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中介介怎么赚钱? 其实申请留学完全可...

看到上面很多被点赞的回答,作为从业很多年的人,接触了成千上万来自于清北上复中武以及大量985,211学生的我,想说点自己的观点。指出一些不全面的关于找留学机构有罪论的观点本来不想写这些东西,但是Case by case,critical thinking这是高端留学申请的重要素质之一。(啥是高端?简单说就是有竞争,中介不能代理招生的学校的申请)鉴于知乎上的群众有一定的认知,我就多说几句,给大家另外一个视角。兼听则明。我可以非常有把握的说,有很多学生不会非常认真的把我所说得内容,尤其是我给出的相关链接认真看完。而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真么多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想做功课,不去研究,等着别人告诉自己答案,那么你只能靠运气了。所以,大家自己去做判断吧。为了避免被无聊的人乱认砖头冤死,或者遭受不必要的人身攻击,先自我介绍一下:从事留学工作8年,自己亲自经手的学生有两百多了,自己经手培训、考核过的咨询师200多,曾经从一线咨询师做到国内曾经的留学咨询公司的客服总监,创业,被收购,再创业。这个过程中,我直接接触了上市公司的老总,高管,中层管理者,一线员工,也接触了大量的学生,学生家长。(学生以985 211居多)要想判断我说话是不是靠谱,先看完我在豆瓣和寄托的两个答疑帖再说。我不用你们跟我一样利用很多业余时间盖3年的楼,但是最起码看完了。当然,如果觉得我下面的观点不对的,批判得有理,那我会虚心接受~还有,我最后引用了目前几个获得认同较多同学的一些观点做了对应的辩论。需要先声明,我只是认为这些同学的观点放在这样的环境下,很有可能会引起很多同学的误解,所以做出对应的另一面的说明。只针对观点,不针对人。回到正题。先指出一些关键问题:第一,
留学机构≠留学中介!这也是我回答这个问题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我知道,只要大家一提留学公司,第一反应就是中介。(例如我的一个学生,做了一年的服务,拿到了比同寝其他找中介模式的三人更好的结果,明白了咨询的特点和价值,但给学弟学妹们推荐的时候,还经常会用中介这个词来形容我们,可见烙印之深)我不想我们被莫名其妙的黑。这个问题,我强调了很多遍,写了很多博文,在《你也能去美国留学》这本书中花了一章的篇幅强调这个问题。不要怪我唐僧,而是我认为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是导致很多片面观点出来的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之一。因为说过很多次了,所以不想再在这里多说。我估计还是有很多人懒,那我就尽量用简练的语言总结一下:留学中介和留学咨询是两种服务理念,因此无论是从工作流程设计,人员招聘,人员培训,思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适应的学生群体是不同的。中介模式分两种,一种传统的代理合作院校,服务人群是那种有钱,没能力考试,或者来不及考试,着急想马上走,不在乎学校档次的人。(别乐,你不是,不代表没有这种人)一种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进入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端学校申请的。这种模式适合有钱,图省事的人。交完钱什么都不用管,是什么成绩,就给你一个对等的结果。代理学校,不需要代理的学校,这种模式都做。留学咨询是从2005年才诞生的,其本质就是consulting。利用经验,数据,指导客户争取更好的结果,合理分工,专人做专事。这种模式适合那种有一定实力,想在经验的帮助下争取尽可能好的录取结果的学生。第二,机构中有不好的案例≠机构没有价值现在舆论对机构批评的很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大家没找对适合自己的模式,并不是模式本身没有价值。1)中介代理模式价值给客户所需要的服务。别上来就说代理学校没价值。对于那些家里有钱,在国内可能上个三本都上不了的学生,让他们自己填网申,看学校,怎么可能?中文网站都不见得能看明白。没有个保姆式的细致服务,他们怎么可能出去?对于那种高考英语只有几十分的人,让他们一边查学校,一边考托福,可能吗?有人可能说了,这种人,没有资格出国。可我想说,人家凭什么就没资格?人家有钱不能出去看看吗?你们可以出国追求更美好的未来,他们凭什么就没有资格?你去你的哈佛耶鲁,他去他的xxx学校,咋了?唐骏不还是个野鸡大学的吗?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一个朋友,在国内就是个纨绔子弟,不务正事。后来送去新加坡,虽然专业知识学得并不是很多,但是他自己跟我说,留学对他的影响巨大。他现在是自己所在行业里的一个大牛级人物,专业实力超强。如果没有中介,你去帮他实现留学的梦想吗?我不否认,由于存在代理合作,返佣的关系,有些公司或者顾问会把学生送去不适合他的学校。但是中国有哪个行业没有害群之马?湖南体校不一样有老鼠屎吗?别说中国,全世界哪里不是一样?或轻或重而已,对吧?所以我们不应该全面否认中介代理学校这种模式的价值和意义,你不需要,不代表没有价值!对有需要的人来说,就是有价值的。不然大家都去学雷锋,帮这些人弄?2)中介非代理模式的价值首先得明确,这个模式适合那些不想参与申请的人。不是没能力,而是不想!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公司,只要是正规的,那么就能按照流程给你定个差不多的学校,不用你挨个去看学校,选学校。只要你把问卷填的够认真够详细,那么人家写的文书,80%的情况下是比DIY的学生要好很多的。人家从几百上千所学校中选出跟你实力匹配的学校,根据学生提供的各种素材完成一个比你自己写得好的文书,让你什么都不用管,这不就是价值吗?至于值到什么程度,如果你们跟我们一样,见过大量DIY申请人所做的文书、选校,见过他们自己填网申时的那种狼狈之后,那我相信你们会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公司敢收好几万而且每年大量的学生家长会主动找这些公司帮忙。从业这么多年,让我一看觉得这孩子完全可以DIY的,我起不到任何价值的有!但是凤毛麟角!可能大家在BBS里,比如我在寄托那个楼里见到很多大牛。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你们算算这种人在整个每年几十万申请人里,到底占多大比例?至于没资格出国的这个事情,还是我上面所说的那个观点,人家有追求好生活的权力。我们可以苦口婆心让他们做好准备,就像我写博客,做答疑的时候,咨询学生的时候,碰到不合适出国的,我会建议他们好好思考留学的根本动机,想清楚是否适合出国。至于人家怎么决定,是人家的事情。另一个被诟病的是这种模式服务质量不好。可是我说清楚了,这种模式适合什么也不想管的人。你自己连专业也没定,以后想干什么也不知道,还想去好学校,而且自己什么也不想干,就想让人帮你,凭什么?就像你买车,QQ是开,劳斯莱斯也是开,你想要QQ帮你达到劳斯莱斯的效果,这不是扯吗。。。人QQ不牛逼,但是对于需要QQ的人来说,当然就是有价值的,对吧?3)留学咨询的价值这个我说过太多次了,在这里不展开简单来说,几个核心点就是,利用经验和数据指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努力,实现1+1>2的效果。我不想在这里说什么理论,一大篇估计也没人愿意看。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吧:在官渡之战中,许攸根据自己对曹操和袁绍情况和当时战局的了解,建议曹操火烧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这也建议对曹操赢得官渡之战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留学咨询就像官渡之战中的许攸一样,对客户(曹操)和申请学校(袁绍),对客户的优劣势,不同学校的录取流程,风格和要求(官渡之战的战局) 都非常了解,明白GPA、托福、GRE等硬件和实验经历、实习经历、论文、各种课外活动对不同申请人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能够在申请中给客户最合理的建议,(袁绍辎重在乌巢,守备不严,轻兵破袭既可破袁绍),使客户能够在激烈的留学申请竞争中赢得录取委员会的认可(赢得官渡之战).简单说,咨询的价值就是,让你不用天天研究那些竞争激烈的学校有什么录取风格特点,哪些卡硬件,哪些很通融;教授们有什么类型,什么特点;GRE到底重要不重要,GPA,IBT,GMAT重要不重要,多重要;PS有哪几种风格,有什么要求,对自己这种情况,应该用什么风格;推荐信有什么习惯,什么潜规则,中国教授,外国教授,实习领导,大牛,到底怎么选;自己这种情况,时间怎么安排,做什么对申请最重要;套磁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谁该用,谁不该用,怎么用……你把这些时间节省出来,去好好学英语,好好做活动,好好做科研,好好读paper,多好?干嘛要把时间用在这些一辈子几乎就只用一次的地方?你想去的学校,有多少人再跟你竞争,你算算呗。。。不说了,再说下去没完了。不怕做功课的,可以去搜搜“水哥谈留学”的视频第三,找机构≠没有能力DIY现在大家对机构的感觉就是,找机构就是丢人的事情。就像我们一个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拿到Stanford的录取,然后我们偶然中发现他在自己学校的论坛跟学弟学妹说自己是DIY的,尽情的享受着大家的崇拜。因为大家认为,在别人的帮忙下,才拿到好结果,是件丢人的事情,最起码也是有损自己光辉形象的。那我给大家看几个事实:我们的学生,有花一年的学费从哥大毕业,并且在一年时间里凭借杰出人才拿到绿卡的;有师从全球纳米领域五大牛人之一的,导师为了留住他,给了他6年来只发给欧盟学生的奖学金;我自己这些年的学生,在美国就业形势如此不理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都留在美国,博士全奖毕业的一大把。(我不是说留在美国就牛逼,只想说多数人想留留不下的时候,他们能做到,起码证明他们能力绝不是大家所说的,连个留学都搞不定) 他们不是没有能力DIY,只是他们需要时间精力去做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学纳米的,当年跟他一起面试的4个人,其他三个是清华北大的,他是武汉理工的,他需要更多的时间读paper,做实验。又比如那个毕业一年就凭借杰出人才身份拿到绿卡的学生,精通各种乐器,钢琴,古筝都是顶级,只是他没有时间精力去研究各个学校的特点,需要有人帮他定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申请策略。术业有专攻,专人做专事。这与能力无关。这是一种消费观念,做事理念的问题。大家觉得找人帮忙做留学,丢人。可是麦肯锡,BCG,四大等这些公司,他们的客户是没能力的吗?一般人请得起他们吗?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家还在用中介的印象去套咨询,在于目前咨询处于初步阶段,还没有能力颠覆那些占统治地位的中介大佬。第四,很多大牛都是DIY的,为啥不选你们?这是很多人被带歪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确,像清北为代表的学校,有一批牛人,年级排名top5%,他们学习能力够牛逼,综合实力也够牛逼,更重要的是还享有最牛逼的资源(最牛逼的实验室,最牛逼的指导教授,最牛逼的校友)。要知道,申请系统本身就是为了筛选人才的。这些人已经经过了层层筛选,到了塔尖了,因此筛选意义也就小了很多。对他们来说,申请其实只是个过场。所以他们基本没有需求。再花个几万招人帮忙,那纯属有钱没地方花。但是这能用来否定咨询机构的意义吗?事实上,如果你们跟我一样,看过这些人的申请,就会发现,如果从申请层面说,他们的申请工作往往并不专业。所以,只是他们没需要,不代表那个东西对别人没价值。所以,别只看论点,不看论据及论证过程。critical thinking~ 不可否认,现在的留学行业,确实不够好,做留学的,很多人并不热爱留学这个行业。行业美誉度不高,门槛不高。优秀人才进不来,留住优秀人才更难。不少公司领导人,做公司并不是自己热爱这个行业,只是在对的时间,做了一件对的事情。理想,抱负,都是用来给员工洗脑的,自己根本不信。(可员工们不是傻子。。。)其实,我一开始是一个想安心做职业经理人的状态。后来出来创业,我是团队中最没想着自己当老板的。出来创业后,遇到各种挫折,到后来天真的被收购,希望共赢,到逐步认清一些现实,折腾了3年之后,在有人放弃的情况下,我却变成了最坚定的创业者,(用我一个哥们的话说:“你是被创业”)就是因为我发现,要想坚持一些东西,你需要自己先来。把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不靠谱。但是请诸位骂的同时,想想能做什么。给大家说个情况:我出来创业之前,一直特别特别好奇,为什么那么多专业度根本不行的机构能活着?而且活好几十年,活得很好。等我出来接触到大量咨询的学生和家长之后,我明白了。这根整个天朝的学生们,和家长们自身水平,做事风格有很大关系。举一些实际情况:1.很多学生家长在接触到我们之后,甚至是在有曾经的学生推荐的情况下,仍然不敢选我们。因为我们是个小公司,人不多。2. 一些学生做了很多功课,知道了我们,了解后也非常认可我们,甚至都签完合同了,但是到交钱时,就麻烦了——很多学生家长,你跟他谈什么服务思路,理念,感觉就是秀才遇见兵。。。只要一看规模,装修,就基本不再愿意跟你谈。3. 我曾经以为作为从事服务的咨询师,只要谈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就完全可以征服学生和家长了。可我后来发现,你讲得越专业,很多学生越迷糊。。。同样10个学生,做服务的去谈签约,和做销售的去谈签约,你们猜猜那个成单率高?4.有很多学生,你跟他谈什么留学动机,谈什么职业发展,那就是对牛弹琴。。。让他填个问卷,人都会觉得麻烦。。。--------------------------分割线--------------------------------------------驳论完毕,应该回答一下lz的问题了,不然就完全属于歪楼了。上面既然点评了各个模式的价值,那么这里就应该对比一下利弊了。首先人群划分,我在博客里有说明(不放链接,免得被说广告)。不属于文中类型的,就可以考虑中介模式。1) 中介代理模式利:省事,省钱,确保结果。对于适合这种模式的学生,找能代理其学校的,可以保证录取,速度快,而且实惠。因为学校会注意保护这些合作伙伴的利益。自己去申请,不带要交申请费,而且很可能会被无视,或被耽误。这些学校虽然不难申,但是也别以为他们的申请系统跟那些不需要代理的学校一样。弊:和学生可能存在先天的利益冲突。因为涉及返佣问题,越不好的学校,越有动力给顾问更高的返佣,以吸引他们推荐更多的学生来自己这里。所以别指望什么道德。建议:如果自己是这种情况,那么第一要找大的中介,金吉列,新东方,启德,澳际,新通之类的,因为他们规模大,资源多,反正都是赚钱,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人家没必要为了一点钱昧良心。谁也不喜欢被人骂。2) 中介非代理模式利:省事。如果你懒,不想参与申请,也对这个世界有着极强的信任感,或者对留学不那么看重,只是在乎这么个经历,抱着出去看看的想法,学历只要国家认可,和自己现有实力对等就行。那么交完钱,就可以踏实等着了。中介必然保证你有结果。其实,美国有一类学校,就是比较重视成绩、出身等硬件,对文书这种软实力的东西不那么看重,差不多就行。所以这是为什么中介在美国这种竞争比较激烈的大学,用这种流水线的模式也能拿到录取结果的原因。弊:这种模式不可能避免的问题就是流水作业,一个文案一个申请季写40-80套文书很正常(相信我,这是内部数据)。所以模版性质的东西很难避免。更可怕的是有些公司连文书都不给你看,如果你不能监控进度,万一碰到个不靠谱的人,把你材料寄丢了,弄错了,你都不知道。这也是我强调,这种模式,可以考虑大中介的原因。相对监管严格,出错几率小。建议:找北上广的大中介,而且最好是北京的总部这种。这行在国内发展有点慢,人员流动大,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机构都没那么牛逼,二三线城市风险系数确实有点大。而且最好是能够上点心,跟自己的顾问多沟通,主动点。别等着人找你。自己对自己都不负责,怎么可能指望别人对你负责?(有必要强调,二三线城市肯定有好老师,但是我只是从行业现状,宏观几率上来说的)3) 咨询模式利:能够有个有经验的人带着你,只要你肯努力,肯配合,那么90%以上,比你自己DIY的结果要好。最次最次也就是你上辈子跟你的顾问结仇了,人家帮不了你,或者跟你不对路,最后估计得自己DIY了。但起码你是能看到自己的申请的,基本不可能被忽悠。就是钱倒霉了。(哪个行业都有次品,这无法避免。我指出这个不代表我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也是我总熬夜加班的原因。所以别说我不把学生的钱当钱。)弊:咨询之所以这么好,诞生有小十年时间,还没有颠覆那些中介大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留学行业口碑不好,优秀人才进来的少,而且咨询师培养很难,人员流动率很高。所以要是碰不到一个靠谱的咨询师,就可能得不到自己真正应该得到的帮助。换句话说,可能会花高价买了个次品。(还有一个中介协会利用历史原因从教育部整的那个中介资质问题+掏钱的多是家长,家长又不懂做功课。不过这不是这点讨论的原因,不做展开。想看的,去搜我的视频。)建议:这个部分是我被学生们问到最多的,所以就多说几句。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已经被互联网大大缓解,所以要想对自己负责,想追求梦想,那么就别怕吃苦。无论找谁,自己是内因,别人是外因。内因起决定性因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明白咨询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现在国内做咨询的其实很少,我把之前点名的情况删了,免得让人觉得怎么样。概括说一下:大公司,优势是稳定,资源量大;缺点是性价比不高,老师流动率高。小公司,优势是如果找到核心团队做服务,性价比很高,责任心肯定比大公司强;缺点是不稳定,有倒闭的风险。所以第一,要好好考察公司的实际情况,是不是皮包公司,能不能把自己的申请做完。我第一次创业的公司就被收购,公司就相当于解散,学生签的合同就有可能有失效的风险。如果碰到不靠谱的人,那么就悲催了。第二,见见真正给自己服务的咨询师,是关键。得确定清楚是谁给你做。找小公司,奔得就是咨询师。这是核心。第三,因为咨询针对方向比较专,所以得搞清楚给自己做服务的老师是否精通自己的申请方向。小公司不像大公司,量大了,各种方向都能碰到,所以分配学生的时候,会尽量给精通此方向的咨询师。小公司就没那么多咨询师了,所以得先考察清楚他是否擅长你的方向。像我这种干了8年,乐于尝试新学科的,以工作狂著称的咨询师,现在也就敢说精通部分学科。所以考察小公司时一定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再次分割线-------------------鉴于上面的内容太过系统理论,很多人不愿意看。那我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说这么些,丝毫没有反对DIY的意思,事实上如果看过我一贯的主张,就会知道,我绝不提倡“被留学”,“为了留学而留学”。我只是想让大家明白,要客观,辩证的去看待DIY,找中介和找咨询这三种情况。不要不做全面了解,仅凭一人之经历就下定论。我DIY的理由很简单啊,不相信有人会对自己的事情比自己本人更上心。我说:1,不绝对。当你能给对方钱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只是少。重要的是能建立一个共赢的模式。在一个共赢的模式下,人的本性中是有期待得到别人感谢的冲动的。2,更重要的是“自己参与”和大家讨论的“DIY”不是一码事。找咨询,也需要自己参与。我适应美国这种申请模式。来了美国会发现学校大大小小的东西都是要申请的。小到某个社团,大到grant,研究资金,全都是要写文书的。你能指望一直有人帮你写吗?我说:美国专门有语言课,教人怎么写东西。咨询可以和你一起写,从初稿,到修改,最后定稿,一步步的变化,你参与的话,能力必然有提升。只要你别什么都不管就行。的一些观点所以对于那些严肃的认真的想去美国读研究生的大学毕业生,你们就别找中介了。本身留学申请这件事就不难,现在信息又这么发达,你们少打两把DOTA,少打两把LOL,少带妹子开几次房,把那精力和认真劲儿省下来,申请很快就能搞定了。而且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是一个让你非常有满足感的过程,你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而且我觉得,这恰恰是咱们中国学生最欠缺的!我说:思路和精神是对的,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情况则不同。我们的很多学生,都是平时好好学习的,在自己领域表现突出的。这和是不是应该diy是两码事。至于留学中介常用的噱头:帮你申请到更好的学校:你的水平一般,他们能够帮你塞进他们的合作院校;但是不大会有顶级的院校和他们合作的,如果你的目标是顶级院校,他们真帮不了你什么。我说:有些片面了。我们的很多案例已经是很好的证明了。重点是搞清楚除了有中介这种模式之外,还有咨询的模式。帮你提高签证通过率:现在的学生签证真的不难签,只要你确实拿到录取通知书,有足够的资金证明,英文达到基本要求;很难被拒签。我说:1.这个对一部分人就是有意义的。2.这是一部分销售用来做签约的策略,因为他们是从实战中得出的结论,所以想想为什么有人信。这才是关键。帮你安排实习:一些外资银行确实和一些中介机构合作,可以给你提供实习机会。前提是,你在他们银行存一笔钱(通常是60万或者80万之类的)我说:其一,这是个小头,如果你找机构就奔着这个,那我只能说 “呵呵”。。。让我想起电视广告中那些喊着“100%包分配工作”的职业民办学校的广告。其二,对于一些学生,让他一开始就自己去争取弄个牛实习,根本不可能。但是如果家里有这种资源,去看看,接触接触,尤其对于一个中学的孩子,开开眼界有何不可?总比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见过要强吧?JD@UCDavis|2L的一些观点DIY 唯一的難點的確在於文書。我说:片面了。对于你自己来说,可能是这样的,对一些人来说,如何选专业,选校,也都是问题,或者套磁。有很多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DIY 最大的好處就是,你最瞭解自己。中介可以做得事,你全部可以自己做,甚至可以自己做得更好,特別是選校和簽證這兩個傳統的中介宣稱的難點,真的不是難點。我说:不全面~签证吗,现在确实不难。但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给自己定位,尤其是那些交叉学科,或者对于那些专业不明确的学生来说。另一个客观事实就是,我在寄托和豆瓣里盖的楼,被提问最多的,就是选校定位问题,而不是文书写作。如果你根据论坛上,学长们的经验定学校,那么那些突破性的案例很可能在定位时,就被扼杀了。连尝试dream school的可能性都没有。比如有个学生,他到USC时,他在USC认识的女朋友对他的第一反应是:你这种背景的人,怎么可能来我们学校?!就在刚才的中午,我和一个在环球教了好几年雅思的,英语水平接近native speaker的老师吃饭。她自己说自己走这一遭,发现DIY,真正适合DIY的,比例也就5%,面对美国这套科学,和国内人才筛选制度有着巨大差异的系统,绝大多数人真的缺乏经验,尤其在学校选择,职业发展方面。(注意,她七几年的人,环球的名师。。。)至於和某些中介有協議的學校,中介申請錄取率高的事,對不起,我覺得 OK 的學校沒一個和中介有這種協議的,有這種協議的學校都是什麼水平,我不去揣測,你們自己去調查唄。我说:这个是把中介代理和中介非代理,咨询放到一起来谈了。如果是中介代理,的确如此。对其他两个,这种说法就没意义。後來他說,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的申請過程,一點一滴一分一秒,包括我給他修改的作文,都踏踏實實地屬於他,因此當他拿著錄取那張紙的時候,他也覺得上面的每個字母也都踏踏實實地屬於他。我说:这一点,找咨询的同样能够得到这种收获。或大或小而已。這次沒有讓他找中介,三篇 Essay 是我幫他修改的。改得很大,基本上是按他的原意重寫了一遍。我说:你帮你弟改,那是因为你弟有你这么好的资源,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好的表哥滴。。。-----最后,我想说,找机构也好,diy也好,各有利弊,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情况。虽然现在国内留学中介占了主流,导致很多高端留学服务的需求无法被释放,但是连互联网都到了移动APP的时代,留学市场已经大到可以做细分的状态了,而且已经有了明显的细分趋势。所以,不要非此即彼,记住critical thinking!!
====== 您現在看到的是 7 月 25 日修訂版 ======不謝邀,主動湊熱鬧。現在看到的答案有點兩極化啊,我簡述一下自己的經驗和看法。我們就不說成績、出身這些實質性的,只說 DIY 和中介的程序上的東西。背景:2012 年財經類 211 法學小本畢業,2011 年開始 DIY 申請美國 LLM,目標 T14、T30 法學院。託福成績不高,因為大四在法院工作忙,且搶不上考位,就沒報班裸考了一次,現在回想起來這一步走的不好,還是應當報個班訓練一下的。2012 年一切就緒後,幫低一屆的兩個同學參謀過從找中介開始到選校和最終選擇錄取學校的完整過程,都是申請研究生。這兩個同學高中原本都是我同屆,非常信任我,中介的動向基本同步知會我。他們兩個的中介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一會兒該夸的夸,該黑的黑,儘量保證客觀。2012年末,開始幫已經在中國遊戲設計專業第一的某大學就讀的表弟監督完善他 DIY 申請美國同專業排名第一的 LA 某藝術院校,申請本科入學,中國學位不要了。表弟是藝術生,成績一般,英語能力一般,與人溝通能力較弱,但是經過和我討論決定 DIY。先說DIY:我必須說我是絕對支持 DIY 的,因為我不能完全信任中介會為我盡心盡力,更不相信中介會比我自己瞭解我自己。我對中介的「有罪推定」是:你本身就有 T14 的能力,中介會故意壓低你的期望說你最多 T30,然後假模假樣的努力一番說你看經過我們的打造你拿了 T14 的 AD。DIY 最大的好處就是,你最瞭解自己。自己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這些東西真的需要中介來測試一番告訴你嗎?不用。中介給你的反饋,包括選校建議等等,其實全部來自你提供的信息。那麼也就是說,最重要的第一步,其實根本不需要中介,完全可以自己靠查資料來瞭解一個學校是否適合自己。甚至你可以去找這個學校的學生去聊聊,直觀的瞭解一些情況。至於申請流程,可能對於申請本科入學的高中生有些複雜,但對於申請研究生入學的大學生,花上半小時搞清楚完全不是問題。填寫申請表、索取推薦信、完善簡歷、開具成績單、郵寄材料或者更簡單的網申,沒有任何一項的難度會超過期末考試。DIY 唯一的難點的確在於文書。我個人的 DIY 過程中,找了文書機構,我寫好給他們改,支付寶支付後改好先發一半來,我滿意的話確認支付拿到完整版,不滿意的話他們繼續改或者退款。我並不覺得這是作弊或者打擦邊球,因為我主張的是自己寫好讓他們潤色,而不是全盤讓別人寫。說的假一點這是個學習過程… 說實話,好的文書機構修改過的文章,和自己原來的真的天壤之別,託福 100+ 也比不過 Native Speaker。所以我向除了英語系以外所有申請的朋友和同學都推薦了「DIY 但要找文書機構」這種組合。當然前提是你要找一個好的文書機構,像上面同學提到的那種改過和自己寫得差不多的,很有可能是貪便宜找錯認。我找的那家不錯,但此處不提了。最後簽證的問題,說中介會提高簽證通過率,完全沒有事實依據。簽證這個東西,真的完全靠你自己的能力和準備。我很清楚的記得我去美國使館面簽的那天,舊館,基本都是申 F1 簽證的。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個申請商學院的女孩,排隊時一直在和媽媽練習中介給準備的材料。背誦的段落和事先準備好的問題那背的一溜兒一溜兒的,我覺得自己危險了啥也沒準備啊。進去簽的時候她排在我前面,簽證官是個中國女人,開始倆人聊的很好,但簽證官大概問了一個女孩沒有準備過的問題,女孩就傻了,英語開始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往外蹦,VO 的臉頓時就長了。五分鐘後,VO 直接換中文說:「我今天不能發給你簽證。」女孩略帶哭腔的問:「那我什麼時候可以再來簽?」VO 說:「等你能聽懂我問題的時候。」頓時我們這一隊都沉默了,覺得太可怕了…小結:絕對推薦 DIY,但 DIY 不意味著全憑自己一雙手,該找文書中介一定要找,如果自己實力不夠。但請擦亮眼睛不要貪便宜,一定要貨比三家。畢竟好幾萬的中介費省下了,這上頭多花幾百不是事兒。然後說中介:先開始黑。前面提了對中介的「有罪推定」,雖然我不排除有好的中介,比如我朋友之一的那個,但我仍然覺得中介不會比你自己更上心。絕大多數中介都是走標準流程的,一個顧問手中一坨人,再怎麼宣稱對你怎麼個性化定製怎麼全程掌控都有胡扯的成份在。中介最大的風險是,絕大多數中介怕你竊取「勞動成果」,對你的申請流程是保密的,只在選校、推薦信人選上諮詢一下你的意見。看起來好像是你把活兒給他們做了,他們替你分擔了,其實是風險很大,因為你竟然接觸不到申請流程的核心。舉個栗子,即便是我那個朋友的我見過的史上最好中介,仍然明確表示:「我們會給你準備三封推薦信,但是不能給你。我們會給你寫好 PS,但是內容你看不到。」因為他們害怕你拿到這些東西就不玩兒了,轉去自己 DIY。信任是互相的,請問,他收了你的預付款,還如此的不信任你,你難道真的信任可以把 PS 和推薦信這麼重要、決定你生殺、可能決定你未來一生路徑的東西交給他們嗎?你把自己的生殺都交在他們手上了,他們卻不能信任你要 PS 只是為了看看自己被寫成什麼樣,反正我做不到。重點,如果你的 GPA、TOEFL、GRE/GMAT/LSAT 成績這三個硬指標不夠漂亮,覺得自己申不到好學校,去指望通過中介可以申到你原本申不到的學校,大白天兒的別做夢了,這是不太現實的。即便中介拿出案例說你看他 GPA 如此低、語言成績如此爛,我們都給申到這麼好的學校,也是小概率事件,你不能指望這種奇蹟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不要覺得自己運氣那麼好。更何況,你也沒法證明這個人要是 DIY 就申不到這個學校。事實上我碩士階段的一個同學,當年不放心自己的中介,另外同時 DIY,結果中介給來了一堆爛校,DIY 這邊反而拿到了不錯的 Offer。中介幫你克服的難點,僅僅在於他們幫你攬了所有繁瑣的程序,僅此而已。自我評估、選校、寫 PS、報名語言考試、報名 GRE/GMAT/LSAT 考試、索要推薦信、開成績單、開在校證明、填申請表、開資金證明、郵寄材料、申請簽證,這是一套很繁瑣、實踐起來很複雜的程序,特別是對沒有經驗的學生來說,可能某一個環節的不熟悉會出現大亂子,影響申請的流程。中介能做到的,其實就是保證你在這個流程上不會出錯。實際上,如果這個過程自己來做,反而可以得到不小的鍛鍊,這種機會在一生中也很難得。對於執行力強的同學,這筆幾萬塊的費用,完全可以用一張成本一塊錢左右的大日程表或者五十塊錢的白板來搞定。我假設中國還沒到每個家庭都可以拿幾萬塊當零花錢的程度。何況,如果你碰上一個無良中介,連這個程序上的事可能都會搞砸。另一個朋友的中介,也是先付半款,然後全盤接受的。她申請的是商學院。一開始一切都正常,中介定期彙報進展,可是直到 Offer 季快結束了,一點消息都沒有。她打電話過去問,中介說可能選校的時候出了點問題,但是不用擔心,馬上就會有 Offer。第二週果然有 AD 來,但一個是排名你都不好意思提、根本不在原來選校名單裡的學校,一個是某大學的類似成教的學院的項目。同學不滿意,中介說這問題出在第一環節,她自己當時把關不嚴。要麼給她轉到春季入學的下一波,同學沒辦法只能同意。半年後,同樣的事情發生了,又是兩所聽都沒聽過的學校。同學不干了,要退錢。中介不給退,說你要退可以,半年前你說你要退我們就按合同給你退了,可是第二次春季入學的不在合同裡啊,我們都沒多跟你收錢呢,義務勞動,退錢沒門。這個同學快氣死了,搭進去兩萬塊錢不說,白白耽誤了一年時間。小結:中介可以做得事,你全部可以自己做,甚至可以自己做得更好,特別是選校和簽證這兩個傳統的中介宣稱的難點,真的不是難點。你需要中介的唯一理由是你懶。但你需要付出的代價和承擔的風險遠遠超過克服懶所消耗的卡路里和腦細胞。對申請本科入學的高中生來說可能中介的作用更大一些,但也絕對不是非要不可。至於和某些中介有協議的學校,中介申請錄取率高的事,對不起,我覺得 OK 的學校沒一個和中介有這種協議的,有這種協議的學校都是什麼水平,我不去揣測,你們自己去調查唄。哦,對不起我前面說對中介我該夸的夸,但是除了那個較幸運的同學的那個中介比較負責任的態度,我真的找不出來了… 當然,我並不是在說中介一無是處,但真的很有限。 同學的坦誠非常令人感動,非常感謝他能不匿名說出自己的經歷。最後說一下我表弟。他的情況很特殊,藝術生,已經大三,成績一般,作品很棒,英語一般,不會說話,只申請那一個學校,完全沒有後路。一開始家裡要給他找中介,他自己也不敢 DIY,可是由於要求較高,中介都不敢輕易承諾。後來和我長聊了一次,決定自己動手。這個學校的申請表裡是帶題目的,三篇 Essay。這次沒有讓他找中介,三篇 Essay 是我幫他修改的。改得很大,基本上是按他的原意重寫了一遍。其餘所有事情都是他自己去做。等了兩個月,眼瞅著學校說一個月等待回覆的時間都過去很久了還沒消息,著急了,讓我幫忙打電話去 AD 辦公室問一下。我讓他自己去問,他不敢,怕被人家覺得英文不好再給拒了。後來沒辦法只能自己去和學院溝通,發郵件、打電話,幾個回合下來,終於等到了無數藝術生夢寐以求的 Offer。後來他說,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的申請過程,一點一滴一分一秒,包括我給他修改的作文,都踏踏實實地屬於他,因此當他拿著錄取那張紙的時候,他也覺得上面的每個字母也都踏踏實實地屬於他。僅限知乎討論,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至任何其他網站。截圖到人人網也不行。
我就说一点:如果你是 Top50水准的人,或者更进一步,CS 要读专拍前5的,或者目标就是 Ivy 的。你花钱请的人一定比你 low。只有同等能力或者至少是同能力 Level 的人才能指导你,术业有专攻,没读过美国大学的人怎么能指导你呢?那么问题来了,对方也是美国本硕的,都是 Top50,进一步,好专业专排前十,那他为什么要做留学呢? 请问你在美国找到工作了吗,第一年是多少年薪?就不说CS、经管这类专业,如果你能力够强,在美国你只需要一个跳板就能找到工作,即使回国也不会跑到留学行业——除非你没法去别的行业;或者你想捞钱*(这无可厚非);或者你是热爱这一行,来做慈善了。CS专排前十的学校,本科中位数年薪是8万刀,考虑到中国人没有 PR,那就算6万刀吧,那样的话你一定不是学校 Top10%,Top20% 了。即使在湾区,这样过的也不赖啊,而且涨工资是慢慢来的,你还可以 Startup,企业内部转行……如果你一年全面指导五个学生,不是光写写文书而是全面了解他们*(这已经算多了,当然个人 case 不同),由于申请周期较长,即使首付全部付清,那也要每个人6.5W RMB 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中介在 6.5W 以下,给你做文书的老师要么就是来做慈善( 相信你是热爱留学咨询的,不容易,不过你收多少?),或者是收了很多人就包装下文书,又或者是在美国根本就混不下去回国来找轻松工作了……注意我说的只是 CS 专排前十,如果你说藤校的 Business?……一个人 20W 起,否则你老师根本没必要回国嘛,美国年薪都高不少了……当然08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很多人回国,但是如果在那里拿的是高薪,在这里收费会低吗?再说即使20W,那个老师真的一年只帮10个以下人做申请吗?即使你花了20W,请到的一个去过 Ivy 的老师, TA也不过是注重钱的非理想主义者,那你跟他谈什么?面向对象编程*(看看
,么么哒)?所以,要做留学咨询,就做近似慈善或者 MOOC 的机制,全部公开,申请资料、申请过程,文书修改方法,怎么修改的……SAT 和 TOEFL 讲解,除了版权问题之外全部公开,比如 mysach 这个是在 Brown 的同学 Gap 一年做的,再比如 Joketown,也是 NYU 的大二生自己做的*(现在卖了200W)……如果指导你的所谓老师,既读不懂莎士比亚又不会推拉普拉斯变换……那他有何德何能来指导你呢?你不是去混学位的呀,你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扩展世界观才去留学的呀……或者你是为了跑去加州合法结婚……))当然,如果你就是为了去混学位的,中介无妨。并不是只要是长者就能指导你的人生的;至少要跟华莱士谈笑风生才行。利益相关:被中介坑过。
一个热爱留学咨询行业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留学中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