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论这一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用黑体四号)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请问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课程与教学论毕业后是不是就是当老师的啊?那么我想问一下,可以跨专业考这个吗_百度知道
请问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课程与教学论毕业后是不是就是当老师的啊?那么我想问一下,可以跨专业考这个吗
我现在学的是工程管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绝对。没有人规定将来这个专业出来就是当老师,你当然可以找其他的工作,甚至自己创业,当然前提是你有能力胜任,可以跨专业,只是复试的时候,可能比较不占优势点,因为你没有化学学科基础!!!
其他类似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是化学师范专业的 想考湖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但不知道具体要看哪些书 有要考的吗?或者已经考上的 能告诉我一下吗?感激不尽
我是化学师范专业的 想考湖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但不知道具体要看哪些书 有要考的吗?或者已经考上的 能告诉我一下吗?感激不尽 300
湖南师大的情况我不了解,想不想报考北京的院校?
你好,好的啊,我正在选学校,哪所学校呢
加我QQ嘛,
其他回答 (3)
到图书馆,或者到书店去看看啊
网上淘淘吧~
vngggggghnttttty
等待您来回答
考研领域专家安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040102)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点于2004年设置,现有各类专职人员10人,其中教授3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馆员1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人。本专业硕士点已经形成了具有突出特色和优势的教学论、课程论、实验论3个研究方向,构建了中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现代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论系列课程10余门,已培养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近100人,教育硕士研究生近近300人,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研究的重要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本专业逐步发展成为梯队合理、管理规范、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社会声誉良好的教学科研团队本专业硕士点的硬件设施齐全,拥有报告厅、实验室、房、资料室等教学办公用房850m2,近60台。创办的《中学生》杂志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为广大中学教师及学生提供了优良的交流研讨平台。本专业硕士点的导师闫蒙钢、江家发和熊言林3位教授的研究成果丰硕,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国内本学科有一定影响。自2001年以来,本专业硕士点已成功主持教学科研项目40多项,出版专著计26部,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刊》、《比较教育研究》、《教育》、《教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由闫蒙钢教授主持的“教学论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教研项目荣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熊言林教授主持的“高师教学论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课题获2005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熊言林教授主持的“高师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获2010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家发教授主持的《教学论》课程获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闫蒙钢教授主持的《中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获2009年安徽省研究生精品课程;熊言林教授荣获2010年“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二、培养目标1、具有正确的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2、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掌握比较系统的教学研究基础理论,能关注并努力开拓学科教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具有从事高师教学论专业的教学和教育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本学科内掌握宽广、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掌握信息获取技能。3、应掌握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动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学术水平。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素质。三、研究方向见附件四、学制及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在前一年半完成,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写作、答辩在后一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2.不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者,如申请毕业,需完成毕业论文答辩。3.研究生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延长学习年限;特殊情况下逾期不能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或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的,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2年。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延期毕业者,于每年3月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学位点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经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在最长的修业年限(5年,包括休学时间)内不能完成全部培养环节的、不按规定申请延期或延期申请未被批准的研究生,应当退学并按肄业处理。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在指导方法上,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及研究生个人的特长与才能,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2.研究生课程讲授方式要有针对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报告式、评价式的教学方式,可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实验有机结合,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3.导师和导师组要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及安全稳定工作,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六、培养流程与要求1、制定培养计划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特点,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必须在培养方案范围内制定,一经确定,要切实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需修改,必须履行相关手续。2、明确时间节点各学位点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明确教学实践、论文开题、中期汇报、论文初稿审阅、论文定稿审阅、答辩等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强化各环节的检查,加强二三年级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按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应在第2-4学期完成。学位点根据选题情况,成立由3-5名导师组成的审查小组,听取研究生汇报,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4、中期考核根据本院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中期前完成(每年5月底前)。A、考核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学院(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C、填写相关表格,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流: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特别优秀者,可以进一步推荐硕博连读。终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终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5、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成立4-5位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全面负责本院研究生的论文中期进展和检查考核工作,重点检查论文进展和学术规范。一般应在第五学期完成。6、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定稿付印之前,必须对论文的真实性加以检查。七、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课程设置分为6类:①公共必修课②公共选修课③专业基础课(必修)④专业方向课(必修)⑤专业选修课⑥补修课。2.总学分为≥34学分,分配如下:①公共必修课为4门(7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类)或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类)18学时,1学分,第一4学分;②公共选修课(2学分)③专业基础课(必修)3门以上(不少于12学分),原则上要按一级学科设置,至少要有两门一级学科课程;④专业方向课(必修)2门以上(不少于6学分),按研究方向设置;本方向之外的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课程进行选修。若作为专业选修课,每门课程折合3学分。⑤专业选修课2门(4学分);选修课最低开班人数和最多限选人数由各开课学院具体开课时确定。⑥实践环节为2学分;⑦学术活动为1学分。3.补修课:同等学力与跨专业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计成绩,不计学分。具体课程设置、选修方式与考核由各学院自行安排。八、学术活动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各学科专业要采取措施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各学科专业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在学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学术活动记1学分。具体按照《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暂行办法》执行。九、实践环节1、专业实践:大力加强专业实践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各学位点必须根据自己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专业实践方案及考核办法。专业实践可以为教学实践(如参加本科生辅导课、实验课、毕业论文指导、批改作业等工作)、课程见习、专业实习等形式。实践环节计2学分。2、社会实践: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暂不计学分。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考核其完成情况是否合格。十、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重要任务,研究生必须开展高水平、创新的学术研究。学校积极鼓励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四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各学院和学位点可以根据各学科特点、培养目标自行制订论文发表的具体要求和鼓励规定。十一、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应鼓励研究生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论文选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研究经济建设中提出的理论问题,选择有重要应用和开发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要采取盲审和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等措施,加强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强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学位论文不计学分。十二、考核方式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行研究生激励和淘汰措施的重要依据。1.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或学习汇报情况(占80%)综合评定。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原则上应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部分外语免修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免修免考。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可由各学位点自行确定。实践环节等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试、考查的形式按课程要求进行,可以是闭卷、开卷考试,也可以是做课程论文、实验考核等形式,但都应有文字档案记录。学位课程成绩必须达到75分、其它课程成绩达到60分(合格)及以上者可获得学分。2.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考查未通过者,须参加补考。补考由开课学院组织安排,补考仍未通过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3.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批准后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不能参加正常补考。附1:研究方向
导师(博导☆)
主要研究中学课程“教什么”、“教得怎样”包括课程编制的基本理论,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基本,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我国新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新旧教材的比较与评价,综合理科课程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新课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2011034课程论研究,2011009专业外语与文献检索
主要研究中学课程“怎样教”,主要包括教师素质研究;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研究;学习、学习策略研究;中学各模块、专题教学研究等。
2011009专业外语与文献检索,2011035教学论研究
主要研究实验发展史略、实验的要素和类型、实验与理论思维、实验在教材中呈现方式、实验教学过程分析、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实验教学测量与评价等。
2011036实验论研究,2011009专业外语与文献检索
附2:课程设置
是否学位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基础(阅读与写作)
基础(口语)
公共选修课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分小类)
专业基础课(必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专业方向课(必修)
专业外语与文献检索
课程论研究
教学论研究
实验论研究
专业选修课
教学测量与评价
现代与中学
附3:课程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代码:2001001, 开课:政院, 学时:36, 学分:2, 适用:硕士(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时代背景、社会条件、主要内容、作用、现实问题和主要对策等,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坚定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阅读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了解当今世界的形势、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并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四)教学内容安排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拓展和深化本科阶段思想理论课的学习。(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考核相结合,通过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教材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统一教材。主要参考书目:《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版。《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代码:2001002, 开课:政院,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课程性质:《中西比较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本学科的专业方向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能够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在比较、融通中西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论阐发的不同路径,进而对现代发展趋势有所把握和体认。教学要求: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论述,阐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全面提升思维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比较深入系统地了解中西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比较、融通中西理论的能力。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中国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西方史》、《社会科学方法论现代西方》。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何作综述研究、如何填写科研项目申请书、如何查找文献、如何撰写和发表社会科学论文、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研究与学术创造的道德要求、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提升。中西本体论比较、中西认识论比较、中西方法论比较、中西价值观比较、中西观比较;中西比较的个案研究:康德与孟子思想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海德格尔与老庄比较。考核方式:期中作业、学期末撰写小论文填写一份课题申报书。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汤文曙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论语》、《孟子》、《四书章句集注》、《道德经》、《庄子》;2.孙伯揆、候惠勤主编:《马克思主义的与现状》(上、下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欧阳康张明仓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美]哈里斯•库珀:《如何做综述性研究》,刘洋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5.[英]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46.[英]戈登•鲁格玛丽安•彼得.:《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彭万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7.[美]安德鲁•弗里德兰德卡罗尔•弗尔特:《如何写好科研项目申请书》,郑如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8.[德]马克斯•韦伯戴兆国著:《社会科学方法论心性与德性》,李秋零田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5.李明辉著:《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刊印,1984年版。6.ImmanuelKant,PracticalPhilosophy,TranslatedandEditedbyMaryJ.Gregor,CambridgeUniversityPress.陈晏清:《现代唯物主义导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7.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8.孙正聿:《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代码:2001003, 开课:政院,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一)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普通高校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创新能力。并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与解决人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科技人才。(二)课程内容简介自然辩证法概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四个方面。1.自然观:研究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和发展,重点研究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及其规律。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研究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包括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评价和检验等。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研究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以及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4.科学技术与社会: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等问题。(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然史;科学史;科学思想史;技术史;科技与社会等。(四)教学内容安排分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部分进行专题性讲授。(五)考核方式笔试(结合课程论文和平时成绩)(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目: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6.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3.刘大椿.《科学技术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黄顺基.《科学技术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5.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6.霍金.《时间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8.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卡逊.《寂静的春天》,科学出版社,1979.10.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原理代码:2002001, 开课:教育科学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课程主要内容:原理,是一门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和规律的基础性课程。原理作为本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为其他二级学科及相关的课程学习提供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教育的一般原理,教育的内外部联系及规律,研究教育原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或热门话题,了解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掌握的思维方式,形成敏锐的教育问题意识,把握目前学校教育改革的动向,自觉地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教育问题。(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力求专题讲授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经典名著阅读、独立思考与论文写作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做到讲授、阅读、思考与写作的有机统一。专题讲授围绕《原理》的基本结构,着重理解和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利用多种媒体、学习和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习中密切联系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开展讨论学习。在学习中,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抓住现实的教育问题,结合案例分析、讨论、调研、访谈、实际作业、操作练习、自学等方式进行多形式学习;广泛阅读中外教育论著,着力培养自己教育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基础学、教育史。(四)教学内容安排1.教育的本质;2.教育及其发展;3.教育与;4.教育与经济;5.教育与文化;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7.教育与人的发展;8.教育目的;9.教师教育。(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读书报告、课堂讨论、论文式作业等)(占5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综合评定。(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2.成有信著:《原理》,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3.叶澜著:《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4.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5.瞿葆奎主编:《文集•教育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6.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7.金生v:《理解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金一鸣:《教育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0.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11.大河内一男:《的理论问题》,曲程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12.奥恩斯坦:《美国基础》,刘付忱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13.筑波大学研究会:《现代基础》,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教育学代码:2002002, 开课:教育科学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课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的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因此,本课程是、学、教育技术学等相关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所有与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与教师教育有关的课程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使学习者能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及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学习教育学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教育学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因此,本课程强调“双基”、“双知”,即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教学的结合,陈述性知识教学与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结合,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按4:1(理论4:实训1)的比例完成实验、测量、辅导等实训教学,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未来从事教育教学特别是教育科研所必要的学专业技能。2、本课程为教育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既重视基础性、又重视研究性,因此,既要求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又要求结合本学科及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实施研究性学习。理论研讨与理论讲授的比例为1:3,强调在研究中学习和在学习中研究,并为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和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3、教育学属于教育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因此,本课程一方面强调教育学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国内外的教育实际,另一方面强调研究常用的理论研究范式与学研究常用的实证研究范式的结合,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并为运用于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或毕业后的教育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预修课程:普通学或基础学、学;。相关知识:了解实验学、测量学、统计学、(或教育)科研方面的一般知识。(四)教学内容安排1、理论教学:(1)理论讲授36学时;(2)理论研讨12学时;计48学时。2、实验教学:(1)实验与测量9学时;(2)辅导与训练3学时;计12学时。(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采用论文、研讨、理论作业、研讨报告(含实验报告和测量报告)四者结合的方式。四者分别占总成绩(100分)的40、20、20、2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主讲教材:自编讲义《教育学》(内部使用)主要参考书目: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2、张大均,《教育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3、皮连生主编,《教育学》(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4、莫雷主编,《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5、刘国权、崔立中、路海东主编,《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6、桑青松主编,《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7、(英)R・赖丁,S・雷纳著,庞维国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8、桑青松主编,《学习策略的原理与实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代码:2002003, 开课:教育科学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课程主要内容:(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是原理专业教育的必修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现代教育研究中各种科学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它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沿革、分类、基本概念、研究程序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它的任务是阐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揭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规律。学习这门课程,根本目的是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会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解决教育研究中的实际问题,特别要会灵活运用常用的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实验法、测量与评价法等等。具体来说,学习者要能够选择研究问题,根据研究问题提出、研究程序,采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解决所选择的问题。(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这门课程,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以自学为主。要在认真体会主讲教师的辅导课后,全面阅读教材,并根据辅导课中所提示的学习重点,弄清每个知识点的基本内容。并通过作业加深对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学习中如果遇到有疑难问题,应及时在网上提出,以便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要特别注意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先掌握各种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选择一定的研究问题,根据研究问题提出研究的假设、研究的方法和程序,如有可能最好进行一项实际的研究。只有在研究中,才能掌握和熟悉各种研究方法。同时,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有关的研究论文,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通过角色换位,即假设你是研究者,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指在模拟研究中,学习各种研究方法和技巧。(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学习本门课程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包括、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对所从事的专业的熟悉和了解,这是决定研究者能否正确选题的重要因素。否则,只是了解各种具体的方法,是不能很好地运用它解决问题的。(四)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的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整个教学安排分为讲授、自学、作业等部分。讲授共安排16次,每次3小时。作业按讲授的进度安排,主要为巩固和联系授课知识。(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学习成绩由平时作业、考勤和课程论文三部分成绩综合而成。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要求每一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完成规定的作业;考勤占总成绩的10%;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60%。(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1.威廉•维尔斯曼(美)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基础(阅读与写作)代码:2005001, 开课:学院, 学时:54, 学分:2, 适用:硕士基础(阅读与写作)(待编辑) 基础(口语)代码:2005002, 开课:学院, 学时:36, 学分:2, 适用:硕士基础(口语)(待编辑)高等无机代码:2011006, 开课:与科学学院, 学时:45,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编号:112004课程名称:高等无机总课时:45开课学期:I开课单位:与科学学院任课教师:魏先文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新型无机化合物和无机的现代研究方法;掌握高等无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会用键理论解决无机中的相关问题。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高等无机的基本理论,深入了解现代结构和键理论在无机中的应用。了解新型无机化合物、无机反应和无机的现代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对称性和群论2.无机立体3.配体场理论和无机物的光谱、磁性4.硼烷5.无机反应机理6.金属簇合物7.固体8.酸碱反应9.无机10.金属有机预修课程:专业本科无机和结构。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F.A.Cotton,G.Wilkinson,AdvancedInorganicChemistry,Johnwiley&Sons,Inc19723thEd.高等无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陈慧兰,余宝源编著,理论无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罗勤慧,沈孟长编著,配位,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沈斐凤,陈慧兰,余宝源编著,现代无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专业外语与文献检索代码:2011009, 开课:与科学学院, 学时:45,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编号:112007课程名称:专业与文献检索总学时:45开课学期:II开课单位:与科学学院任课教师:朱昌青、焦丽娟、杜俊等,本学科导师组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能较熟练查阅与阅读专业文献、运用撰写学术论文。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熟悉专业的语言特点,认知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提高阅读科技书刊的能力和使用进行科技翻译、写作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专业阅读,专业语体及语言现象的介绍,科技词汇的构成与使用,科技翻译方法,以及科技视听练习等。预修课程:研究生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自编教材2、 学科国际性杂志高等有机代码:2011018, 开课:与科学学院, 学时:45,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编号:112016课程名称:高等有机总学时:45开课学期:I开课单位:与科学学院任课教师:谢美华,本学科导师组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能较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其应用。教学要求: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各类有代表性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性,掌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成键,掌握金属有机的基元反应,掌握金属有机配合物在有机合成及科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介绍有机的三个基本方面:结构、反应及其机理。完成本课程学习,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分子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有机反应活泼中间体;对称守恒原理与光原理;重要有机反应的机理。预修课程:有机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学参考书目:1.《高等有机基础》(第二版)荣国斌等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高等有机》王积涛编,高教出版社,19823.《高等有机》(A卷,结构与机理)[美]F.A.凯里,R.J.森德波格著,夏炽中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有机》(上、下册)高振衡编,高教出版社,19825.《高等有机》傅相锴主编,高教出版社,20036.汪秋安编著,高等有机(第二版),工业出版社,20077.《AdvancedOrganicChemistryReaction,Mechanism,andStructure》JerryMarch4theditionWiley,1992课程论研究代码:2011034, 开课:与科学学院, 学时:45,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编号:l12032课程名称:课程论研究总课时:45开课学期:I开课单位:与科学学院任课教师:闫蒙钢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论研究是专业方向课,研究中学课程“教什么”。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能运用现代课程理论研究和探讨不同课程论思想在课程开发中的演变规律;阐释和总结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中的基本与理论,并用以指导课程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课程编制的基本理论,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基本,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我国新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新旧教材的比较,综合理科课程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新课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预修课程:教育系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刘知新主编:《课程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2.任长松著:《走向新课程》,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3.武永兴编著:《教材改革与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闫蒙钢著:《中学课程改革概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教学论研究代码:2011035, 开课:与科学学院, 学时:45,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编号:l12033课程名称:教学论研究总课时:45开课学期:I开课单位:与科学学院任课教师:江家发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论研究是专业方向课,研究中学课程“怎样教”。教学要求:在本科《教学论》课程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和拓展、强化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对中学教学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从事高师《教学论》课程教学的初步能力。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素质研究;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研究;学习、学习策略研究;中学各模块、专题教学研究等。预修课程:、学、无机。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刘知新,王祖浩:《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2.吴俊明,王祖浩:《学习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3.江家发:《教学新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4.王祖浩等:《问题与问题解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江家发:《教学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实验论研究代码:2011036, 开课:与科学学院, 学时:45, 学分:3, 适用:硕士课程编号:l12034课程名称:实验论研究总课时:45开课学期:Ⅱ开课单位:与科学学院任课教师:熊言林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论研究是专业方向课,研究实验发展史略、实验教学。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能运用现代课程理论研究和探讨不同课程论思想在课程开发中的演变规律;阐释和总结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中的基本与理论,并用以指导课程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课程编制的基本理论,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基本,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我国新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新旧教材的比较,综合理科课程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新课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预修课程:教育系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刘知新主编:《课程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2.任长松著:《走向新课程》,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3.武永兴编著:《教材改革与探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闫蒙钢著:《中学课程改革概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教学测量与评价代码:2011037, 开课:与科学学院, 学时:30, 学分:2, 适用:硕士课程编号:l12035课程名称:教学测量与评价总课时:30开课学期:Ⅱ开课单位:与科学学院任课教师:闫蒙钢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测量与评价是专业选修课,是中学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要求:要求研究生初步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并学会正确选用和编制教学测量工具,学会正确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教学内容:本课程运用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和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结合中学教育的特点,系统研究和探讨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教学测量与评价的编制原理、操作实施和结果解释的科学化方法,并对中学考试评价和中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作重点论述。预修课程:教育系的教育测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闫蒙钢著:《中学教学测量与评价导论》,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年2.王汉澜:《教育测量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3.刘知新:《教育测量和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4.金玉章:《实用教育统计与测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现代与中学代码:2011038, 开课:与科学学院, 学时:30, 学分:2, 适用:硕士课程编号:l12036课程名称:现代与中学总课时:30开课学期:Ⅱ开课单位:与科学学院任课教师:江家发课程教学目标:现代与中学是专业选修课,研究现代与中学结合。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象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高师或其他学校开设《与生活》课程教学的初步能力。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及食物加工、服饰、日用、社会等。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高锦章:《消费者》,北京:工业出版社,2002年2.R..布里斯罗:《的今天和明天》,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3.唐有祺,王夔:《与社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4.吴旦:《与现代社会》,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实验研究与代码:2011039, 开课:与科学学院, 学时:30, 学分:2, 适用:硕士课程编号:l12037课程名称:实验研究与总课时:45开课学期:Ⅱ开课单位:与科学学院任课教师:熊言林课程教学目标:实验研究与是专业选修课,研究实验原理与方法。教学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实验的理论问题有所掌握,并能亲手有关教学实验方案。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讲授实验的一般过程、实验的类型和内容、实验的原则、实验的策略和方法、实验失败原因的探讨、高考实验中错误问题探讨等。实践部分是让学生做6~10个新颖的实验,然后学生2~5个教学实验方案,并通过试验检验。预修课程:、学、教学论、普通。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熊言林著:《实验研究与》,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2.熊言林编著:《教学论实验》,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3.卫子光主编:《实验与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4.徐承波,吴俊明主编:《教学与实践》,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年史与方法论代码:2011040, 开课:与科学学院, 学时:30, 学分:2, 适用:硕士无 学术活动代码:2099001,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1, 适用:硕士必修环节(略) 专业实践代码:2099002,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2, 适用:硕士必修环节(略) 社会实践代码:2099003,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0, 适用:硕士必修环节(略) 中期考核代码:2099004,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0, 适用:硕士必修环节(略) 与教育学代码:2099005,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公共选修课(略)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代码:2099006,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公共选修课(略) 学术前沿代码:2099007,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公共选修课(略) (分小类)代码:2099008,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公共选修课(略)
安徽师范大学相关标签
安徽师范大学相关文章
&&&&&&&&&&
安徽师范大学最新文章
&&&&&&&&&&
安徽师范大学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