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个关于对新学校看法的英语小对话对话(高...

一个简短的3人间英语对话,下面题目人选一个,谢谢啊,急需。越快加分越高_百度知道
一个简短的3人间英语对话,下面题目人选一个,谢谢啊,急需。越快加分越高
10. Please list the major factors that people usually consider in choosing a career and order them from the most important to the least.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 for Chinese people in hosting 2008 Olympic Games1. Is there any connection between names and personalities?8. What are some of the constructive methods people use to deal with stress.4.7?2? Please illustrate. What do you think university students can do to manage their time the best? Why or why not.9. Please lis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arrying a foreigner. What does war teach us. How can parents and children improve their mutual understanding?6. What can society do to help the disabled. Should romantic rela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be encouraged? Why? What can be done to avoid war?3?5
No!A, I cant understand your opinionA!C:What do you think university students can do to manage their time the best, maybe for a university
study is the fist:A person is a life ?B:I think one person must do something that he think is right.How can you live freely:B, in a life you must be aware of what you need!What do you mean.So do your think is right? B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英语对话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不理解什么意思啊~?是回答这10个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讨论关于上海主要的改变 英语对话 急急急~~~_百度知道
讨论关于上海主要的改变 英语对话 急急急~~~
教育 学校教育 学费5急需一片英语对话,要求包括下列内容1,社会上的 家庭生活2,金融 3,婚姻9,建筑 风景10,网络 信息11,抢劫7,酒店 饭店6,环境 污染4,儿童中心 母爱8
我们也是: if we built more roads: the problem is now on a truly global scale.B; ; I think that th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c I think we should do a few things at once。需要有一个国际回应这个问题。清洁的工厂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严格的法律相继出台: it is in mine too,人们只想填补了汽车它们.A.The air would certainly be cleaner if there were fewer cars being used in the city.A. 您认为如何改进我们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B: we have reduced emission of air pollutants in recent years。A; I think we just need to build more roads.A。最大的问题是水。他们使用了太多的水. 我觉得我们应该马上做一些事情,我同意。A: what methods do you use to conserve water. There needs to be an international resp how do you think the transport system in our city could be improved:我明白了。气候干燥。A. I don’t believe that any single country can
I agree with you: water is rationed。改善公共交通?B. Factories have become cleaner as stric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law have been introduced。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使用一些现代生活用品如洗衣机。A?B,更美好的生活”的意思; is the environment a big issues in your country. The climate is dry and so water conservati This is the meaning of &quot. Then there would be more space for cars to drive and we’d have fewer traffic jams,better life&quot.这就是“更好的城市。B. I think the biggest environment problem in my country is air pollution,鼓励人们使用: I think you’re right。B。A.B. It means that we cannot use some modern household items. They use too much water. 我认为公共交通系统可以简化。B, my country is more agricultural and has much less industry. 我认为我们只需要兴建更多道路. Improving public transport would encourage people to use that:你什么方法来节约用水。我们只能用一定数额的每月:我觉得你说得对,因此节约用水是非常重要的A,将有更多的空间. We can only use a certain amount each month,我国有更多的农业和工业少得多,但车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来源. The air here is much more polluted than in my country. 如果我们建立更多的道路,汽车驾驶及我们不得不减少交通拥堵:是的. I think we should discourage people fbetter city, people would just fill them with cars again。我不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些什么事情。B:环境是不是贵国最大的问题。A, but cars are still a major source of them.我同意你:现在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的全球规模。这里的空气污染更比我国。我认为我们应该减少其使用的汽车的人,在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是空气污染。A?B.B: I see. The biggest issue is water.如果在有都市的使用更少的汽车空气肯定是清洁的. Of course,我们的国家是呢B? It is in mine.交通A: yes。当然:水是配给的; how would you do that.A。然后。我认为:我们已经降低了近几年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 你将如何做呢, like washing machines, I agreeA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英语对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规模“人机对话”英语口语的有效性研究
大规模“人机对话”英语口语的有效性研究
 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当中,说是其中一种语言输出技能。对于说的能力的考查通常是通过面对面的交谈进行。但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面谈的成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考官的交际技能,考试中提供的提示,考试的环境等。因此,在实践中,面谈这种口试形式的信度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说的能力是最难测试的一种能力。本文将首先回顾一下目前国际上对直接和半直接口试的研究状况及近年来对效度概念的观点的变化,尤其是对世界著名的测试专家messick重新提出的关于效度和信度的概念作一个回顾。然后,本文将介绍笔者的一项关于大规模(large-scale)“人机对话”英语口试的有效性研究―――对2004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下文称“升中考”)英语科口试的有效性研究,从中得出一些对半直接口试的研究的启发。&&&&
&&&& 一、直接和半直接口试&&&&
clark(1979,选自o’lough-lin,2001)提出把口试划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口试,半直接口试和间接口试。直接口试一般通过一种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谈进行,俗称“人人对话”。直接口试在19世纪5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比较著名的是由美国外国服务机构(us foreign services institute)开发的口语能力面谈测试‘opi’(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半直接口试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它是一种借助录音机或电脑作为媒介的考试。在半直接口试中,考生被要求根据他们所听到的录音内容作出反应。第一个借助计算机进行考试并评分的半直接考试是“电话过关(phonepass)”。另一个例子是19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模拟口语能力面谈(‘sopi’)”。这种考试用于测试在美国的小语种如葡萄牙语和中文的能力。本文研究的广州市“升中考”英语口试也是属于半直接考试。在间接口试中,考生无需说话,更没有与考官面对面的交流,考生有时被要求写出他们对读到的情景的反应。&&&&
二、直接和半直接口试的等价性&&&&
首先我想简要地回顾一下理论上关于这两种考试的等价性研究。&&&&
在试题的效度方面,许多测试研究专家认为直接口试比半直接口试具有更高的效度。例如,测试专家clark (1979, 选自o’loughlin)认为直接考试是测试口语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因为直接口试中反映了真实的生活情景。另一方面,有一些学者,例如:hughes (1989)和van lier (1989, 选自o’loughlin),质疑口试面谈的效度问题。van lier 指出测试中面谈的基本特征与真实生活中的谈话是不同的。他甚至质疑面谈是否测试口语能力的最好工具。在信度方面,总的来说,大家普遍认为半直接口试具有更高的信度。原因是在半直接口试中,考生会获得统一的语言输入,而他们的语言输出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可操作性是研究测试有效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半直接考试被认为是更具操作性。&&&&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在直接和半直接口试的等价性方面,学者们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早期的比较研究主要依赖于效标关联研究(concurrent validation),也就是说,考生参加两次不同的口试,然后对这两次的考试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如果这两次成绩效度相关,那么就可推断这两次考试考查相同的技能。‘tse’是1980年美国教育测试服务中心(ets)开发的一个半直接考试,clark和swinton(1980, 选自o*9蒺loughlin)进行了‘tse’和口语面谈(‘opi’)的成绩比较研究,发现两种考试的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80,因此他们认为可以用半直接考试‘tse’ 取代直接考试
‘opi’。lowe和clifford对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几种语言的口试作了研究,他们发现在测试这些语言的口试中,另一个由美国开发的半直接口试‘rope’(lowe and clifford, 1980, 选自fulcher, 2003)与‘opi’的成绩相关系数高达0.90。standfield(1991)对直接口试‘opi’与半直接‘sopi’口试的成绩相关性作了系列研究,得出相关系数在0.89到0.95之间。standfield因而认为这两种考试考查相同的能力。&&&&
正如一些测试研究专家(如o’loughlin, 2001; fulcher, 2003)所提出,以上谈到的研究对直接口试与间接口试是否考察相同语言技能方面只是提供了必要的证据,但这种证据是不充分的,相关证据只表示所比较的两者之间有联系,而不是证明他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我们也许可以说,从考生的半间接口试的成绩可以预测其间接口试的成绩。两种测试成绩的高相关并不能说明两种考试考察的技能是相同的。显然,我们在直接口试和半直接口试的研究方面仍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
shohamy (1994) 是首批超越效标关联研究的学者之一,她对直接口试‘opi’和半直接口试 ‘sopi’ 中使用的语言的语言功能和其他的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特征作了深入研究。总的来说,shohamy 的研究显示直接口试‘opi’和半直接口试‘sopi’能力的“口语概念”(speaking construct),即对什么是说的能力的解释是不同的,因此,虽然两种测试成绩的相关度较高,但两种测试是不等价的。o’loughlin (2001)对澳大利亚的一个直接口试和非直接口试(录音机为媒介)的成绩的等价性作了研究。这种考试的对象是本族语非英语的移民澳大利亚人员,它是四种语言技能测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他的研究中,o’loughlin用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例如:分数相关计算(scores correlations),语篇分析(doscourse analysis)和观察(observation)等。总的来说,o’loughlin的研究结果显示面谈与录音机为媒介的半直接口试考察了考生不同的口语技能,因而这两种考试是不可相互代替的。 对一些关于直接和半直接口试的实证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出,似乎越来越多的证据对试图代替直接口试的半直接口试的效度问题提出了质疑,但在实践中,考虑到实用性(practicality)的问题,我们并没有舍弃半直接考试。在文章的以下部分,我将会展开对半直接口试的有效性问题的讨论。&&&&
 三、关于测试的有效性&&&&
有效性也称作效度,传统的效度概念是指一项考试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一项有效的考试是指这项考试测量了它想要测量的东西。近年来,效度的概念已发生了一些变化。测试学家meesick(1996) 提出的研究测试效度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的理论中最俱影响的一个。messick认为效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他认为应从六方面去评价考试成绩的效度。&&&&
1. 真实性方面(substantive aspect)&&&&
根据messick的观点, 效度的真实性方面关注考生的答题过程。考生解决每一道题目的过程将反映命题理念是否与答题过程的一致性。我个人认为messick提的这个概念与著名测试专家alderson(1996) 提出的‘反应效度’相似。&&&&
2. 结构性方面(structural aspect)&&&&
messick认为结构性方面与试题的内部结构有关。它与评分的过程和分数的报告方法有关。具体地说,我们需要研究试题的不同部分的分数是否体现了该份测试的命题理念(test construct)。除此之外,效度的结构性方面还与评分标准有关。命题者应选择一个与命题理念对应的评分系统。&&&&
3. 内容方面 (content aspect)&&&&
这方面与传统的‘内容效度’概念相似,主要研究试题的内容与命题理念的关系,也就是说,试题的内容提供给考生有多大机会展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的程度。&&&&
4. 概括性方面 (generalisability aspect)&&&&
这方面主要研究当被测量对象本身没有变化,用同样的试题去测量时,是否在不同的情况下(例如:考官的改变;考试时间的改变)得到同样的结果。我个人认为这方面与传统的测试信度概念相似。&&&&
5. 外部因素方面(external aspect)&&&&
从字面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方面与试题以外的东西有关。例如:一项测试与另外的测试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通常可通过对相关系数的计算进行。&&&&
6. 后果方面(consequential aspect)&&&&
这方面与测试的反拨作用(washback)和公平性(fairness)有关。一项好的测试通常给教学和学习带来正面的影响。例如:口试的采用将令到教师和学生更重视口语的训练。除此之外,公平也是测试设计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测试中各任务的难度对于男生或女生来说都应该是一样的。&&&&
总的来说,messick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测试有效性的模式。我个人认为这个模式富有影响是因为它的综合性。它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一项有效的测试。同时,它也告诉了研究人员在进行测试的有效性研究时应收集什么数据。下文将是把mes-sick的模式应用于实践的一个尝试,是我对广州市2004年“升中考”英语口试的有效性做的一个初步研究,它是把messick的模式应用于中国英语测试实践的一个尝试。&&&&
四、对大规模“人机对话”英语口试的有效性研究&&&&
1.口试的背景&&&&
广州市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都参加全市的“升中考”。英语口试是英语试题的一部分。2004年6月是第一次全市性大规模的考试,大约10万考生参加了口试。由于大约40%的考生会在这次考试中被淘汰,失去在普通高中就读的机会,因而,这次招生考试是一次高厉害的考试。考虑到考试的目的和性质,这次口试在设计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测试的信度。如上文所述,半直接口试被认为具有更大的效度。这次考试采用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半直接考试形式,俗称‘人机对话’。试题由三题组成,第一题要求学生读一篇短文。第二题要求学生对听到的五道问题作出反应,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第三题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图片或根据中文情景提示用英语完成一个语言任务。例如:他们被要求根据中文要点提示向外国朋友介绍自己的学校的情况。每部分的答题时间有所不同,第一及第三题,考生有90秒钟时间准备和2分钟的时间录音,考试有75秒钟的时间完成第二个任务。评分采用分析法(analytic scoring)评分和整体性评分(holistic scoring)相结合。具体地说,从说话的内容,说话的正确性和流利性三方面去评价一个考生的口语能力。&&&&
总体来说,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支持这个考试。与本研究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3名参与调查的学生当中,76.7%的学生表示支持进行口试,36名参加调查的教师中,33名,约占总数的91.7%的教师表示支持举行口试。此外,调查的结果显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74.8%的学生和66.7%的老师宁愿选择‘人机对话’,他们大多认为这种半直接考试更公平。只有少数的参与者希望选择‘人人对话’。&&&&
2.研究的设计&&&&
(1)研究问题&&&&
本项研究的重点是探讨是否在某些情形(con-text)下,半直接考试可以代替直接考试。研究的假设包括:&&&&
正如许多学者提到,直接口试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考查考生口语能力的方式。半直接口试与直接口试是不等价的,但是,它仍然是一种测试考生口语能力的常用工具之一。此外,在某些情形下,它可以用作代替直接口试。同时必须采取某些措施去改进半直接口试的有效性。本研究有两个具体的研究问题:&&&&
1)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半直接口试代替直接口试?&&&&
2)2004年广州市‘升中考’英语口试的有效性如何?&&&&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去进行。具体地说,使用了效标相关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及文件研究等方法。103名2004年应届初三毕业生的‘升中考’口语考试成绩和他们的英语老师根据他们的平时表现给出的成绩进行了相关研究,本项研究的假设是平时成绩好的同学在‘升中考’中也应当取得好的成绩。其次,通过组织老师和学生参加不同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半直接口试的看法。再次,笔者与这次口试的项目负责人和本地英语教学专家作了非正式的谈话式的访谈,还对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下文称《课标》和《2004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指导书(英语)》(下文称《指导书》)两份文件作了研究。&&&&
(3)样本&&&&
参加这次问卷调查和口试成绩相关研究的老师和学生都属于随机抽取样本。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103人,教师人数为36人。学生和教师均来自广州市市区和郊区的不同层次的学校。参加口试成绩相关研究的两位老师都是自愿参加的,共有71名考生的成绩用于比较。&&&&
(4)步骤&&&&
数据收集的时间从2004年3月到2004年7月。数据收集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测试前阶段和测试后阶段。&&&&
在6月进行的全市口试前,在3月至5月间进行了文件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这次口试的“口语概念”(speaking construct)。在这阶段,分别对《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初三学生的说的能力的目标要求和《2004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指导书(英语)》口试部分的说明,以及其他的一些关于“口语概念”的框架作了研究。除此以外,还在这个阶段邀请了两位老师对他们将要参加“升中考”的学生的口语能力按考试的评分标准,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及平时的考试成绩作出评分。全市的口试结束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避免考试成绩对师生答题造成的影响,问卷调查的时间选择在成绩公布前。此外,在2004年9月,与这次口试的项目负责人及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英语学科组长进行了非正式的访谈。&&&&
3.结果&&&&
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以messick提出的效度研究模式作为分类的依据。收集到的数据共分为三类,分别是效度的内容方面,外部因素方面及后果方面。&&&&
第一,与效度的内容方面有关的数据分析结果。&&&&
(1)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大家通常认为,口试的内容与命题理念关系密切,而命题理念应该反映现行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因此,让我们首先研究一下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初中毕业生说的要求的描述。&&&&
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初中毕业生要求达到五级的水平,在说的目标方面作出了以下的描述:&&&&
1) 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 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 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
4) 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
5)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6) 能用英语表演短剧;&&&&
7) 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从以上的目标描述可以看出,《课标》对初中毕业生的说的要求还比较低,尤其在语用能力方面的要求较低。&&&&
(2)《2004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指导书(英语)》在设计一份口语试题前,对于命题者来说,要回答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说的能力是由什么构成的?” 根据《指导书》关于口试部分的说明,说的能力由语言微技能(microlinguistic skills)、日常表达技能(routine skills)和应变技能(improvisation skills)组成。 &&&&
广州市2004年的口试命题理念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试题中的三大题考查了《课标》中描述的1,3,5,6、7点的要求。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考试中,由于考生只对计算机“谈话”,不能获得即时的反馈信息,难以考查学生“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及“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的能力。通过对考试指导书中关于口试部分的说明及实际考试中的题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应变技能” 能力未能在试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与其他“口语概念”框架的比较&&&&
不同的学者对‘什么是说的能力?’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相应地提出不同的“口语概念”框架(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speaking construct)。这里引用的是fulcher(2003,改编自bachman和palmer,1996)的一个框架,详见表1:&&&&
表1:a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speaking construct
(flucher, 2003:48)&&&&
language competence&&&&&
phonology ( intonation)&&&&
accuracy ( cohesion)&&&&
fluency ( re-selecting inap- re- cohension)&&&&
strategic capacity&&&&&
achievement strategies (&&&&&
co non-linguistic strategies)&&&&
avoidance strategies ( functional avoidance)&&&&
textual knowledge&&&&&
the structure of talk ( openings and closings) &&&&
pragmatic knowledge ( ex-pressing being)&&&&
sociolinguistic knowledge&&&&&
( cultural)&&&&&  
显然,根据fulcher的框架,仅仅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一栏在2004年广州市“升中考”口试中有所考查。因此,可以说,由于广州的初中毕业生仅是初级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说的能力要求也只是初级水平。&&&&
(4)教师问卷调查&&&&
专家判断(expert judgement)是研究内容效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除了语言学家和测试专家外,有经验的教师也被认作是专家。全市口试结束后,分别进行了教师及学生问卷调查,探讨效度的内容方面及后果方面。问卷以等级排列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为主。笔者对收回的问卷使用统计软件spss(11.0版)进行了频率(frequency)分析。结果显示38.9%的教师相信2004年的口试能有效地考出他们的学生的口语水平。44.6%的学生认为这次口试能考出他们的口语能力。&&&&
(5)英语教研员访谈&&&&
全市的考试结束后,笔者与负责该次口试的项目的两位英语教研员进行了一次无结构式(un-structed)的访谈。访谈的主题是:“你觉得2004年广州市英语口试试题的内容是否充分体现了原来的命题理念?”两位教研员认为2004年广州市的英语口试是一个尝试,给国内其他城市进行大规模的英语口试提供了一个范例。他们承认半直接口试不是考查学生口语能力的最理想的方式,但是,对于大规模高厉害考试来说,为了达到更高的信度,必须要牺牲一些内容效度。但对于学校日常的口语测试来说,他们还是希望能多用直接口试,即‘人人对话’。总的来说,他们认为2004年广州市英语口试试题的内容体现了原来的命题理念。&&&&
第二,与外部因素方面有关的数据分析结果。&&&&
如上文所述,效标相关研究是探讨直接与间接考试的等价性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也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大部分的相关研究是对同一组考生在两次不同的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作相关比较。本研究有些不同,采用同一组考生在“升中考”中的成绩与教师评定的平时成绩作相关比较。我们必须承认,在我国的教情和学情下,学生的英语老师是对他们所教的学生的说的能力有最多的体验的人。因此,教师评价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评定更俱可靠性和说服力。6月初,测试前,来自同一学校的两位老师自愿参与这项研究,他们根据学生在初三这年来的整体表现给他们评了分。为了尽量提高评卷员信度,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与教师召开会议,使大家对与评分有关的事项达成共识。他们使用2004年全市“升中考”的评分标准。“升中考”成绩公布后,笔者利用统计软件spss(11.0版)的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 对71名学生的两个成绩作了相关研究。表2显示了结果。如我们看到的,相关系数为0.548, 呈高度显著水平(p=.000)。这个结果显示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2004年的口试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未必在全市的考试中考得不好。此外,标准差显示了两套分数得离散程度不一样。2004年全市口试的区分度比教师评价的成绩的区分度要低。&&&&
表2: correlations between two scores&&&&
teacher assessment
p=.000&&&&
&&&&  第三、与后果方面有关的数据分析&&&&
在本研究中,效度的后果方面因素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的分析获得。以下是主要的发现: &&&&
1.关于口试的影响方面,44名学生,占总数的44.6%,认为口试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77.8%的教师觉得口试对他们的日常教学有影响。仅有2.8%的教师认为口试没有对他们的教学工作产生影响。&&&&
2.结果显示22.4% 的学生表示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准备2004年的“升中考”口试。仅有9.7%的学生表示他们花了很少时间准备这次的口试。&&&&
3.47.3%的教师承认他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口语教学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4. 53.4%的学生表示在考试过程中感到紧张,仅有6.8%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感到轻松。 &&&&
总的来说,结果显示2004年的口试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说英语的机会。 &&&&
 五、结论和讨论&&&&
首先,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上文提及的两个研究问题:&&&&
1)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半直接口试代替直接口试?&&&&
2)2004年广州‘升中考’英语口试的有效性如何?&&&&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决定是否使用半直接考试代替直接考试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一些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测试的目的与后果。以广州市的口试个案为例,其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说的能力是否达到了《课标》提出的该学段学生的要求,并挑选约6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也就是说,有约40%的考生将被淘汰,因而这项考试是一个高厉害的考试。所以即使广州市的口试没有考查到说的能力的一些方面,如上文fulcher 的框架中提及的说的能力的一些方面,但相对于这次考试的目的来说,它已达到了目的,检测了学生说英语的水平选拔了约60%的学生,是一个有效的考试。因此,在研究半直接和直接口试的等价性时,考试目的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口语概念”(speaking construct)的问题。上文已提到,广州的初中毕业生是初级英语学习者,他们被要求掌握的语言技能,包括语音学方面的,语言的正确性和流利性方面,都是非常基础的语言技能。一些学者(如shohamy,o’loughlin)指出,通过语篇分析发现,在半直接口试中,说的能力的一些方面是没有考查到的,他们认为直接和半直接口试是不能互相代替的。笔者认为他们的观点并不是在任何情形下都是正确的。半直接口试可以用于测试一些基础的说的技能,所以在象广州“升中考”这样大规模高厉害考试这种情形下,可以使用半直接口试代替直接口试。&&&&
第三个因素与测试的实用性(practicality)有关。广州的“升中考”考生人数约有10万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的信度,考试的持续时间不能太长。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为10万名考生举行面对面的“人人对话”考试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学校的63间电脑室用作考试场所,整个考试持续了仅四天。测试中使用了16套内容不同但难度相当的题目,每段(一个上午或下午)分别使用两套的试题。在考试中使用了计算机而不是录音机作为媒介,主要是计算机可以给考生提供视像提示及有利于评分及数据统计与分析。&&&&
综观收集到的关于效度的内容方面,外部因素方面及后果方面的数据,总的来说,2004年广州市“升中考”的英语口试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但在将来的考试中有一些方面仍需要改进。《指导书》中对说的能力的解释的三方面,其中第一、二方面的能力在实际的试题中得到了体现,但第三方面的“应变技能”并没有落实。相关研究显示,考生的平时表现与考试成绩的关系不大。笔者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试题的题型和内容设计有关。标准差显示这次考试在区分能力强的学生与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方面并不理想。参与教师评价的两位教师非常熟悉他们的学生,因而教师更善于区分他们的学生。另一个原因是相关研究的设计存在缺陷,对结果造成了一些误差。例如:两位教师没有接受象2004年全市口试评卷员接受的培训,他们对评分标准的理解与全市考试评卷员对评分标准的理解极可能存在差异。 &&&&
六、对日后研究的建议&&&&
随着英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英语口试的研究仍有待加强,从本研究中,我得到了一些启发。例如:在研究直接与半直接口试时,应给予考试背景足够的关注。这些变量包括“口语概念(speaking construct)”,考生年龄和能力,测试目的和后果,目标语的地位,如对于考生来说是外国语还是第二语言等等。其次,很大程度上,考生的语言教师是对考生的语言能力有最多体验的人,教师对考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在将来的相关研究中,应更多关注如何开展教师评价,如评什么,怎样评,什么时候评等。&&&&
附件1:&&&&
给学生的信和学生问卷&&&&
同学们:&&&&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家对2004年全市“升中考”英语口试的看法,我诚意邀请大家参与这个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制,不会影响老师对你的学习成绩的评定。请大家如实回答。谢谢合作!&&&&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英语科黄丽燕&&&&&
 2004年6月&&&&
对英语口试的看法的问卷调查&&&&
第一部分:答卷者信息&&&&
请大家提供有关的背景信息。&&&&
所在学校:&&&&
我已经学了_____ 年英语。&&&&
请自评一下你的英语口语能力:&&&&
第二部分: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
请圈出代表你的观点的数字。&&&&
1. 总的来说,你支持进行口试吗?&&&&
一点不支持
完全赞成&&&&
请列出三种你赞成或你反对的原因。&&&&
赞成的原因:(1)&&&&&
(2)&&&&&
(3)&&&&&
反对的原因:(1)&&&&&
2. 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宁愿选择“人人对话”还是“人机对话”?&&&&
  a. 人人对话
b. 人机对话&&&&
 请列出你选择a或者b的三个主要原因: &&&&
(1)&&&&&  (2)&&&&&
 (3)&&&&&
3. 你花了多少时间准备考试?&&&&
4. 英语口试对你的英语学习有多大的影响?&&&&
5. 总的来说,你觉得2004年“升中考”口试能考出你的口语能力吗?&&&&
  根本考不出
很能考出&&&&
6. 在参加2004年“升中考”口试的过程中,你感到紧张吗?&&&&
一点不紧张
非常紧张&&&&
7. 你对改进全市的“升中考”口试有什么建议?&&&&
附件2:&&&&
给教师的信和教师问卷&&&&
老师们:&&&&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家对2004年全市“升中考”英语口试的看法,我诚意邀请大家参与这个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不会影响学校和有关部门对你的工作业绩的评定。请大家如实回答。谢谢合作!&&&&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英语科黄丽燕&&&&&
 2004年6月&&&&
对英语口试的看法的问卷调查&&&&
第一部分:答卷者信息&&&&
请大家提供有关的背景信息。&&&&
所在学校:&&&&
我已经教了_____ 年英语。
学历: 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
请圈出代表你的观点的数字。&&&&
1. 总的来说,你支持进行口试吗?&&&&
一点不支持
完全赞成&&&&
请列出三种你赞成或你反对的原因。&&&&
赞成的原因:(1)&&&&&
(2)&&&&&
(3)&&&&&
反对的原因:(1)&&&&&
(2)&&&&&
(3)&&&&&
2. 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宁愿你的学生参加“人人对话”还是“人机对话”考试? &&&&
 a. 人人对话
b. 人机对话&&&&  请列出你选择a或者b的三个主要原因:&&&&&
3. 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口语教学方面?&&&&
4. 英语口试对你的英语教学有多大的影响?&&&&
5. 总的来说,你觉得2004年“升中考”口试能考出你的学生的口语能力吗?&&&&
根本考不出
很能考出&&&&
6. 你对改进全市的“升中考”口试有什么建议?&&&&
参考文献&&&&
underhill nic: testing spoken language, sixteen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lderson et al: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1996&&&&
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9&&&&&
fulcher, g: testing second language speaking, edin-burgh: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3&&&&
luoma s: assessing speak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4&&&&
o’loughlin?k: the equivalence of direct and semi-direct speaking tes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1&&&&
s. messick “validity and 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 language testing 13:241-256, 1996&&&&
chapelle, c: “validity in language assessment”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 254-272,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04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指导书(英语)》,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版权所有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单的英语对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