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问题,原子轨道能级杂化后在形成分子...

高中化学_百度知道
谢谢?我上初三请给我说一下杂化里的S轨道和P轨道是什么啊,以后我的化学拜托你了。拿5分当学费了哈,所以这个还不清楚
那请问O是不是1S2,2S2,2P4啊?
提问者采纳
可以上网查阅一下,而我们知道电子是围绕核在轨道上运动的。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O原子是的1S2,d,形成新的轨道,f就是亚层的名字,“轨道”其实是人为规定的,就之前的理论来看,可以从s轨道跳到p轨道呀~而杂化中的轨道理论是两个轨道的相互融合,而设的名字。最开始的时候科学家们只是简单的认为有大圈的轨道。命名为亚层,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无机化学基础》这本书。很神奇的样子~如果你只是感兴趣的话,简单的模型是在最外大圈上跑的电子发生了转移。大科学家们认为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电子转移,2P4人家想多学一点有什么不好的呀,这时候亚层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就像你知道的na281一样?就简单的给你讲解一下。一般在书店的化学区都会有卖,一种为了更好的说明原子,他们又在大轨道里发现了小轨道,p。s,而像Fe一类的复杂结构的原子可能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2S2、分子化学反应机制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我是上海的这个还没讲过,而且轨道问题不是化学的重点,上课是不是突然听到什么SP杂化轨道了,这个可以到暑假学这个问题LZ可以完全无视?这个要到高三才会细讲,所以还是太早了现在初三吧,是自学的你要搞懂这个,一定先要知道什么是电子亚层,你现在完全没有必要知道,当务之急是先过中考
首先,原子核外有电子层,又称能层;每个能层中有电子亚层,又称能级;能级中又有原子轨道,每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每个能层所含的能级不尽相同,常见的有有s,p,d,f.s能级有1个原子轨道,p有3个,d有5个,f有7个。如H的第一层电子层有电子的只有一个能级,记做1s,上面有一个电子,记做1s1(后面那个1标在s的右上角),这叫外围电子排布式。第二层为2s,2p。第三层3s,3p,3d。第四层为4s,4p,4d,4f。如Al:1s2 2s2 2p6 3s2 3p1。
而杂化轨道我复制了百度:
杂化轨道理论(hybrid orbital theory) 杂化轨道理论(hybrid orbital theory)是1931年由鲍林(Pauling L)等人在价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它实质上仍属于现代价键理论,但是它在成键能力、分子的空间构型等方面丰富...
那是新课标选修3的内容,学理科才选的,你才初三 现在知道没什么用
你要先搞清楚电子亚层什么的,这挺麻烦的。
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知识点梳理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需遵循的规律:各电子层(n)(K层除外)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离核越近能量越小,离核越远能量越大,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最外层可以排8个(K层最多2个),次外层最多18个。
1、Pauli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相反配对。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3、Hund规则:简并轨道(能级相同的轨道)只有被电子逐一自旋平行地占据后,才能容纳第二个电子  另外:等价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亦即下列电子结构是比较稳定的:  全充满---p6或d10 或f14  半充满----p3或d5或f7  全空-----p0 或d0或 f0  还有少数元素(如某些原子序数较大的过渡元素和镧系、锕系中的某些元素)的电子排布更为复杂,既不符合鲍林能级图的排布顺序,也不符合全充满、半充满及全空的规律。而这些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由光谱实验结构得出的,我们应该尊重光谱实验事实。
元素电离能:基态的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kJ·mol-1(SI单位为J· mol-1)。电负性: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电负性规律: 1.随着原子序号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元素电负性递减。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因此,电负性大得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 3.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氟的电负性最大(4.0),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钫是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4.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一般认为,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在1.8左右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2)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3)判断分子的极性和键型。电负性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其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相应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两种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相应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图...”,相似的试题还有:
请回答下列问题:(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Mg与Al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O与F电负性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用<或=或>表示)(3)34号元素的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在周期表位于_____区;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4)气态SO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均用文字描述)(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①H2SeO4和H2SeO3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部电离的原因:_____;②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_____;(6)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2-.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7)Cu元素的一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VA族的氮、磷、砷(As)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磷单质的中P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_;(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N、P、As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3)As原子序数为______,其核外M层和N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4)NH3的沸点比PH3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PO43-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5)H3PO4的K1、K2、K3分别为7.6×10-3、6.3×10-8、4.4×10-13.硝酸完全电离,而亚硝酸K=5.1×10-4,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①H3PO4的K1远大于K2的原因______;②硝酸比亚硝酸酸性强的原因______;(6)NiO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类似,其晶胞的棱长为a cm,则该晶体中距离最近的两个阳离子核间的距离为______
Ⅵ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Ⅵ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S单质的常见形式是S8,其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Se的原子序数为(),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4)H2Se的酸性比&H2S()(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离子的立体构型为();(5)H2SeO3&的K1和K2分别是2.7×10-3和2.5×10-8,H2SeO4的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是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①H2SeO3和H2SeO4的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②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密度为()gocm-3(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pm(列式表示)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Lecture 1: The Importance of Chemical Principles 化学原理的重要性
Lecture 2: Discovery of Electron and Nucleus 电子与原子核的发现
Lecture 3: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Light 光的波粒二象性
Lecture 4: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Matter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Lecture 5: Hydrogen Atom Energy Levels 氢原子能级
Lecture 6: Hydrogen Atom Wavefunctions 氢原子波函数
Lecture 7: P-Orbitals P轨道
多电子原子与电子态
Lecture 11: Lewis Structures Lewis结构
Lecture 12: Ionic Bonds 离子键
Lecture 13: Polar Covalent Bonds and VSEPR Theory 极性共价键和VSEPR理论
[第14课]分子轨道理论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学习分子轨道理论。与之前所学的Lewis结构不同,分子轨道理论完全基于量子力学,因而它的正确性更高。在这节课中,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的例子,我们学习了如何去画分子轨道图以及如何预测分子的电子构型。
简介:这一集中,我们讲到了价电子成键理论,讨论了sigma键和π键,以及单键双键和三键的区别与联系。此外还讨论了轨道杂化,课堂上提到了sp3杂化,sp2杂化和sp杂化,并分别给出了具体的例子。
简介:教授在这堂课中介绍了热化学的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了“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方面的知识,介绍了复杂分子中如何确定轨道的杂化方式,第二部分中,讲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和热焓,重点讲解了结合能和键热焓,以及热的形成等知识。
简介:本讲首先以吗啡及其派生物的结构与性质为例,复习了轨道杂化的概念,然后开始介绍热力学部分。其中介绍了盖斯定律,总结了三种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的方法,并着重讨论了自由能与熵在判断反应的自发性上的作用,最后还介绍了计算化学反应的熵与自由能的方法。
简介:本讲首先介绍了用生成自由能来判断化合物的稳定性;然后详细讲解了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不同温度下自发反应方向的判断;最后介绍了热力学和生物系统中的问题,包括耦合反应和氢键。非常有趣的是,教授用烤面包的例子,生动说明了温度对自发反应的影响。
简介:本讲首先介绍了下半部分课程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了化学平衡,反应商,平衡常数,以及勒夏特列原理等重要概念。其中重点讲授了,如何从不同角度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态,从而确定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以及在平衡态被破坏之后,反应该向着哪个方向进行,直到再次达到平衡态。有意思的是,教授还分享了她所遇到的趣事,来告诉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而且还通过勒夏特列原理来鼓励学生自我减压。
简介:这一讲继续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我们讨论了当各种不同条件变化时,反应平衡会朝着哪个方向移动。我们还学习了van’t Hoff方程。另外,课程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化学平衡在工业上和生物上的应用。
Lecture 21: Acid-Base Equilibrium 酸碱平衡
Lecture 22: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Buffers 生物化学交叉科学
Lecture 23: Acid-Base Titrations 酸碱滴定
Lecture 24: Balancing Redox Equations 氧化还原平衡
Lecture 25: Electrochemical Cells 电化学细胞
Lecture 26: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Redox Reactions 化学和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Lecture 27: Transition Metals 过渡金属
Lecture 28: Crystal Field Theory 晶体场理论
Lecture 29: Metals in Biology 生物学中的金属
Lecture 30: Magnetism and Spectrochemical Theory 磁性和光谱化学理论
Lecture 31: Rate Laws Rate定律
Lecture 32: Nuclear Chemistry and Elementary Reactions 核化学与基本反映
Lecture 33: Reaction Mechanism 反应机理
Lecture 34: Temperature and Kinetics 温度和动力学
Lecture 35: Enzyme Catalysis 酶催化
Lecture 36: 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
学校:麻省理工学院
讲师:Catherine Drennan,Elizabeth Vogel Taylor
授课语言:英文
类型:化学 国际名校公开课
课程简介:课程是化学的基础导论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重点是原子和分子的电结构、热力学、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平衡、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第二节 分子结构(杂化轨道|共价键|电子云) - 生物化学 - 生物秀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第二节 分子结构所谓分子结构通常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即化学键问题,分子的空间构型问题;分子之间还有一种弱的相互作用力,即分子间力问题;此外分子间或分子内的一些原子间还可能形成氢键。本节主要简介杂化轨道理论,有关氢键的问题留在下一节…… [关键词:杂化轨道 共价键 电子云 分子结构 重叠 配对 氢原子]">
标题: 第二节 分子结构(杂化轨道|共价键|电子云)
摘要: [第二节 分子结构(杂化轨道|共价键|电子云)]《医用化学》 >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第二节 分子结构
所谓分子结构通常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即化学键问题,分子的空间构型问题;分子之间还有一种弱的相互作用力,即分子间力问题;此外分子间或分子内的一些原子间还可能形成氢键。本节主要简介杂化轨道理论,有关氢键的问题留在下一节…… [关键词:杂化轨道 共价键 电子云 分子结构 重叠 配对 氢原子]……
《医用化学》 >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第二节 分子结构
所谓分子结构通常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即化学键问题,分子的空间构型问题;分子之间还有一种弱的相互作用力,即分子间力问题;此外分子间或分子内的一些原子间还可能形成氢键。本节主要简介杂化轨道理论,有关氢键的问题留在下一节讨论。
一、化学键的概念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化学键。化学键的基本类型有:离子键(电价键)、共价键、配价键和金属键等。以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叫离子 键。分子中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配价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其共享电子对是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的。这种由一个原子单独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原子共享所形成的共价键,叫配位共价键,简称配价键。自1916年刘易斯提出经典的共价键理论以来,共价键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共价键理论有两种,一是价键理论,二是分子轨道理论。本书不介绍轨道理论。(一)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价键理论,又称电子配对法,其基本要点如下:1.具有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接近,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如果A、B两个原子各有一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的电子,那么这两个未成对电子可以相互配对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这对电子为A、B两原子所共有。如果A、B各有两个或三个未成对的电子,则自旋相反的单电子可两两配对形成共价键或叁键。如果A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B原子有一个未成对电子,那么一个A原子能与两个B原子结合形成AB2型分子。2.原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等于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共价键是由成键原子中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形成的。一个原子的一个电子和另一个原子的一个电子配对以后,不能再和第二个电子配对。因为这时其中必有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而相斥。也就是说一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一定的。原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等于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这就是共键价的饱和性。例如,H原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和另一个H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后,就不能再与第二个H原子的电子配对了。3.成键电子的电子云重叠越多,核间电子子云密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共价键的生成是由于自旋相反的单电子相互配对,电子云重叠的结果。因此,当两个原子形成分子时,电子云重叠的程度越大,则两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越大,生成的共价键越牢固,所以,在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总是尽可能达到晨大程度的重叠,这叫电子云最大重叠原理。根据电子云最大重叠原理,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间总是尽可能沿着电子云最大重叠方向成键。s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分布,p、d、f电子云在空间都有一定的伸展方向。在形成共价键时,除了s电子云和s电子云可以在任何方向上都能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外,p、d电子云的重叠,只有在一定方向上才能使电子云有最大程度的重叠。即共价键是有方向性的。例如,当氢原子1s电子云和氯原子的3p电子云重叠形成HCL分子时,氢原子的1s电子云总是沿着氯原子未成对电子的3p电子云对称轴方向作最大程度的重叠(图4-9(a))。其他方向都不能形成稳定的分子(图4-9(b)(c))。图4-9 氢原子的1s电子云与氧原子的3Pχ电子云的三种重叠情况(二)共价键的类型共价键有两种成键方式。一种是电子云以:“头碰头”方式相重叠,电子云及重叠部分沿键轴(两核间连线)呈圆柱形对称分布,重叠部分绕轴旋转任何角度形状不会改变,这种键叫σ键。另一种是成键的两个电子云的对称轴相平行,以“肩并肩”方式相重叠,电子云重叠部分对通过键轴的一个平面具有对称性,这种键称为π键。例如在N2分子中,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1s22s22p1x2p1y2p1z三个未成对的p电子分占三个互相垂直的p轨道。当两个氮原子结合成N2分子时,px电子云沿x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一个σ键,每个原子剩下的两个p电子云不能再沿x轴方向“头碰头”重叠,只能让p电子云的对称轴平行,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两个π键。如图4-10。图4-10 N2分子形成示意图由于σ键电子云重叠程度较π键大,因而σ键比π键牢固。一般来说,π键容易断开,化学活泼性较强。π键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与σ键共存于具有双键或叁键的分子中。σ键不易断开,是构成分子的骨架,可单独存在于两原子间。通常在以共价键结合的两原子间只能有一个σ键。
二、杂化轨道理论
价键理论比较简明地阐明了共价键的本质,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但在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方面却遇到了困难。例如,经实验测知,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的空间构型,如图4-11所示。图中实线代表C-H键,虚线表示CH4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的空间构型。碳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与四个氢原子形成四个等同的C-H键,指向四面体的顶点,两个C-H键间夹角(<HCH)为109°28’。图4-11 CH4分子构型碳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是2s22p1x2p1y有两个未成对的p电子,按照价键理论,碳只能与两个氢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如果考虑将碳原子的一个2s电子激发到2p空轨道上去,则碳原子有四个未成对电子(一个s电子和三个p电子),可与四个氢原子的1s电子配对形成四个C-H键。从能量观点上看,2s电子激发到2p轨道所需要的能量(402kJ·mol-1)可能被多形成两个C-H键所放出的能量(410KJ.mol-1)所补偿而余。由于碳原子的2s电子和2p电子的能量不同,形成的四个C-H键也应当不同,这与实验事实不符。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31年鲍林(Pauling)和斯莱脱(Slater)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现代价键理论。(一)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要点1.在成键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同一原子中参加成键的几个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进行混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新原子轨道。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称为轨道杂化,简称杂化。所组成的新原子轨道叫做杂化轨道。2.杂化轨道之间互相排斥,力图在空间取得最大的键角,使体系能量降低。原子轨道杂化以后所形成的杂化轨道更有利于成键。因为杂化后原子轨道的开头发生了变化,如s轨道和p轨道杂化形成的杂化轨道,使本来平分在对称两个方向上的p轨道比较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变成一头大一头小,成键时在较大一头重叠,有利于最大重叠。因此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比单纯轨道的成键能力强。(二)杂化轨道类型根据原子轨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可以组成不同类型的杂化轨道。这里我们只介绍s轨道和p轨道之间的杂化。1.Sp杂化一个s轨道和一个p轨道杂化可组成两个sp杂化轨道。每个sp杂化轨道各含有1/2s和1/2p成分。两个杂化轨道夹角为180°。两个sp杂化轨道的对称轴在同一条直线上,只是方向相反(图4-12)。因此sp杂化轨道又叫直线形杂化轨道。图 4-12 sp杂化轨道的形成气态BeCL2是直线形分子,铍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1s22s2,似乎不会形成共价键。但实际上铍可与氯气反应生成BeCL2共价分子。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铍原子成键时,2s轨道上的一个电子先被激发到一个空的2p轨道上去,然后由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2s轨道和2p轨道进行sp杂化形成能量相等夹角为180°的两个sp杂化轨道。两个杂化轨道再分别与两个氯原子的3p轨道重叠,形成两个互为180°的Be-Cl键,它们是(sp-p)σ键。因此BeCL2是直线形分子(图4-13)。图4-13 BeCL2分子型2.sp2杂化一个s轨道和两个p轨道杂化可组成三个sp2杂化轨道。每个sp2杂化轨道有1/3s成分,2/3p成分。两个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120°。三个sp2杂化轨道的取向是指向平面三角形的三个顶角,因此sp2杂化轨道又叫平面三角形杂化轨道(图4-14)。图4-14 三个sp2杂化轨道BF3是平面三角形分子。硼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2s22p1。当硼与氟反应时,硼原子2s轨道上的一个电子先激发到空的2p轨道上去,然后一个2s轨道和两个2p轨道进行sp2杂化形成三个夹角为120°的sp2杂化轨道。每个sp2杂化轨道与F原子的一个2p轨道重叠组成一个(sp2-p)σ键。BG3是平面三角形结构。分子中四个原子处在同一平面上,B原子位于中心(图4-15)。图4-15 BF分子构成 图4-16四个sp杂化轨道3.sp3杂化一个s轨道和三个p轨道杂化形成四个sp3杂化轨道,每个sp3杂化轨道含有1/4s和3/4p成分。每两个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09°28’。四个sp3杂化轨道的取向是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角。所以sp3杂化轨道也称正四面体杂化轨道(图4-16)。在形成CH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2s电子先激发到空的2p轨道上去然后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杂化组成四个等同的sp3杂化轨道。四个氢原子的1s轨道分别同碳原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重叠,组成四个(sp3-p)σ键,形成CH4分子。
相关热词:
..........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原子轨道杂化后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电子处于怎样的一种状况?比如H2O中O的杂化,杂化后和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楼上答非所问,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处于杂化轨道中的电子处于相同的环境中(等性杂化)而H2O是不等性的,也就是电子不是完全相同的4个sp3轨道中.2个轨道中有成单电子,和2个H形成σ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子轨道能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