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哲学有为什么要学哲学用?

学哲学有什么好处?_百度作业帮
学哲学有什么好处?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
这个问题你应当这样来提问——学习应用语言有什么用处。
好处就是做什么能找到理由,不做什么也能找到理由~
哲学之中,无其不有。更多的是培养我们一种意识和观念。当你把哲学提到一个高度,你就会居高临下,高屋建瓴……
交争利而国恒亡。如果都问学哲学酉什么好处的话,谁还学哲学啊。
你生在希腊的话,找柏拉图,他会给你3文钱
使人明智,明知。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经哲学家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对于我们实践发展中,处于指导地位,正确认识事物,探究规律的本质.学好哲学,用好哲学,对于思考,对于发展,对于解除疑惑,走出因困惑而产生的情绪上的低落,或得到思想上的启示,是方法论引领我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理.以上是老马的原话....
可以让你更理智更聪明,还能增强你的自信心啊
单纯的“学”哲学,只会让你成为别人思想的努力从学哲学过程中懂得思考,才会使你有自己的自由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之前,你是迷茫且痛苦;之后,你是清醒且痛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学习哲学专业有什么用的问题
近来,网上发表了这样的争论:学习哲学专业有什么用?没填志愿被调剂过来的,冷门专业,找不到工作,人才市场上一听到哲学专业的就置之不理。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怎么办?在网上援引一位哲学教授的观点分享。
哲学有什么功能?
  无用与大用“哲学有什么用处?”这是哲学家和哲学教师们不得不经常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他们自己觉得比较尴尬和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人嘲笑说“哲学能当饭吃吗?”实际上,作为哲学教师,也曾经有许多学生问过我:“学哲学有什么用?”
  为了变被动为主动,我讲哲学时第一节课往往首先对学生说:“请大家不要问我哲学有什么用,因为我认为哲学的最大用处就是无用!”可是,大家为什么不问空气有什么用、水有什么用?对于肉身或身体来说,我们须臾离不开空气和水;对于心灵来说,我们须臾离不开思维,而哲学就是我们思维的元动力。如果不喝水我们有饥渴感,难道我们不思维心灵就没有饥渴感吗?的确,哲学没有器物之用;可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除非死去,哪个人能够离开空气?除非死去,哪个人不思想?难道心灵就不需要思想吗?实际上,心灵需要哲学的滋养,无论自觉与否,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受过各种哲学思想的影响。换言之,有了哲学心灵才会变得自由、自主和高尚。因此,假如说哲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无用,那么应该再加一句话:“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哲学帮助我们思考问题。思考是人作为人的特征和标志。
  哲学确实没有什么一眼就可以看得见的功能或“用处”,它不能当饭吃,但是它能够帮助你思考吃饭为了什么的问题。方东美曾经说:“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按我的理解,那就是说,哲学不能当饭吃,但可以使你在吃饭时越来越有人味,也就是增添人文色彩。
  哲学就像面包,或者就是精神面包,如果说面包进入肚子后你不知它变成你身上的哪一部分了,你为什么要求哲学指出它的感性用处呢?如果说面包的精华成为你身体的组成部分,那么哲学的精华在进入你头脑之后也同样融入在你的心灵世界之中,滋润和丰富了你的心灵。
  大家可以注意下列一些现象:
  为什么入学时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经过哲学的训练,其整体素质会得到明显提升?众所周知,最近几年,哲学专业的吸引力并不大,哲学专业往往是被调剂来的,因此分数相对比较低。可是,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却以自己的表现证明了哲学训练的重要。譬如,我们自己的学生,这几年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入学分数相对低些,但是到毕业时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就未必低于别人了,他们往往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
  为什么具有哲学思维传统的国度,其科学创新能力和观念创新能力也强?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优秀的科学家,却没有产生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奠基性、革命性和划时代的科学家?实际上,哲学的理论想象力和构造力对科学思维和创造是非常有助益的。
  为什么著名的学者———无论是从事文学理论、历史学、社会学,还是从事其他学科———大多数都有比较深厚的哲学基础?实际上,那是因为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具体的学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使他们具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为什么革命领袖往往都重视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陈云,等等。陈云说:“首先要学习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他本人的切身体验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为什么大多数历史时代都与大哲学家或他们的思想相联系?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康有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笛卡尔、康德、马克思……人类独特的、超越其他存在或动物的最优秀的品质或能力不是别的,而是思想、是智慧。人跑的不如马快,但马却被人驾驭;人不如牛力气大,但牛却被人驯服;人无虎豹那样的尖牙利齿,但这些猛兽却被人类挤压得都几乎没有了生存之地。无论人类文明的前景如何,目前,除了偶然出现的病毒———HIV、SARS或致病性禽流感———之类的东西,其他动物似乎都已经不是人类的对手。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遭到无情的挤压,很多种类的动物只能在动物园里延续存在。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存在,不得不考虑保护其他动物生存权利的问题。
  人类是依靠头脑站立起来的。如果依靠体力就能够实现现代化的话,我们多驯养一些牛、马、骡子不就可以了吗?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劳动很辛苦,很卖力气,可是(图注)孔子反对学而不思结果如何?在那时,我们长期处在短缺经济的状态之中。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现在每周双休息日,还有长假期,可是我们的生产能力却仍然往往处于“过剩”状态。
  人主要是靠自己最独特的资本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文明的,那就是依靠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各种具体的有用知识的思维能力?智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学习哲学有什么用???_百度知道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
学习哲学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用?并推荐几本哲学代表作~~不为学术研究~~
提问者采纳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如何如何理解生活,京剧里面的韵味是难以割舍的,或许这样我们会发掘出更多的东西吧哲学是人们改造世界观的一门学科,它首先就要立足于现实,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我想念运气至为重要,但对于票友来说,取其精华,应该取弃它。
在这世界上存在三种力,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们别样的思维方式——象如何看待现实:明智,取伪存精.道金斯 《庄子》
庄 周 《易经》
伏羲氏 《老子》
老 子 《爱弥儿》
卢梭〔法〕 《悲观论集卷》
叔本华 《悲剧的诞生》
尼 采 《忏悔录(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 《忏悔录(卢梭)》
卢 梭 《纯粹理性批判》
康 德 《笛卡尔文集》
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笛卡尔 《疯颠与文明》
福 柯 《规训与惩罚》
福 柯 《理想国》
柏拉图 《罗素西方哲学史》
罗 素 《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
玻 尔 《培根论说文集》
培 根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康 德 《新爱洛伊丝》
让—雅克·卢梭 《哲学问题》
罗 素 《论道德的谱系》
尼 采 《偶像的黄昏》
尼 采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尼 采 《瓦格纳事件》
尼 采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尼 采 《我的哲学的发展》
罗 素 《小逻辑》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 《形而上学》
亚里斯多德 《新工具》
培 根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人类理解论》
洛 克 《我的人学》
池田大作 《感觉的分析》
恩斯特·马赫 《认识与谬误》
恩斯特·马赫 《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
[英]爱德华,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现代年轻人可能很少有人去听京剧、推演歌德巴赫猜想是一样的,是阻碍人类和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所以我觉得它不仅仅总和空泛的抽象的概念有关,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这本书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随着时间的检验、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是属于人类的主体的美好素质、人生。研究哲学就是知别人所不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改造世界观的精髓。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那些神学论,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我想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马克思 《亚里斯多德全集(1)》
亚里斯多德 《自私的基因》
R,应取粗存真,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人。 哲学、理解时代。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抛弃糟粕,从我们日常得生活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思索。因此、力量和运气。《资本论(第一卷)》
卡尔,并进而去遵循下去。书评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 说哲学指导人的行为是从实用角度讲的。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版译出的全译本,这个探知的过程和玩魔方、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伪科学建议你看看台湾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良好的智力、做数独,感别人所不感、自然的一种探知、社会.泰勒 《自然法典》
摩莱里[法] 《哲学的改造》
杜 威 《两种自由概念》 「英」I
学哲学是为了解决自己心中产生的迷茫。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用明知顾问吧~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7条回答
楼上的所有回答我都看了,我比较赞成8楼,哲学是“无用”的学问,听完后你就完全明白学习哲学的意义了,是贵族的学问! 另外补充一点,用有用或无用判断一切本身是低俗的,解决心灵或思想!而且还会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了解,那么只能说哲学可以给人智慧的启迪,同时您也就知道自己应该去看什么书了!祝福您成为我们中国的思想家,是解决了衣食住行等身体需要后,所以推荐您去听听赵林老师的《西方哲学史》和王德峰老师的《哲学导论》(用视频搜索或到我的空间中视频欣赏栏目下观看)。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用,都请你按我的建议去做、精神“衣食住行”需要的学问问这个问题说明你对哲学暂时真的一无所知!学习哲学必须先正确认识哲学。但无论楼主采用谁的回答。这个问题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
1.楼主是对哲学有兴趣么?其实脱离了教材中枯燥无聊的被曲解了的-马-哲-后,正真的哲学是饶有趣味的。真正爱好哲学的人大多是自然而然的需要,就像饿了就要吃饭一样,是自发性的,那些问题不去思考就会难受(人活着的意义?宇宙、时间的意义?等),这就是哲学(爱智学),如果说为了有什么什么用,能赚上多少多少钱,那就是假哲学。2.一般来说哲学史是最适合入门人自学研习的。西方哲学的话,先看《苏菲的世界》,小说性质的哲学史,比较容易接受。如果嫌简单的话再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但是它偏向文化史而不是纯粹的哲学。北大老教授赵敦华写的哲学史也不错。中华书局出的邓晓芒搞得《西方哲学史》比较新。梯利、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比较枯燥但经典。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就比较难了,一般看它的话是研究黑格尔本身多于研究哲学史。之后现代哲学可以看看施太阁缪勒的《当代哲学主流》中国哲学的话,建议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胡适的那本叫《中国哲学史大纲》,但是不全只有诸子部分。其实学习中国哲学史可以用《中国思想史》代替,推荐葛兆光的。先学习哲学史,同时可以参照《哲学导论》之类的书,但记住哲学家不等于哲学史家,研究完了哲学史必须深入钻研原著。
首先:解释“哲学”在学术上是有专门“术语”的,而只是了解“基本概念”那就不必要“长篇大论教科书一样”的啰嗦:
1.许多复杂的问题,在简单“道理”下得到了解决。本身就是哲学的“魅力”
2.所以:可以说:哲学就是“客观道理”。
3.而由于“人”对“万事万物”有“认识差”,有些人不讲客观道理;只按自己的“理解、逻辑”、“自己的哲学”去办事,那就不叫“哲学”......
4.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统治阶级有“统治阶级的哲学”、“个人有个人的哲学”、“有些人把某些教条当成哲学”...所以,政策和法律并不是“哲学”;
5.那么,现代人们总结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哲学”呢?由于个人所站立场的不同,回答的结果也不同;这就出现了“阶级社会对哲学的理解”...
6.人类社会由于是阶级社会,所以对“哲学”的理解就“打下了阶级的烙印”
7.按你所提的问:学习哲学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用?...可以这样回答:学习哲学的作用是让自己“聪明起来”,增强对“万事万物的认识”;包括对阶级社会的认识,以适应“生存能力”......
8.懂得了“社会哲学”就会适应社会,相反,就会“被动、吃亏、走弯路”;向你推荐我认为比较好的“学习资料”:
1.《道德经》—— 老子的“哲学书籍”;
2.《道德经注释》——后人对道德经的翻译、理解。
一个快退休江湖老者的回答(刘 工)
(转)读哲学有什么用?为什麽要读哲学?------转自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报读须知(点击链接) 一提到升读大学,很多学生最先考虑的是,供读的学位能否帮助日后找寻工作和谋生。哲学看来不会直接提供就业的训练,起码不如资讯科技、工商管理及医学那样直接。那麽哲学科怎可能属考虑之列呢? 最简单的理由 事实上,哲学教育确能为学生培养多种就业所需要的技能。不过,讨论这点之前,让我们先谈谈学习哲学的最简单而明显的理由∶读哲学既有趣又有意思!哲学本来就充满趣味,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很多他们原来已关心的问题。例如∶民主政治比专制政治合理吗?香港是否一个有公义的社会?婚前性行为不道德吗?人有没有自由意志?堕胎和安乐死不道德吗?神存在吗?眼见的世界是真实吗?抑或我们只不过是《廿二世纪杀人网络》中的「人肉电池」?对这些哲学课题,大部分人都不免感到好奇。读哲学可引导人深思这些重要的问题,从而令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不只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识有据的。 哲学与大学教育的目的 哲学不单有趣引人,对实现大学教育的目的,还贡献良多。 无疑,大学教育须培养专业技能及就业所需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成熟、有见识和能力的人。曾受大学教育的人,不但应懂得如何充实一己的生活,还对社会事务有所认识,有所承担。大学教育应藉艺术、文学及其他文化传统的薰陶,扩阔学生的眼界和提升他们的生活素质,令他们成为谨慎和有见地的公民,能对个人、社会及文化的问题作出独立而合理的判断。如此,大学毕业生当能自信地投入社会,应付职业和生活上的种种挑战。 修读哲学能大大促进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大的哲学课程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思想与文化传统,开阔视野;培养出的知识及能力,不仅对学生日后职业有帮助,而且对人生各方面都很重要。哲学训练能增强学生的分析、批判及诠释能力。这些能力可应用到各种领域上。受过良好哲学训练的学生能自我反省,善於表达,乐於论辩和跟人交流。他们懂得重视别人的观点,又善於纠正自己想法的弱点,因此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所以也乐於终生学习。研读哲学会使学生明白到很多问题都无简单直接的答案,但同时又能锻练他们应付这些难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无论在个人生活、未来事业或社会事务上,哲学训练都能有助学生面对各种责任及挑战。 哲学与人生 修读哲学的另一大益处,就是帮助我们发挥人独有的潜能,令人生更充实圆满。 人之为人乃在於有理性,能自我反省。这使得我们能够评价及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定立目标,自我改善。有了理性与反思能力,我们就有别於禽兽和原始人类,能真真正正的成为生活、社会及文化的主人,而不是浑浑噩噩过一生。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名句∶「未经反省审察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就正好说明了这些能力的重要性。苏格拉底的意思正正就是∶人若不曾自觉、理性地审查和评价一己的思想及行为,人生就是浑噩白活。 学习哲学主要在於培养分析与批判思考能力,以至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反省审察,作出谨慎明智的判断。因此,学习哲学能让我们发挥身为人而独有的潜能。 哲学的具体应用 关於读哲学的理由,上述提及的都比较抽象笼统,但其实也有很多具体的理由。哲学课程除著重训练逻辑、分析、批判思考及精确的表达能力外,还培养以下几种在任何领域都管用的技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训练能加强学生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哲学课程训练学生如何去分析概念、论证及问题。他们要学习如何从大量资料或不同的观点中抽出要点,寻找要点间的关联,并将之综合为统一的方案。哲学课程引导学生去发展个人的想法并提出支持的理据,明白对立观点优劣之处,乃至判断何者较合理。 研究与分析能力。哲学科训练学生将问题厘清,提出相关的解释,然后去研究这些解释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能衍生出新的思考方向。 沟通能力。哲学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训练学生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解释复杂、艰深的内容。学生也要学习如何将想法整理为清楚、有条理的论证,以加强说服力及让人易於明白。 写作能力。论文写作是哲学课程的重要环节,所以哲学科能提供充分的写作训练,锻链不同的写作技能。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解释艰深的哲学著作、比较不同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立场以及提供具体的例证。因此,念哲学的学生都常常要练习诠释、比较、议论或描述等写作技巧。同时,由於论文写作需要提出个人的观点和论证,故亦能增强学生的原创能力。 哲学与其他学术领域 几乎任何领域的研究,都会引发出一些哲学问题,故哲学与很多其他学术领域都是相辅相成的。任何领域都有一些与之相关的但又非其直接研究的课题——例如该领域的概念及理论的基本性质为何的问题。这些课题却往往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举例说,有些和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相关的问题——如科学理论和我们眼见的世界的关系为何?——其本身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却正好是科学哲学所探讨的。同样,政治哲学考察各种政治体制的合理性;法律哲学研究法律的性质与理论基础;美学则探讨品美的基础和提供理解文学和艺术的框架。再者,由於任何学科都需要应用推理和证成的准则,所以逻辑和知识论这两个哲学的领域与所有学科都有密切关连。 由此可见,哲学可令人对其他学术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哲学要探讨的问题,若要深入去研究,往往需要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否则难以得出有价值的哲学观点。举例说,学者要提出有价值的法律哲学研究,必须对哲学和法律都有深入的了解;要完成有深度的科学哲学研究,必须熟识哲学和科学。 由此看来,如果学生能够将哲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必得到更整全且实用的教育。主修哲学的学生应考虑副修与哲学相关的学科,例如政治与行政、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新闻学、法律、历史、中文、英文或其他外文、翻译、宗教学、物理学及生物学等。同样,其他学系的学生若选修哲学课程或副修哲学,对其专业的研习亦将大有裨益。 哲学与事业 修读哲学固然能帮助学生得到整全、均衡的大学教育。但许多同学和家长最关心的不是这点,而是毕业后的出路。哲学给人的感觉或许是太理想和不切实际。读哲学究竟对学生毕业后在求职及事业的发展有何裨益? 读哲学可以在两方面提升同学在求职和发展事业的潜能。第一,虽然一般的入职条件都不会列出「哲学训练」这项,不过许多雇主实际上很注重哲学训练所培养的能力。哲学科的毕业生一般都思考慎密、周全、独立,说话简洁而有条理。他们能细心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和掌握问题;又能组织及评估不同的讯息,自我更新,持续学习。凡此种种才能,都能应用到很多不同的工作之上,例如教育、新闻、传理、公共关系、出版、行政、商业管理、业务及行销、社工、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甚至资讯领域。 第二,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只在於替学生谋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而是帮助他们建立长远事业的基础。所以,在评价一学科对学生日后事业的贡献时,应著眼於其能否提升他们的长远发展与「自我增值」的潜能。哲学课程所培养的技能,有助毕业生能从起步的职位升迁,有利长远的事业发展。因为,受过良好哲学训练的人较懂得处理不同类型的事务,有独立的思考与原创能力,能持续吸收新的专业知识,在不断转变的工作环境中调整自己,以应付雇主的需求。换言之,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所要求的最关键的工作技能,哲学科的毕业生都具备了。 为了充份发挥哲学训练所培养的技能和知识,哲学系鼓励主修哲学的同学同时学习其他的学科,以收相辅相成之效。所以,学生应考虑副修其他学科或多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另外,为了扩展基本技能,学生也应考虑修读中英文以外的外语,或透过璁期工作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
我没系统学过哲学,但我是个哲学爱好者。哲学是研究存在与虚无,精神与物质的。作用是让人相信研究出的成果。对我而言哲学有让我开心的作用!我没看过什么哲学代表作之类。所以,很抱歉我没法推荐。
学习哲学可以知道世界的精神和物质的本质,让人们进入自然状态。就看一看《道德经》吧,外国的最疯狂的就是尼采。我个人认为接近《道德经》。
思考这个问题。根据我的切身经历:我学习哲学有一年了,前半年是看康德的哲学,后来随便看了点杂文和哲学史,还读了些叔本华尼采的哲学,后半年就学习心理学去了,都是自学。不知道你为什么想到要学习哲学,我当时是因为极度陷入孤僻和痛苦之中,感觉无法自拔,偶然发现的,想从哲学里面寻找到解脱和出路,可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走出孤僻,却发现痛苦不见了。我觉得学哲学收获的不应该是知识,而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严谨认真思考的习惯,最后提高的是思考的能力,这才是哲学真正的用处,其他的只能算作是附带的。其实哲学并不能真正帮助你获得什么,也谈不上有什么用,因为不管你是学习哲学,还是做其他什么事情,获得的都是经验,是关于人生的经验,那些都是人获得幸福的根本,因为经验会改变你的习惯,这才是人真正需要的,所以培养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建议你从自己的性格出发,理性考虑实际情况,去培养好的习惯(比如锻造自己的毅力等),这是最有用和最有效率的,学了哲学,你得到的结论也只会是这样的,适合自己的永远都是最好的。当然,如果你真的对哲学十分有兴趣,我推荐你先读一些哲学史之类的书籍,入门的有《苏菲的世界》、《西方哲学史》,稍微畅销但个人认为还不错的普及哲学书籍有《当下的力量》、《沉思录》。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十分重要,他可以客观的让你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而哲学就是研究世界观的问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最好的哲学论点。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是我们祖国的骄傲。自然毛泽东选集和他的单行本《矛盾论》《实践论》是典型的哲学著作。这些毛主席的书都是指导我们工作和生活最好的工具。其实,在中学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已经足够用了呀!
任何理论都需要联系才能起作用的,我就很喜欢学哲学心理学之类的,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像无头苍蝇那样盲目,那种感觉就是活的很明白。比如说,我昨天看了一个悲剧,很多人看完后觉得命运啊,怎么这么惨,可是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哲学的方法去分析那些事情,然后找到方法去解决,扭转命运。所以,面对悲惨的命运时,有的人只能感叹命苦,有的人却可以改变命运。我喜欢这种改变命运的事看一下《苏菲的世界》吧,比较有名,简单易懂
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人学习和使用效果差距是非常大的,世界观就是你怎么看待世界的各种事物,比如一个人是好的还是坏的或者其他怎么样?方法论则是告诉你做事的时候该怎么做,比如判断了一个人的好坏后,你是要接近他呢还是远离他呢还是要其他怎么做?当然我说的太简单了,大致意思是这样,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哲学是系统化、科学化的经过论证、实践检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接下来你大致知道哲学是干嘛的吧,所以学好哲学作用很大。
没什么用诸子百家 外国的基本不用看 差得很远具体来讲 哲学不是从书中看出来的 或是别人讲出来的 而是自己体会出来的 读书 只是有所帮助而不是决定因素 因为 看的再多 也不过是 别人的话 别人的想法 自己不去实践 没有生活的积累 永远的只是一堆无用的条文 不会对你有帮助的
学习哲学 不要想着今天学了明天就如何 那样 不要学哲学 学自然科学 更快一些 哲学所探讨的是我们从何处来 到何处去的问题 是大道 他对个人的影响是潜在的 是以一种春雨润物的方式 滋润着我们 急不得
关于书籍 我推荐看中国古籍 别看中国古籍字少 但 意义深刻 由于是同一种文化理解起来其实不难 而外国书 不仅有文化隔阂 还有翻译问题 虽是白话 理解颇为费力
如果不做学术研究 其实 蔡志忠的国学漫画 就够了 现代的书 没什么意思
苏格拉地曾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有一天你自己不知道你是谁了!
看书,学习,我们无非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已经综合能力。学习哲学有什么用、。?你需要明白哲学是什么,包括哪些?知道有哪些伟人,他们都从事与什么方面,看看他们的自传。学习哲学你可以了解到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捷径,呵呵,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世故圆滑。但是对于自己来说,你是成功的,哲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智慧。在中国被称为哲人的都是那种有大智慧的人。对于我们现在不做学术研究,只是为了用与生活中,不需要那种按部就班,可以凭自己兴趣去选择性的看。推荐看看《厚黑学》,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的书。具体哪一本,我说了你也不一定喜欢,哲学真的需要自己的兴趣才能慢慢去深入。像什么《为人处世的哲学》这一类的书,你可以选择其中一本去读读,不用多读。多看看那些有大智慧的人的自传,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蕴含着许多的道理,从希特勒,拿破仑 到毛泽东 周恩来,在到现在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名人。从他们身上能够学到很多的 。最推崇的还是我们的名著《三国演义》。这里面的哲学的智慧受用一生。
看来都叫他们回答得差不多了,很多楼上网友的观点都和我想说的差不多,不过也不少持消极态度的,其实已经堕入了这种“实用论”。我反问,非要追求有用是不是征服占有?征服占有是不是人为割裂了彼我?征服占有的结果是不是导致人为认定这个我是中心?你是中心的话和上帝有什么区别?有上帝吗?以下简单补充一些。说哲学有没有用,我以为说到本质是为有用而无用。这样讲不是我故意装作高深。我是主张万物本一的,所以所谓有用无用是主客二分模式下的产物,万物本一因为没有对立,不存在主客,所以也是超越功利的,谈不上有没有用。要是真要追究有没有用,那哲学改变了我的思维,告诉我世界如是本质,我为世界牟利与为自己牟利是一个道理,所以也是为有用而无用。“尔曹身与名俱灭”总结推荐的书十分到位,有好几本我有幸拜读,你参考一下吧。很高兴你不为考试读哲学,难道这不是一种超功利的表现吗?毕竟哲学是研究范畴最大的一门学科,你读哲学,它会告诉你你今天问的问题更确切的答案。一问到有没有用就主客二分了,就有功利性了,所以是宇宙的性质不是本质。这是几千年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我国学习西方直到现在我以为过分夸大了这种思想,少了审美(审美指超越主客二分的万物本一状态,不是平常人理解的主观快感)。我最近研究全息宇宙的课题,做了很多第五维空间的假想,很奇怪的是和佛教哲学的一些观点殊途同向,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在读了以上书籍以后,还可以分类读世界各国哲学家的书籍,柏拉图,黑格尔,老庄哲学等等,还有海德格尔,咖达莫尔,也可以关注一下宗教哲学。真懂哲学的人看问题的方式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其实归根到底,我们今天这个看的见摸的着的多彩世界的状态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哲学造就的结果吗? 临到结尾,我把我的理论总结一下,按我的说法,不难看出,希望哲学有用的人是打算从哲学那里类似科学的结果也讨到好处,任何人讨好处还不是最终目的,其实最终目的是能够幸福.然而由于宇宙可能本身是一张连接万物的巨大网络,人在&讨好处&的同时实际在偏离这个宇宙本质,实际也是在偏离幸福,人希望得到幸福,实际在被自己的小聪明破坏幸福,等于自己在不停用小石头砸自己的脚,还以为自己的行为是自己在为自己铺幸福的路. 难道你没有意识到幸福和物质丰富程度不完全成正比吗?当然我不是要否定科学研究和物质建设,超越的意义便在于此. 继续补充:马哲能治百病?马克思他老人家也不敢说,还有人在这里大言不惭.我以为纯粹的科学或哲学都不能治百病.老子就说的很好&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只能无限逼近真理却无法达到,这才是正确的认知论.换句话说,要是有一件事物能被你探到底,说明它就是有限的,到底就代表了终止,事物就是僵死的,不会创新了.不会代谢的宇宙,你见过吗?
如果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以往的哲学确实没有好处,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希望你看看《新自然辩证法》,你就会明白哲学在正确的理解的时候,它就是科学。
真正学会哲学的人能用其才智济世携民。不过,在当前见识了不少伪哲学家,看起来像是精神病人……
学习哲学可以明智,使脑袋开窍 的那种。要看哲学先要学科学。为了不打击你的兴趣,你先把霍金的《时间简史》看完来
通俗地讲就是使大脑更加发达苏菲的世界谁动了我的奶酪(不太枯燥的)
哲学,就是智慧的学说。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
中国,周易,黄帝内经等
有什么用?了解了就知道了。至少可以开阔眼界。有一种俯视的感觉。如果没有这种感觉,表明你误入歧途了。可以让你有释迦牟尼天上地下为我独尊的那种目空一切的飘飘然。有孟子放今天下舍我其谁?的高度自信。自信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甚至是很关键的。你的名字叫做复合型大师。其实,中国人有个更为经典的词语叫做,集大成者。所以好生努力吧!总之,哲学是很重要的很关键的。不想推荐什么代表作。只想提醒你,哲学就是观察事物之缘起。哲学是因果。哲学上要概念清晰逻辑严密。不容有丝毫破绽,要像小李探花的飞刀,或者如风清扬的独孤九剑,专找别人的破绽。哲学是思考。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追根究底。是绝不浅尝辄止。要像爱因斯坦那样,或者像康德黑格尔那样一整天一整天地站在一个地方思考同一个问题。最后留给你一个世人已经懒于提起,厌恶于提起的一个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如果你知道哲学是这样一门学问而畏惧。那就早点退却吧。如果你觉得站在一个地方思考一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或者并不怕别人把你看成是疯子。那就好生融入其中吧!你会发觉其中的快乐的。到那时,或许你可以像周星驰那般耍嘴皮子了。哲学大而无当,无所不包,一切世俗的非世俗的,都囊括其中。想来你能找到你想要的。
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学习正确的哲学,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做好工作,正确评价有关社会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以之为指导,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益处很多
毛泽东选集,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哲学还是人对自我定位的一种工具。哲学最终的目的在于“善的智慧”,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一种明确固定的方式,重要的是在任何一种方式中都需要存在着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智慧的精神,而这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根本精神。所以,在任何学科的领域中,如果只单纯的研究事物的知识本质而远离了人类的根本精神,那么这样艰深的知识将与人类本身造成了疏离,如此的物化知识将不具有任何的精神意义……而哲学思考便是把疏离的知识回归于人类本身,重新回归到追求智慧的方向。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哲学还是人对自我定位的一种工具。哲学最终的目的在于“善的智慧”,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一种明确固定的方式,重要的是在任何一种方式中都需要存在着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智慧的精神,而这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根本精神。所以,在任何学科的领域中,如果只单纯的研究事物的知识本质而远离了人类的根本精神,那么这样艰深的知识将与人类本身造成了疏离,如此的物化知识将不具有任何的精神意义……
哲学传统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这些学科试图回答对于世界起源,知识如何获得,以及善恶等观念的问题。基本上,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哲学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之中是充满分歧与倍受争议的。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转变而来,意思为“爱好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哲学是难以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皮尔金哲学辞典中定义哲学为“有关思想,行为,与实在中最基本与普遍的概念。”皮尔金百科中提到哲学与科学的差别在于,哲学问题的答案不能仅由经验证据来得到。无论如何,这些观点都被牛津哲学辞典所挑战:“二十世纪晚期...偏向于将哲学思考视为对于任何一种智识探索的最好实践”。的确,许多早期哲学家在自然哲学方面的观察最后都形成了现代科学对于众多课题上重要的基础。另外,哲学较不正式的用法可能是指一种特别的方法或是信念。哲学的历史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著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19 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哲学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它是西方人文教育的核心。为什么要通识教育,而不要执迷于专业教育,在我们这个“喧哗与骚动”的时代中,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我既要面对别人对我自己的职业选择的责问,也试图给我的学生一个能安心学习的理由。从纽曼的“博雅教育”,到弗莱克斯纳的“学术自由”、罗索维士基的“核心课程”,再到赫钦斯、阿德勒的“名著阅读”,他们回答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大学是什么?”“自由教育应在高等教育中占何位序?”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在纽曼那里又称为“自由教育” ,也有人直译为“自由人教育” ,本科四年实是大学生生命史上特有的“灵魂发育”季节:“一个17岁就结束了教育的青年根本无法与一个到22岁才结束教育的青年相提并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原则可作为累积才智的基础,也不能驾驭出现的种种后果,其实质是年幼无知。 若不对大学生实施“博雅教育”,不难想像,上述精神缺失将伴随终身。受过教育的人能做文盲所不能做的很多事情。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及分析的人,审美观已得到锻炼、判断能力已形成、洞察力已变得敏锐的人,虽然不会一蹴而就便成为律师、辩护人、演说家、政治家、内科医生、店主、商人、工程师、化学家、地质学家或文物工作者,但是他所处的智能状态可以使他马上就可以去从事我所说的这些科学和职业中的任何一种,他也可以根据他的趣味和独特才能来选择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或职业。“博雅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大学并不是诗人或不朽作家的摇篮,也不是学校奠基人、殖民地领袖或民族征服者的诞生之地。大学并不是有望使人成为又一代的亚里士多德或牛顿,成为拿破仑或华盛顿,成为拉斐尔或莎士比亚,尽管此类自然奇迹以前曾出现在大学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它不满足于造就批评家或实验家、经济学家或工程师,尽管这也包容在其范围之内。大学教育是通过一种伟大而平凡的手段去实现一个伟大而平凡的目的。它旨在提高社会的益智风气,旨在修养大众身心,旨在提炼民族品味,旨在为公众的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旨在为公众的渴望提供固定的目标,旨在充实并约束时代的思潮,旨在便利政治权利的运用和净化私人生活中的种种交往。”“博雅教育”引申出两种教育方法:一是哲学性的,一是机械性的;前者要达到普遍观念,可谓“教育”,后者则“致力于特殊的和外在的东西” ,就只能称为“教学”了。只有“博雅教育”,才真正堪称是“自由”的“普遍知识”之传授。将人文性“博雅教育”置于大学首位,专业成才只是第二位的,至于将大学弄成职业培训所,那就更等而下之了。真正高贵的“绅士风度”作为英国文化精髓的人格符号,“若不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多年的锻炼,通常是难以获得的,这种心智培养已将绅士特有的优点考虑在内, 它们都是大学的目标” 。纽曼说过:“我们要使人性变得完美,不能靠消除人性,而是要为人性添加一些超越自身的东西。并指引它瞄准比自身更高的目标。”
美国大学的真正起步,是以霍普金斯大学于1876年创建研究生院为标志的:该大学教师人数虽少,但优秀;学生人数不多,但好学;整个群体热情地追求学问,“像在德国一样,一方面开设大班讲课,一方面组织研讨班(seminar);在研讨班中教授和少数学生进行高深的教学和研究” 。霍普金斯大学是以“研究型”的柏林大学为楷模的,柏林大学在19世纪的独树一帜是与洪堡的名字连在一起的,但对洪堡的教育思想阐释得最好的,却是美国人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论》。不管天才的作用有多大,世界上大部分研究仍得由大学来做——如果大学是其本来意义上的大学的话。今天的世界充满着传统、善与恶、种族混合、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斗争、商业利益、追求正义或邪恶的巨大物质力量、解放了的工农、不安的东方人、喧闹的城市、冲突的哲学——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除了大学,在哪里能够产生理论,在哪里能够分析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在哪里能够理论联系事实,在哪里能够传授真理而不顾是否受到欢迎,在哪里能够培养探究和讲授真理的人,在哪里根据我们的意愿改造世界的任务可以尽可能地赋予有意识、有目的和不考虑自身后果的思想者呢?人类的智慧至今尚未设计出任何可与大学相比的机构。由此可见,弗莱克斯纳的“研究型”大学特点有二:一是摆脱实际功利的创造性活动和富有成效的批判性研究,二是大学在与社会关系上必须享有“学术自由”,“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热门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 。这就是说,大学可以是警示社会的思想库,但不应是幕僚式的帮忙或帮闲;大学不能通过远离社会来保护自己,但若大学通过降低学术水准去为社会或企业服务则不免可悲——或如金耀基所说,若“社会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政府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市场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大学不知不觉地社会化了,政治化了,市场化了。大学与外界间的一道有形或无形之墙已经撤销了。在这种情形下,大学已非一独立研究学问之地,而成为即产即用的知识的工厂,大学与社会间的一个保持清静思维的距离也消失了” ,大学也就不成其为大学了。民国初年蔡元培所以特别守护北大的“独立自由”,是因为曾留学德国的蔡校长本是柏林大学传统的信奉者与追随者。弗莱克斯纳说:“所谓人文学科,我不仅是指传统的人文学科,还包括深奥的科学知识本身所固有的人文价值。除了追求一种科学精神外,世界没有失去——除非它丧失自己的趣味——将来也决不会失去纯洁的、欣赏性的和人文的精神:对美的热爱,关注由勇于主宰命运而非消极服从的理想所确立的种种目标。科学虽然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增加了我们的满足感并且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自身所特有的种种危险。知识的进步和控制力的增强会冲昏我们的头脑,使我们失去眼力、失去历史感,失去哲学观,失去对各种有关的文化价值的洞察力。许多或者说大多数热心的、清醒的、向前看的(也许只顾向前看的)以及高度专门化的年轻的科学信徒,已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从文化角度说,他们过于浅薄生硬。他们受到的训练侧重于技术性的方面而不具备广博深奥的科学性。……因此,在现代大学里,科研工作越有活力,就越迫切地需要社会担负起实现各种更为广泛的知识经验所致力于实现之目标的责任。”当职业化、商业化乃至粗鄙化犹如洪水朝大学涌来,挺身而出的弗莱克斯纳除了举起洪堡的“学术自由”的盾牌。
克尔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校长,他认为,若纽曼的“传授型”大学近乎“村落”,弗莱克斯纳的“研究型”大学近乎“市镇”,那么,二战后崛起的“综集型”大学(multiversity)则活像五光十色的“城市”。 综集型大学则更倾心于知识之应用。看一个国家的大学之质与量,几乎就可判断这个国家的文化素质和经济水平,乃至可以预测这个国家在未来二三十年中的发展潜力与远景。大学人口激增作为世界潮流,当是各国“政府行为”所致。一个国家想办好大学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因办不好大学而再付代价,其昂贵乃至十分惨重。与纽曼的“近代”大学、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相比,克尔的“后现代”大学之功能已不再限于“传授”与“研究”,它已走向多元,比如成为政治—社会的“服务站”。这便让纽曼、弗莱克斯纳所刻意抵御过的实用化、职业化、商业化,三度骚扰大学。人文教育在“后现代”大学的严重缺失。哈佛的举措是两手抓,两手都硬:一是不失时机地创办“商学院”以迎时潮,后来成为世界大学中的著名品牌;二是及时重编“核心课程”报告,为大学生“精神成人”设置防线,以缓解“后现代”冲击所激发的人文焦虑。1978年哈佛“核心课程”报告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不少通识课程都是由享誉崇隆的教授担任。照此方案,一个学生至少应该在如下每一知识领域如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分析、道德哲学、数学、外国语言、外国文化(近乎“一级学科”)选读一课程(近乎“二级学科”),旨在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外,对跨学系的若干课程之梗概及其学理路数也略知一二(有人称之为“理解的模态” ),亦即重在开阔视野,而谨防由于学业偏科而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之偏执。说得通俗点,此近乎让理科生学点文,让文科生学点理。
赫钦斯执掌芝加哥大学达21年(),芝加哥大学的人文通识教育在美国独树一帜,委实是与赫钦斯的名字分不开的。他不仅在理念上直追纽曼的“博雅教育”,将纽曼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近代设计,切实落实为意味深长的“名著阅读”;也不仅在于其“名著阅读”较之哈佛“核心课程报告”,无疑更能正面应对大学生的人文渴求。他认为:“大学惟一的生存理由,即在不受功利或‘结果’的压力牵制的情况下,为追求真理提供一个天堂。” 此“真理”包含两部分:一是认知层面,真诚地献身于知识的进步;二是价值层面,“发掘出我们人性的共同点”,用他所赞赏的亚里士多德语录来注释,便是“对于人而言,理性和心智是大自然为之奋斗的目标。因此,应该从公民的角度出发进行公民的培养和道德训练” 。“如果公众对都市报纸感兴趣,那么新闻学院就会立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果公众对大企业的发展怀有敬畏之心,那么同样受到尊重的商学院也会纷纷出现。如果一个行政当局由于扩大联邦政府的活动范围导致公务员队伍的增加,那么公共服务方面的培训就会成为大学的首要责任。” 以“民主”的名义来矫饰拜金教,其逻辑是:“大学依靠人民;人民喜欢金钱,并且认为教育是获取金钱的一个途径。他们还认为,民主意味着应该允许每个儿童获得有助于他们挣钱的教育徽章。”由此酿成大学存在两个目标的冲突,一是纯粹对真理的追求;另一个也是大学所公认的,就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做准备,最后导致如下紊乱:表面看来,两种教育都可在一所大学的各个部门找到,但实际上,“专业训练几乎每个学科都在开办,而纯粹对真理的追求即使在一个专业学院也仅是偶尔为之” ,其后果不免是:“当世界上关于自然的信息、技术和能力的发展到达最高点时,道德和政治生活就会同时滑到最低点。”赫钦斯说:“一个孩子可能是一个卓越的数学家或音乐家,我认识几个在13岁时就在国际性刊物发表文章的天文学家。但是我从没见过这个年纪的孩子能说出很多人生的目的,有组织的社会的目标以及调和自由与秩序的方法。如果一流大学能树立起他们可以理解的理想,如果他们即使在一段时间丧失学生和金钱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这些理想,那么有一天他们也会使我们的人民理解它们以及它们的理想。大学特权的合理性并不在于它们能招纳富人的子弟并使它们无害于社会,或招纳穷人子弟并教会他们如何赚钱,而在于它们不断地在我们眼前呈现体现对人类最高能力持久的信任的教育机构时所体现出来的永久价值。整个世界以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更需要这种象征。我衷心希望美国的大学能成为这种象征。芝加哥大学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所大学拥有更多的机会与责任,正如巴黎大学铸造了中世纪的文明一样,希望芝加哥大学也能铸造20世纪的文明。这种希望也许有点过高,但它可努力一下”。赫钦斯以牛顿为例:“如果我们阅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则》,我们就会看到一位活生生的天才,就会了解这本书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前所未有的简朴和优雅,还可以了解近代科学的基础,苏格拉底的对话所提出的问题在今天,和柏拉图写这些对话的时代同样急迫,实际上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我们比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更需要关注些问题,而我们已经忘记了它们的重要性。 这正是人类文化史的大不幸啊,本来这些应对文明人的生活起着支配作用的,亦即可让全人类分享的普适瑰宝,末了却只有极个别智者才懂得珍视。”
不要期望在第一次阅读时就能很好地理解名著,甚至也不要期望经过多次阅读就能完全掌握它们。名著的难度要求人们反复去阅读,这需要耐心和毅力,要求精神上的努力,因而可能会引起相当大的痛苦。正是名著难以阅读的特点,使得它们比其他书籍更具可读性,也更值得阅读。正是因为名著中提出的问题名著本身也没有做出最终的回答,它们能够激励我们思考、探索和讨论。名著的难度不是来自于不良的写作或构思,而是来自于对人类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做出了最简单明了的阐述,正因为如此,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获得理解力的智慧的机会。理解力和智慧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获得——根据天才程度和个体的努力程度。因此,名著的难度不会使这个计划仅仅局限于那些智力上的精英分子,但是它也只限于那些希望改善心智——也渴望获得理解力和智慧——愿意投入精力的人,那些充分意识到如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不断进步,心智的活动不仅限于学校或大学,而必须贯穿其一生的人。对于一个真想读名著的本科生来说,四年时间的确太短了。
哲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学哲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