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题第八课公开课教...

智慧品德@精彩中国 遂川罗六生工作室
当前位置:&&&
初中思品课例分析与教学
上传: 杨锐 &&&&更新时间: 9:08:54
初中思品课例分析与教学
【课例一】:相逢在花季&&思品 &参与探究型&课堂结构初探 我将《相逢在花季》一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定位为&参与探究型&课堂结构,在新授课中,应用&参与探究型&课堂结构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以发现和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参与探究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是:问题----探究----概括----答疑。 《相逢在花季》一课的设计以梦幻般朦胧美为情感基调,具体针对青春期学生容易遇到的种种困惑,探讨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使学生懂得男女生交往的基本言行规范。教学设计遵循&由情而理&、&由理到行&的思路,将课堂教学设计为三大部分:花季邂逅(导入)、花季感悟(认知)、花季祝福(践行)。花季感悟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又设计为花季之雨、花季思雨、花季风铃即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既有明晰的思想主题,又有开阔的生活视野。淋着青春之雨、享受着青春思雨,听着青春风铃,送出青春祝福,力求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究。 接下来与大家交流下具体内容上的设计方案和处理方法。 一、花季邂逅即导入部分: &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部分在《相逢是首歌》的美妙音乐中设计男女生握手的小游戏,将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可在深刻的亲身体验中明白课堂讨论的话题;在短短的一、二分钟內就能达到师生交流、建立彼此信任感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的多重功效。 接下来设计一个过渡活动:涟漪和明明童年玩乐的美丽回忆。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这样几点考虑:一是,导入语点出男女生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羞涩、腼腆,因为学生难免有些紧张或情绪波动,轻松的音乐和图片可以缓解学生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到下面的角色互动;二是,保持故事情境的完整性,不至于情节过渡突兀;三是,为了将他们童年时代与中学时代异性交往作鲜明的对比,更好地引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尽快引向深入。 二、花季感悟部分: 以学生的生活事件或遭遇的真实问题作为切入点,大体上以情境呈现&探究&践行为路径,动态生成并趋向&问题解决&。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1.情境的设计。从情境设计内容上看,选取青春期异性交往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害羞交往、过密交往、面对所谓&爱&&这种美好心意表达无所适从。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将涟漪和明明的交往经历和困惑的故事情节化。这样层次清晰,既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易于引发学生共鸣。另外让学生以旁观者的心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可以避免学生讨论的尴尬和羞涩,跳出自我约束的圈子,老师也勿须担心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这样才等于把&问题解决&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生才能最终成为&理智的决策者&。 2.问题的设计。老师问什么呢?主要问&四点&:重点、难点、疑点、思维点;怎么问?基于两个思考点:精练易答、值得推敲的问题;确保课堂没有无效问题出现。 如根据三个情境提出三个问题: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质疑涟漪和明明可不可以交往?交往过程中明明邀请涟漪单独去生态公园游玩,该不该接受?涟漪收到了明明&爱的小纸条&,能不能接受对方心意?这些都是针对重点、难点、疑点、考虑到学生的思考角度提出来的。通过创设两难问题,层层铺垫,清晰自然地引发讨论男女生可不可以交往以及怎样交往的问题。 3.注重对矛盾冲突的探究,尝试&问题解决&。借助情境和问题的设置,已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况加以提炼或缩微,接下来就是怎样让学生探究、思考、判断、选择,实施&问题解决&。因此设置了不同的探究环节。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老师适时引导;对于冷场、语塞巧用过渡疏通的方式来突破。 如第一个探究活动:男女生该不该交往?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讨论,一句简短的过渡语,&曾经单纯的友谊,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似乎是已逝的昨天。现在的他们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还要不要继续交往呢?&将羞涩的问题诗意化,激发学生大胆地说出碰撞的思想观点。 课堂上学生遇到卡壳、分歧时要巧引导。要定下神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轨道&发展,以求课堂顺利进行,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如对于纸条风波,多次课堂尝试提问&他们是该接受还是拒绝对方的心意呢?&学生很茫然。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防微杜渐,能够在真正遇到这样的困惑和想法时,知道该怎么做。没有老师深入的引导、学生心理上无所顾忌的放松,不会有学生思想的碰撞和真实想法的表露,也达不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态正视并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呢? 首先,设计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自然地讲出涟漪和明明的,其实也正是学生自己心中的想法。 其次,让孩子在中学时代的背景音乐中探究这个问题,巧借涟漪的小诗道出正确的做法。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强加的接受,学生感觉就像在课堂上和自己的贴心朋友对话一样,达到水到渠成的情感体悟和交流。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管理和决策能力,进而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和&实践性&更加彰显。 三、花季祝福部分: 花季祝福共设计两个环节:花季寄语和心灵作业。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仅仅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认知理论,它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知识内化上升为实际行动,实现知识、情感、意志与行为的有机统一。接着我们就该思考我们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没法解决怎么办呢?设计青春祝福和寄语环节,将父母、老师的真正想法带进课堂,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了解父母、老师和身边的同学,排除他们的警戒心理。同时也能达到素质教育提倡的家长、学校、社会的三结合教育。 &心灵作业&环节的设计,也为同学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提供了一点解决的建议,疏导学生勇敢地面对青春期的问题,坦然地解决这些困惑。达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承受到主动解决的实际效用。 【附】: 《相逢在花季》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人版思想品德第八课《相逢在花季》。 【教学设计理念】 1.通过qq邮件方式创设情境和两难问题,引导学生个体体验,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和学生三维目标的生成相统一,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归还学生表达、争论、质疑的权利,积极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课堂。 3.正面引导为主,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和力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 4.综合灵活地采取讨论、亲身感受、角色体验等,使课堂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理性思考,激发学生反思。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遵循&由情而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分为三个层次:花季邂逅、花季感悟(花季之雨、花季思雨、花季风铃)、花季祝福。每个层次均相应设计了学生活动,既有明晰的思想主题,又有开阔的生活视野,力求在轻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交往,懂得男女生交往的基本规范,建立健康向上的异性关系。 2.知识与能力: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指导自己与异性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往困惑与冲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3.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呈现青春期存在的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的普遍现象;通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诗歌朗诵、音乐欣赏、优美的图片和文字、巧妙的问题设置等消除青春期孩子对敏感话题的害羞心理,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男女生正常、健康交往的方式、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走出交往困惑,把握好男女生交往的&度&。 【教学方法】 1.角色体验法 2.小组合作探究法 3.情境教学法 4.讲授法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花季邂逅) 握手小游戏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花季感悟) (一)鼓励、提倡男女生之间正常、健康的交往 1.花季之雨
(1)童年回忆:播放自制视频涟漪和明明的童年世界。 (2)情境展示:涟漪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明明是班长,工作关系他们会经常接触,可是涟漪看到他就会脸红,同学们也会指指点点的,该怎么办呢? (3)提出问题:男女生到底该不该交往呢?理由是什么? 2.花季思雨 小组讨论。 3.花季风铃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老师概括引导男女生应该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二)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方法 1.公园之约 (1)花季之雨
①情境展示:一个星期六下午,留言板上明明的头像闪动了,竟然单独约涟漪去生态公园游玩,该如何是好啊? ②提出问题:你觉得涟漪是应该接受还是拒绝呢?如果应该,应约过程中是否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果不应该,理由又是什么呢? (2)花季思雨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总结:男女生可以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我们还须掌握恰当的方式。 ①提倡群体交往。 ②交往时注意安全。 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掌握分寸。 ④把握好交往的时间、场合和频率。 ⑤自尊自爱,语言文明,举止得体。 2.纸条风波 (1)花季之雨 ①情境展示:今天我收到了明明的小纸条:涟漪我喜欢你,我们交往吧!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该如何处理呢? ②提出问题:涟漪该如何对待明明的这份心意呢? (2)花季思雨 ①角色体验:请男生来猜一猜,明明送出小纸条后,有可能有哪些心理活动呢?再请我们女生猜一猜:涟漪收到小纸条后,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②歌曲《中学时代》欣赏。 ③歌曲欣赏过程中思考:如何正确对待异性的爱慕心意? (3)花季心语 诗歌朗诵(所有女生一起朗诵涟漪写下的心情小诗,送给明明,也送给所有的同龄人。) (4)花季风铃
小组讨论选择最佳拒绝男女爱慕之意的方式。 三、品味课堂(花季祝福) (一)花季寄语 父母、老师的青春祝福(现场采访或视频形式展示) (二)心灵作业 1.将青春烦恼写下来,向你信任的人求助。 2.将自己的点滴青春感悟写下来,珍藏在宝贵的青春纪念册里。 四、结束语 总结课堂并对学生提出希望。 【案例二】:与快乐相伴&&基于学生生活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观&也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希望学生都能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效果总是不够明显,而且能够真正做到位的教师并不多。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与学生生活的融合,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感性体验,思维怎么会活泼敏捷、课堂怎么会富有活力?因此,只有在立足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设置一些具体的学生生活中典型案例,如实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分析、讨论、表达评价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二、案例教学: 初次任教七年级思品课,心理落差比较大:普遍感受要么课堂气氛沉闷,要么课堂气氛松弛,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理会的学生不多,心里很失落。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教师所讲的许多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没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还是满堂灌输课本知识,学生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经过学习初中新课程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了案例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即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分析、讨论、表达评价等活动,实行这一模式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教学安排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有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接受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内在参与,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学习《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19课&与快乐相伴&这一内容时,就按照案例教学模式的要求做了如下设计: 1.精选案例,做到典型生动,寓理于例。案例是指教师(或教师安排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是将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事例。为此,课前就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提供的材料精心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若干案例:&多愁的奶奶笑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小明考试焦虑症&、&分手的恋人&、&林则徐制怒法&&徐悲鸿画奔马图&、&于丹故事阐释人生百味&、学生身边近期典型实例等案例。 2.呈现案例,做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首先,运用&多愁的奶奶笑了&案例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并思考:对老奶奶应该说什么?学生很快就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应该明白的道理:&快乐与不快乐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情绪的主人,拥有一份好心情。&在这里,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热情,学生身临其境后,教师即时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从情境材料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 3.理论学习,做到自学精讲,把握原理。运用&《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小明考试焦虑症&&分手的恋人&等案例,结合学生自己的体验,让学生谈谈情绪的变化对学习、身体和生活的影响。在这个环节,教师把书本知识问题化,并展示给学生,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化的知识进行自学、互学,学生带着初探没有解决的案例问题,对书本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4.用理释例,做到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运用&林则徐制怒法&、&徐悲鸿画奔马图&、&多愁的奶奶笑了&等案例,激发兴趣,活跃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不同观点展开争论、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互相启迪中、师生多边互动中真正掌握调节情绪的正确方法,包括意志控制法、注意转移法、认识改变法、合理发泄法、尽情倾述法和情绪升华法。这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学的理论知识针对初探没有解决的案例问题再次展开分析讨论,进入再探阶段,以达到以&例&析&理&,用&理&释&例&和用&理&解&疑&的目的。 5.总结升华,做到点评指示,明理导行。运用&于丹故事阐释人生百味&、学生身边刚刚发生的典型实例(如考试失利、同学误解朋友失和、因家庭困难自卑)等,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对待情感世界,不断加深对调节情绪重要性的理解,对自己的情绪表现有一个较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克服不良情绪,做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年。这是教师对案例所揭示的问题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分析,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迁移、学以致用,深化对知识的领悟,以帮助学生最终达到解决案例实际问题及&明理&的目的。最后,根据教材第四单元小课题研究&学习情绪与学习效率的情况调查&,布置多项&行为作业&:社会调查采访、个案分析、撰写总结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实现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社会、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验证、内化,达到知行统一。 三、案例反思: 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如何把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调控者&&教师是&导演&: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是教学内容的促进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教师要指导全班学生讨论案例,保证讨论不偏离主要方面及目标,向学生质疑,回答学生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维护课堂秩序,促使学生缜密分析并作出合理的决策。教师要帮助启发学生,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当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应及时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来活跃学生思维,起到点醒、催化的作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发言、思考,做出决定,教师做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发言,让学生有受重视的感觉;同时,要适当插话,或点评学生们的发言;或纠正错误观点;或提出反问,推进思考;或风趣幽默,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作出结论,而只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个案例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一刀切&,对一些有答案的案例可将案例真实处理情况及结果告诉学生,但重在说明处理的理由,没有答案的,老师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教师在表述自己的看法时,最好不要用绝对性肯定的语言来强化自己的正确。只有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能力。整个讨论过程由教师把握和调控,教师实质上是起&导演&作用,当学生发生争执时,教师不应马上评判是非,要知道,教师的见解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全面的,不能总以&权威&自居,教师过早下断语,实际是终止讨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灌输了多少知识,使教学与生活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无论是&从例到理&,还是&从理到例&,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推导,从中发现前人研究总结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继而探索其内在联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不要学生去寻求这些问题预定的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以及多种可能的解释。它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的学习方式。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发展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我们应该肯定:&案例教学模式&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多维合作互动,促进了政治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实现了教学模式由&授受型&向&研讨型&的转变;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有力推进了学科素质教育;做到了&案例&&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架起了沟通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社会的桥梁,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原则和灵魂,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思品课&育人&的实效性。 【案例三】我自信我能行&&用什么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入:对话课堂实录: 师: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请看书上的几个事例后,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个话题。(间隔约三分钟) 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我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有自信,有自信才有勇气去做。 师:其他同学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陆续有学生起来谈成功的秘诀) 生:我认为要勤奋、刻苦,不怕困难。 师:我很赞成你的观点。(赞许的目光) 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多力量大。 师:很对。(脸上洋溢着笑容) 生:还要有科学的方法。 师:如果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就更好了。 生:在杂志上看到一个摔跤运动员,一开始凭着力气大摔倒对手,后来对手慢慢地掌握了摔跤要领,但他还是靠自己的力气蛮干,不注意动作的改进,最后输给了对方。 师:很有说服力。 生:要有明确的目标。 师:我现在身高1米68,爱好篮球,如果请专业的教练来教,而且我也用心去练习,你认为我能成为国家队的队员吗?请同学们谈谈我们的看法。 生:不可能,你太矮了。(同学们都笑了) 生:不可能实现,年龄太大了。 师:觉得我不可能实现目标的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都举了手) 师:也就是说,我有了目标也不一定能成功。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目标不要太大了。 生:要符合实际,通过努力实现才行。 师:哪位同学能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一下呢?(期待的笑容) 生:&& 师:(把学生的总结写在黑板上)成功=自信+勤奋+科学方法+别人的帮助+切实可行的目标+&&(板书) 这是一位赛课教师上七年级《我自信我能行》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由于此次赛课是参赛教师上课前1小时抽签来决定课题,准备的时间也只有一节课,课前无法与学生就上课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也不允许使用多媒体教学,因此,课堂所呈现出来的大多是&案例&问题&讨论&回答&总结&的模式,这样的课堂很难让人感觉到有新意和活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不高。但这位教师却给了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不仅是因为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能认真思考,积极地参与互动,关键在于他营造了浓浓的谈话氛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教材的观点上,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强行拽走,也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适时的评价、恰当的激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交流与对话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开展有效的对话交流,学生沉寂的心弦被激活了。如何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对话呢? 一、营造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 在现行的教学中,大多数的课堂是以对话为主,但对话环境却是相对封闭的、单向的,课堂的氛围是紧张严肃的。教师不停地说着我们应该如何如何,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强制着学生去接受那些正确的观点。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如同是训话的长官,而学生就像受训的士兵,老老实实地听着,没有实质上的对话,缺少情感的深度交流,很难把理论的要求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创设对话交流的氛围,把与学生对话当作课堂教学的主要交流平台,把对话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去做表面文章。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的营造可借助多媒体,课堂的活动组织,有时老师一个真诚的微笑就能拉近学生的距离,有了与学生对话的欲望,学生就能感受得到,就会真正地放松,就敢于并乐于与老师进行交流。在有些大型公开课上,有时学生面对几百名听课教师,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应该是有压力的,但参与率却很高,都能积极发言,正是因为上课教师极强的亲和力和课前、课上情感的调动,从而营造了浓厚的对话氛围。 二、设计适宜学生对话交流的话题 对话交流,是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也是思品课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要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就需要我们为其搭建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可供对话交流的话题。 俗语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找不到适合学生进行交流的话题,就很难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了对话的欲望,课堂就很难呈现思想的碰撞。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位教师讲&维护社会公平&一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一直比较活跃,交流互动频繁,当问到&如何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这一问题时,却半天没有学生发言。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感觉是话题太空、太大、不具体,再加上学生本身对合作就比较陌生,也不知道老师想让他们表达什么,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因此,话题只有基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基础之上,才会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只有具体明确,有较强的指向性,才能激起学生对话的兴趣,才会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的对话,才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话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对话既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当然,仅仅是有话可说还是不够的,话题还要有说的价值,毕竟课堂的对话不是随意的聊天,也不是为了课堂热闹而去秀说笑,应该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对话中得以提高和升华。 三、呈现恰当及时的课堂评价 要想课堂上不断呈现智慧的火花,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保持旺盛的对话激情,这种激情要在不断的鼓励与认可中才能得到延续,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谈话的内容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更有激情地参与对话,使学生共享成功的快乐。如有位教师在上&换个眼光看老师&一课时,让学生谈谈对教师最恰当比喻是什么,并要说出理由。教师在一名学生谈完后这样评价:在你的回答中,我看到你们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让我感受到了做教师的价值和责任,也感受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与崇高,有你们这么好的学生,做教师就算辛苦一些也值。平实简短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也是对学生参与对话的一种表扬。如果对每个学生的回答只是以&不错&&很好&这样的方式去评价,时间长了会因其缺乏针对性,过于平淡而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课堂评价是很难预设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现场生成,及时恰当的评语,不仅彰显教师的睿智和个人修养,同时也起到了激励学生广泛参与课堂的功效。 教师的评价,更是对学生交流内容的一个总结和提升,能把散乱的对话上升到新的高度,从而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四、创设浓厚的问题情境 同样的话题,以不同的方式提出,学生的反应可能就不一样,对话的问题如何提出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时甚至决定着对话能否顺利开展下去。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化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我们的教师所认同和接受。 问题情境化,重在以详细的情境叙述来提出问题,这样既避免了话题以枯燥、呆板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又实现了知识、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融合,使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的情景中加以呈现。记得有位教师在上&行为与后果&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图片):有几个学生在铁轨上玩耍,火车来了他们也没有察觉,火车正在行驶的车道上有四个孩子,另一个车道上只有一个孩子,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搬道工该怎么办呢?搬道工会把轨道搬到只有一个孩子的那边,还是保持不变呢?话题一出,教室里马上就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举手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话题,最终不可能有统一的结果,但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让他们认清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想,这个话题之所以开展得顺利、学生参与度高,是与其创设的这个极具道德两难的情境分不开的。如果离开了情境单纯地去探讨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就会显得苍白枯涩,也很难提高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由此可见,在对话之前用一定的情境进行铺垫与渲染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上述几点外,要实现课堂的真实、深入的对话,还需要教师给学生留足对话的时间,组织好对话的秩序,将对话内容由表及里地层层深入,从而实现课堂对话效益的最优化。 总之,只要我们能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能平等与学生对话,并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对话,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灵动,充满生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在对话交流中升华,娓娓叙来的观点会在对话交流中逐渐得到认同和接受,并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从而最终转为自觉的行动。 一片秋枫,给山林多了一抹亮色;引入对话,让我们的思品课多了灵动的光芒。我们相信,有深度交流的对话,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必定会增强我们思品课的情感高度、人文厚度、生活广度和教材深度,这不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灵动的生本课堂吗?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您是本工作室的第
位访客,欢迎您的光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