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课本理

高一物理复习资料_百度知道
高一物理复习资料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所有知识点与计算题以及公式
提问者采纳
直线运动第一单元
运动描述一、质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 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二、参考系和坐标系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说明:(1)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原则是以使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三、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2.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五、速度与速率1. 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是矢量,方向与Δx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说明:速度都是矢量,速率都是标量;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而速率只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即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时才相等.六、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3.公式:a=
4.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5.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6.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 ,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七.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有哪些区别?速度等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它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也可以说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位置变化的方向.速度的变化量是描述速度改变多少的,它等于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速度的变化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与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必然联系.
第二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分类: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3.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
匀减速直线运动
a取大小位移公式:x=v0t+ at2
x=v0t- at2位移公式:S= t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2-v 02=2ax
2-v 02=-2ax平均速度计算式:
4.几个推论:⑴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⑵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 ⑶两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即Δx= =aT2该公式可用于测定加速度,也可作为判断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条件。*⑷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从运动开始时刻计时,且设t为时间单位)①ts末、2ts末、3ts末、…nts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3:…vn=1K3׃…׃n②ts内、2ts内、3ts内、…nts内位移之比为:x1Kx3׃…׃xn=12K32׃…n2③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④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Ⅰ∶tⅡ∶tⅢ∶…∶tN=1:( ):( ):…׃( )5.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草图.(3)分析运动过程的特点,并选用反映其特点的公式.(4)建立一维坐标系,确定正方向,列出方程求解.(5)进行验算和讨论.6.怎样处理追及和相遇类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往往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此类问题的本质的条件就是看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的同一位置。求解的基本思路是:①分别对两物体研究;②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③找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④建立方程,求解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1)追及问题:追和被追的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同向运动)是能否追上及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常见的有下列两种情况:第一类——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②若两者位移相等,且两者速度相等时,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③若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第二类——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②若两者位移相等时,则追上.(2)相遇问题:①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上即相遇。②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3)处理这类问题,也可以只用位移的关系列出x-t二次函数方程,利用判别式求x极值,或由有一组解、两组解、无解,确定是否相遇、相撞、相遇次数。7.运动的图象问题物理规律的表达除了用公式外,有的规律还用图像表达,优点是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也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图像的要求可概括记为:“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1)x-t图象:图1-2-2所示为四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试比较它们的运动情况. 这四个物体的位移图象都是直线,其位移又都随时间增加,说明都向着同方向(位移的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只是其速度的大小和起始情况不同.a、b两物体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在t=0时从位于原点前方x1处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时间t1才开始向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中可知,任取相同时间△t,它们的位移△x大小不同:△xc>△xB>△xa>△xd,所以它们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c>vB>va>vd. (2)v-t图:①说出如图1-2-5中的各物体的运动情况。①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③是沿与规定的正方向的反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④是沿规定的正方向的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v-t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如图1-2-6所示,加速度 ,即加速度a等于v-t图象的斜率。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所以速度图象与横轴的夹角恒定,即加速度是一个恒量(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曲线,所以图象与横轴的夹角在改变,即加速度不恒定.如图1—7所示,速度图象与横轴的夹角越来越小,表示加速度逐渐减小,即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慢.这里要注意,图1-2-7所表示的加速度虽逐渐减小,但速度却越来越大,这也体现了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第三单元
自由落体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2.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3规律: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gth= v2=2gh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增加量相等:Δx=gt2相
用一、力的基本知识:1.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产生形变;(2)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3.力是矢量,要准确表述一个力,必须同时指出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二、三种最常见的力:1.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2)重力的大小:①由G=mg 计算
②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处于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重力的大小.(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心.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2.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3)弹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5)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①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跟它的伸长成正比,即F=kx,k叫劲度系数,单位是N/m.弹性限度:如果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恢复,这个限度叫着弹性限度.②对于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大小,一般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3.滑动摩擦力(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2)产生的条件:⑴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2)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3)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3)大小:跟压力FN成正比,F=μFN.(4)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4.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对静止的物体,由于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在物体接触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②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③两物体相对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趋势.(3)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3) 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4)大小: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O&F≤Fmax, (5)最大静摩擦力Fmax:①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为方便起见,解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Fmax=F.②Fmax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正压力成正比,但静摩擦力的数值与正压力大小不成正比.5.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两物体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又难以判断,这就使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成为一个难点.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常用下列方法:(1)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我们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向哪滑动,从而确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如右栏例1.(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首先弄清物体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状态),分析出除摩擦力外的其它力,看是否能维持这个运动状态,若不能维持,说明一定受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即可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 .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物理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一物理期中试卷_上海高考网
[切换城市]
您的位置: &
上海高考网是上海市最大的高考信息、学习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一模、二模、自主招生和高考真题下载,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高考分数线查询、录取查询[]
点击下载全部(上科版)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相关下载: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09-
点击下载全部复旦附中第二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试卷
点击下载全部上海市交大附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本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1已解决问题:5973
待解决问题:16319
注册会员数:83235
学校联盟数:709957
最新论坛更新
待解决问题
高悬赏问题
5分•
10分•
5分•
20分•
5分•
10分•
5分•
10分•
20分•
10分•
最新博客日记
• []
• []
• []
• []
• []
• []
• []
• []
• []
• []
爱问问动态
擅长领域:
在线时间:
获选理由: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积分排行榜
擅长分类:
帮您分析心理的不惑或心结,在家轻松请一个免费的心理咨询专家,有问题请尽管提问吧。
有心理上的问题,。
学校大全:
笑话大全:
游戏大全:
友情链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编辑点评:
物理学习切忌张冠李戴。不注意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拿起题目就去"套公式、套类型"、"依葫芦画瓢",结果往往要出错。做物理题目要想到它的物理过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D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½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Ds=aT2{&D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求路程公式S=v0t+1/2at²=vt²-vo²/2at²
&&点击查看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
最新2014高一物理公式信息由提供。
CopyRight & 沪江网2014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物理课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