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旁边是山 下边是兔 那个上边是个啥字...

一个山字旁另一边下面是个兔的是什么字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一个山字旁另一边下面是个兔的是什么字
一个山字旁另一边下面是个兔的是什么字
读chan,第二声
与“蝉”同音 《蜀道难》中有“畏途巉岩不可攀”
山势陡峭高峻:巉屼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普陀山之董其昌墨宝
日 14:20:27
  名山佛国,大海慈航。青嶂干霄,高通梵天之上;洪涛浴日,祥开净土之场。  一柱如擎,震旦指为名胜;三山可接,方舆记其神奇。  ――――――――康熙  海天佛国涌普陀  1.普陀山历史文化  普陀山位于浙东海域的舟山群岛,素有“浙东门户”之称;普陀山久负“海天佛国”,“观音道场”之盛名。山中梵宇林立,风貌绝佳,历来都是佛子参学,游人观光的必到之所。远至公元280年的西晋太康年间,就有远道朝山者不顾风波之恶,惊涛之险,梯山万里,扶老携幼而至。唐代的时候,普陀山已成为国际性的佛教圣地。  历史上有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带着贵重礼品专程来普陀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佛经,礼遇有加。正因为有了唐宋元明清的五朝恩宠,普陀山才有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历代有不少名人和大德,也纷纷前来朝礼。陆游,赵孟\,屠隆,文征明,张岱,董其昌,康有为,虚谷,虚云,弘一,太虚,竹禅,都在普陀山居住过。他们瞻圣参学之余,流连于普陀的山水佳胜,写下了许多绝妙的诗词题刻,留下了珍贵的书画墨宝,佛教名山因为有了历代名人的名墨为之润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明代一些保卫海疆的抗倭名将,如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侯继高,以及清代康熙年间的镇海总兵蓝理也在戎马征战之暇,顶礼普陀观音。他们陶醉于海天佛国的壮丽景色之中,更加激发起保家卫国的英勇斗志。普陀山许多著名景点的题刻,就出自于这些爱国将领的手笔,秀丽的山水因此而平添几分雄壮的英雄气色。  普陀山也留下过外国政要的足迹,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一些著名的海外巨商以及知名人士,也都会在繁忙的国事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抽空来普陀山,在山环海抱的梵呗声中放松一下心情,调整一下节奏。  2. 普济寺雍正御碑  普济寺海印池边的御碑亭内,矗立着清朝雍正皇帝亲书的一块汉白玉御碑,这位没有来过普陀山的皇帝,凭着想象,写下了这么一段描述普陀山景色的文字:“普陀秀峙海耄立于天风紫涛浩瀚无际之中,尤灵秀所萃聚,宜其为仙真之所栖息。”  雍正皇帝认为,如果以大海之广大无边来看普陀山,普陀山只不过是拳头那么大小的一块石头罢了,但由于佛选名山,这里成了观音菩萨现相之场,善众皈依之地,于是它就成了可以与印度佛教圣地鹫峰鹿苑相媲美的净域名区。  3. 普陀山观音道场由来  普济禅寺,是普陀山第一大寺,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宝陀观音寺。公元863年,即唐咸通四年,日本国遣唐学问僧慧锷在五台山精舍见到一尊观音像,心生喜爱,便恳求寺僧让他将此观音圣像迎归日本。寺僧同意了他的请求。慧锷肩扛观音圣像来到宁波开元寺,从这里乘船回日本。当他上船的时候,本来很轻的观音像突然重不可举,十几个人一齐用力才抬到船上。当船经过普陀山时,本来风平浪静的莲花洋突然涛怒风飞,海水中布满了铁莲花,船被钉住,寸步难行。船上的人无不感到十分恐惧。晚上,慧锷梦到一个胡僧模样的人对他说:“你只要把我安放在此山,我就让风送你回日本。”慧锷惊醒,哭泣着告诉与他同行的人,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异。于是,慧锷和众人一起把观音像抬到普陀山上的潮音洞旁边,翦了许多茅草搭了一个简易的茅庵,恭恭敬敬的把观音像放在茅庵中,上船回日本去了。  被慧锷留在潮音洞旁边茅庵中的观音像,因为不肯去日本,而愿留在普陀山,所以就有了一个名字:不肯去观音。普陀山上一位姓张的岛民知道了此事后,内心感动,便把不肯去观音请归自己的家中,把房宅施舍出来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它就是现在普陀山的主寺普济寺的前身“宝陀观音寺”。这个“不肯去观音”的故事,后来被佛教称为“佛选名山”。观音自己选定了普陀山作为自己的说法道场。随着这个故事的传播,不仅中国人,就连日本人和韩国人也都知道,普陀山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灵山道场。  现在潮音洞旁的“不肯去观音院”,乃是1980年在原先的无量殿旧址新建,后来又扩建而成。是为了纪念慧锷当年请像到山,并安置于潮音洞侧的事迹。慧锷也因此被尊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开山之祖。  4.西方净苑  慧锷在普陀山开创观音大士道场事迹,在日本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唐代以后,渡海来中国朝拜普陀山观音道场的日本香客日益增多。尽管日本的观音信众,仿照中国普陀山观音道场的模式和布局。在与普陀山的环境地貌差不多的那智山建立了日本国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但是,日本信众的心还是向往中国南海普陀的观音菩萨真修之地。  1993年9月,日本国中国观音灵场会,派出第三批友好交流团朝圣普陀山,把日本国中国观音灵场会33座寺院33尊观音菩萨像供奉于西方净苑的慧锷大师纪念堂。
  5. 法雨寺  法雨寺是普陀山第二大寺,也称为后寺,面朝千步沙,背依锦屏山,建筑依山取势,分群递升。偌大一座寺院,深藏于古木绿荫之中。  气象超凡的九龙观音殿是法雨寺的主殿,整个儿从南京明故宫搬迁而来。重檐黄琉璃顶,48根大柱,内槽九龙藻井,一龙盘顶,八龙环八柱,昂首舞爪凌空而下。这种只有在皇帝的金銮殿才能见到的气势,使九龙殿成为中国寺院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  6.& 慧济寺  慧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明代圆慧和尚在荆棘草莽中发现一块石头上刻有“慧济禅林”四个字,于是到处募化,在此创立“慧济庵”。其后兴废无常。到清末光绪年间,发展成为与普济寺、法雨寺三分鼎足的普陀山第三巨刹。普陀山因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山上各寺的主殿供奉的都是观音,而慧济寺则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佛。释迦牟尼佛为佛教教祖,普陀山佛教徒出于对释迦牟尼佛的崇敬,把佛祖的圣像供奉在全山最高的寺庙中,也正好与佛顶山的名称相符合。  7. 普陀山自然风光  前人曾经把普陀山胜境同西湖美景相比,道是“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山。”可见普陀胜境离不开山和海这两大要素,而尤其以海烘托出独特的景观气氛,形成山海拥抱,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  山与海的自然景观,只是普陀胜景的一个载体,它就象一位美女的身体,而使她顾盼生姿,光彩夺目,楚楚动人的,乃是佛教文化。伟大的观音精神和超然的佛教文化的点化和润泽,才使得普陀美景具有了寥阔的诗境和隽永的禅意,成为我们人类心灵的胜境和精神的道场。  普陀山大乘庵圆通宝殿有一副长联:“南海风光,不少骚人墨客啸咏经堂,诗心通佛性;普陀景色,几多绿屿青峰朝参宝刹,意境入禅机。”诗心通佛性,意境入禅机,是欣赏普陀景色的一大关键。世界上的名山胜境,或有山景而无海景,或有海景而无山景,山海合作,融为一景,已属蓬莱仙境。而将禅机和佛法化入山海经中,融山海禅于一味,则唯有普陀,仅此一家。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似乎都被佛光法雨泽被滋润一过,石非顽石,景非痴景,有一种灵性贯通其间,在在向人行不言之教而拈花微笑。  只要我们用心来观照,普陀山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山洞,每一片树叶,每一束浪花,甚至天上之清风明月,白云霞光,林间之鸟语花香,流泉净水,无不与佛心相通。我们流连于此海天佛国,观身观受观声观色,心灵就会得到净化。  因为普陀山不仅是观光旅游的绝妙胜地,这里还是观音菩萨的庄严道场,大千世界的澄明之境。  
&&& 8.& 海天佛国石  “海天佛国”四个一米见方的大字,镌刻在一块方形巨石之上。这四个刚健雄浑的大字,是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书写的。这里是通向佛顶山的香云路的中段,是观赏普陀山景致的绝佳之处。千步沙,朝阳阁,百步沙,紫竹林,南海观音等普陀胜景,一一尽收眼底。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不但是一名智勇双全的武将,还是一位文心剔透的诗人。他不但精心选择了这一绝妙的观景点,还用他稳健有力的书法,给普陀胜景这一山水长卷取了一个很好的题目:“海天佛国”四个字,既点明了普陀山海天一色的独特自然景观,又高度概括了普陀山灿烂悠久的佛教文化,于是就成了普陀山的代称。说到海天佛国,大家就知道说的是普陀山;提到普陀山,大家想起的就是海天佛国。  9.& 莲花洋  欲朝普陀山,必渡莲花洋。来到普陀山,与我们耳目相接的第一道壮丽景色就是浩瀚的东海。由于舟山群岛位于长江口外。这里的海水并非碧蓝,也非碧绿,而略显浑浊。普陀山又在舟山群岛的东端,面朝外海,这里的海水在季风的吹拂下。仿佛一个流动的调色盘,蓝色,绿色,黄色交融相错,就象一匹五色的彩缎,很难用一种色彩来形容。因此雍正皇帝用“紫涛”二字来比况。一个“紫”字或许能描绘普陀海水的复杂色相。总之,它与我们观念和印象中的大海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它没有那么纯粹,没有那么单调,却更符合佛教对大千世界,茫茫苦海的基本看法。  10.& 朝阳阁看日出  如果说,色相复杂的海水引发我们对复杂尘世的苦涩联想,那么,在朝阳洞看普陀日出,就会心随境迁,全然是另一种澄明的心境。清晨四五点钟,海东一道红云飞起。旭日如盘光临大千,洪涛万派,晓星几点,这个时刻,大概是天地间最澄净透明的时刻了吧?阳光乍起,心神随之爽朗;曙色初开,眼界为之宽广。虽说人生行处都应该感觉幸福快乐,但是,玉宇澄清,旷朗无尘的世界才是最最耐人寻味,最最引人沉醉的。旷朗无尘的琉璃世界,对应心中超凡脱俗的空明寂静,此时此刻,正好飞来一声悠长的梵钟。穿过林表而与低沉的潮声相与应答,便觉得普陀日出,虽无泰山日出的帝王气象,却也是人世间难得一见的大禅境,真个是:万里烟霞空色相,一天云气荡心胸;玉宇澄清无海岸,举首从容看日红。  11.& 百步沙海滨浴场  观音菩萨的道场,同时也是人间乐园。每到夏季,百步沙滩便游人如织。红男绿女,相携相伴,纵情嬉游于黄沙白浪之间,回归自然,忘机宠辱,人天同乐,皆大欢喜!  这样旷朗的海天佛国景象,不仅吸引了无数的观光客,就连久居普陀的山僧,也时不常地要来凭海临风,感受大海的大雄大力大包罗。  
12. 千步沙  从朝阳洞至望海亭,有一条绵亘近三里的沙滩,似一条金毯横铺海岸,这就是千步金沙。佛经中说,观音说法的道场是金沙铺地,菩萨走过的时候,一步一朵莲花。所以。山僧和香客,也常常来千步金沙漫步,在清光鉴影的沙面上,留下一串串的脚印。古代山僧还写下了这样清新隽永的诗句:“浪影千寻白,潮痕一片青;凡心淘汰尽,黄沙净绝尘。”  千步沙的尽头是石壁f崖。相距不远有两块静卧的礁石,一块上刻写着“望海”,一块上刻写着“听潮”,就像一对千年知己,了却所有俗务之后,相携至此,一个望海,一个听潮,悠然会心处,便相视一笑,欲辩已忘言。  13.& 望海亭  望海者望到了什么?听潮者又听到了什么?石不能言而人能言。旁边悬崖之上的六角石亭,两幅近代书画名家的对联似乎替我们做出了回答。王震所书的柱联是:“四海滔滔,安得一苇航彼岸;孤亭矫矫,欲齐万岳耸南天。”这写的是望海,在一苇与四海,孤亭与万岳的对比反差中,表达了一种超越渺小和孤独、皈依伟大和永恒的决心。吴昌硕书写的楹联是:“山欲抱圆天,半偈通禅诗语佛;沙谁谈浩劫,一亭临海水朝宗。”这写的是听潮。在吴昌硕的耳中,普陀山的潮声是佛在给人类说那永恒的浩劫,为了度众生出离浩劫,佛祖释迦牟尼佛曾经为求半偈真经而情愿舍身。这种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典范。  14. 潮音洞听潮  佛教把佛的声音比喻为海潮音,而海潮音的具体出处,就在普陀山潮音洞。“古洞潮声”是普陀十二景之一。康熙皇帝御书的潮音洞三个字就勒于洞壁之上。潮音洞口朝大海,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冲入洞内。为洞壁所激。浪花飞溅,直冲洞顶天窗之上,高达10米,势若闪电,声如惊雷。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朝山香客往往会看到观音大士现身的灵异现象。  据说观世音菩萨是因为在诸菩萨中唯一一个因耳根通而得大圆通的。她能听到大千世界中任何一个角落发出的微小的苦难之声而应声前往救度,潮音洞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那滚滚涌入洞中的海潮所发出的声音,在佛教徒听来,或许就是茫茫苦海中等待救度的芸芸众生的悲苦之音。而那狂飙般山摇地动的潮音,似鲸吼,如龙吟,那就是菩萨启迪众生的狮子吼,救苦救难的大悲音。  潮音洞的海潮音也不必尽是梵音。一位当代诗人这样写道:静坐在礁石上,聆听潮音洞的喧哗和低吟,每个音符都是大海律动的生命,喜怒哀乐,在浪的长弦弹奏,辉煌地上升。静听,随潮音紧紧包裹,眼睛就分外透明,心灵就与大海共鸣。  香游客在潮音洞听完潮音之后,一般都要前往梵音洞瞻仰观音大士的慈容。据说在梵音洞观佛阁往洞中凝望,虔诚的人会看到观音示现的圣相。但是每个人看到的都不相同,即使一人所见,也常常会不断变幻。  15. 梵音洞看海  清代有一位香客也是慕名前来梵音洞瞻仰观音大士的圣相,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于是留下四句诗:“远来仙洞即慈容,肉眼应教隔万重,忽见东洋如许阔,此真菩萨现心胸。”虽然我们凡胎肉眼看不到洞中菩萨的慈容,但当我们转身看到东海时,便会悟到这才是真菩萨向我们示现的伟大心胸。海天辽阔,包藏无尽,这样的心胸,才是观音大士的菩萨真面目啊!于是我们突然明白: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会选择莲花洋的一个小岛作为她的示现道场?因为,莲为大士出尘相,海是空王度世心。”  16.普陀山石景  其实,除了沙滩.礁石和奇洞之外,普陀山的怪石也是让参学的佛子深思妙悟,让观光客大呼神奇的景色。古人就留下这样的诗句:“普陀石石尽成禅,片石凌虚占水天。”  造化的神奇,加上人类的联想,许多本来无觉无识的顽石会在我们的观想中变成了有生命的动物。普陀山就有满山的怪石非常肖似某些动物。有龙岩,虎岩,鹰岩,狮象岩,兔岩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几乎就是一个石雕动物园。然而,世界上到处都有这类肖形怪石,并非普陀山独擅胜场。在普陀山观怪石,如果能够站在观音文化的立场,以一颗慈悲心来观想。得到的感受就会全然不同。你会发现,由于观音大士慈光普照,悲心说法,普陀山被点化成了一片万物和平共处的乐土,老虎收敛起占山为王的野心,狮象消磨了雷霆万钧的锐气,老鹰不再搏击长空,就连弱小的动物兔子,也不再为安全之计而到处寻觅藏身之所,因为在普陀山,它不必发愁会被猎犬捕获,不再害怕会被狮虎吞食。所以它现在比鸥鸟还要清闲自在,与那些昔日的天敌成了好邻居。因为它们听了观音大士的说法后。都收起了刚戾心,而生起了平等心。  17.说法台  观音大士说法的灵台,就在西天胜境的灵石庵前,山顶上突现一片宽广的石坪,其中一块鼓状大石,顶平如台,传为观音大士趺坐说法之处。《华严经》上说,观音菩萨就坐在普陀洛迦的金刚宝石上为众菩萨宣说大慈悲法。  18.五十三参石  说法台下有一堆乱石,叫做五十三参石。善财童子为了求法,遍参天下名山道场,一共参访过包括观世音在内的五十三位菩萨。五十三参石告诉香游客,为了求得学问的进步,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增益自己的学识。  19.青牛石  听菩萨说法的还有远道而来的青牛,但它迟到了,自觉无颜见菩萨,就惭愧地趴在了一边。  20.二龟听法石  最让游人叹为观止的是二龟听法石,上面那只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下面那只龟缘石直上,昂首伸脖,筋膜尽露,一副惟恐落后的着急样子。  21.磐陀石  磐陀石是普陀山的标志性景观,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叫磐,底阔上尖,被它托住的巨石叫陀,上平底尖。两石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时刻都有滚落之险,但却安稳如磐。纹丝不动,亿万千年,永远是这样相累相依,就靠造化给予的一个小小的支点。在风雨雷霆中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不摇不坠。成为普陀山最不可思议的一大奇观。  22.古树名木  普陀山最大的奇观是什么?是山与海的拥抱?是洞与石的灵异?还是那些在历史的浩劫中修了又毁、毁了又修的梵宫琳宇?的确,没有它们,构成不了海天佛国的庄严圣境。然而,普陀山真正的奇观。却是那些在台风中给我们抵挡风雨,在烈日下送我们荫凉的参天古木。  我们已经对深山藏古寺,古木依古刹的景象习见为常,却从来不曾想过,树与庙,庙与僧,谁是普陀山更永久的主人?有僧就有庙,有庙就有树。但见僧来,但见僧起庙,但见僧栽树。但见僧走,但见庙倒,但见僧又来,但见庙又起,唯有树常青。能够见证普陀山千年香火的,唯有古木。  普陀山除了满山可见的千年古樟,还有一棵世界罕见的珍贵树种。它生长在佛顶山慧济寺后门,并不高大,也不粗壮,可以说貌不惊人,然而,当1930年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钟光观发现它时,它的价值才被世人所认识。原来,它是200多年前由一位缅甸僧人来普陀山朝拜时引进的。由于繁殖率极低。在它的原产地早已绝迹,世界上现在仅存普陀山这一棵,所以被认为是普陀山的特有树种,命名为“普陀鹅耳小薄  自古来普陀山朝拜的人,都会被这里植被茂盛,古木成林的翠色所感染,清代的一位诗人甚至认为,当年佛选名山,观音到此不肯去,多半是因为这里的树木长得太好了。他说:“海外奇峰翠入天,峰头朵朵削青莲。名山如此不肯去,成佛应居灵运前。”  如果从自然条件来说,舟山群岛的大多数岛屿都跟普陀山差不多,甚至更好,为什么唯独普陀山留下了这么多古树名木呢?要知道,它们并不是原始森林,全部是人工种植,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因为普陀山有观音,因为有观音,所以我们会用心去栽树,用心去护树。说到底,是观音启迪我们去掉凡心,洗涤尘心,而生出平等心去对待世间的一切,生出慈悲心去关爱世间的一切。仁及六道,爱被众生,所以,万法唯心;所以,修心为上。  23.心字石  不知何年,不知何月,也不知何人,在前往普陀山西天景区的道上,即将跨入西天门的地方。刻下了一个大大的心字。心字很大,整个字可容百人盘坐,可谓心怀博大。心字很干净,周围再无别字,那位有心的刻字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留下。心字素面朝天,可鉴日月。朗朗乾坤,就因为有此一心,便有了情,有了识,有了灵,有了意,有了烦恼和迷惘;但是,也正因为有此一心,便有了智,有了慧,有了慈,有了悲,有了觉悟和圆通。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了决心、细心、热心、信心和恒心,哪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比大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心。
编辑:纤尘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投稿:010-&&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李先生&&&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 山川景致
此外,雪花山上还有以三峰错列,如犀利剑锋直指苍穹的南尖山山巅景色&三剑峰&;以裸石狰狞怪异,如各种禽兽之首震怒狂吠的庙山东北侧景观&万兽崖&;以古代地震重要遗迹闻名,在庙山北侧倒石峪中折地的&旗杆石&;以安葬20多名姑子,在庙山花椒峪建造的塔林等许多自然景观,实在难以尽数。
雪花山峰巅,峪谷森幽,这之中又洞穴星罗。这些岩洞深浅不一,形态各异,有的位于山脚邻近峪谷之处,极便探游,有的布于巉岩险壁之中,令人欲攀兴叹,欲止不忍,凭生强烈的刺激感。现择要介绍数处:
滴水朝阳洞 位于磨石岭之阳,由山脚向上40米处,洞口由巨石拱托而成,长宽约1.5米。石洞向西北延伸,前行约5米后,有1米一段骤然低矮,仅容游人钻爬而入。再前行约4米,忽折而向下5米余,登两侧石缝下到底端,亦是宽高各约1.5米的洞穴,再前行约8米又折而向下,用电筒一照有7米多深,而且壁滑蹬稀。幸云果君体健身灵,下到底端,测得洞室情形:为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8米、高约9米、宽约6米,甚为宽阔。里端有一长约3米、高约2米的光洁平台,即所称石床。洞周有向四外伸出的侧洞五六个,浅者深二三米,深者七八米不止。石洞上顶及四壁,形怪状奇,有的雍而欲坠,有的内凹外凸不齐,如抹如拽,似未凝固然。据说因昔日洞顶常年向下滴水,且洞口向阳而得名滴水朝阳洞。抗战时期,百姓常常藏此避敌。
车棚洞 位于庙山车山峪的峭壁下端,距山梁约30米。洞口向东,高1.7米、宽6.5米,进入1米后延向南北,分作两支。向南一侧东西3.2米,南北3.5米;向北一侧东西4.5米,南北4米。整个洞室高约3.5米。洞室石壁牢稳坚固,形无定制,旧时洞中雕有石佛,二三十年前毁弃。昔日洞顶右侧最高处有很深的石缝,常年滴水,水质清冽,据说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加之洞口朝东南,故山东侧村民亦称之为滴水朝阳洞。相传车棚洞口有宝茶树一棵。
据说,100多年前,西佑国寺村有个武秀才,姓殷名勇,人称殷老爷。殷老爷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医生。他为人厚道,对本村人和善,更爱交结外地朋友。他有个南方朋友,每年端午节就来住几天,同他说古论今,切磋武艺,甚是投机。有一年,那朋友要回南方去了,临走去看殷老爷,说:&大哥,我每年给你拿来的茶,你都喝了吗?&殷老爷说话有个语病,一开口总爱带着个&呢儿的&。这回他说道:&呢儿的,没喝,不是在这儿呢。&说着起身,从房梁上拿下个纸包来,打开递给南方朋友。
南方朋友说:&大哥,你拿茶碗来,咱们沏碗茶看看。&殷老爷吩咐佣人拿来茶碗和开水,沏了一碗茶。朋友又让佣人拿来一片肉,放在里面,将茶碗盖好,哥俩依旧说笑。约摸过了一袋烟的功夫,朋友揭开碗盖,肉片不见了,殷老爷惊奇地连声说道:&宝茶!你们南方真有宝茶呀!&没等殷老爷说完,朋友接过话儿茬说:&这茶是我带来的不假,可不是产在南方,是从你们庙山滴水朝阳洞边采来的。我年岁大了,以后我就不来了,你自己去采吧!这是一棵宝茶呀!&随后,南方朋友又把采宝茶什么时候去采,怎么采,怎么炮制,说得清清楚楚。
第二年五月初五半夜子时,殷老爷提着灯笼真的去采了。他好容易来到近前,一看,可吓坏了,见一条大蛇盘在茶树上,盘得满满的,不知有多长,蛇头高高地扬着,眼睛反射着灯一样的光亮,灼灼逼人。殷老爷打了寒战,只觉得头发根根竖起,冷汗立刻冒了出来,灯笼失了手,从崖上滚落下来。幸亏自己有一身好功夫,才没从山崖上跌下去,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回家。从那以后,他再没去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棵宝茶依然长在那里,宝茶的故事,一代代传下来。人们只知道宝茶在庙山朝阳洞东边的山崖上,那么高的崖,那么多的花草树木,到底是哪一棵,现在谁也说不清了。
牛角洞 位于庙山东侧庙山前峪的悬崖峭壁下端,距山顶约25米,沿车山峪右侧小径可至洞前。洞口位于向外伸延约2米、宽约4.5米的巨石之下。洞口底石亦向外延伸近2米,但四周仍然险象环生。牛角洞是相隔3米的并列两洞,南洞口大,圆形,径2.5米,洞向西北偏下延伸,长11米,最宽处3.27米,最高处2.4米,底端尚有二侧洞,深未可探知。北洞口略小,呈元宝形。高1.13米、宽1.7米,洞室长7.5米、宽1.5米、高1.5米。牛角洞亦称为大小嘴洞。
翻身洞 位于庙山东侧花椒峪的悬崖峭壁中,向上至庙山顶约20米,向下距悬崖下坎约15米。进洞者一般从洞上崖顶一非常隐蔽的向下小径挪蹭到洞口近前。因洞口四周无台磴可借,只好将双腿先探入其中,然后翻身进入,因此得名翻身洞。进洞另一办法,即是先由山脚陡坡登到悬崖底部,再抠着石崖缝隙向上攀登,亦甚艰难。去夏西佑国寺小学主任张兴同志即如此进入洞中,勘测出洞的具体情形:洞口近似方形,边长约1.5米,洞内高1.6米、宽2.8米、长6.5米,底较平坦,可容20余人藏身。
无底洞 位于北尖山山脚之一──洞子山的里部东坡,洞口高约1.1米、宽4米,洞内向下倾斜延伸,最高部位1.3米,最宽部位3米,长度未得探知,故称无底洞。无底洞的洞口,由于附近有几块巨石交错遮拦,巨石间草木丛生,因而一般不易发现,具有很好的隐蔽性。
龙门洞 位于葛条岭与北尖山交汇处的坎下90米。洞口向北,为边长分别为1.2米、1米、1.3米的三角形。攀援向下约5米,洞室折向西北,底平壁舒,长约6米、宽约3米、高约2米。洞室尾端上顶,有一直径0.8米的洞口可出。因相传雪花山是一条龙,庙山和葛条岭间的大岭沟是龙口,所以处于龙口里的这个山洞,称为龙门洞。
活罐①洞 位于葛条岭东侧北端的峭壁中,洞口1.5米见方,四周石色洁白,站在八九百米外的葛条岭里端顶部,亦可遥望分明。洞为圆室,直径约3.5米,高约3米。因其状似活罐而得名。
萝卜洞 据说在庙山西岭后坡,距庙山主峰50米处,口径0.5米,上窄下宽,成竖井状,深5米多,相传旧时当地财主曾藏储财宝于其内;老虎洞,在葛条岭峭壁中(两次寻访未及其址)。另外北尖山西坡名为&北脸&的石壁上,还曾有过狗头洞、锅台洞,现已因采石所毁。
雪花山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系列珍贵的文化遗迹。这些遗迹富有许多神奇的历史传闻,形成了一处处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
相传,这蜿蜒盘折,南北走向的雪花山是一条潜藏的青龙,庙山是龙头,北尖山、南尖山、城子山是龙身,城子山向西的山脚──短岭是龙尾。东侧的北山、东山脚和西侧的长岭、磨石岭是龙爪。明朝初年,朱元璋在这一带征战,于雪花山南端的山峰顶端建立城寨(这座山峰遂称为城子山)。
朱元璋在城子山建立的城寨,今仍存有基址遗迹,有着重要的观光和研考价值。它东西宽约52米,南北长约90米,城墙厚度约1.8米,由巨大石块垒砌,现存高度60公分~90公分。近年,附近群众在这山上打柴,儿童玩耍,许多人捡到过锈蚀严重的铁箭头。
朱元璋略通堪舆,他看出了雪花山的风水好,是龙脉,要在此创立大明基业,派军师们进一步考察。军师们考察之后说:&雪花山虽是青龙体,但登高望之,东侧陡峭,主龙体不整,只有半体之意,成不了大事。另外龙尾部位有大狼家沟、小狼家沟两个峪谷,正与朱元璋姓氏谐音之字&猪&相克,太不吉利。朱元璋遂打消了占雪花山创立基业的主意。但又怕日后此山发育完整与之相争,于是派人在城子山北侧开凿了一条大沟,把龙身斩断,成了后人所称的龙扒沟,又叫斩龙口。如今,在城子山与南尖山两座巍峨峰峦间的这条山沟,人工开凿痕迹非常明显,宽约6米,深约8米,长约300多米,站在一两千米以外都可以看得见。朱元璋还命人在雪花山最北边的那座峰顶修建了雪山寺②,意在镇住龙头(这个山峰遂称为庙山);在西侧长岭,摩石岭两个&龙爪&间修建了雪洞庵(又称下庙),立了一座葫芦塔,压住龙爪。
在城子山头,巡视残城遗址上的块块灰褐秃滑的巨石和没膝的荒草,望着北面凿迹斑斑的险峻沟壑和山下那历尽沧桑的村落、田畴,不由令人脑海中闪现出这里的一幕幕历史风云。
雪山寺和雪洞庵及葫芦塔,也都是雪花山上奇特的人文景观。
雪山寺坐落的庙山顶,南北长约320米,东西宽33米。它的西面山坡平缓舒长,松涛起伏;东面山坡峭壁嶙峋,山风猎猎。雪山寺位其南端,接日月,伴彩云,如际仙境。寺庙坐西朝东,南北长27米,东西宽19米,山门在东北角,内建正殿和对面配殿。正殿供奉千手千眼佛神像,左配殿供奉眼公娘娘神像,右配殿供奉药王神像,东北角建一座钟楼,每当日暮清晨古钟击响,清悠之声传扬一二十里之外。寺北有一小型广场,为旧历二月十九日庙会期间娱乐敬神之所。
关于雪山寺,百姓间还流传着寺中道士惜民拘龙降雨遭天谴的动人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雪山寺里住着个老道,他养了一匹大白骡子,用它从黄家屯村里往山上驮水喝。驮水时,有时他跟着去,不去时就在驮子上放200钱或两块烙饼,谁给灌水就拿走钱或饼。因为路远又是上山,骡子累了就在半山腰两块石头之间托起水桶卧下休息,歇过劲再起来往山上走。可是有时水驮回来,钱或饼照样不动,水是谁灌的呢?后来老道知道了,原来是一个姓葛的人和一个姓王的人帮的忙。他们认识以后,说话也投机,就成了好朋友,以后两个好朋友也常上山来呆着。但老道从来没有去过朋友家,因为每家都有男男女女,老道脾气古怪,不愿见女人。每年二月十九日庙会时,有很多妇女来烧香,他就起大早到车棚洞躲着,一整天不出来。
有一次,姓葛的朋友在山下干活,看着天要下雨,就上山找朋友来了。一进门看见钟楼下边拴大白骡子的地方拴着个大白兔子,再看鼓楼下边什么也没有,他心里想白骡子准是在外面拴着呢。进了禅房一挑门帘,只见一个可炕大的癞蛤蟆在炕上卧着,可把老葛吓坏了,扭头就跑,还没跑上几步就被老道追上了,老道说:&兄弟,不要怕。&接着就把自己的实情向老葛兄弟讲了,并再三叮嘱不要泄密。原来老道不是普通的凡人,是一个癞蛤蟆精;大白骡子也不是普通的白骡子,而是玉兔精。这样一来,老葛就不爱到寺里去了,但大事小事仍旧帮忙。比如灌水吧,还是和往常一样,不向任何人透露实情。姓王的朋友照常往来。
一年春天,整春没有下雨,眼看芒种节气都过了,可就是整天刮旱风不下雨,地皮晒得滚烫的,冬小麦都快旱着了,庄稼人可急坏了,只好整天求雨。今天去龙湾儿(大宋各庄村北还乡河湾子),明天去借口(现在八一水库那个地方),不管怎样求,就是不下雨。
会首们(村内办事的人)也着急了,于是去找雪山寺的老道帮忙。老道开始说啥也不想管,后来看百姓实在可怜,才答应&我试试。&会首们一听高兴极了,忙问需要什么,只见老道低头闭眼好像算谋了一阵子,抬头说:&明天吧,你们把求雨的人带到庙山前下边就行了。&
第二天上午,求雨的人都站到庙山前下边地里,老道在人群中挑选了4个棒小伙子,问清年龄、属相等等,领着他们来到山前两户人家的碾子那儿,将4根红绳拴到碾管心上,每人牵着一根红绳头,告诉他们怎样做,又告诉会首们怎样做,大家都记好了。等啊,等啊,火辣辣的太阳可把人们晒疼了,有人着急了偷着说:&求雨不去龙宫,来这儿干啥?&会首们听见了,狠狠横了一顿:&谁再随便说话打死他!&这样,谁也不敢吱声了。
说来也怪,快到中午了,就有一块长条云彩从北边过来了,飘得很快,从下边看,这块云彩长有两三丈,宽有三四尺。这时人群中有人说:&来云彩了?&也有人心里想,这么点云彩能下多少雨?会首们赶紧找老道来指挥,可是老道不知啥时候走了,会首们急了,生怕错过机会,就按老道的嘱咐指挥起来。只见四个小伙子每人拉着绳头狠劲地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拉,人群中鼓声、锣声、喇叭声热闹非凡,喊声震天:&老天爷下雨吧!龙王爷下大雨吧!&不知是谁大嗓门儿喊道:&龙王爷,下大雨吧,下了大雨给你修龙王庙,年年烧高香!&
说也怪,那块云彩一动也不动,停留在庙山顶上渐渐扩大,过了半个时辰,天空布满阴云。突然一声脆雷,随后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下得差不多了,会首命令小伙子停了手,手一松,雨就停了,顿时云开雾散。
雨求下来了,人们种上了地,别提有多高兴了。会首们和老王拿着礼品、供品去雪山寺看老道,烧香上供。老道说:&不要谢我,求雨那天是谁说修龙王庙着,还年年烧高香?&老王说:&是我说的。&老道说:&许愿就得还愿哪,不还愿今后可不会好的。&老王和会首们都答应了。
地种好了,就等耪地锄苗了,没了事干,一天姓王的朋友找老道呆了半晌。临走送老王下山时,老道说:&兄弟,今后咱见不着面了,我得到南海龙王那儿去了。&
老王说:&你在这儿不是很好吗?别走吧!有事我可以帮你的忙。&
老道说:&你帮不了。这回的雨本不该下,我帮你们求了雨,犯了天规。那天是六月十三,北海龙王去南海接闺女,我拘住了他,要他下雨,误了他的事,他气得大哭一场,在天上告了我,我受了处罚,还要把我交给南海龙王使用,去受罪。&接着又把自己的实情讲给了老王,也讲了老葛兄弟碰见的那件事,还现了原形给他看,只是一个比核桃大一点的小癞蛤蟆。老道告诉老王说:&上次老葛兄弟见到的比这大多了,我受了处罚,道行小多了。&
老王急忙问:&我有办法看你去吗?&
老道说:&明年三月初二是南海龙王庙会,那天可以见面。&
老王答应着说:&好!我一定去看你,大哥你回去吧。&可一回头老道不见了踪影。又跑到庙里一看,只见千手千眼佛和那口千斤重的大钟仍旧依然,人啊,骡子啊,都没有了。
第二年三月初二那天,老王还真的骑着小毛驴去南海见了老道一面,以后就再也没去过。
因为求雨时,王姓村民曾许下得透雨建龙王庙之诚愿,后来真的在庙山前峪修了一座只有一间、坐北朝南、玲珑剔透的龙王庙。因为下雨时最先有一朵云彩笼罩在庙山上空,这座龙王庙取名为云山寺。
雪洞庵坐落在磨石岭与长岭间之南槐子峪的一处高台地上,坐东朝西。从西面拾阶而上进山门,是一钟楼。然后进二门,左右各一配房,经甬路可至前面的三楹正殿。雪洞庵南北两侧分别有南柏树林(属商各庄所有)和北柏树林(属黄家屯所有)相围护。山门外有一棵橡子树,正殿北侧有一棵黑枣树,干粗合围,冠荫数亩,整个寺庵笼罩在一片森阴肃穆的气氛中。
雪洞庵正殿供奉着身披黄袍的玉皇大帝神像。相传玉皇大帝神像下面原是一眼清泉,名为龙泉,修建者用铁锅扣住了龙泉水,在上面塑造了玉皇大帝神像,这可能也是朱元璋&压龙脉、断风水&用意之一吧!联系庙山顶雪山寺中供奉千手千眼娘娘神像这一关节,老辈人一代代传下了&玉皇镇住了龙泉水,娘娘高坐彩云端&的趣谈。
雪洞庵正殿玉皇大帝神像北侧,塑有三霄娘娘神像。三霄娘娘相传是南海龙王的女儿,不知何故出家到此。三霄娘娘生在南海,生性好洁,雪洞庵东面200米的一个直径13米、深2米的天然石盆,石质晶莹细腻,色泽灰白无瑕。据说那是三霄娘娘经常沐浴之处。南海龙王每年都来这里亲自接三霄娘娘回家省亲。他每次来都是站在北尖山西侧草木丰茂的一块高隆山脊(北槐子峪上头)呼唤迎候。三霄娘娘在庵中梳妆打扮完毕后,来到这里,随父一齐回到南海与亲人作短暂团聚。这块高隆山脊遂名为接娘圈(ju&n)。
雪洞庵西南200米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宝塔。塔的地表以上是5米高、直径5米、浅黄色的葫芦型建筑,下面是一个边长5米、深1.8米的正方形石洞室。室口在西,有阶向下斜入室内。塔南面还立有一块赑屃驮的巨碑,很久以前赑屃头部就已残缺,据说它是一有灵性之物,耐不住餐风茹露的饥渴,常常夜间爬到雪洞庵大殿偷吃灯油,一次被老和尚碰见,一剑砍掉了脑袋。
在磨石岭与长岭间之南槐子峪里,神奇的雪洞庵、葫芦塔、赑屃碑、石盆,与周围的柏树林、朝阳洞、北脸、鬼门关、鸉儿房、狗头洞等景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处极富情趣的游览胜地。现在这些景观除朝阳洞、石盆、接娘圈外,大部毁弃,但遗迹尚存。仍然可以引起游观者无限的感慨和遐思。
雪花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留下了革命人民同日本军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的许多遗址和遗迹。这些斗争,赋予了雪花山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以崭新的生命。
雪花山东侧的西孝义、东孝义、西佑国寺三个村庄,1940年以前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活跃的抗日斗争。敌人一次次到这一带围剿,这里的人民在每次反围剿的斗争中都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庙山周围悬崖峭壁上的车棚洞、翻身洞、无底洞,因为地形险要,隐蔽性强,成了县、区、村干部召开秘密会议、藏储机密文件、躲避敌人剿袭的处所。那时,里面长期存放着花生米、炒面、饮用水,二三十人在里边隐藏十几天也无问题。县区村干部五人、武汉兴、玉春、能韧、子玉等人经常在这里隐蔽和工作,巧妙地与敌人周旋。
狡猾的敌人发现了雪花山上的这个秘密,他们经常从西面的黄家屯、商各庄一带爬上雪花山,躲到雪山寺里,伺机袭击我方干部和群众。
1944年的一天夜里,区财粮委员赵达与其他区村干部隐蔽在翻身洞里。天亮后,赵达爬出洞口到山顶上察看敌情,如果没有敌人,就招呼洞中的同志一起出来去村里工作。可是他刚往四处一看,躲在雪山寺里的敌人就冲了出来,赵达一边高喊有敌人,一边往回跑。敌人开枪朝他射击,他中弹牺牲在雪山寺前的山路上。
1943年1月18日(旧历腊月二十三),日伪军先从南面山口袭剿西孝义村革命干部和群众,村报国队员一看敌人来得太多,就一边阻击,一边掩护着群众往雪花山上撤。刚爬上雪花山,事先隐蔽在雪山寺里的日伪军立刻冲出,西孝义村武装班长庞振海见此危急情况,赶紧组织群众寻路撤退,因落在后边,与几个群众一起被敌人抓住。日伪军将他五花大绑地捆起来,拉到雪山寺西侧的松林中严刑拷打,逼问军用物资和干部群众的掩藏地点。庞振海一口咬定不知道。后来他感到怎么也难免一死了,遂暗下决心:死也要死个值!于是假装答应带领敌人去找掩藏地点,敌人信以为真,一个伪治安军连长牵着捆绑着庞振海的绳子,沿着庙山南面的山坡往下走。当走到车山峪上边时,庞振海知道下边是20多米深的悬崖,悬崖下边是200多米深的陡峭山坡,于是他心一横返身往下朝伪连长撞去,想与敌人一齐滚下悬崖同归于尽。不想敌连长躲闪过去,他一人滚下,鲜血染红了山坡上白皑皑的积雪,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们景仰这位像雪花山一样永远屹立在自己的心中的优秀儿女,经常来到这里凭吊,并将这处山崖命名为英雄崖。
为了打击敌人在雪花山上的活动,抗日军民在山上敌人必经之路上埋了许多地雷。那时我方军火困难,地雷满足不了在偌大山脊及坡谷阻击敌人的需要,就在山石上凿出一个个直径3厘米~4厘米,深20厘米~30厘米的竖洞,里边填上火药,上面用石粉捣实,牵出引线,这就是石雷。敌人踏着引线,立刻爆炸,有力地打击了敌人,至今在山顶和山坡的巨石上,还有许多石雷洞孔保存下来。
伫立在英雄崖上,回望雪山寺前那段崎岖的山路,寻觅着军民在那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凿出的一个个石雷洞眼,雪花山上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抗战风云图景会立刻在你眼前闪现,你一定会由衷地喊出:&雪花山,你是一座英雄的山!&
雪花山之石系蓟县系白云岩和一些紫页岩、石英砂岩、白砂岩,物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除取之不尽的优质建筑用石外,西北山脚的磨石岭是出产农家必用之物──磨刀石、碾盘石、磨盘石的地方;与磨石岭相毗邻的放牛山西侧有丰富的优质水泥石蕴藏,东侧有丰富的紫页岩蕴藏,西侧的长岭和下边的乔麦山是出产盆景石、上水石等园艺点缀用石的地方;北侧的倒石峪蕴藏着优质的绘画原料──赭石,许多绘画艺人常到这里采掘。此外山上还生长着多种名贵药材、茶叶、制作根雕的植物。雪花山又真是一座百宝山!
至此搁笔,已赘数千言矣。然而雪花山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各种各样资源还远没有探全述尽。相信今后的探访者一定还会有不少重要的新发现。
(在本篇史料采写过程中,西佑国寺小学张兴、韩振儒二同志经过调查走访写出《雪山寺传奇》、《庙山宝茶的传说》及《庙儿山》的初步资料。菜园村刘福利同志采写了《庙山的传说》的初步资料。夏云果同志采写了《庙山》的初步资料,2000年3月30日、4月3日、4月12日,董宝莹同志又在夏云果、刘福利、韩振儒、黄久安、霍登运、白景成等同志的分别带领下对雪花山作进一步深入勘察访问。之后,结合上述同志的资料,由董宝莹同志执笔,与夏云果同志共同完成此稿)
①活罐:陶制品,平底鼓腹圆口,一般高50公分~80公分,直径40公分~70公分,是旧时农家存放米面的器皿。
②雪山寺:据清光绪版《丰润县志》载,&雪山寺在庙山顶,光绪十年旗绅董世荣出砖瓦,杨俊德出工料修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政协唐山市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技术支持: &&&&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边一个雨下边一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