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学生,新疆是不是地震了即便高考考的很好,也...

  最新消息。哈密今年河南援疆干部的子女可以享受在新疆参加高考,这样对这几年要在新疆参加高考的学生不公平,因为内地的教育质量和我们新疆就不能比,肯请这几年要高考的学生家长和我一起能在网上发帖子,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对于新疆的考生就很不公平了,每年这样的事情必定都是有的,但是楼主凡事还是要讲证据的嘞,你这样很难引起大家的共鸣哦   
      
  如果有这个政策也是自治区下的,用来鼓励更多的援疆干部来支援新疆,楼主这么怕外省的学生来新疆参加高考,那你不是羊圈定律里的那头羊吗?造一个高高的羊圈,自己人在里面斗,都觉得自己很厉害,殊不知外面还有更强的狼
  楼主还是少发帖子多学习吧,有你发帖子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习题,考场上说不定就能多考几分,如果你整天为这个事发愁,不去好好学习,国家就是再给新疆增加十倍清华北大的录取名额你也未必就能考上
  什么叫不好好学习就比不过别人。    新疆的教育水平你比的过内地吗?
  不能找客观原因,也要看到主管原因,发挥主管能动性才是最重要的,楼上显然是不自信的表现啊
  才几个援疆干部,才几个援疆干部子女,至于吗。  
  当然至于了,光我地区就有100多援疆干部,何况这个消息是援疆干部自己说的真实性是没有问题的,大家想想会对未来几年的考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现在大学还有诱惑力吗?  90后,00后将来拼的是爹娘的本事。官二代和富二代把机会堵的死死的。
  援疆干部一般都是轮流来的,除了傻比,你把谁从河南调到新疆来工作一辈子估计他都不会愿意,人家来也就是干上三两年,这三两年里头会有几个人子女刚好赶上高考呢?我们知道,派出人员一般都是年轻干部,这些年轻干部有几个子女该高考了呢?等到他们子女该高考时,他早就该回去升迁了,你以为他还会来这里高考吗?  我们再说了,来这里考试的,一般都是学习不行,在河南不可能考上的,既然知道人家学习不行,你还害怕什么?难道连这些在河南垫底的学生你们都竞争不过吗?那我们要问新疆的教育难道真的这么差劲?
  内地的教学质量和我们比确实差距很大,尤其是河南,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哈密这样做是违反自治区高考政策的!对新疆的高考生非常的不公平,建议楼主把帖发到新疆人比较多的天山网  /?fromuser=nizibaba
  援疆干部是国家政策,不是他想不想来的问题,难道为了让他们高兴就要贴上我们的孩子的未来吗?楼上几位的讲话是站在说话不嫌腰疼~
  自己学习不好,就不要怕别人考,我怎么没说谁愿意移民河南或者山东去高考呢  PS:我是地地道道 的新疆人,别拿新疆教育落后来说事
  难道考上清华北大什么的,都是援疆干部的子女???自己不好好学尽找客观理由。是可耻的。卷子是一样的。
  我把帖子转到天涯微博去
  @gxc0-12-30 12:08:23   最新消息。哈密今年河南援疆干部的子女可以享受在新疆参加高考,这样对这几年要在新疆参加高考的学生不公平,因为内地的教育质量和我们新疆就不能比,肯请这几年要高考的学生家长和我一起能在网上发帖子,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  强烈支持楼主,他们的孩子学习好,干嘛要到新疆来参加高考,可怜还有愚昧之人》》》》》》》》》。
  @枫落无心
14:09:00  自己学习不好,就不要怕别人考,我怎么没说谁愿意移民河南或者山东去高考呢  PS:我是地地道道 的新疆人,别拿新疆教育落后来说事  -----------------------------  既然他们学习好,为什么要到新疆来。。。。,新疆教育不落后,为什么他们在内地上学,新疆高考!
  @gxc1-1-14 10:07:00  当然至于了,光我地区就有100多援疆干部,何况这个消息是援疆干部自己说的真实性是没有问题的,大家想想会对未来几年的考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  期望楼主拿出证据来,我们一起让他们上新闻联播!
  @天o涯沦落人
20:26:00  楼主还是少发帖子多学习吧,有你发帖子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习题,考场上说不定就能多考几分,如果你整天为这个事发愁,不去好好学习,国家就是再给新疆增加十倍清华北大的录取名额你也未必就能考上  -----------------------------  你知道高考一分之差要淘汰多少人吗?
  @天o涯沦落人
12:06:00  不能找客观原因,也要看到主管原因,发挥主管能动性才是最重要的,楼上显然是不自信的表现啊  -----------------------------  自信的楼主,请回河南参加高考去吧!谢谢
  援疆干部的子女刚好到了参加高考年龄的有几个?新疆人什么时候连为我们做贡献的人都容不下了?人家援疆,就想能带来资金带来好政策,给一点点回报的时候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这就是咱新疆人的胸怀?
  咱们新疆是什么地方啊!不要搞错了!我们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我们也是新疆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他们有什么资格比我们高贵!要和我们的孩子争夺及其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难道他们那里没有高考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来新疆考!?各位啊!清醒一下吧!把你们的脑子从鞋跟里拿出来,想一想好吗?1 分之差,将使多少学子痛失机会,十年寒窗,抵不住一个李刚爸爸 !新疆人是什么人?谁索取了,谁付出了? 请所有的家长和我一起顶起这个帖子,期盼自治区相关部门出面澄清此事!
  %/viewthread.php?tid=762320&extra=page%3D1&page=3我在天山网的帖子,请大家顶
  假如新疆真有这个政策,那么这个政策可就忒缺德了!新疆的少数民族同学有加分政策,基本不受此政策影响!可怜的就是俺们这是无权无式的可怜老百姓,一想到现在的大学录取率这么高就害怕,心里就想给孩子多加点压,争取考个一本名牌大学,以后就业也有指望,现在完了!好大学就那么点!让官二代这么一拼
  请所有的家长和我一起顶起这个帖子,期盼自治区相关部门出面澄清此事! 公平比黄金更可贵!在孩子的未来面前,我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
  请所有的家长和我一起顶起这个帖子,期盼自治区相关部门出面澄清此事! 公平比黄金更可贵!在孩子的未来面前,我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
  看来这事可能是真的,我在新疆天山网发的帖子被河蟹了!
  看来这事可能是真的,我在新疆天山网发的帖子被河蟹了!
  不明白天山网怎么想的..
  请所有的家长和我一起顶起这个帖子,期盼自治区相关部门出面澄清此事! 公平比黄金更可贵!在孩子的未来面前,我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
  公平是靠实力说话的,问题总有他的两面性,还是看全面点好。
  我们新疆的孩子在北京、上海就读的学生,不允许参加高考!你们甚至没有在新疆就读,为什么可以参加新疆高考?这就是典型的“高考移民”!
  10几万考生,多那数百个有啥惊恐?
学习好的还不屑来新疆考的,毕竟很多学校的招生不面向新疆地区。
  山东省,河南省清华的录取名额及其有限,这就是原因
  @咣当咣当走西北
20:22:00    10几万考生,多那数百个有啥惊恐?
学习好的还不屑来新疆考的,毕竟很多学校的招生不面向新疆地区。  -----------------------------  楼主不懂就不要装懂,就是学习好才来新疆考,为的就是有限的名校名额!以后发帖过一下脑子,西北不欢迎你这样的
  人家把青春都献给新疆了,享受这点优惠政策,还是可以理解的…
  这些“援疆者”还有一个名字:“专家”,细细品味,他们是砖家!
  22#回复 作者:nizibaba
回复日期: 23:17:00    咱们新疆是什么地方啊!不要搞错了!我们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我们也是新疆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他们有什么资格比我们高贵!要和我们的孩子争夺及其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难道他们那里没有高考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来新疆考!?各位啊!清醒一下吧!把你们的脑子从鞋跟里拿出来,想一想好吗?1 分之差,将使多少学子痛失机会,十年寒窗,抵不住一个李刚爸爸 !新疆人是什么人?谁索取了,谁付出了? 请所有的家长和我一起顶起这个帖子,期盼自治区相关部门出面澄清此事!  ------------------------------------  
话看似有道理,但其实是个屁!------如果新疆人真把新疆建设的很好了,轮得着人家来援助吗?!  
承认自己没本事,并不是件丢人的事!真正丢人的是接受了别人的援助无半点感恩之心,还挑三拣四,叽叽歪歪!!!!
17:50:00    22#回复 作者:nizibaba 回复日期: 23:17:00      咱们新疆是什么地方啊!不要搞错了!我们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我们也是新疆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他们有什么资格比我们高贵!要和我们的孩子争夺及其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难道他们那里没有高考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来新疆考!?各位啊!清醒一下吧!把你们的脑子从鞋跟里拿出来,想一想好吗?1 分之差,将.....  -----------------------------  你的家乡建设的好不好,是你的功劳吗?你有那个能力吗?生活在什么的环境下你才能明白是怎么样的事情.他们是真的来援助的吗?他们只是让新疆的土地多了一条蛀虫!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加分,为什么新疆的分数线要低。都一样不就完了?难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俗语应验了?
  其实,楼上几位朋友讲得很客观的  一是援疆干部工作时间一般是1~3年,轮流来。地方政府出钱,安排来出力的人,而且多数是年轻的。可想而知,他们的孩子年纪有多大,有的可能都是大学生了,有的离高考还远着呢(因为我接触过几位这样的干部)。所以能利用上新疆制定的这样的政策的干部我想也不多;据我所知,他们在这里只享受一点津贴,工资是自己所在省出的,我认识的一位医生告诉我,她在内地的收入要高出来这里的收入。这个我相信,因为她所在的医院在当地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她是主任医师。他们放弃优越条件,离家背井地来这边工作,这边出台点优惠政策我想也是情有可原的。  另外我想说的是,“高考移民”问题。早前我在报纸上也看到过,没太关心。前一阵子听说疆内某大学就发生过对高考移民的一些学生做出了退学的事件,涉及的工作人员受到了处分。其实,这才是“高考移民”的主渠道!一些内地的学习一般的学生,利用中央给新疆的高考优惠政策,家长利用一些关系,把孩子户口落到新疆来。办这事的新疆人肯定是得好处费的,不管是哪个民族的,都是跟地方的派出所都联系好的。    
  还有,无论是做为学生家长,还是学生,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如果自己主观不努力,仅靠政策去占先机。强调新疆的教育水平如何,内地如何高,其实,哪里都学好学校和差的学校的,做为学生,尤其是要自己主观多努力了证明自己!成绩如果能决定能力,你的能力在北大清华也是最低的,只因为是照顾。看看进北大清华的人他们付出多少?我的一个同事,新疆人,今年考上北大博士,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考了四年的时间不说,这么多年他自己累积的知识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在官场混的应该很清楚,援疆干部的作用,有些可以带些资金(这是好的),或是带来点关系来,大多干不了什么事,主要原因职务一般为虚职,想做点事很难。对本人来说镀镀金。
  首先,假如说援疆干部有1000人,除去40岁以下的,大概能剩多少人?200?这两百人中间,子女恰好今年高考的有多少?50?这五十个人把你们吓趴下了?  其次,援疆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是去帮助新疆人民的工作。有产业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等等。人家离开老婆孩子去新疆帮助你们发展,享受一点鼓励政策,是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次,援疆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是去帮助新疆人民的工作。有产业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等等。人家离开老婆孩子去新疆帮助你们发展,享受一点鼓励政策,是不是作者:roughsea
回复日期: 11:31:很正常的事情?  说的很好!
  援疆,我们的父母都是支青,在新疆生活、工作了一辈子,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也未见给我们的父母包括我们乃至我们的下一代有什么特殊政策,而走马观花的来新疆工作一段时间,就要有特殊政策照顾.........
  在援疆工作期间,其子女高中阶段在新疆就学两年(高二、高三)且子女本人在疆有常住户口,允许在疆报考。关键是在新疆就学两年,要来新疆上学,和新疆的学生享受新疆一样的教育水平。不能学籍办到新疆而在内地上学,在新疆参加高考,一边享受内地好的教育资源,一边享受新疆高考优惠政策,这才是问题关键,是对新疆广大考生极大不公平、公正。至于有些地区有没有援疆子女在新疆就学,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cookei
  亚心网讯  今年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为新疆受援地区又增加了对口援疆高考招生计划,从去年的2600人增加到了3100人。(记者张雪红)
  我也算这里的老人了!  我发现自75之后,这几个版块里都有一两个长盛不衰的诋毁和漫骂援疆者的帖子!  按我个人的观感:我觉得这样的新疆汉族人,其可恶程度和对新疆的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那些"分裂分子"!!!  有空了回家问问你们的爸妈或爷爷奶奶,他们在为新疆献青春,献热血的几十年里,就没受到过远远超过内地的的照顾吗?--尤其在那六七十年代的全国都艰苦的岁月里?!  再看看你们身边的生于70年代之后同学,亲戚,朋友,---绝大多数都是按照"接班"的方式进了自己原来父亲或母亲的单位上班的吧?!想想吧,在九十年代,乃至20年代,换在其它省份,有可能大规模地发生这样的事情吗?!如果不是因为新疆的特殊情况而给予的照顾!--你认为按他们自身的能力做的了公务员?进得了事业单位或国企吗?!!!!  新疆曾经有过支持内地的辉煌时期,那正是得益于我们的父辈明白何谓"知足",何为"感恩"!!!!!
  @gxc0710405 援疆干部就这么特殊吗?他们来支援新疆的开发建设我们欢迎但我们不同意掠夺新疆本就可怜的就学资源。难道给这样的待遇,他们会让在新疆参加高考的孩子毕业后回到新疆工作?今年600多分的新疆本地孩子没走成转入重读或随便调配,父母孩子为10年的辛苦哭泣。坚决支持反高考移民的腐败!
  http://www./Html//07.htm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援疆干部子女报名资格审查登记表  本文章来自www. &a href='http://www.' target='_blank'&湖北招生考试网&/a& 原文链接:http://www./Html//07.htm
  2010年新一轮援疆政策出台后,国家每年多给新疆4000名招生指标,而援疆干部只有4000名左右并且3年一换,有这高考年龄段的子女就更少,今年才100号人。我们要好好想想这数据!!!
  发起这种讨论的人本身就是无趣和自私的。  欢迎按政策来新疆参加高考的一切内地考生,欢迎竞争!!  再不参与竞争,我们新疆人就退化为井底之蛙了。  去除妄想,自己努力奋斗吧,骚年们,否则你们真要跟时代脱节了。
  反对者我不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但给你普及下常识,别再妖言惑众。  高考招生通常是按比例的(北京上海这样名校云集的大都市除外),而任何地方擅长学知识的人也是有比例的,现行高考尤其名校所选拔的正是各地的尖子。这是我们中国绝大多数人认同高考的主要原因,尽管它有种种弊端,但却是唯一可行的公平方式,因为它给布衣家的有才能的孩子一个凭自己能力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是说你在自己内地省份成绩拼不过别人,是你能力问题。你到新疆来考分高了,是这边的尖子生没你见过的题多,让新疆的好学生在你的省份学三年,他们一样把你远远甩在后面。同样你从高一来新疆就读,然后在新疆参加高考,我根本就不反对,甚至会大方地欢迎,因为三年之后,我知道你根本追不上我们的好学生。
  反对者我不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但给你普及下常识,别再妖言惑众。  高考招生通常是按比例的(北京上海这样名校云集的大都市除外),而任何地方擅长学知识的人也是有比例的,现行高考尤其名校所选拔的正是各地的尖子。这是我们中国绝大多数人认同高考的主要原因,尽管它有种种弊端,但却是唯一可行的公平方式,因为它给布衣家的有才能的孩子一个凭自己能力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是说你在自己内地省份成绩拼不过别人,是你能力问题。你到新疆来考分高了,是这边的尖子生没你见过的题多,让新疆的好学生在你的省份学三年,他们一样把你远远甩在后面。同样你从高一来新疆就读,然后在新疆参加高考,我根本就不反对,甚至会大方地欢迎,因为三年之后,我知道你根本追不上我们的好学生。
  @gxc0710405 新疆招办主任:孙红新 微信辟谣原文】?  ?  昨日,有几位朋友出于关心,转发来了一条关于今年数千名援疆干部子女在疆高考的微信。阅读之后深感微信作者不顾基本事实,虚构数据,如果不是故意造谣居心叵测,那也是道听途说混淆黑白。本想置之不理,但听一位明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家长告诉我,孩子班级圈里也在热议。谣言开始惑众,令人深感不安。其实稍加分析即可判定此微信为假信息。?  其一,援疆干部三年一轮,总数不过四千左右,如何其子女一年就
能有数千名之众。?  其二,援疆干部子女报考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不仅要求在疆要有户
籍,还要来疆实质性就读两年以上。援疆干部也仅限地级以
上组织部门派遣的,援疆时间要在三年以上,子女高考时间
要求在其援疆工作期间。实际上符合条件的援疆干部子女全
疆一年最多时也就一百名上下。 ?  其三,全疆考生16万余名,极少数的援疆干部子女如何可能影响而
导致出现大范围高分撞车现象。?  其四,从未听说过要考虑出台对援疆干部子女的加分政策,这…也
有点太扯了吧。?  正是有了近几年援疆的政策,19个对口支援省区每年都额外追加四千名左右的对口支援招生计划(今年均为二本以上)使得大批新疆考生得以享受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具体从事招生工作的我们,每年看到大批新疆考生因此受益时,都不禁心存感恩。也想请我的朋友们擦亮眼睛,不信谣言,不传谣言。这谣言让帮助我们的人寒心。
?  8月10日凌晨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三年苦学&新疆学生亲身感悟“高考神话”
&6名伊犁州伊宁县六中的女生,不远千里奔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上顿渡镇临川一中苦学近3年,在返疆参加高考后,其中的5人今年考上了满意的“重本”大学。而她们所去的上顿渡镇,一个距南昌市110多公里远的小镇,在今年夏天和高考这个词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频频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上。这里的临川一中素有“才子摇篮”的美誉,近3年连续创下江西省高考的奇迹———
共有50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小镇的“高考神话”引来了全国十余个省区市的学生,
伊宁县六中就已有两批同学分别在那里度过了近3年的高中生涯。
临川一中为什么会培养出那么多优秀学子?8月10日,6名伊宁县六中的女生以自己的经历揭开了答案。
562分。已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的伊宁县高考生唐雪雯对这个分数比较满意,毕竟她跨入了“重本”。用她的话来说:“这是我在异地求学近3年的成果!”
而和她一起去异地上了近3年高中的同学康杜欣因为发挥失常选择了复读。她们所去的异地就是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上顿渡镇”,一个被众人称为创造了
“高考神话”的地方。
伊宁县六中负责招生的老师王海明说,根据国家教育部的安排,西部教育顾问学校临川一中从2003年起与新疆伊宁县六中
“牵手”,计划每年为该县培养一批学生,支持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按照双方的协议,新疆送去的优秀学生分配在各个班级,高三第二学期再返回新疆参加高考。
唐雪雯就属于这样的优秀学生,她们这批共有6人,除唐雪雯外,其他4名同学也分别考上了自己比较满意的“重本”院校。
这所学校“牛”
唐雪雯和康杜欣清楚地记得3年前去那个神秘的“高考神话”小镇时的情景.
“那时,听完老师对那个学校的介绍,我们很兴奋,父母也很支持,觉得到那里去学能考上好大学,先后就有6名同学报名了。”唐雪雯说。
2004年8月底,唐雪雯等6名女生踏上了去江西求学的火车。
在历史上,临川区(原为临川县)因为诞生过王安石、汤显祖、曾巩等名人而被称为“才子之乡”。唐雪雯想象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到地方她才发现,这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镇,甚至找不到一家像样的宾馆。镇上最显眼的地方就是街道两旁的许多店铺,这些店铺都是以“才乡”、“书香”等词命名的。学校在比较安静的郊区。
6名同学进入学校第一感觉是这个学校确实
“牛”,不是因为它的面积大,教学楼豪华,只是发现学校很懂得怎么炫耀自己———橱窗里贴着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历届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得奖者的照片。而办公楼墙上一块巨大的木板上写着好几届毕业生的名字和他们考上的院校,北大、清华等名校赫然在目。
唐雪雯、康杜欣、胡人心、何洁、王雅雯、曲丹6人住了一个套间宿舍,但被分在了不同的班里。
“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的学生……全国各地的学生汇集在各个班里。”康杜欣说,这是她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中学,学校几乎看不到谈恋爱的和穿着奇装异服的身影。
在那里,有近万名来自各地的“留学生”,还有“一些‘非北大清华’不考的复读生租住在别人家里”,还有数千名来自各地的陪读
“孟母”。她们6人所在的班里都有这样的学生,她们还听说那里有“陪读一条街”
临川一中校办副主任饶礼喜介绍说,在该校1.1万名学生中,约有5000名非临川籍的学生。
“集中训练营”
让6名女生感受最深的是,在临川一中,她们要疯狂地做全国各地的试卷,她们记不清自己参加过多少次学校内部的考试了。
高一一开学,学校就给学生发了头一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初次内部“高考”,老师不会公布成绩,但会给大家一一讲解。私下和其他同学交流考过的试题时,唐雪雯等6名初中时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傻眼了:怎么比其他同学多错了好多题。
一个班有学生八九十人甚至上百人,而高中第一年的总成绩排名她们都排到了班里的倒数几名,这样的成绩让她们感到抬不起头,感到失落、着急。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她们观察别人是怎么学的,“他们的基础比我们扎实,因为很多他们做过的题我们都没有接触过。”唐雪雯和康杜欣说,大多数从北京、上海来的学生,目标就是考上北大、清华。
令她们吃惊的是,学校总能在全国高考结束的第二天就将高考试卷发给学生,进行二次
“高考”,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都得经过这样的过程。
她们还注意到,很多人都随身带着一个大水杯,杯里装着提神的咖啡和浓茶,慢慢地她们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和在家乡时一样,唐雪雯她们的课桌上大多放着课本和试卷。但其他同学的桌上还有杂志、小说、报纸等课余“美餐”。她们了解到,这些同学从初中起就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而且,这样的习惯使他们的知识面宽了,更有助于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每天5时30分,同学们就迈着急促的脚步去水房刷牙洗脸。不到6时,学生大多已到教室朗读课文。6时做广播体操,之后,一天的学习正式开始。高三的课程安排一节早自习,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4节晚自习。一周下来,除了周六晚上和周日下午休息外,其余时间全在不停地上课,不停地考试。
4节晚自习下午6点开始,第一节自习课学生可以做各类试卷,也可以看课外书;第二节自习课老师会来进行辅导,主要是消化一天当中没弄明白的题或分析往年的高考试题,后面两节自习课就正式考试。所有的考试流程跟高考一样,包括老师发卷时的语气。
“黄金周”大假,这里所有的学生最多休息3天。
“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好多学生经常学得好晚,那时学校就像一个集中训练营。”唐雪雯笑着说,她们也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在她们看来,在这里学习的知识面比较宽。
老师也面临重压
对来临川一中的很多学生来说,压力在于能不能考上重点大学。为此,学生们会为一道有争议的题连续争论好几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纠错本,每次考试做错的题全记在纠错本上,每天看一遍。
唐雪雯说,以前她碰到实在研究不明白的题就放弃了,但来到这所学校后她被其他同学感染了,难题非弄个明白不可。
大家这样做是因为都很在乎自己的考试成绩,担心因一分之差落后于他人,有的女生一次测验没考好就要哭半天,情绪浮躁时也会有人大声地吼出来。
老师们也会跟学生讨论难题。在唐雪雯她们眼里,这里的老师亲
切、敬业,更操心。
这些话是有根据的。
她们发现,学校对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不时会有学校领导来听课,谁讲的课更容易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谁的方法最新颖等,学校都会在校内进行不定时公布。
除了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外,任课老师会经常换,老师管理不严或年终考核不理想班级的老师就会被刷到初中部去教课或者辞退,她们已经见过好几个老师离开了。
语文课,老师一般提倡在课堂上当场“消化”,朗诵、背诵,反复多次,大部分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但没有人被点名,往往老师问到“谁来”时,就会有学生自动站起来。其他课程也是如此。老师说,这种方式不会给学生压力。
英语课主要学习大量的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这使很多见了英语就头疼的男生茅塞顿开,第二节课就是讲解歌曲和电影中的内容。
几乎每堂课都会给唐雪雯她们惊喜。康杜欣记得有一节讲述人类起源的生物课,生物老师放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纪录片,老师又结合片中的故事做了板书,很容易就记住了内容。
在一般情况下,老师做一个课件需要很长时间,但所有老师都情愿这样做。康杜欣说,对于这一点,当地学生都已习惯,只有外地的“留学生”感到稀奇。
“神话”源于传统
这样连轴转的学习流程,学生们认为理所当然:“这时候不苦什么时候苦?”
在唐雪雯等6名新疆学生眼里,这样的学习氛围很好。
有人说临川一中采用的是应试教育方式,那些高考成绩大多是优秀的外地复读生创造的,搞的是题海战术。但唐雪雯等人和临川一中校长饶祥明的看法一样,他们认为,临川一中实施的是大多数中学都在实施的一种教育模式,而且是这种教育模式中的佼佼者。
也有不少人质疑,临川一中招走了外地的尖子生,然后自我炒作,才有了现在的结果。
饶祥明说,今年临川一中有3名学生被香港和新加坡的院校录取,事实上,那里的大学录取时不一定是要考试成绩最好的,而是要综合测评最好的。
临川一中校办副主任饶礼喜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一些以前的尖子生到这里学习跟不上的也挺多,经过一段时间后,成绩才慢慢往上升。包括临川一中在内的抚州一些学校在计算机、奥林匹克等各类竞赛中拿了大量的奖,也出了一些体育尖子及艺术人才,这充分说明是素质教育的结果。
很多学生的观点和学校也很相像。
他们认为,此地高考超常的成绩与历史文化传承、政府民众支持教育、教师敬业等因素分不开。
“当年,别的地方老师被打倒了,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依然把老师当神看待!以前,老百姓都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给学生上课用,上世纪90年代又自发捐款建了很多新校舍,政府也从市到乡纷纷拨款修建新校舍。”饶礼喜说,在当地,教师的收入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当地人都知道,能在大商场买几百元一件衣服的,要不就是医生,要不就是临川一中或二中的老师。
人们的尊重和政府给予的高收入,让老师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不用担心“牛奶与面包”,在付出得到回报后,自然是更努力地付出……
而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很多外地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前来加盟。
临川一中校长饶祥明表示,目前,高考是选拔人才的最好方式,其实每个学校都在追求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应该是素质教育体现的一方面,不能因为高考成绩好就认为是“应试教育”。
(文/本报记者 王霞 图/据江西新闻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是不是地震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