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图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

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6,试把它剪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用这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几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并计算其中一种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
试题及解析
学段:初中
学科:数学
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6,试把它剪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用这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几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并计算其中一种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
点击隐藏试题答案:
解:如图,
在图1中,两条对角线的长均为6;
在图2中,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3和$3\sqrt{13}$;
在图3中,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3\sqrt{3}$和$3\sqrt{7}$.
画出示意图给(2分),计算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给(3分),计(8分).
点击隐藏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问题,能够画出正确的图形,并作简单的计算.
该试题的相关试卷
找老师要答案
考拉金牌语文教师
考拉金牌数学教师
考拉金牌英语教师
大家都在看
热门知识点 & & &&
请选择你的理由
答案不给力
关注考拉官方微信你能将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8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吗?_百度知道
你能将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8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吗?
先作一条高,然后做出3条中位线(别告诉我不知道中位线是什么),得到4个小直角三角形,和两个大正三角形,再把2个大正三角形分别一分为二,就是8个全等直角三角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连接三边中点 分成4个等边三角形 做大三角形的3条高 每个小等边三角形被分成2个直角三角形 一共8个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命题:①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②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
命题:①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②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③有两边和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底边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以上命题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①由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所以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根据SSS或SAS或ASA或AAS判定它们全等;②由于两直角边的夹角为90°,所以根据SAS可判定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③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此条件中的角必须是对应相等两边的夹角,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④底边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可能腰长不相等,所以此条件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综上所述,只有①②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答案为①②.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命题:①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②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主要考查你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命题,定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命题,定理
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要验证全等三角形,不需验证所有边及所有角也对应地相同。以下判定,是由三个对应的部分组成,即全等三角形可透过以下定义来判定:①S.S.S. (边、边、边):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②S.A.S. (边、角、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且两条边夹着的角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③A.S.A. (角、边、角):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④A.A.S. (角、角、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没有被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⑤R.H.S. / H.L. (直角、斜边、边):各三角形的直角、斜边及另外一条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但并非运用任何三个相等的部分便能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以下的判定同样是运用两个三角形的三个相等的部分,但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⑥A.A.A. (角、角、角):各三角形的任何三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但这并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但则可判定相似三角形。⑦A.S.S. (角、边、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都相等,且其余的两条边(没有夹着该角),但这并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除非是直角三角形。但若是直角三角形的话,应以R.H.S.来判定。解题技巧:一般来说考试中线段和角相等需要证明全等。因此我们可以来采取逆思维的方式。来想要证全等,则需要什么条件:要证某某边等于某某边,那么首先要证明含有那两个边的三角形全等。然后把所得的等式运用(AAS/ASA/SAS/SSS/HL)证明三角形全等。有时还需要画辅助线帮助解题。常用的辅助线有:倍长中线,截长补短等。分析完毕以后要注意书写格式,在全等三角形中,如果格式不写好那么就容易出现看漏的现象。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真命题(公理或其他已被证明的定理)出发,经过受逻辑限制的演绎推导,证明为正确的结论的命题或公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就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定理。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相信为真但未被证明的数学叙述为猜想,当它被证明为真后便是定理。它是定理的来源,但并非唯一来源。一个从其他定理引伸出来的数学叙述,可以不经过证明成为猜想的过程,成为定理。如上所述,定理需要某些逻辑框架,继而形成一套公理(公理系统)。同时,一个推理的过程,容许从公理中引出新定理和其他之前发现的定理。在命题逻辑中,所有已证明的叙述都称为定理。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公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分为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四种命题: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逆否命题与否命题互逆。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定理结构:定理一般都有一个设定——一大堆条件。然后它有结论——一个在条件下成立的数学叙述。通常写作「若条件,则结论」。用符号逻辑来写就是条件→结论。而当中的证明不视为定理的成分。逆定理:若存在某叙述为A→B,其逆叙述就是B→A。逆叙述成立的情况是A←→B,否则通常都是倒果为因,不合常理。若某叙述是定理,其成立的逆叙述就是逆定理。若某叙述和其逆叙述都为真,条件必要且充足。 若某叙述为真,其逆叙述为假,条件充足。 若某叙述为假,其逆叙述为真,条件必要。常用数学定理: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 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棱=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c: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bc+ca);体积=长×宽×高 ;V=abc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 v:体积 h:高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发现相似题
与“命题:①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②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1161349144136376361652361914206037当前位置:
>>>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2.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都相等。
3.在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另外两个角一定是锐角。
4.顶点到底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题型:判断题难度:偏易来源:北京同步题
1.×;2.√;3.√;4.×;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主要考查你对&&三角形的分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目标: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按角分: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两个锐角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特别提醒: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按边分:1、等腰三角形:2条边相等2、等边三角形:3条边都相等3、不等边三角形:3条边都不相等
发现相似题
与“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6099952023213378508605142974712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视图是直角边长分别为l与的直角三角形,俯视图是半径为1的半圆,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B.C.D. A略内蒙古包头市包头一中..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名师解析高考押题名校密卷高考冲刺高三提分作业答案学习方法问题人评价,难度:0%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视图是直角边长分别为l与的直角三角形,俯视图是半径为1的半圆,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B.C. D. 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A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边三角形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