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到呼兰的火车师范大学现有呼兰学院?

2010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还有吗 ?怎么招生简章上没有呢?要是有今天多少分录取?_百度知道
2010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还有吗 ?怎么招生简章上没有呢?要是有今天多少分录取?
呼兰学院已经和本部合并了~但是还是呼兰自己的导员管自己的学生~上课的也多数都是呼兰原来的老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变成呼兰校区了。去一年然后再转到江北校区,但是毕业证是一样的,我就是呼兰学院录取的 毕业证上跟本部的没区别
呼兰学校不存在了,被本部收购了,一股是大一的新生第一年在呼兰学区上课,到大二就搬回江北本部了,上课老师也是本部的老师上!
有。但是不在招生简章上表明。也算哈师大招生。就是分到呼兰读。好像从今年开始在呼兰读的就不回本部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档案 简历 模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档案 简历 模板
档​案​ ​模​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我校初建时期的教育学教研室,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建校时最早的部门之一。1959年成立教育系并招收本科生,1963年与政治教育系合并。1979年恢复教育系建制并开始招收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生。2002年3月原教育系与原教育技术系合并成立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年1月在学校院系结构调整过程中组建教育科学学院。创办时间1951年前&&&&身教育学教研室归&&&&属哈尔滨师范大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院进入了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现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和学前教育系,以及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所、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测量与咨询研究所、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等研究机构。挂靠学会有黑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黑龙江省心理学会、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研究委员会等。  教育科学学院多年来致力于学科学位建设和专业发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院教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心理学科拥有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开设5个本科专业: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其中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比较教育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   教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5人、讲师36人、助教5人。在编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20人,在读博士11人。  教育科学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37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6人,硕士研究生497人,本科生1855人。已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共计3128人,许多学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骨干。  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正在学校党委及行政和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为建设一个高质量教学、高水平科研、高层次服务、高效能发展、快乐工作与幸福生活,“五维目标”统筹兼顾,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教育科学学院而努力奋斗。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哈尔滨师范大学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哈尔滨师范大学,简称哈师大(HRBNU), 始建于1951年,1990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立为省重点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是一所师范类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师范大学作为东北地区师范教育的核心力量之一,代表着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的最高水准。截至2014年12月,校园占地面积4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4.3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图书馆藏书381万册。学校专业、学科设置齐全,现有27个学院(部),77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共享课;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群)和19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7个"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生4.2万人。
外文名称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师范类院校
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黑龙江省教育厅
研究所、中心
博士后流动站
敦品励学,弘毅致远
232(122个一级)个
国家特色专业
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心理学个
142(25个一级)个
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路1号
文学院,社会与历史学院,西语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传媒学院
省级重点学科
哈师大(HRBNU)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黑龙江省唯一的科类比较齐全的师范大学,是省属,是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艺术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中心。学校坐落于中国北方名城哈尔滨市,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学校共有5个校区,分布在哈尔滨、阿城等地,校园总占地面积为251.38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为1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3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为104万平方米。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1946年我党在解放区以著名教育家先生命名的行知师范学校。先后经历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师范学院时期,1980年扩建为哈尔滨师范大学。2000年呼兰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和黑龙江省物资职工大学实质性并入哈尔滨师范大学,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师范大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哈尔滨师范大学师生以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努力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形成了“爱国敬业,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为国家、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有呼兰学院、阿城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政法与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理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16所学院;有41个本科专业,16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省人事厅资助学科;有16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1所附属中学及电化教育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藏书334万册。学校主办《北方论丛》、《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等十余种公开发行的刊物。   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授予权,博士学位点9个、硕士学位点81个。截至2005年9月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5000余人;全日制博士、硕士、教育硕士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5200多人,留学生552人,在籍成人教育学生10500多人;现有教职工3695人。学校还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等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顾问或名誉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以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思路,大力实施“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上特色、上条件”的“五上”办学方针,使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1997年以来学校的全日制各类学生由不足4000人发展到现在的3万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由52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万余人。博士学位点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已增至9个,硕士学位点由18个增至82个,省级重点学科由7个增至16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正在向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全国一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迈进。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线”的,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紧紧围绕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坚持师范、面向社会、文理渗透、全面发展的办学模式。作为黑龙江省师范教育的龙头,学校为黑龙江省及全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建校至今,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毕业生,他们中有的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骨干,有的在科学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遍布祖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1996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位居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前列;出版了一大批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和教材。学校还和、、、、、、、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十分重视外资项目引进工作,尤其是日元贷款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将对我校的发展和建设起到较大的推动和作用,特别是对生命科学、材料物理化学等高科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国际文化交流特别是日本文化交流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998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1年、2002年分获黑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承传半个世纪之辉煌,凝聚师大传统之精华,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哈尔滨师范大学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五上”办学方针,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松北新校区已经成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一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崭新的大学城已在松花江北岸落成。哈尔滨师范大学将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和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力争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等方面跻身全国同类高校的前列,把我校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全国一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1946年我党在解放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命名的行知师范学校。先后经历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师范学院时期,1980年扩建为哈尔滨师范大学。2000年呼兰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和黑龙江省物资职工大学实质性并入哈尔滨师范大学,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师范大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哈尔滨师范大学师生以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努力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形成了“爱国敬业,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为国家、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为年表: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1946年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命名的行知师范学校。校址位于哈尔滨市果戈里大街。1949年,校址迁往建国街2号,校名为哈尔滨市行知师范学校。1951年,学校分立为松江省省属的松江师专和哈尔滨市市属的哈尔滨师专。1952年,两校又重新合并为松江师专。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归教育部所属。1956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学院,校址位于和兴路50号。1960年,哈尔滨艺术学院,归入哈尔滨师范学院成立艺术系。1980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址位于和兴路50号。2001年,学校主体迁到哈尔滨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南路一号。2010年,将艺术三大系归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南学区),分别为音乐学院,,传媒学院。2014年,呼兰校区(基础教育学院)搬回主校区——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有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社会与历史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东语学院、西语学院、斯拉夫语学院、政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6个学院;有62科专业,18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人事厅资助学科;有16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1所附属中学及电化教育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1所艺术学校,1个公共英语教研部。图书馆纸质馆藏370万册。学校主办《北方论丛》、《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等十余种公开发行的刊物。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呼兰校区)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正式成立于2010年。其前身是运行二十一年,积累丰厚办学经验的原黑龙江省属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地处中国三十年代左翼女作家萧红的故乡——哈尔滨市呼兰区(原呼兰县县城),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1970年10月建立的松花江地区“五七”师范学校,1972年6月更名的呼兰师范学校,以及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呼兰师范专科学校。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呼兰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是在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强校建设进程中,积极探索,于2010年正式成立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学院推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依托学校强大的学科和高水平师资,力争经过一年的“深源流、固根本”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夯筑宽厚学养,塑造完美人格,为学生后三年的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累计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4637人;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81年的6人增加到2009年的1070人,年均增长20%;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已经达到258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103人)。同时,我们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就业以及把握研究生教育规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由原政教系发展而来,并于2007年和2009年先后合并了原呼兰学院和阿城学院的部分专业,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学院之一。现有政治系、法律系、边疆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组成。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以优质生源著称的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先后培养出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政法学院所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政治学科教育学九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黑龙江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黑龙江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六十年来,政法学院共计为国家培养本专科生、研究生、函授生、进修生11000多名。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7570名,研究生625名。他们在党政机关、教育教学、新闻出版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特别是为黑龙江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社会与历史学院前身历史系创建于1951年,1958年率先在省内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成立为社会与历史学院,为省内外培养了大批历史学专业人才,现由历史系、旅游管理系、历史研究所和东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组成,开设历史学、文物保护技术和旅游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于2011年起招生分为师范和非师范两类。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五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中国近现代史为省级重点学科。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在原基础上扩建而成,由中国语言文学系、高级文秘系、大学语文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古籍整理研究所等系所组成。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政务文秘专业等三个本科专业。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东语学院前身为日语系。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下设日语、韩语、阿拉伯语三个系,现开设有日语教育、实用日语、国际观光日语、韩语和阿拉伯语五个专业方向。学院是在1972年创立的日语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新兴学院。近年来,随着全国小语种教育的发展,学院在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东语学院的学生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年来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先后同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联系,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联合办学。在合作协议基础上学院常年选派教师去对方学校讲学,访学,攻读学位,同时也邀请国外高校的专家、学者来该院讲学;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创建于2008年初,由英语教育系、应用英语系、法语系和西葡语系四个单位组成。上世纪70年代哈师大外语系成立,共有英、日、俄三个语种。1972年开始招收专业学生,1992年英语系独立建系,1999年随着形势发展,英、日、俄三个系和大学外语教研部组建成哈师大外国语学院。2008年初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要求,西语学院成立。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学院前身俄语系自2000年至今始终致力于打造中俄联合办学模式,为学校中外联合办学做出了贡献。与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莫斯科师范大学、圣彼得堡赫尔岑师范大学、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师范大学、哈巴罗夫斯克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互派学生、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斯拉夫语学院设有俄语系、波兰语系、俄语教研部、俄语教育研究中心。目前俄语系本科学生687人、研究生51人。俄语教研部承担学校俄语共同课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学任务。公外俄语本科生256人,硕士生、博士生61人。波兰语专业于2009年成立,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这使得我校成为我国继之后全国第二个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该专业现有17名学生(2011.6月数据)。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7年12月,其前身是我校1951年设立最早的四个科系之一的生物系,2002年生物系更名为生物学系,同年与地理系组成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07年7月,原呼兰学院生物系实质性并入校本部,同年12月单独建院成立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9年9月,原阿城学院生物系全体师生并入我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7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人,在读博士9人,拥有博士后教师9人,进站1人。教师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3人获得校宁齐堃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我院教师目前主持在研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有:课题6项,省级科研项目19项。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66篇。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我校初建时期的教育学教研室,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建校时最早的部门之一。1959年成立教育系并招收本科生,1963年与政治教育系合并。1979年恢复教育系建制并开始招收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生。2002年3月原教育系与原教育技术系合并成立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年1月在学校院系结构调整过程中组建为现在的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08年,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管理系发展而来。下设五个本科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方向)专业。2011年起,哈师大管理学院正式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2006年,由经济学系、财会系、投资学系组成,现开设经济学、会计学、投资学三个本科专业,及证券投资与管理、会计电算化两个专科专业。政治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两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获得律师、注册会计师、工程师等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学院拥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实验室,有与股市同步的证券交易仿真模拟操作室和财会模拟操作室,有300余台配备宽带网络的品牌计算机供学生演练使用。学院还与华夏证券哈尔滨分公司、正明锦江大酒店、华润集团等26个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关系,为学生的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多维空间。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由1956年成立的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和1965年并入的哈尔滨艺术学院音乐系发展而来的。著名音乐家唐学咏、陈德义、汪立三等曾在这里执教,打下了良好的学术基础。近年来,学院获得了快速发展。学院现设有音乐学、音乐教育、声乐、管弦、键盘、舞蹈与戏剧6个系,是全国高校中仅有的7所拥有音乐学博士点单位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拥有艺术类博士学位点和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院校。学院还有“国家级特色专业”、“黑龙江省政府重点学科”、“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黑龙江省高校重点专业”和“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群 ”。学院在学科学位建设中高度重视音乐舞台表演实践。学院师生曾获得国家音乐文华金奖、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2次金奖多次银奖和多个国际声乐、器乐大赛奖项。学院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军乐团、长笛乐团保持着完整的建制,长期活跃在舞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每年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都有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专场演出。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传媒学院是一个实力雄厚、特色鲜明、肩负着培养高级传媒专业人才任务的教学与科研部门。学院由动画系、数字媒体艺术系、广播电视艺术系、新闻系、摄影系组成,并设有影视制作中心、动漫艺术研究所。现有动画、动画(游戏制作艺术)、动画(摄影)、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等7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本科、硕士学生1600余人。广播电视艺术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广播电视艺术学、摄影、动画招收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由1956年成立的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和1985年由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发展而来。承担着培养黑龙江省美术与设计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和基础艺术教育师资的双重任务。学院目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MFA)授予权;拥有一个美术学省级重点学科人才梯队;一个美术学省级重点学科以及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群。学院还拥有一个国家级(B类)特色专业;一个国家级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包括9个专业方向工作室。艺术类黑龙江省录取原则: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全省最低及专业课校考成绩合格的考生,根据考生志愿,依照“、分数优先”的原则,按专业课成绩,分专业从高到低、择优录取。[9](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是黑龙江省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科研的中心,肩负着为全省培养艺术师资和艺术专门人才双重任务。 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1985年由省政府批准建院,成为我省第一所校属艺术学院。学院设有美术教育系、国画系、油画系、音乐教育系、声乐系、键盘系、管弦系、装潢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和理论教研部等10个本科教学单位;有美术学、音乐学、绘画、艺术设计、音乐表演、舞蹈编导6个本科专业,41个专业方向。该院十分重视学科学位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美术学、音乐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艺术设计学1个校级重点学科,拥有美术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学和艺术学4个硕士点。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于1999年12月成立,由原体育系和体育教研部组成。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三个本科专业,一个安全保卫专科专业。有、体育教学论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个省级重点学科;是国家级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基点高校,是国家级体育师资培训建设基地。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36名、高级实验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现有在校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预科生1118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若干毕业生已获取了硕士及博士学位。该院现有的教学科研试验设备及图书资料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需要,在新校区投资一亿元人民币新建的体育中心2003年交付使用,体育科学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充分的改善。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前身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始建于1958年。50年来,已为祖国培养输送了3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500余名本、专科函授毕业生和进修生,如今桃李遍及龙江大地,扎根于白山黑水之间。地理科学学院现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由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45岁以下的年轻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其中龙江学者1人,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在读博士4人。至2007年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余人,研究生120人。 地理科学学院现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勘查工程四个本科专业。自然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地理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自然地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地理科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和省重点建设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工程系、信息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建立了智能教育与信息工程研究室、人工智能研究室、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室、软件理论与工程研究室和数字图象处理研究室实验室等6个研究室。200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被批准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被评为省人事厅计算机应用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智能教育与信息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信息技术教育省级重点实验示范中心,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考试中心职业技术NIT-Pro考点。目前本学科共有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讲师24人,助教10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2人,平均年龄33.6岁。本学科研究方向稳定,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学科优势明显,并已形成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和敢于挑战的学术队伍和学科梯队。哈尔滨师范化工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创建于1951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四个科系之一。2002年与物理系合并,组成理化学院。2007年独立建院,成立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招收“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2009年招收“”本科生。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2年获得“材料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院校时,化学系成为首批招生单位;2005年招收农村教育硕士,2007年承担高校教师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六十年来,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龙江大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立于2007年,前身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学院下设物理系和光电信息工程系,现有物理学、通用技术、光电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凝聚态物理为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物理学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特色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纳米合成及其应用研究”团队为省教育厅首批重点支持的十个科技创新团队之一,“低维体系与介观物理”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与激发态”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于2007年12月,她的前身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和信息科学系。学院下设数学系、信息科学系、统计学系三个教学单位和系统科学与数学研究所、曾远荣泛函分析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单位。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师范类本科专业,并可在中招收统计学(非师范类)方向的本科学生。数学科学学院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学论方向)硕士学位点,可招收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与统计、运筹与控制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基础数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科学技术教育系,包括远东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边疆经济研究所、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科技文化与创新研究中心。现开设科学教育一个本科专业。政治经济学、科技哲学、科学技术史、区域经济学等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科技哲学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50多年的建设,现已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有专职教师4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和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省的领先地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已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是由省政府批准成立、经教育部备案、由哈尔滨师范大学申办,以新机制和新模式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本科,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111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多元质量观,确立“给学生和社会最需要的”办学宗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吸纳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适度控制发展规模,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内涵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水平,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坐落在环境幽雅的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利民开发区,与哈尔滨师范大学新校区毗邻。欧式风情的校园占地48万平方米,风格各异的教学楼、图书馆,独具特色的外籍专家公寓,现代风格的学生公寓,绿茵环抱的标准田径场等现代化的学习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专门从事外国留学生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机构,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基地,是教育部设黑龙江省唯一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考试”的报名点和考试点。学院设有应用语言学系和汉语言文化系,专门负责留学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和坚实的对外汉语教育基础。目前,哈师大留学生教育已经形成长短期语言生,汉语言文学本科生、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为一体的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学院自1984年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以来,共培养了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阿根廷、越南、蒙古、印度尼西亚等17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6500余人,目前年接收长、短期留学生600余人。学院硬件设施完备,现有两栋留学生专用的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供留学生使用的床位500余个,留学生专用教室40间,为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行知实验班)行知实验班于2011年开始正式运行,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命名。从第一批次录取的考生中,通过进一步笔试和面试后,经过遴选制,择优选出40%的考生,进入到行知实验班。学校针对这些学生要实行全新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推行全新的教育模式,要力争把这些学生最终要打造成“追求卓越、业务精湛、师风儒雅”的一流师资人才,并且有一系列配套政策要全程跟踪这些学生,包括这些学生的就业。目前行知实验班共有学生488人,分布在12个师范专业。[10]“行知实验班”优秀学生免试推荐学科教育硕士,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策支持,毕业生优先推荐省内高水平中学就业。未来,教师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实力等方面居于全省龙头地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引领全省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黑龙江省唯一的科类比较齐全的师范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是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艺术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中心。学校坐落于中国北方名城哈尔滨市,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独特。学校共有5个校区,分布在哈尔滨、阿城等地,校园总占地面积为251.38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为1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3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为104万平方米。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授予权,博士学位点9个、硕士学位点81个。截至2005年9月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5000余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5200多人,留学生552人,在籍成人教育学生10500多人;现有教职工3695人。学校还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等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顾问或名誉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
张锦池:男,中文系,从事古代文学专业,1986年授予教授职称,200年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荣誉。
国家级专家
1.张锦池,男,中文系,从事古代文学专业,1986年授予教授职称,200年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荣誉。2.陈述涛,男,数学系,从事基础数学专业,1997年授予教授职称。3.王选章,男,物理系,从事凝聚态物理专业,1999年授予教授职称。
国家级优秀教师
序号姓名荣誉称号批准时间1王佐书全国优秀教师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892牛德林全国优秀教师19893申家恒全国优秀教师19894刘克俭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9895卢禹舜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36周宏立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37赵文阁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19968刘忠效全国"两课"优秀教师19979张锦池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99710张锦池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99811蒋晶洁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199812徐晓风全国优秀教师200113宋 文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414殷 富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200515宋 文"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200816李庆霞全国优秀教师200917刘 峰全国优秀教师2009
国家级特贴享受者
序号级别及名称姓名性别从事职业职称授予时间1国家级政府特贴张锦池男古代文学教授1991年2国家级政府特贴史新柏男动物学教授1992年3国家级政府特贴张梦闻男动物学教授1992年4国家级政府特贴宗毫侣男动物学副教授1992年5国家级政府特贴姜厚义男俄语教授1992年6国家级政府特贴李未青男俄语教授1992年7国家级政府特贴李集临男分子生物教授1992年8国家级政府特贴张志岳男古代文学教授1992年9国家级政府特贴戴志钧男古代文学教授1992年10国家级政府特贴任中杰男古代文学教授1992年11国家级政府特贴齐亮祖男教学论教授1992年12国家级政府特贴唐文中男教学论教授1992年13国家级政府特贴王佐书男教学论教授1992年14国家级政府特贴牛德林男经济学教授1992年15国家级政府特贴袁庆寿男经济学教授1992年16国家级政府特贴孙幕天男科技哲学教授1992年17国家级政府特贴张志君男科社教授1992年18国家级政府特贴张炎勋男理论物理教授1992年19国家级政府特贴张柏林男理论物理副教授1992年20国家级政府特贴华德尊男区域环境研究员1992年21国家级政府特贴戚佑烈男世界史教授1992年22国家级政府特贴张士良男图书资料1992年23国家级政府特贴徐国林男物理化学教授1992年24国家级政府特贴程思三男音乐副教授1992年25国家级政府特贴刘鸣远男植物学教授1992年26国家级政府特贴申家恒男植物学教授1992年27国家级政府特贴朱景湖男自然地理教授1992年28国家级政府特贴汪立三男作曲理论教授1992年29国家级政府特贴唐纯良男党史教授1993年30国家级政府特贴张军民男党史教授1993年31国家级政府特贴冯畔有男地理信息系统副教授1993年32国家级政府特贴孙梦彪男俄语教授1993年33国家级政府特贴傅道彬男古代文学教授1993年34国家级政府特贴陈述涛男基础数学教授1993年35国家级政府特贴王玉文男基础数学教授1993年36国家级政府特贴赵振藩男基础数学教授1993年37国家级政府特贴樊哲民男教育学教授1993年38国家级政府特贴李向荣男经济学教授1993年39国家级政府特贴周宏立男无机化学教授1993年40国家级政府特贴张晋梗男无线电教授1993年41国家级政府特贴李克柏男物理编审1993年42国家级政府特贴戴柏青男物理化学教授1993年43国家级政府特贴徐香玲女遗传学教授1993年44国家级政府特贴王玉琢男遗传学教授1993年45国家级政府特贴徐首军男政治学教授1993年46国家级政府特贴李景信男植物学教授1993年47国家级政府特贴卢禹舜男中国画教授1993年48国家级政府特贴王莹女政教教授1993年49国家级政府特贴冯玉明男教育教授1993年50国家级政府特贴包文美女生物学教授1994年51国家级政府特贴徐恒泳男化学教授1995年52国家级政府特贴王选章男凝聚态物理教授1996年53国家级政府特贴王同昌男分子遗传教授1997年54国家级政府特贴葛志毅男历史教授1998年55国家级政府特贴傅道春男教育管理教授1999年56国家级政府特贴冯毓云女文艺学教授2000年57国家级政府特贴罗振亚男文艺学教授2000年58国家级政府特贴宋文男基础数学教授2004年59国家级政府特贴郭崇林男中文教授2004年60国家级政府特贴吕树臣男物理教授2005年61国家级政府特贴于茀男文艺学教授2008年62国家级政府特贴刘臣男艺术学副教授2008年63国家级政府特贴隋丽娟女中国史教授2010年64国家级政府特贴臧淑英女地理学教授2012年65国家级政府特贴张晓校男世界历史编审2012年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序号教学成果名称系别获奖者授奖单位获奖等级获奖时间1创设"声乐曲分析及处理"课音乐教育系常肖梅国家教委国家级1989年2教学与科研相长造就学术型师资中文系张锦池国家教委国家级1989年3政教专业综合改革试验政教系徐首军等国家教委二等奖1993年4植物生物学实验室基本功能一体化的改革生物系于丽杰等国家教委二等奖1997年
国家级精品课程
序号名称负责人学院批准时间1国家级赵秋野斯拉夫语学院2012年
敦品励学,弘毅致远哈尔滨师范大学“敦”本为厚重意,引申为奋勉。敦品,等于说砥砺品德。励,也有奋勉、致力的意思。励学,即发奋学习。“敦品励学”,语出清学者梁章钜《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梁章钜以“敦品励学”来评价可为儒者典范的人,说明它反映了学者致力于自身道德修养、发奋学习的高尚境界。“弘毅”指心胸宽阔而意志刚强。语出《论语·秦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说,一个士(古代指有理想有节操的知识分子)不能不心胸广阔而意志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而面临的路又很长。为什么这样说呢?士把推行仁义作为自己的大任,这任务不是很重吗?要推行仁义直到自己死亡,这路不是很远吗?所以“弘毅”字面上是“心胸广阔而意志刚强”,也自然使人想起了“弘毅之人,任重道远”。“致远”本指达到远方。语出《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后多比喻人才卓越,可任大事。汉人的书《文子·上仁》说:“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引这两句教训自己的儿子,说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条训词体现了师生追求道德、学问、胸怀广阔、意志刚强的品质和决心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理想。
校徽主体图案外部为红色圆形造型,内部是以“HSD”(“哈师大”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缩写)变体组成的天鹅、朝阳形象为基础的主题图案,天鹅为红色,朝阳为橙黄渐变颜色。寓意为哈师大似展翅高飞的天鹅,志存高远,所承载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外环上部为欧阳中石手写的中文校名全称“哈尔滨师范大学”,下部为英文全称“Harbin Normal University”。设计图案简洁、凝练、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特色。校徽主要用于学校对外活动招贴悬挂、正式出版物印制、宣传资料和纪念品印制、本校教职工工作名片印制、胸前佩戴等。
校旗旗面为浅海蓝色,涌荡的松花江水沉淀为校旗上的蓝色,它代表理性,寓示智慧。构成要素为中英文学校名称和校标,简单、明了,容易识别。学校名称和校标,采用白色字体,蓝白映衬,色彩和谐明快,庄重典雅。学校名称位于校旗下方区域,校标位于学校名称的左上方区域。喻示着学校像振翅高飞的天鹅不断向前发展。学校名称用欧阳中石字手写体,雄健、奔放、大气。
校歌歌词气势雄浑、格调高远、内涵丰富、意蕴深长。其内容围绕该校“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展开,将传承文明奋勇攀登的爱国主义思想、知行合一、追求真理的“行知精神”、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北大荒情怀”融为一体,全面反映了该校师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创业历史、开启蒙昧的神圣教育使命和走向明天创造辉煌的豪迈自信。作品饱含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呈现出俯仰天地的豪迈气概和济世报国的博大胸襟。歌词分为三段,这三段歌词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主旨。三段内容层次分明,逐层递进,蕴含的情感逐步得以深化和加强。歌词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以师大学子立志——修业——致用的发展脉络,以历史——现实——未来为时间线索,全面反映学校的发展进程,深化该校的办校理念。歌词三段共二十一句,每段七句,为体现简洁而明快的校歌特色,每段前四句和尾句重出。整首词以“塞北青天高,关东大地宽,丁香开满城,松花江水蓝”起情,既点明了该校的地理位置,又暗喻了学校所在之地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吞纳涵容、底蕴丰厚,寄予了对学校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中间四句,分别以“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和“理想的乐园”起句,分层次展现该校“点亮一天星斗,耕耘千古荒原”的开拓奋斗的创业历史;“播撒科学的阳光,驱散蒙昧的黑暗”的开启愚顽的教育使命;“跨越历史的关山,走向辉煌的明天”的豪迈自信的未来展望,层次清晰,义脉贯通,浑然一体。最后一句用“红烛”、“文明之火”的意象,以象传意,象征与讴歌了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教师精神和驱赶蒙昧传播科学的文化精神。副歌“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砥砺吾志,奋勇登攀。红烛照长夜,文明之火赖我传”,是全词艺术意境和思想主题的深化。通篇二句十字和八字居多,间或其他句式,多用对仗和排比,言简意深,流畅明快,节奏感强,既有律诗连续对仗的整齐美,也有词的长短参差的错落美;韵脚严整,音韵和谐,通篇“an”韵一韵到底,便于记颂,实现了音乐艺术与诗歌艺术的有机结合。
王佐书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冯建身 甘肃省政协主席孙清云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李清林 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 原河南省委副书记陈述涛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杨永茂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原陕西省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洪峰 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长韩学键 黑龙江省委常委、大庆市委书记盛昌黎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胡世英 黑龙江省人大秘书长王世华 哈尔滨市副市长夏立华 大庆市市长杨喜军 黑龙江省民政厅厅长单增庆 大兴安岭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邱玉泉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曲振涛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丽莉原教师,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获得“最美女教师”称号,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现任黑龙江省残联副主席[11]于文霞第62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冠军和2012世界小姐总决赛冠军卢禹舜常务副院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艺术学院院长李海红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党委书记[12]沙洪泽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胡军 哲学系主任、北京市哲学会秘书长姜力 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副组长[13]王凤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夏杰 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
第二十三条师范类专业元/年;非师范类专业元/年;前两年6000元/年,后两年14000元/年。具体收费标准以当年省物价部门批复的收费文件为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到呼兰的火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