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矩形内,从O点开始以45度角向上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A,其顶点为B.孔明同学用一把宽为3cm带刻度的矩形直尺对抛物线进行如下测量:①量得OA=3cm;②把直尺的左边与抛物线的对称轴重合,使得直尺左下端点与抛物线的顶点重合(如图1),测得抛物线与直尺右边的交点C的刻度读数为4.5.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图中的直尺(足够长)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到点A的右边(如图2),直尺的两边交x轴于点H、G,交抛物线于点E、F.求证:S梯形EFGH=1/6(EF2-9).-乐乐题库
& 二次函数综合题知识点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习题详情
10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8.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A,其顶点为B.孔明同学用一把宽为3cm带刻度的矩形直尺对抛物线进行如下测量:①量得OA=3cm;②把直尺的左边与抛物线的对称轴重合,使得直尺左下端点与抛物线的顶点重合(如图1),测得抛物线与直尺右边的交点C的刻度读数为4.5.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图中的直尺(足够长)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到点A的右边(如图2),直尺的两边交x轴于点H、G,交抛物线于点E、F.求证:S梯形EFGH=16(EF2-9).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株洲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A,其顶点为B.孔明同学用一把宽为3cm带刻度的矩形直尺对抛物线进行如下测量:①量得OA=3cm;②把直尺的左边与抛物线的对称轴重合,使得直尺左下端点与抛物...”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由于O、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且OA=3cm,由此可求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32.(2)根据O、A的坐标,可将抛物线解析式设为交点式,在(1)题求得了抛物线的对称轴,即可得到B、C的横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表示出它们的纵坐标,根据C、B的纵坐标差为4.5即可列方程求出待定系数的值,从而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3)可设出E点的横坐标,进而根据直尺的宽度得到F点的横坐标,根据(2)题所得抛物线,即可表示出两点的纵坐标,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梯形EFGH的面积表达式,然后同16(EF2-9)进行比较即可.
(1)解:直线x=32;(2)解: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3),当x=32时,y=-94a,即B(32,-94a);当x=92时,y=274a,即C(92,274a),依题意得:274a-(-94a)=4.5,解得:a=1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2x2-32E(x,12x2-32F(x+3,12x2+32梯形EFGH=32(EH+FG)=32o[(12x2-322+322,∵16(EF2-9)=162=322,∴S梯形EFGH=16(EF2-9).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主要涉及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以及图形面积的求法,能够从图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A,其顶点为B.孔明同学用一把宽为3cm带刻度的矩形直尺对抛物线进行如下测量:①量得OA=3cm;②把直尺的左边与抛物线的对称轴重合,使得直尺左下...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A,其顶点为B.孔明同学用一把宽为3cm带刻度的矩形直尺对抛物线进行如下测量:①量得OA=3cm;②把直尺的左边与抛物线的对称轴重合,使得直尺左下端点与抛物...”主要考察你对“二次函数综合题”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次函数综合题
(1)二次函数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相结合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先根据给定的函数或函数图象判断出系数的符号,然后判断新的函数关系式中系数的符号,再根据系数与图象的位置关系判断出图象特征,则符合所有特征的图象即为正确选项.(2)二次函数与方程、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将函数知识与方程、几何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类试题一般难度较大.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善于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善于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二次函数的知识,并注意挖掘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3)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从实际问题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关键在于观察、分析、创建,建立直角坐标系下的二次函数图象,然后数形结合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自变量及函数的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A,其顶点为B.孔明同学用一把宽为3cm带刻度的矩形直尺对抛物线进行如下测量:①量得OA=3cm;②把直尺的左边与抛物线的对称轴重合,使得直尺左下端点与抛物...”相似的题目:
如图,已知直线y=-12x+1分别交y轴、x轴于A,B两点,以线段AB为边向上作正方形ABCD过点A,D,C的抛物线y=ax2+bx+1与直线的另一交点为点E(1)点C的坐标为&&&&;点D的坐标为&&&&.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正方形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下滑,直至顶点D落在x轴上时停止.设正方形落在x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滑行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与正方形一起平移,同时停止,求抛物线上C,E两点间的抛物线弧所扫过的面积.
已知:如图,△ABC中,∠C=90°,AC=3厘米,CB=4厘米.两个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沿△ABC的边运动.当点Q运动到点A时,P、Q两点运动即停止.点P、Q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厘米/秒、2厘米/秒,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当时间t为何值时,以P、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图中的阴影部分)等于2厘米2;(2)当点P、Q运动时,阴影部分的形状随之变化.设PQ与△ABC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S(厘米2),求出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点P、Q在运动的过程中,阴影部分面积S有最大值吗?若有,请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如图,已知抛物线C经过原点,对称轴x=-3与抛物线相交于第三象限的点M,与x轴相交于点N,且tan∠MON=3.(1)求抛物线C的解析式;(2)将抛物线C绕原点O旋转180°得到抛物线C′,抛物线C′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A,B为抛物线C′上横坐标为2的点.①若P为线段AB上一动点,PD⊥y轴于点D,求△APD面积的最大值;②过线段OA上的两点E,F分别作x轴的垂线,交折线O-B-A于点E1,F1,再分别以线段EE1,FF1为边作如图2所示的等边△EE1E2,等边△FF1F2.点E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点A运动,点F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点O运动.当△EE1E2与△FF1F2的某一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时间t的值.&&&&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如图,Rt△OAB的顶点A(-2,4)在抛物线y=ax2上,将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边CD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则点P的坐标为&&&&
2二次函数y=x2-8x+15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M,N两点,点P在该函数的图象上运动,能使△PMN的面积等于12的点P共有&&&&
3如图,半圆A和半圆B均与y轴相切于O,其直径CD,EF均和x轴垂直,以O为顶点的两条抛物线分别经过点C,E和点D,F,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如图,点A(a,b)是抛物线y=12x2上一动点,OB⊥OA交抛物线于点B(c,d).当点A在抛物线上运动的过程中(点A不与坐标原点O重合),以下结论:①ac为定值;②ac=-bd;③△AOB的面积为定值;④直线AB必过一定点.正确的有&&&&
2如图,抛物线m:y=ax2+b(a<0,b>0)与x轴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将抛物线m绕点B旋转180°,得到新的抛物线n,它的顶点为C1,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1.若四边形AC1A1C为矩形,则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3如图,已知抛物线P:y=ax2+bx+c(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与y轴交于点C,矩形DEFG的一条边DE在线段AB上,顶点F、G分别在线段BC、AC上,抛物线P上部分点的横坐标对应的纵坐标如下:
…(1)求A、B、C三点的坐标;(2)若点D的坐标为(m,0),矩形DEFG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并指出m的取值范围.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A,其顶点为B.孔明同学用一把宽为3cm带刻度的矩形直尺对抛物线进行如下测量:①量得OA=3cm;②把直尺的左边与抛物线的对称轴重合,使得直尺左下端点与抛物线的顶点重合(如图1),测得抛物线与直尺右边的交点C的刻度读数为4.5.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图中的直尺(足够长)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到点A的右边(如图2),直尺的两边交x轴于点H、G,交抛物线于点E、F.求证:S梯形EFGH=1/6(EF2-9).”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原点O,且与x轴交于另一点A,其顶点为B.孔明同学用一把宽为3cm带刻度的矩形直尺对抛物线进行如下测量:①量得OA=3cm;②把直尺的左边与抛物线的对称轴重合,使得直尺左下端点与抛物线的顶点重合(如图1),测得抛物线与直尺右边的交点C的刻度读数为4.5.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图中的直尺(足够长)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到点A的右边(如图2),直尺的两边交x轴于点H、G,交抛物线于点E、F.求证:S梯形EFGH=1/6(EF2-9).”相似的习题。图1至图4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是20×20的等距网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其对称中心为点O.如图1,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EFGH的对称中心也是点O,它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由起始位置向外扩大(即点O不动,正方形EFGH经过一秒由6×6扩大为8×8;再经过一秒,由8×8扩大为10×10;…),直到充满正方形ABCD,再以同样的速度逐步缩小到起始时的大小,然后一直不断地以同样速度再扩大、再缩小.另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MNPQ从如图1所示的位置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正方形ABCD的内侧边缘按A→B→C→D→A移动(即正方形MNPQ从点P与点A重合位置开始,先向左平移,当点Q与点B重合时,再向上平移,…).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从如图1的位置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它们的重叠部分面积为y个平方单位.(1)当正方形MNPQ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时,正方形EFGH是否也变化到起始位置?(2)请你在图2和图3中分别画出x为3秒、18秒时,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的位置及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用阴影表示),并分别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3)正方形EFGH第一次充满正方形ABCD之前(即x≤7时),何时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平方单位.-乐乐题库
& 二次函数综合题知识点 & “图1至图4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习题详情
22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1.5%
图1至图4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是20×20的等距网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其对称中心为点O.如图1,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EFGH的对称中心也是点O,它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由起始位置向外扩大(即点O不动,正方形EFGH经过一秒由6×6扩大为8×8;再经过一秒,由8×8扩大为10×10;…),直到充满正方形ABCD,再以同样的速度逐步缩小到起始时的大小,然后一直不断地以同样速度再扩大、再缩小.另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MNPQ从如图1所示的位置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正方形ABCD的内侧边缘按A→B→C→D→A移动(即正方形MNPQ从点P与点A重合位置开始,先向左平移,当点Q与点B重合时,再向上平移,…).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从如图1的位置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它们的重叠部分面积为y个平方单位.(1)当正方形MNPQ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时,正方形EFGH是否也变化到起始位置?(2)请你在图2和图3中分别画出x为3秒、18秒时,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的位置及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用阴影表示),并分别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3)正方形EFGH第一次充满正方形ABCD之前(即x≤7时),何时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平方单位.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08-宝应县二模
分析与解答
习题“图1至图4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是20×20的等距网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其对称中心为点O.如图1,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EFGH的对称中心也是点O,它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由起...”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题意得:正方形EFGH每次变化到起始位置所需时间为14秒,正方形MNPQ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所需时间为56秒,又由56÷14=4,即可得此时正方形EFGH也变化到起始位置;(2)根据题意即可作出图形,由图形即可得当x=3时,y=10; 当x=18时,y=18;(3)分别从①当x<1时,②当1≤x≤3.5时,③当3.5≤x≤7时去分析,根据题意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解:(1)正方形EFGH每次变化到起始位置所需时间为14秒,正方形MNPQ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所需时间为56秒,∵56÷14=4,∴此时正方形EFGH也变化到起始位置.…(2分)(2)相应的图形如图1、图2.…(6分)当x=3时,y=10;&&&&当x=18时,y=18.&&…(7分)(3)①当x<1时,两正方形无重叠;②当1≤x≤3.5时,如图3:延长MN交AD于K,设MN与HG交于S,MQ与FG交于T,则MK=6+x,SK=TQ=7-x,从而MS=MK-SK=2x-1,MT=MQ-TQ=6-(7-x)=x-1.∴y=MToMS=(x-1)(2x-1)=2x2-3x+1.&…(10分)令y=3,则2x2-3x+1=3解之得:x1=-12(舍去),x2=2,…(12分)③当3.5≤x≤7时,y=MNoMT=6(x-1)=6x-6令y=3,则6x-6=3,解得:x=32(不合题意,舍去)∴当x=2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平方单位.…(14分)
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规律:正方形EFGH每次变化到起始位置所需时间为14秒,正方形MNPQ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所需时间为56秒,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图1至图4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是20×20的等距网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其对称中心为点O.如图1,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EFGH的对称中心也是点O,它以每秒1个单位长...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图1至图4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是20×20的等距网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其对称中心为点O.如图1,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EFGH的对称中心也是点O,它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由起...”主要考察你对“二次函数综合题”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次函数综合题
(1)二次函数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相结合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先根据给定的函数或函数图象判断出系数的符号,然后判断新的函数关系式中系数的符号,再根据系数与图象的位置关系判断出图象特征,则符合所有特征的图象即为正确选项.(2)二次函数与方程、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将函数知识与方程、几何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类试题一般难度较大.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善于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善于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二次函数的知识,并注意挖掘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3)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从实际问题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关键在于观察、分析、创建,建立直角坐标系下的二次函数图象,然后数形结合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自变量及函数的取值范围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与“图1至图4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是20×20的等距网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其对称中心为点O.如图1,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EFGH的对称中心也是点O,它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由起...”相似的题目:
如图,抛物线y=x2-2mx+n+1的顶点A在x轴负半轴上,与y轴交于点B,C是抛物线上一点,且点C的横坐标为1,AC=3√10.(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若D是抛物线上一点,直线BD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且原点O到直线BD的距离为√55,求点D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直线BD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C点,A点在B点的左侧,已知B点坐标为(8、0),tan∠ABC=12,△ABC的面积为8,(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直线EF(EF∥x轴),从C点开始,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X轴方向平移,与x轴重合时结束,并且分别交y轴、线段CB于E、F两点.动点P同时从B点出发在线段OB上以每秒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运动,运动到O点结束,连接FP,设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的值,使以P、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设AC与EF交于点M,求当t为何值时,M、P、A、F所围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
一张矩形纸片OABC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为原点,点A在x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5,OC=4.①如图,将纸片沿CE对折,点B落在x轴上的点D处,求直线EC解析式;②在①中,设BD与CE的交点为P,若点P,B在抛物线y=x2+bx+c上,求b,c的值;③若将纸片沿直线l对折,点B落在坐标轴上的点F处,l与BF的交点为Q,若点Q在②的抛物线上,求l的解析式.&&&&
“图1至图4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如图,Rt△OAB的顶点A(-2,4)在抛物线y=ax2上,将Rt△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边CD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则点P的坐标为&&&&
2二次函数y=x2-8x+15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M,N两点,点P在该函数的图象上运动,能使△PMN的面积等于12的点P共有&&&&
3如图,半圆A和半圆B均与y轴相切于O,其直径CD,EF均和x轴垂直,以O为顶点的两条抛物线分别经过点C,E和点D,F,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如图,点A(a,b)是抛物线y=12x2上一动点,OB⊥OA交抛物线于点B(c,d).当点A在抛物线上运动的过程中(点A不与坐标原点O重合),以下结论:①ac为定值;②ac=-bd;③△AOB的面积为定值;④直线AB必过一定点.正确的有&&&&
2如图,抛物线m:y=ax2+b(a<0,b>0)与x轴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将抛物线m绕点B旋转180°,得到新的抛物线n,它的顶点为C1,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1.若四边形AC1A1C为矩形,则a,b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3如图,已知抛物线P:y=ax2+bx+c(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与y轴交于点C,矩形DEFG的一条边DE在线段AB上,顶点F、G分别在线段BC、AC上,抛物线P上部分点的横坐标对应的纵坐标如下:
…(1)求A、B、C三点的坐标;(2)若点D的坐标为(m,0),矩形DEFG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并指出m的取值范围.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图1至图4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是20×20的等距网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其对称中心为点O.如图1,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EFGH的对称中心也是点O,它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由起始位置向外扩大(即点O不动,正方形EFGH经过一秒由6×6扩大为8×8;再经过一秒,由8×8扩大为10×10;…),直到充满正方形ABCD,再以同样的速度逐步缩小到起始时的大小,然后一直不断地以同样速度再扩大、再缩小.另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MNPQ从如图1所示的位置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正方形ABCD的内侧边缘按A→B→C→D→A移动(即正方形MNPQ从点P与点A重合位置开始,先向左平移,当点Q与点B重合时,再向上平移,…).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从如图1的位置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它们的重叠部分面积为y个平方单位.(1)当正方形MNPQ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时,正方形EFGH是否也变化到起始位置?(2)请你在图2和图3中分别画出x为3秒、18秒时,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的位置及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用阴影表示),并分别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3)正方形EFGH第一次充满正方形ABCD之前(即x≤7时),何时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平方单位.”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图1至图4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是20×20的等距网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其对称中心为点O.如图1,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EFGH的对称中心也是点O,它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由起始位置向外扩大(即点O不动,正方形EFGH经过一秒由6×6扩大为8×8;再经过一秒,由8×8扩大为10×10;…),直到充满正方形ABCD,再以同样的速度逐步缩小到起始时的大小,然后一直不断地以同样速度再扩大、再缩小.另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MNPQ从如图1所示的位置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正方形ABCD的内侧边缘按A→B→C→D→A移动(即正方形MNPQ从点P与点A重合位置开始,先向左平移,当点Q与点B重合时,再向上平移,…).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从如图1的位置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它们的重叠部分面积为y个平方单位.(1)当正方形MNPQ第一次回到起始位置时,正方形EFGH是否也变化到起始位置?(2)请你在图2和图3中分别画出x为3秒、18秒时,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的位置及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用阴影表示),并分别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3)正方形EFGH第一次充满正方形ABCD之前(即x≤7时),何时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平方单位.”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把矩形OABC放置在直角坐标系中,OA=6,OC=8,若将矩形..
如图所示,把矩形OABC 放置在直角坐标系中,OA=6,OC=8,若将矩形折叠,使点B与O重合,得到折痕EF。&&
(1)可以通过(&&& )办法,使四边形BEFC变到四边形AEFO的位置(填“平移”、“旋转”或“翻转&”);(2)求点E的坐标;&&&&(3)若直线a把矩形OABC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a必经过点的坐标是_______。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解:(1)旋转;(2)(6,);(3)(3,4)。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把矩形OABC放置在直角坐标系中,OA=6,OC=8,若将矩形..”主要考查你对&&图形旋转,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一次函数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图形旋转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一次函数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图形旋转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与原来的图形相吻合,这种图形叫做 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 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 旋转角。(旋转角大于0°小于360°)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的未知系数,从而得到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一次函数的应用:应用一次函数解应用题,一般是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在依照题意,设法求解。(1)有图像的,注意坐标轴表示的实际意义及单位;(2)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四个步骤:第一步(设):设出函数的一般形式。(称一次函数通式)第二步(代):代入解析式得出方程或方程组。第三步(求):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k,b的值。第四步(写):写出该函数的解析式。 一次函数的应用涉及问题:一、分段函数问题分段函数是在不同区间有不同对应方式的函数,要特别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划分,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实际。
二、函数的多变量问题解决含有多变量问题时,可以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选取其中一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然后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三、概括整合(1)简单的一次函数问题:①建立函数模型的方法;②分段函数思想的应用。(2)理清题意是采用分段函数解决问题的关键。生活中的应用: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2.如果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里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3.当弹簧原长度b(未挂重物时的长度)一定时,弹簧挂重物后的长度y是重物重量x的一次函数,即y=kx+b(k为任意正数)一次函数应用常用公式: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 ]5.求两个一次函数式图像交点坐标:解两函数式两个一次函数 y1=k1x+b1; y2=k2x+b2 令y1=y2 得k1x+b1=k2x+b2 将解得的x=x0值代回y1=k1x+b1 ; y2=k2x+b2 两式任一式 得到y=y0 则(x0,y0)即为 y1=k1x+b1 与 y2=k2x+b2 交点坐标6.求任意2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坐标:[(x1+x2)/2,(y1+y2)/2]7.求任意2点的连线的一次函数解析式:(x-x1)/(x1-x2)=(y-y1)/(y1-y2) (若分母为0,则分子为0)(x,y)为 + ,+(正,正)时该点在第一象限(x,y)为 - ,+(负,正)时该点在第二象限(x,y)为 - ,-(负,负)时该点在第三象限(x,y)为 + ,-(正,负)时该点在第四象限8.若两条直线y1=k1x+b1//y2=k2x+b2,则k1=k2,b1≠b29.如两条直线y1=k1x+b1⊥y2=k2x+b2,则k1×k2=-110.y=k(x-n)+b就是直线向右平移n个单位y=k(x+n)+b就是直线向左平移n个单位y=kx+b+n就是向上平移n个单位y=kx+b-n就是向下平移n个单位口决:左加右减相对于x,上加下减相对于b。11.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b/k,0) 与y轴的交点:(0,b)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地相等。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中全等的一种。根据全等转换,两个全等三角形可以是平移、旋转、轴对称,或重叠等。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及角都完全相对时,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正常来说,验证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都以三个相等部分来验证,最后便能得出结果。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④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⑤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6.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7.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矩形:是一种平面图形,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同时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而且矩形所在平面内任一点到其两对角线端点的距离的平方和相等。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4个内角都是直角;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3.矩形所在平面内任一点到其两对角线端点的距离的平方和相等;4.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何一组对边中点的连线),它至少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5.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6.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矩形的判定:①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③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 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是(√5-1)/2(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黄金矩形给我们一协调、匀称的美感。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建筑,为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都采用了黄金矩形的设计。如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等。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相似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直径比和周长比都和相似比相同,内切圆、外接圆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7)若a/b =b/c,即b2=ac,b叫做a,c的比例中项(8)c/d=a/b 等同于ad=bc.(9)不必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三角形里①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定理推论:推论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推论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推论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推论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推论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推论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把矩形OABC放置在直角坐标系中,OA=6,OC=8,若将矩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760739117131129019062198364393016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齿状线上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