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和晖软件的区别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之前一直纠结是选择群晖还是qnap好,最近实体店看了下,最终选择qnap
我选择的是259Pro+,下面是我选择的理由
1、群晖和qnap的机器都看过实体机器,群晖的机器基本都是塑料的,而qnap的机器是铝合金的工业化设计很好,如果单单看网上图片会觉得群晖很漂亮,但是看了实体机器对比两者差距太大了,群晖的塑料看上去很粗糙很没安全感,大家有空最后去实体店看看。
2、软件上面我也对比过,功能方面基本同质化,大家的功能基本是一样的,当然qnap还有很多群晖没的功能,界面上面群晖的确漂亮点,但是我都是存储为主,所以这个可以忽略。
3、安全性方面,最近论坛研究了很久,群晖的安全性让我最终放弃的主要原因,买这个东西就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而且朋友打算入4盘位的qnap到时候大家硬盘可以互换拷贝电影,而群晖这方面做不到。
大家感觉如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上一篇:下一篇: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威联通硬件实力还是比群晖强,群晖的数据安全性的确是个问题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价格差那么多,还用说了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qnap和群辉都是用的linux软件 raid
如果做raid5 没啥安全性的区别
用料什么 我就不知道了
现在国内的代理推qnap 就发一些什么qnap安全性好的帖子,以前他们推群辉的时候就发什么群辉软件好的帖子
大家买东西自己辨别吧
我在nas1 写过的一个怎么恢复raid的帖子 群辉和qnap 都可以用 应为软件和raid管理都是一样的
阅读权限90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怒 15:20签到天数: 251 天[LV.8]以坛为家I
哈哈 透过现象看本质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qnap企业级用的多啦。。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QNAP,群晖。。。太贵,不值。
坚决选buffalo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这个价位俺表示消费不起。。。
将来暴发了搞一个玩玩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神码nas,要邪价,动辄就要个3000几千大洋的,不是说别的,这挣的也太多了吧!
自然是买Hp的入门服务器啦,正统服务器,虽然低端才要几个钱!
惠普(HP)MicroServer G7微型塔式服务器744900-AA1(N54L 1P 4GB 4盘位 非热插拔 SATA )
惠普(HP)MicroServer G7微型塔式服务器704941-AA1 (N54L 1P 2GB 4盘位 非热插拔 SATA )
惠普(HP)MicroServer Gen8微型立式服务器 712317-AA1 (GG 4盘位)这个外形我最喜欢
看看这个东西,还买神码坑爹的nas。所有的nas超过1500块就是坑人,硬件最多不过是凌动处理器,一块英特尔原装的凌动板子才几个钱?更别说低端代工的板子了,一个塑料壳子,一个修改开源linux的系统,不是说不能挣钱,只是挣的太狠了点。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神码nas,要邪价,动辄就要个3000几千大洋的,不是说别的,这挣的也太多了吧!
自然是买Hp的入门服务器啦,正统服务器,虽然低端才要几个钱!
惠普(HP)MicroServer G7微型塔式服务器744900-AA1(N54L 1P 4GB 4盘位 非热插拔 SATA )
惠普(HP)MicroServer G7微型塔式服务器704941-AA1 (N54L 1P 2GB 4盘位 非热插拔 SATA )
惠普(HP)MicroServer Gen8微型立式服务器 712317-AA1 (GG 4盘位)这个外形我最喜欢
看看这个东西,还买神码坑爹的nas。所有的nas超过1500块就是坑人,硬件最多不过是凌动处理器,一块英特尔原装的凌动板子才几个钱?更别说低端代工的板子了,一个塑料壳子,一个修改开源linux的系统,不是说不能挣钱,只是挣的太狠了点。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热门排行榜
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晖全集无删减版_菅田将晖_晖的组词
晖的意思你好! 晖huī   (形声字。从日,军声。字本作“晕”。本义:日月周围的光圈)   日色;阳光   晖,光也。――《说文》   日月晕于外,其贼在于内。――《战国策·赵策四》   朝晖夕阴。――宋·晖字的意思有几种啊晖字的意思有几种啊,谢谢晖 【hui】 晖 sunshine; 晖 (1) 晖 huī (2) (形声。从日,军声。字本作“晕”。本义:日月周围的光圈) (3) 日色;阳光 [sunlight] 晖,光也。――《说文》 日月美国日晖公司的性质它到底是 干什么的业务1975年成立的美国日晖集团,全球性且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多年来广泛投资于制药、保养化妆品、日用化工品、保健食品和家用净水机等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业务。集团投资地域横跨美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贝劳秦晖:谁是中国真正的朋友和敌人  对华人最坏的国家,我们认为是最友好的国家,对华人最好的国家我们认为是最敌对的国家  我讲两个最极端的例子,大家知道东南亚地区这两三百年经常排华,但是东南亚国家中基本上没有发生过排华事件的国家,也就辉和晖的区别辉huī ◎ 闪射的光彩:光 。满室生 。 煌。 ◎ 照耀: 映。 耀。 照。 晖 huī ◎ 阳光,亦泛指光辉: 映。春 。朝(zhāo ) 。斜 。陈晖,我爱你啊.真的很爱你喔`~!恩、很好很好。可是在这里喊又没用,那个叫陈晖的又听不到。好是亲口对着那个陈晖喊把。呵呵晖可组什么词?“晖?”的词语: 晖煜 晖光 晖映 晖盈 晖晖 晖目 晖夜 晖景 晖丽 晖暎 晖声 晖焕 晖采 晖素 晖日 晖如 晖范 晖珥 “?晖”的词语: 余晖 春晖 朝晖 晨晖 清晖 斜晖 暮晖 玄晖 华晖 晖关于晖的成语寸草春晖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晖光日新 指进德修业不懈,日日更新 春晖寸草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晖字的组词“晖?”的词语: 晖煜 晖映 晖光 晖盈 晖晖 晖目 晖夜 晖丽 晖景 晖声 晖焕 晖暎 晖采 晖如 晖素 晖日 晖范 晖珥 “?晖”的词语: 春晖 余晖 朝晖 晨晖 清晖 暮晖 玄晖 斜晖 华晖 鸿??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中的朱晖是什么样的人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日武昌老年大学金辉合唱团在武汉市青少年宫音乐厅参加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武汉音乐家协会承办,武汉市合唱艺术委员会协办的我的中国梦 我的价值观—2014“创意武汉”国际时尚节之长江合唱节合唱比赛
那天七岁的儿子说妈妈《燃烧吧蔬菜》好听,跟小苹果一样好听,你编个舞吧,儿子喜欢,我就编了一个快节奏的舞,编得不好,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点
英锦赛 丁俊晖6 0横扫苏顿 携肖国栋晋级第二轮
11月03日 2014年斯诺克冠中冠小组赛 丁俊晖VS霍金斯 决胜局
孙晖刘洋 婚礼花絮
朝晖广场舞小苹果
冠中冠奥沙利文6 0傅家俊 半决赛将战丁俊晖
HD斯诺克 奥沙利文VS丁俊晖 全场录像 2014冠中冠半决赛
【东方STG】凝若夕晖融漪沦,散似纤羽撒朝棔
弹幕视频网
2014斯诺克英锦赛第一轮 丁俊晖VS苏顿 全场录像
【Minecraft】炽晖在太古时代 内测国服仅有小游戏
弹幕视频网中应姓名差异对比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中应姓名差异对比
保密类别______编号________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 科 毕 业 论 文从姓名特色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系 专 班 姓 学别 业 级 名 号语言文学系 汉语言文学 国际汉语推广 耿吉倩
华敏指导教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011 年 4 月 19 日 摘要姓名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标志和符号,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历史、地 理、宗教和文化传统的信息。由于各自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之间 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姓名体系。 不同的文化土壤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姓名文化张 扬着迥异的个性,迸发出各自独特的魅力。本文拟从姓名的起源、取名的方式、 姓名的含义以及姓名的避忌等方面探讨中西方姓名中蕴含的文化的差异。 这对我 们有效的促进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姓名;文化传统;差异I ABSTRACTThe name is sign and symbol of every member of the society.The name implied the information of language , history , geography , relig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a nation. Because of respectiv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ulture tradition , Chinese and Western formed each unique name system. Different soil of culture produced rich and colorful culture of name in both China and West.The different name cultures show their own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demonstraing their unique charm. This thesis analysis and discuss the different name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rom analysis the origin of name , the way to named , the meaning of name and the ineffable when we named someone. It has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ou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ffectively.Keywords: Name;Cultural traditions;DifferenceII 目录中文摘要........................................................... I 外文摘要...........................................................II 绪论................................................................1 一、中西方姓名的起源................................................2 (一)中国人姓氏溯源.............................................2 (二)西方人姓氏产生.............................................3 (三)关于名字的产生.............................................4 二、中西方姓名的结构................................................5 (一)中国人的基本姓名结构.......................................5 (二)大多数西方人的姓名结构及特例...............................6 (三) 中西方复姓的不同意义........................................7 (四) 从姓名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8 三、 中西方姓名中不同的宗教思想体现...................................9 (一)中国人姓名中的佛、道思想....................................9 (二)西方人姓名中基督、神话的影响...............................10 四、 中西方姓名中不同的宗法思想......................................10 (一) 中国人姓名中抹不去的宗族观念...............................10 (二) 中国人姓名中的纲常、 孝悌思想................................11 (三)西方姓名中相对稀薄的宗法观念..............................12 五、 “仁”与“人”在中西方姓名中的分别体现..........................13 (一) 中国人姓名中的儒家思想.....................................13 (二)西方人的姓名崇尚“理性”...................................14 六、 中西方人在取名时不同的避忌......................................14 结论...............................................................16 参考文献...........................................................17 后记...............................................................18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绪论姓名,在现在这个跨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时代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和称 呼, 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的传统文化精神, 如果不了解一个国家的姓名文化内涵, 那么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就会形成极大的障碍和不便。 新加坡第二副总理王鼎昌曾提出过一个疑问: “孔子姓孔,孔子的父亲却为 何姓梁,中国曲阜还建有一梁公庙祭拜他?”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中国孔子基金 会名誉会长的谷牧回答了他这一疑问,解开了这个谜。原来,古代中国姓氏非常 复杂,最早与图腾有关,夏、商、周三代以后, “以地望明贵贱” ,姓氏常与地名 相连,很不稳定。到了汉朝,汉人姓氏才趋向稳定。至于孔子的父亲,通称梁叔 纥,史书也简称纥、叔梁、梁纥。其实“叔”字是古人兄弟的排行次序, “梁” 是地望, “纥”才是其名。如果去掉排行、地望而加“孔”姓,即为孔纥。 《史记》 也曾记载,孔子的先人,史称孔防叔,后简称防叔而省去孔姓。他的后代夏伯、 叔梁纥,皆是省去孔姓的简称。可见叔梁纥,姓孔名纥,叔梁纥只是传统的习惯 和称谓。由此可见,孔子的父亲,确是姓孔,而非姓梁。这是一个外国人对于中 国姓名文化误解所引发的问题,确实,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中国姓名文化的确很难 理解中国复杂的姓名。 在老外们不了解中国姓名文化的同时, 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姓名也同样存在着 不理解的情况。 于是, 许多人起的英文名就闹起了笑话, 比如: 白日梦(Fantasy, 男孩名)、不不(No-no 女孩名)、爱管闲事(Snoopy,女孩名)、冰冷猫(Icy Cat,男孩名)、闪光的(Shiny,女孩名)等等。这样的名字在外国人看来真的是很好笑 很奇怪的,正如我们看到一些外国人起的像“猪八戒”“包公” “阎罗王” “萝卜 头”这种中文名时哈哈大笑一样。由此可见,相互沟通和了解对方的文化,包括 姓名文化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了。 跨文化交流中,对于异文化的了解涉及到各个方面,姓名文化只是其中细小 但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连环扣当中的一环,独立存在又和其他息息相关。 姓名文化是文化研究中许多人都很有兴趣的问题。 只有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 有所了解,才能对姓名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而以姓名为起点,深入讨论,对于把 握中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不无助益。 在中西方历史上, 姓名不仅仅是血统的标志、 家族的徽章,它曾经与社会的等级结构紧紧地缠缚在一起,又突出地表现门第思 想、宗法观念甚至可以激发民族意识。本文将对中西方姓名中蕴含的文化差异展 开研究和探讨。希望对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研究有所裨益。1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一、中西方姓名的起源古今中外, 姓名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 从一个侧面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 宗教、习俗、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等方面的文化信息,是研究民族文化的活 化石。每个民族的姓名文化都是一部史书,从中可以折射出该民族的历史发展轨 迹,可以反映出该民族的心理、价值取向和民族风情等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因 此,有必要对姓名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比较。(一) 中国人的姓氏溯源【1】中国是第一个使用姓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 中国的姓最早萌 生于人类早期的原始部落,始于母系社会的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源于印第安 语,意思是“超自然力量和有血亲关系的氏族” 。远古时代的人认为每个氏族都 源于某个图腾,只要氏族的始祖母与之接触和感应,即衍生后代,所以图腾物象 就是该氏族的祖先,是辨认和维系血缘氏系及亲属关系的依据,这种依据和标志【2】 进而演化为该氏族共有的姓源。 宋兆麟在《中国原始社会史》中曾经提出过:“每一个氏族都有一种图腾,这个图腾就发展为后来的姓。如云南新平杨武鲁魁 大寨的彝族人认为, 方姓是獐子变来的; 杨姓是绵羊变来的; 范姓是水牛变来的; 张姓是绿斑鸠变来的,等等。 ”在我国有个普遍的看法,那就是我们的百家姓, 有些就是由图腾演变来的,如“熊、马、牛、羊、邬、乌、凤、龙、梅、花、李、 叶、林、山、水、方、石、毛、皮、冯、风”等等。 在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的计算只能以母系为准。凡是 同一个氏族下的全体成员均出于一个共同的母系祖先, 从母而得姓, “姓” “从 是 女,从生”的会意字。中国最古老的许多姓,多从“女”字,如“姬、姜、姒、 姚、嬴”等。 这里有一点是要说明的,那就是在现代的社会“姓氏”已经是一个统一的概 念了,我们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姓氏笔画为序” ,姓与氏并无区别。但是实际上, 先秦时期姓与氏是严格区分的。氏的出现,是与政治使命有不解之缘的。在先秦 只有领有土地的人才有称氏的资格。在先秦时代,无论分封土地的大小,每一块 土地的领主都得以称氏,其余人则不然。但是,大小领主都会有子孙若干人,虽 瓜分豆剖,也不见得都能分到一块领地,世代绵延,子孙繁衍,到无地可分时, 命氏之原意就蜕变,氏变成了分别贵贱,表示社会地位的称谓。社会地位不会数 代相同,因此氏就和姓不同了,氏可变而姓不可变。而据学者考证,早在氏族时 期我国就有了“同姓不婚”的传统。所以,我国先秦时期的为了别婚姻,明贵贱【 1】曾莹. 从姓名文化来看英汉文化差异[J].外语研究,2004,12 月下旬刊。【 2】曾莹. 从姓名文化来看英汉文化差异[J].外语研究,2004,12 月下旬刊。2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就有了“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的习俗。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郡县制代替 了宗法制,分封制开始逐渐消亡,姓氏制度开始了姓氏通用,姓氏合一奠定了中 国姓氏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人姓氏的源头是来自图腾,在其发展中又有以下来源: (1) 以封地、国名、邑名为姓,如:齐、楚、赵、魏、宋、郑、吴等。 (2) 以官职、职业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史、屠、甄、巫、 卜、庾、廪等。 (3) 以居住地环境为姓,如:东郭、南郭、西门、南宫、池、桥等。 (4) 以父亲或者祖父的名或字为姓,如:孔、林、晁、鱼等。 (5) 以谥号、爵号为姓,如:文、武、穆、宣、侯、公等。 (6)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万俟、尉迟、耶律、 宇文、慕容等。 在中国姓氏的演变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帝王恩宠赐姓,通常赏赐有 功之臣皇帝的姓氏。也有避讳的情况而改姓的,比如姓“籍”的避“项籍”名讳 而改姓“席” ;西晋“师”姓为避“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 ;五代“敬”姓 为避“石敬瑭”的名讳而改姓“苟” 。还有的情况是为了避祸而改姓,如司马迁 的后代就为了避祸而改姓 “冯” “同” 方孝孺的后代为了避祸就改姓了 或者 ; “六” 或“施” 。此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很多少数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在姓氏 上已经很汉族难以区分,我国民间就有“十个回回九个马”的说法,许多回族人 改姓了马。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也有改姓的情况,比如,鲜卑族在孝文帝改 革后都用了汉姓, “拓跋氏”改姓“元”“丘穆陵氏”改姓了“穆”“敕勒氏” , , 改姓为“谢” ;满族“瓜尔佳氏”改姓为“关”“爱新觉罗”改姓“金、罗、德、 , 洪、肇”姓, “索绰络氏”改姓为“索”姓。如果不按簿稽考,谁能分出这些汉 姓是出自曾经的天潢贵胄?(二) 西方人的姓氏产生西方人姓氏产生的原因有别于中国, 我国姓氏产生是为了 “明世系, 别婚姻” , 是为了区别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但是西方的姓氏产生的要比我国晚很多(到了中 世纪才开始陆续有姓) ,是在进入封建社会后,为了区别封地的不同产生的。因 此,最初也就只有贵族才有姓,之后百姓模仿贵族,才为自己选定了姓氏。 西方人的姓氏一般有这样几个来源(以英语姓名为例) : (1)地点姓氏(local surname) :这类姓氏的数量最大,表示祖先或本人 居住或诞生的地方,这种地点姓氏来源可以分为四种:①来自籍贯,如: York,London,Washington,Scott(from Scotland,变体为 Scutt)等。 ②来自地貌, 如:Hill(变体为 Hille 和 Hills),Dale(变体为 Daile),Pool,Cliff 等。③来 自方位,表示居住的方位,如:East(变体为 Eastes,Este),Easton,West,North3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等。④来自房屋,如:Hall,Cotton,Fieldhouse,Woodhouse 等。 (2)职业姓氏(Surnames of occupation and office):这类的姓氏也可 以 分 为 四 种 : ① 据 G.Fransson 在 其 “ Middle English Surname of Occupation,”一书中的统计,纺织业中的不同工作就曾为英语提供了 165 个姓氏,金属业提供了 108 个,食品业提供了 107 个。当然其中很多已经废 弃不用了, 但是保留下来的在整个英语姓氏中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 Smith(金 如: 属工,铁匠),Goldsmith(金匠),Cheesewright(奶酪商,奶酪工),Tayloy(裁 缝)等。②来自皇室和贵族的仆从:Chambers 或者 Chamberlain(王宫私房管理 人),Chancellor(秘书),Marshall(马夫,马医)等。③来自军事兵种的姓氏: Shakespear(变体为 Shakespeare,持矛的士兵),Rider(变体为 Ryder,骑兵), , Archer(变体为 Larcher 或 L’archer 弓箭手)等。④来自官衔和封号的有: Master(教师,主人),Knight(骑士),Lord(贵族)等。 (3)绰号姓氏(Nicknames):很多现代姓氏都是由绰号来的,这种姓氏来源 分为五种情况。 ①描绘人体特征的绰号: Tybby (变体为 Tubb 和 Tubbs, 矮胖子) , Redhead(红头发) ,Barefoot(光脚) ,Criuckhanks(=crooked leg,罗圈腿)等。 ②描绘智力或性格特点的绰号:Wise(聪明) ,Curtis(谦恭的),Pennyfather (吝啬鬼) ,Proud(变体为 Proude,高傲的)等。③借由动物名称描绘相貌或 性情的绰号:Lamb(绵羊,形容温柔) ,Heron(苍鹭,形容腿长) ,Fox,Swan 等。 ④描绘肤色或服色的绰号: Black,Brown,White,Gery,Dark 等。 ⑤其他绰号: Goodenday(问候语,形容口头禅),Drinkwater(饮水,形容穷,买不起酒) , Midwinter(圣诞节期间出生的人)等。 (4)家系姓氏(Patronymics):还有一些姓氏是在名字后面加后缀“-s”或 者“-son” ,或者在本名前加上前缀“Mac-” (其变体为“Mc-”或者“M-”,或 ) 者加前缀 “O-” 都表示某人的子孙。 例如: “-s” Jones : (=son of Jone)“-son” , : Jackson(=son of Jack),“Mac-” :MacFarlane(=son of Farlane),“Mc-” : McDonald(=son of Donald),“M-” :M’Quisten(=son of Quisten)。 除了这些有规律可循的姓氏来源之外,由于西方各国战争、贸易、联姻、移 民等多原因使得西方各国在历史上融合频繁,姓氏也随之融合,在英语中很多姓 氏就是来自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希腊甚至犹太姓氏,其他西方国家的情 况也是如此。(三) 关于名字的产生“名字”这个词在中文中的概念非常的宽泛,广义的“名字”往往是包括了 姓和名两个概念 (在古代甚至还包括了 “字”。 ) 姓氏的产生在上文中已经交代过, 这里我们讲的“名字”这以概念仅仅是指人的“名”“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 。 有个人的烙印。名字出现在人类的童年,但是确切地说是从人类历史上的哪个阶4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段开始, 每个人就有了自己的名字,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在宋兆麟的《中国原始社会史》中的考证看,我国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阶段, 人们已经确定了每个人的名字,并在交往中使用。同时,我国在氏族时期,受到 血族婚制的影响,应该是先有了姓氏,而后随着个人意识的发展,才慢慢有了区 别自身和他人的名字。可想而知的是,在母系社会,中国人已经有了姓,但是在 一个氏族群中,为了区别同一姓氏的不同人,名就产生了。在我国传统习俗中, “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 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 他取名。 名取定以后, 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 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 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在我国部分地区 至今仍保留这一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改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当。而西方则与 我们相反,他们是先有了区别人的名而后到了中世纪才由于封建制度的慢慢形 成,从贵族开始慢慢有了姓。西方人的名字一般是在教堂受洗的时候才由牧师确 定,这就是西方人教名的由来,除了教名,西方人还有自命名,这一般作为西方 人的中间名字而存在,这是可以由父母家人决定的名字,一般都是继承家族中祖 辈、父辈或受家人尊敬的人的名字。二、中西方姓名的结构姓名是区别社会成员的语言符号, 每个姓名都有其特有的发音、 结构和意义。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的人逐渐把自己的姓名结构形势固定下来,总体分 析出来可以分为一下三类: NF1-----S+(X)+G NF2-----G+(X)+S NF3-----G+(X)+(Y)【1】 其中 NF=姓名的形式 (The form of full name) ,S=姓 (Surname) ,G=名 (Given name),X=第一可变名(First changeable composition),Y=内含非强制成分 (Non-compellable Composition is contained)下面我们将以此来分析下中西 方姓名的结构。(一) 中国人的基本姓名结构中国人的姓名大多属于 NF1 型,即姓在前,名在后,无 X 的形式,姓氏以单 姓居多也有复姓,如诸葛、欧阳、司马、上官等。中国土地广袤,民族众多,少 数民族还有三字姓、四字姓以及多字姓,如清朝满族皇帝姓爱新觉罗,慈禧太后 姓叶赫那拉等。儒家文化强调“名正言顺” ,涉及具体的姓名问题时,一般而言, 中国传统有单名也有双名,但多以单、双名加单姓组成,通常为二或三个字。而【 1】石英. 文化视角下的中英姓名比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5 月。5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且,中国古代常常实行多名制度,即往往在姓和名之外还包括字、号甚至是用谥 号、地望、官衔等来称呼一个人,因此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人名符号系统,以唐代 大诗人杜甫的姓名为例: 本名 姓:杜 名:甫(祖先所传,父母尊长所定)字:子美杜 甫 的 名 字 符 号 系 统【1】生前名 号一(自取之名)杜陵,杜陵野客,杜陵野老 杜陵布衣,杜少陵,少陵野老 浣花者官衔名:杜拾遗 别名 号二(他人所称) 官衔排列名:杜二拾遗 职所名:杜工部,杜员外 杜陵老,杜陵叟,杜陵子 尊称号 杜陵杰,浣花老翁,草堂谥号:文贞公,杜文贞公 身后名 喻号:诗圣,老杜 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姓名是 NF4 的形式,即 S+ G名 U 字 的姓氏,但是在 L号 当代中国这种形式已经用的很少了,只有少数文人雅士会为自己取字和号。所以 本文不会再单独讲字和号,但是在中国姓名文化中,字和号是姓名中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因此在举例将会提及。(二) 大多数西方人的基本姓名结构及特例欧美各民族姓名主要是 NF2 的姓氏,但是各民族之间有些差别。下面,我要 简单介绍一下西方各民族间姓名结构的些微差别。 先讲我们都熟悉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姓名结构。 英语姓名一般由三个部 分形成,有的由两部分来组成。姓名(full name)的排列顺序一般是先名后姓, 前者分别是名字(first name,given name 或者 Christian name) 、中间名字 (middle name,即关系密切的父系或母系名字)和姓(Surname,last name 或者 family name),后者是名和姓,如 John(名)Smith(姓) 。 法国人的姓名也是名在前、姓在后,如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 。在证 件上,法国人的姓在前、名在后。法国人的姓名一般由二节或三节组成,前一二【 1】石英. 文化视角下的中英姓名比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5 月6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节是名,最后一节是姓。也有些人的姓名有好几节,那是教名、由长辈起的名字 也放进去了。另外,法国也有不少复姓、复名,因而姓名就比较长些。不过,现 代法国人,起长名的情况越来越少见。不论名字长短,姓总是会放在最后一节。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二节是本人名,倒数第二节是父 姓,最后一节是母姓。一般以父姓为自己的姓,也有以母姓为姓的。已婚妇女常 把自己的原姓改为丈夫姓。通常口头称呼,需称父姓,或第一节加姓,如西班牙 前元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全名是: “弗朗西斯科?保利诺?埃梅内希尔 多?特奥杜洛?佛朗哥?巴蒙德” ,人们只需称其第一节(名)和倒数第二节(父 姓) ,或简称父姓就行了。 在整个西方国家中比较特殊的是俄罗斯和匈牙利的姓名结构。 俄罗斯人姓名 由三节组成:名?父名?姓。父名的组成是:男性在父名后加后缀―ич、―о вич、―евич(音译分别为―依奇、―奥维奇、―耶维奇),女性在父名后 加后缀―овна、―евна、―нична(音译分别为―奥夫娜、―耶夫 娜、―妮契娜)。如彼得――彼得洛维奇(彼得之子),彼得洛夫娜(彼得之女); 安德烈――安德烈维奇(安德烈之子),安德烈耶夫娜(安德烈之女)等。如俄前总 统“叶利钦” ,全名为“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其中第一节是其名, 第二节是其父名尼古拉的形容词,意为尼古拉之子,最后一节是姓。而匈牙利的 姓名与整个西方姓名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身居欧洲的匈牙利, 却同我们东亚人相 似:姓在前,名在后,且只有姓、名两组,如“纳吉?山多尔”“瓦什?伊斯特 、 万” 。(三) 中西方复姓的不同意义。西方和中国一样也有复姓,不过西方人的复姓与中国的不是同一概念,他们 的复姓是,在自己姓外又加上母亲或丈夫的姓。法语和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使用 复姓比较普遍。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领袖“让?雅克?卢梭”“让”是本人名, , “雅克” 是母亲的姓, “卢梭” 是姓。 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全名 “伊雷娜? 约里奥? 居 里”“约里奥”是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的姓, , “居里”是娘家的姓。西 班牙语国家也常用复姓,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鲁斯” ,第一节是名,第 二节是父姓,第三节是母姓。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全名是“米格 尔? 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米格尔”是名, , “德?塞万提斯”是父姓, “萨 维德拉” 是母姓。 葡萄牙人常把母姓放在父姓之前。 一般姓名之间用间隔号分开, 复姓之间用占一格的横短线分开。 过去德国、 法国、 西班牙, 在姓名中常加入贵族标志。 德意志人常用的是 “冯” , 马克思夫人燕妮出身威斯特华伦伯爵,父亲叫“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 , 她的姓名为“燕妮?冯?威斯特华伦” ,加“冯”表示贵族出身。法国贵族的姓 前多加“德” ,西班牙人姓名中出现“德”的也多是贵族。当然并不是姓名中有7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冯”“德”的都是贵族,有些平民也用这些标志的,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就 、 在自己的姓前加上“德” ,以表示自己政治上站在贵族一边。同时,这些词在复 姓中还起间隔作用,具有语法意义。现在贵族的标志失去了意义,但可以在表示 尊重的场合使用。(四) 从姓名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的姓名结构是姓在前,名在后的,通过历史的观察,我们发现拥有这种 形式的姓名模式的民族往往具有很长时间的封建社会历史,且缺乏民主传统。中 国的封建社会在公元前 11 世纪的西周王朝。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宗族是以血 缘为纽带形成的,中国人的姓就代表了宗族、群体、血缘关系。人们非常重视宗 族的传承,即家族的延绵不断以及家族财产的不断扩张和继承。中国的封建社会 是宗法式社会,维护封建统治靠的是礼教,不是以法律精神治理国事,中国人首 先考虑的也不是遵从国家的法律, 而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履行伦理义 务:臣对君尽忠,子对父尽孝,妇对夫尽顺,弟对兄尽悌;与此同时,君、父、 夫、兄等尊者、长者对臣、子、妇、弟等卑者、幼者也有特定的义务,两者相互 配合便构成了宗法社会的“和谐” 。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颇富于义务感的民族, 其社会意识既不是靠宗教,也不是靠法制支撑,而是依赖建立在宗法制度上的伦【1】理观念来维系的,强调共性至上,三纲五常。 所以中国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 姓名形式,将代表宗族、家族、群体的姓放在代表个体、个性的名之前,直接反 映了中华民族的这种传统价值观。 和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相比, 西方国家的历史中几乎没有形成过较长时间的 稳定的统一封建王朝,而且,西方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较早、较快,所以西方 人的思想中民主意识也较浓。 即使是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 也存在某些民主传统。 这一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哲学、宗教、艺术对后代 的影响。在希腊神话中,宙斯“兄弟联盟”建立的就很像立宪君主国家,宙斯处 于的是“统而不治”的地位。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间是具有民主倾向的血亲氏 族社会。 男女神各有分工, 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这体现了贵族式的民主精神。 同时,奥林匹斯众神身上还折射了城邦民主制的民主精神。这种民主精神对后世 的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作用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它造成了 整个西方社会尊重个体、崇尚个性的精神。反映在姓名上,就是名在前,姓在后 的结构。 总之,人的姓名结构与该民族的社会形态、历史文化有密切联系。宗法封建 史长的国家在专制制度下,以宗法维系其社会存在,代表宗族的姓氏必然高居于 个人符号――名字之上。而西方国家自罗马起,平民就享有较多自由,因而代表【 1】王爽.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J].全球视野,2010,第九期8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个人的名就必然是主要的,居于姓之前。三、中西方姓名中不同宗教思想的体现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产生宗 教。宗教和姓名一样都是文化中的一部分。姓名作为种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必然 的就会带上宗教的痕迹。文化背景的差别,自然会带来宗教的不同,那姓名所沾 染的宗教气息也是不同的。现在我们就比较一下中西方姓名中不同的宗教文化。(一) 中国人姓名中的佛、道思想我国历史上的宗教,举其茕茕大者,只有佛道二家。我们的哲学、文学、建 筑艺术、雕塑、绘画、音乐,甚至于自然科学中,都能看到佛教和道教的内容。 佛、道二教虽然在汉末就已经兴起了,但是具有宗教内容的名字却到了南北朝时 期才流行开来。萧遥天在《中国人名的研究》中,曾说“观《南北史表》 ,僧字 在命名上很流行,琅琊王氏更不避同名之讳,八世有“僧朗” ,九世有“僧达、 僧谦、僧绰、僧虔。 ”唐武后时身边有两个太监,一个叫“金刚” ,一个叫“力士” (即高力士) 。晋到唐时期诸如“悉达、菩提、菩萨、弥陀、文殊、师利、普贤、 药王、罗侯、目连、须拔、须达、舍利、提婆、修罗、夜叉、罗刹、伽陀、沙罗、 沙门、三藏、三宝”这样的名字不胜枚举。 道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 它宣蟆扒寰参尬薄板幸0蚕小薄熬势濉 等思想。道教文化为中国神话、民间传说、美术音乐等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素 材,同时也影响到中国的人名文化,如: “人们多以丹、黄、庄、道、道德、全 真、正一、本、元、玄、一、得一、天师、清静、仙、紫、斋、观、道台”等有 关道教的字或词取名。道教文化在姓名中的体现其实胜于佛教,道教是我国的本 土宗教,一度极受推崇,即使是皇族都以“道”命名:齐高帝“萧道成” ,其兄 衡阳元王“萧道度” ,梁武帝萧衍之祖名“萧道赐” ,长沙景王“刘道怜” 。到了 唐代,这类名字还有裴寂字“玄真” ,李靖字“药师”“高仙芝”等等都是道教 , 姓名的体现。 说到道教文化,就不能不提阴阳五行在中国人姓名中的体现。其实阴阳五行 的学说和道教本是两个体系,只是后来道家汲取了一些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阴 阳五行学说最早是由战国时期齐国的邹衍提出来的, 他利用当时已经有的金木水 火土的观念,以及五行相胜的关系,用五行各代表一个历史阶段,认为王朝的更 替是五行之德的兴废决定的。这种学说在汉代很流行并逐渐成为定型的理论模 式。这种用五行命名的方式起始于唐朝,并逐渐兴盛。这种命名方式基本上是用 相生的概念表示父子传承的观念,比如宋代大思想家朱熹,这个“熹”字下面四 点是“火” ,朱熹的父亲叫“朱松” ,他的儿子一个叫“朱浮 ,一个叫“朱在” , 三代之序井然,木生火,火生土。朱熹的孙子名不见史册,无由稽考,而他的曾9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孙,是宋理宗朝的驸马,叫“朱浚” ,土生金,金生水的顺序宛然犹在,五行相 生的图式很完整。这就是中国道教文化中阴阳五行的命名方式。(二) 西方人姓名受到基督、神话影响西方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其文化背景十分相似,因此即使是姓名的 拼写或者读音不同,但是其来源却很类似,再加上西方民族融合过程中,不断有 新的姓名带入,因此各国之间姓名文化相对是一致的(即使是俄语名字很多也是 来自希腊语、拉丁语、犹太语,这一点与大部分西方国家是一致的) ,因此,这 里在举例时就以英语为例。 和中国相比,西方国家受到宗教和“神”的影响显然比中国要大得多。西方 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不管信奉的是基督教的哪个分支,基督教对西方人的精神 生活在过去的上千年一直到现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他们的姓名必然 沾染这很浓的基督色彩。西方人的姓名也叫“教名”或者“洗礼名” (Christian name) 。由此可见,基督文化对于姓名的重大影响。 欧美各国有姓基督 (Chirst) 圣经(Bible), , 教皇(Pope)等以宗教名命名的。 英语名字中的 Elizabeth 的隐含意为“神的誓言” ,John 为“神的恩赐” ,Mike 为“神之宠”等,这些名字来自宗教或希伯莱语,即来自基督教、天主教、犹太 教,所信仰的都是上帝。西方人也习惯以《圣经》中的人名来命名,比如人类的 始祖 Adam 和 Eve,不受诱惑,清心寡欲的 Joseph,基督的使者 Christopher,方 舟的制造者 Noah,狮笼余生的 Daniel 等等。 除了基督教之外,西方还深受希腊罗马的神话的影响如:Alexander――源于 希腊语,意为“男人的保护神” ,取自希腊神话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王子的 尊称。Diana 源于拉丁语,取自罗马神话中月亮与狩猎女神的名字。Hector 源于 希腊语,意为“保护者”取自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名。Helen 源于希 腊语 Helios,转义为“灿烂的” ;取自希腊神话,以美著称,她引起了长达十年 的特洛伊战争, 故而有 “Helen Of Beauty” 一说。 Irene 源于希腊语, 意为 “和平” ; 取自希腊神话,和平女神。Ulysses 源于拉丁语,意为“愤怒的” ,取自罗马神话 中的英雄。这些名字几乎都构成了几乎西方人姓名的主体部分,由此可见,西方 人受基督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之深。四、中西方姓名中不同的宗法思想中国是一个被宗法制度统治了数千年的国家,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即使到了 今天,很多观念几乎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依然代代相传下去。而西方,相 对于宗教的深刻影响,与“神权”相比,宗族的观念要比中国淡化很多,但是, 封建统治的影响使得西方人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宗法思想。 这些宗法思想无论是根 深蒂固还是稀薄,都无可避免的在姓名文化中留下了痕迹。10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一) 中国人姓名中抹不去的宗族观念我国古代的宗族,是社会结构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封建社会的基础部分。 宗族的存在,是需要多种方式来维系、巩固,宗族成员的命名方式即是其中的一【1】种。 古代同宗的人,往往同辈的人名字中有一个相同的字,这个字又是在谱牒 中按辈序规定好的。比如,孔子的第五十五代子孙都是“克”字辈,有“克坚、 克钦、克伸、克昌、克纯、克勋、克纲、克信、克中、克仁、克晏”等,五十六 代“希”字辈又有: “希学、希说、希范、希进、希麟、希凤、希章、希文、希 敬、希圣、希琛、希达、希孟、希昱”等等。除了一样的字还有就是一样的偏旁 部首,比如《红楼梦》里的贾氏子孙有文字辈( “贾政、贾赦、贾敏”等) ,有草 字辈( “贾兰、贾蓉、贾蔷”等) ,有玉字辈( “宝玉、贾琏、贾环、贾珠”等) 。 某字辈这类族名,就单个名字看,却反映不出宗族观念,必须把同族的人名 放在一起才能显现。单个命名取意于宗族观念的,中国姓名中也很常见,大致可 以分为三类: 其一,尊祖敬宗的内容。在古代宗法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宗族组织内部,祭祀 祖先的活动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活动又是强化宗法思想的途径。姓名中尊 祖敬宗的内容即由此而来。这类名字如汉代冯鲂字“孝孙” ,陶谦字“恭祖” ,三 国时,陆胤字“敬宗” ,晋代桓谦字“敬祖” ,唐代“许敬宗”字延族,宋代“史 绳祖”字长庆,明代“樊继祖”字孝孙,清代“唐绥祖”字孺怀,等等。 其二,光宗耀祖的内容。在古代,一个人如果事业有成,功勋卓著,声誉四 播,整个家族与有荣焉,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不但是因为宗族成员在 感情上的联系,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而且有实际利益相关联, 宗族成员发迹后, 往往对本宗族有经济、政治上的裨益甚至让祖宗都受到追封,因此, “光耀门楣” 一类的话绝非没有内容的套话。人人都有望子成龙之心,也就难怪许多名字都有 了光宗耀祖的内容。例如:南朝时有“徐兴祖”“徐荣祖” , ,宋代有“洪兴祖, 刘光祖,马光祖,王光祖,史达祖” ,明代有“汤显祖”等等的名字出现了。 其三,昌大后裔的内容。家庭和宗族的延续,都在于后继有人。以家庭为本 位,以宗族为本位来考虑问题,那自然是人越多越好。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繁衍后代是每个人的神圣职责, 在当时也是道德要求, 也些也都体现在了姓名中。 《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 ,晋代学者王弼字“辅嗣” ,宋代学者“吴昌裔” , 明代“刘永祚,杨嗣昌” ,清代学者“王念孙”等等。 这三类是名字中最多见的有关宗族观念的内容。由此可见,对中国人来说, 宗族挂念多么根深蒂固。直到当今社会仍有不少人用这样的方法给孩子命名。(二) 中国人姓名中的孝悌、纲常思想【 1】赵瑞民.姓名与中国文化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有人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或者竟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 有伦理学。不论我们对这种意见赞同与否,都得承认它反映了伦理学说、道德观 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种伦理观、道德观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集中 反映为孝悌观和纲常观,这一点在姓名中也可见一斑。 所谓的纲常,就是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臣、父子、夫妇三纲, 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所谓孝悌,简单说就是孝敬父母,兄 友弟恭。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 “孝” 作为最重要的美德, 对父尽孝自然能对君尽忠。 因此名字中“孝”的体现自然就多了,如三国时郭嘉字“奉孝” ,刘备的属下法 正字“孝直” ,唐代有“祖孝孙” ,明代有“方孝儒”等。对父尽孝,自然要对君 尽忠,与是“忠”字也常常出现在中国的姓名中,如唐代有“杨国忠” ,宋代有 “韩世忠” ,明代有“魏忠贤” ,现代有抗日名将“张自忠” 。对朋友要有“信” 也是纲常中的一部分,于是,汉代有“韩王信”和淮阴侯“韩信” ,隋末有“单 雄信” ,明末有“李信” ,可见中国人“信”的看重。 在纲常中,最令后人难以容忍的恐怕就是对女子的压迫, “三从四德”是男 尊女卑的时代加注在女性身上最令人难以接受的纲常, 这样的情况自然也体现到 了中国女子的姓名中。女子要守“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 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样的束缚,再加上那时候的女子大门不出二 门不迈,出嫁又从了夫姓,因此,女子留下的姓名就极少,几乎都被称为某某氏 或者某妻。从少数留下的姓名中,我们可以看到纲常思想对女子的迫害。当时的 世界是男权主宰的世界,女子的品性和行为也只能适应男性的要求“贞静幽闲, 端庄诚一”的标准,因此女子名中使用女德的字被大量使用,如: “贞、淑、端、 庄、娴、倩、静、婉” ,名字如“贞秀、淑仪、玉端、丽庄、娴倩、静玉、婉珍” 等名字的使用频率非常的高,甚至至今都有许多女性在使用。除了这种一听就知 道是强调女德的名字,再有就是为了适应男人的审美观而起的名字,符合的是男 权社会“女为悦己者容”的观念,如使用首饰为名: “宝钗、翠钿、秀簪、玉环、 宝钏”等等。使用服饰为名的如: “云裳、锦茵、玉绣、小纨”等,使用化妆品 为名的: “玉粉、香兰、黛眉”等。还有便是用风花雪月,芝兰禽鸟为名的,如: “湘兰、沅芷、荃君、秋薇、柳黛、鸣凤、玉鸾、惊鸿、秋雁”等等。此外还有 便是使用颜色如“紫绡、彩云、绛雪、素心”等等,这些听上去颇为雅致香艳的 名字其实也不过是封建男权加注在女性身上的束缚,让她们安心在闺阁之中,臣 服于男子的权威,最后成为纲常下的牺牲品。(三) 西方姓名中相对稀薄的宗法观念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浓厚的民主思想, 但那并不意味这他们就没有 宗法观念,虽然没有像中国人一样有着几乎完善的宗法制度,但是从西方的姓名 中依然可以看到宗法的影响。12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西方人和中国古代(现在台湾、香港依然是)一样女性结婚后要冠夫姓,比 如 Marrie Jane Brown 嫁给了 Mike Adam Wood 就要改名为 Marrie Jane Wood 了。这一点其实也是西方社会男权的产物,一直延续至今,虽然越来越多的年轻 一代的西方女性反对冠夫姓,但是在大部分西方的女性还是在结婚时冠以夫姓。 而西方女子的姓名虽然和男性一样取自宗教、神话等处,但是其姓名的含义都是 和可爱、温柔、高贵这些女性的特性或者说是男性对女性的要求的词,这一点和 中国女性姓名有相似之处。如:Anne 的意思是“善良、优雅” ,有“愿意帮助别 人”的意思,Daisy 的意思“甜美可爱” ,Friede 的意思是“宁静”等等,只不 过这些名字不如中国女性姓名的纲常性质明显罢了。 除了女性的姓名中可以看出同样的“男尊女卑”意味之外,西方姓名也有一 些宗族传承的因子在里面,只是表现方式和中国人的不同。其一,是姓氏上看出 父子传承关系,即“-son”等方式(前文已有详述) ,表示血缘的传承。其二, 就是后代使用祖辈或者父辈的名字。在我国和父亲或者祖辈同名是非常失礼的, 中国人取名的避讳就有避“家讳”的讲究,可是在国外,父子、母女、祖孙同名 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只不过为了区别父子身份,英国人在父亲的姓名后面加上 the Elder,在儿子的名字后加上 the Young。美国人在父亲的名字后加上 Senior (略作 Sr) ,在儿子的名字后加上 Junior(略作 Jr) 。若孙子与祖父同名,则在 孙子的名字后面加上罗马数字来区别,比如说美国汽车大王 Henry Ford 和孙子 Henry FordII。这也是表示一种血缘的传承,和中国人避家讳一样也是表示对父 辈或者祖辈的尊重,只是表现的方式完全相反。五、 “仁”与“人”在中西方姓名中的分别体现有人说,中国社会从来没有被任何宗教所征服,因为中国人真正崇尚的不是 虚无的神而是儒家的思想。有人说,西方国家无论“神权”多么至高无上,但是 从未失去过“人”的存在。这两种说法,即使不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至少,有它 的道理在,这一点,从作为文化载体的中西方姓名中就可以看出来。(一)中国人姓名中的儒家思想在中国, 能被称为 “圣” 的绝对不是哪位神, 只有孔子, 可以被称为 “圣人” 。 地位仅此于“圣”的“亚圣”也不是神,而是孔子儒学的继承人孟子。由此可见, 在中国眼里,儒家思想其实是高于任何宗教的教义的。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中 心是“仁” 。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儒家讲得是仁义礼智信。 那么在人的姓名文化中,儒家的“仁”绝对也是占了相当比重的。 “仁”是人际关系的道德典范, “仁者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1】 达而达人”“仁”又是行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这些“仁”也就衍生到了 ,【 1】赵瑞民.姓名与中国文化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3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国人的姓名之中。名字如:魏代的“曹仁” ,唐代的“薛仁贵” ,明代的“王守 仁” ,清末的“康广仁” ,现代的“李宗仁”等等。而在“仁”要求的下的其他儒 家要求自然也不断涌现在中国人的姓名中。 “义” ,宜也,应当做的事。有公正、 合理之意。在姓名中也备受推崇,如:孙吴的韩当字“公义” ,唐代的“李义府” , 李商隐字“义山” ,宋代的“李义山”等等。 “谦”“满招损,谦受益”谦逊是儒 , 家的要求之一,因而许多人也拿来取名,比如:汉末的“陶谦” ,宋代的“吕祖 谦” ,明代的“于谦” ,明清之际的“钱谦益”等等。而“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对“仁”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在中国姓名中使用的也很多,比如:曹操字“孟 德” ,刘备字“玄德”“朱德” , ,李宗仁字“德邻”“尉迟敬德”等等。由此可以 , 见得,儒家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姓名文化的深远影响。更有甚者,儒 家学者本人的“粉丝”也在取名时把“偶像”的名字嵌入其中以表示景慕之情, 比如“李仕鲁”字“宗孔” ,就是因为孔子是鲁国人且做过鲁司寇。孔子弟子颜 回字子渊,就有了“郑宗颜,赵师颜,钟如愚字师颜,张庶字曦颜” ,董仲舒的 “粉丝” 就有叫 “董景舒” 的等等。 可见中国人对于儒家文化推崇到了什么地步。(二)西方人的姓名崇尚“理性”西方人是崇尚个性、理性的,他们将人置于最高的地位,甚至高于了神权。 他们崇拜人的理性思维,这一点,早在神话的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后来经历了文 艺复兴,启蒙运动就更加确定了他们对于“人”的崇拜,对理性的追求,正如莎 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描述的那样: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 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 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那么在姓 名文化中,西方人将也一点表现了出来。 西方人在选择姓名的时候,选择的往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理性的、崇高的含 义的名字,诚如《圣经》中要求的七大美德一样:忠诚、信义、仁爱、公正、坚 毅、谨慎和节欲。他们乐于取一些勇士、先知、智者的名字作为自己或后代的名 字。比如:Oscar(天赐的矛) ,Arthur(勇敢的)Gerald(矛之王)Aaron(启 迪者)Goddard(天赐的坚毅)等等。即使在使用伟人的名字表示崇拜和倾慕的 时候这一特征也没有改变,他们喜欢以这些人的名字命名自己孩子甚至命名城 市:Geroge Washington(美国第一任总统) 、Abraham(Abraham Lincoln,美 国总统) ,Jefferson,Roosevelt(美国总统) ,Alexander(马其顿国王) ,Homer (荷马) ,Byron(拜伦)等等,这些名字属于的名人往往是“理性”精神的代 表,表现得都是自由解放的精神,都是勇敢的精神强者。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的 名字被反复使用的原因。六、中西方人在取名时不同的避忌14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起名的时候都会有避讳,有一些名字是我们无 论如何都不会给我们的孩子起的。 只不过中西方人在避讳的时候避忌的方面是不 同的。 先说西方人,西方人取名时没有中国人那么多避忌,这也和他们的民主自由 的气氛有关,总体来讲只有一条,就是避免不好的联想。比如西方不会有人叫 Judas,也就是《圣经》里背叛耶稣的犹大,也不会有人叫 Adofhitle 或者 Mussolini(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因为他们让人联想到法西斯,女孩则不会叫 Padora(潘多拉)或者 Methuda(美杜莎)这种希腊神话里可怕的妖怪。 而中国人的避忌则比较多,这与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的分不开的。中国姓名 的避讳一般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帝王避讳。在帝制时代,人民印象中凡是谈避讳,主要就是指的 避讳帝王的名字,因为只有此类避讳是有普遍性的,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这表现 在姓名中,往往就意味着改名字,而且这种改动并不仅仅是当代的人要改,已故 的留于典籍中的人名也要改。 比如王昭君, 在晋代就为避司马昭的讳而被成为 “明 君” 。不光同一字要改,即使是同音字也要该,比如清代为了避康熙玄烨的讳, 称“范晔”为“范蔚宗” 。这样的避讳给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阻碍, 毕竟忘记避讳是要受罚甚至丢了性命的。 第二类,为皇亲国戚避讳。这个一类又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字面上一般人 理解的皇亲国戚即皇室成员和亲属。另一种指的是开国皇帝追封为帝的父亲、祖 父甚至曾祖父。 第一类的情况其实是比较少的, 毕竟为避皇帝讳已经是很麻烦了, 而皇亲国戚又实在太多,一般来说也就只有几个相当得势的皇后可以做到,比如 晋简文郑太后,郑太后名阿春,全国名字有“春”这个字的都改叫“阳” 。第二 种情况比较多,比如唐高宗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追封为景帝, “虎”就成了讳字, 在唐代,名字里有“虎”的通常都改为“兽” “武” “豹” “彪”等等。 第三类,为圣贤避讳。这样的事例不多,只发生在宋、金和清代。比如金人 不允许人取名叫孔丘,宋代避老子讳,不能用“耳” “伯阳” “聃”字命名等。 第四类,为家庭尊长避讳。在中国以上三类避讳已经没有人遵从了,但是这 第四类,依然是命名的时候避讳的。中国宗族观念根深蒂固,中国人绝对不会在 起名时和长辈重名。 除了以上四类,中国人在命名时也和西方人一样会避免不好的联系,比如中 国人不会给孩子取名为“武大郎” “西门庆” “秦桧” “潘金莲”这样的名字。15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论姓名是所有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符号。 同时它也是文化的载体或者更 形象的说它是文化的活化石。本文对中西方姓名文化的几个方面做出了探讨,以 期在以后的跨文化交流中有所助益。 从本文的探讨可以知道,我国是姓名文化是重姓轻名,而西方国家则是重名 轻姓,这与中西方文化受到封建统治的时间长短和程度深浅有关,中国长期受到 强有力的封建统治影响,因此,宗法制度、宗族观念深入人心,就形成了重姓轻 名的情况。而西方社会则深受民主思想影响,追求个性和自由,因此,就形成了 重名轻姓的情况。 在中西方姓名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发现,相对而言,中国人受宗法影响较重 而西方人受宗教(包括神话)影响较重,这种影响在姓名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但 并不是说我国姓名文化中就没有宗教的影响(中国主要是佛教、道教) ,也同样 的,西方人的姓名文化中也存在着宗法的束缚。 中西方姓名文化的比较中, 我们还发现了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除了宗族 观念之外还有儒家思想,恰如西方人对“理性”的看重。 受到宗法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在取名时的避忌也比崇尚个性、自由的 西方人要多得多。16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赵瑞民.姓名与中国文化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余富林.注音英汉人名词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张联芳.外国人的姓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徐建华.田芳.中国人的名.字.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5.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胡文仲.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王爽.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J].全球视野,2010. 8.石英. 文化视角下的中英姓名比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 9.曾莹. 从姓名文化来看英汉文化差异[J].外语研究,2004. 10.杨雪.俄罗斯人姓名构成及其文化溯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05 11.田春雨.漫谈德国人的姓名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0 12.孙芳琴.中西方姓名宗法与宗教信仰异同[J].贵州文史丛刊.2008 13.齐智英.英美姓名文化趣谈[J].学术研讨.2007 14.赵丽梅.姓名――文化的活化石[J].今日论坛.2002 15.许晖.从中西方姓名差异看社会与文化[J].中州学刊.2001 16.萧遥天.中国人名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17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后记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这篇毕业论文将会是四年大学生活的结语。从一 开始在不同的选题中摇摆不定到终于克服“选择恐惧症”选择了现在的题目;从 学校图书馆到常州市图书馆的大堆书中找资料;从“万事开头难” 、抓耳挠腮不 知道怎么组织语言到“顺着杆子爬” ,到现在终于“熬”到了写后记的“扬眉吐 气” ,我的毕业论文的“奋战”终于告一段落,不得不说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选择写一篇关于姓名文化的论文的灵感其实由来已久, 完全是因为现在电视 节目中出现越来越多有所谓“中文名”的老外,那些名字开始听着觉得好新鲜, 什么“孙悟空” “猪八戒” “阎罗王”觉得很好玩,倒是一起看节目的长辈们“一 语惊醒梦中人” ,妈妈当时说: “这名字起的,一听就知道不‘专业’ ,谁都知道 是老外的中文名。 ”不仅是老外的中文名会这样,中国人的“外国名字”也是如 此。要了解一个异文化、融入异文化,了解名字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于是,这 篇论文诞生了。 写这篇论文的过程完全的一个学习的过程,尤其是西方人的姓名,于是对自 己“无知”下取的所谓“英文名”羞愧不已。同时也不得不感叹一把,文化这东 西真是要用“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才能形容。 最后这篇论文的完成要感谢忘了我去了图书馆还苦等我吃饭的妈妈, 假装不 经意经过其实是打探我论文已经“挤”多少的爸爸,因为“闭关”写论文而“义 正词严”拒绝和你们逛街、吃饭、看电影的朋友们,最后要感谢耐心看完我“长 篇大论” 并能给予我非常有帮助的修改意见的华敏老师以及这四年所有教过我的 老师们,谢谢你们在忍耐着酷暑严寒、忍耐着粉尘污染、忍耐着“山中孤寂”的 同时还要忍耐我们这群“小鬼”时不时的任性胡闹、蒙昧无知,感谢你们认真准 备的每一堂课,它们将是我一生的财富。18
中应姓名差异对比―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沙利文和丁俊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