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篇简单,适合高中生的学习机水平的时评!

求三篇暑假随笔高一的!!700子左右!!!那个急啊~_百度知道
求三篇暑假随笔高一的!!700子左右!!!那个急啊~
提问者采纳
放心用 我大连的
老师不会知道高等境界我们有时候强调人们的“更高的境界”,并且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人类并且同时区别于其他生物,就是因为人们可以做到不仅仅为了自己,而且更多的为了他人,也就是弱化了利益,而强调“道德”或者“规则”。强调了人类超越“利益”的要求。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利他精神并没有扩展到全部的物质,甚至连全部的人类也没有。它还是限于种族内部。也就是说,利他的本质只不过是将“个人”的范围放大,认为一个“种族”为一个大的“个体”。还是难逃“利益”的驱控。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是因为人们有更高的智力,更高的改变环境的能力。人类拥有更好的社会秩序,并不是因为我们不为自己为他人,而是人们知道怎样在大家的利益中找到平衡。我们现存的道德,仅仅是作为一种“可行方案”。并不意味着是唯一的“可行方案”。也许有其他种类的“道德”同样可行。然而道德本身作为一种制度要求了它必须规定自己为“真理”来推行,这是合理的。当然,我说这话不意味着我要推翻道德,而是意味着:人们对于道德的要求超过了对于“真理”的要求。所以,如果我们说谁有更高的“境界”,并不是出自于对于真理的认同,而是出自于道德的认同。就是说,这种境界的“高”不是因为本身更接近于真理,而是因为它符合人类集体的要求。那么,假如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他有更高的境界,他超越了利益,这种境界流行开来,更多的人有了更高的境界。但是,问题出现了,这种流行本身就是遵循着一种利益的,又返回否定了“更高境界”的非利益性。又假如这个人没有被奉行,这种关于“利益”的谬论便不存在,可是假如他没被奉行,因为我们刚刚说的:人类对于真理的渴望低于道德。所以这个人也不会被称为“更高的境界的人”,甚至有可能的是,他会被人们视为异类,非道德者,会被排斥。这种“更高的境界”也就当然不是我们最初所崇尚的那个“更高的境界了”。所以,假如“更高的境界”是非利益的,这是不可行的。(起码在现在的社会形态和道德中不可行。)也许等到共产主义,所有合理欲望都被满足之后,会产生人类社会的新动力。那些都是现在看不到的。不过我不是否定这种更高境界的存在,而是认为所谓更高的境界不是超越了利益,而是更加和谐的利益关系,不妨碍他人的利益关系。(补充:道德本身的动力就是群体利益,也与非利益冲突。)反对者的问题在于:将“利己”狭隘化了,我们有很多形式的利己,并不意味着就是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重点是我们将什么视为“有利”的。所以人类要发展,不应该将我们的利益性否定,而是应该定义新的“利益”的形态。当然,如果站在道德高处的学者文人老师们,认为大众的智力或接受水平过低,会将这种理论理解错误,要规定“真理”,又是另当别论了。俯仰十年零零年的时候,我依稀记得全社会都因为新千年的到来而大张旗鼓的进行各种以此为名义的欢庆活动。等到零一年,却不厌其烦的又庆祝了一次,说是按照一种不知名说法,零一年才算是新千年的开始。去年是新世纪十年,大家缅怀的缅怀,展望的展望,又热热闹闹的欢庆,热热闹闹的散场。心想今年年末也安分不了,人们总会抓紧机会以各种名义狂欢,然后在集体狂欢中得到满足安全和慰藉。果不其然,到了年末又是大大小小各类的十年回顾,十年展望。十年就好像一个节点,按照一个有名比喻说,这是在生命或历史的航程中又到达了一个全新码头。而无论是新世纪的十年,我生命的十六年,或是这个国家政府的六十来年,这个民族的五千年,一段段时间跨度都代表着一段段大的小的航程。人们在这些特殊节点上把这些时间跨度提出来,在长长的时间中,个人的意识被投入更为宏大飘渺的历史长河、时代背景中。而并没有因此卑微,而是在这或悲凉或艳丽的历史社会时代的幕布中重重渲染,凸显的更悠远厚重,倒有些海明威所描写的意味了。十年前的我六岁,关于六岁我只有两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是时不时就想起这些画面,因此十年也没有忘记。一段记忆中的我是观察者记忆,看到自己从卧室出来,走向沙发和茶几,仅此而已。还有一段是主观视角记忆的场域记忆,过生日,坐在桌前,收到的礼物是当时电视上热播的星际恐龙。而后的我度过了有记忆的第一个十年:看国庆阅兵,痛恨毛衣,从奶奶家回来,幼儿园毕业,上小学,喜欢数学,讨厌作文,搬家转学,第一次游泳两千米,上初中,喜欢收集模型,髌骨骨折,喜欢哲学,康复,喜欢物理,喜欢作文,作文老师不批,中考,考得还行,下载了九百首歌几十部电影,第一次一个人旅行,第一次写小说,上高中,肱骨骨折,现在康复。在晚上望电子钟,看着数字从20:00到20:11,每分钟回顾一年。最初的一分钟太长,最后的一分钟太短。随着我一次次回忆,记忆渐渐苏醒。过去永远是美好的,我出于本性,也庸俗的想过要回到过去,但是那终究和期望心想事成或者修改历史一样,也许可以实现,但是我办不到。所以只能任由一个又一个十年溜走逃走,看见它狡黠而一闪而过的目光。个人的发展总要与社会背景的改变联系在一起,因为瞬息万变的社会带来的时代感时间感,往往更容易将我们带入更为深入的对万事万物的思考的品位把玩当中。从零一年到一一年,网络以更为疯狂的速度膨胀蔓延,草根阶层的舆论威力渐渐强盛;中国GDP从世界第六跃居第二,也成为各种大的小的会展的举办者;春运依然一票难求,高考压力已经蔓延到幼儿园;房价从两千升到两万,白菜从2角长到8角;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王朔进入漫长的反省期和沉寂期,韩寒渐渐被人们接受并成为青年意见领袖,郭敬明以爵迹来总结自己的出道十年;周杰伦从红了到进军好莱坞,米高积逊的悄然离世万人悼念
;唐骏从万人崇拜而到现在日渐式微,李开复离开谷歌自己创业;谷歌半撤出中国退守香港,全世界红了脸谱和推特却无法访问;苹果iphone ipad引发狂潮,硅谷洗牌。十年的变化让人感到窒息,但是从历史上看,十年也不过是一个飞驰而过的瞬间罢了。这一放一缩,岁月的沧桑便凸显出来,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按照三联生活周刊的苗炜的话说,“这个古老的比喻是说,要把对外在世界的探索和内心世界的完善联系在一起。”我不敢说有一个统一的人生的乐趣目的,这屈原在几千年前就说过,叫“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也不敢说它是否有意义,无论何种层面上的。但是我以为,无论做什么,人生应该纯粹。不以为好不以为坏,不以为善不以为恶。过去和未来都只能存在于回忆和想象中,这叫”明天永远不会到来,来的时候已经成为今天。“,只有现在是唯一体现价值的时刻,只有现在是受自己控制的时刻。还是那个比喻,人生就是一次旅行,现在起程,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这是我偷的一首诗,卡瓦菲丝的【伊萨卡岛】: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
但愿你的道路漫长﹐
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莱斯特律戈涅斯巨人﹐独眼巨人﹐
愤怒的波塞冬海神──不要怕他们
你将不会在途中碰到诸如此类的怪物﹐
只要你高扬你的思想﹐
只要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接触你的精神和肉体。
莱斯特律戈涅巨人﹐独眼巨人﹐
野蛮的波塞冬海神──你将不会跟他们遭遇
除非你将他们一直带进你的灵魂﹐
除非你的灵魂将他们树立在你的面前。
但愿你的道路漫长。
但愿那里有很多夏天的早晨﹐
愿你走访众多埃及城市
向那些有识之士讨教并继续讨教。
让伊萨卡常在你心中﹐
抵达那里是你此行的目的。
但路上不要过于匆促﹐
最好多延长几年﹐_
那时当你上得了岛你也就老了﹐
一路所得已经教你富甲四方﹐
用不着伊萨卡来让你财源滚滚。
是伊萨卡赐予你如此神奇的旅行﹐
没有它你可不会启程前来。
现在她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而如果你发现它原来是这么穷﹐那可不是伊萨卡想愚弄你。
既然那时你已经变得很聪慧﹐并且见多识广﹐
你也就不会不明白﹐这些伊萨卡意味着什么。上帝死了和色即是空几年前,应该是我上初二的那个夏天,我在海事大学游了一夏天的泳。如果赶上是周末,我爸也会和我一起去。在回来的路上我们闲聊,有时候他会给我讲讲他的世界观,他的经验,有时候也会讲讲他对佛的理解。大概就是在那个夏天,我完成了我的哲学启蒙。帮助我的是四样东西,我爸的口述,电影《先知》中尼古拉斯•凯奇的一句台词:“我们就是诞生于这样的巧合,恐怕不得不承认,地球和人类的诞生与宇宙中一切其他时间的发生一样普通,毫无特殊意义。”石康的《那些不值钱的经验》和尼采的《查拉特斯图拉如是说》。我开始对波澜不惊的生活开始敏感,总觉得生活中充满了隐喻。在世界杂乱的发展中,总是有一些突兀明显的相似,凌乱中有着惊人的统一。好像有却又没有发现一个人格化的上帝,在支配一切事物的走向。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每一件事都是隐喻,背后藏着这一切的准则,很多规律都是相同的,但又有矛盾。一切哲学问题都归于此,世界的本质规律。有人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可若不是我的自以为是,那就只能是他的盲人摸象。又有人投向了科学,可是科学有自己致命的问题,那问题虽然最终会自我修正,但道路实在漫长。于是问题的探讨大多都是走了哲学的道路。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英雄所见略同。这同样遵从那个隐喻,此时我渐渐发现,尼采的观点仿佛大多都能在佛教的得到解释。在《查拉特斯图拉如是说》的第一章,查拉特斯图拉来到了一个小镇,发表了一个激情四周的演说: “我告诉你们精神的三种变形:精神是如何变成骆驼,骆驼是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如何变成小孩。”尼采认为精神的最高阶段是婴孩。在第一阶段,精神以骆驼的外形出现,扮演了屈服顺从的角色,一个外在的、来世的、永远固定的超精神强加于它。骆驼阶段的精神代表的是知识的储备,信息的获取和形成思想的材料的获取过程,这一阶段的精神忍辱负重,行走在汲取的荒漠中。信息一旦到达一定高度,精神便会发生变形,从骆驼变成狮子,拒绝了“你应该”同时发出了“我要”的呼喊。狮子的精神自我管理,这是大多数思想深刻的人所处的阶段。但是狮子并不是理想状态,也并没有达到尼采认为的“超人”,只是优秀的“人”罢了。这两者的差别就好像,最优秀的猴子在人的面前,仍旧只是猴子。研究者认为“在第二阶段,它认识到了骆驼是一种自鄙的形式,因而彻底否认了骆驼的行为,它自己宣告了自己的死亡,并为自己的新生做好了准备,这是一次凤凰涅盘,于是精神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小孩阶段。‘小孩是天真与遗忘的’表明精神通过产生自己的第二个起点而忘记了以前的失败和过失。精神在超越了狮子阶段以后就把自己的往事忘得一干二净,因为在当年它不是自觉自愿,而是被外来力量强制的物化的魔鬼精神,只有在小孩阶段才恢复了自我,才有了创造性‘一个自转的轮’。‘是的,为了创造的游戏,我的弟兄们,一个神圣的肯定是必要的:精神现在要有它的意志力,失去世界者赢得了他的世界。’总之,在精神发展的第三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世界做为精神活动的真正产物才诞生了。”婴孩儿的胜利在于摆脱了早先世界观的束缚,而佛教里要求人们做到的也就是如此:归其本心。经验主义和成型的世界观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负面东西,人一旦成长,痛苦便接踵而至。只有婴儿或者回归的人的心灵才是最完美的——没有一切杂念,寂静,欢喜。但是似乎佛教里又对这个问题的更加深入的探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前几句这样写:“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色不异空是对普通人说的,万物皆空,请放下一切,回归本心,这就接近于尼采的观点。而空不异色是对学佛小成的人说的,执着于空本身便是一种色,当不以色为色,不以空为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对菩萨说的,色和空本来就是相同的,圆融无碍,角度不同所以显示不同。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时刻,理性带给我们了什么?《堂吉诃德》讲的就是非理性的胜利。痛苦是理性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它带来,但那是否意味着发展的无限轮回?价值应当重新估量,我们真的需要发展么?催促发展的原因除了人类的惯性,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共产主义也是,人类社会假如物质极大丰富,假如生存本能真的可以在漫长的无生存危机时代中消失殆尽的话,确实是一个进步。但是着进步不是也不可能是终点,人类会继续发展,仅仅是又一次的轮回。就像是我们从猴子进步来现在又要步入共产主义一样。“照见五蕴皆空”中的“照”,是指无心得到,而有心得到叫做“想”(这里又一次看出了非理性的胜利。)相对于想,有“非想”,“非非想”等等,心境中也不断涉及“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样的话。这与佛教的结构又很相似,一层一层的上升,一次一次的重复轮回。同样的事情在尼采哲学中也出现了:尼采认为,人是注定成为“超人”的,或者说“非人”。虽然未曾明说,但书中多次暗示了:“非人“终究是向着“非非人”迈进的。这种轮回会一直进行,直到人类消失。可是人类的消失又是更大轮回的一部分。尼采不认同科学,他认为科学存在很大的漏洞。但是科学的性质也决定了它的自我修复,它会自我完善,并且,总有一天科学会取代哲学,只不过路途非常漫长罢了。佛教也认为,越是学习并试图认识世界,离真实便越远。其实世界的真实和学习也并不是完全背道而驰,只不过通过逻辑,推理,方法了理解世界虽然准确,但是过于漫长,短间内人类无法达到的,应当对自我的认识来认识世界。而学习越多的人越是无法放下固化的世界观,固话的认知学习方式,这是理性主义的又一悲剧。佛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修炼,一种功夫。成佛的人不是靠着对佛经要义滚瓜烂熟的背诵,而是在修炼中对佛的体会。哲学也是非政治,非学术,探求生命价值的和世界本质规律的。将哲学与学术,政治联系起来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哲学自身,丧失哲学的活力。在尼采的哲学中,将人的地位提升,他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倡议将一切价值重估。正是由于上帝的缺失,由人自身成为的超人便出现了。“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而佛教中的佛自身也由人发展来的,它鼓励人的自我修行,却不提倡盲目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强硬束缚。尼采的出现也是哲学从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过渡到西方现代哲学的最重要标志,毫不夸张的说,尼采开创了现代哲学。尼采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他认为关键在于没有关注人生。他认为传统哲学造成的后果是虚无主义。尼采认为现象背后是没有本质的。这与“存在主义”的萨特有着同样的简洁。或者,萨特对于现象学的看法本身就是从尼采处得到的启发。尼采对于后市的影响不止于此:“尼采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具有一种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它颠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传统的价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后人类所必须面临的精神危机。雅斯贝尔斯说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而此颤栗的最后意义尚未被估价出来。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了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象。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杰克•伦敦、福柯和德里达等等都是深受尼采思想影响的哲学家,而直接受他影响的文学家同样数不胜数:茨威格、托马斯•曼、肖伯纳、黑塞、里尔克、纪德、还有我们熟悉的鲁迅。”同样的,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世人,这点自不必多说。佛与尼采在某些问题上保持了惊人的相似,但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世界的隐喻,大体的趋势总是相同的。但人力所及,似乎永远只能在某一角度上完美解释这个隐喻,而绝不是所有。探索的步伐永远是轮回,哲学和修行也是永远无尽的轮回,但是正如石康所说:“但人类眼下的多数希望也就在此。”因为那些倔强的人们始终知道,并且坚信,世界不是这样的。手记1 初一的时候,一个普通的傍晚,我去家楼下的好又多超市买晚饭。回家的时候,望向天边的绯红的即将落下的太阳,突然意识到,这相似的情形发生了有成千上万次,十万年前的祖先看过,一千年前的祖先也看过。也就在那些被不同代人们注视过的自然的注视下,死亡的意义变得开阔,昔日人们的影子游荡在我们身边,观察或嘲笑。当然,那是想象而已。观察世界的方法不会是掺杂其中,一定是跳出来,起码是自己以为的跳出来了。这种心情更适合于考察人类行为的目的,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也许并没有一个人格化的上帝,也许自然就是。如果暂且认同科学,人类的出现仅仅是巧合罢了。必然的巧合,但是这所谓的必然,不过是因为宇宙足够的大。在这样广阔的空间中,按照概率来说,任何事情都必然发生。2 虽然产生的毫无意义,但是人类给自己赋予了意义。人类基于求生的本能,第一个被赋予的意义就是要生存的更好。这是所有意义的母体。3 我不得不承认,这种观察者的姿态让我感觉很好,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感觉给我带来了优越感。尽管我是要摆脱这种优越感。佛祖最早修禅恐怕也是感到了宁静的快感,这种快感是其他事物不可及的,尽管他是要摆脱感觉。很多事物都是从反面出发的。4 道德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有些出自于管理者,有些出自人类的自我总结。当然我们去遵守,不是什么神圣的原因,只是我们都想活的更好罢了。5人们发明了很多方法描述世界,语言,科学,数学,图像。每一种都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我认为我们的所见是由“自我”产生的,这并不意味着我否认物质作为的本体。只不过我并不能确认这本体是否存在,以何种形式存在。所以我不敢讨论。但那没有关系。按照萨特的现象学说法,如果所谓的本质永远不能浮出表面,那么真正发生意义的表象便取代了本质,成为本质。6 这告诉了我们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每个人见到的世界都不一样。所以永远不存在绝对好绝对坏。所有的事情都在这两个标记之间,偏向这个或偏向哪个。但是,这两个尺度只是标记了的两端,并没有正负之分,也就是说,两个方向都是正方向。也许这会导出一个谬论:绝对不存在绝对?这是个自我否认的命题。但是仔细观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广义上说,没有统一的绝对,但是每一种观点都在自己的角度上绝对正确。7 我们总是感觉到,似乎有一种准则在支配着万物发展,因为惊人的相似总是不断的发生。按照石康的说法,这就是那个终极隐喻。他说:“人们看不到对错是隐喻,生死是隐喻,话语仍是隐喻,一切皆隐喻。真实是那么艰难,所谓的本体让一代代敏感者费尽了心血,什么物自体,什么意志,,什么神,什么太一,什么梵,什么涅磐,都是从某个角度契入那隐喻,人们的思想迟钝到只会被无限、死亡之类的词语吓倒。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那里停住了,佛陀便是靠四禅之后的一次超越,感到了本体之后的一片开放。数学家康托尔发现了与无穷有关的演算,牛顿便使用数学表述代替了更为繁复的哲学论述。这些倔强的人类开创的有关隐喻的孤岛,像黑暗中的一星星火光,虽然这些孤岛之间目前还缺乏联系,但人类眼下的多数希望也就在此,要知道,一旦联系在孤岛间完成,火光便会照亮一大片未知之地,可令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可令我们对自我与宇宙有更多的了解,可令我们的存在具有更多的广延。这准则并没有记录在某一本厚厚的书中,或者写在某一程序中。但是使我们一代代煞费苦心所寻找的,有的人为此发了疯——可能是他看到了真实,终极的。8 都是幻觉,尊严是幻觉,荣誉是幻觉,是人们通过一些细枝末节推断出来的外界对自己的看法。这种东西也许是种动力,但是非常耽误时间。9有人在这一点上想明白了,什么经验什么感觉什么想法,或许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好,但绝大多数时候带来了同样多的坏,有时不那么明显。但是这些的累积,会把人类带入某一个自我创造的世界,无法逃脱,当然也有可能过得不错,但那是封闭的空间。所以干脆否定,全扔掉,面对的倒是开阔的世界了。跳出来才看的清楚。按照我爸的说法,鲤鱼跃龙门,就是成为了观察者。10 道理谁都说得清楚,但是做不到,因为并没有过真正的理解。还有惯性。11 做事情的方法很简单,明确目的,确定方法。当然,遵守道德也包括在方法中。12 这些不过是我的自以为是罢了,我认为肤浅的人认为我无聊,在这一点上,我们平手。确实,原本幻想的优越感并不存在,有的只有深深的深深的空旷。13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看不懂有些哲学家的书,因为表达的时候是不顾他人感受的,我只能以我认为的最能表达我想法的语言表达。可我忍不住要与他人分享,尽管这惹来了鄙视于不屑,忍不住就是忍不住,连佛祖都没忍住,当然了,我们也许出于不同的原因。14 很多时候问题的答案就在问题中,因为那并不是不知道答案,只是不忍心,不承认或者没意识到罢了。15 痛苦的根源之一是,盲目的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什么事是天生理所当然的,也许它曾经在身边存在很长时间,但是那并不意味着它有义务永久存在。对此我们要做的是感谢这些事情的帮助,而不是谴责因为它某一段时间的离开。这种逻辑同样适用于人,当人们做的低于平均水平时,我们谴责,当人们做的低于原本他们的水准但是仍高于平均标准时,人们依旧谴责。这是不符合他们自己指定的法则的。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圣人,更不能要求人们成为永久的圣人。所以当有人高于平均水准时,就应当赞扬。盲目的过高预期只会带来痛苦,不好意思,我又绝对化了。痛苦的来源还有一个,无谓的联想。举例来说,就是从两米的高墙上跳下来时,经验带给你的恐惧远大于事情本身的恐惧。经验和教训组成了我们的认知方式,这个过程叫做学习。16 善和恶不是客观存在的,一件事情的善与恶是你内心是否因此产生罪恶感。至于其他人怎么想那是他们的事,和你我无关。那岂不是佛与魔没有差别?在终极尺度上,恐怕是这样的,殊途同归。17 人的最初欲望是求生,作为物质的愿望。之后的人的欲望一点点脱离求生走向它的反方——古代形而上学也确实是这样说的,正面的事物来自它的反面——脱离欲望。充裕的物质,很高的社会评价,为的是脱离生存的压力,到达新的高度。那些过量的物质意味着生存的压力的消失,顾虑的消失,欲望的消失。本来是行得通的,但是人类天生有惯性,所以停不下来了,就一直前行。18 从人变成非人,还有更长的道路,何时生存的压力彻底消失,并且逐渐被人们适应后,人作为人的脚步便会停止,而作为超人的路程即将展开。呵,雄伟的路途!但那也不是终点,成为了非人的人还会继续变成别的什么东西,可惜现在的我们无法推测。那为什么不维持现状,有什么不好的么?确实挺好,但是这发展似乎不由得我们。19 所以我明白什么是色即是空了。我以为。20 我们都看到了,这思考也是循环往复的,不断地导出矛盾又自己化解,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变化,恐怕本质上也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不会承认,我坚持认为那其中有过什么微妙的变化。21 恐怕主观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我们的世界遵循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任何事情都有原因,任何事情都会成为其他的原因,包括人的意识也在这控制中————所以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它的发展是一环一环紧紧相扣的,导出的只能是唯一且固定的未来,未来是未知的,可不是未定的。恐怕只有观察着能看得到全貌罢。22 早先我看到街上走着的人们我还因为其中某些人的肤浅而感到优越。但这幻觉终将破灭,每个人都有他深刻的方式。23 我只是站在我的角度同情罢了。可事实,如果有的话,是我同时被你们同情着。24 还是按照石康的说法,敏感者,观察者是茫茫一片尘土中跃起的几颗,也许并不能看清楚世界的全貌,但是他们始终知道:世界不是这样的。
提问者评价
感恩啊~我终于得救了!
其他类似问题
暑假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乱伦母子乱伦母子_乱伦色情乱伦色情_乱伦舅妈乱伦舅妈_乱伦少妇乱伦少妇
乱伦母子乱伦母子为你提供乱伦色情乱伦色情的内容,其中有乱伦舅妈乱伦舅妈包括相关的乱伦少妇乱伦少妇,乱伦 姨乱伦 姨资料等.
乱伦母子乱伦母子_乱伦色情乱伦色情_乱伦舅妈乱伦舅妈_乱伦少妇乱伦少妇
“你跟郭林婉,不会有好结果的。”放学后的下午,嚼着口香糖的麦青藤拦住他,脸上的笑容带着戏谑的味道。
李彦宏看着王宇,一脸的无措样子,小声的说道:“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已经找了很久了,可是一直没有找到,不知道有没有碰上那个混蛋,要是…”
***,糟糕……  头发有些散乱,脸上更是脂粉未施,满面的泪痕.”女子说完,拉起男子的手,转身,就消失在人群里,“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幸福。她选择的幸福是荣华富贵,她想要做胡小姐,那是她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了这张容颜,谁会知道我才是真正的胡小姐呢?我选择的幸福不过是想找个人可以年年岁岁陪我看灯而已……”直待鲜于鹰远去之后,她才觉得四肢乏力,几欲软倒,心中却异常欣慰,想道:“终于替麟哥打发了一个强敌,怎生再助他一臂之力?”自知两人已战至紧要时刻,自己无论如何插不进手去,心思转了几转,摸索着走到一张桌边,拾过几只空碗,又摸到一大壶酒,依次往碗中倒酒,有的碗中倒得多些,有的却只倒一个浅底,七八个碗中的酒水各不相同。这些事对平常人来说,容易之极,但她双目不能见物,做完这些事,已冒了满头汗水,却顾不得擦拭,双手各拈一枝竹筷,在碗沿上轻轻敲击。
乱伦色情乱伦色情
乱伦舅妈乱伦舅妈
乱伦少妇乱伦少妇
乱伦 姨乱伦 姨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乱伦母子乱伦母子_乱伦色情乱伦色情_乱伦舅妈乱伦舅妈_乱伦少妇乱伦少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高中生的学习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