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怎么去深刻的理解他并应用实际呢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126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0积分
0人评价6页
0人评价12页
0人评价17页
0人评价34页
1人评价43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50积分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孙子兵法赏析与应用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孙子兵法赏析与应用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28|
上传日期: 12:11:3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孙子兵法赏析与应用
官方公共微信  喜好读书,故想借贵宝地做读书笔记与实践应用讨论之用!有所感悟便不定时更新,中华五千年浩瀚文化对当今商业社会有极大借鉴作用,可惜大多数人都视珍宝为垃圾,令人叹息啊!本人出差途中,日常读书,颇有感悟,借贵宝地将感悟心得整理记录,更希望能有高手加以指点一二,不胜感激!谢谢!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请遵守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0张 | 更多
  1.学习  其实,“学习”这两个字可以先分开来后组合看!学,何为"学"?学,识也。——《广雅》通俗来说,就是对前人积累的经验的一个了解的过程,可以换种说法,就是对记录以前事件发生后前人的一个处理办法的观摩过程!或读,或悟,或看!目的是以最小代价获得前人处理事务的经验!对于“习”字而言,我认为最实际的解释是“习惯”和“练习”即对所学的练习且天长日久使之成为习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现在好多所谓的成功学的书都喊“习惯改变命运”,可见习惯对成家立业的重要性,但都忽视了一个过程,就是:学——练习——习惯,不能单单的说“知识改变命运”,书呆子走到哪估计都不受人待见!学习学习,“学”了之后一定要“习”,否则,知识学得越多,反而越是束缚个人天性!还不如不学!好多人看到个别人文化程度很低,但是很成功,就感觉学习无用,但往往忽略了一个实际,就是:成功的人必定善于学习他人且依据实际情况来应用。与学历无关,学历高只能说明你学的能力很强,但习的能力更重要,是立身立命的根本!毛泽东都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最后,一定要记住“学以致用”的道理,同诸君共勉!
  2.孙子兵法介绍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孙子兵法》都是说有十三篇。《孙子兵法》十三篇,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三大兵书之一,而且最享大名的。《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影响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井深大一生的书,通用汽车CEO罗杰·史密斯、软银总裁孙正义成功的法宝,商界必备实战手册启迪人生权变创新的智慧。 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以上资料均来自度娘,可见该书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商业地位!连鬼子和洋鬼子都如此推崇,堂堂中华儿女,不学而习之,岂不可惜?上面用了那么大篇幅来说“学习”的区别和实际的意义,不是在凑字数,更不是闲的没事来乱扯!只是想唤醒大家对学习的正确认知!
  3.始计  原文: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翻译: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以创业为例,当然,也可以当做做事前的考虑与准备,亦可推广到更大的应用范围,这个对于创业者,或者有创业想法的人来说有极大的意义,寥寥几字,把创业前应该有的心态勾勒出来,为一心以为只要创业就能赚大钱的人泼了一盆冷水,没这个心态和谋虑就不要去搞!创业是人生大事,成了可以屌丝逆袭,加入糕富帅行列,败了,大多数人可能连矮穷挫都当不了,从此灰心丧气,生活失去目标!浑浑噩噩,有的想不开甚至会命丧黄泉!孙子兵法第一句就是给各位准备轰轰烈烈去创业的哥们姐们提个醒,告诉你创业投资需谨慎!稍改一下,“商者,人之大事,贵贱之地,盛衰之道,不可不察也。”。
  4.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翻译: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上面说了,投资创业有风险,需谨慎!但也不是不可以去搞,做之前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事情,做到谋事周全!但任何事情都要两面性,如若只看好的,不看坏滴有盲目自大的嫌疑,如若只看坏的不看好滴,会畏首畏尾一无所成!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呢!毛泽东矛盾论的主要思想-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主要矛盾和很多次要矛盾,当主要矛盾解决后次要矛盾就不功自破了。如何区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呢?对于想创业,和准备创业的人来说是比较含糊的概念!这个时候,我们便可以借鉴《孙子兵法》中的办法“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从五个方面来看就基本能确定此事是否能做了!如何得到这五个方面的情况,或者是原本就能看出来的,或者需要费一些周折来了解实际情况,此处,最重要的是情况的准确性!打听太多方面反而信息量大而更拿不定主意了!“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兵法已经给了很好的答案:就是从五个方面去了解,用办法来获得实际情况,这个过程中“校”字我认为是多打听,多做对比,即可明了是否!总的来说就是通过这方法(用计谋)获得这五个方面的实情,有时候在寻求实情的过程中还能找到进入该行业的好的切入点!自可事倍功半,自古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
  5.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翻译: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对于准备创业的孩纸而言,“道”可以看做是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也就是人脉,资金,或者行业了解程度,隐形关系,可用合作伙伴等等对自己所有资源的一个分析!“天”可以看做是自己想进入行业的目前状况,是上升期?发展期?还是衰退期?以及国家大的政策调控对该行业的影响等等因素!“地”可以看做当地区域市场的状况,是一家独大呢,还是战国争雄,包括当地此类产业发展程度,总的来说就是当地市场的特点分析!“将”可以看做是自己产品的特点,是否符合当地市场特点,产品质量是否过硬,是否经得起考验!如有合作伙伴,就要看他(她)是否能同心协力,他(她)的优缺点是否和你能互补!“法”可以看做是如若合作,自己能否制定出符合市场,符合自己公司发展的规章制度,如若有合作伙伴,就要看利益是否分配公平,是否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使之没有其他想法!
  6.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翻译;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  前五节主要以如若准备创业,从什么方向分析可否的问题,从这节就开始分析实际区域性的问题,对于创业的孩纸而言,从这就开始面对实际的对手了!废话不多说,这里讲到的是要达到,至少向“团结团队,深谋远虑,进入市场突破口,人才选拔,团队执行力,自身资源及产品质量,职业培训,有竞争力的晋升体制,”来靠拢,商业竞争中有时候和对手打的是心理战,正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分析,搞清楚自身优势劣势,扩大优势,隐形宣传,先涣散对手团队凝聚力!对自己而言,团队在精不在多,要有主次,核心竞争力必须保持,但要让基层看到希望!对于重点人员,执行力能达到,就重用,一天三心二意的,有自己小九九的,不要客气,或夺权,或辞退!
  回复第7楼(作者:@神州14号 于
11:11)  很好  ==========谢谢!  
  没人看,想到哪就写到哪吧  
  7.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翻译: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今天晚上看了《精忠岳飞》,一直在思考一件事,高宗赵构在金营议和拉硬弓,及外派做勤王军将领的时候,虽不能说是英雄,但也属于豪杰之类的吧,可为什么到当上皇帝后变的唯唯诺诺,是非忠奸不分,基本属于绝对的昏庸无能!虽然电视剧极大虚构了部分,但有些东西还是能看出来的!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跟前文臣武将太多,从而导致拿不定主意,最主要的是心理天平原本就对文臣之类的有倾斜,个人的喜好极大地表现在了臣子面前!使得奸邪小人知其所需,投其所好,从而导致国将不国!对孙子兵法此节所述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谁是你跟前的岳飞,谁是你跟前的秦桧!所以对创业者来说,谁都不能相信!可以让大家各抒己见,自己综合考虑!最主要的是不要和自己的任何一个部下走的太近!因为你就是你商业帝国中的“皇帝”!“乃为之势,以佐其外”这句话中的“势”及其重要,其实做销售就是造势,大的形势有了,只要产品没问题,没有不发财的!这句下面的一句更说明了“势”的重要性,不仅赚钱,还获得了市场的主导话语权!故言“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商业竞争就像打仗,即诡道也!竞争中中想获胜必须遵守“一正一奇”,正者,质量,服务,优势!奇者,出其不意,找对手失误的地方直击要害,不要手软!最后的那几句可以理解为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去观察对手,同时自己帮其制造各种假象,使其露出破绽,在商业中,离间计最好用,待已成轰天大水乘势追击!切记,谋事要密,不可使人事先知道,否则功亏一篑!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警察战术中的运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警察战术中的运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孙子兵法研究史
  在《孙子兵法》西文译本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的译本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是,各译本的前言、导论和绪言都重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孙子兵法》的意义和作用做出阐述和论证,多数着重于军事意义(如菲利普斯、利德-哈特、拉津等),也有从人文的含义进行论述(如克拉维尔、克里利等)。20世纪下半叶和世纪之交,《孙子兵法》的研究与应用转向非军事领域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1)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理论研究
  一、重视对“诡道”、“先知”等兵学概念的研究与应用,认为“诡道”是现代军事欺骗学的先驱;“先知”则是现代情报学的基本原则
  (一)对“诡道”的认识与理解
  “诡道”一词如果脱离《孙子兵法》或具体战争背景泛泛而论,极易与“阴谋诡计,狡诈善变”相混淆。《孙子兵法》西传之后,到19世纪末列强入侵中国之际,一些有偏执之见的外国人就是把“诡道”曲解成中国官员“奸诈成性”的。例如,1900年8月,法国前驻北京武官德·科唐索恩(M. de Cotenson)在《新评论》上发表文章,反复指出:“中国兵法的特点”就是“将帅们奸诈狡猾,企图用各种手段欺骗对方”,因此,法国指挥官“不应被中国将领们的信誓旦旦所欺骗”,这一点“极端重要”。这种偏见已经受到《孙子兵法》英译者格里菲思的批评,实际上任何真正的《孙子兵法》的外国学者或认真读过该书的读者,都不会同意这种曲解和偏见。
  1.就战争而言,从“侠义之道”到实施“诡道”是历史的进步 对此西方研究中国兵法的学者看得很清楚。譬如,对《孙子兵法》素有研究的波兰学者克里斯托夫·高利考斯基(Krzystof Gawlikowski)(中文名字石施道)曾撰文论述《左传》中的战争观与孙武思想的区别。在题为《孙武思想和中国的军事传统》一文中,石施道援引《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史料并作分析,在这场公元前638年的宋楚之战中,宋襄公坚持“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致遭惨败,这是因为宋国代表古代商朝的贵族传统,这一传统强调“君子不乘人之危”和“君子不攻击不成阵势的敌军”。与世袭贵族的“侠义”战争观不同,孙子的军事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他不仅主张“半济而击之”(《行军篇》)和“勿击堂堂之阵”,而且强调“穷寇勿迫”(《军争篇》)。因为“置于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对于处于绝境的敌人同样是适用的。从战术角度看,使敌人不再恋战或负隅顽抗,更有利于取胜和减少伤亡。石施道在研究《左传》与《孙子兵法》之间的关系时,还参照了马克·刘易斯(Mark E.Lewis)的学术见解。后者认为,从《左传》和其他早期资料中得知,对世袭贵族来说,战争是威望和荣誉问题,打仗是为了取得荣耀。从公元前597年的楚晋之战和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中看,都盛行着这种世袭贵族的观点。晋国将领明知寡众不敌,也不甘心在强大的楚兵压力下撤退。石施道说,从《左传》中可以看到,春秋末期在军事问题上存在着两个互相对立的派别:一派是坚持旧贵族阶层捍卫侠义战争规范,把维持尊严看得比胜利本身还重要。另一派则摒弃这些规范,注重军事行动的效果,宣称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个人或家族的光荣。因此,为了军事上的胜利可以毫不犹豫地进行欺骗,对敌人实施突然袭击。《孙子兵法》代表着后者的新兴的军事思想。由于“贵族思想传统在中原各国根深蒂固,新的实用主义的方针首先由所谓‘蛮夷之国’采用,如吴、越、楚和秦,这些国家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的贵族传统。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孙子兵法》出现在吴国,而不出现在中原国家。石施道还认为,孙武继承了《左传》中的许多概念,并使之系统化。孙武在发展战略思想方面的作用,堪与孔子在发展哲学方面的作用媲美。“他们的著作高度概括抽象,成为永恒的真理,有些观念甚至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两人之间又有重要的区别:孔子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包括贵族传统中的各种因素,他的目标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把古老的传统保持下去;孙武则不然,他摒弃贵族式的军事传统,提倡与之背道而驰的军事原则,他绝不容许旧的荣辱观左右战争进程和战争目标,他破除了旧的荣辱观,而代之以争‘利’的观念,代之以建立在‘诡道’基础之上的讲究实际的战争行为规范”。显而易见,孙子“以利动”的战争观和实施“诡道”等一系列的战略战术思想,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飞跃。
  2.“以利动”是实施“诡道”的准则 关于“诡道”是否合乎伦理道德的问题,东西方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日本学者山鹿素行在《孙子谚义》中指出,圣人用兵之际,亦必用诡诈,不然战必败。可见其界定“诡道”概念时加了“圣人用兵”或“仁义之师”之类的大前提。而孙子论“诡道”的前提只是“兵”字——“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并无仁义道德之类的含意。对于“诡道”这一重要的兵学概念,西方学者有其独特的见解。如波兰学者石施道指出,孙武是第一个认为“战争”不应受伦理考虑束缚的思想家。在孙武看来,战争的目的是有利于国家,衡量战争的唯一标准是胜败如何。利用非伦理手段,使用诡道诈骗敌军和己方的士卒是战争的基本法则。他进一步指出:“孙武得出了非常极端的结论:在战争中,对一切人都要用诡道和权谋,包括敌人、己方官兵、甚至最亲密的合作者和己方的间谍人员,只有最高指挥一人可以了解真实情况和真正的目的意图。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孙武的文章被贬为不讲道德,其实他的著作只能称作超越道德,无所谓道德不道德。”作为一家之言,石施道的这番话道出了孙武的功利主义的战争观,也说明了实施“诡道”的基本准则。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2)
  (二)美国《战略军事欺骗》一书论“诡道”
  《孙子兵法》中的“诡道”谋略的意义已被古今中外的战争实践所证实。但将“诡道”做为西方战略研究的目标之一,并撰写成军事理论著作,那是近十几年的事。1982年,美国佩尔格蒙出版社出版了由唐纳德·丹尼尔和凯瑟琳·赫尔比格编辑的《战略军事欺骗》(Strategic Military Deception Edited by Donald C. Daniel, Katherine L. Herbig Pergamom Press U.S.A.1982)一书。该书从战略的角度阐述了军事欺骗的重大意义以及在核时代与威慑的关系。其中有一章专门论“中国军事欺骗的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tice of Chinese Military Deception”),论文由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T. Strart)和威廉·托(William T. Tow)执笔。文章的目的是,“要从中国的理论著作中提炼出一种明确的‘欺骗方式’,并评断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欺骗方法从1949年以来对北京的战略谋划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文章的前半部着重谈《孙子兵法》以及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军事欺骗;后半部侧重分析朝鲜战争、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1969年乌苏里江中苏对峙和1979年中越战争4个战例。作者认为,“诡道”历来被中国的兵家视为统帅将领的一种才智。在中国传统著作中,通常把敌对双方都描绘成“善施诡道”,而最终成为英雄的必然是更精通“诡道”的一方。作者指出,中国的传统战略和“诡道”概念源自孙子。两千多年来,《孙子兵法》已成为中国战略家和军事领导人的一本主要参考书。
  此外,作者还从理论上对“诡道”概念作了分析,认为:孙子著作中关于“诡道”的思想还与传统的战略思想中的一系列方面互相关联。这些方面包括:(1)预知有关情况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即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选择时机和客观环境因素,如地形和天气,“攻其所不守”。(3)不先“伐兵”、“攻城”,而先“伐谋”。(4)诱敌深入,而我付出最小的代价,遇到最小的危险。所谓“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作者指出:“孙子认为,战争中衡量‘诡道’成功的最恰当标准是看它能否使领兵之将以最小的人力物力代价实现战略目标,保护战略利益,而所谓的风险又最小。在孙子的文章里,诡道是制敌的若干因素之一,他总是强调知己知彼,然后才可交战。”
  2.“诡道”等兵法原则与毛泽东军事思想 斯图特尔和威廉·托都承认,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在军事欺骗学说方面有多大的直接联系,还不很清楚。然而,在军事欺骗的性质和目的以及通过欺骗来控制事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方面,毛泽东的著作和诸如《孙子兵法》之类古典战略著作之间,无疑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作者认为,毛泽东于1936年12月所写的题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长篇文章,总结了历年来红军作战的经验,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提出放弃“全线防御”、“寸土不让”的错误战略,敢于抛掉“坛坛罐罐”,争取主动;强调反包围和对敌实施欺骗。毛泽东指出:“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毛泽东军事著作与《孙子兵法》的不同之处,指出毛泽东的另一句格言:“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规律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移用于不同的阶段。”这与孙子大不相同。毛泽东主张“持久战”,与孙子所说的“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是大相径庭的。在实施军事欺骗方面,作者的结论是:“毛当然不会采取荀子那样完全摒弃‘诡道’的极端态度,但毛的著作和军事行动都反映了在‘诡道’问题上,毛比孙子要保守得多。”
  历史证明,毛泽东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情况,提出“持久战”战略是完全正确的。从表面上看,其“持久战”与孙子的“兵之情主速”背道而驰,但从深层内涵探讨,毛泽东主张“战略上的持久战,战役上的速决战”;而“持久战”将由无数个小的速战速决的战斗和很多局部的速胜的战役所组成。这些都与孙子所说的“兵贵胜,不贵久”相一致。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战的三个阶段”符合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既有利于克服当时国内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思想,又反过来对侵略者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因为孙子所说的“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对军国主义的日本来说同样适用。总之,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有关军事欺骗等理论与孙子的“诡道”、“兵贵胜”等原则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古今中外的战争要取得胜利,实施军事欺骗均必不可免。西方的现代战争也不例外。
  (三)对“先知”理论的认识
  1.日本历来推崇“用间”、“先知”,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很重视《用间》篇 如前两章中所述,日本兵家和学者对《用间篇》十分重视并素有研究,在实践中获得“先知”而制胜之例屡见不鲜。1984年我国翻译出版了英国作家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所著《日本情报机构秘史》一书,该书指出:“日本人搜集情报的灵感是受中国2450年前的战略家孙子的影响”,《孙子兵法》中详细阐述了间谍策略,孙子的名言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上兵伐谋”等,显然一直是历代日本谍报机构的座右铭。也可以说,《孙子兵法》为历代日本谍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以至于成为日本从事间谍的经典。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3)
  1963年,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长艾伦·杜勒斯(Allen W. Dulles)()在其所著《情报术》一书中,对孙子的《用间篇》十分赞赏,他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在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时期,间谍就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此孙子的观点更加切实可行。他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 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在《用间篇》中,孙子阐述了公元前五世纪中国人所采用过的谍报基本做法,其中很大一部分今天仍在运用。……孙子所获得的声望,不仅归功于他首次卓越地分析了谍报的方式,而且还归功于他第一个对有组织的情报事业提出了书面建议。他指出谍报高手能使‘五间俱起’,并且将此称之为‘神纪’,就如同一张‘纲举目张’的鱼网一样。孙子的贡献还不止于此。他论述了反间谍、心理战、欺骗术、安全、假情报制造等。总之,论述了整个情报术。”《圣经》中的《出埃及记》中谈到摩西派人了解迦南的情况,这是西方从事间谍活动的最早记载。艾伦·杜勒斯指出,古代西方虽然也搞间谍活动,但没有达到东方那样精深的程度。在西方的间谍活动中既缺少类似的谋略意识,也没有任何书面的条规可以传世。诚然,艾伦·杜勒斯在年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长期间有过“用间”的成功记录。譬如,美中情局在1956年成功地搞到了赫鲁晓夫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但是,日中情局所策划和资助的“猪湾入侵”却遭到了惨败。同年秋,艾伦·杜勒斯不得不引咎辞职。
  二、《孙子兵法》在战略研究中的应用:受到《孙子兵法》影响的《战略论》;以《孙子兵法》批判“相互确保摧毁”核威慑理论;对冷战后期地缘战略的分析,以及美国《大战略》一书对《孙子兵法》的评价与应用
  西方国家的学术界和军界人士在研究《孙子兵法》过程中的一个特点是,重视联系实际,着力于对孙子思想的现实应用。英美的一些战略学家和国家战略的决策人注意将《孙子兵法》用于现代战略研究,核威慑战略理论分析以及地缘战略的运用。
  (一)受《孙子兵法》影响的《战略论》
  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所著《战略论》一书是西方的军事名著,该书初版于1929年,原书名为《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1941年出了增订本,改用《间接路线战略》的名称;1946年再版时仍沿用旧名。1954年经修订后,改名为《战略论》。以后该书多次增印,同时被世界各国广为翻译出版,其战略理论被一些著名的将领奉为经典,有些国家的军事院校还将该书当作教材。
  1.《战略论》扉页上大量援引孙子语录 《战略论》一书的扉页上援引了21条与“间接路线”战略有关的世界著名军事大师的语录,作为全书的理论依据。其中最前面的15条出自《孙子兵法》,所引用的孙子语录的条数和字数分别占全部语录的70%以上。利德尔-哈特以《计》篇中的”诡道“十二计”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一段作为首条语录,随后引用了《作战》、《谋攻》、《势》、《虚实》、《军争》和《九地》诸篇中的名句,其中引用《虚实》和《军争》篇的频率最高,分别为4次。《战略论》一书在卷首大量援引孙子名言作为警句,决非偶然。正如作者在1963年著文称:“《孙子兵法》这部篇幅不长的书将我20多部书中所涉及的战略和战术基本原则几乎包罗无遗。”
  2.《战略论》强调“最佳的战略目的”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利德尔-哈特不仅在扉页上引用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两段名言,而且在书中充分肯定了这个观点。在“战略的理论”及“战略和战术的实质”等章中,作者反复多次批评了克劳塞维茨所说的“在战争中,只有决定性会战才是最主要的目标”,“只有在大规模的会战中才能决定重大的胜负”的思想,以及“以流血方式解决危机”和尽量颂扬“绝对”战争的观念的做法。在“战略的目的”一节中,作者指出:“事实上,即使把决定性的会战(战斗)看成是战争的主要的目的,而战略的目的仍然是要使这个会战(战斗)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进行。不过,条件越是有利,则进行战斗的成分也就会相对地减少。所以,最完美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利德尔-哈特主张创造有利的战略形势和采取一定的战斗行动,来使敌人“自动崩溃”,从而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战略。这是他真正领会了孙子“全胜”思想的真谛和精义。因为孙子强调“必以全争于天下”,同时十分重视战斗行动中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便减少损失,速战速决。同样,利德尔-哈特强调“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抵抗的可能性”, “达到自己的目的,倒是需要把实际的战斗行动减少到最低限度”。他还说要利用“运动”和“突然性”因素取胜,“要使永久性的损害尽量减少到最小的限度,因为今天的敌人,也许明天就会成为我们的顾客,而到后天,甚至还会变成我们的盟友”。
  3.“间接路线战略”的内涵很大程度上是运用了孙子的“奇正”思想 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几乎全部继承了孙子的“以正合,以奇胜”和“先知迂直之计者胜”的思想。在《战略论》第一章中,作者就开宗明义地写道:“通过这样的(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战史)研究,我逐步形成了一个印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战争所采取的‘路线’,如果不具有某种程度的‘间接性’,不能从而使敌人感到措手不及,难以应付,那么,也就难于使战争取得有效的结果。这种‘间接路线’既有物理性的,也有心理性的;通常都是物理性的,但终归是心理性的。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显然,“使敌人感到措手不及,难以应付”与孙子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一脉相承的;而“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往往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又与“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相合。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4)
  利德尔-哈特非常强调“以正合,以奇胜”,主张把“集中原则”与“节约兵力”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敌人的“以正合”。在“以奇胜”方面,他更重视“迂直之计”。认为在战略上破坏敌人的稳定性,就要采取4 个方面 的行动:一是破坏敌人的部署,迫使敌突然地改变正面,在兵力的组织配置上发生混乱现象;二是分割(切断)敌人的兵力;三是威胁和危害敌人的补给系统;四是威胁敌交通线。对敌人后方施以压力往往能产生重大的心理上的效果,破坏敌人的稳定性,使其自行陷入混乱,从而取得胜利。
  孙子的“奇正”思想内容丰富。“以正合,以奇胜”和“迂直之计”,既表现在兵力的运用和具体的进攻方向上,又反映了作战的主动精神。“出其不意”和“先其所爱”不仅能给敌人造成人员和物质上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严重打击敌人的士气。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往往会使敌人陷于被动而遭到失败。从作战的效果看,这种精神因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间接路线”战略的制订者的确从理论上充分阐述了这一深层次的涵义。
  4.“理智控制战争”与孙子倡导的“静以幽”的为将之道 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提出的“理智控制战争”与孙子的战争理性观念是一致的。对于战争和作战行动,两人都十分强调统帅和将领要“理智”和“保持冷静的头脑”,因为这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在《大战略》一章中,作者写道:“战争是一种违反理性的行为,是在谈判不能取得满意结果时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尽管如此,战争的实行还是要用理智来控制,只有这样,战争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作者接着列举了5 条理由,并强调在战争发动以后的各个斗争阶段中,也要用理智来控制使用力量。他说:“要想在战场上夺得胜利,战斗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这匹烈马,一定要把缰绳拉得很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保持头脑冷静的人,比起那些盲目冲动之辈来,还是占有上风。对于那些盲目冲动之辈,必须经常加以控制。一个政治家更不能使自己的意志为感情所左右,不能使自己失去控制力。如果那样,他就不能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不能担负身系国家安危的重任。”对照《孙子兵法》,类似的思想一目了然。其《火攻篇》末段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对于将帅的素质,孙子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在《九地篇》中,指出“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因为“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篇》)。由此可见,两人都认为指挥战争和作战行动的人必须“理智”,决不能感情用事。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处于核时代的今天,对于战争问题,凡是国家领导人和将帅尤其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二)《孙子兵法》在现代战略研究方面的应用
  1.尼克松用孙子名言批驳美国的核威慑理论 随着美苏核武器的问世,美国的核威慑战略应运而生。1961年,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他采纳了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及其研究班子所提出的“灵活反应”战略。这一战略还包含“确保摧毁”和“限制损害”的概念,而“相互确保摧毁”(MAD)是威慑的核心。尼克松于1980年5月在其所著《真正的战争》一书中,运用《孙子兵法》分析批判了这一战略,他说:“相互确保摧毁”的概念在着三个严重的错误。首先是苏联我行我素,使这一概念成为泡影。其次,这一概念在战略上和政治上都是错误的,它使美国在威慑一旦失灵时无合理的选择方案;万一发生战争,它也不主张选择合乎理性的政治或军事目标。 一个合乎理性的威慑力量不能以非理性的反击作为其基础。例如,未来的美国总统难道能冒风险以牺牲纽约、费城、芝加哥和华盛顿的代价来挽救柏林吗?第三个错误是这个概念有悖于道义。美国决不能自行陷入窘境,使其战略暗示:蓄意屠杀平民是一个正当的目标。威慑不应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上述两个基本的缺点,即战略方面和道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公元前五世纪时,中国的战略家孙子写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尼克松进而认为,战胜对手不能单靠军事威慑,必须运用孙子的谋略,即“避实击虚”、“以奇胜”。当时的苏联在军事上强大,而其经济并不强大,它能征战却难以持久。美国应抑制苏联的强点,打击其弱点。他写道:“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战略家孙子提出这一原则:以正合,以奇胜。他的真知灼见是‘奇正相生’,奇正并用乃是取胜之道。在当今时代,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以正合’——以我们的军事力量对付苏联的军事力量;保持我们的联盟团结和加强西方的联合力量。这是避免失败之路;这是遏制苏联推进之途,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正如退潮之前必须停止进潮一样。下一步——走向胜利,‘以奇胜’——紧接而来的是更加复杂、更为微妙也更加费力。但是西方仍然拥有最大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够妥为利用这种优势。这需要耐性,需要持之以恒。苏联推进的方式总是进两步,偶尔退一步。成功地逆转其推进的方式将是退一步,进两步。”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5)
  尼克松所说的运用谋略--“以奇胜”,很大程度上是指依靠西方的经济实力、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逐步获胜。当然,保持军事实力,加强核威慑和取得军控谈判中的有利地位仍是实施谋略取胜的前提。这一点在他1985年所著《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说得更为详细。
  2.布热津斯基运用孙子谋略研究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 美国著名学者、前卡特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兹·布热津斯基在1986年出版了《运筹帷幄》(GAME PLAN)一书,其书名的副题是“指导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框架”(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Conduct of the U.S.-Soviet Contest)。在这本名副其实的堪称冷战时期的西方地缘战略学代表作中,作者在全书最后一章的始末段,都引用了孙子的谋略思想作为结束冷战的必由之道。该章标题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压倒对方”,警示的引言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在全书的结尾,作者写道:“孙子说:‘上兵伐谋。’进行持久的历史冲突,情况亦然。模仿孙子的话来说,美国欲在美苏争夺中不战而胜,上策是挫败苏联的政策和利用苏联的弱点。美国如果用地缘战略论的眼光高瞻远瞩,这两点都可以做到。”
  布热津斯基在该书中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前苏联和华约集团的强弱点。认为前苏联固然是一个超级大国,但在技术上有差距,特别是社会经济问题严重,思想僵化,政治上缺乏活力。长期的“计划经济”制度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严重挫伤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度集中而又严重官僚化的经济,效益很差,在80年代中期前苏联的经济水平被认为“只不过是发展中国家内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布氏认为前苏联本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弱点,因而美国能“不战而胜”。他还指出,美苏争夺中有3条主要战线:欧洲的远西战线,东亚的远东战线,中东南亚的西南战线。在各条战线上分别有其“关键性”国家,其中波兰在远西战线上尤为重要,因为波兰在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方面举足轻重。“如果波兰取得比较自主的地位,那必然会破坏苏联对立陶宛和乌克兰的控制。如果波兰摆脱莫斯科的控制,分离主义倾向可能随之加剧,从而破坏大俄罗斯人的支配地位。”
  显而易见,“关键性国家”(linchipin state)的概念在地缘政治斗争中,是与孙子所说的“得天下之众”的“衢地”不谋而合。80年代末席卷东欧的“风暴”之源起于波兰,足资证明。从更广义的角度看,“衢地”可以被视为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关键性国家”。作者可能基于此,特地在中译本序言中写了这一段话:“我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引用孙子的一段话。中国的地缘战略位置令人注意到孙子的另一段话。孙子在《九地篇》中说:‘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运用孙子的这段话,从更广的范围讨论美国的战略和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我认为那是最合适不过了。”
  3.《大战略》作者高度评价《孙子兵法》 《大战略》一书是美国在1973出版的一本较系统地论述美国战略问题的著作。作者约翰·柯林斯(John Collins)是美国国会研究防务问题的专家、美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书中除重点叙述了当代美国的各派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外,还讨论了美国的对外政策等有关国家战略的问题。值得重视的是,该书在战略创新者、大战略的含义、作战原则、冷战的性质以及越南战争的教训等方面都援引了孙子的名言,对《孙子兵法》作了高度评价。例如,该书“代序”中的“公认的战略创新者”一节里开宗明义地说:“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200年之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在第三章《战略的实质》中,作者谈及大战略的含义与利德尔-哈特的结论(即“大战略”的“真正的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不如说是寻求一种有利的战略形势”等语)时,指出“这不完全是个新观点。孙子早已认识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第四章《作战原则》中,作者根据孙子与克劳塞维茨作战原则以及富勒的现代作战原则,综合英军、美国陆空军、前苏军的作战原则和要素,列出“目标”、“进攻”、“集中”、“节约兵力”等18项作战原则。其中,《孙子兵法》占了前面的6项,包括“突然性”的作战要素。可见,《孙子兵法》的思想仍对现代作战行动起着指导作用。柯林斯用孙子名言对“机动”原则,尤其是战略机动的实质分析得十分精辟。他说:“机动是实现集中的手段。机动是与思想上的僵化或物质上的静态相对立的。它意味着将战略重点迅速从一种方式转到另一种方式的能力,这同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调整部署一样重要。孙子在许多世纪前就指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根据计划、压力或意料不到的时机等情况,机动性不仅是军事的,也可以是政治的、经济的和心理的……”
  作者还用孙子名言分析越南战争的教训,认为美国当时陷入越战的泥潭,是因为片面地强调“伐兵”,忽视了“伐谋”。他说:“我们过分依靠使用正规的军事手段,致使我们忽略了本该同时运用的美国实力中的其他的有效手段。孙子说:‘上兵伐谋。’在越南战争情况下,‘谋’即革命战略。美国忽视了孙子的这一英明的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战斗。我们过高估计了我方的能力,过低估计了敌人的能力。我们热衷于使用武装力量,其结果是很快产生了一个不起作用的目标:战场上的军事胜利。于是,政治目标和军事目标又一次脱节了,使我们蒙受了损害。”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6)
  三、《孙子兵法》在现代军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1982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1921年起美国的一些军事院校曾将《孙子兵法》列为课程或教材;《印度军史》以孙子名言总结第三次印巴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左勾拳”
  《孙子兵法》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历来是国外军事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战前的日本是如此,战后的西方国家尤其美国也不例外。
  (一)美国陆军作战条令以孙子名言为警句,并将孙子思想融合于作战原则之中 日,美国陆军颁布了新版《作战纲要》(Operations FM100-5),取代1976年的旧版本。1982年版首次提出“空地一体战”理论,并把它称为“陆军的基本作战思想”。该理论认为,未来战斗没有明确的战线,强调火力和机动打击敌人的全纵深,所有可以动用的军事力量须协调一致地行动,以求达成统一的目标。
  “空地一体战”理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主动、纵深、灵敏和协调。就在阐述这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二章论“作战思想”的标题下,直接引用了孙子名言:“兵贵胜,不贵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是贯穿于四项基本原则的中心思想。所谓“主动”,即遂行一切作战行动时要有进攻精神。下级指挥人员必须具有极强的临机应变能力、主动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是与孙子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的原则相一致的。“纵深”是指时间、距离和力量而言,包括在敌方纵深遂行战斗,以迟滞、打垮或歼灭敌方尚未投入战斗的部队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孙子所说的“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以及“并敌一向,千里杀敌”(《九地篇》)等原则相符。“灵敏”指高度的灵活机动性,它要求具有灵活的战斗编组和下级指挥人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判明变化中的情况并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这一点与孙子名言:“夫兵形象水”,“兵因敌而制胜”(《虚实篇》)相一致。“协调”原则在空地一体战理论中,不仅适用于美军的常规部队,而且也适用于核和化学武器;协调一致还是美陆军与其他军种和盟军联合作战的特点。这一原则从广义上讲是与孙子的名言“善用兵者,譬如率然……同舟而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以及“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九地篇》)等相符。
  了解1982年美陆军《作战纲要》制订过程的前美驻华陆军武官白恩时(Michael T.Byrnes)上校曾撰文,指出空地一体战理论与《孙子兵法》的内在联系。在题为《〈孙子兵法〉对美国陆军空地一体战理论的影响》文章中,白恩时说:“为了制定新的作战理论,在利文沃思堡基地司令部和参谋学院组织了一个由军官组成的短小精悍的班子。这个小组研究了克劳塞维茨、迪皮克、若米尼、格兰特、富勒、利德尔-哈特、隆美尔、孙子、成吉思汗和其他人的著作,以便创立一种适合于美国传统、当前国际环境和现有武器的新的理论。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在速战中以少胜多。所选定的方法被称之为空地一体战理论。这一新的理论所体现的特点是:在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和孙子理论之间,在火力与机动之间,在直接手段与间接路线之间以及在控制管理和掌握主动之间取得较好的均衡。”
  由此可见,美军空地一体战理论基础之一是综合了《孙子兵法》与《战争论》的精华,融克氏的学说和孙子的原则于一体。这一理论反映了美军既侧重充分发挥其兵力兵器的技术物质优势,又强调善于运用智谋,速战速决,以较小的人员代价取得胜利的战略追求。
  (二)《孙子兵法》走进美国军事学院的课堂和图书馆 据前西点军校教官爱德华·奥多德的调查研究,早在1921年美国陆军军事学院就将《孙子兵法》列入年度的授课内容,因为到20年代欧洲战略思想家如利德尔-哈特和J.F.C.富勒都已熟知孙子的著作了。《孙子兵法》的讲课提纲列为该校年度讲课内容的第37号指挥课程,授课提纲现存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美国陆军军事学院图书馆。
  美国西点军校直到1946年3月才收到第一本《孙子兵法》作为该校图书馆的藏书,这是由当时访问该校的前国民党将领康泽赠送的。据康泽在其《我的再清算》中回忆,1945年10月康泽一行4人赴欧美考察,日抵纽约,3 月下旬到西点军校参观访问。“最后,到图书馆时,引导我们的人说:‘我们这个图书馆,世界各国的军事学书籍都收藏得有。’我曾问:‘有《孙子兵法》没有呢?孙子是中国二千余年以前的一个伟大的军事学家,他的书在中国军事思想上发生了很长时间的支配作用。’他们马上查书目,过了几分钟答复说:‘没有。’我说:‘我出国时带有一册,我愿意送给贵校的图书馆。’他表示感谢。我回到纽约后,另外装了一个封面,用邮政寄去了。我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方面是藉此表示友好;另一方面是表扬中国在古代就有孙子这样的军事学家。”
  1983年美国陆军军事学院编辑出版《军事战略》一书,该书汇集了古今名家学者的军事论文,是供军事院校用的一本重要的参考教材。书中第二章为《孙子兵法》的摘要,由小阿瑟·吕克(Arthur F. Lykke, Jr.)上校编选。标题是《军事战略的演变——孙子的智慧》,文章开头用了利德尔-哈特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的话,接着指出“《孙子兵法》尽管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但该书论述战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其思想至今犹有重大意义”。随后根据与当前有关的题目,分十项精选出“十三篇”中的18小节。这十项分别是:1.兵法的“善之善者”,取自《谋攻篇》;2.用兵者的“善之善者”,取自《形篇》;3.用兵之法,取自《谋攻篇》;4.论战备,取自《九变篇》;5.诡道,取自《计篇》;6.进攻方法,即奇正,取自《势篇》;7.论机动,取自《军争篇》;8.论长久作战,取自《作战篇》;9.将有五危,取自《九变篇》;10.论大公无私,取自《地形篇》。编者选用“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这一段话作为对指挥官的要求,同时作为文章的结尾,意味深长。孙子的原话均采用贾尔斯的英译文,利德尔-哈特的评价则取自格里菲思的英译本。1986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军事战略》的中译本。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7)
  (三)《孙子兵法》在局部战争中的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局部战争成为战争的一种主要形态。史实表明,在局部战争中,胜利往往是属于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孙子兵法》的一方。1971年的印巴战争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足以佐证。
  1.第三次印巴战争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发生过三次战争。1948年和1965年的两场战争均无最后的结果,惟1971年的战争印度大获全胜,肢解巴基斯坦成功,孟加拉国应运而生。对于这场战争,《印度军史》的作者用孙子的思想总结了印军取胜的原因。他说:“由于这一次战争的政治目的清楚明白,我三军参谋长在我军越过边境之前已极详细地制订好计划。因此,三军协同臻于完善,三军计划的实施强劲有力。在东面,(东部军区司令)阿罗拉按孙子的名言‘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行事。战术计划是包抄、翼侧迂回,到达达卡;而不是因进攻边境的筑垒重镇被箝制住。著名的军事理论家J.F.C.富勒少将说过:‘正如我们目前的政策是摧毁敌人员那样,我们新的理论应是摧毁敌指挥部。’阿罗拉以闪击进取达卡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再一次援引孙子的话:‘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印军在孟加拉国的所作所为的的确确是照此做了。”
  无独有偶,美国1986年出版的《现代战略创始人》一书中的《核时代的常规战》一章,专门论述了印巴战争。有意思的是,文章提到利德尔-哈特的“洪水泛滥”理论,而利德尔-哈特自认为其理论已被孙子的“夫兵形象水”概括无遗,文章还以画龙点睛之笔将胜利归于孙子的原则:“这场战争是遵循利德尔-哈特‘洪水泛滥’理论的一场真正的闪击战,而该理论源出自德军在1918年3月西线攻势中所采用的战术。它包括敌军阵地的一切弱点,采取类似水流绕过河床障碍的样式,穿插部队,避开敌军的抵抗。印度的目的是有限的,这场战争完全遵从孙子的原则达到了这一有限的目的。”
  2.海湾战争 1991的海湾战争起因于伊拉克于日侵占科威特。这场战争开始于日,经过战略轰炸和地面作战两个实战阶段,在日结束,伊军战败,被迫签订停火协议并撤出科威特。美军所实施的军事行动计划,其成功之处在很大程度上与孙子的谋略思想有着联系,即胜利的因素闪烁着《孙子兵法》的光芒。
  (1)“沙漠盾牌”行动(OP Desert Shield) 日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后,美国迅速作出反应,因为美国已经为应付波斯湾危机制订了计划,7月份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普夫上将曾按计划举行了代号为“内部观察90”演习,对实施应急计划的战前准备有所尝试。8 月6日美国总统下达第一道在海湾部署作战部队的命令。8月7日中央总部开始部署战斗部队,标志着“沙漠盾牌”行动的开始。无论从军事思想或作战计划角度看,美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做到了孙子所说的“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在战争指导方面,美国不仅凭借其高技术武器的优势,而且自始至终重视贯彻孙子的“上兵伐谋”思想。美国在战前和战争过程中十分注意分析研究萨达姆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战略,充分利用其战略上的失算和错误估计,实施有力的军事打击,粉碎萨达姆的战略意图,打乱其战略计划,摧毁其战略指挥系统等。同时防止贸然行事,避免落入对方政治计谋的圈套。正如美国国防部在总结海湾战争的报告中所说:“总之,联军取得了孙子所说的最大成功,即‘上兵伐谋’。萨达姆的战略是通过使联军遭受伤亡消磨其意志,通过使以色列卷入战争瓦解联盟,通过使以色列遭受伤亡声称阿拉伯人取得了胜利。萨达姆本指望联军会落入其圈套,但他大失所望。……”
  在意思的是,在海湾危机阶段或临战前,美国舆论界的有识之士和海军陆战队将领都很重视研究《孙子兵法》。例如,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副主编格林于日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称:“我愿意想象布什总统的床头柜上有一本《孙子兵法》,并且不时阅读它,以便在海湾危机中对他加以指导。在我的想象中,我看到,孙子的一些话已经被标出来,并且还在书页边作了一些批注……。”接着他从“十三篇”中选出10句或10小段孙子名言并联系实际作了批注。再如,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孙子兵法》是亚洲各军事学校长期受到尊重的读物,它的许多格言,已引起美国部队的兴趣,并对美国陆战队的基本战术变革亦有贡献。报道接着说,1990年8月起,一本90页的英译《孙子兵法》,已经运往沙特阿拉伯沙漠,供应年轻的陆战队队员阅读。报道还说,陆战队指挥官凯利将军已于当年将这本书列为年度读物,即每个陆战队队员都应该阅读。凯利认为《孙子兵法》是所有机动战的基础。
  (2)“沙漠风暴”行动(OP Desert Storm) 标志着战争爆发的“沙漠风暴”行动于1月17日凌晨开始。它不同于“沙漠盾牌”行动的“威慑与防御”,而是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这次行动至少有3点与《孙子兵法》的原则不无联系。其一,“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美国轰炸的首要目标是伊拉克的C3I系统和一体化防空体系,使伊拉克最高层指挥官丧失指挥能力,动摇其决心,挫败其作战意志。一旦指挥和通信系统陷入瘫痪状态,巴格达和科威特战区的司令官就会懵然不知所措。如签订停火协定时伊拉克副参谋长和第3军军长对战俘概数和战局进展,昏昏然一无所知,便是明证。其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所说的“治气”之法在空中战役的中后期也被采用。从“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三周起美空军攻击重点转向科威特战区,与此同时对伊军开展心理战。美直升机通过广播和散发传单,号召伊军投降,并告诫他们远离他们的武器装备,因为这些武器装备正是联军空袭的目标。在散发的传单上还画了一座清真寺和一所学校,说明萨达姆偏偏在这里设置坦克、高炮等武器装备;传单要让伊军士兵知道是萨达姆正在故意危害他们的宗教和家庭。其三,“用间”手段在高技术战争中仍不可或缺。为实施精确打击,卫星侦察、空中预警机对目标的搜索以及其他各种技术侦察手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同时情报人员对目标的选定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沙漠风暴”行动精确打击桥梁之目的,主要是摧毁伊拉克的通信系统。而完成这一任务得力于“用间”。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8)
  (3)“沙漠军刀”行动(OP Desert Sabre) 从2 月24日开始到28日的地面进攻结束了海湾战争。在100小时地面战斗的“沙漠军刀”行动中,联军以极小的代价获得全胜,除得益于空中战役的战果外,地面战斗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均有其“成功出众”之处。其一,用兵谨慎,“强而避之”。在制订地面进攻计划时,慎之又慎,经过作战部门、年轻的“杰迪骑士”班子和中央总部司令的反复研究,费时3个月才作出最后的作战方案。即从原来拟定用1 个军的兵力从沙特阿拉伯向科威特实施正面直接进攻,更变为用2 个军的兵力从巴廷干河以西,插入伊军主力后方,实施主攻。日,美参联会主席科林·鲍威尔敲定了这个方案,并形象地称为“左勾拳”行动。其二,“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左勾拳”行动以第7军为主力,第18空降军配合。后者直插伊拉克纵深,切断科威特战区伊军与后方的联系;第7 军在其东侧平行北进,然后向东进攻,歼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由于伊军在其西南部的沙漠地带防守空虚,联军部队“攻其无备”,长驱直入,进展神速。伊军土崩瓦解,不到5天战争即告结束。其三,“兵者诡道”。“左勾拳”得逞关键是美军实施了成功的军事欺骗。美国防部长迪克·切尼在《海湾战争: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中称,美军的欺骗行动十分成功,一方面海军陆战队在科威特沿海进行两栖登陆演习,使伊拉克认为两栖登陆是联军进攻计划的一部分,从而牵制住伊军几个师的兵力;另一方面,美第7军和第18空降军从科威特以南的原集结地向西转移了几百公里后,美军还发送掩人耳目的无线电信号,造成这两个军仍在原地的假象,使伊拉克对联军的“左勾拳”毫无准备。在声东击西中,打出的“左勾拳”真正做到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而击虚”,一鼓作气达到了战争的目标。
  四、《孙子兵法》在非军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二战结束后,日本率先将《孙子兵法》用于商战;欧美国家与马来西亚等国也有相关著作问世;在西方,孙子研究开始扩展到人文科学的领域
  (一)《孙子兵法》在经济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1.日本 日本在战败的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国家,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时间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条件外,主要靠的是“日本人独特的民族认同感,日本民族社会的凝聚力,日本社会唤起共同意向的特殊能力和坚韧不拔地追求较长期的战略目标”。日本一贯重视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振兴其经济,而融兵法于企业管理之中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也为其发展经济起了推动作用。在这方面,大桥武夫所编著的《兵法经营全书》十卷是代表之作。
  (1)大桥武夫的“兵法经营术” 大桥武夫战前为日本陆军中校、东部军参谋,战后出任东洋精密工业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在一家东洋钟表公司濒临倒闭之际,毅然接管了其中之一的小石川工厂。他将《孙子兵法》运用于经营实践,很快使企业起死回生。他重建的东洋精密公司也名声远播。他撰写的《用兵法指导经营》一书,曾引起经营界的巨大反响。几十年来,大桥为企业作过数千次专题演讲,写出了30多本关于应用兵法经营的书,后来又编著了一部长达10卷的《兵法经营全书》。大桥武夫说:“这种(兵法)经营方式比美国企业经营更合理,更有效。”
  作为日本智力公司兵法经营塾长的大桥武夫,著作等身。其中一本篇幅不长的《兵法经营要点》已于1989年译成中文。这是一本集东西方兵家名言及其他诸家警句于一体的手册,可供企业经营者研究参考。全书分:企业经营的秘诀,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经营体会,统率指挥,人才和组织,经营战略,情报活动,市场作战七章。选用了孙、吴、孔、孟及马基雅维里、克劳塞维茨等人的名言警句共230条,其中中国诸子(主要是兵家)之言共156条,占了大部分。大桥在该书的前言中十分强调兵家名言的启迪作用。他说:“作为经营者,有时会陷入一筹莫展的绝境,不得不在痛苦中挣扎。当已到达绝望的顶点时,突然如梦方醒,在反复阅读的兵书中发现了一副救命良药——警句。这时深为自己的无效努力羞愧不已。”作为一个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大桥从兵书名言中得到不少启迪。例如,依据《三略·上略》所说:“将可乐而不可忧,将忧则内外弗信。”大桥认为企业处于困难时,经营者应当有“上场”亮相,明确表明自身存在的意识。不可忧心忡忡,而要红光满面,充满信心,以便尽最大努力鼓舞部属的士气。再如,企业家在商战中“不能莽撞而进”。这是根据孙子的名言“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提出来的。面对激烈的商战和繁忙的工作,大桥的体会是:“我们搞经营企业的人,面对纷繁的工作,必须周密考虑安排。究竟什么是马上要做的?什么是暂时可以不做的?应该如何去做?怎样才能成功?”
  (2)非军人出身的日本企业家也很重视兵法经营 日本众多非军人出身的老企业家也很推崇《孙子兵法》。例如,日本麦肯齐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将《孙子兵法》称为“最高的经营教科书”。声称:“没有哪一本书能像《孙子兵法》一样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的经营思想。它有着取之不尽的战略思想,每次读它,我都会涌出无限的想象力。”再如,日本著名的松下电气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刻意创新,力求产品“适销对路”,发杨孙子的“攻战取胜”的主动性,一旦定下决心就雷厉风行地贯彻,其作风有如孙子所说的“风、林、山、火”。1964年10月,松下决心不再推广研究开发达5年之久、耗去巨额资金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因为他当时已完全意识到“小型化、大容量、高速度、低成本”是未来电子计算机的必然发展趋势。松下当机立断转向开发集成电路的家用电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松下在其公司内部创办企业文化也是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通过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教育,因为企业文化要塑造出该企业员工应持有的价值标准、信念、态度、作风和行事准则。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孙子在《行军篇》中所说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只有通过企业文化养成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生产出使“顾客满意”的产品。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9)
  历经沧桑的八百伴超市公司,当年原是个蔬菜店,经营着以伊豆半岛为中心的地方性的超级市场。面对强大的国际性连锁店的销售,八百伴承受着沉重的竞争压力。八百伴董事长和田遵循了孙子的“围地则谋”的原则,利用盛田昭夫的“间隙理论”,选准间隙并将这些“间隙”联结起来,发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田立即着手计划到国外开设地方性超市事宜,先在巴西,后在新加坡等地,逐步联结起“间隙”。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八百伴的国外分公司已扩展到12家,员工达6千人,年营业额2.5亿美元。90年代后,八百伴瞄准了我国上海浦东开发区,投资在浦东兴建了一家大型的超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日本企业界蒙受损失,八百伴也在劫难逃,宣布倒闭。但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形势良好,金融风暴未能肆虐,八百伴的这家上海分支硕果仅存,逃过了劫难。
  东京都八王子市绿町的和光一级建筑士事务所是一家小型的企业,社长服部千春致力于《孙子兵法》的研究与应用。在日常工作中,他重视对员工用孙子名言进行管理和教育。在潜心钻研《孙子兵法》多种版本之后,服部千春于1987年出版了《孙子兵法校解》,该书校勘严密,博得好评,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他在日本国内还经常举行讲座,如发表题为“孙子与经营”的演讲;在报张杂志上发表有关孙子的文章,如在《总裁》杂志1997年第1期发表《孙子兵法》研究的专辑等。1995年又在原《校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充实,编写了《孙子兵法新校》,并作为博士论文交南开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经审定通过授予文学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摘要中,服部千春称:“研究孙子学乃学生一生追求的崇高事业,今将历经三十余年潜心钻研心得汇成本论文,今后仍将持之以恒,继续探究《孙子兵法》之奥秘,并以此为新起点,期有所成。”一个日本的企业家对《孙子兵法》有如此执著的追求,并且学有所成,在校勘和应用方面不断取得成果,这是难能可贵的。
  (2)欧美国家 1989年,加拿大学者与中国学者合著的《孙子兵法及其在管理中一般应用》一书出版,具有寓意的是,这一年恰逢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成立和举行第一届研讨会。该书的两个作者分别为:加拿大马克马斯特大学金融、工商经济学教授陈万华(M.W.Luke Chan)和南开大学管理学系教授陈炳富。两作者在“导论”中指出:“《孙子兵法》不仅是一本论述战略管理的书,而且是一本涉及成本管理、销售学以及人生哲学和通过竞争取胜的书。……尽管孙子谈的是有关军事问题,但其论述有着极大的普遍意义,他的理论和原则涵盖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完全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商业活动。”该书根据“十三篇”结合现代商业活动特点,提出了《孙子兵法》在管理中一般应用的6项原则:最大最小原则,即以最小的人员和资金投入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有效产出;激励原则;时间和效率原则;适应环境变化的原则;情报原则;组织原则。关于组织原则,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对此,诺贝尔奖得主H.A.西蒙教授表示赞同,他认为,一个理想的组织就是该组织的全体成员表现出统一的意志。孙子的一条重要的组织原则是“治众如治寡”,即简明扼要。对此,西蒙也表赞同。
  正如《孙子兵法》被推崇为管理理论的先驱那样,美国的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一书中告诫管理者,“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在一些设有工商管理学硕士(MBA)学位的美国高等学府中也都将《孙子兵法》纳入学生的阅读材料。在现代战略管理学中,有一个叫做SWOT的概念,它包含4个因素,即“强弱、机遇和风险”(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s)。“强弱”指优势和劣势,是与竞争者相比,组织在某些领域或某竞争手段上的强项或弱项;“机遇”能带来重大的利益,但它较多地来自创新。而“风险”则指外部的威胁,会损害甚至断送组织的利益,它经常涉及竞争对手。通过SWOT分析研究所形成的基本策划是实现战略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知彼知己”制订经营战略的重要依据。来华讲授经济学的美国学者约翰·阿利(John Allee)从营销学的角度,把SWOT分析法和《孙子兵法·虚实篇》联系在一起。他指出:“《孙子兵法》的虚实之分及其倡导的以实击虚的效果,与现代SWOT分析方法的效果如出一辙。SWOT分析法是营销中流行的策略性方法。这种方法给出公司强弱的领域,给出市场的机会与风险。应用实力去追寻机遇的观点可以说是《孙子兵法》的再版。这完全是换一种说法说出了我们计划要做的事情。”阿利在研究《孙子兵法》与销售战略的关系中,特别重视“地形”、“诡道”和消费者诸要素。他认为消费者的需求是现代销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形”可指动态的市场条件,而“诡道”则是销售的必由之路。他在分析了11项诡计在商业中的应用后,指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现代销售中的含意是:寻找机会在消费者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向消费者进行宣传,开展别人意想不到的推销服务。要富于想象力,发现可以向消费者推销而他们又毫无准备因而不会拒绝的东西。阿利接着指出,“诡道”是一门艺术,有着更广泛的含义:“诡道是销售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竞争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样。在叫做销售学的这门学科内神奇方面和世俗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必要对此提出指责,更不要不好意思,情况就是这样。”至于《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的关系,阿利认为,步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对此尤须重视:“在整个书中,孙子向我们指明如何利用土地(市场)提供的有利机会,如何运用做买卖的实际诀窍,以及如何智胜竞争对手。这些论述越来越具有现代意义。随着中国本身也进入混合市场经济,这部书对中国越来越切合实际需要。《孙子兵法》虽然古老,却可能成为未来的蓝图。”
  20世纪国外关于《孙子兵法》的应用(10)
  英国研究经济管理的学者也很重视孙子的原则在现代管理和商战中的应用。香港大学的英国学者布赖恩·斯图尔特和吉尔伯特·翁撰文称,中国自己的传统著作中充满了管理方面的聪明见解。孙子提出的“五事”——道、天、地、将、法,与管理学相应的提法:政治、道德、法律环境,经济气候,市场与竞争,管理人员,方法,资源及本单位纪律,这五个方面是一致的。作者还认为,孙子所说的五个因素,前三个“道、天、地”是人生的外在条件,一个领导人必须研究和认识它们,却无法改变和控制它们,他只能利用那些最有利的特点,在制定计划时将它们考虑在内。后两个因素“将、法”则是内在的,一个领导人可以在其企业内部培养、改变和创造它们。此外,“知彼知己”,至关重要,这关乎企业的决策和商业活动的成败。搜集商业情报,充分利用大量公开材料进行市场分析研究,不可或缺。关于“诡道”,他们认为是“遇到了一个复杂的道德问题”。不能排除在竞争中公关人员利用暗示的方法进行欺骗宣传,也不能排除对手的商业谍报活动。因此,有必要保护商业秘密,包括各种商业思路和想法在内。
  3.马来西亚 在华族占35%的马来西亚,其国家文化具有多民族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在马来西亚有着深远的影响。据说,大马首相马哈迪(即总理马哈蒂尔)一生最重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孙子兵法》。在一次演讲中,大马首相对《孙子·九地篇》情有独钟,将“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等句,演绎得入木三分。在马来西亚不仅有“帛书”和孙子学专家郑良树,而且还有像吕罗拔那样的学者兼商家。吕罗拔于1991年在吉隆坡组建大马孙子兵法学会,任历届会长。十年来在民间讲演从未间断,在新、马两国作孙子及有关思想讲演会300多场,撰写讲义200多篇,发表的有关论文90余篇,著作有《我与孙子》、《孙子兵法散论》等。在吉隆坡每星期日下午的演讲会,富有吸引力,经久不衰。吕的著作行文流畅,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转亏为盈的新法则——探讨〈孙子兵法〉的目光所及》一文,集古今中外的学问于一体,对从商者颇有启迪。
  (二)《孙子兵法》在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与西方的军事思想不同,孙子的用兵原则涵盖着抽象的谋略和“以利动”的高超的斗争艺术,它可以适用于军事以外的各个领域。波兰学者石施道指出:孙子的理论认为,战争具有普遍意义,涉及各种规模的斗争(因此很容易把那些规则用于其他形式的竞争,用于社会关系矛盾或用于市场竞争),而克劳塞维茨和西方的思想一般把斗争规则看成只适用于自身领域。因此,在西方军事思想中战略和战术相分离,把战争规则应用于民事生活与和平的社会关系中是不可想象的事。石施道在其题为《孙武——中国行为学、斗争哲学和科学的创始人》的论文中,高度评价了孙武理论的学术价值。指出孙武在中国古代思想领域里,独树一帜,对中国的社会科学思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分三部分:孙武对科学思想发展的作用;孙武的斗争哲学;孙武与西方的行为学。概括起来,孙武理论的特点有三,即它的科学性、开放性和开拓性。石施道还谈到,孙武的理论在规范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同孔子和道家一样,兵家思想通过各种方式,如历史、小说、故事、戏剧等,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因此,从人类学的观点看来,权谋派以及孙武的著作,都应列入最重要的学派。要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以及中国人的心态有真正的了解,就需要不仅懂得孔子的‘仁道’,而且懂得中国的行为学和孙武提倡的‘诡道’。”必须指出,石施道的结论有失偏颇。一是夸大了兵学原则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影响;二是抽掉了“诡道”的前提,孙武所言战争中的“诡道”目的在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其实质是“以少胜多”;就连《战争论》也有“战略支配的兵力越少,就需要使用诡诈”的主张。三是将“诡道”和“仁道”与中国行为学并列,不仅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而且显出逻辑上的混乱。因为儒家的“仁道”在中国的传统中根深蒂固,而“诡道”即便用于斗争领域和竞争行为也是有条件的:一方面要适合于斗争或竞争的环境要求;另一方面,必须铭记孙武所言“兵者诡道”是为了攻战取胜的“安国全军”之道,决非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
  有意思的是,石施道还从《红楼梦》的遣词造句与人物塑造中探讨中国人的行为学。他将《孙子兵法》的研究与应用扩大到文学领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能否成为研究红学的一种新的思路,那是文学界探讨的问题了。
本书由luodu免费制作
更多好书尽在零点书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