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你好博士,我想问一下中国在职博士 人民大学...

热门排序 |
谢邀。看来大家都知道了,我也没必要隐瞒。&br&&br&&b&没错,这个人,就是我!&/b&&br&&img src=&/689eeee4cdf_b.jpg& data-rawwidth=&434& data-rawheight=&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689eeee4cdf_r.jpg&&&br&&br&另外,据说,最多的赞,给最酥的渣。一不小心问鼎人民大学第一学渣称号,谢谢大家厚爱,我一定在挂挂乐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br&&img src=&/5c19f7f18e696a2a824e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5c19f7f18e696a2a824e_r.jpg&&最后,听说很多学渣都非常恨这么一个产品,&b&想打死这个开发者&/b&。那么没错,&b&这东西也是我写的&/b&,学渣何苦难为学渣,所以其实我隐藏的bug是,&b&你如果挂了,这上面是刮不出来的&/b&~
谢邀。看来大家都知道了,我也没必要隐瞒。没错,这个人,就是我!另外,据说,最多的赞,给最酥的渣。一不小心问鼎人民大学第一学渣称号,谢谢大家厚爱,我一定在挂挂乐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最后,听说很多学渣都非常恨这么一个产品,想打死这个开发者。那…
明天考随机过程 刚刚看到一条朋友圈和下面的评论&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675& src=&/1b3e5defc847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1b3e5defc847_r.jpeg&&&br&&im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86& src=&/f1bfdd8428ccd9a5744d5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f1bfdd8428ccd9a5744d5_r.jpeg&&
明天考随机过程 刚刚看到一条朋友圈和下面的评论
下班到家已经深夜了,但还是开电脑码字,想絮叨絮叨我和我室友的大学故事
...虽然我俩之间并没有什么故事。&br&&br&Sadly,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渣,挂过科,绩点不好看,甚至连校党校这种考试也挂过。。虽然嘴上总以学渣自称,但心底里并不是那么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特别是找工作网申,要填GPA的时候——整体GPA专业GPA必修课GPA想选找个高点的填上,但算来算去并没有什么卵区别。。本科在信息学院,人大的同学都知道,信息学院课程难,老师下手狠,整体绩点会比其他院系要低一些,保研绩点连续两年3.0左右什么的不是开玩笑。其后果就是,虽然成绩在学院里看还不算是太离谱(不是后1/4),但拿到学校里就成了另一码事儿了。比如申请交换的时候,国际交流处的老师拿到成绩单之后微皱的眉头和略带疑惑的眼神。&br&&br&大一时的数据结构课,考完试就感觉悬,学其他同学给老师写了邮件但还是不踏实,于是很不淡定地跑去老师办公室。期末找老师求不挂,那是第一次,可惜不是最后一次。大二时另一门课,期末之后又不争气地去了办公室找老师求情;当时,课代表也在,那是我从大一起就很喜欢的女生;那天中午的阳光,草坪上的点点积雪,以及站在办公室里的无力感和羞耻感,到现在也忘不了。&br&&br&后来,我决定痛改前非,是的每次期末考试之后都决定痛改前非。结果是,我依旧忙活着除学习之外的各种事儿,也只在校选课和几门管科相关的专业课上拿到了不错的绩点。大一时,曾认真考虑转学去国外,也曾认真决定转专业,甚至已经见过了对方学院的院长和班主任,但最后还是选择留在了hard模式的信息学院。现在看来,依然庆幸这个决定。&br&&br&大二上学期,我申请出国交换。在人大申交换,成绩是首要因素。意料之外,一番努力后,竟然同时得到学校和学院的交换名额;幸福来得这样突然,我很有良心地把学院名额让给了别人;万万没想到,当我已经开始憧憬美好浪荡的交换生活时,却在最后时刻被国外学校reject(虽然我至今都不知道对方reject的决定有多大程度上是出于成绩考虑)。。据国际交流处老师说,我是人大历史上第一个在拿到本校名额的情况下被对方学校拒掉的人(是的我也觉得这事儿这么听起来还挺带劲的)。大二下学期,继续申请交换的经历可以用愈挫愈勇四个字来形容,我意料之中地先后fail掉了学院和学校的名额申请,学校的第二批次申请成了最后的机会。那段时间爸妈来北京看我,妈妈委婉地劝我把精力花在其他事情上,但当时我出奇地坚定。几个月后查到结果的时候,我正在山东出差(那时在一家创业公司实习);在哥们的宿舍里,打开数字人大,发现半年以来的第五次申请,终于成功了。一瞬间,心里涌上来一种压抑太久突然释放的激动和喜悦。想想上次这种感觉,好像还是高三时查到通过人大自主招生选拔的时候。&br&&br&-“你交换了一年是么?两个学期”,&br&-“对”;&br&-“一年,一共上了三门课?”&br&-“对。”&br&学院和学校的教务处老师神同步的语言和神情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想笑。大三交换一年,退了一堆课只剩下了3门。原因很简单,出门之前,我心里盘算了一下交换这一年要做些什么,结论很清晰:欧洲这一年最想做也是ROI 最高的事情就是旅行,没有之一。于是,这一年我在欧洲转悠了20多个国家,上了3门课,做了一份实习,谈了一次恋爱,练了一手厨艺,认识了一票儿朋友,也想明白了一些以前没想明白的事儿。对了,去丹麦旅行的时候,我特意去当时拒了我的那所大学看了一眼;看着Google Map街景上的教学楼和大桥在眼前重现,学渣微笑着了了一个心愿。暑假,犹豫之后放弃了暑期实习申请,在欧洲进行了最后一次长线旅行,从希腊走陆路回到卢森堡;然后在回国路上去伊朗玩了半个月。&br&&br&回国后,大四开学,一段时间以来的延期毕业的决定开始动摇。于是,大四上学期,把自己扔进了补课、实习、找工作的三线作战中。作为一个有拖延症的懒人,同时兼顾三线很快力不从心,于是学渣再次坚定地扔下了课程。期末时突击复习,大四的老学长在考试周和学弟学妹们抢位置刷夜自习,现在想想也真是老骥伏枥,老而弥坚,老而尚能饭。作为一个信息学院的学渣,顺利毕业的我由衷地感谢天时、地利、人和。&br&&br&在人大当学渣,幸运的是,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花费在学习上“省下”的时间。大一属于辩论队和社团,虽然没在辩论圈玩出名堂,但收获了一群很纯粹的朋友。大二开始找实习,在考试周前熬夜刷应届生投简历也是没谁了;另外,还很有缘分地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跟一些清华北大北航的小伙伴一起鼓捣一个网站和一个app,那时候互联网创业还没这两年这么火,跟着几个很棒的大伙伴小伙伴一起做事一起睡办公室一起见投资人,感觉很棒很有趣。大三在欧洲游荡,用心感受了种种迥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为人生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大四找工作实习旅行,在一个叫宝洁俱乐部的神奇的有爱的社团发发光和热,在毕业前谈了一段很美好的恋爱。&br&&br&大学四年,走了 30 个国家,做了 8 份实习,经历了 2 个有爱的组织,品尝了无数独特的体验,收获了珍视的友情,也体验了美好的爱情,虽然这一切都无法弥补我没有学好coding,没有搞好绩点,没有在人大拿到奖学金的遗憾,但还好,回头想想,大学没有后悔这样度过。&br&&br& 好了,再说说我的室友hy,他是寝室里除我之外的另一个学渣。每次期末之后,我俩都会认真地比一下综合绩点谁更高,然后再比一下累计的绩点谁更高。虽然毕业时他坚持认为比我高一点点(你看,身为学渣也是有尊严的),但多数时候,他不会让我失望。&br&&br&跟我一样,他不是典型的信息学院学生;但跟我不一样,他单身单了四年。&br&&br&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学生,他的大学四年,全数贡献给了人大新闻界;并且如今读研究生,还在继续贡献。大一进入《信息月刊》和《青年人大》(据说是全国最好的高校报刊),从小编辑做起,一本正经地写稿子,做访谈。大二时,在《信息月刊》和《青人》当上了小头目,更大的职责,更多地付出。在我记忆里,他很少能搞得定数学分析和实变函数,但几千字的稿子和整版整版的策划似乎从不是个难题。大三,他成为《信息月刊》掌门人,也成了《青人》的骨干力量;在他的努力下,也在我们的眼中,《信息月刊》一期比一期更好。大四,他当上《青人》副总编辑,在明德14层与露露校长谈笑风生;他去新华社、腾讯实习,拿到南方报业offer;他报考人大新闻学院,跨专业考研成功。他大学四年看的书(教科书不算),比我们宿舍其他三人加起来都多;在他身上,我确凿地看到了即便在人大也并不多见的文人气质,也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新闻人。可能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不务正业、专业课一塌糊涂的学渣,但在我眼里,他是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敢于去执着追寻的学渣。&br&&br&人大的同龄人中我佩服的人不多,他算一个。&br&&br&当然,不只我俩,人大还有各种各样在各个领域折腾不息的学渣:有喜欢证券投资然后拿了投行offer的学渣;有被清华退学后考上人大,大学读了六七年但经历无比牛逼被一票儿朋友们尊称为“大哥”的学渣(对了,大哥并不认为自己属于学渣,因为绩点并不低);也有在交响乐团独当一面,在国家大剧院登过台的学渣。真的太多,讲不完。&br&&br&所以我说,在人大当学渣最幸运的一点是:这所学校并不只是给了我们一条路,而是展现了种种不同的道路,种种不同的选择,并在你做出自己的选择后,让你站在一个还不错的平台,帮你获得一些还不错的机会。&br&&br&虽然这里并不完美,有时依然分数决定一切,而且依然有一定的一元价值推崇;但我看到,在人大,那些在各个领域做出成绩玩出花儿的学渣们,那些在田径场,在创业圈,在如论讲堂,在校庆舞台,在各个领域绽放光彩的学渣们,都收获了很多,也赢得了喝彩;而即便是像我这样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只顾着自己乐呵的学渣,也并没有被视为失败分子而成为反面典型。&br&&br&所以我说,在人大当学渣是一种很心酸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幸运的体验。在这里,只要奔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坚持去努力,学渣也能够获得鲜花和掌声;在这里,很多学渣的大学生活也个顶个儿的精彩。
下班到家已经深夜了,但还是开电脑码字,想絮叨絮叨我和我室友的大学故事 ...虽然我俩之间并没有什么故事。Sadly,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渣,挂过科,绩点不好看,甚至连校党校这种考试也挂过。。虽然嘴上总以学渣自称,但心底里并不是那么愿意接受这个事…
人大女生这么多,我一定能找到女朋友
人大女生这么多,我一定能找到女朋友
听说人大附的真实校训是:今天不努力,明天进隔壁……&br& 于是一切都幻灭了
听说人大附的真实校训是:今天不努力,明天进隔壁…… 于是一切都幻灭了
原谅我大学之前没太见过世面。&br&我原来以为一般家境好的学习不好,长得好的学习不好,其他方面能力强的学习不好。&br&直到来到人大看到了这一群&学霸女神官富二代&=_=&br&另外发表一个我一直以来对人大的看法,人大的女性同胞真的从各方面比男生优秀很多(☆_☆)
原谅我大学之前没太见过世面。我原来以为一般家境好的学习不好,长得好的学习不好,其他方面能力强的学习不好。直到来到人大看到了这一群"学霸女神官富二代"=_=另外发表一个我一直以来对人大的看法,人大的女性同胞真的从各方面比男生优秀很多(☆_☆)
本人感受如下:&br&&br&1、老师们和学得好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们也许是因为看的多了 深谙某些东西 某某光谱自由切换 看你需要什么&br&2、在人大校内 这是个听了专业名一堆人不感兴趣 但听了专业课一堆人又感兴趣的专业&br&3、最近十几年 人大党史本科生毕业后不论是读研的、出国的还是找工作的 选择或潜在选择从政的、做学术的人比例不高 大部分人都琢磨着去企业 还有一部分人去玩艺术(貌似每年有一两个 不是去做设计师了就是出国读艺术类硕士了)还有一批跑去创业 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系友 一个是某房地产老总 党史系毕业13年给学校捐了大概700万;一个是某人大四大名嘴 党史系毕业 现在做情感心理学研究;一个是人大校徽设计者 党史系毕业&br&4、中共党史系这些年越来越像近现代中国政治研究系 (但官方专业名称不能随意改 你懂的)政治学专业背景出身的老师不断增多(比如13年刚引进一名港大政治学系的博士)很多传统历史学出身的老师在研究上也越来越强调合理借鉴政治学、社会学的东西(不只是党史 其实近现代史学界也在尝试这么干 已然是一种潮流 相反政治学系的 除了一批玩儿定量的 玩儿不动定量的又都在强调回归历史思维)在学生中 做文章社科化更成为一种潮流(虽然不好驾驭 但很多人愿意去尝试 而不是单纯只做实证史学的东西)对外交流方面 人大党史系也多与外方院校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国大陆研究所等机构对接 而非历史学系 &br&5、在招生上 真的是以革命老区为主 陕西、江西、福建这些地方每年基本跑不了 &br&6、不得不说 党史系的老师都很有个性 很有魅力 由于对党国历史理论和现实政策太过了解 很多人投资目光极其敏锐 搞房地产的、搞收藏的、炒股的 发了一批&br&7、学了四年 最大的感受是 共产党绝对是值得中国学生 特别是野心很大(不论官商学)的中国学生好好研究研究&br&8、党史系学生长年被各种误解 有时被无端虚捧 被认为真的是深谙党国的稀有人才 有时又被无端贬低 被认为是只懂得如何被洗脑和如何洗别人脑的奇葩 对于这些 大部分党史系的学生 特别是大二以上的学生基本上都嘿嘿一笑 既不澄清也不辩解 我自己身为其中一员 都觉得这很是恐怖
本人感受如下:1、老师们和学得好的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们也许是因为看的多了 深谙某些东西 某某光谱自由切换 看你需要什么2、在人大校内 这是个听了专业名一堆人不感兴趣 但听了专业课一堆人又感兴趣的专业3、最近十几年 人大党史本科生毕业后不…
非人大,非中共党史。但跟中共党史专业一起上课。&br&本科哲学系,考研因为实在太想来北京就选了这个专业。开始以为还蛮简单的,但是其实感觉比哲学更不好学。也可能是因为我是学渣。不能说不喜欢吧,但是现在还比较迷茫。&br&就课程来讲,中共党史其实是个兼具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的性质的专业,所以不带意识形态的意味是不可能的。就老师来讲,实在是跟大家想的公共课的教法很不一样,老师都很有自己的观点,给我们推荐的书也都不是那种统一口径的。比如关于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我们一般都会讨论很多节课,并非是老师直接灌输某种观点,让我们认同。所以还是会有自己的看法的。&br&就我来讲,还需要继续完成论文,继续努力。&br&呃,第一次这么认真的答,不要被认出来啊,捂脸。
非人大,非中共党史。但跟中共党史专业一起上课。本科哲学系,考研因为实在太想来北京就选了这个专业。开始以为还蛮简单的,但是其实感觉比哲学更不好学。也可能是因为我是学渣。不能说不喜欢吧,但是现在还比较迷茫。就课程来讲,中共党史其实是个兼具历史…
说起来两个好朋友的答案都贴上来了。虽然一个可耻地匿了,另一个是别人上来转述了他所说的。但是他们说的都很好,很到位,很有参考价值,他们俩都是比答主我高到不知哪里去了的后辈先进。除此之外,我的一个本科同学之前上来答了一发但是过了两天自己又删掉了。&br&最前面那位说,应该占领这块舆论高地。我也是受到他的精神感召,上来响应一番。&br&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面依次说过:“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呜呼!我说不出话。”&br&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但是今天我不讲”。&br&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闷声发大财,我就一句话也不讲,就是坠吼的!”&br&没了。&br&不匿。
说起来两个好朋友的答案都贴上来了。虽然一个可耻地匿了,另一个是别人上来转述了他所说的。但是他们说的都很好,很到位,很有参考价值,他们俩都是比答主我高到不知哪里去了的后辈先进。除此之外,我的一个本科同学之前上来答了一发但是过了两天自己又删掉…
【千赞更新】&br&本文已经被划分为。。&b&私信比评论多系列&/b&。。&br&私信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想要PPT,大家在评论区也有讨论。&br&说一下我的想法:&br&&br&1. PPT的知识产权并不是我的,所以我无法转发给大家;&br&2. 老潘虽然为人潇洒,不过据说因为上课内容也有过一些小麻烦(因为PPT里多少是有些生理学图片的)所以我有印象当时他确有提过不要外传;&br&3. 老潘属于口才型选手,上课的魅力多来自于演讲,光看PPT恐怕是体会不到其中精髓的,而且PPT大部分只有图,恐怕看了也是不知所云。&br&&br&综上,我还是暂时决定不发PPT给大家了,请大家理解。&br&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私信的人数太多,我也实在是无力一个个发邮件...请大家包涵。&br&&br&我至今只是发了其中一个课件,给下面这位同学,所以如果有特殊情况的。。。&br&&img src=&/742f58a713a6aaad47d3f1bd99576a21_b.png& data-rawwidth=&644& data-rawheight=&1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4& data-original=&/742f58a713a6aaad47d3f1bd99576a21_r.png&&大家看完应该也明白我为什么只给他发PPT了。。。&br&毕竟他祝我新三板挂牌耶!!&br&&br&----------------------------&br&以下是原文&br&----------------------------&br&看到上面有师弟师妹说,这个问题都没有什么人关注,心里很不是滋味。&br&&br&我来举个栗子吧。&br&&br&潘绥铭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饭岛爱永远活在我的硬盘里。”(点评妓女问题)&br&还有一句:“非婚性行为和无爱性行为,何者更道德?”(点评婚姻问题)&br&&br&每次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出国读书,我就给他们讲这个故事。&br&&br&&blockquote&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b&性社会学研究所&/b&所长,“&b&中国实践性学第一人&/b&”,与李银河并称中国性社会学界“&b&男绥铭,女银河&/b&”&/blockquote&&br&以上是我第一次听说潘绥铭老师的时候,搜百度百科看到的(现在百度百科似乎已经变了)&br&&br&潘绥铭老师在人大开了一门全校通识课,叫做《性与性别社会学》,热别热门,每年都要抽签。&br&老潘其实已经退休很多年了,被学校反聘了十几次,不让他退休。他每次开特别大的300人的选修课,每次都爆满,尤其到讲同性恋或妓女的章节的时候。老潘觉得累,有一年换成了只限60人报名,换了个小教室,结果每节课教室都里里外外站满了人,老潘看着这么多学生站着也觉得心疼,最后还是换到最大的教室。&br&每年应该都是教3外面那个小楼的2楼吧,3201还是什么的,唉我年纪大了记不清了。&br&&br&这么热门的课照例大家都是要全部报名抽一抽的,我很有幸地一次抽中了。&br&想当年我还是一个稚嫩的美少女,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看到萌萌哒一个老头坐在台上,时不时讲几个在我看来的“荤段子”,我表面上很羞涩,内心却总是小激动,上他的课经常一颗小心脏扑扑直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br&&br&课程大纲拿出来是这样的:&br&&br&&img src=&/875a2da8b8f82b54dfebe9_b.png& data-rawwidth=&241& data-rawheight=&4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1&&&br&是的,这个文件夹至今保留在我的所有硬盘和优盘里,随身携带。就怕丢了。&br&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两节是:&br&&b&《处于少数地位的性存在》和《性产业》&/b&&br&至今可以不看PPT复述出大部分内容。关于这个,下次如果有看到在知乎有合适的问题的话,我再来系统地转述一下吧。&br&&br&老潘能够得到百度百科那样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br&至于为什么他没有李银河有名,大概是因为,&br&第一,研究的领域不同,李银河老师研究的主方向是同性恋,近年来比较火。老潘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性产业,其实也就是妓女问题;&br&第二,李银河是女性,做性社会学这样的研究,自然更受到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受到的压力也是更大的。&br&&br&有一个流传的段子,至今未考证,大家当作段子听吧:&br&据说李银河和潘绥铭两人都曾是人大代表,李银河每年去提案“同性恋合法化”,老潘每年去提案“妓女合法化”,两人年年提,年年没人理。回到家,修改一年,第二年还是再提,还是没人理。如此反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至今如此。&br&&br&我再简单说说我了解到的老潘做过的研究吧:&br&&br&&b&一、开创中国的“实践性学”&/b&&br&&blockquote&从1997年起,&b&他多次只身闯入红灯区,与小姐们吃住一起&/b&,进行入住考察,出版研究中国地下性产业的专著《存在与荒谬》。2004年11月,潘绥铭在广东省科学馆作“21世纪中国的性问题”性学讲座, 为“一夜情”等最新性话语作注解。对于性工作者,他反复强调的只是一点:小姐也是人,对她们进行的研究,也必须是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blockquote&&br&上面这段话节选自百度百科,基本和我了解到的事实相符。&br&老潘早年深入红灯区查访,对许许多多的小姐做面对面一对一的社会学访谈,一战成名。后来妓女问题也一直是他最关注的研究方向。《&a href=&///?target=http%3A///doubanapp/dispatch%3Furi%3D/book/105880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存在与荒谬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是他的代表作。&br&上面这句关于饭岛爱的话,是他在课堂上说的原话,我一字未改。(因为他说过好几次,看来是真的引以为傲)&br&&br&我想大家大概都遇到过好老师,或者至少是在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这种老师可以重塑你的人生观。他们通常不仅有重塑三观的实力,还有马丁路德金那般给人洗脑的演讲力。&br&老潘就是这样的人。其实人大的好教授很多,只不过说实话,口才好的不多。老潘就是属于实力与口才兼具的,老头长得也萌萌哒,还深谙卖萌之道,学生们怎么可能不被征服呢?&br&&br&我至今支持同性恋和妓女合法化,对于扫黄一类的事情深恶痛绝。我自认为还是一个理智的女权主义者(老潘也是),假如现在正在做的无人机创业成功,我的下一个事业就是掰正中国的女权运动。这些没法展开说了。总之我在同性恋问题、女性问题、婚姻问题上但凡有一点正确的认识,全都归功于老潘。&br&关于为什么我们支持妓女合法化,我摘录一组图片,大家自己看吧。&br&保护研究对象,我做了马赛克。小娜面容姣好,清纯型的萌妹子,你懂的~&br&&img src=&/ba1dd3d693f4e_b.jpg& data-rawwidth=&563&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3& data-original=&/ba1dd3d693f4e_r.jpg&&&img src=&/3c4ef399ee44e52f5f16e472_b.jp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3c4ef399ee44e52f5f16e472_r.jpg&&&img src=&/cb7fb9da_b.jpg& data-rawwidth=&475&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5& data-original=&/cb7fb9da_r.jpg&&&img src=&/c6e1d058657cbcfb9ad1cfd225b1cf9e_b.jpg& data-rawwidth=&390& data-rawheight=&2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0&&&img src=&/ed60f21d6c28e969ad95279_b.jpg& data-rawwidth=&390& data-rawheight=&2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0&&&img src=&/2dc70ce62aba696a9aad3c_b.jpg& data-rawwidth=&475&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5& data-original=&/2dc70ce62aba696a9aad3c_r.jpg&&&img src=&/1fd233ecffd79e_b.jpg& data-rawwidth=&358& data-rawheight=&4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8&&&img src=&/de4b816eb222def017ac90_b.jpg& data-rawwidth=&385& data-rawheight=&5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5&&&img src=&/a23def8d1925c4dcd0abad_b.jpg& data-rawwidth=&437&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7& data-original=&/a23def8d1925c4dcd0abad_r.jpg&&&img src=&/8471ca02eac7e4064cfb52f_b.jpg& data-rawwidth=&438&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8& data-original=&/8471ca02eac7e4064cfb52f_r.jpg&&&img src=&/ba3b7d5d03_b.jpg&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ba3b7d5d03_r.jpg&&&br&&br&以下图片引自老潘的PPT,照片都是网络来源,与本主题无关,侵立删。&br&&img src=&/72d6e3e8e441ce2e5b373c4ab110c363_b.jpg& data-rawwidth=&607&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72d6e3e8e441ce2e5b373c4ab110c363_r.jpg&&&img src=&/4bab0cae7b52e1900edd7_b.jpg& data-rawwidth=&607&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4bab0cae7b52e1900edd7_r.jpg&&&img src=&/cd3336fe5cbdc8c78b733f51eee11ae1_b.jpg& data-rawwidth=&607&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cd3336fe5cbdc8c78b733f51eee11ae1_r.jpg&&&img src=&/80410cad80e262fb11b950f7a17572a4_b.jpg& data-rawwidth=&607&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80410cad80e262fb11b950f7a17572a4_r.jpg&&&br&&br&老潘曾经说(大意是):&br&人可以出卖任何自己拥有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出卖身体呢?&br&试图把身体特殊化的人,是不是内心才更猥琐呢?&br&&br&东莞被打击的时候我已经毕业了,不过我猜测老潘一定是痛心疾首的。&br&东莞既然是性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实际上性产业的发达是建立在管理规范的基础之上的,东莞的性产业管理也很可能是全国范围内最先进的,否则不可能做大,规模化产业化都不可能实现。从我听说的情形来说,东莞的场子不仅对小姐十分诚信,而且定期给大家做身体检查,谁有什么病都一清二楚,对小姐的分类和收费也十分规范,不常出现压榨小姐的纠纷,堪为典范。&br&不说了,只能一声长叹。&br&&br&&b&二、第一个在中国开展全国范围的“性调查”,并从2005年开始计划每5年开展一次。是最珍贵的中国性社会学第一手研究资料&/b&&br&&br&其实我不知道这件事说出来会不会对老潘有不利的影响,所以这一段可能随时被删除。&br&因为这个项目最近一次展开是在2011年(我有幸参与!)虽然在2011年是十一五重点项目之一,但是并不是堂而皇之取名为“性调查”的,取的大概是为预防艾滋病而做的研究一类的题目。国情所限,大众大概是接受不了“性调查”这样的题目的。&br&&br&对性社会学稍有了解的朋友,或者曾经尝试去看学术类的“小黄书”的朋友,应该都听过性社会学殿堂级的开山始祖之作&b&《&/b&&a href=&///?target=http%3A///doubanapp/dispatch%3Furi%3D/book/208204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金赛性学报告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老潘就是新版的主要译者,也是这本书在国内的主要力推者之一。&br&金赛(一译金西)是史上第一个做全国性的“性调查”的人,我记得是1950s吧,做了第一次的全美“性调查”。他的研究对整个性社会学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各位如果没有读过,我也十分建议大家读一读。尤其是男性。尤其是自认为对自己的身体十分了解的男性。&br&&br&老潘所做的也是类似的事情。并且计划只要有条件,每几年就要做一次。&br&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参与了2011的调查,这应该是老潘第二次做了。首先在全国范围内的居委会作系统抽样,然后到被抽到的居委会拿着花名册再做系统抽样,精确到人。就这样,我在那年暑假的20天中接触了大约100位的访谈对象,访谈中各种“有趣”的故事层出不穷。点到这里吧,可能不能再多透露了。&br&我本科是学英语的,算是文学的方向,基本上和社会学没什么关系。&br&正是在这次参与中,我第一次在培训中知道什么叫社会学调查伦理,为什么一定要给访谈对象钱,如何保护访谈对象的隐私,如何记录他们的行为表现来为答题真实性作参考,等等。&br&调查结果老潘应该有陆续写成论文的。我是中途出师,后来又转行,我是学术败类,就不给大家引路了。&br&&br&列几个有趣的数据吧(全凭记忆,我不负责,大家当段子看吧):&br&中国男人的婚后出轨率为90%&br&中国女性的性冷淡比例为30%,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0个点。&br&&br&-----------------------------------------&br&话说,我刚发现百度百科新增了这一部分:&br&&blockquote&2012年4月审计发现潘绥铭承担的由卫生部牵头组织实施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有关子课题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被行政处分。所谓“科研资金使用不明”主要原因在于,科研资金使用涉及到访谈对象必须给钱等学术伦理方面尚有争议之事,因此资金帐户难以达到审计要求&/blockquote&&br&老潘因此被摘掉了教授的头衔,变成副教授,确有其事。个中缘由我不清楚,&b&我猜测&/b&可能跟挂羊头买狗头有关?又或者跟刚才我提到的给访谈对象钱的这一部分经费使用有关?&br&不过我亲眼所见的,老潘的办公室清简异常,也没有汽车。想来应该也只是争议,不严重,否则也不至于还保留副教授的头衔。据说老潘本人对此根本不以为意,虚名罢了。第二年照样还是被反聘了……&br&&br&------------------------------------------&br&最后我再提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跟我不出国读书有关系。&br&&br&从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中国教育之渣,读大学就是混文凭。&br&去到人大之后,被学校逼着选了选修课的学分,每一门都令人洗刷三观。所以我觉得,究竟能不能学到东西,关键还是看自己。人生真的就是这么鸡汤~~&br&&br&我再举几个栗子:&br&&br&&b&刘小枫老师,讲希腊神话故事。刘小枫,代表作《&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221658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沉重的肉身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刘老师堪称著作等身,国内的宗教哲学研究第一人。&/b&&br&刘老师的课有个致命缺点,就是他讲一口标准的川普,你稍微一走神,后面就听不懂了。属于学问好,口音不行的那种老师,哈哈。我听了他的课,才第一次感到希腊神话故事的精妙,在此之前自己读每次都是觉得这尼玛写的也太无聊太乱了。刘小枫还是一个开明专制的信奉者,在人大很少见。我后来才了解到,真正的柏拉图理论里,把政体分为6种,3种好的,3种差的。民主只是在3种差的里面最好的一种。&br&刘老师的学术功底之深厚,高山仰止。我曾经选修过拉丁文,因为实在太难,中途放弃了。各位如果对语言有了解,拉丁语有5种格,论到语言的精准,德语亦难望其项背。而刘老师翻译了很多拉丁文、古希腊文的著作,我有一次偶然发现,上课讲希腊故事的时候,他是拿着古希腊文的原著讲的…………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感谢社人某同学辗转来提醒,我之前一直记成拉丁语有4种格..毕竟要是我搞得清楚,我就不会放弃拉丁语了)&br&我在豆瓣整理了刘老师的推荐书单,感兴趣的可以看看:&a href=&///?target=http%3A///doulist/52549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宗教与哲学】刘小枫推荐书目120本&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王以培老师,讲文学创作。王以培,诗人。曾经因为不满三峡工程淹没三峡周边的历史古迹,休课在三峡周围游走一年,出了一本诗集。著有《&/b&&b&&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38534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烟村&i class=&icon-external&&&/i&&/a&》&/b&&b&。&/b&&br&王老师属于那种,真正的诗人。可能是我此生亲眼见过的唯一真正的诗人。不与世俗为伍,在学校里人缘极差。不过王老师自有自己的风骨。&br&&br&看到评论区 &a data-hash=&c4bbcc0ce0afd1c198ea9e050c12683c& href=&///people/c4bbcc0ce0afd1c198ea9e050c12683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c4bbcc0ce0afd1c198ea9e050c12683c&&@邹云幂&/a& 师妹的补充,觉得很心酸&br&&img src=&/b9a621d836a102a815c3442beb40388f_b.png& data-rawwidth=&526& data-rawheight=&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6& data-original=&/b9a621d836a102a815c3442beb40388f_r.png&&&br&&b&周濂老师,讲西方哲学史。哲学学者,青年才俊。著有《&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i class=&icon-external&&&/i&&/a&》&/b&&br&周濂老师的学术水平说实话我不知道,特别喜欢他是因为讲的实在是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哲学之美,过于晦涩,恐怕能窥得其中皮毛的人都不多。我在上完周老师的课之后全身心地爱上了哲学,至今的理想是去耶鲁攻读哲学博士。(不过现在仍然只是个世俗败类而已了)&br&周老师还有特别好玩的花边新闻,他和刘瑜(没错就是那个刘瑜)一见钟情,双双离婚后喜结连理的故事,在人大广为传(ba)颂(gua)。个中是非,他的私事我不评价,只是他的课确实好,学术和生活还是要分开来看罢。&br&&br&摘录一位同学在评论区的补充 &a data-hash=&43d04979a4bbe35fc4e33d32c4584ce0& href=&///people/43d04979a4bbe35fc4e33d32c4584ce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43d04979a4bbe35fc4e33d32c4584ce0&&@郭颖玥&/a&&br&&img src=&/b6fb08bec54a1f29b952575facef4b38_b.pn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1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b6fb08bec54a1f29b952575facef4b38_r.png&&&br&&b&我曾经有想过硕士读国际政治,所以去人大的国际关系学院旁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虽然不能说让我想重新做人,至少也是洗刷三观吧。&/b&&br&内容过于敏感,无法在知乎转述了,都是属于不宜在公共场合发布的政治内容(不是吐槽...我和一些国关学院的师兄聊天,大家都说国家对搞政治学术还是有点点的容忍度的,原则是不能在公开场合发表不适宜的言论,在学术研究中、学术交流中,小范围的讨论,还是可以的。)&br&&br&----------------------&br&这样的故事很多,后面几位就不展开说了,大家如果点赞多,还想看,我再来更新吧。&br&评论区有很多校友的评论,我选修的时候也只是任性地按照自己喜欢的科目来,想来还有很多好课没有提及,例如 &a data-hash=&7c5c5de4f928c9a14c3fb& href=&///people/7c5c5de4f928c9a14c3f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7c5c5de4f928c9a14c3fb&&@李卜克内西&/a&同学的补充&br&&img src=&/36f1f74cc38ec469c2cafa235b41b21f_b.pn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br&&br&我再提一句,各位可能都以为人大是“中共第二党校”,又红又专,学生全部都自干五,恨不得明天就去中央党校做老师。&br&实际上,人大的老师虽然有又红又专的,却也有很大一部分持自由主义之类的观点,而你如果深入了解,实际上两派的理论都能圆满地自圆其说,学术分歧而已,各有各的坚持和风骨。&br&人大还有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外人以为又红又专,实际上据说学院内流传着各种外界闻所未闻的“小册子”。曾经有一位马院的师兄跟我说,其实学得越深才看得越明白…………个中深意,大家自己体会吧。&br&&br&我现在创业在中关村,离人大很近。可惜工作太忙,每次有半天清闲,就想着能不能再回去听听各位老师的课!不知道现在有什么变化,各位恩师的身体好不好?&br&&br&庭有枇杷树,吾毕业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千赞更新】本文已经被划分为。。私信比评论多系列。。私信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想要PPT,大家在评论区也有讨论。说一下我的想法:1. PPT的知识产权并不是我的,所以我无法转发给大家;2. 老潘虽然为人潇洒,不过据说因为上课内容也有过一些小麻烦(因为PPT里…
我只是个大一的学生,没多少经历,只是深感这半年入学的改变之大,所以来答个题。说来有点不好意思,当初来人大完全是意外,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我只是不想浪费我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分数,于是经过我精心的统计分析,果然一分都没有浪费,切着分数线就上了,而且还读了商学,没有被调剂到哲学啥的……高考完的暑假,因为港大面试没过,被发好人卡,胃病犯了住院,事业爱情身体三连击啊,所以脑袋一黑,眼睛一盲,看大陆的高校长得都一个样,既然如此就往分数线高的去挤吧。你有没有过这样类似的冲动?一直期盼的事情失败了,就热血上涌冲向另一极端。既然不想安逸地游在南方,就冲向险恶的北京。于是就这样,一直憧憬着资本主义边缘的我,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扔进了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中心。&/p&&p&
中国人民大学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因为一直没把人大归入人生蓝图,所以没勾搭过人大的师兄师姐,被录取完我才自己查了学校的相关介绍和政策。然后在心里构建了一个模型,等我坐着11个小时的高铁来到学校,这个模型又轰然倒塌,废墟组建成新的模样。你以为人民大学老出领导层,一定“又红又专”?事实上,在人大就读你更多学会的是兼容并包,独立不逾矩,既要宽容主流,也要宽容非主流。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课、马克斯主义原理课比高中政治课还要“去政治化”,开卷考开放题,课堂的第一场讨论是“社会对愤青应该采取什么样态度?”放了各种励志电影,爱情电影和纪录片,学会独立思考才是人大老师的目的。我曾经闲得没事干,去听一场老教授的讲座,那题目是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我想这铁定是一场“主旋律之歌”,结果他说的事实比我想得还大胆,北京高校对政治的不避讳和一针见血真是个可怕的传统,那种从内部去深刻严肃反思体制的思想让多少愤青羞愤。人民大学是党一手栽培起来的,这没错,但是在文革里,反对左倾呼声最高,以至于大学被解散的不是北大,不是清华,是中国人民大学。这里还出过中国近代文学的“反叛者”王小波,王小波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他在青年读者里人气越来越高,却一直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承认和评价,但是在人大,你可以找到常设的王小波纪念馆,在那里你能触碰到这个大学对于宽容的定义。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在人大的图书馆找到那些“神秘”的不外借的书籍,上面印着“此书上的观点仅供研究参考,不代表校方立场”,你懂的。&/p&&p&人民大学在很多事情上都紧跟北大清华,甚至与之争奇斗艳。北大清华一对万年好基友相爱相杀,互黑是习惯。人民大学这一看,欸,怎么都不跟我玩呢,于是一黑就两个一起黑,没人黑就自黑,甚至拿隔壁全国有名的人大附中说事儿,说自己是“人大附中附属大学”……人大的校园很小,但东西门外各有一条地铁线和公交站,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校园小但是内容丰富,一个池子为了显示出碧波荡漾,在池底刷绿漆……既有各色各样的豪华餐厅,也有出过黑暗料理的大伙食堂……男女比失调,平均身高也很尴尬……都是满满的可以自黑的点啊!你去知乎搜一搜,“在人大附中就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在人民大学就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周围有不少学霸都是发挥失常,没考上北大清华所以来人大,或者是去北清选不到好专业所以来这里,还是人才济济,实力非凡的。其实,在20多年前人大还没被解散的时候,京城四校的排名是“人北清师”,每次我听到这种“先前比人家阔”的论调,总会回想起一中领导在台上强调我们以前是“高考红旗”时的场景,真是出奇地一致,悲愤且自豪。&/p&&p&开学初,在学院杂志的征文里我这么开头,“北国的空气吸入肺中没有想象中的凛冽,我被南方的天空惯坏的双眼,着实失望于头上灰蒙蒙的天。遥想漫长的暑假没有下水游泳,却在新生群里水了好久,结果一身海味儿。报到那天,天气晴朗,阳光高照,又觉得自己像只咸鱼,抬头看着红色的明德楼,带着咸鱼般对海水的渴望,急迫地想要冲洗掉身上一暑假的慵懒。”那时的姿态就像周星驰演的《大话西游》中,孙悟空最后的背影,又嚣张又丑陋地走向征途。你以为你已经斩断过去了,孤身一人,一无所有所以一无所惧。自由和孤独,这两个概念我从来没分清。&/p&&p&盛夏,我步入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接受洗礼和蜕变。于是你的眼界不断被开拓,思想不断被冲击,你开始审视曾经的偏见和执念,自由地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是被磨去棱角,你要知道一块不被打造过的铁是没办法成为利剑的。这一学期,除了认真读书,可能什么都干过,学期GPA不算优秀,但是自己不后悔。成年的你要为自己的每一步负责,总有取舍。我感觉自己的才能像一口矿井,人大把井口爆破了,我自己拿起机械玩命地往下挖。我尝试尽可能去参加活动和社团,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去记录每一次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成长。因为我活了18岁还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被压在求学途上前行,错过了多少探究其他领域的机会,而不了解自己的人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我不小心当了班长,和直系师兄师姐们一起带领我们班拿下新生合唱的第一。我们在合唱团训练,每天开声识谱,一起美声。我在话剧团排练了六十几天出演了话剧专场,每晚排练到凌晨,与一群疯子狂飙演技,然后再穿越整个校园送女生回宿舍,睡眠严重不足,除了不小心勾搭上了女友这种意外收获,关键还是接触到新的生活方式和梦想,改变了整个人的气质。我为了王小波跑去学校博物馆当了讲解员,背着长篇幅的校史向校友向嘉宾讲解,有时值班无事,就跑去隔壁的艺术学院看展览,听演奏。我在人大之声广播台当了音乐节目的主播,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歌单向全校推荐了,在直播间里用声音去塑造一个不同的自己。我加入了自由舞者,终于圆了自己的街舞梦,书呆的身体,嘻哈的心。因为高中在记者站待了,我加入了青年人大的评论部,抒发自己对事实和电影的感悟。因为高中就拉过赞助了,所以我又加入了公关部……去参观校友的企业,去当志愿者,去组织活动,去万圣节快闪,去参加派对,去系统学习摄影的美学,去帮助留学生,去客串演员,去翻墙看国外的新闻内幕,去围观蒋方舟和严歌苓。我很惊讶自己竟然干了这么多事,但是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精彩的大学生活,我还有很多事情没体验呢。和我一起考去人大的黄又黄,她也做了很多我没做过的事情。你看这样的忙碌根本比高三有过之无不及,但那是自由的,你完全凭借自己的热爱与兴趣去安排自己的时间,乐此不疲地激发自己的潜能(当然也要注重科学养生和运动啊!)。当然对于各学科的学习有点抱歉,下学期我会收敛的……我只要明白自己所做的和所选的,不是为了跟随大流,不是为了虚假的荣誉或为了合群而做的就够了,就算雅思适用范围再广,一心专注美帝的我也只要考托福……&/p&&p&
在人大里,只要坚定自己的目标,总有机会让你实现,自己怎么走都是自己的选择,这才是六星级的大学带给你的,一个广阔到容纳你的各种远大乃至奇葩志向的舞台。&/p&
我只是个大一的学生,没多少经历,只是深感这半年入学的改变之大,所以来答个题。说来有点不好意思,当初来人大完全是意外,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我只是不想浪费我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分数,于是经过我精心的统计分析,果然一分都没…
人大现读本科生跑来说几句 其实我感受很复杂 高考之后面临复旦与人大 上海与北京的抉择 而我个人是复旦十几年的脑残粉 而且我男朋友在上海 但是我来了人大 这让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非常压抑 所以对这个学校有些不好的地方也非常敏感 比如说 像人大四大名嘴说的 经济新闻这些东西 到底只是技术 真正的人文积淀在语文 在历史 在哲学 而 人大在这些学科氛围并不浓厚 这点跟北大比确实有差距。 但是 现在我很感激当时的选择 人大的上课质量真的不是盖的 名师太多 而且他们注重传达的 不只是知识 而更多的是思路 是思考问题的能力 更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方位的建立与更新 你会看到一个新的充满朝气正义审美价值信仰心灵 爱 的世界。原谅我是学传播的 这就是所谓价值认同 我是胡百精脑残粉。。。我最喜欢胡老师一句话 爱别人是爱自己最好的方式 他让我们干净,纯粹,有力量,不孤独。就是这样的老师让我觉得 放弃一所爱了那么长时间的学校和一个我深爱的人所在的城市 值得。
人大现读本科生跑来说几句 其实我感受很复杂 高考之后面临复旦与人大 上海与北京的抉择 而我个人是复旦十几年的脑残粉 而且我男朋友在上海 但是我来了人大 这让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非常压抑 所以对这个学校有些不好的地方也非常敏感 比如说 像人大四大名嘴说…
相信很多朋友会很意外,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个意外,但也许这不并不是意外,也非偶然,就像龙应台所言:“卒子过河就没有回头路,人生中的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了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就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所有的决定其实者都是过了河的卒。”是的,人生就是卒子过河,没有回头路可走。&br&  我已经不知道要怎么去写这经验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很深的体会倘若再不写下来,我估计都会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还是逼着自己把这些东西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一些人。&br&  我今年准备的时间有点儿短,是在考完秋季公考后知道成绩后才开始准备的,政治和英语我考的分数很低,并且基本属于裸考,所以这方面的经验大家看看其他人的,我的不足以为鉴。专业课方面,我的基础课117,综合课116,总分刚好压线进入复试,复试中又运气挺好,逆袭而上。在此,我便简单的说说初试的一些看法和经验吧。&br&&br&&strong&一、如果你知道要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报考什么学校?&/strong&&br&  法硕可报考的学校很多,可能每个人选择的出发点都不同。但是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安心过日子,那么就选择你所在省的学校吧。过日子嘛,图个方便和安心。如果你想挑战下自己,给自己一个相当高的平台的话,那么选择北京的名牌学校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可以细细体会这句话。&br&  我当初报考中国政法其实也没有考虑得太多,只不过是对厦大很失望(去年报考厦大,考上的概率应该有八九成吧,但是遭遇人生的第一次零分事件,因此与厦大擦肩而过),并且患了点“北漂”情结,于是也就报了法大。当时并没有什么壮志雄心,只不过是想考上去而已,就这么简单。&br&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性价比很高的学校,比如浙江大学、华东政法、西南政法、复旦大学等等,我觉得这些学校性价比极高(我觉得所谓的性价比就是你只要用点心去准备,那么考上的概率是极高的,学校的改卷松紧度和初试分数线、竞争比例等等都很有优势),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考虑下这些学校。&br&  当然法硕联考的学校选择可以在10月网上报名和11月现场确认时再具体确定,现在预定一个学校不过是可以心中有个去处,读起书来也比较力量。&br&&br&&strong&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合理规划,时间安排计划 &/strong&&br&  准备时间我觉得因人而异,但是一般情况下,8个月相对保险一些(我太懒了,应该把早点把这些东西写出来,现在算来只剩下6个月了),尤其是你在没有带路的情况下,你要摸着石头过河,那么你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一些。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人把一些大概的时间点都写了,我在此简单的重复一下吧。(对了,建议多去看看别人的经验帖,从别人的经验帖中得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有时候一家之言并不客观,所以,多看看过来人的帖子,你会获得很多收获。)&br&  我今年准备的时间挺短,是一种博弈行为,我运气好才赢了,所以大家还是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吧,不要急功近利,那是不可取的。当然,若有谁是二战或者是三战,并且基础还可以,那么可以和我私下联系,我可以说说我的博弈方法,以供参考。(其实我有时候很想说今年的基础课和综合课的那个分数根本不是我的水平,不过鉴于自己准备时间那么短,也勉强接受吧。)&br&  那么现在我就根据剩下的六个月的时间来谈规划吧。&br&&strong&考研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基础期、强化期、提高期、冲刺期、考前几天缓冲期。每个阶段的要求和目标都不相同。&/strong&我大致谈谈我的观点和经验,以供参考。&br&&strong&基础期(6月1日-8月底) &/strong&&br&  为期三个月,这个时期要达到的大致目标是:英语单词背过3-4遍,掌握60%,没有掌握的混个眼熟(单词需要反复背诵,背诵方法因人而异),英语真题阅读研究2-3遍,主要研究出题规律和做题的思路;政治可以不看,大都数人认为政治可以在10月份后准备;专业课主要目的是搞定选择题,对专业课达到初步的理解。分析或指南看过2-3遍,在看《分析》的时候,配合录音和《配套练习》。按照章节来复习,先自己看一下一章书,然后再配合录音听,做一点笔记。听完后简略回顾下知识点,然后去做配套练习,一般第一轮都只做选择题,配套练习建议做两次。(法制史记不牢不要心慌,到后期再加强记忆,但是理解还是要去理解。)&br&  专业课五小门课:刑法、民法、法理学、宪法、法制史。每一门课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关于每门课的具体学习方法,以后有时间了,我再补上一个帖子。现在简单说一下,有人认为刑法和民法靠理解,综合课靠记忆。其实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每一门课都需要深入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住(也有可能我记忆力比较菜),理解之后的记忆变得很轻松。每一门课都深入理解,这是基础,另外一些特殊的看书方法和做笔记的方法我觉得才是区别之处。这里一言难尽,待日后补充吧。&br&&strong&强化期(9月初-10中旬) &/strong&&br&  大概为期一个半月,这期间要达到的大致目标是:英语单词基本掌握75%左右,英语真题阅读继续深入研究,在真题中背单词;开始适当加入政治复习(至于政治的学习请参考其他人的方法);至于专业课,分析继续反复看,做真题,做题时要懂得研究出题思路,掌握出题规律,从做真题中,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重点,重者恒重。这个期间不仅要做选择题,还要做辨析题、法条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当然,把要点写出来就可以了),适当补充《标准化题库》。&br&&strong&提高期(10月中旬-11月中旬) &/strong&&br&  大概为期一个,期间英语适当做其他题型,单词和阅读依然是重点,真题要反复的去做,万万不可没有理解做题思路,而只是背住了答案,这样效果不大;政治开始复习(参考其他人);专业课,前两期我觉得刑法和民法必须强抓,综合课能抓多少抓多少,但到后期,综合课要强抓,综合课这个时候用力刚好,效果也是最好的。真题依然反复去做,适当背诵一些重点知识点,给最后冲刺背诵做一点基础。这个时候可以买最新的分析了(建议买正版,因为后期你的最新分析至少还要看3-5遍,看正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心情。),把最新的分析认真的看过一遍,力求理解每句话,整个学科前后章节融会贯通,有些知识点是跨学科融会贯通。法理学贯通整个学习的过程。&br&&strong&冲刺期(11月中旬-1月初) &/strong&&br&  为期一个半月,这个时期非常的关键,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并且不被分心。英语,加入作文的背诵和写作,整套试卷的模拟,把握做题的时间;政治参考其他人;专业课,拿着分析背诵知识点是最明智的事,继续做真题和看分析,然后可以看看之前自己做的核心笔记或者别人做的核心笔记。背诵我觉得可以分三轮,第一轮就是抓大放小,先背重点,第二轮,全面背诵,这时复试之前背过的重点,然后背之前没有背的一些次重点,第三轮,查缺补漏,拿着题目回顾知识点,回顾不起来的加强背诵。这样下来,之前的几个时期已经把书本理解差不多,选择题没有什么问题,最后冲刺时把大题知识点背下来了,对于考高分我觉得应该不是难事了。在我看来刑法和民法要考到120,综合课125,这样名校就在握了,当然,前提是英语政治不被卡住。(有个道理是,把目标定得高一点,结果即使是你没有达到那个预期目标,你也不会太差,这样就有回旋余地。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吧。)&br&&br&&strong&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用核心教材推荐 &/strong&&br&  英语:词汇(新东方或者星火英语)+张剑红宝书真题。&br&  政治:红宝书+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最后四套题。&br&  专业课:正版分析(十月后买最新的分析)+盗版指南(只看刑法分则,需要时查阅)+历年真题+法条汇编+考试大纲配套练习+标准化题库+录音(录音有基础班,强化班,提高班,冲刺班即串讲班,主观题班,还有万恶的押题班和押题资料)。&br&  说到押题,我觉得有必要说两句吧。你把分析的要点全背了,你要押题有什么用?不管怎么样,我是非常反对押题的,卖押题的我觉得不过是一种骗钱财的恶心行为罢了,钱财我觉得不算什么,不过误人子弟,浪费大家最后的宝贵时间才是这些人的可耻之处。最后大家都会人心惶惶,但是一定要稳住,不要看那论坛广告天花乱坠,不要再押题上花很大的精力,脚踏实地才是王道。&br&  我连续两年买某法硕联盟论坛的押题,考厦大那年,拿到手的资料貌似一题都没有中,也就在考前那天晚上在网上发了个补丁帖(我后来考完才看到)中了2个还是3个简答题吧,是不是因为漏题才中的我不知道,反正那一年漏题像是某些地方给拆迁移民的安置房漏水一样漏得厉害。&br&  核心的教材就是上面这些了,有一些个别需要补充的因人而异,我一直认为书不在多,而在于读得透。教材我认为这些足矣,适当因个人可以增加一些,到后期市场上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尤其是政治,希望大家看看一些过来人经验,不要盲目购买,浪费金钱不说还浪费了宝贵的冲刺时间。&br&  我一直认为,考研其实更是一种技术活,讲究的是方法和技巧,当然花一定的时间是必须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善于运用方法和技巧。不可以死读书,书是背不完的,但是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是可以事半功倍的。比如体系学习法,比如口诀记忆法。&br&&br&&strong&四、一个怀有梦想的人眼睛便充满光亮——精神力量 &/strong&&br&  我走到今天,尤其在厦大遭遇零分事件后,能够让自己更加强大,不被打败的秘诀就是:梦想和勇气。我觉得当你充满梦想之后,你就会充满激情,这个时候的你是最强大的,是无法打败的,他们可以按照考试规则给你最后的成绩0分,但是他们不能给你的梦想打分,因为梦想是你自己的,梦想规则是你自己制定的,在你的梦想国度任何人都没有管辖权,你才是王。因此,心怀梦想,勇敢的去追求,你一定为实现你的梦想!梦想是创造奇迹的力量。&br&&br&&strong&五、感谢一路相伴的那些人,愿有心人梦想成真——真心感谢,真诚祝福 &/strong&&br&  能够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继续重返校园,给毕业两年一直在追逐的小梦想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我非常感谢那些一路以来帮助、支持我的人。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父亲和哥哥,一直以来在我最低谷的时候鼓励支持我,尽可能的提供帮助,让我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其次,感谢几位老师,在我迷路的时候,引导我走出困境,并教会我一些不曾学会的法则。再次,感谢一路以来一直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以及那些近在咫尺或者天各一方新朋友和老朋友。&br&  我能够实现梦想,是很多人的成全,人应该懂得感恩,对吧?今天我写了这个帖子,希望可以帮助到一些朋友和同学,如果你们也想继续求学的话,如果我能够提供什么帮助的话,我愿意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方法(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是读书的料的,我的方法应该挺适用的,因为我看起来也不像是会读书的料,我们是同道中人)。&br&  最后,真诚祝福各位同学和朋友,“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br&&br&&br&&br&
两年前写的经验贴,基本思路不变,法硕联考,所以任何学校都这样去准备,一样的。只是初试时间提前了,那么里面对应的时间点往前20 天。&br&&br&&br&
法学硕士你不能考,因为你本科不是法学。其他方面区别不大。就是生源不同而已。把竞争力同等的放在一起。(修正:法学硕士,据多名网友提出是可以考的,这是我见识不足导致说错了话,本科法学不可以去考非法法硕,这是为了防止排挤非法本同学,但是非法本如果功底深厚可以去考法学硕士,不会造成不公平,这个推理是成立的,后来我也证实确实可以考。)
相信很多朋友会很意外,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个意外,但也许这不并不是意外,也非偶然,就像龙应台所言:“卒子过河就没有回头路,人生中的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了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就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
2016的考研现在算是尘埃落定了,借着这个题目总结下这半年来的学习历程,有做的不好的也有做的还可以的,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p&&p&
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的区别,上面几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个其实就是看个人,难度的话当然是法律硕士(非法学)要简单,起码大家都是非法本同一起跑线,要是法学硕士首先现在保研的名额就占了一大半,还要和其他法本的竞争,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p&&p&
首先自己的情况:某二本工科专业,毕业后五线城市国企工作,上了一年多班以后觉得这种风气混着混着不知不觉一辈子就没了,加上平常对法律这方面还挺有兴趣,于是15年6月开始备考。一开始觉得会不会准备时间过短,打算慢慢看考16年底的试,后来有一次跟大神说起这事,他说你如果始终把事情往后面拖,不管时间多充足有这种心态结果都不会好,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就一门心思备考15年底的了。&/p&&p&
然后是在职备考,好在国企靠混,时间上能保证大概一天7小时(真是后悔学生时代没有好好学习,在职看个书都要藏着掖着),如果有可能时间上当然是多多益善,我这种属于时间比较紧的。&/p&&p&前面几位宏观上已经说的很详细,比如几月到几月背几遍单词刷几遍分析等等,那我就把5门专业课拆开来说:刑法,民法,法理,宪法,法制史。&/p&&p&&b&刑法&/b&:首先定个性,法硕的刑法真的比司考简单一万倍(采取的学说不一样,如果同时准备司考的别弄混了就行),题目都是直的,概念理解了特例背下了不存在不会做的题目,今年说难度大也只是因为考的地方比较偏,复习到了就会,觉得太冷门放掉了就悲剧了,这个也没办法,考点就这么多来来回回考了这么多年,热门考点像什么交通肇事贪污贿赂抢劫都考烂了,所以如果再要备考,边边角角的也都要看,起码做到有印象不至于话都说不出来。&/p&&p&&b&民法&/b&:法硕的民法也不太难,和刑法一样,有考边角余料的趋势,除了重者恒重的考点外,每年的新增考点和一些特例也需要关注到,注意和司考的区别(法硕基本不承认隐名代理,对不当得利的解释也不同,等等)。&/p&&p&&b&法理&/b&:这门课的最后两章越来越党化,简直恶心,前面的几章排版也排的不成体系,建议网上找一下各个机构的老师的讲义,用讲义带着书看,不然很容易看晕,法律关系和民法里的民事法律关系也不同要注意区分。这门课就是靠背,书上的凡是有分3、4点的都有可能出成大题,没办法。&/p&&p&&b&宪法&/b&:都说这门课也是靠背,我反而觉得宪法理解了完全属于送分,首先如果对国家各种机构比较了解的话学起来会轻松很多,包括人大人常国务院分别有什么权限,如果比较关心国家大事的(误)会比较占优势。剩下不靠理解的网上也都有帮助记忆的口诀,什么“承市初县党,治邓反非承公”“乡找省,省设找全大,中间全归国务院”,所以这门课我觉得是最没有难度的,网上找个好点的讲义带着看就行了。&/p&&p&&b&法制史&/b&:首先不要纠结它的史实错误(真把周礼当周公写的了),咱是来考试的不是来考据的,它错就按它错的来。和宪法一样,如果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会轻松很多,比如汉律六十篇,分别是谁写的,如果知道叔孙通帮刘邦管礼仪,张汤是廷尉,什么越宫律、傍章律自然就对号入座了。网上很多讲义习惯把刑律民律和行政分开,分别把各个朝代串3遍,不过我宁愿一次性把一个朝代发生的所有事情记熟再记下一朝代,不然个人认为容易弄混,这个就看个人了,可以试着两个方式都来一次看哪种适合自己。&/p&&p&
非法学法硕毕竟小众,各个机构都做的不大,自然费用就高,有钱的可以去买课,没有的找一下历年的音频也可以,我反而更喜欢历年音频,因为可以放手机里加速听,不然加密的视频麻烦的要死。而且除了刑法出个修正案、民法不知道以后哪年会编个民法典出来以外,基本上每年变化不大或者根本没变化。大可以听历年音频,等新增考点出来再自己琢磨琢磨就够了。我分析过了有小10遍,做到后来大概4到5天就可以过一遍的话,说明底子就不错了,不管它怎么考也万变不离其宗了。&/p&&p&
说完了专业课,再聊聊英语,我英语底子相当一般,大学里连六级都没过,刚开始准备的时候被各位大神吓死了,说要一篇阅读研究多少多少小时,要把多少篇阅读全篇背下来。到后来发现根本做不到,于是一直老老实实背单词,到临考前单词过了十几遍,买了个某切分长难句的课,没想到考出来结果还不错,客观题60分拿了52,所以我觉得我比较适合代表英语底子一般的人,各位英语能考80的求放条生路。&/p&&p&
像我上面说的,单词真的太重要了,考前单词起码过个七八遍是必须的,然后如果和我一样不会语法不懂定状补,去搞个切分句子的课跟着切(非广告,实在是感觉效果太好)。英语不存在题型的问题,厉害了做什么题型都厉害,单词不认识的单独讲完型阅读ABC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客观题我感觉搞定单词、会切句子基本问题不大(当然适当的训练少不了,每天做几篇阅读保持感觉,最后几年的真题留着考前做)。然后如果想英语整体考个高分,作文背它个一二十个模板是必须的,我今年就栽作文上了,觉得临场谁知道出什么话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呗,考完发现还真不是,如果真的背了那么多模板,考场上总有一款适合你。&/p&&p&
政治的话实在没有资格分享经验,我属于那种政治考不过英语的,就不献丑了。&/p&&p&
因为在职备考,所以各种零碎时间都要利用起来,在职的考生推荐百词斩、扇贝、粉笔,这几个真的为我抓住了好多时间,什么开会时候刷单词啊,出差时候看阅读啊。不过如果是应届我觉得这些软件自控力不好的用反而有反作用,因为容易用着用着玩手机去了,所以搞个黑白机才是王道。&/p&&p&最后,回头看这半年,考研真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回想大学时候成绩中等偏下,遇到什么事都满不在乎成天不知道在干什么的样子真想抽过去的自己一耳光。如果真的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必定会爆发出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能量。所以不存在为时已晚这种话,只要醒悟过来,任何时候都不算晚。&/p&&p&就先写到这里,资料问题为避免广告嫌疑就不贴了,欢迎私信交流,等成绩出来再补贴上,不管分数多少我都觉得能对得起我这半年来的努力。&/p&
2016的考研现在算是尘埃落定了,借着这个题目总结下这半年来的学习历程,有做的不好的也有做的还可以的,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 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的区别,上面几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个其实就是看个人,难度的话当然是法律硕士(非法学)要简单,起码…
就个人经验来说:难度没有很大。&br&&br&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的区别:&br&法律硕士偏重实践分为针对法学本科的法律硕士(法学)和针对非法本的法律硕士(非法学),前者2年制,后者大多数是3年制。跨专业的同学读的绝大多数,就是法律硕士(非法学)。&br&法学硕士偏重学术(我觉得是更专业),3年,主要是针对法学本科的同学,很多人觉得含金量更高(我觉得比非法学法律硕士是一定更高的)…非法本的同学要考的话,我觉得是真的难,我认识的人只有两位是非法本考上法学硕士的。……还都是法学老师,可见原本就有一颗学术钻研的心呐。&br&&br&我本科在某211读英语专业,大四下集中学习了4个月,分数过了中政线也过了人大线……可是谁让我报考了最高分档的学校呢……后来调剂到某985读研。&br&4个月学习时间不过让我的两门专业课达到了一个一般的水平,后悔的当然是没有从大三暑假开始就集中准备。其实从大三暑假开始就端端正正坐下来好好准备,心无旁骛的6个月专业课学习时间我觉得对我来说合适。&br&除了专业课就是公共课的政治和英语,基本上裸考……因为4个月准备专业课就很紧张了没有空看别的。政治考得不行,所以说该背还是得背…唯一比较有优势的就是因为我是英语专业,考研英语顺顺当当飙了个高分,挽救了一下专业课。&br&&br&个人感觉:&br&没有很难。虽然分数出来的时候觉得跟理想程度有差距,但是确实是自己努力还不够。题主若下定决心,不妨提前规划,认定了就踏踏实实努力,被前几的高校录取真的没那么难。&br&&br&推荐一下:有个论坛叫法硕联盟,可以参考一些上面的经验帖,远比我讲的详细。
就个人经验来说:难度没有很大。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的区别:法律硕士偏重实践分为针对法学本科的法律硕士(法学)和针对非法本的法律硕士(非法学),前者2年制,后者大多数是3年制。跨专业的同学读的绝大多数,就是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硕士偏重学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职博士 人民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