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通假字研究综述字

当前位置: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通():_______..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通(&&&& ):____________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____________3.诎右臂支船(&&&&&&)通(&&&&&&):____________ 4.左手倚一衡木(&&&&&&)通(&&&&&&):____________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山东省同步题
1.简通拣  挑选2.有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诎通屈  弯曲4.衡通横&&&&&&& 横着5.甫通父  男子的美称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通():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通假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通假字类型: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1.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2.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睹”和“覩”。3.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汉书》)“上”是“尚”的借字,崇尚之义。音近替代:“距关而毋内诸侯”(《史记?鸿门宴》)“内”与“纳”音近,故相通。形近替代:“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韩非子?五蠹》:“》)“被”与“披”形近,且有同一构件“皮”而通。 通假字与假借字区别: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 ”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例:在课本中“a”本来写作“b”,则a为通假字初中常见通假字汇总:一、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
6、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7、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
9、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0、对镜帖花黄 “帖”(tiē) 通“贴” 《》
11、卿今掌事 “涂”通“途”(tú)《》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
14、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
二、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1、般诎。 “诎”,通“屈”,理屈。《》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14、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断,隔绝。即垄断,山冈高地。《愚公移山》
15、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挡。《》
16、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公输》
发现相似题
与“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通():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2378976487552667068103027108710《核舟记》通假字及一词多义-免费语文教学资源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核舟记》通假字及一词多义
作者: &&加入日期:10-04-29
诎右臂支船&(诎――“屈”,弯曲。)&
左手椅一衡木&(衡――“横”,横着)&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拣”挑选)&
约八分有奇&(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父”,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馀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成。&
中轩敞者为舱&――&是。&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   七年级(上册)文言通假字
&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
&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
&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论语十则》
&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
&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   七年级(下册)文言通假字
&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
&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  11、对镜帖花黄 “帖”(tiē) 通“贴” 《》
&  12、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tú)《》
&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  14、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
&  15、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
&  16、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   八年级(上册)文言通假字
&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核舟记》
&  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核舟记》
&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   八年级(下册)文言通假字
&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
&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马说》
&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马说》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马说》
&  7、其真无马邪 !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
&   九年级(上册)文言通假字
&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陈涉世家》
&  2、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陈涉世家》
&  3、将军被坚执锐。 被,通“披”。《陈涉世家》
&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  6、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隆中对》
&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已,通“以”。《隆中对》
&    九年级(下册)文言通假字
&  1、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
&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  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
&  12、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
&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 成了一词多义。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 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 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此外 ,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文言文古今异义
&文言文古今异义
&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 “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 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1.词义扩大:“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词义缩小:“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 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4.感情色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 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 “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6.词义弱化:“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 示埋怨、责备。
   7.词义强化:“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 思。
   8.古褒今贬:“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 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9.古贬今褒:“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 ,安顺。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
&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 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2.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3.倒装句:文言中中,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等。
  4.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赏析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初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小学文言文&
小学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阅读题及答案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发表评论:
馆藏&5430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假字研究综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