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芜湖市中医院研究生考场分配的疑问

全体教职工:
& 现将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自身情况,认真学习我市教育方针、政策。
特此通知。
&&&&&&&&&&&&&&&&&&&&&&&&&&&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芜湖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和《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芜湖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切实把教育事业摆上重要位置,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现有幼儿园424所,其中,省一类幼儿园5所、市一类幼儿园32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5.18%,基本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格局。
义务教育均衡普及。制定了《关于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从硬件均衡、生源均衡、师资均衡、城乡均衡四个方面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义务教育更加公平,基本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同城借读”和高中阶段“择校”问题。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实现流动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城待遇。全市现有小学540所、初中163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8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办学条件均得到大幅度改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毛入学率达99%,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镜湖区进入省教育强区行列。
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规划建设芜湖职教园区,首批4所学校入驻。整合职教资源,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示范学校8所、合格职教中心2所,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重点中职学校3所、重点建设专业12个、重点实训基地9个,拥有校内实训室134个、实训工位6801个、校外实训基地74个,可提供实习实训工位5060个。全市中职学校22所,在校生4.5万人,毕业生“双证率”达90% 。
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资源不断增多,普高44所,其中省示范高中10所。市区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占总计划的51%以上,芜湖一中和安师大附中实行联合招生,实行知分填报志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53.8%提高到84.75%,职普比达到40.2:59.8。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市共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0所,在校学生数12.8万人,教职工9578人。城南高教园区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增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涌现一批办学思想端正、办学条件良好、教育质量较高、社会效益显著的民办学校。现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409所。
2、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逐年上升,年均增幅24.5%,2010年达 38.17亿元。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一批基本建设项目,办学条件全面改善。重点实施了教育民生工程,学生资助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投入学生资助资金 5554.66万元,累计惠及4万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两免一补”资金7.56亿元,受惠学生达170余万人次。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推进,全市共投入校舍新建、改造资金17.9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80.21万平方米。
3、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全面修编我市中小学布局规划方案,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2010年制定了芜湖市第四轮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方案。通过新建、改扩建、撤并等方式,优化区域内中小学布局,同时加快城北、城南区域中小学建设,加强城东新区中小学的统筹规划。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了《芜湖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规划》。芜湖市一中新校区、芜湖市十二中新校区、安徽中加学校、镜湖新城实验学校、育瑞小学、万春中学、安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儒林柏庄学校等一批新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4、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 34093 人,其中专任教师 28750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为53%。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涌现了一批师德标兵、先进个人。进一步创新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形成以教学为中心、以培训为指导、以科研为载体的“教研训一体”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共培训学科教师1.5万人。强化了教师继续教育,专任教师参训率达到100%。“5515”工程有序推进,培养了一支由5000名校级骨干教师、500名市级骨干教师、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名市级教坛名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深入开展教师队伍交流活动,建立健全了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到农村学校流动教学、职称评聘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等制度,农村师资力量明显加强。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5、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制定了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实施了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制度改革。开展芜湖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开放周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道德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6、教育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依托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建设,连续13年举办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比赛,学校信息化环境明显改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首批实施农村“班班通”工程。教育信息网功能进一步拓展,建成了以芜湖教育网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教育信息管理应用和教育资源平台。依法治教工作全面展开,实施了政务公开、“阳光收费”等制度。通过建立举报电话、下发“督办单”、聘请特约教育督导员和社会监督员等具体措施,积极开展规范办学专项整治工作,社会对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
第二节& 主要问题和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一些不足和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教育优质化均衡化程度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教育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阶段差距、公办民办差距仍然较大,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较强制约。二是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培育、综合素质提升等教育难点问题有待突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探索;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教师学科、质量结构性矛盾突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有待提高。四是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有待进一步拓展,民办教育发展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五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办学活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体制变革、结构调整任务繁重。
“十二五”是芜湖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率先崛起、富民强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依靠教育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依靠教育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依靠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依靠教育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更为紧迫。芜湖作为全省次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教育事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节& 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要求,不断适应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着力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四节& 工作方针
坚持把优先发展作为重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教育发展、财政资金安排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需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兴办教育,不断扩大全社会对教育的投入。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之源。持续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考试评价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增强教育活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引进域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学校与社会互动,形成“开门办教育”的良好局面。
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工作重点。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依法保障人人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建立健全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实行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向薄弱学校倾斜的教育政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发挥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知识服务、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推进教育与科研、产业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服务芜湖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挥芜湖教育在服务“创新芜湖、优美芜湖、和谐芜湖、幸福芜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教育投入、教育规模、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在省内率先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教育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多元化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育强县(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
专栏1:“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基础目标
学前教育阶段
在园幼儿数(万人)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义务教育阶段
适龄儿童入学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在校生(万人)
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双证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民办教育机构数(个)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六节&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府投入,市财政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和优质幼儿园升级。巩固提升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推动公办民办合作办学。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实施合格评估和等级评估,提升办园水平。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建立幼儿园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到2015年,全市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 9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市区、县城城区每1.5万人配套建设1所不少于9个班建制的幼儿园,每个镇至少建有1所不少于6个班独立建制的中心幼儿园,保证所有适龄幼儿有园上、上得起,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创建省一类公办园和优秀民办园达15所、市一类公办园和优秀民办园达50所。有序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第七节& 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使市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在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上更趋均衡。按照进一步方便学生上学、符合教学规范、相对节约教育资源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初中建设,建成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以“轻负重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学校管理和内涵建设,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实现“低门槛、零障碍、同待遇”。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而失学。
第八节& 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
科学规划普通高中发展,优化调整普通高中布局。加强省、市级示范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创建2所省示范高中,创建2-3所省级优秀示范高中。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推进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形成一批学科优势明显、教育方式独特的特色高中。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协调发展。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系统培养和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探索建立高中和高校的合作机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好安徽中加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附设的“国际班”。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推进开设选修课,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第九节&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职教特色城市建设。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各类职教资源合理布局,形成以市职教园区为中心、四县职教中心为支点、多种民办职业教育学校和行业企业办学为补充的大职教格局。全力推进市职教园区建设。鼓励依托企业集团、大型企业和示范性职业院校组建芜湖职业教育集团,走规模化、集团化办学路子。依托行业、企业,不断把新技术、新规范引入教学,办出特色专业、优势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在教学科研、订单培养、上岗就业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间。不断完善中职招生政策、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特聘兼职制度、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制度、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坚持办好每年一届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要稳步上升至50%。指导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足额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作为职工教育经费,确保60%用于一线工人的教育与培训。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执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第十节& 支持在芜高校发展
支持在芜高校加快发展。坚持提高质量与扩大规模并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等方面的能力。
促进高校为地方服务。鼓励高校集中力量建设与我市主导产业群直接相关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市级重点学科体系,打造我市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基地。鼓励高校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我市人文资源,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造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有效提升芜湖软实力。探索建立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评价制度。
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改进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促进高等学校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以服务产业承接、自主创新等为目标,构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紧密结合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同盟,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攻关。鼓励高校广泛吸纳企业、科研院所作为产学研合作基地、本专科生实训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和研发中心。鼓励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培养文化人才。
第十一节& 扶持发展民办教育
按照政府统一规划、社会积极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公民个人积极捐资助学、投资办学,不断提高民办教育资源所占比重,推动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制定具体配套政策,细化各项措施,使民办教育在办学准入、师生待遇、税费征收、土地使用、权益保护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加大政府引导、中介推进、社会协调力度,为民办教育提供融资、信息、培训、法律支持等社会化服务。依法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发展、定期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探索建立与民办学校相适应的教师资源配置和福利保障机制。建立民办学校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引导民办学校科学定位,合理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创建一批民办教育品牌学校。
到2015年,争创1-3所省、市示范民办普通高中,力争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数达到同类在校生数的35%,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达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的40%。民办教育机构发展到490个,其中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到101所,年培训人数达25000人次。积极支持民办高校发展。
第十二节&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积极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到2015年创建5个以上市级实验区、2个以上省级实验区,1个国家级示范区,18个以上省示范街道(其中农村3个)。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第十三节& 注重发展特殊教育
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探索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改善市聋哑学校、市培智学校办学条件,支持盲人学校建设新校区。支持幼儿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第四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十四节&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倡导终身学习,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体系开放、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开发课程资源,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农村教育科研的指导,鼓励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人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优秀品德和健康人格。发挥学生社团、科技创新活动等文化载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体育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和谐校园。每年举办一次学校素质教育开放周活动。加快建设市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
加快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探索高中阶段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办法,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新机制,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改进教师评价及选用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评价机制。
第十五节& 不断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机会公平。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完善高中阶段招生政策,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规定,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继续坚持把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继续发挥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学校的导向作用,逐步提高省级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继续坚持中职招生“五放开”政策,进一步扩大中职学校招生的自主权。
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完善各类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强化政府和社会监督。加强考试招生制度建设,规范学校招生录取程序。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清理和规范加分政策,维护入学机会公平。
第十六节& 努力建设现代学校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明晰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落实学校在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经费使用、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自主权。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质量。完善和优化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布点规划,建立中长期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库。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水平和管理水平,争取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达标。建立健全校舍维修、改造、加固的长效机制和校舍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校舍建设质量。实施普通高中布局优化工程,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十二五 ”期间建设校舍达36万平方米。
提升中小学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聘任制、任期制、责任制、交流制、引咎辞职制、绩效考核制等制度体系。建设一支懂教育、有思想、能创新、善管理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开展校长职级制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知识层次、专业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校级干部履职目标及其考核体系。实施中小学优秀校长、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造就一批专家型校长,培养一批引领我市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育名家。
第十七节&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大胆探索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要的各种办学形式,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扶持薄弱学校为重点,探索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多种办学形式,增强公办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扩大办学国际化视野。扩大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好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国际化的学科专业和特色课程,提高我市教育的综合竞争力。拓宽教育国际交流渠道,与境外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开展教育、科研合作与交流,加强友城教育互访,努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大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外籍专家和名师来芜从教。
推进办学资源利用社会化。在确保校园安全和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由各级政府统筹协调,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的开放度,向社会开放实验、检测设施设备和体育活动场地,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的教体、科技中心。
第十八节&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以明确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和强化县级政府统筹管理本地教育的职责,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经费等资源配置的统筹,完善农村学区管理办法。加强市政府对各类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调动县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科学管理教育。市、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行政方式,综合应用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等方式进行行业主管。规范决策程序,推进重大教育决策公示、通报、听证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重大教育决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章& 强化保障措施
第十九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立足学校深入实施校本教研,积极引导教师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思想和课程文化,探索教学规律,提升专业素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和学术交流研讨,培养更多的“教坛新星”和特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中职类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力争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65%以上。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相关办法,制定《芜湖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检查督导评估细则》,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进修深造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师德师风宣传,组织开展弘扬高尚师德的表彰活动。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完善农村学校编制管理,促进教师资源向农村倾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探索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办法。启动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落实教师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分配、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创新教师队伍补充长效机制,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依法保障教师的经济待遇,推进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的激励性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工作量与工作质量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
第二十节& 保障经费投入
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市、县区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中央核定比例,并保持稳步提高;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把教育投入增长比例纳入对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考核。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健全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享有的学前教育资助券制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实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
完善投入管理机制。加强经费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坚持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学校。
第二十一节&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教育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形成以市教育网为中枢、以县区教育网为骨干,以校园网站为节点、以社会信息资源为补充的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网络。积极推进以“班班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中小学校“班班通”覆盖率。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便利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新型数字化校园建设,建成一批新型数字化实验室、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安全系统。
增强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系统,搭建符合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要求的平台,为政府动态监测教育、提高管理效率提供稳定、高效的工作平台。
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网上视频会议、考试监控、校园安全监控等系统,开展网络办公、网络教研、网络监控等工作,推进电子学籍、办学水平监控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分层次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第二十二节&&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证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重点抓好生命安全、食品卫生、防火防盗防溺水、网络安全、预防毒品、校车安全等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充分发挥全市学校安全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作用,加强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第二十三节& 推进依法治教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完善教育行政审批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教育行政决策机制,落实教育决策的专家咨询论证、公众参与、合法性评估、跟踪反馈、问责等制度,提高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教育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工作。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广泛开展“六五”普法活动,争取5年内对全市教育系统校级干部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轮训。健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校务公开,逐步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良好机制。
&&& 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强化督导机构和督学队伍建设,促进督导工作和督学的专业化发展。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监督与指导并重、过程性督导评估与终结性督导评估相结合、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评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坚持督导评估结果与学校评优、校长办学实绩和示范高中切块指标分配挂钩等激励措施。强化对县区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督导检查,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的督导检查,开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第二十四节&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学前教育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增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栏2:“十二五”教育事业重点投资工程项目
投资预算(亿元)
中小学建设
根据学校布局规划,新建、改建、迁建、扩建一批中小学。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学、教辅、生活用房和体育场地等,农村校舍工程建设。
农村学前幼儿园建设
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特殊教育基本建设
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
职教园区二期建设
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职业教育机构建设
职业学院、中职学校、技校等新建、迁建、改扩建,中职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等。
其他教育机构建设
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
注:包括续建、新建、前期谋划项目
第二十五节&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解决百姓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把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自身建设。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健全高等学校的各级组织,增强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小学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促校风带学风。
… 10:30:09 10:19:30 09:22:20… 09:54:30… 20:07:22… 09:33:02 22:01:48 21:54:08
个人主页:
验证:* →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芜湖市中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