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铜和四氧化三铁与稀硝酸酸制NO气体,在制造过程中,反应物的空气上部...

金属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NO、NO2气体都是空气的污染物)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NO化合生成NO2)
工业上常用铜屑为原料制取硝酸铜,在实际生产中,需把浓硝酸用水稀释.试回答:
(1)为什么用稀硝酸而不用浓硝酸:;
(2)从经济效益和环保角度考虑、设计制取硝酸铜的最适宜方法:
某同学设想:先将铜屑与氧气反应转化为黑色固体,再用硝酸溶解;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你认为他这种做法是否可以(简述理由).
提 示 请您或[登录]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手机注册免费送10天VIP和20个雨点!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检查装置气密性.(2)下列气体的制取中,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可使用该装置制备和收集的是(选填编号,下同)①③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充满水),可使用该装置制备和收集的是①④⑤.①用Zn与稀盐酸反应制H2②用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CO2③用固体NaOH和浓氨水制NH3④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⑤用MnO2与双氧水反应制O2⑥浓硫酸与铜片反应制SO2⑦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II.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浓硫酸与金属锌的反应进行探究.首先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然后取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Zn充分反应,微热试管A,实验过程中先观察到C、D中均有气泡产生,D中开始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随后气泡量逐渐减少,品红溶液褪色,反应较长时间后,C、D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试回答:(1)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3或4、4或3接b,c接1、2接d;(2)D、E试管中CCl4溶液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该实验中起到同样作用的装置是乙;(3)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C中品红溶液褪色;(4)反应较长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浓H2SO4变成稀H2SO4,与Zn反应放出H2;(5)D中浑浊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aSO3+H2O=Ca2++2HSO3-.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0?祁阳县一模)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如下科学探究:[实验一]: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以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过程如下:实验过程:按如图装置,接通电源后,阴极产生大量气泡;阳极铜丝由粗变细,不久出现砖红色浑浊,最后在试管底部聚集砖红色沉淀,溶液始终未出现蓝色.查阅资料:某些铜的化合物有关性质如表所示:
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砖红色,在酸性条件下易反应:Cu2O+2H+=Cu+Cu2++H2O.Cu2O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uO
氢氧化亚铜
橙黄色,不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底部砖红色沉淀的化学式为Cu2O.(2)写出电解总反应方程式&Cu2O+H2↑2Cu+H2OCu2O+H2↑.[实验二]研究性学习小组乙为检测[实验一]生成的砖红色沉淀中是否含有Cu,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进行探究.方案1:取少量砖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浓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2:取一定质量砖红色沉淀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根据灼烧前后质量变化进行判断.(3)请你评价方案1和方案2是否合理,并简述其原因.方案1不合理,因为铜和氧化亚铜都能与硝酸生成Cu2+.方案2合理,因为等质量的Cu2O与Cu2O、Cu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前后质量变化不同.思考与交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关于[实验二]中“方案一”溶液呈绿色,而不呈蓝色展开了讨论.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丁同学则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4)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B.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氧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的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选做题)【化学——化学与技术】 某省2007年工业(主要是热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4×106 t,全省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分析降雨成分发现,雨水中阴离子仍以硫酸根离子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61.9 %,阳离子以铵根离子为主,约占阳离子总量的84.1 %。阴离子中和的质量比为4.13∶1,的比例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回答下列问题:(1)该省大气污染特征是_________A.煤烟型B.机动车尾气型C.由煤烟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D.由机动车尾气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2)请你提出该省防治酸雨的两条主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选择“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分析”的课题进行探究。①参加该课题的探究,在小组讨论测定地点时,选择的测定地点分别是工厂、学校、村庄(或居民住宅区)、公园(或农田)等。②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1994年以前,人们常采用HgCl2、NaCl的混合溶液吸收二氧化硫,1994年国家颁布标准(GB/T15262—94)规定用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变更吸收剂的原因除了用甲醛溶液的吸收效果比较好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以后发生了如下反应,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14分)某校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日常生活中的氯气用途进行了调查,了解到氯气可广泛地应用于衣物的漂白、水体的杀菌和消毒等。(1)氯气可以用于漂白、消毒的原因是氯气能与水作用形成具有________性的次氯酸,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调查某室外游泳池夏季池水消毒情况时,小组成员了解到,该游泳池每周一上午8∶00换水,然后通入氯气消毒,通常游泳池水的含氯量控制在0.5 mg/L至1.0 mg/L 之间时,效果最好。上图是该小组测定的每天19∶00时游泳池中水的含氯量,有哪几天使用游泳池不卫生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哪几天的天气炎热、阳光强烈________,说出一种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在对游泳池水中通入氯气消毒时,当发生氯气泄漏,应立即关闭氯气罐,还应采取下列自救方法________。(选填序号)A.用湿润的毛巾捂住口鼻跑向低处B.用浸湿小苏打或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跑向高处C.用浸湿浓氨水的毛巾捂住口鼻匍匐跑至安全处D.用浸湿食盐水的毛巾捂住口鼻顺风跑至安全处(5)小型游泳池通常使用漂白液(NaClO溶液)而非氯气来消毒池水,试举出使用漂白液而非氯气消毒的一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化学实验:将金属钙置于空气中燃烧,然后向所得固体产物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此过程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且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1)甲同学提出: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Ca与Mg是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请写出Ca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同学提出:Ca的性质比Na活泼,在空气中燃烧还应有CaO2生成,请写出燃烧后固体产物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丙同学提出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放出臭味气体的成份:
【查阅资料】1:CaO2遇水反应生成H2O2,H2O2可能会分解产生一定量的O3
2: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法: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O3)与碘化钾(KI)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I2)。臭氧还原为氧气。反应式为:O3+2KI+H2O=O2+I2+2KOH 【提出假设】假设1:该臭味气体只有NH3;
假设2:该臭味气体只有&&&&&&&&&&&&

假设3:该臭味气体含有&&&&&&&&&&&&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3)基于假设l,该小同学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及结论(仪器自选)。
【限选实验试剂】: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一KI溶液、蒸馏水。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并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
&&&&&&&&&&&&&&&&&&&&&&&&&&&&&&&&&&&&&&&
&&&&&&&&&&&&&&&&&&&&&&
&&&&&&&&&&&&&&&&&
&&&&&&&&&&&&&&&&&&&&&&&&&&&&&&&&&&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其成分之一是NO.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①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②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2+O2=2NO2;③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X.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物质X&的化学式为.(2)若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O气体,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3)实验时在发生装置中可以观察到:铜片不断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4)该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还得知:①NO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②NO能抗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并能阻止癌细胞的繁殖和肿瘤细胞的扩散.综合分析①和②的信息,你得到的启示是.(5)某化工厂准备生产Cu(NO3)2,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两种方案: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X方案二: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2HNO3═Cu(NO3)2+H2O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选择此方案的另一条理由是.
提 示 请您或[登录]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手机注册免费送10天VIP和20个雨点!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和稀硝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