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离婚跟家长管教如何区分?

反家暴法来了,今后孩子该怎么管教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话。3月1日起,爹妈再也不能随性打骂孩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打骂孩子情节严重的,有可能会被撤销监护资格。
老传统遇上新法,如何管教孩子成了新课题。反家暴,是不是意味着熊孩子从此不能打不能骂?怎样才是管教孩子的正确方式?
反家暴法主要管轻微家暴行为
反家暴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家长打骂孩子不再是“外人不能插手的家务事”,打骂自家“熊孩子”也有可能引来牢狱之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恩泽妇产医院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杨双齐认为,家庭暴力之所以如此长久在在我国存在,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前家庭暴力在我国不是违法行为,甚至在观念上是鼓励的行为。很多父母认为,用严厉的责罚方式来管教孩子,是促进孩子成材的正确方式。
记者随机采访身边的成年人,大多数都表示小时候有过挨打挨骂的经历。
浙江闻一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星律师告诉记者,反家暴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概念,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该法的主要保护对象,是轻微家暴的受害者。
刘星说,严重的家庭暴力早已有法可依,反家暴法主要要管的家庭暴力,是没达到刑法中的虐待罪、遗弃罪构成标准,甚至连《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处罚都够不上的轻微的家庭暴力行为。而轻微家暴的受害者通常没有被媒体关注。
大多家长认为适当打骂孩子是应该的
“这么个皮小子,不打不骂怎么得了?”听说反家暴法给打骂孩子划了禁区,家有10岁儿子的林晓磊吃了一惊,“你跟他讲道理,根本就讲不进去。也奇怪,打一顿就服了。”
林晓磊说,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大多小时候挨过大人几下揍,特别是男孩子。他认为,媒体上经常有报道父母失手打死自己孩子,这样的行为自然不可取。但对孩子适度的打骂,是种无可厚非的教养方式。
“不然家长权威如何确立?再说,从小不打不骂,孩子抗压能力怎么会好?长大了一点挫折都承受不了。”记者走访中发现,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
“偶尔的轻打轻骂肯定难免,其实打了他骂了他,我们心里更难受。”椒江的蔡依涵说。两岁半的儿子脾气倔起来也很难对付,不让做的危险事情非要做,“玩筷子、玩插头,不打不骂根本叫不停他。”
蔡依涵认为,从小不打不骂的孩子太过于娇生惯养,长大了容易承受不了压力。
很多时候骂比打更有杀伤力
杨双齐说,打骂和溺爱都不可取。对孩子的管教,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规矩”,培养孩子内在自我的真正成长。比如事先要和孩子约定好禁止事项,如果孩子违反了,爸爸妈妈就要打其屁股。孩子真的犯了禁,家长也要心平气和地进行处罚,这样孩子会接纳这轻微的体罚行为,内心也不会受伤害。“打的方法合适,可以帮助孩子在年幼时建立起规则意识。”
孩子长到9岁以后,原则上是不可以打了。“因为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打已经起不了建立规则意识的作用。而且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道德评判体系,就不宜再用暴力去让他屈服,事实上他的内心也不再会屈服,反而会让他逆反。”
杨双齐说,家长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比起打孩子,对孩子们伤害更大的是家长的言语暴力。
“中国家长最爱说的几句话:你再不听话,我不要你了;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你再这样,我们就走了。”杨双齐说,其实孩子最怕这样的话,特别是6周岁前的儿童,这些言语软暴力会使孩子产生被遗弃感。
杨双齐建议,家长对孩子的任何管教行为,都要遵循情绪优先。“首先确保家长自身情绪的平稳,然后接纳孩子的情绪合理性,对孩子有同理心,然后再就孩子的行为本身进行商榷,引导其认识到错误。”
打骂孩子与培养抗压能力有没有关系?杨双齐说,从心理学上来说,打骂孩子对于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没有帮助,反而有可能影响孩子建立起真正的自我。孩子容易屈服于权威,将自我完全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评判上,靠外在的评判支撑起自己的世界。“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外界评判困境,就有可能造成自我的坍塌,从而做出极端的自伤行为。”
打孩子严重者将被撤销监护资格
打孩子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哪些部门被指定管这家务事?
刘星介绍,反家暴法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而打孩子情节严重的,将被撤销监护资格。“如果家长对孩子持续家暴,严重侵害孩子合法权益,法院就可以撤销施暴家长的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同时,孩子的生活费,家长还得照给。”(记者慕容梦漪)
[责任编辑: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算不算家暴?|受访者|家庭暴力_新浪育儿_新浪网
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算不算家暴?
  《反家庭暴力法》自从3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今已有4个多月。日前,惠州市妇联、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惠州站)等联合开展调查显示,36%的受访者认为父母打骂教育孩子不属于家暴。& & 据介绍,此次调查是为了深入了解惠州市民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新法知晓度,了解分析惠州家庭暴力现状,为惠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更好地宣传普及《反家暴法》提供参考依据。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 5 2份。调查对象中,男性占26 。4%,女性占7 3 。6 %;已婚的8 3 。1%,未婚的16 。9%。 市民:“骂都算家暴,怎么管教孩子”& & 日下午2点左右,博罗15岁的少年小林因家务琐事被叔叔责罚,为发泄心中不满,遂将独居在家附近的八十多岁老太太李某杀害。日前,小林被博罗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该判决现已生效(相关新闻详见日惠州读本)。& & 虽然上述案例是一起极端的个案,但是也显示,有时候骂比打更有杀伤力。此次联合调查显示,惠州市民对家庭暴力的行为构成知晓率较低。只有46.1%的受访者表示,清楚全部家庭暴力行为构成,绝大多数受访者了解体罚、谩骂、精神折磨等属于家庭暴力范畴,36 。03%受访者认为父母打骂教育子女不属于家暴范畴。 南都记者随机采访了25名市民,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小时候有过挨打挨骂的经历。“我觉得被父母打得严重的才算家暴吧!责骂几句不是很正常吗?如果孩子不听话,骂都算家暴,以后怎么管教孩子呢?”市民郭先生说。市民张女士则认为,从小不打不骂的孩子太过于娇生惯养,长大了承受不了压力。& & 律师:反家暴法主要管轻微家暴行为& & 那么,《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后,“父母打骂教育子女属于家暴吗”? “父母批评孩子两句,只要不伤害未成年人的自尊、隐私、身体等基本原则,就不算家暴。但是超过这个度,比如让孩子罚跪、不给吃饭,甚至是暴力殴打孩子等行为就算是家暴。”对此,惠州力臣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表示,反家暴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概念,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严重的家庭暴力早已有法可依,反家暴法主要管的家庭暴力,是没达到刑法中的虐待罪、遗弃罪构成标准,甚至连《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处罚都够不上的轻微的家庭暴力行为。”& & 张律师还表示,尽管绝大多数父母平时打骂孩子没有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但《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宗旨是重在预防和制止。“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暴力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严重后果,减少和避免暴力言行,恪守法律的底线。”& &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后,家长该怎么管教“熊孩子”呢?惠州市实验中学负责心理咨询的何老师认为,对孩子的管教,最重要的是建立“规矩”,一味打骂或溺爱都不可取。& & 民调:3 5 %受访者表示遇家暴会报警& & 此次调查显示,惠州家暴现象仍比较普遍。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及“你或周围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时,46%的受访者表示“没有”;2 1 %认为“有”:“不清楚”和“不好说”的受访者分别占25%和85%。& & 与此同时,随着《反家暴法》的实施,市民反家暴的意识也在增强。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及“《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后如果遭遇家暴是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有35%的受访者表示会报警;34%的受访者会找妇联、民政等有关部门寻求援助;24%会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寻求帮助;只有2%的受访者选择离家出走;1%的受访者选择默默忍受;1%的受访者选择以暴制暴。& & 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3- 6月,通过惠州市妇联设置的维权站、12338维权公益热线投诉家暴投诉宗数同比上升幅度较大,共计35宗。继3月4日大亚湾发出省内首张人身安全保护令后,目前基层法院也已陆续收到一些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案件,“这说明妇女们意识到这部法律的保护作用。”惠州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 此外,调查也显示,市民对于反家暴的热心度也比较高。如果发现邻居家正在发生家暴行为,51%的受访者选择了“不会直接去干涉,但是会报警”;24%的受访者选择了“主动出面制止”;19%的人选择了“敲门提醒一下”;仅有7%的的受访者选择“不方便过问,当做不知道”。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家长如何避免用暴力管教子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家长如何避免用暴力管教子女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暴力离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