、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进行蚕宝宝的
  生长过程科学教育活动中,
  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认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课后他
  们还会去科学角主动的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四季教案& 热门标签: & & &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宝宝》
作者:&&来源:&&上传时间: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 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与动物都不能离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白纸& 纸卷筒& 盆& 泡泡液& 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以魔术形式引入主题师:魔术表演老师把一张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可以轻轻跑,可以随意摆动胳膊,纸不落地。二:基本部分1、幼儿每人一张纸,让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不能让纸落地。让幼儿说一说谁的手掌吸住了纸,是怎么做到的?幼儿:把纸直接放在手掌上,跑起来2、师: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吸在手上的?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转起来、摆动手臂3、为什么转呀转,跑呀跑……纸就不落地了呢?幼儿:空气阻力……4、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幼儿:跑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也动起来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5、克里克里解答:&& 把纸放在手掌上不动,手上的纸就会掉下来,当我们的手掌挥动起来的时候,空气宝宝也会运动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手掌上,所以纸就牢牢的吸附在手掌上了。6、另一老师吹出泡泡,让幼儿手掌吸纸去接泡泡,看谁接的泡泡多?(放音乐)7、师:刚才我们接的泡泡里面有什么?&& 幼儿:空气8、师:泡泡里面的空气是怎样进去的呢?&& 幼儿:用嘴巴吹进去的三:出示泡泡液、直筒(1)师:直筒里面有什么?幼儿:空气师:我们怎么感觉直筒里有空气呢?(幼儿伸出手,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让幼儿感受一下。)&& &(2)让幼儿手里拿一张纸,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看幼儿手中的纸会有什么变化?(纸会动起来)四:动手操作(放音乐)& 几个小朋友一组围在桌子边,桌子上有一个小盆,里面盛有泡泡液,每个小朋友一个圆筒,用嘴巴去吹泡泡液,吹出泡泡。师:不能用嘴巴和鼻子吹,看哪个幼儿能变出泡泡?师:告诉老师,你们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纸卷筒吹出大大的泡泡的?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到泡泡液以后,把纸卷筒倒过来放在盆里。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用手掌去拍另一端。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轻轻的向相反的方向甩纸卷筒,会看到一串得泡泡。师:为什么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倒过来之后,另一端会出现泡泡?克里克里解答:纸卷筒的一端蘸上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进水里,这时纸卷筒向下压,水宝宝们进入纸卷筒内,纸卷筒里的空气宝宝们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触动了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五:老师和幼儿一起用身体来表演:身体压泡泡我是小小纸卷筒(蹲着转一端),我的肚子装着空气(站起来,两只手拍拍肚子),我是水宝宝,我来啦,我来啦(蹲下,慢慢起立),我是空气宝宝,谁在挤我呀?真讨厌,真讨厌(两手合并,左右摆动)。是我呀,是我呀,我是水宝宝(慢慢蹲下)。为什么挤我呀?为什么挤我呀?(两手合并,左右摆动,蹲下)嘿嘿,这可是一个秘密,待会你就知道啦,好吧,我还是自己找答案吧!咚——泡泡宝宝出现啦,我是泡泡宝宝,我出生啦(挺挺肚子,两手在肚子前做圆形状,摆动)。哇,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啊!(半蹲,转一圈)六:活动延伸今天通过做小实验,玩手掌吸纸,直筒压泡泡,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空气受挤压也会产生压力。让幼儿课外体验把纸卷筒的一端堵上或放在沙子里会怎么样关键词:最新文章:相关博文:阅读人气:1142阅读人气:962阅读人气:737阅读人气:35阅读人气:1096
已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人气:1005[]阅读人气:241[]阅读人气:1497[]阅读人气:461[]阅读人气:463
12345678910
新手幼师成长记幼儿园圣诞元旦主题活动...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123 用&&户:
自动登录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成为"中国幼儿教师网"会员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
主办单位: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中国幼儿教师网
号 -4 | 京公安网备 10337 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