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第股级干部 三学三比段你打算如何培养学生的 数...

连云港市中学教师专业技能测试(第一轮)初中数学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连云港市中学教师专业技能测试(第一轮)初中数学试题
连​云​港​市​中​学​教​师​专​业​技​能​测​试​(​第​一​轮​)​初​中​数​学​试​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修改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修改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3.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如何上好阅读课参考:《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
如何上好阅读课参考:《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
日 09:07:49
访问量:90次
《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云南省建水县第四小学课题组 李桂芳执笔
《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于2006年10月经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为州级一般课题。该课题的研究从师生活动的构建、课外读物推荐、读书方法指导、阅读效果评价等方面作了探索,形成了较清晰的研究思路,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为我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现将该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第三学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为广泛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可能,要让他们完成1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他们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然而,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我校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第一,为数不少的学生只愿意接受感兴趣的书籍;第二,多数学生读书只为追求故事情节,不明白该怎样读,也没有养成思考和摘记的习惯;第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读得怎样老师看不出来,以蒙混态度应对课外阅读作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选择健康有益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引导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习得阅读的基本方法,在展示交流活动中分享成果,体验书本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以广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我们选定本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促使教师们去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研究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引领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题研究的立论依据
2.1儿童阅读心理理论。对于儿童来说,他不会因为认识到阅读很重要而去阅读,儿童的阅读兴趣是靠培养出来的,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有人把儿童阅读兴趣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故事阶段、传记阶段、文学阶段、思索阶段。第三学段的孩子处于故事阶段,这一阶段也被称为“阅读危险期”,学生选择鉴别读物的能力较低。一般情况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强,喜欢阅读轻松、好玩,惊险、不用动脑筋的书,动漫、魔幻、校园小说是他们的首选。当然,他们的情绪与情感也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有些孩子对于阅读有一种害怕和焦虑的情绪,由于阅读能力较差而对阅读产生恐惧心理。他们不敢尝试发言或朗读,所以得不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此外,有些孩子对阅读有一种厌烦心理,对阅读产生回避和反感,这使他们不能把精力放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而对于非阅读活动却有着浓厚的兴趣。还有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也不爱阅读,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孩子,没人喜欢,总是把心思放在如何能让别人看得起上,对于阅读不感兴趣,在阅读时不能专心致志。因此,教师只有了解了儿童的阅读心理,才能使每一位儿童能够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
2.2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切实提高学习的实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还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发展才是评价的目的。新课程倡导多元化的、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以是否发挥了评价的鉴定、激励、改进功能来衡量评价的效果。因此,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应贯穿于阅读活动的始终。
2.3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强调“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应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时代赋予它的新功能与特点,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和“心理图式”,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3.本课题的界定
3.1《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以本校2006年9月升入五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指导和激励五、六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2“课外阅读”指学生在课外根据自身的喜好而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学生为满足精神上、心理上的阅读欲望而产生的意识。
3.3《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划分为三个学段,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本课题研究主要放在第三学段。
4.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4.1基本内容
4.11探索培养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4.12研究如何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13研究在读书活动中怎样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4.2研究的重点
4.21探索培养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4.22研究在读书活动中怎样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4.3研究的难点
探索培养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5.课题研究的类型、方法、对象、路径及目标
5.1课题研究的类型:应用研究。
5.2课题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5.3课题研究的对象:本校 2006年9月升入五年级的学生。
5.4课题研究的总体路径
《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分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条线展开:
第一条线:教师通过“读物推荐——方法指导——效果检测——反思改进”这一程序指导和激励学生阅读,检测阅读效果,获取学生阅读情况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提升经验,上升为理论,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下一轮读书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条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挑选读物、主动阅读、展示交流阅读成果,进行自评与互评,总结阅读经验和方法,找出不足,明确下一步怎样做。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达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一研究目标。
5.5课题研究的目标
5.51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小学第三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5.52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5.521探索培养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522构建有利于促进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5.523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6.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于2006年10月开始研究,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6.1准备阶段:2006年5月—2006年10月
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申请立项,开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6.2 实施阶段:2006年11月—2008年7月
探索培养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与途径,测评分析和小结。
6.3总结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0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整理汇编材料。
7.课题研究的成果
7.1探索出教师“推荐——指导——检测——反思”与学生“选择——阅读——展示——评价”双向互动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途径。
综观各地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在营造读书氛围、向学生推荐读物、指导学生阅读、交流分享读书成果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如何安排师生活动,使二者形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这方面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思路,对于如何检测阅读成果,如何处理反馈信息等问题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解决办法。本课题的研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出教师“推荐——指导——检测——反思”与学生“选择——阅读——展示——评价”双向互动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途径。
7.11构建了教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活动程序:“读物推荐——方法指导——效果测评——反思改进”。
课外阅读效果检测是当前教师们都感到棘手的问题。由于目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使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把握。我们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在综合各地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将“效果检测”与“反思改进”这两个环节纳入教师活动中,构建了“读物推荐——方法指导——效果测评——反思改进”的课外阅读指导程序。
读物推荐: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益的、与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合本学段学生阅读的篇目或书籍。旨在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方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掌握读书方法,再将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指导的途径以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为主,上阅读方法指导课为辅。
效果测评:教师对课外阅读评价进行探索,归纳总结出适宜本学段的阅读评价方法,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这些方法测评学生的阅读效果,引领学生盘点和分享阅读成果,享受读书的乐趣。
反思改进:教师综合分析来自学生阅读成果展示的反馈信息,总结提升经验,上升为理论,分析存在的问题,深究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7.12构建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程序:“选择读物——主动阅读——展示交流——评价总结”。
选择读物:学生在教师推荐读物的活动中通过聆听声情并茂的讲述、欣赏读物的精彩片段、了解扣人心弦的情节、品味意味深长的语言,激起阅读的强烈欲望,根据教师的建议积极主动地选择适宜自己阅读水平的读物。
主动阅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读书计划,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根据阅读要求,或摘记、批注、圈画,留下阅读痕迹,或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积累交流材料,或诵读、讲述、表演,为展演做准备。
展示交流: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检测活动中交流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信息、畅谈自己的见解或感受,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
评价总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展示交流活动中了解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包括自评与互评,既要总结自己的成绩,分析不足之处,找出努力的方向,又要给予他人充分的肯定,传递自己的赞赏之意,诚恳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7.2探索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两条基本途径。
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题组教师把语文课堂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主阵地,探索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在阅读教学中推荐读物,渗透阅读方法;二是上阅读指导课。
7.21在阅读教学中推荐读物,渗透阅读方法。
教师放眼整个单元,结合单元专题,紧扣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这样做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巩固拓展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组织学生阅读,让学生逐层深入地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意,捕捉相关信息,学会浏览和略读。在深入研读中咀嚼文字,品味词句,享受丰美的精神大餐,体会精读的乐趣,掌握精读的方法。
7.22上阅读指导课
读书是一件需要推波助澜的事情。对第三学段的孩子而言,仅让他们选择了读物,明确了阅读要求就指望他们不折不扣地去完成阅读任务,那无疑是一种奢望。没有必要的刺激,没有及时的指导,没有到位的督促和检查,课外阅读就会流于形式。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课题组教师以读物推荐、方法指导和成果展示为内容上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指导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阅读,组织他们交流、展示读书成果。
7.221读物推荐课
教师事先仔细研读推荐给学生的读物,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出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把相关内容呈现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课题组教师们总结出设计读物推荐课的两种方法——建立链接和巧设悬念。建立链接: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读物的作者、写作背景、主要内容,讲述创作中有趣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其中精妙的语段、优美的语句以及名人对该读物的评价等,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巧设悬念:以讲述、表演、播放视频等形式呈现离奇的情节或精彩的片段,至高潮处戛然而止,使学生产生疑问或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7.222读书方法指导课
要达到“扩大阅读量,拓宽阅读面”的课外阅读目标,最实用的读书方法就是略读。因此,课题组的教师们深入研究如何引导第三学段学生略读,归纳总结出搜索法、归纳法、体会法等三种略读方法。针对各种方法精心选择典型的阅读材料,设计相应的练习,分“导读”“扶读”“自读”三个主环节设计课例,在导读中渗透读法,在扶读中小结读法,在自读中运用读法,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读书方法。
7.223阅读展示课
学生完成了一份读物的阅读任务后,教师设计一堂展示课,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分享阅读成果,享受阅读的快乐,在思维碰撞中受到启发,生成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课题组的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激趣导入——交流知识——讲述故事——评价人物——拓展延伸——再次推荐”的阅读展示课教学流程。
7.3构建了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略读的四个基本步骤。
略读课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体现略读的基本要求。其教学要求一般是“初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样的要求与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略读实践中掌握略读方法。因此,本课题组的教师紧紧抓住“略读课文教学”这块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指导学生略读课文的基本步骤:自读思考,获得感受——汇报交流,发表感受——聚焦“两点”,组织讨论——感情朗读,抒发感受。
7.31自读思考,获得感受
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连接语,提示该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诸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或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从哪些方面来写”“为什么这样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得到什么启示”等等。教师参照课前连接语中提示的这些学习要求和方法布置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深入思考,获得阅读感受。
7.32汇报交流,发表感受
在学生充分自读,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先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再由各组推选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初知文章大意、习得略读方法。
7.33聚焦“两点”,组织讨论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指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切实解决“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写清楚”“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得到什么启示”等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得到学习伙伴的赞许、补充、更正,享受了成功的快乐,受到了启发,能将问题探究得更加深入,阐述得更加全面。
7.34感情朗读,抒发感受
学生亲历读、思、讲、议的学习过程后,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透,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知,有所悟,有所感的前提下,教师以赛读、指名范读等形式组织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抒发内心感受。
7.4归纳总结出“课外阅读评价四法”“略读三法”“读报三法”。
7.41课外阅读评价四法
7.411考试测评
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考试测评,可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问卷调查,另一种是书面测试。
问卷调查包括对学生、家长、教师的问卷,通过综合对多个主体问卷的情况,较客观地了解学生阅读内容与范围、兴趣与习惯、方法与途径等方面的情况。在问卷过程中,学生通过盘点自己的阅读所得,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阅读欲望,也找到了阅读中的不足之处,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教师和家长掌握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数量、习惯和方法等方面的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书面考试主要是结合读物内容设计考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答题,以分数为依据,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统一读物的情况。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测试,不但便于教师简便快捷地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7.412资料查阅
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设计并填写读书卡,指导并督促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制作《阅读小报》等,为阅读评价留下痕迹资料,通过查阅这些资料,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运用资料查阅法进行阅读评价,凸显了对阅读过程的评价,既能有效地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阅读。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厌其烦,持之以恒,方能奏效。
7.413活动展演
广泛的课外阅读使学生获取了许多信息,产生了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如果经常开展一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继续阅读的信心,而且能帮助学生把这种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有必要组织读书成果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评选等有趣、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搭建平台。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评价,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满足,阅读成果得到充分展示。他人赞赏而羡慕的目光,赞美而充满激励性的语言,赞同、支持、鼓励的掌声,能使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功,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
7.414作品展示
教师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刊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不仅能体现个性差异,而且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及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方式旨在激励,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为他们专设展示台。否则,会导致激励了少数,忽视了多数。
7.42略读三法
7.421搜索法
搜索法即搜索式阅读法,指的是为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在字里行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舍弃无关部分的略读方法。
常用的搜索方法有四种:要素搜索法。阅读记叙类文章通常采用要素搜索法,围绕记叙的六要素,着重搜索“什么时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等内容,再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事例,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关键词搜索法。结合搜索内容提炼关键词,通过搜索这些关键词找到相关的内容。要了解某事物的颜色变化,可以将描写颜色的词语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要搜索诸如“某某做了哪些事”等零星的事例,可以通过搜索关键的动作词来完成。位置搜索法。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凭借印象中相关内容所处的位置缩小搜索范围,直奔印象中的位置搜索。以自己感兴趣或令人感动的语句为搜索对象,就适宜采用位置搜索法。特殊句子搜索法。以“从哪几方面来写”为搜索对象时,通常以自然段为单位进行搜索,明确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或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留意段首、段中间或段末,搜索总起句、概述句、过渡句、总结句。
7.422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以通观大意为阅读目的,快速地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归纳文章段意、梗概或中心的略读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讲究提纲挈领,整体把握,不一字一句地推敲斟酌,既要快,又要准,既不能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又不能遗漏文章的主要方面。
归纳的具体方法有:摘句法。摘抄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概括句、过渡句等作为段意或文章的中心。串连法。抓住段或文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整理通顺,成为文章的梗概、中心或段意。一般来说,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都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某一特点。这样的文章可以采用“谁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为什么?怎么干?结果怎样?” 的模式来归纳梗概,用“通过什么事表现谁的什么品质”,或“通过什么事例说明什么道理”的句式归纳中心。缩写法。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剔除读物中具体的事例、数据、分析、描述、形容等非主干成分,只留其主干成分,再整合这些主干,把一篇较长的读物压缩成短小精粹的概要。这种方法适用于归纳读物梗概,但运用中应该注意:要提纲挈领,避免罗嗦;要忠实于原文,确保原意完整。
7.423体会法
体会法就是体验领会书中的情趣,提出自己的见解、感受的一种略读方法。
包括评点人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等。评点人物要从事例入手,抓住典型事例窥视人物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走进文本,身临其境地与作者“触膝谈心”,触摸读物中人物的心灵。感悟写法要从文章奇特的构思、形象生动的描述、精妙的语言等方面入手。当然,可以只为求一点灵感而读,不必面面俱到。
7.43读报三法
7.431三步读报法。指导学生分三步读报,第一步读题,快捷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略读,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粗略地读,找出文中优美的字、词、句、段,或是自己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复阅读,加深印象。第三步精读,针对文中优美的字、词、句、段逐一琢磨、咀嚼,仔细地理解它的意思和精妙所在。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反复推敲,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家长、老师请教。
7.432摘贴积累法。用摘录或剪贴的方法从文章中积累语言材料,把文章中的精彩片断、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摘录或剪贴起来。对于其中比较短小的内容,可摘录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对于稍长一些的内容用剪贴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旧杂志上,注明报名和日期,再编一份目录,以便以后翻阅。
7.433圈画批注法。包括圈画和批注,圈画就是在文中重要的词句下面作上标记,以便强化记忆,也可以作为重读时的参考。批注就是边读边想,在相关内容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感受,也可以在文题旁边要点式地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便于再次阅读时提纲挈领地参考。
7.5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的研究,给学生选择读物和课外阅读提供了指导,为他们搭建了阅读、展示、交流和评价的平台,让他们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学习伙伴的赞许、老师的激励,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外阅读中,除了平时的日常阅读外,还阅读了《爱的教育》《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著作,每个学生两学年内做的读书笔记在6万字左右,圆满完成了100万以上字的阅读量。他们还用饱含诗意、富有哲理的话语,诠释他们对阅读与书本的理解,诠释伟大的母爱,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阅读的热望被激发,阅读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拓宽了视野,有了较为丰富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方法,习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国家级学生作文大赛中,1人获特等奖,3人获一等奖,11人获二、三等奖,10篇学生作文刊登于省级刊物《学生新报》,60篇刊登于校刊《莱薰园》。高孜爽、张馨怡等同学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演讲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代表全县少先队员为建水县校园文化节开幕式献词,获得在场人员的一致好评,杨浣清、严晓、虎子森等同学有多篇作文发表在小学生作文网站上,高孜爽、许浒、梁秋实等同学撰写的科技小论文获州级三等奖。
7.6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课题组教师结合该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完成校级微型课题研究5项,经县教研室的专家鉴定,其中3项达县内领先水平,2项达县内先进水平。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积极深入实践,不断总结成败得失,探索改进策略,在校内上研讨课、示范课共12节,均获得听课教师的好评,撰写相关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共21篇,其中2篇发表于国家级网刊,6篇刊登于省级刊物,1篇获国家级一等奖,1篇获省级一等奖,2篇获省级二等奖,6篇获省级三等奖,1篇获州级二等奖,4篇刊登于县级刊物,4 篇送省级参评。李桂芳老师撰写的《透过“望”读“父亲”》和《三国演义》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漫游“三国”》发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网刊,《对课外阅读评价的探索》《透过“望”读“父亲”》《&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发表于《云南教育》,《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三法”的运用与思考》《漫游“三国” 》刊载于《建水教育》,马春梅老师撰写的《兴趣在于培养》,张雄英老师撰写的《小学低年级阅读初探》,彭丽辉老师撰写的《如何引导学生从课外积累语言》,发表于《学生新报(教师版)》。李虹青老师撰写的《上好读书推荐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获国家级一等奖,发表于《建水教育》,《西游记》阅读推荐教学设计《走进&西游记&》获省级一等奖,发表于《建水教育》,吴美华撰写的《&安徒生童话&课外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发表于《建水教育》。
7.7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与同类课题相比,创新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7.71探索出教师“推荐——指导——检测——反思”与学生“选择——阅读——展示——评价”双向互动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途径。
7.72构建了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略读的四个基本步骤。
7.73归纳总结出“课外阅读评价四法”、“略读三法”。
8.研究反思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的教师还有一些感到困惑的问题。首先是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虽然教师已经树立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观念,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部分学困生因为没有掌握读书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阅读效果不佳,成果准备不充分,交流时就缺乏自信,总担心在同学面前出丑,不敢起来发言,致使他们在整个展示过程中始终低调地充当旁观者。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其次,尽管课题研究探索出一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例如,如何把握好“体会法”在略读中应有的“度”,才不至于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能否把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检测纳入语文学科学业评价,如何来评价?
9.课题展望
《小学第三学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现已结题。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所探索出来的途径和方法,必将为今后指导、激励学生读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新的问题和不断变化的学生又将给我们提出新的挑战。我们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继续探索指导、激励学生读书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编辑:王伟的空间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级干部 三学三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