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沈阳炮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主任...

今天是日 星期二,本学期第3周。
阎石(二级教授)
日 00:00&&点击:[]
土木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
电子信箱:
1. 1981年09月-1985年07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
2. 1985年09月-1988年07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硕士
3. 1996年09月-2000年06月 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
4. 2000年12月-2004年11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后
1.1990年08月-1996年06月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
2. 1996年07月-1999年06月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
3. 1999年07月-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4. 2005年09月-2006年09月 美国休斯顿大学卡伦工程学院,访问学者
5. 1992年10月-1992年12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年访问学者
6. 2002年03月-2002年08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7. 2003年01月-2006年01月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8. 2004年04月- 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
1.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力学与控制委员会委员(Committee Member in ASCE Dynamic and Control Committee)
2.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高等材料与结构委员会委员(Committee Member in ASCE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Committee)
3.第五届中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4.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5.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6.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振动控制分会理事
7.中国建设科技学会理事
8.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灾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委员
9.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10.中国地震学会永久会员
11.辽宁省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带头人
12.辽宁省首批教学名师
13.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4.辽宁省超限超高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抗震设防审查专家
15.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人才
16.辽宁省教学团队负责人
17.沈阳市领军人才
18.“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工程力学”、“振动工程学报”等20余个著名学术期刊审稿人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结构动力性能基本理论与应用
研究方向:
1.智能材料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
2.结构工程的振动与控制基本理论
3.工程结构抗震和抗爆性能分析与工程应用
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
1.混凝土设计基本原理(双语)
2.混凝土结构设计(双语)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4.土木工程概论(双语)
5.环境与灾害(硕士生)
6.地震工程(硕士生)
7.智能材料与结构(博士生)
完成和进行的纵向科研项目(25项)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利用压电超声导波埋地(水下)叠合管道结构健康监测方法研究(3.11~2016.12,阎石/刘铁林、张海、孙威、王伟、赵乃志、陈鑫、李赢、牛健、程杨、袁鑫子等
2.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利用压电低频超声导波的复杂管道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15.12,阎石/刘铁林、张海、孙威、王伟、赵乃志、陈鑫、李赢、牛健、程杨、袁鑫子等
3. 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利用压电超声导波的长距离管道结构健康监测研究(L12.11~2015.12,阎石/刘铁林、张海、孙威、王伟、赵乃志、陈鑫、李赢、牛健、程杨、袁鑫子等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地下大跨度新管幕结构体系静力承载力与变形性能研究()11.12,阎石/金春福、陈涛、张玲玲、王健、张占军等
5.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爆炸与火联合作用下轻钢结构倒塌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KFJJ10-14M)11.12,阎石/齐宝欣、王积慧、辛志强、刘蕾、李鹏、徐英儒、高明德等
6. 新加坡LIFE国际合作项目:中国辽宁省受损学校修复与抗震加固和地方建设人员培训09.9,阎石/李兵(新加坡)、孙威、齐宝欣、张占军、黎伟、韩正恳等
7.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强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新方法(06.1~2007.12,阎石/张曰果、陈鑫、肖潇、郑文泉、张隆飞、倪鹏、季保建等
8.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筑结构利用磁流变阻尼器智能振动控制技术研究()03.12,阎石/张海、宁欣、邓光、郑伟、黄丽蒂等
9.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研究(A类:05.1~2006.12,阎石/张曰果、陈鑫、肖潇、郑文泉、张隆飞、倪鹏、季保建等
10.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基金:混凝土结构利用PZT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10.12,阎石/孙威、蒙彦宇、周宏、刘智、张海凤、王秋婧、梁丽萍等
完成和进行的教学研究项目
1. 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改革与实践03.6,谭静文/阎石等
2. 辽宁省教育厅教研项目:建类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阎石等
3. 辽宁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一般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吴玉厚/阎石等
4.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项目:土木工程示范专业模式与作用研究(JG08DB087),11.12,阎石/王强、许伟、宋岩升、韩景学等
5. 辽宁省“十一五”教研课题:应用型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创新与实践,200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沈阳建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阎石/王强、许伟、宋岩升、韩景学等
6. 辽宁省教研课题: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赵颖华/张敏江、阎石等,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188)
7. 辽宁省教研课题:土木工程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186),贾连光/王强、阎石等
8.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土木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沈阳建筑大学2009年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12,阎石/孙威等
出版著作论文
专著与教材:
1. 王苹、崔熙光、阎石等编著: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上、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
2. 石铁矛、阎石等编:二级建筑师考试必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3. 李宏男、阎石等编著: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4. 李宏男、阎石等编著: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5. 阎石、孙威等编著:土木工程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科研论文(225篇),代表性科研论文
1. Shi Yan, Wei Sun, Gangbing Song, Haichang Gu, Lin-Sheng Huo, Bo Liu and Yue-Guo Zhang. Health monitor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using smart aggregates [J].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6 (SCI, EI).
2. Shi Yan, JianxinWu, Wei Sun, HaoyanMa and Han Ya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piezoelectric sens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Volume 2013(SCI, EI).
3. Shi Yan, Jian Niu, Peng Mao, Gangbing Song and Wei Wa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passive control of steel frame structure using SMA cables[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Volume 2013(SCI, EI).
4. Shi Yan, Jinzhi Fu, Wei Sun, Baohui Qi and Fuxue Liu. PZT-based detection on compactness of concrete i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using time reversal method[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Volume 2013(SCI, EI).
5. Meng Yanyu, Yan Shi. Statistical algorithm for damage detection of concrete beam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smart aggregate[J].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 432-440(SCI, EI).
6. W. D. Lei, A. M. Hefny, S. Yan, J. Teng. A numerical study on 2-D compressive wave propagation in rock masses with a set of joint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joints[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7, Vol.34, 6: 508-523(SCI, EI).
7. X. Xiao, F. L. Guan, S. Yan. Use of ultra-high-strength bars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ctangular high-strength concrete frame columns [J].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 253-259. (SCI, EI).
8. Chen Xin, Yan Shi and Ji Baojian. Pseudo-dynamic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reinforced with high-strength rebars[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 303-311 (SCI, EI).
9. Shi Yan, Lei liu, Peng Li, Zhiqiang Xin, Baoxin Qi. Dyna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mode analysis on light-weight steel columns under blast load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Vols. 166-169, pp:
10. Shi Yan, Wei Sun, Gangbing Song.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health monitor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 based on smart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array[J].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56, 2008, pp: 469-476 (EI).
教研论文(14篇),代表性教研论文:
1. 阎石. PDCA循环原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高教研究,1996.
2. 阎石,李淑媛,崔熙光.基于混凝土“功能设计”,改革教学内容[C].六届全国混凝土教学研讨会,2000年5月,沈阳,中国.
3. 阎石.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课程双语教学探讨[C].全国第八届混凝土教学研讨会,山东济南,2004年,11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Vol. 19, P98-101.
4. 阎石,张曰果.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第九届全国混凝土结构教学研讨会,日至20日,中国&广州(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增刊).
5. 阎石,张海凤,张曰果.新形势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第10届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21日,中国,西安;建筑结构,2008,38(增):93-95.
6. 阎石,孟宪宏,张海霞,张曰果,吴杰.辽宁省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现状及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76-78.
7. 阎石,李兵,孟宪宏,韩景学,郝微.土木工程示范专业建设与实践[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427.
8. 阎石,李兵,孟宪宏,张海霞.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81.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荣誉称号:
1. 2012年,校研究生良师益友
2. 2012年,校优秀教师
3. 2011年,校职业道德标兵
4. 2011年,获得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5. 年,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6. 2009年,首届我最敬佩的好导师
7. 2009年,校优秀教师
8. 2004年,校优秀处级干部称号
9. 1993年、1999年,沈阳市先进教师
10. 1992年、1993年、1998年,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优秀教师
11. 2002年,2003年,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12. 1992年,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专业课、专业基础课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
13. 1993年,“沈阳市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优秀课比赛”优秀奖,沈阳建筑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
成果奖励:
1. 2012年,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压电智能骨料,沈阳市专利奖三等(-1),(排名1).
2. 2010年,增强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新方法,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排名1);201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01),(排名1).
3. 2002年,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利用TLD减振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04),(排名4).
4. 2001年,建筑结构智能振动控制,辽宁省青年科技奖二等奖,(独立).
5. 1998年,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利用TLD减振机理与实验研究,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98城-2-05-03),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
6. 1999年12月,大跨越高压输电塔抗震问题基础与应用研究,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99-3-2603),(排名3).
7. 1999年,大跨越高压输电塔体系抗震问题基础及应用研究,辽宁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二等奖(99-07-3),沈阳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99-2-02-3),沈阳建工学院一等奖,(排名3).
8. 1999年,《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沈阳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99-2-41-4),(排名4);2000年,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2).
9. 2001年1月,《建筑抗震设计原理》,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04),(排名4).
10. 1999年,一种新型的结构被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三等奖,(排名1).
发明专利(1项):
1.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健康监测的压电智能骨料。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010.8),受理时间,授权时间,阎石、孙威;
实用新型专利(7项):
1. 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压电智能骨料传感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受理日,发文日:,授权,阎石、吴建新、孙威、阎寒。
2. 基于压电智能骨料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密实性监测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CN.4),受理日,公开日:,阎石、綦宝晖、付锦治。
3. 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0),受理日,公开日,阎石、吴建新、孙威、阎寒。
4. 基于压电陶瓷传感器和导波分析的管道结构损伤监测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 CN.5),受理日,公开日:,阎石、孙威、何彬彬。
5. 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粘滞阻尼器。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CN.6),受理日,公开日:,阎石、王琦。
6.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裂纹的监测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CN.1),受理日,公开日:,阎石、吴晓旸、孙威。
7. 一种钢梁嵌入式带肋贯穿隔板方钢管柱-H型钢组合节点。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CN.X),受理日,公开日:,阎石、邵鹿峰、张曰果。
1.阎石.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新方法,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日.
在读学生人数:博士生3人,硕士生24人
毕业学生人数:硕士生73人,博士生8人
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邮编:110168  累计访问量:473374Copyright @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 Reserver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
建​筑​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2007
1.主要学习经历;
1988.7,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6.1重庆建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4.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主要工作经历;
3.7,先后任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专科部学生辅导员、工民建专业教师、团总支书记,1993.12起任讲师;
9.1,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教师、系副主任,1998.12起任副教授;
0.12,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副院长;
5.9,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
7.5,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
2007.6-至今,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3.社会团体及组织兼职情况
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轻型钢结构委员会委员;
西安市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专家组建设工程专业组副组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EM);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EM)。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钢结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轻型钢结构;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结构抗震。
主持或参加的项目
1. 主研项目
1)8.7,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青年科学基金,“平板网架与钢筋混凝土面板的协同工作研究”.
2)3.12,长安大学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钢与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
3)5.8,与浙江中天第五建设公司合作项目,“钢管混凝土柱成型方法研究”.
4)4.8,与北新房屋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冷弯型钢立柱组合墙体及螺钉连接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5) 5.3,与博思格钢铁(上海公司)合作项目,“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柱性能研究”.
6)6.12.,陕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及设计研究”.
7)9.12.,陕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J08E211)“组合冷弯薄壁型钢截面立柱轴压受力性能研究”.
2. 参研项目
1).,参研了上海现代房地产有限公司1998于年立项的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轻钢轻板房屋体系”,主研了其子项目“帽型冷弯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并参研了子项目“冷弯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帽型冷弯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框架节点的抗震试验研究”.
2)2.5,参研了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立项的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高层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产业化”,主研其中子项目“焊接方钢管混凝土柱与工型钢梁框架节点的抗震试验研究”.
3)5,参研周绪红教授主持的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土木与资源环境工程新技术研究”之子课题――“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
4)4.12,参研陕西自然科学基金 “复合骨架RC框架柱轴压比限值的试验研究”.
5)3.6,与北新房屋有限公司合作项目,轻型密立柱墙体的抗剪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6)4.2,与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工业安装分公司合作项目,上海宝冶U450、U860压型钢板试验研究.
7)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层冷弯薄壁型钢承重结构受力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 主持人:周绪红.
出版专著、教材
&&& 参编出版专著及教材3部,参编国家行业标准2部。
1)《袖珍系列工程师手册―建筑结构工程师手册》(约12万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 第一版
2)《钢结构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10 第一版
3)《结构理论与工程实践―中华钢结构论坛精华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8
4)《低层冷弯薄壁型钢建筑技术规程》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5)《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3.5
发表论文代表作
&&&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其中9篇被EI检索,3篇被ISTP检索,2篇论文研究成果被《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采用。
[1]王天贤, 李宽,周天华. 带多构造柱墙片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西北建院学报》, 1995.9
[2]周天华. 平板网架与钢筋混凝土面板协同工作的新构想―协同网架. 《空间结构》,第3卷第4期(总第14期),P22~27,1997.11
[3]周天华, 张翔生, 王素芬. 网架结构施工安装的高空散装逐条累积滑移法.& 《安装》,1998.4
[4]周天华. 协同网架的设计计算和算例分析,《空间结构》,第4卷第3期(总第17期),P43~52,1998.8
[5]张翔生, 周天华. 格构式压弯构件截面选择方法的探讨,《西北大学学报》增刊,1998.8
[6]张翔生, 周天华. 浅谈安装行业钢结构设计规范的选择,《安装》,1998.10
[7]何保康, 周天华. 矩形钢管截面b/t、h/t的限值确定, 《钢结构》,第16卷第2期(总第52期),P29~31,2001.4。(本文成果《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采用)
[8]何保康, 周天华. 美国冷弯型钢结构的应用与研究情况,《建筑结构》,第31卷第8期(总第212期),P,2001.8
[9]周天华, 何保康等. 帽形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建筑结构》,第33卷第一期(总第229期),P48~50,2003.1
[10]何保康, 杨晓冰, 周天华.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局部屈曲性能的解析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第34卷,第3期,P210-213,2002.9(EI收录)
[11]周天华, 何保康等. 压型钢板组合箱型截面翼边板焊点间距的确定与应用,《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第20卷第一期(总第64期),P21~24,2003.3。
[12]周天华, 何保康等. 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框架节点的抗震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Vol.25,No.1,P9-16,2004.2.( EI收录)
[13]钟亚军, 周天华, 何保康. 冷弯型钢房屋墙体立柱临界屈曲荷载能量解,《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Vol.21,No.1,P8-11,2004.3
[14]何保康, 郭丽峰, 周天华, 杨家骥等.轻钢密立柱墙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2004增刊(庆祝陈绍蕃教授从事土木工程六十周年),P338-341,2004.8
[15]刘前进, 何保康, 周天华等. 低层冷弯型钢房屋墙体立柱承载力试验研究,《钢结构》,第19卷第4期(总第73期),P26~29,2004.8
[16]何保康, 杨晓冰, 周天华.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管壁局部屈曲性能研究,《建筑结构》,第35卷,第1期,P13-15,2005.1. (本文成果《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59-2004)采用)
[17]周天华, 石宇, 何保康, 杨家骥, 杨朋飞. 冷弯型钢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第38卷,第1期,2006.3。(EI收录)
[18]周天华, 郭彦利, 卢林枫, 何保康.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受力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第3期,2005.9
[19]周天华, 聂少锋, 卢林枫, 何保康. 带内隔板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设计研究,《建筑结构学报》,Vol.26,No.5,2005.10.(EI收录)
[20]周天华, 周绪红, 何保康, 刘永健, 卢林枫, 王彦敏. G550级高强薄板钢材的材性及应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6. Vol.22,No.2
[21]周天华, 何保康, 周绪红, 刘永健, 王彦敏.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短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9. Vol.22,No.3 ,P36~44
[22]周天华, 何保康, 周绪红, 刘永健, 蒋路, 刘彦军, 王彦敏.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长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12. Vol.22,No.4,P65~71
[23]周绪红, 石宇, 周天华, 刘永健, 周期石, 卢林枫.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6. Vol.22,No.2 ,P1~17
[24]郭军庆, 王雪韵, 雷自学, 周天华. 加芯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试验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12. Vol.22,No.4 ,P45~49
[25]何保康, 周天华. 冷弯型钢截面局部屈曲和AISI规范有效宽度计算的统一法则,《建筑钢结构进展》,2005.8. Vol.31,No.8
[26]Zhou xuhong,Shi yu,Zhou tianhua,Liu yongjian,Introduction of building industry specification for low-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with cold-formed steel framing in China,2nd China international steel construction congress 2005, Beijing,China,2005.9
[27]Zhou xuhong,Shi yu,Zhou tianhua,Liu yongjian,Introduc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Low-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with Light-Weight Steel Framing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8nd&& Korea-China-Japan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steel construction, Seoul , Korea,7~154
[28]何保康, 蒋路, 姚行友, 周天华, 王彦敏.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卷边槽形截面轴压柱畸变屈曲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6.6. Vol.27,No.3.(EI收录)
[29]周绪红,石宇,周天华,狄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组合墙体受剪性能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6.6. Vol.27,No.3。(EI收录)
[30]卢林枫, 周绪红, 周天华, 刘永健.外伸式锚栓端板连接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2006.3. Vol.35,No.3,P32~35.
[31]聂少锋,周天华,周绪红,何保康,龚{.Research on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for lateral stiffness of Cold-formed steel composed wall,《2006年中国西安国际建筑科技大会会议论文集》,2006.9.(ISTP收录)
[32]周天华,叶武,王秀梅,钢―混凝土组合梁静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研究生科技论坛―长安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卷》,2006,P665~668,陕西科学出版社(ISBN 7--X/Z.277)。
[33]卢林枫,顾强,苏明周,周天华.Tors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staggered truss steel framing,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Vol.1,2006年8月.(ISTP收录)
[34]卢林枫,周绪红,周天华,刘永健.Design method of the anchor bolt extended end-plate connections,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Vol.1,2006年8月.(ISTP收录)
[35]周丽红,周天华. 550MPa高强冷弯薄壁型钢轴压短柱的直接强度法计算分析[J].建筑技术, 2006,37(增刊):133-135
[36]卢林枫,顾强,苏明周,周天华,钢结构错列桁架体系扭转效应评定,《建筑结构》2007.2. Vol.37,No.2
[37]周天华,王秀梅,叶武,削弱梁端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栓焊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J].工业建筑, 2007,37(增刊):559-562
[38]聂少锋,周天华,周绪红,何保康.冷弯型钢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第39卷,第5期,2007.10.(EI收录)
[39]何保康,周天华. 多层轻钢住宅课题研究分报告―多层薄板轻钢房屋体系可行性报告(结构部分) [J]. 住宅产业 , 2007.8. No.8, P39-45.
[40]聂少锋,周天华,周绪红,龚{. 冷弯型钢组合墙体抗侧刚度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第30卷,第2期,2008.4.(EI收录)
[41]郭军庆,雷自学,周天华. 往复荷载作用下加芯混凝土框架柱刚度与耗能试验分析,《建筑结构》2008.5. Vol.38,No.5
[42]郭军庆,雷自学,陈鹏郎,周天华,高轴压比下加芯混凝土框架柱延性与承载力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8.8. Vol.29,No.4。(EI收录)
1)2005.6,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省高校科技二等奖(05A22,第7名),陕西省教育厅.
2)2006.7,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05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05-1-024-R6,第6名),陕西省人民政府.
3)2006.12.,“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J-221-2-04-R3,第3名).
4)2006.3, “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360-06-)”,2006年,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登记(第2名).
5)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电子邮箱:zhouth@;固定电话: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中路161号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炮兵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