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科学给个人或家庭文章带来影响的文章?...

“我是大家庭中的一员”写作&指导(上)
&&&&&&&&&&&&&&&
“我是大家庭中的一员”写作 指导(上)
&&&&&&&&&&&&&&&&&&&&&&&&
浙江省慈溪中学 黄孟轲
说明:这是应《语文教育通讯》(高中版)之邀,根据规定的体制要求为其2009年第6期作文训练专号编写的一组指导文章。共分导写;名家参考文章选读;学生文章选读;训练题目及写作指导四大部分。这个题意范围的作文看似平常,但有点难处理,也很难写出新意与深意。最麻烦的是选名家文章,真正体现这题意的能够供写者参考的好文章很难找到。学生写这类文章也容易落俗套。我在编写过程中关注一点,即使作为应试训练,我们关注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方法问题,而应该更多去思考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想象与联想以及个性化的体验等,引导他们去发现去观察。只是时间匆忙,能力有限,写得粗糙,发在这里,如果能对老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有所帮助那是最好不过了。
“我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类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太陌生,在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应有切身体验。
“大家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超越一般家庭范围,包含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世界,自然万物等等。无论如古人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今天我们倡导的:人不只是为自己活着;一个人活在世上,心中要装有他人;人要有爱心;我们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大地上等等,这都可以作为选材立意范围。这里面无论你是亲身经历,或见证,或感受,都要围绕突出我与大家庭、大家庭与我的关系。这个“我”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我”与“一员”所指的也不仅仅是自己,也不只是单一的个体,可以是特定的群体,其对象内涵可以是生活的叙述再现,也可以是象征比喻比拟等等。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评价一篇文章,立意深刻、立意新颖与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尺度。一个话题或题目之下可以有多向立意,立意的取向角度不同,直接影响文章的内涵的深浅差异。立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定情感或思想的深度广度,又要新颖独到。尤其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类话题,内容涉及面广,同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比较密切,学生在选取材料、确立主体方面比较容易落入俗套或表面化,流于浅显,泛泛而谈,显得大而空。所以,在选材、确定写作角度时,要特别注意立意的角度与方向。
首先,你要显示自己的思考特性。这主要是指学生自己的生活积累,观察思考,体悟感受等;同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个性品质、读书思考有关。可以从自己生活经历入手,如写家庭生活,写与邻里关系,写在村庄、社区的生活情况,思考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写校园学习生活,反映当今学生的生活面貌及精神状态;写个人与社会大局、民族大家庭的关系,思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不只是个体,他的生存发展与社会形态,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有密切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发展,及写外来务工者的生存状态等等。这些立意旨趣只笔者笼统的思考,在写作时要努力从自己的写作个性出发,从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入手,只有这样,立意才能有其趣其味。
其次,每个作文题目都可能包含着多个角度的主旨立意,任何话题都不可能是孤立的,立意也不是孤立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它蕴含的立意思想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不只是“大家庭”的含义,“我”,“一员”都有非常丰富的含义。看我们选择怎样的去切入,去思考,切入角度差异高下,对于立意高下、独到、新颖、深刻与否关系极大。
第三,要有品位格调的旨趣。一篇文章立意有其品位之高低,格调之高下。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类话题很会落入一般的社会是个大家庭,要关爱他人之类的社会价值的评判。我们应从自己的思考、体验、观察、感怀入手。如从生命角度,记得作家张炜在近著《芳心似火》里说过,“原来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也就是说都是有心的。只要有心,就不能掠夺和占有,也不能尽撩拨之能事,不能让其一口气成灰烬。要让心长久地保持一种芬芳。”这样去写的话,不会只是泛泛而谈人与人的关爱帮助,而是会从“心”出发,以“心”为根本,以“心”作为解开世事万物的本源,那么即使写自己生活中学校、班级、宿舍,写居住的小区、楼道,生活在社会中的各色人群,写自己所处周围的万物,与历史文化等就会有一种心情,一种眼光,一种审美;或拷问、或追想、剖析。这样的文章不会落入俗套。再如从爱的角度,你写对世界、对人、对义、对物的爱就会让思想情感触发、抵达一种本质的思考与观察。譬如写对外来务工者的理解与关爱,能从他们是我们生活的一分子,喝着他们送上来的纯净水,享用着他们用汗水辛劳挖来的干净的校园环境,吃着他们做的食堂的可口的饭菜,你可能不会只仅仅想到对待弱势人群或底层人的公平问题,可能会更深入地思考人与人心的交流,情感的互通,给予他们平等的尊重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怜悯。文章的立意就会高远一点,格调也就是自然会高雅起来,内涵也就饱满丰厚起来。这样,立意才不会落入俗见套板,文章的旨趣就会鲜活起来,独到起来。可谓从高处攀登,从深处思考,于生活,于细处、精微处见功夫,把文章写得大放视野与境界,即《中庸》里所说:“尽精微,致广大。”
&如果说立意是一篇文章的骨架与旨趣,那么材料则是文章立意的支撑,是血肉。没有好的立意,文章会立不起来,若没有好的材料文章会干瘪乏力,最好的主旨观点也是空洞的架势与乏味的呻吟。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样的题意,取材范围不是很广,但仔细思考,可选的题材面还是比较广。以下提出一些选材方向与内容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那是因为人类拥有其它生物都无法比拟的智慧,正是由于人类拥有了这种无与伦比的智慧,所以人类才表现出与其他动物之间鲜明的区别。我们应该看到,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这几年来人文精神的失落,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了道德失范。对于金钱的关怀胜过对人的关怀,对自己的关怀超过对他人的关怀,缺乏对人的精神的关怀。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应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包容别人,进而学会关爱别人,为他人伸出温暖的手。这样这世界纵有千差万别,纵然是隔山隔水,一切一切的隔阂都会冰释,一切一切的问题都能够解决。
2、人性不应该有距离。人是一个群体,无论高低贵贱,人性都应该是向善趋美。翻开一部世界历史,阅读一本中国历史,我们会被人性之恶而震惊,人性的距离有多远,可能谁也说不清。
首先,可以从探求人格的文化背景去挖掘人性的元素,可能帮助我们挖掘人格领域中那些还不为人所知的人性差异的心理背景。如今天,我们提倡以人为本,而在传统文化中曾国藩他们所尊崇的儒家思想并不以人为本,而是以道理为本。汉代的独尊儒学,北宋的道学,南宋和明朝理学,都是对人性的扭曲。
其次,可以通过剖析案例来思考人性的因素。它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元素非常的丰富和值得再次审视。它折射出来的人性差异,以及我国文化里的面具主义是如何的阻碍了我们人性里的各种本性被压制和不合理的被放大而产生的后果,如:
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韩籍青年赵承熙开枪杀死了32人后自杀,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21日,纪念死难者的33个花岗岩悼念碑,其中包括凶手赵承熙的悼念碑。敲响了33声丧钟,放飞到空中的气球也是33个。校长致信赵承熙的家人:“我为没能及时的给予孩子帮助而感到十分的不安并向您们道歉” 。而反观我们呢?可与之相比的是日,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事件,人们对待其态度与美国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我们有谁真正的反省过?有谁真诚的向其家人道歉、安慰、哪怕是抱之以起码的同情?再看看当时的报道:《马加爵被执行死刑消息令云南高校师生振奋》、《马加爵的骨灰:仍放在殡仪馆,家人为羞放弃领取》等等
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的知识差异、文化差距、种族差别、贫富距离都可能引起的种种隔阂,会影响着人类大家庭各个成员的和谐。导致人们之间产生矛盾、怀疑、偏见。如不同身份、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的人群之间有隔阂。如学校中师生之间有隔阂;成绩好的与成绩差之间有隔阂;不同家庭背景或不同个性学生之间的隔阂。人都应该怀着一颗谦卑的心,与世界万物和谐相处,与他人真诚相处。怀着如巴金先生所说的,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4、“独尊”的生活带来的只能是人性的荒凉、情感的沙化,要从独尊”的阴影中走出来。这只能靠要人情的温暖来销蚀。可以剖析现在80后、90后人群的心理及文化背景,他们有人常是或轻率地揶揄神圣嘲弄崇高,或眼光刻毒而过于阴冷,其人性在迷茫无奈的内心中挣扎;他们多有反叛传统,反叛文化,反叛古典,而且反叛精神中所蕴涵的自恋倾向——“独尊”,这些“独尊”人群的悲哀是与他人的不通融,这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付出和不偏私的爱来消解。年轻人应该行走在阳光的暖意里,你我伸出一只手,迎接更多的手;从心底洋溢微笑,宽容,理解,博爱,心中常怀有愧,从独尊”的阴影中走出来。
5、现代那么能把“我”的责任推卸掉吗?顾城《远和近》写道:你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我们常哀叹现代社会拉大了人和人的距离,令我倍感孤独。这时候我们常常会犯一个毛病:我们总是要去从他人身上找病症,向外寻找原因,把“我”的责任推卸掉。其实我们需要换位思维?需要先由自己身上找病症。
6、同在一片土地上,善待外来务工者。我们身边每天都在接触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他们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他们是城镇市人的衣食父母。想想,如果没有外来务工者,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谁为我们造房修路,谁为我们送牛奶、送报纸?又是谁在冒严清扫街道,在午夜运送垃圾?他们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我们怎么能够歧视?真正能让他们从经济、心理、文化层面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让他们在城里安居乐业,生儿育女,成为城市大家庭的一员。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不能用居高临下的心态去歧视他人,不能歧视底层的人群。文章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人事写起,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写外来务工者的生活
7、涓涓情感细流,可以汇成生命大海。你的份份美好的真诚,能够编织一份情,铸就一份爱,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正因为有了真诚,才有美好的社会,美好的家园,美好的人生,美好的未来。一个人拥有爱心,他(她)是最美的。一个寝室,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单位,拥有真诚的氛围,它才会有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的人文与社会与人文环境,源自一颗真诚的心灵。这类题材切入口一定要小。一定要落到生活的实处。写人叙事要言之有物。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真正能为人所景仰的“君子”,唯一需要的是一颗博大的心,这是“和”的本质。
“清高孤傲”与“随大流”都只能使自己偏激、苦恼。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但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敢于特立独行,这才是君子之道。在“和”的人生环境中,相信你的明天将会充满快乐的笑声,开满幸福的花朵。在和乐中,你茁壮成长,绽出一个自信的微笑。在坚持自己的人生立场中,让精神的骨质、人格的力量显示出来。
9、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志。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说只有人们和睦相处,才能让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要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地球也是我们的大家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提。中国文化提倡“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包含着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意思。有的古文明由兴盛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然界肆意开发和掠夺,最终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惩罚,酿成了文明的悲剧。因此,关爱自然,善待自然,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一个失衡的地球是支撑不起这个大家庭的生活的。
10、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邻里之间是个大家庭。所谓“善”,就是希望邻居安康吉祥幸福美满;所谓“伴”,就是我们要同邻居建立和发展真诚友好的伙伴关系。这邻居可以是狭义,同桌、上下铺、对门、同楼,也可以是广义的,象征的,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类与其他生物等等。
11、从“人”字的结构说起。 人字只有简单的的两笔,一笔是你自己,另一笔则是你身边的他或她。一撇一捺,两笔相互依靠和支撑在一起便组成了这个字。可以从由人字组成的成语熟语写起,如“人多力量大”“
“人单势孤”、“人多势众”、“人心向背”、“人以群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来思考人的活法,人的生存,人的关系,人生的意义。这类文章可以从正面入手,也可以是从反面着笔。
12、每个人能够在力所能及中作出各自奉献。劳动只有职业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每个人在各自的位置中为这个时代为这个社会尽己之力。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特别是我们身边的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为人们生活得更好默默地挥洒着汗水。
13、让我们的同龄人共享阳光。许多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室里写着“不和人家比父母,我同人家比明天。”当城里的孩子一出生就在高处享受阳光时,许多外来务工者的子弟他们却要从底下一步一步往上吃力的滚爬,去见到阳光。虽然,党和政府正在努力改善外来务工者的生活待遇,但我们这个社会给予他们的滋养温暖总是还太少,而且有许多人总要对其鄙薄冷淡歧视。我们应该多想想这些同龄人都应该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呀,我们没有理由独享蓝天下的那一片阳光。
14、生命不只是你个人的,得为许多人负责。生命是无数0之前的1,没有这个1,一切都是空的,让我们都好好的活着,为给我生命的父母,为关爱我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为一切与我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也为我的生命可以得以生存的世界万物。
15、能为别人流泪。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人心往往会被功利所包裹,悲悯,同情之心变得稀有,难得会流下来自灵魂深处的泪水。我们应该为善良,为爱心,为天真,为自由,为哭泣,为哀痛,为悲苦而流泪。这泪蕴含着一种在这个世界中已在慢慢淡褪的情愫。这个世界上落满尘埃的感动昭示着我们,也昭示着每一颗坚硬的心。
&1、要学会
“发现”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如下面我的学生黄梦的《温暖》,其题材很普通,上学路上的一段见闻,它在我们城市街头也不是个别,但作者的独到发现,使文章写出了新意,有浓浓的真情。可以说,写作中的“发现”其根本意义不仅仅是“发现生活”,而是发现自己的心灵。
&&&&&&&&&&&&&&&&&&&&&&&&&&&&&&&&&
&&&&&&&&&&&&&&&&&&&&&&&&&&
慈溪中学高一& 黄梦
(前三段略)
……我和围观的人都穿得很暖和,眼前的母子让我寒冷起来,手里的热果珍不忍喝下去……
这时一辆铮亮的轿车突然停在旁边,车里钻出一对身穿皮大衣的中年老板夫妇。人群中一阵议论,从人们唧唧喳喳的口中我大概知道,这母子四人好象是贵州来的,大概是来慈溪找未归的丈夫,但一直没找到,流落街头;这对男老板刚才已来过,回去拿钱,大概是想用三五千买那最小二三岁的男孩。
那老板娘拿出一叠钱,操着慈溪普通话再三说要买这小男孩,那贵州妇人起初还听不懂,不解地看着她与钞票;当她发现老板娘拍拍那叠钞票,要去抱那小男孩时她顿时懂了,慌张地一把接住三个孩子,“不,不,俺不能卖。”用身上的衣服把三个孩子紧紧裹住。我见那做母亲的用她微薄的热量去温暖他们。三个小孩露着脑袋,似小袋鼠,用惊恐的眼睛盯着人群。“外地人笨得要死,勿晓得叫小人去享福。”“生了三个,也真笨,越笨越穷越穷越要生”几个跳扇子舞的老太太一片愤愤声,离散而去。
我怕误了早自修,摸了一会早上妈给的十元钱,放在母子身边,匆匆走了……
这一节早自修我一直在走神……母子四人在异乡得不到一点温暖,三个孩子只能靠母亲怀里那一点热量来取暖。这冰天雪地里的母子……记得星期天,妈又同我一道翻着我的“成长影集”,我二三岁的照片就两大本,哪一张不是新衣新裤,好几套还是名牌。……那孩子红肿的小手,那发黑的肚脐眼直在眼前晃动。他们没有温暖,我们也能给予温暖,异地他乡没有给予温暖,三个小孩与一个母亲只能用他们不多的一点热量互相温暖着。
教室外又扬起了雪花,教室里的人很温暖……
上学路上的一段见闻,我们很多学生往往只是一瞥而已。而作者这里已经不只是对生活的观察,而是对生活的思考,对人性的拷问,发现自己心灵中的一份怜悯与感动。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作者浓烈的情怀,洋溢着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
2、体现自己的写作“个性”。像“大家庭中一员”这样的作文很容易落入讲一些没有痛痒的话语的套路。所谓个性,就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入口子,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思考,有适合自己的写法。&
写作个性的主要意义是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一篇作文都应有自己的语言特点、手法习惯、文体思路、取材角度。同样一个话题,取材、立意、手法、语言在不同的个性化写作中都会呈现出其他人无法取代纷呈的异彩。如语言有、、、,有、、……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跳出学生腔,才不会只会一些流行性的“普通话”新闻语言,而是会说属于自己的“地方话”。如同样写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学生诸思怡的《拉近人性的距离》其切入角度就比较独到有深度,她思考人与人在世上是一个群体,抨击人性却存在这么大的距离,全文充满层层入深的逻辑力量。
3、要有对生活对文字的敏感性,要凸出细处。
&今天作文教学环境下,我们不少学生的感官已很不敏感,他们对生活对文字的敏感系统几乎废了,习惯了机械的套话写作,或耽于编造,热衷胡乱的虚假编造,其语言决不是从心底流出。不少语言所以假假的,因为充塞伪思想伪情感,自然是干瘪没有血肉。像写“为别人流泪”这样的内容一定要有生活的材料,感动我的事例,特别要有具体的物质材料,不然这泪肯定是虚假的。
4、体现想象的魅力。想像力贫乏,心像石头一样冷硬,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是断不能成为心灵读物的。想像不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想像想像,还是要有一个“象”在那里供你想的,你的想必须是建立在“象”的基础上,就是生活的经验、细节和材料。是语言文字的物质基础。如
“让我们的同龄人共享阳光”应该是很实在的内容,但还是需要写者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向生活敞开。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孩子,他们同一般孩子有同样的向往。可以想象到蓝天阳光、春天温暖等,在文章中的意义,不能单纯靠议论记叙。写作者的心灵能力,也要通过这种感觉的释放传达出来——这种写作,才是有生命的写作。
二、名家参考文章选读
&&&&&&&&&&&&&&&&&&&&&&&&&
我们无处安放的哀伤(节选)
&&&&&&&&&&&&&&&&&&&&&&&&&&&&&&&&&&&&&&&&
如果不相信灵魂不死,我们何以堪受这样的悲恸和绝望。——题记
窗外,一排粗壮的白杨,密匝的枝头几乎贴到了玻璃。这些天,每见这些无动于衷的叶子,我总会想,在川西,在那10万平方公里的震墟上,最高者莫过于这些树了吧。想着想着,就会发呆,眼前掠过一些景象。
这个五月,一个人要想掩饰泪水实在太难。
我为那些来自前方的哭诉而流泪:消失的山峦,消失的村寨,消失的炊烟,消失的繁华……无数个家叠在了一起,叠成薄薄的一层瓦砾,肉眼望去,城墟一览无余。一条条川路被拧成了麻花,裂口深得能埋下轮胎,几千公里的盘旋路上会盘旋多少车?那一天,几乎没有车辆我为那些随处可见的情景而流泪:瓦砾上,一群无精打彩的鸽子,一只不知所措的小狗的眼神,它们像忧郁的孤儿;天在哭,一位母亲站在废墟上,撑着伞,儿子被整栋楼最重的十字梁压住了,只露出头,母亲不分昼夜地守着;一位丈夫用绳子将妻子遗体绑在背上,跨上破旧的摩托车,他要把她带走,去一个干净的地方,男女贴得那么实,抱得那么紧,像是去蜜月旅行。
我为那些声音而流泪:一个10岁女孩在废墟下坚持了60小时,被挖出10分钟后去世,凋谢之前,她说“我饿得想吃泥”;教学楼废墟上,由于坍方险情,救援被命令暂停,一位战士跪下来大哭,对死死拖住他的同伴喊“让我再去救一个!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
我为那些永远的姿势而流泪:巨石下,男子的身体呈弓型死死罩着底下的女子,女子紧抱男子,两具遗体无法拆散,只好一起下葬。一位中学老师,撑开双臂护在课桌上,这个动作让四名学生活了下来……
我为一排牙印而流泪:当一具具遗体入土时,一个小姑娘哭喊着冲出封锁线,士兵上前劝慰,突然,小姑娘抓起了一只胳膊,猛咬下去,胳膊一动没动,小姑娘又拔出胸针,对着它狠狠扎下……事后,士兵说,“如果我的痛能减轻她的痛,就让她咬吧。”
我为最后的哺乳而流泪:一个年轻的妈妈蜷缩着,上衣向上掀起,已停止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含乳沉睡,当她被轻轻抱起、与乳头分开时,立即哇哇大哭……
我为那些伟大的诀别而流泪:震墟下,李佳萍鼓励身边的学生,一定要坚持,活下去,人生很美好……当预感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她用尚能活动的手,把另只手上的戒指摘下,塞给离她最近的邹红,“如果你能活出去,把它交给我先生,告诉他和女儿,我爱他们,想他们。”
杨云芬,一位被轮番救援几十小时的婆婆,在自感无望时,哀求大家不要再徒劳,去救别人,被一次次拒绝后,她用玻璃割破手腕,吞下金饰……在我看来,这份放弃和决不放弃,同等伟大。
我为那些天真而流泪:一个只有几岁的漂亮男孩,在被抬上担架后,竟举起脏兮兮的小手,朝解放军叔叔敬了个礼。一个叫薛枭的少年,被送上救护车时,竟对周围说“叔叔,我想喝可乐,要冰冻的。”面对这些未褪色的稚气,我总想起某首老歌,“亲爱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经离去,留下带不走的孤独……是否遗失了心爱的礼物,在风中寻找,从清晨到日暮……”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孩子,你们不需要太坚强,不坚强也是好孩子。
我为走远的读书声而流泪:14时28分,这是个最威胁课堂的时刻。地震最大的伤口,最大的受难群,就是书包。聚源中学的风雨操场,成了五月中国最大的灵堂,孩子的遗照挂满了天空,像一盏盏风筝组建的班级。映秀镇小学校长的头发一夜间白了,他的四百个孩子,只剩下了百余人,镇上的长者哀叹,下一代没了……
我还为一名乞丐流泪:某地大街上,捐赠箱前来了个残疾人,他只有半个身子,撑一块木板滑行,大家都以为他只是路过,可他竟然停住了,举起盛满碎币的缸子……看这幅图片时,我心头猛然揪紧,5?12之后,这世上又要增添多少拐杖和轮椅啊,可敬的兄弟,你是在帮自己的同路人吗?
我还为那最后的遗憾而流泪:陈坚,这个被压了70多小时的汉子,这个在电视直播中脱口“各位观众各位朋友,晚上好”的人,这个戏称“世上第一个被三块预制板压得不能动弹”的人,这个在电话连线中告诉孕妻“我没啥远大目标,只想和你平淡过一辈子”&的人,这个不忘为救援队喊“一、二、三”助威的人……就在被挖出、被抬上担架不久,竟再也不理睬他的观众了。一位军医撕心裂腑地喊:陈坚,你这个昏蛋,为什么不挺住不挺住啊!
是的,这是肉体对精神的背叛,本来我们以为它们是一回事,可实际上不是。两者一点也不成正比。肉体甚至像一个奸细,在我们最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发动偷袭。
是的,我们哭得那么伤心,像一群被抛弃的孩子,像失去了最熟悉的亲人。是的,如果你活下来,你将创造一个完美的奇迹,你将以一场神话般的胜利拯救这些天来人类的自卑和虚弱,你将感动全世界,不,你已经感动了全世界。
想起了一句话:即使死了,也要活下去。
放心吧陈坚,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替你活着,生活你的全部。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点评:王开林的文字饱满纯净,叙述他深广而湿润的情感。他的随笔,有柔软又饱含着大地般厚实的思想。那些与他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与他呼吸同样的空气的生命就永远离去,令作者悲恸和绝望,无奈与哀号,字里行间都是灵魂的撕心裂腑。读这样的文字,我的心被融化了,被呼唤了。更让我感慨的是,这样的文字已经不是一般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感情,活着的对死者的哀悼与怀恋,而是为人类生命的高贵、尊严、善良的歌颂与奠祭,他为前方的哭诉,为那些声音,为一排牙印,为那些天真而流泪,还为一名乞丐流泪。这泪蕴含这一种这个世界已在慢慢淡去的情愫。
这个世界上落满尘埃的感动
&&&&&&&&&&&&&&&&&&&&&&&&&&&&&&&&&&&&&
&&&&&&&&&&&&&&&&&&&&&&&&&&&&&&&&&&&&&&&&&
寒冬。正午的大街上尽管阳光灿烂,但天气仍然很冷。从书店出来,一个年纪大约十一二岁的流浪儿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满脸污垢穿着一件宽大得如同麻袋一样的旧衣服,这衣服和他瘦弱的身材极不合身,看上去十分具有戏剧性。他的头发乱得像冬日原野上枯萎得失去精气神的野草,一撮一撮粘在一起。他手里拎着一个破旧的蛇皮袋子,停在一家面包店的门口。
面包店门口不规则地停着几辆自行车,在两辆自行车的空档之间放着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垃圾。面包店的店主坐在门口晒太阳。那个流浪儿怯怯地望着店主,慢慢走到自行车中间,蹲下身子,将那个黑色塑料袋捡起来,往里面看了看,然后放进自己手中的蛇皮袋子。
我站在不远处注视着他。其实,那个塑料袋里并没有什么值得他收集的,我以为他会把有用的废纸什么的捡进蛇皮袋子,把没有用的扔在原地,但是他没有。
面包店的店主也看着那个孩子,然后掉头走进店里拿出一块金黄的面包,用纸包了起来,走出门递给他,然后翘起大拇指对他说:你真行!
那个孩子缓缓地接过面包,低下头,傻傻地笑了,很腼腆,憨厚中多了一点可爱。
尽管天很冷,但我感觉因为这小小的一伸手,正午的阳光多了一份金色,街道上多了一份美丽。
&&&&&&&&&&&&&&&&&&&&&&&&&&&&&&&&&&&&&&&
还是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有关。
有天晚上饭后外出购物。在一家大型商厦门口一对盲人父子坐在地上拉二胡。地上铺着一块白布,白布上面放着一个生锈的铁盒子。布上面写着他们家庭遭遇的种种磨难:上有年迈体弱多病的父母,妻子病故,儿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
那个盲人父亲聚精会神地拉着阿炳的《二泉映月》,儿子紧紧地依偎在父亲身边,用胆怯而又期待的眼神打量这个繁华而又浮躁的世界。大街上流光溢彩的霓虹灯,熙熙攘攘的人们谈笑风生,与这对父子的落魄形成极为反差的鲜明对比。
二胡的琴声悠扬起伏,诉说着他们命运的悲凉和生活的艰辛。进出商场的人们有的围观,对白布上歪歪扭扭的介绍指指点点;有的小声嘀咕说:肯定是个骗子,不要上当,这年月这样的例子见多了;有的人将不多的硬币扔进那个铁盒子里。
我听了一曲那个盲人父亲拉的《二泉映月》,往盒子里放了两元钱就走了。
第二天上午在去往图书馆的路上,路过一个广场,广场上人很多,也有几个身体有缺陷残疾的人爬在地上乞讨。他们讨到的只是不多的零钱和人们的冷漠以及轻声的斥责。
就在我离开广场的时候,我看到了昨晚的那对盲人父子,父子俩牵着手缓慢前行,路过爬在地上的乞讨者时,那个小孩子看见了爬在地上露出截取半截下肢的那个乞讨者,径直从自己的铁盒子里取出三个一元的硬币,蹲下来恭敬地放进他手中捧着的饭钵里。
双眸生辉,十指生花。我为昨晚那些嘀咕盲人父子的人而感到悲哀。只要有爱的种子存在,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对春天抱以信心。
坐在图书馆里,我对自己说:任何一种爱都有它存在的神圣理由,不要以狭隘的心胸揣度这个世界的深浅,也不要被世俗的云烟遮蔽双眼,睁大眼睛吧,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无人注目的角落。
&&&&&&&&&&&&&&&&&&&&&&&&&&&&&&&&&&&&&
我相信:世界因爱而改变,人生因爱而美丽。
红尘之中,有一种感动落满尘埃;茫茫人世间,有一种金子沾满泥巴。世界冰冷的时候,只要你心里暖着,拾起尘埃之上的柴禾,点起一堆篝火,去温暖自己也温暖世界。当心灵被浮躁和繁华腐蚀得变得坚硬时,请微笑着向那些心存爱意的人翘起大拇指,给他们小小的善举肯定和敬意,我们的点点爱意像黑夜里不起眼的星星之火,必将在爱的吹拂感染下,燃成燎原之势。这样的爱是一种永不消失的融融春意,这样的拇指是一杆永不降落的猎猎旗帜。
这个世界上落满尘埃的感动昭示着我,也昭示着每一颗坚硬的心: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没有一棵草不是花。有爱在,春常留。
点评:青年散文家马国福以清新、隽永、励志、温情的卷首语、散文随笔见长。与其说他常常用一个个故事来诠释成功、幸福、善良而让我们感动;不如说他总是以一些富有质感的人生给我们以启迪。面包店主小小的一伸手,让那个寒冬“正午的阳光多了一份金色”;而“我”对大厦门前一对父子的一伸手,也让他们“双眸生辉,十指生花。”固然其中有“故事”的色彩,但我们日渐“坚硬的心”分明地感觉到了一种春天的召唤:“世界冰冷的时候,只要你心里暖着,拾起尘埃之上的柴禾,点起一堆篝火,去温暖自己也温暖世界。”(待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文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