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填空题比较题集锦

【大二轮――优化方案】(高考真题典题集锦)2014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集训:专题四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学和艺术含现代部分(13真题,含详解)&&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专题四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学和艺术(含现代部分)27.(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来源:www.shulihua.net]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析:选C。解答本题应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促成了小说这种世俗文学形式的繁荣。小说成了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材料说明的正是这一点。因此,A项不正确,B、D两项是世俗文学的意义,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B、D三项。28.(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析:选B。京剧脸谱来源于中国古代“傩”戏中的面具。在后来戏剧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的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真实地再现历史、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也就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排除A、C、D三项。3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选A。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及其思想是新生国家巩固政权的需要,材料正是这种需要的体现,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B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15.(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解析:选C。《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而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是明清时期,由此排除A项。“异端”思想是指明清时期出现的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君主专制等思想,由此排除B项。D项内容也应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赞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二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愿望和要求,故答案为C项。16.(2013?高考北京卷)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基本不再使用B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来源:www.shulihua.net]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C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D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臻于完善,元、明、清三代依然使用,故A项不符合题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唐代后期,商业活动渐渐不再限于两市,且由长安一处有坊墙而得出唐代普遍实行坊市制,是以点概面,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由材料中“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可知,此时英国已经是外向型经济国家,再联系19世纪中期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可知,C项符合题意;由苏联农业投资额的增长,无法得出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局面得以改变的结论,再联系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赫鲁晓夫改革可知,这一局面没有改变,故D项不符合题意。3.(2013?高考重庆卷)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因此排除A项。在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于书写的纸,因此排除B项。北宋时期,平民毕N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因此排除D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因此答案为C项。17.(2013?高考安徽卷)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解析:选D。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国家对教育卫生事业更加重视,投入日益增多,从而出现了题干所述的现象,D项是决定性因素,故选D项。1.(2013?高考四川卷)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别四幅图片所体现的书法类别。把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草书。从A项图片中“永和九年”这一信息可知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局部?摹本),属于行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具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图片体现出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的特点,排除B项;C项图片所示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属于小篆字体,排除C项;D项图片所示字体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属于草书。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故D项符合题意。14.(2013?高考四川卷)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1)根据材料1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材料2:(2)图中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材料3: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3)根据材料3,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解析:第(1)问“突出变化”根据“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订正”归纳,“积极作用”从提高国民素质、维护民主共和等角度归纳。第(2)问通过识读图片,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分析原因应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考虑。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即可得出答案,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第二小问可以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政治、经济形势等史实回答。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2)“文革”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任答其一即可)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2.(2013?高考江苏卷)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来源:www.shulihua.net]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解析:选D。准确地解读图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演变的,由此判断A项表述错误;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是草书的特点,排除B项;甲骨文是一种可以识读的文字,因此排除C项;观察图片中的文字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D项表述正确。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真题考点专题汇编_新东方网_第5页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 文章正文
19:37&&作者:新东方网整理&&来源:互联网资源&&字号:|
&&&&& (3)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②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各种因素。 (4)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
  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5)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6)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 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点拨】第(2)题,作答时注意从利弊两方面来全面归纳对铁厂发展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应全面作答。第(4)题,作答时应结合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进行作答,武汉钢铁厂属于重工业的项目,回顾相关知识,并结合一五计划的前提、特点和目的作答。
  35.(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37题)(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2分)
  【答案】(32分)
  (1)特点:国内市场区域性特征 明显;海外市场拓展;对外贸易出超。
  影响:冲击贱商传统;倭寇、“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白银流入与货币化。
  (2)观点:工商立国;与列强展开以工业为基础的商战;破除传统,培养和尊重工商技术人才。
  背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与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洋务运动。
  (3)变化: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影响:促使传统经济趋 于破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半殖民地化。
  【点拨】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时应注意对材料的理解把握。
  (1)根据特点时可从区域特征、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收入状态等角度分析说明;分析影响时可着重就对抑商政策的冲击、明朝中后期沿海地区的倭寇对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使得商业资本异常活跃等信息加以分析说明。(2)早期维新思想家的观点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分析其背景时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加以说明,同时,应联系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因而回答时应考查到列强入侵及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3)说明变化时应注意世界市场的扩大,工业品在市场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时注意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
  36.(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38题)(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来源:学科网]
  材料三 图12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 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3)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9分)
  【答案】
  (1)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3)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来源:学科网ZXXK]
  【点拨】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问通过材料中的核心信息“黄金时期”可联系到民国初期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具体状况主要依据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分布、地位等进行分析。(2)问时间是“年”,联系到这一时期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包括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加剧侵华、国民政府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等。(3)问时间是年,主要从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官僚资本的掠夺和美国的侵略等分析。
  37.(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38题)(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8分)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2分)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
  【答案】
  (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点拨】
  此题侧重对经济史和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古今贯通、中外结合,同时结合了工业发展、人均GDP与民生等热点问题的考查。
  (1)此题考查曲线图表的解读和概括能力,同时审题要把握比较和走势两个关键词,答案中要体现中与西欧三时段的走势,同时要体现两者的异同。
  (2)此题考查知识的调用能力,解题要懂得题目的转换,不考虑人口因素来分析人均GDP实际上也就是分析影响这时段经济发展的因素,此类问题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 等几个方面分析。
  (3)此题第一问不难,第二问考查阐述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突破口还是在于审题环节,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实质上还是要说明这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局限问题。
  (4)此题以中国80年代发展为中心,横纵向对比总结。
  38.(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37题)(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侵,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o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
  (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
  (1)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6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6分)
  (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6分)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6分)
  (3)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难以转化为产业工人。(4分)
  英国:工商业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4分)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中外市镇的发展情况及其分析中英城市发展不同的原因。第(1)问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其中特点由材料一中“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可知是以工商业为主;“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说明分布比较密集;“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可知范围广、与周边地区联系紧密。背景主要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和江南地区区域性分工方面来分析。第(2)问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新兴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像上海、天津等城市的兴起受商业的推动;郑州、石家庄等城市的兴起受铁路交通的影响;“帝国主义……”说明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影响方面,由于在明清时期我国城镇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而近代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分布由江浙地区转移到了沿海地区;而这些地区是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聚集地,加上交通相对发达,故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也促使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第(3)问主要考查了中英城市发展不同的原因。中国主要从近代中国受列强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来进行分析;英国主要从工业革命对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来分析。&
更多&&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导读
精彩是人生持续一辈子的过程,绝对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锤子就可以定下来的,这一锤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
学而时习之1
奇奇怪怪很古怪
简单生活123
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嬉皮光头仔
Oo槑小雅oO
briarglacier
briarglacier《优化设计》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易错题集锦(试题+答案+分析提示):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4份)&&人民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右图是某种经济形态下人们生活的写照。这种经济形态开始解体于( )。A.明朝中后期B.鸦片战争后C.洋务运动期间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答案】B【分析提示】本题考查迁移理解能力。图片显示的是自然经济形态,而这种形态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2.19世纪中叶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D.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答案】B【分析提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意味着中国逐步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即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解体了,B项正确;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后,A项错误;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干无关。3.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茶叶(担)(年平均值)生丝(匹)(年平均值)鸦片战争前50005000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答案】A【分析提示】本题考查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时代特征。表面上看,中国外贸出口增加,但联系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应明确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另一方面也加紧了对中国的工业品倾销,中国的外贸应处于被动地位。故选A项。4.(2012?江苏单科)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B.②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分析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题干没有体现出国产枪和洋枪的比较,排除②;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工业,不可混为一谈,故④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答案选A项。5.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织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一年之内,不准续添。”下列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该规定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此奏折应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快导致清政府出台该政策D.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答案】A【分析提示】分析材料可了解到,李鸿章奏请清政府限制官办和民办纺织业的规模。这一规定不利官办和民办纺织业的发展,故选A项。B项与所学不符,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D两项说法完全错误。6.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答案】D【分析提示】前三位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而且主张兴办实业,都是名副其实的近代爱国实业家。故选D项。7.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C.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答案】C【分析提示】材料的意思是官业停办或招商承办,规划经营私人或公司不能兴办的实业,以作示范,其他的“听之民办”,因此主要思想是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8.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中国商务报》报道:“风气忽开,大为更变,商务则砖瓦丝茧,官事则邮政银行铁路,一时间景运更新,中国变动之机,从未有如此之速者。”从中可知( )。①戊戌变法推动了经济发展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A.①③B.②C.②D.①④【答案】C【分析提示】由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897年”可排除①④。再结合材料的含义可知此段文字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表现。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1)徐中约教授将洋务运动分为三个阶段。上述材料反映了前两个阶段的情况。请概括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2)与第一阶段相比较,第二阶段内容出现哪些不同?并举例说明。(3)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试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局限性。(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答案】(1)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采用官办形式;强调建立科技、文化教育等近代设施,培养技术和专业人才;派遣留学生等。(2)不同:出现官督商办企业。举例:轮船招商局。出现民用企业。举例: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织布局、电报线路、修铁路等。(3)局限性:①洋务运动仅进行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革新,而没有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等。②中体西用,巩固现存秩序,布新而不除旧是其特点。③缺乏中央指导,只是一些封疆大吏发动,改革阻力大。④同一批人涉及各色各样的企业,实业家圈子小,资金有限,缺乏大众参与。⑤企业技术、管理落后,效率低。(4)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促进了东南沿海大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阶...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历史填空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