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的历史进程与宝贵经验...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解读十七大报告: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学习体会_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2|
上传日期: 22:01:0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解读十七大报告: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学习体会_.PDF
官方公共微信光辉的历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与总结
一、楔子: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历程的价值与意义
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此同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数十户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实行分田到户责任制,开创了农村改革的新局面;同年12月18日至22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提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针。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类历史的长河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连接起来的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我们要自觉地认识现在,预见未来,就不能不了解历史,只有这样,才能不致遗忘了人类发展的宝贵经验,才不至割断历史。“国之有史久远,则亡灭之难,自秦氏以迄今兹,四夷交侵,王道中绝者数矣;然搰者不敢毁弃旧章,反正又易,藉不获济,而愤心时时见于行事,足以待后,故今国性不堕,民自知贵于戎狄,非《春秋》孰维纲?孔子不布《春秋》,前人往,不能语后人,后人也无以识前,乍被侵略,则相安于舆台之分,诗云:‘宛其死矣,他人是偷’。此可为流涕长潜者也。”1]“史之有关于国本者至大,秦灭六国,取六国之史悉焚之;朝鲜亡后,日人秘其史籍,不使韩人寓目;以今日中国情形观之,人不悦学,史传束阁,设天降丧乱,重罹外族入寇之祸,则不待新国教育三十年,汉祖、唐宗必已无人能知,而百年之后,炎黄裔冑,决可尽化为异族矣!”2]历史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文明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少不了参核与反思过去的历史,否则,昨天屈辱的历史又会重演。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这三十年里,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期间,有坎坷崎岖的一面,也有辉煌灿烂的一页,但无论如何,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路灯与航塔。而这也正是新形势下,回顾改革开放历程的价值与意义之所在。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历程的简要回顾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强有力证明了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和竞争性,使中国经济缺乏更多的要素资源与市场空间,是不适合中国的;而市场经济则极大地调动社会各种因素的积极力量,对于社会主义能动、跨越式的发展无疑大有裨益,是一条正确可行的道路。综观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约从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1979年,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远见卓识。在农业改革方面,肯定了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的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随后,工业改革、商业改革、物价改革接踵而至,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开始加快。此时期我国实现了稳定政治和恢复经济的双重目标,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2%,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高等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伊始,中央就恢复高考制度,这就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社会建设的中坚人才和骨干力量,也这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初步奠定了基础。
(二)磨难阶段
起步阶段尽管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但没有一个系统的、统筹的规划与设计。进入198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就遇到了严重的挫折和困难:经济上出现较大波动和明显的通货膨胀、腐败蔓延、1989年春的“六四流血事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制裁……中国改革开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他重申了发展的根本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等观点。同年,中国经济又重新恢复到较高的增长水平,接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成功抵制亚洲金融危机等等事件促使中国开始成熟起来。然而,资源紧张、生态恶化、市场过剩等新的挑战又摆在我们面前。
(三)深化阶段
自1998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步进入深化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重新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但资源匮乏、贫富和地区差距扩大化、生态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日渐突出。为应对这些危机,以十七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央及时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方略,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阶段。
三、吹尽黄沙始到金: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认为,最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有效地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首先,打破了“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结构,形成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联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等并存的局面。其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得到增强和巩固。
(二)开始重视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生产资料市场由计划分配转为市场配置,政府综合运用证券市场、价格管理体制、税收等各种政策和手段来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直接强制性的干预不断减少,这突出地表现在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和成功克服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三)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了产业结构,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趋向优化和合理,改变了过去第一产业一枝独大的旧貌,转变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唱主角的局面。
(四)更加观注民生,显著提高了人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正奔向小康生活。这是由我国开始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并兼顾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初步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运用税收和价格等政策向弱势群体输血等等措施所带来的。到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下降到35.8%,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则从67.7%下降为43%。
(五)在政治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明显的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突飞猛进,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六)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和统筹兼顾。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我国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一直在践行着这个理念:我国成功地控制住了人口的迅猛增长、加大投入,显著地推动了科技进步、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此外,还有体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等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的持续和谐发展创造了一个大的良好环境,最终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
四、走向辉煌: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宝贵经验
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今后的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抛弃唯意志论和“两个凡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其精髓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证明,正是坚持这一点,才适应了新形势,打破了旧体制的束缚,从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把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结合起来;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把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良性循环。
(三)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扎扎实实把教育搞上去,重视培养人才,把人才留住,增强创新能力;应当进一步改革现行体制,为各种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能者、智者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决策,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五)确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反对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在很大程度卜是长官意志经济、政府经济。实践证明,那种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合中国,是没有生命力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只是发展生产力的一个种手段而已,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6]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已明确地把“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六)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反对“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实践证明,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放活市场,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7]多种成份所有制经济的确立,才能打破僵化的、毫无生机与活力的现状,发挥竞争的优势,体现出市场的生机、活力与创造力,增加经济总量;才能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扩大就业渠。
(七)推崇法治,抛却人治。中外实践都一致证明,人治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而法治则是一种连续的、规则的社会治理方式,具有可预测性、制度化的优点。另外,法治也是推动人权保障和社会和谐建设最有力的手段。
五、结束语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浓聚和缩影,是我们奋勇前行的基石。回顾与总结这三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和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或许不无裨益,而这也正是本文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林毅夫等主编:《中国奇迹: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李铁映:《改革 开放 探索》,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章太炎:《国故论衡&原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本文作者:郭世杰、杨会芳。
1]参见章太炎:《国故论衡&原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参见章太炎:《讲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3年)。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4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页。
6]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148页。
7]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7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74-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74-2
的;参考文献:;[1]张亮1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第一推;[2]拉宾1论西方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M]1;[3]奥伊则尔曼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M]1潘;[4]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M]1秦水,等,北京:;[5]敦尼克,等1哲学史(第三卷)[M]1何清新;[6]巴加图利亚1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M]1;[7]拉宾1马克思的青年时代[M]1南京大学
的。我们批判它,目的是希望提示更多的人关注它的局限性,进而希望人们能够在对它的反思中克服它及传统解读模式强加给我们的思想束缚,更加真实地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客观过程中去,完整准确地把握作为革命的科学的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以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实践。参考文献:[1 ]
张亮1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第一推动力[J ]1 南京大学学报,2005 , (1)1[2 ]
拉宾1 论西方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 M ]1 马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3 ]
奥伊则尔曼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M ]1 潘培新,等, 北京:三联书店,19641[4 ]
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 M ]1 秦水,等,北京: 三联书店, 19631[5 ]
敦尼克,等1 哲学史(第三卷) [ M ]1 何清新,北京:三联书店,19631[6 ]
巴加图利亚1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M ]1 陆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1[7 ]
拉宾1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 M ]1 南京大学外文系俄罗斯语言文学教研室翻译组,北京:三联书店,19821[8 ]
纳尔斯基1 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M ]1 金顺福, 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 三.11月6日 21:0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结晶。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迈进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新的发展,不断运用所创立的理论指导革命运动,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修改某些具体的设想和论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列宁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面对这样的现实,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认识,果断取消了基于战争环境与过去的认识而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余粮征集制,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经济政策”,从忽视、排斥商品生产转向有计划地利用商品货币的积极作用,并把发展商业视为“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列宁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活动舞台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近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认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在实践中,正是由于他敢于突破苏俄中心城市暴动的革命方式,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的依靠力量上,纠正了单纯依靠城市工人阶级的做法,锻造了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在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他吸取苏联改造模式严重破坏生产力的教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一化三改”的路子,在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平稳、持续的发展,并对尔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社会主义理念和实践面临严峻挑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在敏锐洞察和正确揭示时代新主题的同时,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搞社会主义只能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他坚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路线,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成功推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使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给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适应时代特征和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起点和层面上,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邓小平理论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进一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总结。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根据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国情和历史任务、党的执政地位,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实践提出的新思想、新标准、新要求,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集体智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再一次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给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浓厚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的必由之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必备条件。 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挥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就必须把它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和各国不同的情况,是马克思主义保持生命力的内在要求,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和基本方式。 二、三、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与时俱进,必须关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在回应挑战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一是冷战结束后,政治多极化的步伐在世纪之交放缓,呈现一超多强、多极并存的国际格局,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更多不可测的因素。特别是发生了苏东剧变,国际共运陷入低潮。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命运,在一定意义上,将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教训所作的总结和汲取的程度。站在时代高度,结合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和新的社会实践,研究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二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进入了又一个大转折时期。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特征,妥善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并存、共处和激烈竞争乃至斗争的关系,是关系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重大问题。三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生产力和更多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和难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并对一系列科学突破作哲学上的概括,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是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制约和困扰着人类的发展,人与自然怎么相处的问题日益突出。怎样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矛盾冲突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应当成为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五是世界范围内的改革、调整浪潮方兴未艾。我国自20 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市场经济为启动力量的经济社会转型也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深层的社会矛盾愈加凸显;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变化,如果我们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就只能是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实践,就会丧失发展的良机,导致政党的衰落、政权的丧失。 今天的世界与15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诞生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社会、与诞生列宁主义的俄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现在的中国与50多年前、20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要敢于直面时代新问题,并在解答和应对新问题的过程中,寻求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契机和基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和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与民族复兴大业的关键问题,为正确应对时代问题和解决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指明了方向。只有坚决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地学习、领悟和运用“三个代表”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才能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实践基础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时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的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这个精髓,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一) 解放思想,事实就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邓小平正是依据实事求是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 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确立的。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路线,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是毛泽东在晚年背离了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社会主义遭受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严重的挫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在总结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旗帜鲜明的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着手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一个时期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党内外思想活跃,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形象。针对长期教条主义和当时两个凡是造成的危害,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而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 可以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成果。都离不开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坚持。离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的出现,也就不可能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和阶段来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究竟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纠正超越革命发展阶段的“左”的思想,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做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接段的科学论断。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 、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来看,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绝不可能冲破传统体制和陈旧关念的束缚,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会认识到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通过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完成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使命;也不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目标。 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和战略步骤来看,关于和平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一国两制”构想,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结出的丰硕果实。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逐渐形成和构筑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整套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个理论的强大生命力所在。 (三)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永远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永保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给我们提供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就是尊重实践,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大势;才能借鉴北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使之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才能把中央的决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完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五.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都作了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充分突出了“具体情况”和“现存条件”在理论“阐明和发挥”上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列宁对此进一步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a)历史地,(b)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y)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并做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哲学精髓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纠正教条主义和“左”的错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毛泽东牢牢的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74等内容。 
 改革开放 30 周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一、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十个重大...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 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  中公解析: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 把我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 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 理论成果――...  中公解析: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 把我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 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 理论成果――...  解析: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 把我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 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 理论成果――邓...  解析: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 宝贵经验的基础上, 把我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  解析: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 把我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 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 理论成果――邓...  中公解析: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 把我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 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 理论成果――...  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党在 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 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 ――邓小平...  解析: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 把我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 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 理论成果――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