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和mgco2反应曲线的现象

当前位置:
>>>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
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1)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设计实验](2)方案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然后滴入足量的____________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3)方案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______.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思与评价](4)有同学认为方案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应再做对比实验,理由是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以用氯化钙溶液来检验,若观察到产生了沉淀,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3)二氧化碳为气体,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会使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此时若打开活塞,则烧杯中的水会被到吸入广口瓶中;(4)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同样能够使广口瓶中压强减小.故答案为:(1)2NaOH+CO2═Na2CO3+H2O;(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然后滴入足量的 氯化钙溶液产生了沉淀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3)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然后打开活塞.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4)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主要考查你对&&碱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碱的定义: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可用通式R(OH)n表示。从元素组成来看,碱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除这两种碱外,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的氢氧化铝[Al(OH)3)。 (2)晶体(固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而潮湿而逐步溶解的现象叫做潮解。氢氧化钠、粗盐、氯化镁等物质都易潮解,应保存在密闭干燥的地方。同时称量 NaOH固体时要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防止 NaOH固体潮解后腐蚀天平的托盘。 (3)熟石灰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碱的通性
常见的碱有NaOH、KOH、Ca(OH)2、氨水的特性:①氢氧化钠(NaOH)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这是因为它有强腐蚀性。NaOH是一种可溶性强碱。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可用作碱性气体(如NH3)或中性气体(如H2、O2、CO等)的干燥剂。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固体。NaOH溶液可以腐蚀玻璃,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胶塞。 ②氢氧化钙[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Ca(OH)2也有腐蚀作用。Ca(OH)2与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常用于检验CO2。 Ca(OH)2+CO2=CaCO3↓+H2O Ca(OH)2能跟Na2CO3反应生成NaOH,用于制取NaOH。反应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③氨水(NH3·H2O)是一种可溶性弱碱,NH3溶于水可得氨水。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将氨气通过盛放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水和铜,其反应方程式为: 2NH3+3CuO=(加热)=3Cu+N2↑+3H2O,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此外,KOH、Ba(OH)2也是常见的可溶性强碱。不溶的碱大多是弱碱,如:Fe(OH)3、Cu(OH)2等。他们的共同性质是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比较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比较
几种碱的颜色和溶解度
概念性质的理解①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要防止沽到皮肤.上或洒在衣服上。如果不慎将碱液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②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而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化学变化;生石灰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③由于NaOH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④保存碱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以防止长期不用碱溶液,碱溶液腐蚀玻璃造成打不开的情况。⑤只有可溶性碱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不溶性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Mg(OH)2中滴加无色酚酞,酚酞不变色。 ⑥盐和碱的反应,反应物中的盐和碱必须溶于水,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难溶物、气体或H2O。铵盐与碱反应生成的碱不稳定,分解为NH3和H2O。 ⑦碱与酸的反应中碱可以是不溶性碱,如 Cu(OH)2+H2SO4==CuSO4+2H2O。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鉴别:NaOH与Ca(OH)2的水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故鉴别NaOH和Ca(OH)2不能用指示剂,通常情况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鉴别NaOH和Ca(OH)2 方法一:通入CO2气体,NaOH溶液与CO2气体反应后无明显现象,但Ca(OH)2溶液即澄清石灰水与 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方法二:滴加Na2CO3溶液或K2CO3溶液,NaOH溶液与K2CO3,Na2CO3溶液不反应,但Ca(OH)2溶液与 Na2CO3、K2CO3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Ca(OH)2+ Na2CO3==CaCO3↓+2NaOH,Ca(OH)2+K2CO3 ==Na2CO3+2KOH。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人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很难直接判断二氧化碳气体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要判断二氧化碳气体确实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 (1)检验产物的方法:验证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检验碳酸根离子是否存在。通常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 方法1:取样,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方法2:取样,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上述两种方法其实也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而且方法I还可以用于除去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2)改进实验装置,通过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间接证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如:
碱的命名:一般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变价金属元素形成的碱,高价金属碱读作氢氧化某,如Fe(OH)3读作氢氧化铁,低价金属碱读作氢氧化亚某,如Fe(OH)2读作氢氧化亚铁。氨水:氨气的水溶液俗称氨水,主要成分是NH3·H2O,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浓氨水能挥发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NH3。氨水显碱性,能使指示剂变色。氨水的组成中含有N元素,因此可通过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来制氮肥,其本身也是一种氮肥。在化学实验中一般可用浓氨水做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发现相似题
与“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144219502723112123905255450173778高中化学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Mg与CO2反应原理,推测钠也应能在CO2中燃烧。为了确定其生成产物并进行实验论证,请你参与以下研究过程。
(1)甲同学首先设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三种发生装置,若选用碳酸氢钠分解制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A”“B”或“C”,下同);若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为原料,并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最好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若用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
(2)乙同学按实验要求,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PdCl2溶液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请完成下列问题:
&&& 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装置4中的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老师认为,不仅要检验残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钠还要检验其中是否有氧化钠和碳,当确认钠充分反应后,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装置4中得到的残留固体中是否含有Na2O和C。
&&& (2)①2Na+2CO2CO+Na2CO3②4Na+3CO22Na2CO3+C
&&& (3)将残留物溶于适量水,若有黑色不溶物则证明残留物中有C,在溶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残留物中含有Na2O。
解析:(2)①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依题中信息知产生了CO,残留物与HCl作用产生CO2,则残留物中含Na2CO3。
&&& ②残留物与HCl作用产生CO2,证明残留物中含Na2CO3,而又无CO产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钠被氧化,则必有元素被还原,联系残留固体中有两种物质故知有C生成。
&&& (3)根据碳不溶于水,可证明之,根据Na2O+H2O2NaOH溶液显碱性可证明Na2O存在,但Na2CO3溶液也显碱性,对实验有干扰,故先将用Ba2+沉淀。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试题答案和解析,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搜索功能。百万题库任你搜索。搜索成功率80%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组兴趣实验(a、b管的体积相等,夹持装置已略去).
(1)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2)2NaOH+MgCl2=Mg(OH)2↓+2NaCl;
(3)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关闭K,向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90℃的热水至图中虚线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管中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白烟,a管中液面上升.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对比a、b管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关闭K,分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体积的氢气于两管中.再将镁条和大理石分别置于a、b管口内,向烧杯内逐滴加入浓盐酸,a、b管内均有气泡产生,其中a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2HCl=MgCl2+H2↑.待两管内液体恰好全部排出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一段时间后,打开K,此时观察到a、b管中的现象是a管内液面上升,b管内液面下降,最终相平,达到距管口约处.
解:(3)根据白磷的着火点为40℃,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消耗氧气,依据压强变化,因此观察到a管中的现象是 白磷燃烧产生白烟,a管中液面上升;
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
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对比a、b管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加酸之前:a管b都只装了体积的H2,再将镁条和大理石分别置于a、b管口内,向烧杯内逐滴加入浓盐酸,a、b管内均有气泡产生镁条和大理石分别与盐酸反应生成H2和CO2,待两管内液体恰好全部排出后,两管中:a管装的全是H2;b管装的一半H2,一半CO2,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
CO2+2NaOH=Na2CO3+H2O&& 2NaOH+MgCl2=Mg(OH)2↓+2NaCl&& CaCl2+Na2CO3=CaCO3↓+NaCl
那么b管装的一半CO2全部被NaOH吸收掉;吸收掉之后,b 管装有一半溶液,一半H2,并有一段液注;
打开K,a、b 管边通,就是一个连通器,里面液面高度相等;
一段时间后,打开K,此时观察到a、b管中的现象是:b 比a多了一半管溶液,高半管,
b中的水流向下流,a管内液面上升,b管内液面下降,最终相平,达到距管口约&处(a、b中气体的体积为
1+,均分到a、b中各占,则液面达到距管口约&处);
故答案为:
(1)白磷燃烧产生白烟,a管中液面上升;&4P+5O2&2P2O5;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Mg+2HCl=MgCl2+H2↑;&a管内液面上升,b管内液面下降,最终相平,达到距管口约&处.
(3)根据白磷的着火点为40℃,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消耗氧气,依据压强变化,进行解答;
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写出方程式即可;
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加酸之前:a管b都只装了H2,
再将镁条和大理石分别置于a、b管口内,向烧杯内逐滴加入浓盐酸,a、b管内均有气泡产生镁条和大理石分别与盐酸反应生成H2和CO2,待两管内液体恰好全部排出后,两管中:a管装的全是H2;b管装的一半H2,一半CO2,
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
CO2+2NaOH=Na2CO3+H2O&& 2NaOH+MgCl2=Mg(OH)2↓+2NaCl&& CaCl2+Na2CO3=CaCO3↓+NaCl
那么b管装的一半CO2全部被NaOH吸收掉;吸收掉之后,b 管装有一半溶液,一半H2,并有一段液注;
打开K,ab 管边通,就是一个连通器!里面液面高度相等!进行分析解答.高中化学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活泼金属Mg与CO2发生反应,推测活泼金属钠也能与CO2发生反应,因此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已知:常温下,CO能使一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例如:PdCl2 + CO + H2O === Pd↓+ CO2 +2HCl&&&&& 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此反应也可用来检测微量CO的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为了使制气装置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A处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写 “I”、 “II”或“III”)。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气体,装置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溶液,装置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2)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知Na与CO2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并装入药品后,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待装置________(填写字母)中出现&&&&&&&&&&&&&&&&& 现象时,再点燃酒精喷灯,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3)假设CO2气体为足量,在实验过程中分别产生以下①、②两种不同情况,请分析并回答问题:①若装置F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生成两种固体物质,取少量固体生成物与盐酸反应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若装置F中有黑色沉淀生成,装置D中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取少量该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也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4)请判断②中D装置生成固体的成分是钠的正盐还是酸式盐?请用文字简要说明理由。& &&&&&&&&&&&&&&&&&&&&&&&&&&&&&&&&&&&&&&&&&&&&&&&&&&&&&&&&&&&&&&&&&&&&&&&&&&&&&&&&&&&&&。
(1) &&&&&&&&&(2分)& &III(1分)、饱和NaHCO3(1分)、浓H2SO4& (1分)(2)高温或强热(1分)、打开III中的止水夹(1分)、E(1分)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分)、排出该装置中的空气(1分)(3)①&& (2分)②&&&(2分)(4)生成正盐。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共有三种元素,没有氢元素,因此不能生成酸式盐。或:生成正盐。因为高温条件下碳酸氢钠不存在。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2分)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试题答案和解析,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搜索功能。百万题库任你搜索。搜索成功率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o2和naoh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