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数学题题,我没听课,求教育(√为根...

郭建德推门听课备课笔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一线教师67214.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4页¥2.0017页免费12页免费1页¥0.509页免费 2页免费3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1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0页3下载券2页免费3页免费6页2下载券4页免费
郭建德推门听课备课笔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查看: 10203|回复: 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09809主题精华84帖子
《小数的大小比较》听课感受
4月24日下午,县教育局组织5名优秀教师来我校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在听了市级教学能手高艳梅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浅谈如下:
一、导课新颖、激发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高老师本节课就抓住了这一关键。新颖的导课方式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上课前在黑板正中两排方格(& && && && && & ),然后依次提问学生:(1)你看到了什么?(2)如果都在第二个格子上点上小数点的话,哪个数大?那个数小?(3)如果都在第二个格子上点上小数点的话,那个数大?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始终猜想老师到底要讲什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高老师创设的这一新颖的求知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乐学、爱学的内驱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练习设计独特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
高老师在新课中通过大量有效的练习,师德本节课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课堂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老师指名上台转转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的方格里填写数字,与老师、同学比输赢(也就是谁最后填写出来的小数大谁就赢,反之则输),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使每层练习富有挑战性和思考性,教学效果显著。
三、业务素质高
高老师在教学中语言精炼、幽默、亲切,教学方法灵活,课堂驾驭能力较强,令我十分佩服。
总之,高老师的这节《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富有特色、效果显著。归根到底是高老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创新力。今后,我一定要在这一方面苦下功夫,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点击下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09809主题精华84帖子
从活动中来& &到游戏中去
& && && && & ——《小数的大小比较》听课体会
近日,我们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到一实小听了《观察物体》和《小数的大小比较》两节课,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印象特别深。《小数的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难度较低,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蒋老师借助教科书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看情境图然后任意选择两个鸟蛋比较轻重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通过活动,不但排出了四种鸟蛋的轻重,还自己总结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这样,蒋老师不但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还使学生感到小数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巧妙设计,注重了知识的迁移过程。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蒋老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他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蒋老师只是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学生通过交流会发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等的再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十分位也相等的就再比较百分位……也就是从高位开始比,哪一位能比较出大小了就不必再比较低位了。
三、设计趣味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蒋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抽卡片、比大小”。他让男女两组同学分别派两个代表从十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数字贴在自己想贴的位置,然后再选四个,选择合适的数位贴上,贴好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蒋老师还一题多用,接下来让学生可以将贴好的数重新排序后再比较大小,充分利用了本课所学知识。蒋老师带领学生玩,玩得巧妙,玩得高兴,让学生在玩中产生疑,在玩中质疑,疑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点击下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09809主题精华84帖子
——听郭广成老师《小数的大小比较》有感
恒涛双语实验学校&&杨绍桢
非常幸运在暑期教师培训期间听了那么多的好课,不论是全国的顶级精品课堂,还是咱高密市的优秀教师们奉献的精彩公开课,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记得刚开始工作时张校长就跟我们说过:要想让你的课堂精彩,首先你应该多听、多看、多想、多学。说实话,在这学期结束时我对自己的课堂产生了很大的困惑甚至是质疑。在这个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还没形成的青黄不接时期,每每站在讲台上我都会想这样讲对还是不对,怎样做才能更好呢?迫切的希望有人能够给我指点迷津,幸运的是在这三天的培训期间,好多老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小小的处理都引起了我的思考,让我茅塞顿开。这其中郭广成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让我感触最深。
刚看到课题时我在想: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太没有挑战性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节课还用讲吗?估计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可是我又想到,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把小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律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做题时却没有想象中的高正确率,刨根问底就是学生还没又真正的消化这一规律,不知郭老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我要好好学学了。
事实证明,这节课不亏为全国一等奖的好课,整堂课环环相扣,句句精彩,细节之处处理的如此恰当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说说我听课后的感受:
1.在郭老师用身高来引出小数的大小比较时,从现场的学生表现来看,学生们会比较,他们知道两个小数谁大谁小,但是郭老师没有急,而是继续深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特性的理解,为下一步学生自主探究出小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律做好准备,于是郭老师紧接着设计了一个抽牌比胜负的游戏。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郭老师抓住了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个游戏,游戏中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抽数卡、摆数卡的抉择中体会数字所在数位的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而“高位比起,逐位比较”方法的根本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进行比较。郭老师在看似随意地与学生的交流中,使学生明白其中深刻的道理。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小数进行充分的发现、观察、思考、比较、分析,亲历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变“厌学”为“乐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丰富”,这体现出了郭老师“小游戏,大智慧”。紧接着学生自主归纳出比较规律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2.比较小数的大小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①明确比较方法:从高位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②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教学难点也在于此。郭老师在“翻牌游戏”中首先出示的整数部分位数相同,小数部分不同的两个小数。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小数大,学生猜出了三种答案,充分暴露了学生认知误区,产生了认知冲突。郭老师又一张张地翻开各个数位上的牌,如剥丝抽茧般解决了难点。使学生意识到:我们不能看小数部分位数的多少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而郭老师到此并没有结束,又出示了一组新翻牌游戏(整数部分分别是两位数和一位数,小数部分分别是两位和三位),学生们根据已有的比较整数的经验,不用翻牌很快地判断出小数的大小。又使学生明白:看小数点的位置,实际就是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位数多,小数就大,不论小数部分位数有多少。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技巧。
3.“1、2、3、4……4.5……4.9……4.99……4.999……”听到这我会心的笑了,多么熟悉的场景可是每次我都生硬的直接由4数到5,同时伴随着学生的手忙脚乱和惶恐不安。“4.5……4.9……4.99……4.999……”这是郭老师教学语言中的智慧,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郭老师具有的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高尚师德情感。我想我不光要学会“4.5……4.9……4.99……4.999……”,更要学会郭老师俯下身子教学,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朋友。
点击下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09809主题精华84帖子
《小数的大小比较》评课
《小数的大小比较》是第八册的教学内容,李老师整节课的设计处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原本学生简单易学的知识点处理得既深刻又细腻。整节课的设计在锻炼学生的思维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归纳、类比、猜想等一系列数学思想。下面谈谈几个值得学习亮点:
数卡的留白处发挥学生想象的空间,增进学生学习欲望。和自己的教学过程比较,自己在处理这个知识点教学过程中过于“急功近利”,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比较小数大小时的技能和方法的辅导,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力度体现不够。李老师用空白的数卡来表示整数、小数的形式,让学生在数的比较大小时更聚焦比较方法上的分类。空白的数卡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整数的比较过程中如果数字未知的情况下可以通数位的多少来判断数的大小。以这样开放形式引入新课,不仅帮助学生对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复习,也为后阶段的比较小数大小设计矛盾的冲突。每次两个数比较大小的结果正确与否,学生其实很渴望想通过翻开数卡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对不对,然而李老师却不轻易打开这些数卡,使整节课充满了悬念,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用这样简单的形式使原本简单枯燥的知识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实现了教学无痕!
李老师在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中,只是留给学生5个小数,而学生是看不到数卡背后的数字的。通过“你能不打开数卡就能比较出大小?”“哪些是必须打开数卡来比较的?”这两个大问题开展学习讨论。这两个问题表面指向是两个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分类,其背后涉及到学生将这5个小数有序地进行两两组合,产生10组小数大小的比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体现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对这五个小数的比较很大程度上放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小数的比较大小,也促使学生从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到小数的大小比较。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小数进行充分的发现、观察、思考、比较、分析,亲历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在看似简单知识点的教学李老师赋予了学生乐学的方式的同时,还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整节课李老师语言精练,而且评价相当的到位,每一环节的评价对学生都有启发性和鼓励性。同时我也感悟到,在追求最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同时,原来形成的知识技能训练,高密度、大强度思维训练的好做法不能丢,但要以“学生怎样才能学好”为主。课堂教学的内容要统筹安排,每节课都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要尽可能设计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来去锻炼学生、培养学生。
点击下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09809主题精华84帖子
《小数的大小比较》评课
《小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已有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课一开始,胡老师以奥运比赛作为情境引入,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思维激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让孩子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在为国骄傲的同时,感知小数的大小,体会比较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 &胡老师接着借助数射线来对学生讲解小数之间的大小,让学生们通过直观感受小数之间的大小。然后又让学生进行讨论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比较大小,引出各种方法,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和总结。特别是当得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的结论时,还追问为什么用省略号,让学生自己感悟出省略的语句,从而使学生理解更深一步。
& & 练习的设计富有层次性。课上老师由易到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但在练习三个小数比较时可以再延伸一下问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引导出学生得出利用数字间数位对齐后比较大小更加快捷。
点击下载: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X2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均是精品资料,值得下载!,小学,数学,听课,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小学听课记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3:25:2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小学数学听课记录.DOC
官方公共微信查看: 9350|回复: 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积分1664主题精华0帖子
初中二年级, 积分 16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336 积分
小学下学期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三年级(1)班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 &&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 &&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 &&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 &&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 &&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 &&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 && &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
& && &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 && &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 && &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 && &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 && && &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 && && &
四 条 直 的 边
四 个& && & 角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积分1664主题精华0帖子
初中二年级, 积分 16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336 积分
2月29日,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四年级数学备课会,有幸听了历春雪老师的《加法交换律》一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由于身处会场最后端,不能完全记下精彩之处,甚至会有出入,课后又未加加工,就是课堂中我自己记下的原汁原味,因此不算实录。今天陈晓泽老师正好到我校,要我随便说说对那堂课的看法,正好还过不了几天,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印象,就胡扯一通,又好久没上自己的博客了,就给自己的博客增加点内容,以给自己一点慰藉。
加法交换律
乌牛中心,历春雪
师:观察左右两堆小棒,左边一根,右边5根,一共有几根
师:从上面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运算符号没有变,数字没有变
生2:1和5的位置变了。
师: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看看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从一个算式就得出一个结论是不是太草率了,我们现在就把它当作一个猜想,我们想办法去验证它。
那么我们怎么去验证它呢?
生:用其它的算式去验证它
生2:用例举法去验证
师:你可举个例子?
我们从理论上说应举无数个例子才能验证,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那我们就每个人举三四个例子,全班同学就有很多例子了。
师:刚才老师发现了两个例子,你们看哪个合适些:
68& && && && && && && && && && && &&&68
师:第二个算式,没有经过计算就把它们用等号连接,不太合适
板书学生的举例
有两个加数,有三个加数的,
现在能不能说明刚才的规律是正确的?
师:有没有什么例子来证明刚才的规律是不正确的呢?
生:(沉默)
师:从你们的表现告诉老师,你们举不出来例子
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刚才的规律的呢:
猜想——,验证
你们能给取个名字吗?
生1:加法不变定理
生2:加法的交换律
师:那么在这些式子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生:加数的位置变了,和不变。
刚才是两个加数,那么你们还有其它的猜想吗?
生:交换三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你们能举例来说明吗?
每个同学写两个或三个式子来验证。
3+2+4=4+2+3
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加数的位置变了,和没变
师:都变了吗?
生:3和4的位置变了。
师:你还能写出其它的式子吗?
看看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我们发现,交换三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不会变的。
运用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师:谁能想一个等式,把刚才想的和我们举的例子都包含进去。
?+!=!+?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师:是不是语文算式上的问号和感叹号?
生:是代表数字
今天我们学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能不能通过今天的,想到其它的。
生: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交换被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交换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商是不是不变
师:那到底这些猜想正确不正确呢?要举例来验证,回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自己去验证。
从直观出发,从浅处出发,低起点,循序渐进。不妨也是一种巧妙的引入,简洁明了。
让学生明白规律不是从单个现象就能得出的,渗透规律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是否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验证,体现过程,
着眼于数学的根源——加法的意义。而不单单局限由学生举算式,用定律去证明定律,因为学生毕竟是感性的,只有从生活中活生生的实际例子出发,先由动态的数学再转换到静态的数学规律。
应该让举例的同学来阐述,说说他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用等号连接,学生就有可能从加法的意义着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加法本身就建立在求总数的意义上,只要是类是同的,那总数一定是等同的。
引导反证法,渗透数学思想,
渗透给学生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采用不完全归纳法,
亮点: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
加法的交换律,学生看似不用教都会了,一节课似乎也就“无教头”,加法运算从一年级就开始,一直再学,交换律也一直在用,只是没有把它提升为一个定律而已,因而越是简单的东西要越难上,特别是要把简单的数学上得有血有肉,就更难了。从历老师的教学来剖析,不难看出,历老师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数学思想的渗透上。当出现5+1=1+5出现时,就让学生去发现,然后去讨论。
师:从上面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运算符号没有变,数字没有变
生2:1和5的位置变了。
师: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看看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从一个算式就得出一个结论是不是太草率了,我们现在就把它当作一个猜想,我们想办法去验证它。那么我们怎么去验证它呢?
生:用其它的算式去验证它……
从上面的教学流程可看出,老师是想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和兴趣,把上面的定格为猜想,既然是猜想,就要验证,让学生寻求好的方法去验证上面的的说法是否正确,(猜想——验证)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想。
师:我们从理论上说应举无数个例子才能验证,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那我们就每个人举三四个例子,全班同学就有很多例子了。
师:有没有什么例子来证明刚才的规律是不正确的呢?
老师就是步步深入,帮助学生建立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渗透思想思维,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思维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与具体的数学内容相结合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我们在教学中都应予以重视。让学生时时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课堂中就是要让学生在亲身的学习中体验数学思维和方法,而不是强加给的。
个人建议:寻根教育——着眼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交换律,即要结合现实素材。
老师在让学生去验证加法交换律的定律时,让学生举的都是静态的数学算式,忽视了加法的意义,是否从动态的例子出发,用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去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加法是求和的运算,求若干个数的总和是多少,只要若干个数的量没变化,总和就是不变的,只要建立在加法的本质意义上,就是不去计算,学生自然也会理解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一定不变的。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时候,不能撇开数学的根源,从根源出发的数学,学生是最容易理解的。从众多的实例中或者让学生通过对加法意义的说理形成一个数学规律的模型,如果撇开加法的意义,学生理解的就会局限于规律的结果,却上升不了知其所以然。
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与要求就是要求我们“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 纵观我们本套教材的编排,我们也不能看出编排者的意图所在。在低年级没有单独安排“混合运算”单元,而是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等,都是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运算顺序。在中年级时,再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系统介绍运算顺序。这样编排无非是让我们执教者要抓运算的本质意义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使学生逐步体会、理解运算顺序。我们在教运算定律时,也应该由感性的材料再上升到理性的定律,这样更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X2《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听课反思 - 花过留影的个人空间 - 教育博客
- Powered by X-Space
花过留影,雁过留声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听课反思
& 10:5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一道数学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