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相邻的镇

当前位置:
曲江关()史料存考
曲江关()史料存考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针对原驻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署为日伪所强行接管,国民党政府于重庆另组国统区海关总税务司署,并在接近战区省份增设兰州、西安、洛阳、上饶、曲江等五个关,加上原有的重庆、万县、沙市、长沙、瓯海、闽海、梧州、雷州、南宁、昆明、龙州等关,至此,国统区共管辖16个关区及其广布的分支关卡,与沦陷区日伪统治下的沿海和各关形成分裂并存局面。
曲江关从日成立至日撤销止,共存在4年零39天。总关原设粤北曲江(又称韶关),后东迁梅县,先后在广东北部和东部内陆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设立过大小分支机构30来处,配备人员200名左右名。4年共征收各项税款国币2.96亿余元,其中战时消费税和进口税两项分别约占55%和41%,其他税项占4%;缉获走私案件4.7千余宗(含其他单位移交1.6千余宗),罚没收入国币1.7千余万元。
上述概况,表明该关已成为内地税关和沿海海关两种性能兼而有之的一个关。但在内部组织、人事管理以至业务规章等方面,则和国统区其他各关一样,基本上仍沿袭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强加于旧中国的半殖民地洋关制度。其主要标志之一是:由外籍总税务司操掌海关行政管理大权,各关税务司直接对总税务司负责,各项事务均按后者指示办理。同时为了便于把持控制,内部一切行文,包括各种报告、统计、图表等概用英文撰写,小至分卡与支卡之间来往函件,即使均为中国人员亦得使用外文,不能例外。旧中国久遭屈辱,海关主权旁落留下的这种畸形历史烙印,给海关史籍查考整理工作也平添了某些困难。
广东历史档案馆存有曲江关全宗361卷,绝大部分为外文资料。月,笔者随同汕头海关编志办公室几位同志前至该馆查阅旧潮海关历史档案时,曾抽出部分时间,对该361卷进行选阅、摘录,并在该馆热情支持下,复印了一批其中较为主要的原宗文件。现根据这批资料试从下列几个方面矛以综合分述,作为曲江关基本史料提供查考。
(一)组织机构
⑴总关曲江关是在接管广东区货运稽查处的基础上于日成立。重庆总税务司署调配梧州关税务司拔士(E.Bathurst,英籍)为曲江关税务司,海关原派驻广东货运稽查处任副处长的俞逵为署理副税务司,在拔士未到任前代行税务司职务。总关最初设在韶关南郊马坝货运稽查处原址,1942年2月移至韶关市北黄田坝。内部设总务、验估、缉私三个课和监察长室(总务课相当于货运监管课—笔者注)。1944年8月,日军自广州向北进犯,总关迁往粤东梅县,内部增设秘书室与会计课。
⑵潮梅区办事处与梅县分署
1942年5月初,在已开征战时消费税,新设一批内陆分卡之后,曲江关获准于揭阳设潮梅区办事处,派原视察员四等一级帮办杨某为主任兼分卡主任,负责管理粤东各分卡事务与部分人事调配。7月潮梅区办事处迁往梅县,为总关可能东迁预作准备。9月总关派副税务司俞逵主管该办事处,对外改称曲江关梅县分署,杨改任分署总务课主任,协助指导各分卡工作。总务课内设报单、复核、验估、统计等台,审核和处理各分卡所送报单副本,并汇总各卡缉私月报和年报,摘要上报总关。1943年9月调返总关,10月派署理副税务司林传衮至梅县,奉命取消分署名义,1944年1月正式接任驻梅县副税务司职务。同年8月总关迁至梅县,该地办事处机构撤销。
⑶分支卡所
1942年1月上、中旬,曲江关先后接管货运稽查处所属西江芦苞、东江惠阳和粤东沿海地区甲子、神泉、揭阳、黄岗等站所,转设为海关分卡(揭阳设海门、钱岗、炮台3支卡)。拔士1月下旬到职,2月正式接管长沙关韶关办事处及其所辖北江、公路、铁路三分卡和驻南雄机场办事处以及九龙关乌坎分卡,3月接管福州关东陇分卡和留隍货运稽查站。4月15日开征战时消费税后,除4月底接管梧州关清远分卡(芦苞分卡于6月撤退后未再重开),6月在大鹏湾海岸设三多祝分卡(8月改海门支卡为分卡)外,又相继在内陆一些交通要道和货物运销中心城镇增设一大批新的分支卡所,如:5月设梅县分卡与所属梅江支卡,老隆分卡与所属公路支卡、龙门分卡;6月设平远分卡、汤坑分卡、大埔分卡与所属韩江支卡;7月设连县分卡;9月设韶关浈江分卡;10月设韶关邮包查验所;11月设清远彭街支卡。关区范围大为扩展。
1943年至1945年8月,日军在走向最后失败前滥施轰炸,频频进犯,关区分支机构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动荡、剧烈变化时期。
1943年1月,惠阳、揭阳、东陇、曲江相继被炸,某分卡关员住房炸毁。同月设兴宁分卡,三多祝分卡撤迁淡水,设淡水分卡;关闭海门分卡;3月关闭乌坎、神泉二卡,改设陆丰和惠来二分卡;5月,设惠阳陈江桥检查所(12月关闭);6月设连县星子支卡。年内彭街、。钱岗、炮台三支卡先后关闭;清远、淡水、黄岗等分卡相继撤退,但不久又都重开。11月东陇分卡关闭,人员撤至河婆;12月设河源支卡。
1944年1月设河婆支卡;2月曲江公路分卡设五里亭支卡;4月曲江被炸,铁路、北江、浈江三分卡改支卡,公路分卡关闭,改设武江支卡,设韶关分卡管理上述各支卡;5月设海丰支卡,属陆丰分卡;6月铁路当局开始拆轨北运,7月韶关分卡撤退,8月又恢复;12月初清远被炸;同月9日揭阳沦滔,揭阳、汤坑二分卡相继于7日和9日撤退。
1945年1月初,日军宛如困兽犹斗,继续向粤东沿海地区及粤汉线南段大举进犯,清远、韶关、淡水、惠阳、陆丰、惠来等分卡和海丰支卡先后撤退;4月初惠阳分卡重开,5月底再次撤退,6月底日军退出河源,7月又复重开;黄岗分卡7月19日撤退。2月12日战时消费税在曲江关区停征后,兴宁分卡、老隆公路支卡、连县公路支卡与大埔韩江支卡于3月关闭。8月,日本投降。9月30日,老隆、大埔、河婆三分卡和梅城支卡关闭。由于邮电通讯困难,连县分卡和星子支卡到10月27日始关闭。汤坑、留隍二分卡在伪潮海关被接管后已失去存在价值,于12月底关闭。剩下惠阳分卡和梅县梅江支卡至日与曲江关总关同时裁撤。(附1942年—1943年曲江机构分布图)(详见附图)
(二)人员配备
⑴配备概况
以总税务司署调配为主,关区录用补充,两者大体参半。1943年12月,曲江关全关区人员共194人,属总税务司调配的102人,关区录用的92人;1944年12月,上列人数分别增为237、121及116。两类人员如按职别分类,具体人数有如下面两表:
甲、总税务司调配人员(又称列名职员录人员Service-listed Staff)
1943年12月
12 2 14 5 2 2
1 1 12 1 11 36 12
1944年12月
12 7 22 4 4 5
1 3 8 1 16 34 17
乙、关区录用人员
1943年12月
1 — 23 12 — 3 23 25 5
1944年12月
1 7 34 10 2 4 22 32 4
附注:①甲类人中除外籍人员、文牍员、打字员外,大多毕业于税务专门学校,受过海关专业培训,可在各关之间统一调配。②乙类人员,部分来自原货运稽查处站所,部分为总关面试录用,其中少数后经考试合格转为甲类人员,其余多属就地雇用。
⑵分卡人员配备
全关80%以上人员分配在各分卡。一些主要分卡如揭阳、惠阳、清远、韶关公路、老隆等都有10名以上人员,大多配备监察员或验货员(或两者均有)、稽查员、查缉员、办事员、水手及分卡杂役等(少数配有分卡税务员或试用本口税务员)。一些较小的分卡如陆丰、黄岗、留隍只有4至5人,除监察员或验货员任主管外,另加稽查员、办事员或查缉员(或两者均有)和杂役各一人而已。揭阳、惠阳、连县、汤坑等分卡另借用缉私站所税警10名、8名、6名不等。
分卡主任一般由监察员或验货员担任,支卡由稽查员负责。个别分卡,如揭阳、河源曾一度派低级帮办往任主任,1944年4月以后的韶关分卡派高级税务员负责,1945年有段时间由署理监察长任主任。
⑶历任税务司姓名、职务与任期
(E.Bathurst,英籍)
1942年1月下旬—1944年8月
署理副税务司代行税务司职务
1942年1月1日—22日
副税务司署理税务司
1944年8月—1945年9月
署理副税务司代行税务司职务
1945年9月—1946年2月
⑷关监督 1942年由雷州关监督崔广秀兼任,1943年崔移驻韶关,1945年1月日军进犯韶关以后,与总关失去联系。
(三)主要业务活动
⑴监管检查货运
曲江关监管检查货运的主要任务,一是根据国统区有关进出口管理条例,检查设卡地点过往车、船及其所载货物有无禁止、限制进出口物品或资敌物资;二是执行征收各项税款的有关税则、条例、检查上述车、船,核对或查验货物是否与申报相符,防止偷税漏税。
该关无监管货运数量上的完整资料,下面仅是部分分卡有关这方面的一些分散统计数字:
老隆:1942年8月,进出民船442只,汽艇93艘;进出卡车288辆,过境卡车913辆;另检查肩挑者1825人。
1943年3月,进出民船433只,汽艇85艘;进出卡车866辆,过境卡车1276辆。
曲江公路:1943年3月,检查进出卡车1511辆,其他车辆及肩挑者过卡时亦予以检查。
惠阳:1943年6月,过卡结关进出民船896只,汽艇196艘。
清远:1944年4月,过卡民船1502只,检查1078艘,彻底检查408艘。
韶关武江:1944年4月,检查进出民船与驳船284只;每日检查进出站火车慢车10车次。
关于进出口与转口货物的水陆检查由海关主管,国民党政府迭有明文规定,曲江关分支卡所对过卡车船货物大多单独执行检查。但由于缉私署按规定可配合海关共同执行缉私任务,统一检查货运,该署在广东的处、站主动出面组织联合检查工作。年先后在清远、连县、老隆、梅县、黄岗等的成立了联检机构,参加者有海关、缉私处、税务局、直接税局、盐务局、专卖局等单位。曲江关的缉私年报先后提到:“在所有情况下,缉私处都承认我们的领导地位,即使有时这种领导权名义多于实际”,“参加联检的海关关员保持了与其他单位主管之间的友好关系,关于海关是货物检查的唯一主管机关的规定为其他单位所遵守。”1945年初尚有韶关和兴宁两处联检站。上述两地分卡撤退、关闭后,曲江关完全退出了联检机构。
征税是曲江关的一项重要业务。开征战时消费税后,其重要性更为突出起来。4年共征各种税款2.96亿元。其中:
①转口税:至日停征止,共85.9万元;②出口税:1942年征收177元,直到抗战胜利后有
些物品出口解禁,1945年征收48.5万元;①②两项加在一起,占4年税收总额的0.4%;
③进出口税附加税和赈灾附加税:两者均按进出口税额
的5%征收,4年共征收1204万元,占税收总额的4%;
④进口税:主要征税进口货物为棉纱、棉布匹、西药、
轮胎、汽车零件等,大多自香港及广州、汕头等沦陷区经陆路或沿海途径辗转运进。4年共征收12043.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40.64%。
⑤战时消费税:此税是国民党政府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治上不得人心、财政上日益窘迫的情况下推出的一种新税,名为取代海关原征的转口税,实则其征税范围远较广泛,其应税货物分普通日用品、非必需品、半奢侈品、奢侈品四类,分别按5%、10%、15%、20%计征,由海关设卡征收。
甫经受命代行国统区总税务司职务的英籍税务司周理(Jolly)面对开征新税任务,既感责任艰巨,同时似又看到这将为长期以来在英籍总税务司掌管下,为维护外国殖民者特别是大英帝国的利益起过重要作用、现已偏安内陆处境式微的海关系统带来一次重整旗鼓的机会。为此,他发出一系列指示,要求各关既要全力以赴,又要格外谨慎从事。如在日下达新税暂行条例草案的机要通令中写道:“政府在当前国难时期评价海关根据我们能征收税款多少多于看我们在其他方面的活动。…实施新税条例成功与否对整个海关今后的力量与福利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同月24日对所有新设分卡主任发出的电令中,要求他们应隐名匿姓以商人身份赶赴任所,一俟接到开征新税电令,立即持函拜访当地县长与警察局长,公开身份与任务,要求支持合作。
1942年4月15日战时消费税在曲江关区正式开征。如所预料,工作并不顺利。在此之前揭阳于3月22日发生某鱼行纠众阻挠海关征税工作,打伤分卡人员的事件。新税开征后,不仅案件悬未解决,该地商人仍不断向上控告海关,要求裁撤分卡并恐吓分卡人员,使巡逻工作无法进行。受其影响,梅县地区商人对海关亦持不理睬态度。6月,拔士一面亲与省当局交涉,一面派英籍监察员Wrigth前往代理分卡主任,就地督促处理此事。许是慑于洋员出面,省方终于8月派省缉私税警大队将级指挥官汤毅生到揭,经过调查,决定:拘留有关肇事者,着其赔偿关员损失和医药费,并登报道歉。关员方面的不正当行为由海关加以处理。案件至此解决,海关得以恢复正常征税工作。同年8月16日起广东省战时消费税应税物品减少13种,主要的木材、纸、竹、夏布、锡、锡箔、植物油等。
自日开征至日停征止,在2年10个月里,曲江关共征战时消费税16246.7万元,占年税收总额的54.8%,其中万元,万元,万元,万元。(附4年各项税收分类统计表)
曲江关1942年&-1945年各项税收统计表(单位:国币元)
战时消费税
进口税附加
进口税赈灾附加
出口税附加
出口税赈灾附加
曲江关地处战区省份,开征战时消费税后,虽增设了不少内陆分支机构,但与敌占区犬牙交错地相邻的第一、二线分卡仍占多数,情况动荡复杂,大量走私均有武装押送,专循小道绕过关卡,海关人员不足,又无武器装备,开展缉私比较困难。平时多数分卡一般仅由一名稽查员随带一名水手在卡所附近执行巡逻,缉获有限。不少缉案纯靠一些扼制水陆交通要道的分卡通过检查、查验车船、货物发现或由缉私处所及其他单位查获移交。
4年共缉获走私案件4747宗(含其他单位移交1630宗)。其中宗(含移交394宗);宗(含移交876宗);宗(含移交360宗);宗(移交案件宗数不详)。
该关1943年6月份缉私月报内载有各分卡较完整的统计数字,特综合摘录列表如下,借供“以窥全豹”参考:
单位:国币元
曲江公路、铁路、浈江、北江、邮包查验
连县、清远
惠阳、乌坎
老隆、兴宁、梅县
汤坑、揭阳
其他单位移交
附注:移交单位主要为曲江、惠阳、兴宁、揭阳、淡水、陆丰、清远、老隆、梅县、黄岗等地缉私站、所(占移交宗数的84%),其余有韶关军事检查站以及地点不详的宪兵、税警等。
4年全关罚没收入有如下表(单位:国币元)
曲江关各分卡定期上报缉私月报和年报,由总关综合报送总税务司署,内容尚属翔实,现选摘其中一些片断备考:
1942年月报:7月,汤坑:当地土著由武装押运走私钨矿石出口。8月,黄岗:大量桐油存于高陂,一部分由强大武装押运,通过饶平、潮安边界分批运往沦陷区。大米亦大量走私出口。同月,三多祝、神泉二卡报告,同样有钨矿石走私活动。
年报:大米一经到达敌区附近地域,价格即提高一倍,内地专卖局收购钨矿石每司担仅一千元,到敌占区则可售八千元。…洋货走私时起时伏,全视沦陷口岸汕、穗和香港地区控制松紧而定。小额洋货由小商冒充难民携带进口。
1943年月报:6月,惠阳:有势力人物勾结军方走私,伪装军用物资由强大武装押运。7月,东陇:顺风时用帆船载禁进物品香烟、人造丝等至沿海某地,夜间由武装押运内地。大米从莲阳、店市私运临近敌占区。12月,惠来:(分卡12月28日致拔士秘函)据调查,葵潭有一转运借退隐将军势力,武装护运肩挑货物(现值渔季,每天有百余担)往返于葵潭与流沙之间,按货值收保护费50至100元不等。从葵潭运干鱼产品往流沙和鲤湖,回程运钨、桐油、苎麻走私出口物品。
年报:钨、水银、米、油走私往敌区从换取棉布匹、西药、香烟等,无法估计其规模。一般认为该年广东大饥荒是导致大米走私的主要原因。
1944年月报:1月,留隍:由于敌占区需求大,花生油走私猖獗,由肩挑一村过一村地私运。河婆:限出物品花生油、桐油、苎麻在有势力人物庇护下,从内地逐村挑运至海丰、汕尾运往敌区。
年报:8月日军在东江地区停止军事活动后,贸易迅速回苏,11月走私又达高潮,食品、花生油、钨矿石、米谷大规模走私往敌占区。私运洋货亦趋活跃,有烟纸、化妆品、毛线、颜料、洋参等。
1945年月报:1月,缉私处裁撤,缉私职责全部由海关担负。盐务局盐警只限于保护盐务财产,押送税款及盐区内的缉私工作。2月和3月,粤汉线广东全线和沿海重要贸易地点淡水、揭阳、惠来等被侵占,东江地区与沦陷区贸易与走私全部停顿。
年报:日本投降后,区内物价随即狂跌,但不久又出现大起伏,至11月初各种货价忽又往上飞涨,而沿海光复区的洋货价格据说反比内地高。在此情况下,非法贸易商自不顾从事其行当了。
(四)其他史料备考
⑴与英国陆军联络处驻广东联络员的关系
该处派有驻惠阳、惠来、陆丰等地联络站,经费悉由总税务司署令曲江关拨付,该关税务司1945年经常托联络员代拍电报或转寄函件往重庆总税务司。日联络员商请每月拨100万元(国币,下同),已予同意,拟请从该款按月拨给惠来及陆丰二站各1万元。12月25日,该关通知联络员,已拨惠阳站170万元。日,该关税务司黄以半官式函通知陆丰分卡主任苏:收到兴宁英国联络处1.5万元,由该卡转交陆丰联络站作为1月份经费;同日半官式函通知淡水分卡主任张:英联络处汤普森上校(W.J.Thompson)将于2月28日左右来淡水,到时付给40万元,作为汇总关税款。
⑵工资待遇与生活费用
①据曲江关编送的1944年预算资料,该关1943年12月员工人均工资待遇有如下两表:
甲.总税务司调配人员单位:国币元
税务司(英籍)
署理副税务司
文牍员、打字员
监察长(1人为署理)
(以上表内未包括试用人员)
乙.关区录用人员单位:国币元
水手、听差、苦力等
注:各项补贴中以应急补助、米贴、生活费补助等3项为主(在甲类人员补贴总额中占81.1%;乙类人员补贴总额中占95%,其余5%为年终奖金)。甲类人员另有银价工资调整(占16.5%)、房租、署理、主管职务等补贴。英籍税务司尚享有英磅津贴、移外津贴并配备佣人2至3等特殊待遇。
②生活费用情况:部分分卡有以下一些这方面的分散报导,可略资对照参考。
乌坎:1942年2月中旬,米每司担400元(合每市担333元),柴每司担35元,盐每司担200元,肉每斤10元,鱼每斤10元,菜每斤7元。关员每人每月仅膳食费一项即需270元。
黄岗:1942年7月,次等米每公担800元。
曲江关:1943年6月,缉私月报所附其他机关移交案件清表列有多宗花生油,大部分估价为每公斤23元(海关缉案货物估价,一般较市场零售价低20%至30%--笔者注)。
清远:1944年2月,当地米价每司担2000元。
③一些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重庆总税务司署为及时掌握情况,加强管理控制,规定了国统区各关必须编送的报告和执行某些制度的一些具体内容。现择要简介几例于下:
分卡办事细则:年先后有20几个分卡(包括2个支卡和1个支所)制订,主要内容有:⒈概况:设置日期,地理位置,卡址,办公和生活服务用房(面积和租期),支卡与分所,当地银行与电讯机构;⒉人员与各自具体工作职责:主任(职称)、验货员、稽查员、查缉员、办事员、水手、苦力、税警等均一一注明;⒊办公时间;⒋工作程序:分卡主要职能(征税或缉私),民船货物,卡车货物,陆上运输货物,邮包;⒌估价工作;⒍办公用具设备。
缉私年报(、1945):⒈概述;⒉分卡变动;⒊走私情况(主要物品、方式或主要分卡摘要,各年着重点不一);⒋缉私工作;⒌与缉私处及其他单位合作情况;⒍联合检查站;⒎缉案与罚没收入;⒏税收。1942年报内容大体相同,但较简单。
缉私月报:总关月报内容,除首尾两部分与年报1、7两项相似外,中间部分为全关区各分卡缉私月报的摘要。分卡月报年称为贸易与缉私月报,内容有⒈贸易:影响贸易的当地情况,主要付税物品与其前景,海关管理效力与改进建议;⒉走私:概况,缉私工作,缉案宗数与价值,其他单位移交宗数及价值并列表;⒊改进当地缉私工作意见。
视察员视察要点:⒈分卡员工生活与工作存在何种困难,有无可能加以解决;⒉卡址是否位于最适当地点,房屋有无妥善修整,可象关产样子;⒊是否悬挂国旗,有无明显展贴海关通告等的布告栏;⒋了解税警、武器等情况,分卡关员对其如何管理,税警有无适当住房;⒌分卡关员是否正确理解财会制度(见拔士日致揭阳代主任英籍监察员雷特(Wright)半官性函,函中嘱其返回总关途中视察留隍、梅县、老隆等分卡,如费时不长,可包括大埔、平远。此外,拔士还先后于同年7月3、25、28日和8月6日,以半官性函令梅县四等帮办杨前往视察神泉、东陇、黄岗等分卡。除了解上述5点内容外,尚要求核实黄岗所报次米每公担800元是否太高,为东陇安排汇解税款方法并彻底调查该卡主任为何将缉获走私花生油任意拍卖给商人,该商人是谁等等问题)。
分卡地区略图与主要应完和免完战时消费税物品表:拔士于日以半官性函下达代总税务司机要通令,要求各分卡立即造送该项略图与主要应税和免税清表并附有曲江区分卡略图与清表样本作参考,通令说明此项资料亟需报送政府,以作增设、调整分卡的有力依据。随后不少分卡陆续遵照造送。
(录入:田岚)
曲江关()史料存考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针对原驻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署为日伪所强行接管,国民党政府于重庆另组国统区海关总税务司署,并在接近战区省份增设兰州、西安、洛阳、上饶、曲江等五个关,加上原有的重庆、万县、沙市、长沙、瓯海、闽海、梧州、雷州、南宁、昆明、龙州等关,至此,国统区共管辖16个关区及其广布的分支关卡,与沦陷区日伪统治下的沿海和各关形成分裂并存局面。
曲江关从日成立至日撤销止,共存在4年零39天。总关原设粤北曲江(又称韶关),后东迁梅县,先后在广东北部和东部内陆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设立过大小分支机构30来处,配备人员200名左右名。4年共征收各项税款国币2.96亿余元,其中战时消费税和进口税两项分别约占55%和41%,其他税项占4%;缉获走私案件4.7千余宗(含其他单位移交1.6千余宗),罚没收入国币1.7千余万元。
上述概况,表明该关已成为内地税关和沿海海关两种性能兼而有之的一个关。但在内部组织、人事管理以至业务规章等方面,则和国统区其他各关一样,基本上仍沿袭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强加于旧中国的半殖民地洋关制度。其主要标志之一是:由外籍总税务司操掌海关行政管理大权,各关税务司直接对总税务司负责,各项事务均按后者指示办理。同时为了便于把持控制,内部一切行文,包括各种报告、统计、图表等概用英文撰写,小至分卡与支卡之间来往函件,即使均为中国人员亦得使用外文,不能例外。旧中国久遭屈辱,海关主权旁落留下的这种畸形历史烙印,给海关史籍查考整理工作也平添了某些困难。
广东历史档案馆存有曲江关全宗361卷,绝大部分为外文资料。月,笔者随同汕头海关编志办公室几位同志前至该馆查阅旧潮海关历史档案时,曾抽出部分时间,对该361卷进行选阅、摘录,并在该馆热情支持下,复印了一批其中较为主要的原宗文件。现根据这批资料试从下列几个方面矛以综合分述,作为曲江关基本史料提供查考。
(一) 组织机构
⑴总关 曲江关是在接管广东区货运稽查处的基础上于日成立。重庆总税务司署调配梧州关税务司拔士(E.Bathurst,英籍)为曲江关税务司,海关原派驻广东货运稽查处任副处长的俞逵为署理副税务司,在拔士未到任前代行税务司职务。总关最初设在韶关南郊马坝货运稽查处原址,1942年2月移至韶关市北黄田坝。内部设总务、验估、缉私三个课和监察长室(总务课相当于货运监管课—笔者注)。1944年8月,日军自广州向北进犯,总关迁往粤东梅县,内部增设秘书室与会计课。
⑵潮梅区办事处与梅县分署
1942年5月初,在已开征战时消费税,新设一批内陆分卡之后,曲江关获准于揭阳设潮梅区办事处,派原视察员四等一级帮办杨某为主任兼分卡主任,负责管理粤东各分卡事务与部分人事调配。7月潮梅区办事处迁往梅县,为总关可能东迁预作准备。9月总关派副税务司俞逵主管该办事处,对外改称曲江关梅县分署,杨改任分署总务课主任,协助指导各分卡工作。总务课内设报单、复核、验估、统计等台,审核和处理各分卡所送报单副本,并汇总各卡缉私月报和年报,摘要上报总关。1943年9月调返总关,10月派署理副税务司林传衮至梅县,奉命取消分署名义,1944年1月正式接任驻梅县副税务司职务。同年8月总关迁至梅县,该地办事处机构撤销。
⑶分支卡所
1942年1月上、中旬,曲江关先后接管货运稽查处所属西江芦苞、东江惠阳和粤东沿海地区甲子、神泉、揭阳、黄岗等站所,转设为海关分卡(揭阳设海门、钱岗、炮台3支卡)。拔士1月下旬到职,2月正式接管长沙关韶关办事处及其所辖北江、公路、铁路三分卡和驻南雄机场办事处以及九龙关乌坎分卡,3月接管福州关东陇分卡和留隍货运稽查站。4月15日开征战时消费税后,除4月底接管梧州关清远分卡(芦苞分卡于6月撤退后未再重开),6月在大鹏湾海岸设三多祝分卡(8月改海门支卡为分卡)外,又相继在内陆一些交通要道和货物运销中心城镇增设一大批新的分支卡所,如:5月设梅县分卡与所属梅江支卡,老隆分卡与所属公路支卡、龙门分卡;6月设平远分卡、汤坑分卡、大埔分卡与所属韩江支卡;7月设连县分卡;9月设韶关浈江分卡;10月设韶关邮包查验所;11月设清远彭街支卡。关区范围大为扩展。
1943年至1945年8月,日军在走向最后失败前滥施轰炸,频频进犯,关区分支机构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动荡、剧烈变化时期。
1943年1月,惠阳、揭阳、东陇、曲江相继被炸,某分卡关员住房炸毁。同月设兴宁分卡,三多祝分卡撤迁淡水,设淡水分卡;关闭海门分卡;3月关闭乌坎、神泉二卡,改设陆丰和惠来二分卡;5月,设惠阳陈江桥检查所(12月关闭);6月设连县星子支卡。年内彭街、。钱岗、炮台三支卡先后关闭;清远、淡水、黄岗等分卡相继撤退,但不久又都重开。11月东陇分卡关闭,人员撤至河婆;12月设河源支卡。
1944年1月设河婆支卡;2月曲江公路分卡设五里亭支卡;4月曲江被炸,铁路、北江、浈江三分卡改支卡,公路分卡关闭,改设武江支卡,设韶关分卡管理上述各支卡;5月设海丰支卡,属陆丰分卡;6月铁路当局开始拆轨北运,7月韶关分卡撤退,8月又恢复;12月初清远被炸;同月9日揭阳沦滔,揭阳、汤坑二分卡相继于7日和9日撤退。
1945年1月初,日军宛如困兽犹斗,继续向粤东沿海地区及粤汉线南段大举进犯,清远、韶关、淡水、惠阳、陆丰、惠来等分卡和海丰支卡先后撤退;4月初惠阳分卡重开,5月底再次撤退,6月底日军退出河源,7月又复重开;黄岗分卡7月19日撤退。2月12日战时消费税在曲江关区停征后,兴宁分卡、老隆公路支卡、连县公路支卡与大埔韩江支卡于3月关闭。8月,日本投降。9月30日,老隆、大埔、河婆三分卡和梅城支卡关闭。由于邮电通讯困难,连县分卡和星子支卡到10月27日始关闭。汤坑、留隍二分卡在伪潮海关被接管后已失去存在价值,于12月底关闭。剩下惠阳分卡和梅县梅江支卡至日与曲江关总关同时裁撤。(附1942年—1943年曲江机构分布图)(详见附图)
(二) 人员配备
⑴配备概况
以总税务司署调配为主,关区录用补充,两者大体参半。1943年12月,曲江关全关区人员共194人,属总税务司调配的102人,关区录用的92人;1944年12月,上列人数分别增为237、121及116。两类人员如按职别分类,具体人数有如下面两表:
甲、总税务司调配人员(又称列名职员录人员Service-listed Staff)
1943年12月
1 2 2 14 5 2 2
1 1 12 1 11 36 12
1944年12月
1 2 7 22 4 4 5
1 3 8 1 16 34 17
乙、关区录用人员
1943年12月
1 — 23 12 — 3 23 25 5
1944年12月
1 7 34 10 2 4 22 32 4
附注:①甲类人中除外籍人员、文牍员、打字员外,大多毕业于税务专门学校,受过海关专业培训,可在各关之间统一调配。②乙类人员,部分来自原货运稽查处站所,部分为总关面试录用,其中少数后经考试合格转为甲类人员,其余多属就地雇用。
⑵分卡人员配备
全关80%以上人员分配在各分卡。一些主要分卡如揭阳、惠阳、清远、韶关公路、老隆等都有10名以上人员,大多配备监察员或验货员(或两者均有)、稽查员、查缉员、办事员、水手及分卡杂役等(少数配有分卡税务员或试用本口税务员)。一些较小的分卡如陆丰、黄岗、留隍只有4至5人,除监察员或验货员任主管外,另加稽查员、办事员或查缉员(或两者均有)和杂役各一人而已。揭阳、惠阳、连县、汤坑等分卡另借用缉私站所税警10名、8名、6名不等。
分卡主任一般由监察员或验货员担任,支卡由稽查员负责。个别分卡,如揭阳、河源曾一度派低级帮办往任主任,1944年4月以后的韶关分卡派高级税务员负责,1945年有段时间由署理监察长任主任。
⑶历任税务司姓名、职务与任期
(E.Bathurst,英籍)
1942年1月下旬—1944年8月
署理副税务司代行税务司职务
副税务司署理税务司
1944年8月—1945年9月
署理副税务司代行税务司职务
1945年9月—1946年2月
⑷关监督 1942年由雷州关监督崔广秀兼任,1943年崔移驻韶关,1945年1月日军进犯韶关以后,与总关失去联系。
(三)主要业务活动
⑴监管检查货运
曲江关监管检查货运的主要任务,一是根据国统区有关进出口管理条例,检查设卡地点过往车、船及其所载货物有无禁止、限制进出口物品或资敌物资;二是执行征收各项税款的有关税则、条例、检查上述车、船,核对或查验货物是否与申报相符,防止偷税漏税。
该关无监管货运数量上的完整资料,下面仅是部分分卡有关这方面的一些分散统计数字:
老隆:1942年8月,进出民船442只,汽艇93艘;进出卡车288辆,过境卡车913辆;另检查肩挑者1825人。
1943年3月,进出民船433只,汽艇85艘;进出卡车866辆,过境卡车1276辆。
曲江公路:1943年3月,检查进出卡车1511辆,其他车辆及肩挑者过卡时亦予以检查。
惠阳:1943年6月,过卡结关进出民船896只,汽艇196艘。
清远:1944年4月,过卡民船1502只,检查1078艘,彻底检查408艘。
韶关武江:1944年4月,检查进出民船与驳船284只;每日检查进出站火车慢车10车次。
关于进出口与转口货物的水陆检查由海关主管,国民党政府迭有明文规定,曲江关分支卡所对过卡车船货物大多单独执行检查。但由于缉私署按规定可配合海关共同执行缉私任务,统一检查货运,该署在广东的处、站主动出面组织联合检查工作。年先后在清远、连县、老隆、梅县、黄岗等的成立了联检机构,参加者有海关、缉私处、税务局、直接税局、盐务局、专卖局等单位。曲江关的缉私年报先后提到:“在所有情况下,缉私处都承认我们的领导地位,即使有时这种领导权名义多于实际”,“参加联检的海关关员保持了与其他单位主管之间的友好关系,关于海关是货物检查的唯一主管机关的规定为其他单位所遵守。”1945年初尚有韶关和兴宁两处联检站。上述两地分卡撤退、关闭后,曲江关完全退出了联检机构。
征税是曲江关的一项重要业务。开征战时消费税后,其重要性更为突出起来。4年共征各种税款2.96亿元。其中:
①转口税:至日停征止,共85.9万元;②出口税:1942年征收177元,直到抗战胜利后有
些物品出口解禁,1945年征收48.5万元;①②两项加在一起,占4年税收总额的0.4%;
③进出口税附加税和赈灾附加税:两者均按进出口税额
的5%征收,4年共征收1204万元,占税收总额的4%;
④进口税:主要征税进口货物为棉纱、棉布匹、西药、
轮胎、汽车零件等,大多自香港及广州、汕头等沦陷区经陆路或沿海途径辗转运进。4年共征收12043.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40.64%。
⑤战时消费税:此税是国民党政府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治上不得人心、财政上日益窘迫的情况下推出的一种新税,名为取代海关原征的转口税,实则其征税范围远较广泛,其应税货物分普通日用品、非必需品、半奢侈品、奢侈品四类,分别按5%、10%、15%、20%计征,由海关设卡征收。
甫经受命代行国统区总税务司职务的英籍税务司周理(Jolly)面对开征新税任务,既感责任艰巨,同时似又看到这将为长期以来在英籍总税务司掌管下,为维护外国殖民者特别是大英帝国的利益起过重要作用、现已偏安内陆处境式微的海关系统带来一次重整旗鼓的机会。为此,他发出一系列指示,要求各关既要全力以赴,又要格外谨慎从事。如在日下达新税暂行条例草案的机要通令中写道:“政府在当前国难时期评价海关根据我们能征收税款多少多于看我们在其他方面的活动。…实施新税条例成功与否对整个海关今后的力量与福利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同月24日对所有新设分卡主任发出的电令中,要求他们应隐名匿姓以商人身份赶赴任所,一俟接到开征新税电令,立即持函拜访当地县长与警察局长,公开身份与任务,要求支持合作。
日战时消费税在曲江关区正式开征。如所预料,工作并不顺利。在此之前揭阳于3月22日发生某鱼行纠众阻挠海关征税工作,打伤分卡人员的事件。新税开征后,不仅案件悬未解决,该地商人仍不断向上控告海关,要求裁撤分卡并恐吓分卡人员,使巡逻工作无法进行。受其影响,梅县地区商人对海关亦持不理睬态度。6月,拔士一面亲与省当局交涉,一面派英籍监察员Wrigth前往代理分卡主任,就地督促处理此事。许是慑于洋员出面,省方终于8月派省缉私税警大队将级指挥官汤毅生到揭,经过调查,决定:拘留有关肇事者,着其赔偿关员损失和医药费,并登报道歉。关员方面的不正当行为由海关加以处理。案件至此解决,海关得以恢复正常征税工作。同年8月16日起广东省战时消费税应税物品减少13种,主要的木材、纸、竹、夏布、锡、锡箔、植物油等。
自日开征至日停征止,在2年10个月里,曲江关共征战时消费税16246.7万元,占年税收总额的54.8%,其中万元,万元,万元,万元。(附4年各项税收分类统计表)
曲江关1942年&-1945年各项税收统计表(单位:国币元)
战时消费税
进口税附加
进口税赈灾附加
出口税附加
出口税赈灾附加
曲江关地处战区省份,开征战时消费税后,虽增设了不少内陆分支机构,但与敌占区犬牙交错地相邻的第一、二线分卡仍占多数,情况动荡复杂,大量走私均有武装押送,专循小道绕过关卡,海关人员不足,又无武器装备,开展缉私比较困难。平时多数分卡一般仅由一名稽查员随带一名水手在卡所附近执行巡逻,缉获有限。不少缉案纯靠一些扼制水陆交通要道的分卡通过检查、查验车船、货物发现或由缉私处所及其他单位查获移交。
4年共缉获走私案件4747宗(含其他单位移交1630宗)。其中宗(含移交394宗);宗(含移交876宗);宗(含移交360宗);宗(移交案件宗数不详)。
该关1943年6月份缉私月报内载有各分卡较完整的统计数字,特综合摘录列表如下,借供“以窥全豹”参考:
单位:国币元
曲江公路、铁路、浈江、北江、邮包查验
连县、清远
惠阳、乌坎
老隆、兴宁、梅县
汤坑、揭阳
其他单位移交
附注:移交单位主要为曲江、惠阳、兴宁、揭阳、淡水、陆丰、清远、老隆、梅县、黄岗等地缉私站、所(占移交宗数的84%),其余有韶关军事检查站以及地点不详的宪兵、税警等。
4年全关 罚没收入有如下表(单位:国币元)
曲江关各分卡定期上报缉私月报和年报,由总关综合报送总税务司署,内容尚属翔实,现选摘其中一些片断备考:
1942年月报:7月,汤坑:当地土著由武装押运走私钨矿石出口。8月,黄岗:大量桐油存于高陂,一部分由强大武装押运,通过饶平、潮安边界分批运往沦陷区。大米亦大量走私出口。同月,三多祝、神泉二卡报告,同样有钨矿石走私活动。
年报:大米一经到达敌区附近地域,价格即提高一倍,内地专卖局收购钨矿石每司担仅一千元,到敌占区则可售八千元。…洋货走私时起时伏,全视沦陷口岸汕、穗和香港地区控制松紧而定。小额洋货由小商冒充难民携带进口。
1943年月报:6月,惠阳:有势力人物勾结军方走私,伪装军用物资由强大武装押运。7月,东陇:顺风时用帆船载禁进物品香烟、人造丝等至沿海某地,夜间由武装押运内地。大米从莲阳、店市私运临近敌占区。12月,惠来:(分卡12月28日致拔士秘函)据调查,葵潭有一转运借退隐将军势力,武装护运肩挑货物(现值渔季,每天有百余担)往返于葵潭与流沙之间,按货值收保护费50至100元不等。从葵潭运干鱼产品往流沙和鲤湖,回程运钨、桐油、苎麻走私出口物品。
年报:钨、水银、米、油走私往敌区从换取棉布匹、西药、香烟等,无法估计其规模。一般认为该年广东大饥荒是导致大米走私的主要原因。
1944年月报:1月,留隍:由于敌占区需求大,花生油走私猖獗,由肩挑一村过一村地私运。河婆:限出物品花生油、桐油、苎麻在有势力人物庇护下,从内地逐村挑运至海丰、汕尾运往敌区。
年报:8月日军在东江地区停止军事活动后,贸易迅速回苏,11月走私又达高潮,食品、花生油、钨矿石、米谷大规模走私往敌占区。私运洋货亦趋活跃,有烟纸、化妆品、毛线、颜料、洋参等。
1945年月报:1月,缉私处裁撤,缉私职责全部由海关担负。盐务局盐警只限于保护盐务财产,押送税款及盐区内的缉私工作。2月和3月,粤汉线广东全线和沿海重要贸易地点淡水、揭阳、惠来等被侵占,东江地区与沦陷区贸易与走私全部停顿。
年报:日本投降后,区内物价随即狂跌,但不久又出现大起伏,至11月初各种货价忽又往上飞涨,而沿海光复区的洋货价格据说反比内地高。在此情况下,非法贸易商自不顾从事其行当了。
(四)其他史料备考
⑴与英国陆军联络处驻广东联络员的关系
该处派有驻惠阳、惠来、陆丰等地联络站,经费悉由总税务司署令曲江关拨付,该关税务司1945年经常托联络员代拍电报或转寄函件往重庆总税务司。日联络员商请每月拨100万元(国币,下同),已予同意,拟请从该款按月拨给惠来及陆丰二站各1万元。12月25日,该关通知联络员,已拨惠阳站170万元。日,该关税务司黄以半官式函通知陆丰分卡主任苏:收到兴宁英国联络处1.5万元,由该卡转交陆丰联络站作为1月份经费;同日半官式函通知淡水分卡主任张:英联络处汤普森上校(W.J.Thompson)将于2月28日左右来淡水,到时付给40万元,作为汇总关税款。
⑵工资待遇与生活费用
①据曲江关编送的1944年预算资料,该关1943年12月员工人均工资待遇有如下两表:
甲. 总税务司调配人员 单位:国币元
税务司(英籍)
署理副税务司
文牍员、打字员
监察长(1人为署理)
(以上表内未包括试用人员)
乙.关区录用人员 单位:国币元
水手、听差、苦力等
注:各项补贴中以应急补助、米贴、生活费补助等3项为主(在甲类人员补贴总额中占81.1%;乙类人员补贴总额中占95%,其余5%为年终奖金)。甲类人员另有银价工资调整(占16.5%)、房租、署理、主管职务等补贴。英籍税务司尚享有英磅津贴、移外津贴并配备佣人2至3等特殊待遇。
②生活费用情况:部分分卡有以下一些这方面的分散报导,可略资对照参考。
乌坎:1942年2月中旬,米每司担400元(合每市担333元),柴每司担35元,盐每司担200元,肉每斤10元,鱼每斤10元,菜每斤7元。关员每人每月仅膳食费一项即需270元。
黄岗:1942年7月,次等米每公担800元。
曲江关:1943年6月,缉私月报所附其他机关移交案件清表列有多宗花生油,大部分估价为每公斤23元(海关缉案货物估价,一般较市场零售价低20%至30%--笔者注)。
清远:1944年2月,当地米价每司担2000元。
③一些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重庆总税务司署为及时掌握情况,加强管理控制,规定了国统区各关必须编送的报告和执行某些制度的一些具体内容。现择要简介几例于下:
分卡办事细则:年先后有20几个分卡(包括2个支卡和1个支所)制订,主要内容有:⒈概况:设置日期,地理位置,卡址,办公和生活服务用房(面积和租期),支卡与分所,当地银行与电讯机构;⒉人员与各自具体工作职责:主任(职称)、验货员、稽查员、查缉员、办事员、水手、苦力、税警等均一一注明;⒊办公时间;⒋工作程序:分卡主要职能(征税或缉私),民船货物,卡车货物,陆上运输货物,邮包;⒌估价工作;⒍办公用具设备。
缉私年报(、1945):⒈概述;⒉分卡变动;⒊走私情况(主要物品、方式或主要分卡摘要,各年着重点不一);⒋缉私工作;⒌与缉私处及其他单位合作情况;⒍联合检查站;⒎缉案与罚没收入;⒏税收。1942年报内容大体相同,但较简单。
缉私月报:总关月报内容,除首尾两部分与年报1、7两项相似外,中间部分为全关区各分卡缉私月报的摘要。分卡月报年称为贸易与缉私月报,内容有⒈贸易:影响贸易的当地情况,主要付税物品与其前景,海关管理效力与改进建议;⒉走私:概况,缉私工作,缉案宗数与价值,其他单位移交宗数及价值并列表;⒊改进当地缉私工作意见。
视察员视察要点:⒈分卡员工生活与工作存在何种困难,有无可能加以解决;⒉卡址是否位于最适当地点,房屋有无妥善修整,可象关产样子;⒊是否悬挂国旗,有无明显展贴海关通告等的布告栏;⒋了解税警、武器等情况,分卡关员对其如何管理,税警有无适当住房;⒌分卡关员是否正确理解财会制度(见拔士日致揭阳代主任英籍监察员雷特(Wright)半官性函,函中嘱其返回总关途中视察留隍、梅县、老隆等分卡,如费时不长,可包括大埔、平远。此外,拔士还先后于同年7月3、25、28日和8月6日,以半官性函令梅县四等帮办杨前往视察神泉、东陇、黄岗等分卡。除了解上述5点内容外,尚要求核实黄岗所报次米每公担800元是否太高,为东陇安排汇解税款方法并彻底调查该卡主任为何将缉获走私花生油任意拍卖给商人,该商人是谁等等问题)。
分卡地区略图与主要应完和免完战时消费税物品表:拔士于日以半官性函下达代总税务司机要通令,要求各分卡立即造送该项略图与主要应税和免税清表并附有曲江区分卡略图与清表样本作参考,通令说明此项资料亟需报送政府,以作增设、调整分卡的有力依据。随后不少分卡陆续遵照造送。
(录入:田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