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桂花雨ppt赏析

《春酒》教学简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页¥3.006页免费4页免费2页¥1.001页¥0.50 6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9页免费2页免费
《春酒》教学简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鄂教版专栏 - 课例研讨 -
-- 中小学语文教师社区
帖子471&精华0&积分895&威望0 级&金钱895 瑞文币&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
鄂教版专栏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
鲁修贤&&作于 日&&
--------------------------------------------------------------------------------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测题
&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 &炊烟niaoniao ( ) 奇jue ( ) ning ( )注 沉jin( )
& &pó suō ( ) xīn ( )香 sī ( )磨 忧心chóngchóng ( )
& &2、 改错。(4分)
& &祁求( ) 班驳( ) 材高八斗( ) 淡鸦( )
& &魂牵梦荥( ) 寂廖( ) 黑不榴秋( ) 蒙胧( )
& &3、 根据上文的意思,写出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 &沧海桑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作品。(4分)
& &(1)____________________,离梦杳如关塞长。(唐代女诗人薛涛《______________》)
&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唐代诗人______《夜雨寄北》)
& &5、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并标出重音。(4分)
& &(1)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 &(2)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 &二、阅读理解(42分)
& &(一)(10分)
& &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侯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 &6、找出本段中描写小鸟形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7、“缠缠绵绵,重重复复”是双音形容词的重叠,如果换成“缠绵,重复”好吗?为什么?(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找出本段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并试着分析其作用。(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作者喜欢鸟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10、选文末尾说到鸟的名字,这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11、如果让你为这篇文章的朗诵配乐,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音乐?试举一例。(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联系生活实际,用一句话或两句话来描述一下你所熟悉的鸟叫声。(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21分)
& &故乡是近海县,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作风水啊?&她担心的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作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长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作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人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桂花摇落之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放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 &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珑,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珑赏桂花。&赏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为满觉珑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秋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再撒上几朵桂花,那股子淡雅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才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悔,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 &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 &13、本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作者是现代女作家__________。(1分)
& &14、给下面的字注上拼音。(1分)
& &和( ) 簟( ) 佛( )
& &15、文段中“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母亲为什么要担心?请用文段中原句回答。(1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作风水”了。“作风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17、用文中原句回答为什么“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1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关于“摇桂花”的过程,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请列举出来,说说这些词的好处。(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谈谈对父亲口占一绝的理解。(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当桂花收好后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母亲的作法是迷信吗?谈谈你自己的看法。(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你怎样理解“母亲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母亲为什么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本文题目是《故乡的桂花雨》,而后却又介绍杭州满觉珑的桂花,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作者把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寄托于故乡的土特产之中,写得乡土气息十足,别有一番风味,你的家乡有什么令你铭记于心的事物吗?请你写一段话,写进自己对家乡的感情。(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11分)
&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 &③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 &26、第一节中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第一处划线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 &28、划线第二句是奶奶的话,奶奶这样说是因为( )(1分)
& &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 &D. 奶奶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29、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奶奶的观点吗?为什么?(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从描写方法角度看第二、三节属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表现出了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31、写奶奶的目的是什么?(1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第一节中写奶奶“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此情此景,奶奶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又没有说?(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作文
& &同学们,你们带着欢歌笑语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走来,带着希望踏进了中学校门,可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路阳光,一马平川,你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请你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 &(参考答案:1、袅袅 崛 凝 浸 婆娑 馨 厮 忡忡 2、祈 斑 才 雅 萦 寥 溜 朦 3、略 4、略 5、略 6、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 7、不好,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能产生更缠绵、更重复的意思。 8、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作用:极富情调地描绘了两只小鸟的鸣叫声,赞美了它们纯真、缠绵的爱情 9、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能从中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 10、鸟儿生活的真实自在 11、略 12、略 13.略 14.略 15.因为故乡八月是台风季节,是&风水忌&影响稻谷和桂花的收成 16.略 17.因为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18.略 19.略 20.不是迷信 21.略 22.略 23.用杭州满觉珑的桂花来衬托故乡的桂花 24.通过回忆儿时在故乡的生活情景,以清香四溢的桂花为载体,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25.略 26.羚羊木雕很贵重,不能送人,一定得要回来。27.这里巧妙地透露出:奶奶深知儿子、儿媳的为人,左右为难。 28.A 29.同意。奶奶知道羚羊贵重,可她更懂得孩子的心情,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伤害孩子心灵,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好。奶奶更懂道理,把情义看得比财物重。 30.心理;动作;被逼无奈 31.反衬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不良行径,奶奶当不了家,使事情无可挽回。 32.不要逼孩子去要回羚羊木雕。深知儿子、儿媳的为人,自己也不需要说什么。)
帖子471&精华0&积分895&威望0 级&金钱895 瑞文币&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
鄂教版专栏
《故乡的桂花雨》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并以此带动自己高效率的阅读。
2、强化分析人物形象的阅读能力。
3、学会挖掘文章内涵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的“乡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生活、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托物抒情的写作方式,并学会通过景物描写品味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
3、学会用圈点评注方法来阅读本文。
学习内容:
作者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17年出身于国民党高级将领家庭,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她的散文,题材广泛,但最为感人的还是怀乡思亲之作。
整体感悟:
散文重“情”,本文也毫不例外地具有这个特点,如何深切领会文章中浓郁的思乡之情呢?最好途径当然就是读了(诚如古人所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不是真的要读上百遍,才能够理解文章?——这样的效率当然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了。我们就要学会高效地进行阅读。其中的“钥匙”之一就是把握主旨来进行阅读,或者是自己归纳,或者是找到中心句(“文眼”)。显然,“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就是“文眼”——这也构成了本文的第二特点,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有无需读者刻意概括而直接由其自身提出的中心句。抓住它,以此为依据来体会阅读文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乡愁”,顾名思义是因为思念家乡而带来的忧愁,它是人类生活、文学永久性主题之一。你有过这种情感的体验吗?
乡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出差、异地求学或者工作、旅游,也有政治因素,如政权的更替。1949年,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大批的大陆人迁徙到台湾省,他们的大部分青少年时光都留在了祖国大陆,与刚才我们同学所说的一般的离别不同,他们这一分别,就是几十年甚至就是一辈子!骨肉分离,隔海相望,这种“乡愁”该有多么的强烈呀!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习《故乡的桂花雨》来感受台湾作家琦君的乡愁吧!
在阅读时,抓住了文章的文眼——“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来阅读本文,较漫无目的的朗读,其差别就好比拿一件大衣,前者是从衣领抓起,后者却是从袖子抓起,拖泥带水。这样浓郁的“乡愁”,使得文章中最精彩的“摇花乐”部分和文章最后的那句“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都奠定了深情的基调,语速自然都会放慢了。当然,在总的情感格调中,不同人物的言语语气也会有差异,大人小孩都喜欢“摇花乐”,但前者更多是从物质的收成方面出发,难免语气中会有担忧;后者却更多地是从孩子亲近大自然的美好天性出发,在孩子极度快乐的叫喊声中,语气要略有些夸张。
研读与赏析:
1、探寻文章中优美之处,用圈点批注法来解读。
(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圈点评注法正是为了锻炼我们对课文审美价值和内涵的自我发现能力。)
2、思考: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你心目中,他们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请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
明确:父亲是儒雅温和的,如他爱养花和作诗,体现了他的修养和书生本色,而教我识花的童年细节,更展示了我与父亲间浓浓的父女情;母亲是敦厚慈祥的,她对乡亲富有人情味的牵挂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和着桂花的清香淡雅打动了每一个读者;儿童时的“我”在摇桂花中的欢呼雀跃和发自内心对“摇花乐”的喜好,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无邪。
(散文的小说化是琦君散文的一种别样风格,本文也很典型地体现了这点——人物生动传神,呼之欲出。而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再创造,对于文章主旨的深化理解,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课文。)
3、理解“桂花雨”的深刻内涵:
⑴勾画出文中两处有关“桂花雨”的语句。体会这种环境中人物的情感。
⑵创造性的复述课文的这两处内容。
⑶作者花费了心思为我们设置的两幅“桂花雨”图无疑也是文章的精髓之处。结合课文主旨,你认为它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明确:与题目的“桂花雨”遥相呼应,点明了“乡愁”的主题,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美好图景,父母的温情如“桂花雨”般滋润着童年的“我”的情感世界。
4、杭州并不是作者的故乡,在这里的赏花、吃花、摇花,从表面上看,与故乡并无直接联系,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用俗语或成语怎么说呢?
作者在文末借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道出了自己的恋乡情结,使上述的部分一下成为了故乡的桂花和“桂花雨”的陪衬,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热爱故乡的桂花,而杭州也因为有桂花而让作者喜欢,用一个成语来涵盖是“爱屋及乌”。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前,先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做准备。
2、阅读课文要在脑海中勾画出作者描绘的画面,只有进入情境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
3、课外可以进行拓展:寻找一些怀乡的诗歌,联系课外阅读过的文章和生活经历加深理解。
体验反思:
随着现代交通的日益便捷和通讯手段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故乡的思念似乎已经越来越淡了,有人说,在不远的未来,“乡愁”作为一种交通落后时代的情感,将逃脱不了消失的命运,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拓展延伸:
1、本课是用桂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在古今诗歌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物象常用来表达思乡情感的?
2、寻找阅读有关“乡愁”的优秀之作,比如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
帖子471&精华0&积分895&威望0 级&金钱895 瑞文币&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
鄂教版专栏
《羚羊木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角度理解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2、通过分析人物,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正确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矛盾。
3、联系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角度理解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难点:学会尊重理解他人,能正确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矛盾。
学习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我们感觉到自己好像已经悄悄地长大了,在心灵深处或许已开始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已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驾着这叶方舟,让我们驶向《羚羊木雕》。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家人因为一件贵重的工艺品而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我”的心灵遭受了伤害。课文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
《羚羊木雕》所写的家庭故事贴近生活,容易引起我们共鸣,并且这一家庭纠纷矛盾重重,悬念跌宕,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课文中充满了是是非非的矛盾冲突。
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现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编剧兼文学部主任,主要作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魔表》,长篇小说《第三军团》。
写作特色:
一、文章使用了插叙手法,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巧妙的集中在 一起,使情节紧凑,波澜起伏。
二、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2、善于通过人物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3、善于借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
4、善于借议论来表现我的痛苦心理。
研读与赏析:
朗读能够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深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品读得越好,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到感染。大家可以自己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
①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它涉及到了哪些人物?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明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关于羚羊木雕的事,它涉及到父母、“我”、奶奶、万芳、万芳妈妈。 “我”的委屈和无助,妈妈的严厉生硬,爸爸的世故圆滑,奶奶的爱莫能助,万芳妈妈的狭隘,万芳的真诚,对朋友真心一片。
② 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赏析:作者在这里巧妙的借景物来烘托了人物的心理,天气并非很冷,月光也并非很冷,而是“我”失去了友谊,辜负了朋友,心灰意冷。“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是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将“我”珍惜友情又失去友情的心情烘托出来了。
③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怎么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明确: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即可。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都渐渐长大了,做事情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已经开始成了“小大人”了,但是父母最终还是我们最忠实的监护人,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父母想想,想想他们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学会和父母、他人共处,学会生活。
学法指导:
1、以课文为依据,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读懂作者的情感倾向。
2、以文章结尾句为切入口,思考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3、可以和父母亲一起阅读课文,将你认可的处理方式与家长交流意见。
体验反思:
1、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
明确:在这场家庭冲突中,作者倾向于父母不对,但“我”也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如果是你,你的父母要你要回木雕,你会如何处理?
明确:不管想出什么办法都应该注意尊重理解他人,使家庭成员和朋友间的关系更和谐。
拓展延伸:
1、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形,模仿课文续写。
2、回家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和父母交流,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活。
帖子471&精华0&积分895&威望0 级&金钱895 瑞文币&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
鄂教版专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明白生活的意义就在不懈努力和执著追求的过程之中。
2、通过对人物描写的赏析来理解和分析人物。
3、巩固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童话的人物形象和童话夸张的表现手法。
难点:多角度理解鞋子夫妻追求的内涵。
教学内容:
1、谜语:一对小小船,各载客五员。无水走天下,有水不开船。
鞋子,我们脚上都有一双,不管我们到哪儿,它都紧紧跟随,每天载着我们南来北往,可谓是劳苦功高啊。我们穿鞋子总是成双成对的,从不让它们分离,可有时候我们走路时,忽然一只脚把另一只脚绊了一下,更奇怪的是,有一位太太买了一双鞋,穿上这双鞋,太太每走一步,一只脚就会碰碰另一只脚,太太就会摔上一跤,有个作家听懂了这双鞋子的语言,原来它们是一对夫妻。
2、作者简介:韦苇,本名韦光洪,生于1934年,当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家,195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60年代前期主要从事小说、诗歌创作和翻译,80年代转入儿童文学翻译和研究外国儿童文学。主要著作有《世界童话史》。
3、整体感悟(快速阅读,复述故事)
归纳:鞋子夫妻在鞋店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却被太太买回了家,忍受了分离之苦;太太本来是要成全它们,粗心的女佣又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箱;后来,它们相爱终于得到了理解,两个小孩把它们送到了小河,让它们旅行去了。
4、评价人物
通过朗读,大家对童话中的人物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评价。
鞋子夫妻:相亲相爱,执著追求。
太太:善解人意,成人之美。
医生:贪婪自私,不学无术。
女佣:糊里糊涂,不解人意。
小孩:天真无邪,关爱他人。
研读与赏析:
1、它们住在一个漂亮的纸盒里,一张柔软的纸将它们裹在一起。它们觉得自己够幸福的了,但愿日子这样过下去就好。
赏析:住在漂亮的纸盒里,并有柔软的纸裹着,鞋子夫妻的生活确实是很幸福,也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样的幸福,“但愿”一词写出了它们享受爱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表达出这种愿望,是为了给读者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写鞋子夫妻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做铺垫。
2、“哎”,男孩说,“既然它们是一对夫妻,咱们就让它们到旅途中去度蜜月吧!”
赏析:孩子的一句话充分的体现了他对别人的理解和关爱。如果每个人从小就有这种意识,都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世界不就变的更加美好了吗?成全他人,关爱他人也会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净化。
学法指导:
1、可以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故事情节,推测作者意图。
2、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在讨论与争辩中学习,思考问题会更深入。
3、分析文章主题时,要结合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不要单独地站在我们成长的背景上去思考问题。
体验反思:
鞋子夫妻最后如愿以偿的一起去旅行去了,对于它们追求爱情的态度你一定很敬佩,对于它们追求爱情的方式你能认同吗?
拓展延伸 :
1、你从《鞋子夫妻》课文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明确:应该学习鞋子夫妻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
2、故事续写。
“一天早晨,太太想起了那对可敬的、恩爱的鞋子夫妻,她打开鞋柜……”以此开头续写鞋子夫妻的故事。
帖子471&精华0&积分895&威望0 级&金钱895 瑞文币&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
鄂教版专栏
【模拟试题】
《故乡的桂花雨》
一. 双基测评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 & 袅袅(& & )& && && && &&&沉浸(& & )& && && && &&&木樨(& & )& && && && &&&檀香(& & )
& & 廊檐(& & )& && && && &&&凌宵(& & )& && && && &&&栗子羹(& & )& & 笨拙(& & )
&&2. 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 & A. 繁花斗妍& && && &魂牵梦莹
& & B. 炉烟袅袅& && && &桃梅李果
& & C. 才高八斗& && && &出口成诗
& & D. 淡雅清香& && && &无怨无悔
&&3.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摇桂花”是作者记忆深处的童年趣事,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 & B. 本文为我们介绍了桂花的特点、生长情况和用途。
& & C. 作者详写“摇桂花”不仅仅因为有趣和快乐,而且寄予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 & D. 在作者的心目中,杭州满觉垅的桂花是难以忘怀的。
&&4. 本文的标题是“故乡的桂花雨”,又详细地描写了“摇桂花”的过程,用“雨”来形容桂花落地的景象有什么新奇之处?
阅读《故乡的桂花雨》“故乡是近海县……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完成5-7题。
&&5.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6. 为什么“我”如此盼望“桂花雨”?
&&7. 文章最后写到:“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二. 能力迁移
&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2题。
& &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 &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_________的,而且会越来越__________,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 &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_____________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
& &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几张照片,还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1)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2),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屋,还是有感情的。”
& &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果树成行。我那几间破屋,留在那里,实在太不协调了。
& &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________了。”
& &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8. 横线上依次应填写的词语是(& & )
& & A. 停止& && && &深藏& && && && &&&破损& && && && &&&抛弃
& & B. 浇灭& && && &藏匿& && && && &&&残破& && && && &&&苦死
& & C. 割断& && && &萦绕& && && && &&&破漏& && && && &&&忘记
& & D. 停息& && && &藏在& && && && &&&破烂& && && && &&&遗忘
&&9. 第3段开头的“那里”指什么地方?其中“老屋”是指具体的屋子,还是泛指多年失修的屋子?
&&10. 第4段中的两个“他”各指谁?
& & 答:他(1)________& && && && &他(2)__________
&&11. 作者在故乡旧貌变新颜时,却还留着老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2. 本文除了运用记叙、描写来表现主旨外,还运用_________来直接点明,这主要体现在第_______段。
三. 创新运用
&&13. 写一段话,将“曲”、“月光”、“桂花”三个词用在文中。
自评反思(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交流园地(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羚羊木雕》
一. 双基测评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 & A. 犄角(qī)& && && &&&颤抖(chàn)& && && && &&&反悔(hǔi)
& & B. 羚羊(líng)& && && & 攥紧(zuàn)& && && && &&&逮着玩(dǎi)
& & C. 树杈(chà)& && && &&&宝藏(zàng)& && && && &&&挽回(wǎn)
& & D. 砰砰(pēng)& && && && &&&愣住(lèng)& && &&&脸颊(jiá)
&&2.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 & 一(& & )粉笔& && && &&&两(& & )清风& && && &&&三(& & )讲台
& & 四(& & )晴雨& && && &&&五(& & )人家& && && &&&六(& & )河流
& & 七(& & )红旗& && && &&&八(& & )好汉
&&3. 品味下面加点词的妙处,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 & (1)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用“拒绝”替换“抗拒”可以吗?为什么)
& & (2)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为什么用“逼”不用“催 ”呢?)
&&4. 课文中有一段插叙,指出其起止段落,并说明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7题。
& &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A&&。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B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C。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 &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D。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 &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5.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将它还原到文中,应该放在A、B、C哪一处?
&&6.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这里写月亮有什么作用?“我”打颤是因为天气冷吗?说说你的理解。
&&7.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为什么?
二. 能力迁移
&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 & 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譬如让我递给我一支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到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身墨水。刀子剪子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手戳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 & 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另外,父亲还a(告诉、告诫)我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砰的一声把门带上,要轻轻地开,轻轻地关,我也从此遵循到现在。
& & 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有时候在我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譬如为我儿时集邮册页的楠木夹板雕刻篆字题签,给我们手足三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b(还、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8. “父亲管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不管我”的是_________________。
&&9. 从这篇文章看,叶圣陶《要养成好的习惯》中的“好”的含义是什么?
&&10. 由文中记叙的事情看,习惯怎样才能养成?
&&11.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 & (1)横线a处选“告诫”好,除了有“告诉”的意思,还有警告、劝告的意思。(& & )
& & (2)横线b处选“更”,能突出和强调“他人”。(& & )
&&12. 你认为递东西、注意随手关门等是小事吗?为什么?
三. 创新运用
&&13. 当你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会怎样处理?说给同学听听。
自评反思(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交流园地(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鞋子夫妻》
&&1. 下面加点字音形全对的一项是(& & )
& & A. 忧心忡忡(chōng)& && &绊倒(pàn)&&螺旋(luó)
& & B. 佣人(yòng)& && && &一绺(lǖ)& && && & 甜蜜(mì)
& & C. 黑不溜秋(liū)& & 鞋襻(pàn)& && && &包裹(guǒ)
& & D. 锯掉(jǜ)& && && && &广阔(kuò)& && && &诊费(zhěn)
&&2. 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
&&3. 体会下面的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 & “原来是这么回事。”“不是我有病,是我的这双鞋子在相爱呀!我得成全他们!”
&&4. 鞋子夫妻的最大愿望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愿望,他俩是如何做的?
阅读课文“只剩女佣一个人在家时……天地里旅行去了。”完成5-8题。
&&5. 对于鞋子夫妻,女佣和小孩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6. 找出文中描写女佣狼狈模样的句子,并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7. 体会小孩子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8. 你怎样看待鞋子夫妻的做法?谈谈你的理解。
二. 能力迁移
&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4题。
& &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在眼前了。
& &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 &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 &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 & “在我们暖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啊,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的,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功夫想到工作呀!”
& & “那么你--”
& &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 & “唱你的歌曲!嘿,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9.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
& & A. 童话故事& && && && && & B. 神话故事
& & C. 寓言故事& && && && && & D. 民间故事
&&10. “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这句话中的“好日子”具体所指的是:____________。
&&11. 蜻蜓整天愁眉苦脸的原因是(& & )
& & A. 冬天到了,没有地方可以唱歌跳舞了
& & B. 冬天到了,蜻蜓又寒冷又饥饿
& & C. 冬天到了,蜻蜓为自己夏天未工作而羞愧
& & D. 冬天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逝去了
&&12. “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中的“这个道理”指的是怎样的道理?
&&13. 蚂蚁说:“那么你--”话未说完就被蜻蜓打断了。蚂蚁想说什么?下面几句话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
& & A. 一定玩得很痛快罗?
& & B. 一点不考虑冬天怎么办吗?
& & C. 在干些什么呢?
& & D. 就一直这样玩吗?
&&14. 这篇文章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
三. 创新运用
&&15. 发挥你的想象,为课文《鞋子夫妻》续写一个结尾,想象越丰富越好。
自评反思(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交流园地(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试题答案】
《故乡的桂花雨》
&&1. niǎo&&jìn&&xī&&tán&&yán&&líng&&gēng&&zhuó
&&4. “桂花雨”是江浙一带摇桂花树时,花瓣片片落下的一种形象说法,这也是琦君小时在故乡的一种独特感受。
&&5. 记叙故乡桂花丰收及人和年丰的景象。
&&6. 因为“我”觉得摇桂花好玩,对于“我”是件大事,同时,还因喜欢故乡的桂花。
&&7. 思念家乡及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9. “那里”指故乡,“老屋”泛指多年失修的屋子。
&&10. “我”的朋友;老屋的主人。
&&11. 家乡的老屋使人难以忘记,是一种精神寄托。
&&12. 议论& &七
《羚羊木雕》
&&2. 支;袖;尺;季;户;条;面;条
&&3. (1)不可以,因为用抗拒更能说明力量很大。
(2)因为逼是我不想做,别人强行要我做,而催是指我愿意去做,在这里应该是第一种。
&&4. 17-23段,插叙我和万芳的友情,含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径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5. 应该放B处
&&6. 写月亮的作用是烘托我当时痛苦哀伤的心,打颤是因为我做了违心的事,很惭愧。
&&7. 因为我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
&&8. 教育我替他人着想的事;只关系我个人的事,给我自主权。
&&9. 含义是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10. 在你做的任何一件事上,都要先为他人着想,如果对他人有害就一定不要去做这件事。
&&11. (1)√(2)×
&&12. 不是,因为在你方便的时候,不经意间却影响了别人。
《鞋子夫妻》
&&2. 这篇童话,描述了左右两只鞋子克服重重困难,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故事。
歌颂了他们对爱的不懈追求和忠贞不渝,表达了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永恒主题。
&&3. 表达了太太很懂得成人之美,刻画了太太理解他人,成全他人的性格。
&&4. 鞋子夫妻最大的愿望就是永不分开。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在走路时,故意向对方靠拢,以求说上一句话。他们被扔到垃圾堆以后还手牵着手。
&&5. 女佣是不成全鞋子夫妻,偏偏要把它们分开。小孩子却是将它们装进木桶里,让它们度蜜月去了,体现孩子们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6. 文中第4段,作者这样写是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道理,贪小便宜,往往会付出的更多。
&&7. 可以看出小孩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性格。
&&8. 我认为鞋子夫妻这样做不好,自己追求幸福不能妨碍他人生活。
&&10. 在暖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游戏的夏天。
&&12. 蚂蚁说的一句话: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
&&14. 凡事都要有提前打算。
三. 15. 略
【励志故事】
你的引信比别人长
& & 一个高中生喜爱篮球运动,但在学校的篮球队里,他的球艺并不如人,经常被教练批评,有几次教练还想要淘汰他另择人选。可是,主教练认为他有潜力,坚持让他留在队里,并且让他随队观看比赛,任务是为队员们抱衣服。
& & 主教练让他苦学球艺,鼓励他说:“你很有天分,我相信你。”一年后,他当上了学校篮球队主力,才华终于得以展现。
他就是迈克尔·乔丹,美国的一名天才篮球运动员。
帖子471&精华0&积分895&威望0 级&金钱895 瑞文币&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
鄂教版专栏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公安县五洲中学&&李民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征 (认知目标)
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
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标)
二.教法、学法
1.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
2.读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师“启发式”、“讨论式”;
4.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诵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
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
2.同学们轻声附和;
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
板书:《纸船——寄母亲》
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1.自由读,学生结合课文旁的“批注”理解重点词句。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订正,解决字词含义。
1.老师带着感情的朗读。
2.放朗读磁带(让学生感受、体验、比较其妙处)
3.学生听后再次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4.学生再次自由读。
1.学生集中读第一节,讨论:
①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抓住两个动词理解——“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不肯、留着——留着)
③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感情怎样?(思念、执着)
2.点名读第二节,讨论:
①这一节写什么?(继续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着?(不灰心、总)
③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梦”作铺垫。)
板书:(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思念
3.男生读第三节的前两行,女生读后两行,讨论:
①这一节的神来之笔指什么?(纸船入梦)
②诗的最后一行为什么要用一个“求”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结尾两行)
④这个感情深到什么程度?(至极)
板书:(第三节)梦纸船→(至极)的思念
4.集中读全诗,讨论:
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至极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诗人将象征孤独和思念的纸船送入母亲的梦里,以表达怀念母亲的感情。)
1.学生采用半读半背的方法自由背读;
2.集中背:根据板书老师引导背;
3.单个竞赛背。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纸船》这首小诗,了解了诗人寄托情感的方法,现在我们朗读另一首小诗,再一次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1.出示投影:
《新月》(沙鸥)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晚。/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里靠岸。
3.采用不同方式读三遍,讨论: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深深的思乡之情)
②故乡带给诗人的永远是怎样一种感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温暖、馨香;新月、花香、春天……)
③体味“我在你梦里靠岸”的意境。(诗人乘小船回到了宁静优美的故乡)
④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与故乡有关的古诗句?(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王唯的“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1.现在我们要拍摄一段MTV,想象一下年青时的冰心在海上“叠、抛”纸船时的心情,请你为她设计几句内心独白。(妈妈,妈妈,你知道女儿有多想你呀!这思念,比山高;这思念,比天大;这思念,我只能用“纸船”的方式来表达……)
2.现在请为你远在异乡(或打工、或工作)的妈妈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20字以内)(妈妈,今晚月儿正圆,您能来到我的梦里吗?)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美的旋律,体验爱的温馨,鼓动情的风帆吧?!——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再次响起,在全体师生满怀深情的《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声中结束授课。
附板书设计:
& && && && && && && &(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
《纸船——寄母亲》& && && && && && && && && && && && && &&&思念& &
(冰心)& && &&&( 第 三 节 ) 梦纸船→& &(至极的)
帖子471&精华0&积分895&威望0 级&金钱895 瑞文币&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
鄂教版专栏
《海鸥乔那坦》(师生互动)教案
公安县五洲中学 覃启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梗概,理清文章脉络。
2.复述故事
3.把握乔那坦形象
4.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实现理想的顽强精神。
二.教法、学法
1.整体感知的方法;
2.教师“启发式”、“讨论式”;
3.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海鸥图片、“小鸟放飞”、“雄鹰腾飞”的相关图片与文章。
五.教学过程:
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成长的足迹)
②前面所学的两篇课文的题目分别是?(《一起长大的玩具》、《捅马蜂窝》)
以上抢答题重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集中注意力。
同学们:地球上有一种美丽的鸟,它们是人类的朋友,它们能在海船遇难时,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引来救援;它们还是海上航行“预报员”,能发出防礁信号;它们更是“海上天气预报员”,如果是贴海面飞行,天气就会晴好,成群飞到海边,必定有暴风雨;它们身姿骄美,羽毛洁白……这种鸟就是——(海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这篇课文是——《海鸥乔那坦》
板书课题《海鸥乔那坦》
(必须在学生切实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速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①概括故事内容(叙述了乔那坦不甘于现状,渴望飞向蓝天的故事)。
②理清故事情节(按文章已标序号划分的部分,讨论确定,再填空,要求语言准确、精练)。
出示投影:
(一)& &(& && && & )的乔那坦& &&&(孤独)
(二)& &(& && && & )的乔那坦& &&&(快乐)
(三)& &(& && && & )的乔那坦& &&&(震惊)
(四)& &(& && && & )的乔那坦& &&&(新生)
1.跳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订正:
①乔那坦为什么感到“孤独“? (看见同伴为生存而抢食且互相撕咬、殴打,但都不跟它一起练飞翔。)
②文章说“乔那坦心中有一个永远的梦”,这个梦是什么?(学习雄鹰,练就一对强健的翅膀,离开那除了食欲而一无所有的地方,去营造自己的世界,一个让爱自由飞翔的世界。)
2.读第二部分(男生读叙述性的语言,女生读对话),讨论:
①乔那坦为什么“快乐”?(因为它不再孤独,有了小乔伊斯向它请求学飞翔)
②文章中乔那坦所说的“生存”和“生活”,应怎样理解?(乔那坦认为如果将觅食作为生活的全部意义,且为觅食而互相残杀,那只能叫“生存”;而不安于现状,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去追求更大的自由和幸福,那才叫“生活”。)
3.&&分角色读第三部分,讨论。
①乔那坦为什么而“震惊”?(因为教小海鸥学飞翔,群落将它开除,而当它呼喊抗争时,会场一片沉默。)
②乔那坦的这种学练飞翔的行为真的是“不切实际”和“不务正业”吗?为什么那么多的海鸥都不理解它?(不是,实际上它的梦想是有远见的选择与追求;那么多的海鸥只是盲目跟从长老贪图眼前的安逸,所以也不理解它。)
4.&&集中读第四部分,讨论:
①& &&&本部分描述了一幅什么画面?(小海鸥练飞翔的画面)
②& &&&这说明了什么?(暗示乔那坦的理想正由新一代去实现。)
1.&&主题讨论。
①综观全文,说说乔那坦是一个什么形象。(是一个诚实善良、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并能执着追求远大抱负的形象。)
②全文的中心是什么?(这篇寓言叙述了乔那坦不甘于现状,渴望飞向蓝天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并能执着追求远大抱负的形象,告诉人们不论环境多么险恶,都不能悲观失望,更不能放弃,因为时代总是前进的,新一代一定会跟上来的。)
2.创新拓展
1.当你读完这则故事的时候,眼前是否有一幅幅情景清晰的画面?如果有的话,请你用简短的语言试着为大家描绘一幅。
(①乔那坦飞翔的画面 ②小海鸥学飞的画面 ③乔那坦被赶出部落的画面)
2.乔那坦不服长老会的判决,假设它提出上诉,请你担任它的辩护律师为它辩护。
①分小组讨论,各组推举一名代表。
②全班集中分角色进行辩护:长老1名,法官1名,乔那坦1人,辩护律师1名。
(附:辩护词提纲:1.法官执法不公,只听长老们的一面之词就做出判决,没有找我的当事人进行调查了解情况;2.长老控告说我的当事人“对群落的下一代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是不合事实的,它没有让它们干什么坏事;3.我的当事人的练习飞翔、教学飞翔是为了下一代的成长与家族的兴旺,应该是有功之臣。)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鸥乔那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于奋飞,执着追求,具有远大抱负的形象,更让我们学到了做人不论环境多么险恶,都不能悲观失望,更不能放弃的处世雄心;特别是同学们为乔那坦的辩护,更让我看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辉煌未来。同学们奋飞吧,蓝天就在你的翅膀下!
& && && && &   (孤  独)         
& && && && &   (快  乐)          
《海鸥乔那坦》&& & && &&&    的乔那坦→ 抱负远大→ 新一代的榜样         
& && && && &   (震  惊)          
& && && && &   (新  生)          
帖子471&精华0&积分895&威望0 级&金钱895 瑞文币&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
鄂教版专栏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教学设计
公安县金狮中学&&唐绪香
【教学构想】
五百年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肖像画令无数艺术爱好者着迷,但也令学者困惑不解。她那神秘的笑容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呢?不同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角度给其做了不同的解释。《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就是一篇探寻艺术奥秘,用科学观点为艺术杰作揭秘的文章。
本文虽为“揭秘”,但教学的核心却不能落在揭秘的内容上。在设计本文教学时应围绕单元编写意图,紧扣“探秘与发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朋胆探究精神,把这堂课设计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入门课,不需要学生对本文字斟句酌,也不需要学生彻底地了解本文提出的“神秘微笑”这个美学命题,只是想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能够唤起学生一定的审美欲望,丰富学生一定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蒙娜丽莎的》的神奇。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收集整理《蒙娜丽莎》的资料,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将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想象能力,初步感受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
2.通过这节课学习,树立热爱科学,敢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搜集与《蒙娜丽莎》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小学课文《画鸡蛋》,了解达·芬奇其人及其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名画《蒙娜丽莎》,人们对它怀着极大兴趣。
【说明:从熟悉课文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入文本。】
二、学生朗读课文,落实基础
1.自由朗读(要求用符号在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旁边做记号,然后查字典正音)
2.抽查朗读(检查落实,如:倩影,叹为观止,亵读,焚琴煮鹤,旷世,拊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朗读文章后通过讨论,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1)蒙娜丽莎的魅力在于她神秘的微笑,这微笑若隐若现,似有若无。
(2)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列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薇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观赏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当人们欣赏蒙娜丽莎的美目时,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的视网膜外围区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从而显示出笑容。当人们看她的嘴部时,因为视网膜的中心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反而看不到笑容了,为了证实自己的论断,列文斯通还对图像进行了处理。
3.对揭秘有两种不同态度。一种认为揭秘是对艺术大师杰作的亵读,一种认为揭秘是对大师才能的赞美。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然后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提出来,就本文教学而言,就是概括文中主要观点,明确揭秘内容。】
四、启发思考——形成探究课题
通过本文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对《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
学情估计:a、蒙娜丽莎创作情况;b、蒙娜丽莎原型;c列文斯通方法的实践;d怎样欣赏艺术作品……
【说明:以上问题不同于一般的师问生答的启发式教学,这种学习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一、合作交流——完善探究内容
(1)将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分组讨论,同一问题小组互相交流,资源共享。
【说明:这一过程的目的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在艺术作品方面的独特认知要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激发创新意识。】
(3)将探究的问题设置为问题情境,以便展开对话交流:
a、你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感是怎样产生的,依据是什么?
b、作者在文中是赞成揭秘还是不赞成揭秘?对于揭秘,你所持的态度是怎样的?
c、对蒙娜丽莎的美,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是怎样去欣赏艺术作品的?
将交流过程中的任务明确,以便完善自己的探究。
我是从几个方面来对问题进行理解的。
【说明:这一过程是学生最难深入的一步。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闹出笑话,教师应给予适当鼓励、点拔、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别人的质疑,学会通过运用各种方法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教学后记】
设计这堂课,我觉得语文课再也不是过去单纯的听、说、读、写这几种能力的训练,课程改革形势促使我们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组织教学。在设计教学中,我引起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语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2.真诚的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作为一堂探究性的尝试课,学生的思维不够成熟,这就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哪怕是一点思想的火花,也要及时表扬和肯定,保护学生的研究热情,这就需要教师本身深入地研究课题,需要教师更多的细心关注,所以在这一点上,教师还需进一步改进。
帖子471&精华0&积分895&威望0 级&金钱895 瑞文币&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
鄂教版专栏
《尼斯湖怪被抓住啦?》教学设计
斑竹当初级中学& & 胡文琼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借尼斯湖怪之谜告诫人们要防止上当受骗,要笃信科学,要敢于质疑,不要轻信传言的道理。文章始终抓住两个字“疑”和“信”来写,紧紧围绕科学研究者对此事的“疑”与众人对此事的轻“信”来展开,虽然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却写得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作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让事实说话;二是简要评点事实材料,避免了叙述材料的呆板,加强了可读性。
另外,本课的语言准确,精练,值得品味。
教学本课,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秘精神,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怀疑,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形成崇尚真知的积极态度,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在科学的基础上认识事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整理材料,掌握文学内容;
& && &2、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实质,要学会分析和思考;
& && &3、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
教学安排:1、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看到的各种传言,
引出怎样正确对待传言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
& &&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朗读活动——熟悉课文内容
[本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要求能复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三、品读活动——理解文章大意
[本环节要求学生概括各部分大意,并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横线,打上问号,鼓励学生质疑,为下文的探究活动作准备。]
明确各部分大意:
开头:一则引起轩然大波的消息
①尼斯湖怪的具体情况及来源;
②科学家的科学分析;
③科学家的多次实地考察;
④尼斯湖怪揭秘;
⑤尼斯湖怪留给人的思考。
四、积累活动——积累语言材料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本文中优美的雅词进行摘抄积累,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点评你认为最准确、生动的语句。]
五、感悟活动——进行感悟与发现
本环节要求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教师整合,达到明确主旨的目的。
学情估计:
1、当年的5个人为什么要炮制“尼斯湖怪”的假照片呢?英国的一份小报为什么要发表“尼斯湖怪”被抓住的虚假消息呢?
2、“尼斯湖怪”经过科学家考察证明它不存在,为什么几十年来,有不少游客声称亲眼目睹呢?
3、英国各大报纸和电视台为何要披露事实真相呢?
4、科学家对尼斯湖水怪实地考察的结果是什么?科学家否定报纸报道尼斯湖怪的存在的可能性的理由是什么?
5、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中作者要说的意思是什么?本文最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师生共同解答。]
1、制造假照片与制造假新闻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引起轰动效应,为了名利。
2、首先是轻信,其次是虚荣心在作怪。
3、“尼斯湖怪”的照片,最早是由英国的《每日邮报》刊发的,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它违背了事实,也让新闻媒体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了不好的印象,现在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再披露一下事情的真相,这一做法无疑值得人们肯定。
4、①科学家考察的结果一无所获。②根据报纸报道湖怪长18米
有80吨重,湖中共有30只湖怪,每天要吃掉24吨鱼,而尼斯湖里的鱼类总量只有20—30吨,只够湖怪吃一天。
5、课文最后一段,作者强调科学在不断进步,人类在不断探索,很多未知的东西逐步被人们发现,如果是经过科学证实的发现,我们就应该予以承认。
本文最终告诉我们: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科学家们对尼斯湖的研究不会因为湖怪的谣言被揭穿而止步。如果以后有新的科学发现,我们也不会大惊小怪。启示我们无论对于什么事,都要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歪曲事实,哗众取宠。
六、拓展交流——布置作业
本环节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传闻让学生谈感想,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最后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谈谈你对传言的看法。
帖子471&精华0&积分895&威望0 级&金钱895 瑞文币&在线时间0 小时&注册时间&
鄂教版专栏
《体育颂》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体育颂》这首散文诗热烈、充满激情的歌颂了体育,把体育看成是美丽、正义、勇气、荣誉、健康、进步与和平的化身。全诗高度评价了体育在现代社会的功能和作用。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诗人用充满诗意的形象化的语言赞颂体育,每段以“啊”字开头奠定了抒情色彩,每一自然段都可以从句末找到押韵的文字,例如第一段就有“力”、“地”、“已”、“意”、“地”,其它的段落也具有同样的语言标志。体育被诗人拟人化,运用第二人称,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全文采用比较简短的句子构成段落排比,以简洁明快的节奏表现高昂、欢快、活泼的激情,读起来琅琅上口,音韵铿锵有力。
& &&&此篇散文诗,应以朗读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朗读的基调,体会作者的激越、高昂对体育充满赞美的激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愿望,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鼓励学生投身体育事业,树立为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各段领起句,把握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导正确领会体育真正的内涵,认识现代体育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
教学安排:
1、有条件的学生可上网查寻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环节在课前完成)
2、朗读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文章内容及感情。
3、合作探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热情,在合作中探究。
4、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体会较深或喜欢的段落进行品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5、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奥运集锦画面,提问:这些画面都与什么有关?谈谈从这些画面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画面有:刘璇的体操,刘翔110米跨栏,竞走运动员脸上的汗水,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等等。这些画面让同学们对体育运动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并从中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力量、坚强、勇气、美丽、成功、光荣、国家荣誉等。体育能给人们带来诸多美好的感受,被誉为现代“奥运之父”的法国人顾拜旦,就曾经热烈的讴歌过体育。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快速阅兵式读课后练习第四题《永远的顾拜旦》,概括你从文中获取的有关顾拜旦的信息。(短文介绍了顾拜旦的生日,出生地,特长,体育思想,奥运思想对奥运的贡献等相关信息。)
2、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查阅的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相关资料并做简要的介绍。
(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体育颂》,在朗读过程中融进你们对于体育的切身体会和美好联想。圈点勾划出生字,生词。
猝然( cù&&):突然;出乎意外。
晨曦(xī& &):晨光。曦,阳光(多指清晨的)。
逾越(yú& &):超越。
畸形( jī&&):生物体部分发育不正常。
深思熟虑(lǜ& &):深入细致地考虑。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有朝一日:将来有一天。
(此目的在于全班共同解决,扫除生字、词障碍物,有利于流畅地朗读课文)
4、自由的朗读课文,试一试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应用高昂、激越、赞美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5、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6、学生自由的朗读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准备在班在交流你的体会。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体育的,写出内容提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从以下九个方面赞颂体育的:1、体育是生命的动力。2、体育能塑造
美丽。3、体育能体现正义。4、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5、体育能培养人的勇气。6、体育能给人带来乐趣。7、体育能增强体质。8、体育可以推动进步。9、体育可以促进和平。)
2、反复朗读课文将未能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如:(1)“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受难者为何激动?(体育给地球和全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带来生命的活力)
(2)“体育向暮年人微笑致意”的含义是什么?(同上)
(3)为什么说“体育就是培养人类的沃地”?(体育能增强民族体质,矫正畸形躯体,对于民族振兴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让学生选择自己体会较深或喜欢的段落进行品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出自己无法理解的语段,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3、感受本文的写作亮点。
(1)& &语言隽永,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如“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
(2)& &拟人和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具体、形象、生动,一气呵成、有气势。
(3)& &运用第二人称,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 &(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赏析能力)
这首散文诗热烈歌颂了体育,阐明了体育的内涵,揭示了体育对个人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5、练习巩固
模仿本文散文诗的形式,结合自己对“幸福”的切身体验写一小段文字歌颂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空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的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一、& && &&&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二、& && &&&体育能使人体匀称、变得美丽。
三、& && &&&体育能体现正义,体现公平合理。
四、& && &&&体育能培养敢于搏击的勇气。
五、& && &&&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
六、& && &&&体育能给人散心解闷,带来乐趣。
七、& && &&&体育能增强体质,矫正畸形,防病于未然。
八、& && &&&体育可以推动进步,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九、& && &&&体育可以促进和平,增进各民族间的联系。
教学后记:
& &《体育颂》的课堂应是十分活跃和让人兴奋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反复朗读和推敲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良好的锻炼。
(2)& &学生非常乐意自己品读,自己上网查寻相关资料并用于解决问题。
(3)& &充分的相信和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后记:
& &《体育颂》的课堂应是十分活跃和让人兴奋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反复朗读和推敲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良好的锻炼。
(2)& &学生非常乐意自己品读,自己上网查寻相关资料并用于解决问题。
(3)& &充分的相信和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11-26 21:09
成为了好友11-26 21:08
更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个人信息11-26 21:08
更新了自己的工作信息11-26 21:08
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情况11-26 21:08
更新了自己的联系方式11-26 21:07
更新了自己的基本资料12-03 13:27
发表了新文章10-27 11:57
发表了新文章08-22 14:56
发表了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花雨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