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初三化学(溶液测试题的形成)的题(要过...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知识点 |
初中英语: |
中学生必看书目:
您当前所在位置: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溶液的形成习题
12. 物质溶于水,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如果要使得食盐固体溶解于水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可不填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也随着溶剂的运动速率的加快而加快。通常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我们常围绕上述两个因素采取措施。
答案:(1)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用酒精灯加热& (3)用热水溶解
13.为了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小丽和小芳同学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验。
小丽同学先在甲烧杯中盛半杯水,将烧杯放在一块薄木板(较轻)上,并在烧杯与木板之间撒一些水,提起烧杯时,木板不能被提起。再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铵晶体,边加入边搅拌,过一会儿,发现杯底的水凝结成冰,将烧杯提起,杯底的木板粘在一起被提起,并不会掉下来。
小芳同学的实验与小丽的类似。在另一块木板面上滴适量熔化的石蜡,将乙烧杯放在木板上,可观察到乙烧杯被凝固的石蜡粘在木板上,提起烧杯时,木板不会掉下。然后往乙烧杯中缓缓加入适量浓硫酸。边加入边搅拌,过一会儿,可观察到:乙烧杯与木板分离,木板会掉下来。
请解释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解析: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等;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
答案:甲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木板上的水结冰,从而使烧杯与木块粘在一起;乙烧杯中加入适量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粘在木板与烧杯之间的石蜡熔化,使烧杯与木块分离。
相关推荐: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5年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2015年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36|
上传日期: 11:01: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5年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能力提升练习题及答案.DOCX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金榜名师押题题库】(人教版)2014届化学中考考点细致复习:溶液的形成(迎接新学期,九年级下册考点汇聚通用,含2013试题及详细解析)&&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溶液的形成(30分钟 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 )A.碘酒中的碘B.食醋中的醋C.泥水中的泥沙D.生理盐水中的盐2.下列操作能得到溶液的是 ( )A.少量碘加入到汽油中得到的紫色液体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冰块溶于水中[来源:www.shulihua.net]3.(2013?大连中考)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汽油B.氢氧化钠溶液C.加洗涤剂的水D.热水4.(2012?扬州中考改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B.天然水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不属于溶液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得20mL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5.(2013?广东中考)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碘高锰酸钾溶剂水汽油酒精[来源:www.shulihua.net]水汽油溶解性不溶[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易溶可溶易溶不溶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6.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在A中加入下面的固体和液体后,不会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的是 ( )A.氯化钠和水B.氢氧化钠和水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镁条和稀盐酸7.(2012?赤峰中考)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9分)8.(8分)用水鉴别物质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会使学习更轻松。王昊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它们是NaOH、CuSO4、NaCl、CaCO3,老师只提供蒸馏水,王昊同学认真考虑了一会儿,认为分别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成分,他的理由是:(1)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 ;(2)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 ;(3)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鉴别出 。9.(11分)(探究创新)贝贝、欢欢、妮妮三位同学发现溶液的世界并不缺乏色彩。他们观察到硫酸铜溶液是 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 色的,氯化钠溶液是 色的。为什么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贝贝、欢欢、妮妮他们猜测与溶液中的粒子有关,于是他们对硫酸铜溶液颜色与什么粒子有关进行了猜想和探究。(1)贝贝认为与水分子有关,欢欢立即否定了贝贝的意见,因为水是 ;(2)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操作现象a.观察硝酸钾溶液硝酸钾溶液是无色b.观察稀硫酸稀硫酸呈无色c.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来源:www.shulihua.net]溶液由 色变成 色①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②上面的三个实验中与猜想无关,完全不必做的是 (填序号)。答案解析1.【解析】选C。溶质是溶液的组成成分,泥水由于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故其中没有溶质。2.【解析】选A。汽油能溶解碘,属于溶液;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得到的是悬浊液;洗洁精使油污以小油滴的形式分散到水里,得到的是乳浊液;冰溶于水,得到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均不属于溶液。3.【解析】选C。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时,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作用,故C正确。4.【解析】选A。本题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溶液的组成和性质。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无色澄清液体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故属于溶液;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20mL;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酒精、水等,故选A。5.【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碘能溶解在汽油里,故A说法正确;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B说法正确;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C说法正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D说法错误。6.【解析】选A。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应使A中气压增大,所以应有不溶于水的气体生成或者温度升高使气体受热膨胀。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升高;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氧气;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同时会放出热量。故选A。7.【解析】选A。A中实验①和②中变量只有温度,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故正确;实验②和③对比有两个变量,实验①和③对比有三个变量,所以均无法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故B、C、D均错。8.【解析】题中四种固体中只有CaCO3不溶于水,其余三种物质均溶于水,所得三种溶液中CuSO4溶液显蓝色,NaOH溶液和NaCl溶液均无色,且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NaCl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化。答案:(1)CaCO3(或碳酸钙)(2)CuSO4(或硫酸铜)(3)升高 NaOH(或氢氧化钠)[或不变 NaCl(或氯化钠)][来源:www.shulihua.net]9.【解析】探究实验通常通过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来进行。硫酸铜溶液中存在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水分子。b实验,观察稀硫酸无色,说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c实验,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溶液中的铜离子转变为单质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说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与铜离子有关;a实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硝酸根离子,不含铜离子、硫酸根离子,完全不必做。答案:蓝 紫红 无(1)无色的 (2)蓝 无①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与其中的铜离子有关,与硫酸根离子无关 ②a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亲!请或新用户?
栏目导航(搜索资料请进)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知识点 |
初中英语: |
中学生必看书目:
您当前所在位置:
初三化学寒假作业:溶液的形成习题解析
6.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B.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C.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D.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便于充分吸收
解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在溶液中食物分子或离子与消化道充分接触。
7.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
A.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
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
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解析:在硫酸铜溶液中存在硫酸根和铜离子,若要观察使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的离子,应分别观察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和含有硫酸根的溶液颜色,还应该观察使铜离子沉淀后溶液的颜色,这样能够证明究竟是什么离子使溶液显色。无需要观察溶液稀释后的颜色。
8. 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
A.n个N2与n个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
B.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C.1 g饱和食盐水中加1 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 g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 g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析:溶液混合后总质量不变,但只要两溶液不完全相同(溶质或浓度),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9.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的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解析:物质溶于水有热效应,食盐溶于水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得温度降低;蔗糖溶于水基本不变;熟石灰溶解于水放出热量。
10.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 )中打&&&。
(1)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
(2)加了食盐的汤比纯净水更难煮沸( )
(3)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导电性( )
(4)任何固体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
解析:(1)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低,所以冰雪更快融化;(2)食盐水的沸点比纯净水更高;(3)加少量稀硫酸增加了自由移动的离子量;(4)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
答案:(1)& (2)& (3)& (4)&
11.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要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溶液。右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注射液里含有哪些物质?将你知道的写下来,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说明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1)NaCl、H2O (2)不会 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12. 物质溶于水,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如果要使得食盐固体溶解于水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可不填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也随着溶剂的运动速率的加快而加快。通常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我们常围绕上述两个因素采取措施。
答案:(1)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用酒精灯加热 (3)用热水溶解
13.为了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小丽和小芳同学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验。
小丽同学先在甲烧杯中盛半杯水,将烧杯放在一块薄木板(较轻)上,并在烧杯与木板之间撒一些水,提起烧杯时,木板不能被提起。再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铵晶体,边加入边搅拌,过一会儿,发现杯底的水凝结成冰,将烧杯提起,杯底的木板粘在一起被提起,并不会掉下来。
小芳同学的实验与小丽的类似。在另一块木板面上滴适量熔化的石蜡,将乙烧杯放在木板上,可观察到乙烧杯被凝固的石蜡粘在木板上,提起烧杯时,木板不会掉下。然后往乙烧杯中缓缓加入适量浓硫酸。边加入边搅拌,过一会儿,可观察到:乙烧杯与木板分离,木板会掉下来。
请解释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解析: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等;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
答案:甲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木板上的水结冰,从而使烧杯与木块粘在一起;乙烧杯中加入适量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粘在木板与烧杯之间的石蜡熔化,使烧杯与木块分离。
语文老师发现张三上课睡觉,比较生气,于是弄醒张三问到:&你怎么上课睡觉?&
可是,张三拒不承认睡觉。
张三:&我没有睡觉。&
老师:&那你干吗闭上眼睛?&
张三:&老师,我在默念课文。&
老师不信,说:&那你干吗直点头?&
张三:&老师,你讲课讲得很好。&
老师还是不信,说:&那你干吗直流口水?&
张三:&老师,你的课讲得很有味道。
以上就是初三化学寒假作业:溶液的形成习题解析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做完作业后可以对书本知识有新的体会,愿您学习愉快。
相关推荐:&&&&&&&&&&&&&&&同步&&&&&&阅读:文档45
初三化学习题-09-01溶液的形成5
与好友分享:
本套题中的其它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液测试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