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无机推断题的技巧 生物无机化学实验题的思想构思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化学学科思想
全套讲义.doc7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本文档已强制全文免费阅读,若需下载请自行甄别文档质量。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2012届高考生物生物实验考点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2届高考生物生物实验考点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2届高考生物生物实验考点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第二十九讲 生物实验I.必记知识全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记规律&&& 1.在各种物质鉴定时常用的试剂是&&&&& 、&&&&&& 、&&&&& 、&&&&&&&&&&& ,而对微生物的选择则用&&&&&& 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用&&&&&& 选择酵母菌、霉菌。&&& 2.在微生物培养技术的过程涉及&&&&& 、&&&&& 、等基本操作。&&& 3.研究性学习一般流程为:①&&&&& ,②&&&&&& ,③&&&&& 。4.实验设计的原则有:①&&&&&& ,②&&&&& ,③&&&&& ,④&&&&&& ,⑤&&&&&& 。&&& 1.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二苯胺;苏丹m;高浓度的食盐;青霉素2.灭菌;接种;培养3.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4.科学性原则;平行重复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衡控制原则;对照原则Ⅱ.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 过关斩将& 一马平川考点详解 精剖细解 入三分一、基本考点考点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一般给出实验目的、试剂和有关用品,要求学生据此设计实验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来验证某一事实或原理。其特点是先有结论,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结论。重在考查对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归纳总结能力。在实验设计中要遵循和体现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对照性原则、等量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四性”(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文字叙述力求简练、准确、科学。&&& 验证性实验设计一般包含如下内容:①实验名称:实验内容的名称;②实验目的:要探究或验证的事实;③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生物学原理;④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⑤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药品;⑥实验方法与步骤:确定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须(最佳)的操作。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及时对仪器和步骤进行矫正;⑦实验测量与记录:应用科学的测量手段对实验过程进行测量,并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⑧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⑨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考题1 关于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的选择,经过了多次实验效果的比较,最终选取鸡血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什么?请回答:(1)鸡血细胞中红细胞&&&&&&& ,鸡属于鸟类,新陈代谢旺盛,含红细胞较多,可以提供丰富的&&&&&&& (2)生活在牧区的人们,采集牛马血比较方便,若他们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步骤后,结果是&&&&&&& ,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 ,若改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实验能顺利进行,这是因为&&&&&&&& 。(3)若选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在提取之前,最好增加&&&&&&&& .使组织细胞更易分散开。专题1点拨:鸟类红细胞含有细胞核,而哺乳类红细胞(成熟)不含细胞核,无DNA,肝脏细胞含细胞核,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而使肝脏组织细胞分散开,应使用胰蛋白酶处理。答案:(1)含有细胞核;DNA& (2)DNA含量很少;红细胞无细胞核.尤DNA;肝脏细胞含有细胞核(3)胰蛋白酶&&& 、总结提示:验证性实验是实验设计题的主要命题方式.在高中课本中的众多实验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考点2.应用性实验&&& 应用性实验的命题将体现生物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注重联系实际。特别考查学生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必备知识和生物高新技术必备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重视实验结果。审准实验目的和原理.明确所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或验证“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如“研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为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然后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如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必须原料”.首先明确该实验的条件是二氧化碳.结果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影响结果的条件变化应该是二氧化碳的有或无两种情况.那么对照实验的设计就应该为空白对照。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实验用植物的生长状况、饥饿处理的不恰当处理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实验中必须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做到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采用对照的方法,即在无关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变量(实验条件)的不同情况对反应变量(实验结果)的影响。今后高考实验命题将有可能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增加题目的开放性.主要是实验题目的开放,实验材料的开放.实验方法、步骤的开放等.题目完全开放会增加评卷的难度、影响评卷的信度.所以目前我们对实验的开放性可以理解为对实验中某一环节的开放性.如实验方法、步骤、材料等方面的开放.而其他环节不开放;二是给出相关的实验数据.让同学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包括分析、描述、表达等。以体现《考试大纲》中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特征的能力要求。无论是单科考试还是理科综合考试,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学高考必考的内容,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型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同学们的实验思维能力.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是一个热点。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它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改进方法等。主要考查同学们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能否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因此.今后的复习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实验分析与设计.要求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楚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既要重视实验结果.又要重视对结果的分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推导.能正确处理数据.对结果进行整理与计算,得出正确结论.且能处理非预期现象。考题2 )某育种科学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白花授粉以后获得1 60颗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为大穗抗病.有x(x≠0)株为小穗抗病,其余都染病。假定控制小麦穗大小的基因用C、C表示.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决定抗病与否的基因用D、d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育种科学家发现的大穗不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 。(2)题中的X从理论上推算应该为&&&&&&&&& 。(3)题中的30株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小麦约为&&&&&&&&& 株。(4)在育种科学家的指导下.某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从萌发开始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 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l%淀粉液、碘液。& 实验步骤:①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平分成5等份。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天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l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l(萌发l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②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 ③取6只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 ④震荡6只试管将6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温水中.保温5分钟。& ⑤分别向A至F的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⑥预测结果并分析:考题2点拨:本题是一综合育种知识和酶活性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题,对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对酶活性的鉴定常用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为依据来体现。答案:(1)CCDd(2)10(3)CCdd或CCdd;10& (4)②从萌发1至5天的种子中分别选取等量的种子放在研钵中加入少且等量的石英砂和等量的蒸馏水,常温下在研钵中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获得滤液(内含淀粉酶),收集等量的小麦淀粉酶过滤液5份,并编号1~5;③向每支试管内分别加入2mL淀粉液,向A试管中加人1mL蒸馏水对照.分别向B至F试管中分别加入1至5号试管中的小麦淀粉酶滤液lmL;⑥A至F的6吏试管中的反应液蓝色逐渐变浅.说明萌发后1至5天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增强;A试管蓝色最深,而B至F的5支试管的蓝色逐渐变深.说明萌发后l至5天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减弱总结提示:对应用类实验,应注意该实验设计的实际应用程度。考点3.开放和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知道实验结论再通过实验探索得出相应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该实验让学生重视知识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实验设计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研究实验方案,检验假设。主要包括“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C”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等实验内容。考题3& 下列是“了解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的实验设计。提供的材料用品是:干酵母、10mL玻璃注射器、胶塞、温度计、酒精灯、量简、大烧杯、lO%葡萄糖溶液、蒸馏水、清水、冰块等必需材料用品。写出实验原理并完成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1)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酵母菌新陈代谢的速度。& (2)&&&&&&&& 。& 实验步骤:第一步:用量筒量取10mLlO%葡萄糖溶液.煮沸冷却后加入2克干酵母。& 第二步:有3个10mL注射器各吸取配制好的葡萄糖酵母液适量(约5克).排除注射器内的空气.&&&&&&&& 。& 第三步:&&&&&&&&&&&&&&&&&&&&&&&&&&&&&&&&&&&&&&&&&&&&&&&&&&&&&&&&&&&&&&&&&&&&&&&&&& 。第四步:&&&&&&&&&&&&&&&&&&&&&&&&&&&&&&&&&&&&&&&&&&&&&&&&&&&&&&&&&&&&&&&&&&&&&&&&&& 。考题3点拨: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本题是了解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对照课本实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过程,则本实验也应没计三组实验,从而能够确定不同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影响。答案:(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就可以测定无氧呼吸的强度& 第二步:用胶塞封住注射器的开u;第_三步:在3个大烧杯中分别装入等量清水,用酒精灯、冰块、温度汁调节3个烧杯中清水不同的温度,分别为100℃、40℃、O ℃(所设的3种温度条件必须有一种是40℃左右,其他两种为两个极端温度)。把3个注射器分别放入3个大烧杯;第四步:观察相同时间内3个注射器刻度的变化,记录不同温度(100℃、40℃、O℃)下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总结提示:开放与探究类实验是一类难度较大的实验题,该类实验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预测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考点4设计和评价性实验& 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实验设计和实验设计评价。所谓实验设计.就是根据实验目的所提出的问题,运用已具备的生物知识或生物技能.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而实验设计评价题通常是给一个或几个实验方案,这些方案不完整需要补充,或有几处明显的错误,请考生指出并改正,或让考生判断实验设计是否合适.这就需要应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看其是否“科学合理、设计简捷、效果明显、操作安全”等。& 实验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可重复性原则,总之,实验设计要做到“原理正确、效果明显、装置简单、操作安全”。&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以及灵活运用实验原理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主要特点:试题思维量大.信息和情境新颖,设问角度多样.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并提高其思维能力。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述不准确.不能运用恰当的生物学术语阐述生物学现象、原理和方法.思维缺乏严密性和逻辑性;不善于综合分析、归纳、推断,导致在新情境下无从着手或答非所问;对实验题有畏惧感.导致失分。& 综观近几年高考生物实验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回归基础,在教材中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组与改造,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要能理解平时已做过的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相结合运用于解题之中,认真分析题干所给的条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实验复习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理论知识,模拟教材中的经典实验进行重复性实验设计,丰富设计内容,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和评价标准,提高实验设计的综合能力。&&& 考题4 )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某种器官在血糖调节中的功能。& 实验目的:学习用摘除法造成某些器官功能缺损,以研究某些器官功能的一些方法;观察某器官对血糖平衡的调节作用。& 动物与器材:成熟的1 50g左右的健康雄性小白鼠6只,常用手术器械,消毒器材,75%酒精.麻醉药品,鼠笼.注射器,计时工具等。(1)列出一个课题名称:&&&&&&&&&&&&&&&&&&&& 。(2)提出一项测量指标:&&&&&&&&&&&&&&&&&&&& 。(3)方法步骤:①取成熟的150g左右的健康雄性小白鼠6只,预先饿一天。分成实验组4只和对照组2只,并编号;& ②消毒,切开皮肤和腹壁,摘除实验组的器官,缝合切口并消毒;& ③&&&&&&&&&&&&&&&&&&&& ;& ④&&&&&&&&&&&&&&&&&&&&& ;& ⑤&&&&&&&&&&&&&&&&&&&& ;& ⑥&&&&&&&&&&&&&&&&&&&&& 。(4)预期结果并分析:& ①&&&&&&&&&&&&&&&&&&&&&& ;& ②&&&&&&&&&&&&&&&&&&&&& ;& ③&&&&&&&&&&&&&&&&&&&& 考题4点拨:根据题意,是要求通过摘除某器官来研究该器官对血糖平衡的调节作用,对血糖平衡调节的器官有很多,如胰脏、肝脏、肾脏、下丘脑等。胰脏通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水平。所以在列课题时首选是胰脏,其次是肝脏。答案:(1)胰腺对血糖平衡的调节作用[只要合理均给分,但(2)(3)(4)小题应与此相应]& (2)尿糖的鉴定& (3)方法步骤:②胰腺;③对照组的手术和实验组相同,但不切除胰腺。两组均置于适宜的相同条件下分笼饲养;④利用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或蚂蚁等对葡萄糖的应激性,鉴定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⑤实验组出现尿糖时,记下时间,并立即给其中2只静脉注射胰腺研磨液,另2只不予抢救。测定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⑥比较并分析对照组、注射胰腺研磨液以及出现尿糖后未经抢救的小白鼠的尿糖情况等& (4)预期结果并分析:①切除胰腺的小白鼠出现尿糖,注射胰腺研磨液后尿糖逐渐消失,而不予抢救的小白鼠持续尿糖(甚至惊厥死亡);对照组基本正常。说明胰腺产生的物质能降血糖②切除胰腺的小白鼠出现惊厥,注射葡萄糖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而不予抢救的死亡;对照组基本正常。说明胰腺产生的物质能升血糖③若切除胰腺的小白鼠与对照组的活动情况相同,均不出现尿糖和惊厥现象等。说明胰腺在血糖的调节中几乎不起作用总结提示:对评价性实验题,应注意对题中所给题干的实验目的的分析。二、拓展与综合应用创新考点考点5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拓展考点)&&& (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要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具体来说,生物学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来检验和修正实验过程中失误的依据,因此它必须是经前人总结或经检验得出的科学理论,5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题中给出了两个实验原理: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若缺少它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因此具有抗凝血作用。这两条原理科学而且完整,学生可由此产生明确的设计思路。&&& ②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达到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孟德尔选用白花传粉的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以及“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选用紫色的洋葱作为实验材料都是一些经典的成功选材的范例。再如,新鲜的黑藻嫩叶是“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的理想材料,因其新鲜,故能保证观察到的是活细胞;因其含水量多,故能保证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快,实验现象明显;因其含叶绿体,故能使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清晰可见;因其叶片薄,故便于制片且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另外.黑藻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培养,取材方便。有了这样的实验材料,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就可以顺利地达到实验目的。&&& ③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只有科学而严谨的实验方法,才能得出正确而可靠的实验结果,如证明植物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通人的空气首先经过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CO2,再经过 Ca(OH)3溶液检验C02是否除尽,最后才通人装有萌发种子的密封瓶中。只有经过这样的步骤.才能完全排除干扰因素(空气中C02),才能证明瓶中排出的C02确实来源于种子。&&& ④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这是指对于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能简单对待,而应该首先记录,然后整理.最后再经过仔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够透露给我们的最大信息量。如下面这个实验:用含有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48h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占该离子开始浓度的百分比,实验结果如表9-29-1:&&& 表9 29 1实验条件&水分消耗/mL&Ca2+,K+,Mg2+(%)光照&,179黑暗&534&105,35,113&&& 上面的结果因为经过了记录和整理,所以使人一目了然。观看这个实验结果,首先要分析出该实验中设计了哪些对照组。由上表可知,表中出现三组对照:一组是有光与无光;一组是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的吸收;还有一组是不同的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情况比较。所以,我们分析实验结果时,也应从这三方面人手,得出如下实验结论:一是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光有一定的关系;二是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过程;三是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平行重复原则:任何实验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科学、准确。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3)单一变量原则:该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其含义是: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 (4)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严格地操纵自变量,获取因变量。同时,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干扰。即尽量消除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单组、等组及轮组实验法。&&& (5)对照原则: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如有关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等都采用了对照。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对于对照实验,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控制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实验组,哪个作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常用的对照类型有以下几种:空白对照:对照组为不作任何处理的对象组。如“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1号试管加lmL蒸馏水、2号、3号试管分别加等量的NaOH,HCI溶液。1号试管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即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如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考题5 )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一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1支试管,其内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第二步: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mL振荡;& 第三步:注入斐林试剂2mL(边加久,边振荡);第四步:将试管下部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lmin。实验现象:试管内液体仍呈蓝色。(1)该实验现象说明淀粉&&&&&&&&&&&&&&&&& (2)要使实验出现“试管中的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的实验现象,你认为应如何改进该实验步骤?(3)上述(1)和(2)两小题,能够说明淀粉酶具有的特性是&&&&&&&&&&&&&&&&& (4)该同学根据第(2)小题作了改进,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具有专一性。但其他同学认为这两点结论均不妥,其理由是:& ①&&&&&&&&&&&&&&&&&& ;& ②&&&&&&&&&&&&&&&&& 考题5点拨:最后的实验现象还是蓝色表明并没有还原性糖的产生。原因是第二步后没有将试管下部浸入60*(2左右热水中保温 5Min,因为淀粉酶在60℃左右活性最高。通过(1)和(2)两个小题可以说明酶的催化功能与温度有关,只有在最合适的温度下活性才最高。由于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所以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1)没有被水解成还原糖(2)在第二步后,将试管下部浸入60℃左右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再做第三、四步。& (3)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或“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4)该实验并不能证明淀粉分解的产物就是麦芽糖,只能证明淀粉分解的产物是还原糖;实验步骤中没有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无法证明该酶具有专一性Ⅲ.典型例题精讲精析&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一、回顾1测试考点1、4& ,6分)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1.D& 点拨: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叶绿体中色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以实验室通常用丙酮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NA粗提取实验中,利用DNA分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提取DNA。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用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是用来鉴定脂肪的试剂。回顾2测试考点1、4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2.A点拨:使用显微镜时,应在低倍镜下对焦。欲使用高倍镜继续观察,则首先要在低倍镜下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同时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回顾3测试考点1、4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C.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D.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3.D点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是根据其与某种试剂产生的特定颜色反应进行的。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加斐林试剂,同时还要水浴加热,而非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回顾4测试考点1、4& 表9-29-2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多选)(&&& )&&& 表9-29-2&&&& 试剂&&&& 操作&&&& 作用& A&& 柠檬酸钠溶液&& 与鸡血混合&& 防止血液凝固& B&& 蒸馏水&& 与鸡血细胞混合&& 保持细胞形状& C&& 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DNA的NaCl溶液中&& 析出DNA& & D&& 冷却的酒精&加入到过滤后含DNA的NaCI溶液中&&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4.A、C点拨:在。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柠檬酸钠可以防止血液凝固;鸡血中加入蒸馏水可以使细胞膜破裂;DNA在不同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时,溶解度最低,有利于DNA析出;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所以加入酒精,可以获得较纯的DNA~DNA遇二苯胺产生蓝色反应(需要水浴加热)。回顾5测试考点1& 6分)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5.D点拨:本题考查了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条件、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酶的催化作用、蛋白质的鉴定等知识。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由于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继续失水,继续发生质壁分离。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高温使酶变性失去活性,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不会出现气泡。回顾6测试考点1& 在生物学实验中,关于引流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试剂,然后将装片倾斜& B.引流目的是让试剂渗到盖玻片下& C.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需要用到引流法& D.引流法可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6.B点拨:A项错在将装片倾斜;C项中还原性糖鉴定是用含还原性糖的物质与斐林试剂共同水浴加热.整个实验不需要引流法;D项中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是在制装片时,盖玻片的一侧与载玻片接触,然后轻轻放下盖玻片,引流法是不能赶走气泡的。回顾7测试考点2、3、4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呜叫次数的影响中,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 )& 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呜叫次数& 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呜叫次数& C.记录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呜叫次数& 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呜叫次数&&& 7.C& 点拨:繁殖季节受体内激素的影响,鸟类出现筑巢、孵卵和育雏等行为。如为了占据巢区,雄鸟整天停留在巢区内,经常在高声呜叫,不允许其他的雄鸟进入这个巢区。所以繁殖季节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二、简答题回顾 8测试考点2、3、4、50,21分)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作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1)该实验原理是&&&&&&&&&&&&&&&&&&&&&&&&&&&&&&&&&&&&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8.(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内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3)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的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点拨:胰岛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是唯一一种能够使血糖降低的激素,胰岛素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转变成脂肪(促进去路);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来源),使血糖浓度降低。而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血糖浓度降低的小鼠将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鸟呜叫的影响不符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回顾9 测试考点4、5分)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是否存在蛋白质和DNA?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研究,他们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①蛋白质在10%NaCI溶液中可沉淀析出;②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现特有的颜色;③DNA溶于10%NaCI溶液但在95%酒精中呈白色絮状沉淀,析出;④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实验材料:白萝卜。& 实验用具:粉碎机、烧杯、漏斗、试管、滤纸、玻璃棒、镊子、载玻片、天平、纱布。& 药品及试剂:蒸馏水、NaCI、95%酒精、甲基绿染液、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标准样品。&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参与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1)材料处理:&&&&&&&&&&&&&&&&&& (2)提取:&&&&&&&&&&&&&&&&&& 。(3)鉴定及结果:&&&&&&&&&&&&&&&&&& (4)讨论:①蛋白质在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是&&&&&&&&&&&&&&&&&& 。& ②DNA主要来自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的&&&&&&&&&&&&&&&&&& 。9.(1)称取50g白萝卜洗净切块,加水30mL,用粉碎机粉碎,将匀浆经纱布过滤&&& (2)①向经纱布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lO%NaCL直至沉淀析出。经-滤纸过滤,将滤纸上的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lmI.蒸馏水,振荡,用于蛋白质鉴定;②除去蛋白质的滤液中,加人95%酒精,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见到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经滤纸过滤,用镊子将滤纸上的絮状沉淀置于载玻片,用于DNA鉴定。&&& (3)①在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实验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皇色反应.同时将蛋白质标准样品和lmL蒸馏水放入另一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呈色反应。观察到两试管中颜色基本一致,说明实验试管中:有蛋白质存在;②在用于DNA鉴定的载玻片上,滴加甲基绿染液,DNA呈现蓝绿色,说明该白色絮状沉淀为DNA;③通过对白萝卜贮藏根匀浆过滤液的检测,说明有蛋白质和DNA的存在。&&& (4)①是细胞膜等生物膜的结构成分,酶等功能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也是糊粉粒等贮存蛋白质的成分;②细胞核&&& 点拔: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产生紫色反应;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根据这些特定的颜色反应,我们可以鉴定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DNA。选用白色萝卜的目的是排除实验材料本身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白萝卜研磨液中加入10%NaCI溶液&&& 可以使蛋白质析出,再加入95%酒精可以使DNA呈白色絮状沉淀根据以上实验原理,我们可以对白萝卜进行蛋白质和DNA鉴定。该题通过给出的材料、用具,考查学生设汁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及实验分析能力,能力要求C。回顾10 测试考点3、4、5& 0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集重金属污染液1000mL,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器材: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纱布,尺子(100mm),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光强度料和器材的数量不限)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请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1)方法和步骤:(2)结果预测和分析:10.解:(1)方法和步骤: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可不作考虑),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②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250粒,随机分成5组,50粒/组;③取5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4只培养皿加人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即可),另1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作为对照;④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⑤将5只培养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以保持纱布的湿润;⑥1周后统计各组的发芽率;用尺子测量幼苗株高(或根长),计算其平均值。&&& (2)结果预测和分析: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萌发率逐渐降低;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株高(或根长)逐渐降低。&&& 点拨:给出要求及相应材料,设计实验并进行科学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需注意探究内容有两项指标,即种子萌发和生长。本实验设计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的掌握,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回顾11 测试考点1、44分)丙酮可以由古油裂解产品丙烯来制备,利用丙酮提取叶绿体色素,经过层析,在滤纸上可出现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的色素带,这些色素是(不要求答案顺序)&&&&&&&& ,它们参与光合作用中的&&&&&&&& 阶段。11.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光反应&&& 点拨: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层析液是一种很强的有机溶剂。溶解度高的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快,溶解度低的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慢。这样,几分钟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它们都参与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阶段。回顾12 测试考点528分)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小肠上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得到“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12.解:不能。缺少对照实验,也未排除稀盐酸的影响。&&& 点拨:本题通过新情境――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考查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侧重考查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思想方法。在实验分析 和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的一般原则有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在本题的实验设计中,由“提取液”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由此得到“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是不科学的,因为“提取液”是将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过滤后制成的,不仅含有黏膜中的物质,而且还含有稀盐酸。同时本实验还缺少对照实验。回顾13测试考点3、5& 18分)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1)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 .(2)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3)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13.解:(2)①确定一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②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性试剂;③给药1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实验鼠尿液放入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入2号试管内;④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3)1号试管中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表明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实验结论:实 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点拨: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知识背景是胰高血糖素能够强烈地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尿糖与班氏糖定性试剂作用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材料.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再通过分析、推理.设计出严密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如实验组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等,并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解释。回顾14 测试考点1、5& ,21分)(1)人们不会在热泉中发现活着的嗜冷海藻,而经常可以在冷水环境中分离出嗜热微生物。请根据酶的特性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②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14.解:(1)嗜冷海藻体内的酶遇到高温后,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海藻很快会死亡;而嗜热微生物体内的酶遇到低温环境,酶的活性降低,但酶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遇到合适的温度又可以恢复活性故可在冷水环境中分离出嗜热微生物。&&& (2)①主要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作对照。.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②预期实验结果:a.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b.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点拨:本题考查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及人工诱变在微生物育种上的应用。(1)人们不会在热泉中发现活着的嗜冷海藻,而经常可以在冷水环境中分离出嗜热微生物,原因是嗜冷海藻体内的酶遇到高温后,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海藻很快会死亡;&&& 而嗜热微生物体内的酶遇到低温环境,酶的活性只是明显降低,但酶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酶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又可以恢复。&&& (2)根据题目要求可知,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菌株。可使菌株发生基因突变.而对照组不处理;然后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菌落形成情况。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预期实验结果:由于突变频率低,处理组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与对照组可能无差别;又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实验组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也可能变小、也町能变大。原因: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淀粉酶较多的菌株,产生的淀粉酶多.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也多,形成透明圈就越大,反之亦然。回顾15 测试考点3、4、5& 0分)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1)材料和用具:年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2)方法与步骤:(3)结果预测与分析:15.解:(2)方法与步骤:①将两组雄性成年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量和活动量。②每天用灌胃器给甲组鼠灌胃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乙组鼠灌胃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定时间。③测定与记录甲、乙组鼠耗氧量和活动量(3)结果预测与分析:①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甲、乙组鼠耗氧量和活动量相近。②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素后,其耗氧量和活动量均大于乙组鼠。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动物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增加。& 点拨:本题属于验证性实验设计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归纳总结能力。这类实验题的设计思路一般是,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实验试剂和用品,要求学生据此设计实验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其特点是先有结论,然& 后用实验来验证结论。该题涉及的知识背景有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关动物激素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实验设计一般遵循的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关于解题思路,根据题意最好先画出实验设计草图,然后再进行语言组合,这样既直观又有条理,是一种解答实验设计题的好方法。回顾16 测试考点4、5& 分)在普通饲料中加入添加剂可以加速家禽和家畜的生长和增重。某饲料公司新近开发出两种新颖饲料添加剂1号和2号,委托某生物学小组实验这两种饲料的效果。请你为该小组设计一套实验方案,方案中应包括:(1)实验具体步骤;(2)用直角坐标图直观地表示和比较实验结果;(3)实验要求在5周内结束。实验室有一批体重15g左右的小白鼠,可按需选作为实验动物。16.解:(1)具体步骤:①选取体重大致相似的健康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若干只;②A组饲喂普通饲料,加添加剂1号,B组饲喂普通饲料,加添加剂2号,C组饲喂普通饲料不加添加剂,作为对照组;③实验开始时称重,以后每周称重1次。记录每组的平均体重;④三组小白鼠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每天给予充足的水分和饲料。(2)参考答图9-29-1给分。要求学生在坐标图上画出三组实验结果,在纵轴和横轴上正确标出平均体重(g)和实验时间(周)。&&&& 点拨:实验原理:饲料添加剂(如激素等)可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动物的体重表示出添加剂的作用。题目要求用直角坐标表示出实验结果,要注明横纵坐标的含义;并且在坐标图中至少画出两组实验曲线,一组为对照组,不加饲料添加剂(普通饲料);一组为添加1号添&&& 加剂;一组为添加2号添加剂。这样会使实验结果可信度高。IV.高考题预测& 高瞻远瞩& 占尽先机考情预测 预测l:应用性的验证实验& 预测根据:高中生物知识体系是由一系列实验相互联系而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的实验以验证类为主。例如,对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酶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等等。实验所依据的是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原理简单,并且实用性较强。& 命题角度预测:对此类实验多联系课本中的具体实验,考查相应的知识并用相应的知识去解释某些具体的事实,题目难度一般不大,但需扎实的基础知识。预测2:实习,探究类实验& 预测根据:近几年高考大纲对探究类实验,研究性学习由较低的要求,转变为较高的要求。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研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命题角度预测:探究类实验,多设置相应的知识载体和信息.要求依据此信息利用该信息对实验步骤,进行合理解释,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准确预测,并由结果得到相应的结论。考点预测题A卷 基础经典预测题 (100分60分钟) (354)一、(每题4分,共40分)备考1测试考点1、5显微镜视野里出现条纹样异物遮挡图像为下列哪种情况所致(&&& )& A.物镜镜片有蔗糖结晶& B.物镜镜片有许多擦拭伤痕& C.目镜镜片生霉或被手指触摸过& D.物镜镜片生霉或被手指触摸1.C点拨:显微镜看到的是经过物镜成像后再被目镜放大的倒立虚像,A、B、D污染或损伤都位于物镜上,会直接影响成像质量;题干中图像是正常的只是有异物,说明物镜没有问题,所以问题出在目镜上。手指头触摸镜片是实验中最常见的违规操作之一。备考2测试考点1& 在判断一个水样中的物体是否是生物时,以下的哪项不太可靠(&&& )& A.能够游泳&&& B.受光照作用发生偏转& C.一段时间内物体表现不断产生气泡& D.静止不动,但镜检有典型的细胞结构:2.C点拨:A是生物的运动;B是生物的应激性;D是生物的基本结构特征;C中不断产生气泡,可能是非生命物质和水起反应。备考3一测试考点1& 某校上午的第一节公开课安排做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在老师精心指导下,学生们严格按照“截取材料→解离→漂洗一染色→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等程序操作,结果所有的学生都没有观察到正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以下原因不成立的是(.& )& A.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期不在早晨&&& & B.洋葱根尖分裂活动具有明显的节律性& C.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期一般在中午和午夜时分& D.早晨气温低,根尖细胞分裂活动停止3.D点拨: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大约为12h,分裂期很短,而且有明显的节律性,一般在中午和午夜。上课时间一般都不在这两个时间段,所以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这两个时间段截取根尖,先行固定备用,上课时再进行解离等操作。备考4 测试考点2、3、5& 加酶洗衣粉可以有效去除血渍和奶渍,而对油污洗涤能力并不比普通洗衣粉强的特性,以及使用加酶洗衣粉适合的用水分别是(&&& )& A.高效性和井水&&& B特异性和开水& C.专一性和温水&&& D.反应条件温和性和自来水4.C点拨:加酶洗衣粉含有蛋白酶,能分解血渍和奶渍等蛋白质,但对油污无作用,这是酶的专一性表现;酶本身是蛋白质,并水硬度较高,开水温度过高会使其变性失活,自来水温度较低都会抑制酶活性而不利于洗涤去污。备考5 测试考点1、4、5& 图9-29-1甲、乙所示的实验结果或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的是(&&& )& A.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植物体的含水量过低& B.限制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C02的供应困难& C.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叶面温度过高,酶的活性下降&&& & D.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因素是缺水引起矿质元素缺乏&5.D点拨:矿质元素没有直接参加光合作用,即使缺乏,表现也不会如此快速明显;而其他分析均有可能。备考6 测试考点2、3& 为了降低实验难度,使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改毛细吸管在狭窄滤纸条上描绘滤液细线为在圆形滤纸中心点样,用细棉线穿过样品中心作为层析液引流线,装置如图9-29-2,层析结果在滤纸上呈同心圆状分布,从外向内表示叶绿素b和叶黄素的是(&&& ) A.C和d&&& B C和a&&& C.d和b&&& D.C和b&6.A& 点拨:层析液沿细棉线上行至色素样点中心,均匀向四周扩散,将色素分离展开,从外向内的顺序是a胡萝卜素、d叶黄素、b叶绿素a和C叶绿素b。备考7测试考点5& 春季嫩蚕豆大量上市,价格相对其他季节便宜,某家庭主妇利用家用冰箱进行冷藏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蚕豆荚果迅速打人速冻状态,3~4个月后解冻,剥离出的豆米仍然新鲜如初 B.蚕豆种子在冷冻期间的有机物含量有所下降,但有机物种类如小分子物质明显增多 C.将嫩蚕豆种子在微波炉中转2~3min后,再进行冷冻处理,2~3个月解冻食用仍新鲜 D.蚕豆种子在冷藏过程中,胚仍然生长,有机物总量有所增加,营养更丰富&& 7.C点拨:蚕豆是低温型植物,嫩种子在冷藏时,酶仍然有活性,有机小分子缓慢转化成为有机大分子如葡萄糖转化为淀粉,各种代谢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有机物总量和种类相对减少;只有经过高温处理,各种酶被杀死后才能较长时间冷藏并保持幼嫩时的小分子物质不被转化成大分子物质而保鲜。备考8 测试考点1& 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一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8.B点拨:在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根尖解离时要先漂洗后染色,染色后不能漂洗。备考9 测试考点4、5&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9-29-3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表9-29-3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表9-29-3&细菌在含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①&能生长&能生长& ②&能生长&不能生长& ③&不能生长& &能生长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9.A& 点拨:对①细菌来说,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也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抗青霉素基因和抗四环素基因没有被破坏,插入点是C;对②细菌来说,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青霉素基因正常,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插人点应为b;对③细菌来说,不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青霉素基因被插入而破坏,故插入点为a。备考10 测试考点4& 下列关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较大的面对着光源 B.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侧面对着光源 C.在弱光下,叶绿体会较多地聚集在背光一面 D.对于一般的叶片,背光面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较少10.D点拨:在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与是否有光、光线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侧面对着光源,以减少强光对叶绿体的伤害,在弱光下,叶绿体不仅较多地聚集在向光面,而且以其较大面向着光源。叶片的颜色一般上表面较深,因为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而且其中含有的叶绿体较多。二、简答题(60分)备考11 测试考点2、5(12分)& 有人对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是否能促进植物开花进行了实验探究,其过程如下(取水仙球茎24个,分成两组。操作见表9-29-4):&&& 表9-29-4&&& 组名&&&& .& 处理方法对照组&取4个未剥去鳞茎的健壮水仙球茎置于清水瓶中,不加NAA,让其自然生长实验组&剥去鳞茎,获得带花苞的植株18个,消毒后栽植于MS培养基的瓶中,其中加NAA(0.1mg/L-1),每瓶栽植一个& 注:MS培养基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全部矿质元素和基本有机物养料,即完全培养基。& 实验组除个别受到污染外,其余均在一周时间内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一个半月。请回答问题:(1)本实验在分组时的不妥之处是&&&&&&&&&&&&& (2)请针对本实验设计提出进一步的质疑&&&&&&&&&&&&& (3)完善措施&&&&&&&&&&&&& 11.(1)没有遵循等量原则,应选取生长状况类似的水仙球茎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2)剥去鳞茎的花苞放在培养基上培养.能提前开花,未剥去鳞茎的花苞开花晚,是否因鳞茎内含有抑制花苞发育的物质存在;或者因为清水营养不如MS培养基丰富& (3)对照组的水仙球茎也应剥去鳞茎,且栽植在MS培养基里,不加NAA,即为空白对照;或保留实验组的鳞茎,不使用MS培养基,只是在清水中加NAA溶液(适宜& 浓度)备考12 测试考点3、5(15分)& 1995年高考生物学试卷(上海卷)乙组第3题及1999年高考生物学试卷(上海卷)53题的“好氧菌检测实验”都用到亚甲基蓝这种生物活体染色剂,答案要求填写:好氧性细菌可以分解亚甲基蓝,亚甲基蓝可以检测水中好氧性细菌的含量。曾有人解释:亚甲基蓝阳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人细菌体内,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无色的小分子物质,溶液中细菌越多,亚甲基蓝被分解得越快,褪色越迅速。现有人补充了一个实验:将滴加了亚甲基蓝后数小时且已褪色的细菌培养液倒入烧杯中,振荡,即刻能看到溶液马上恢复为蓝色。实验证明细菌并没有使亚甲基蓝分解。为了弄清亚甲基蓝的变色机理,现通过“蓝瓶子实验”来证明。即在不同的糖溶液中加入亚甲基蓝试剂,“振荡10s一静置10s”,得出表9-29-5结果:&&& 表9-29-5配制的各种糖的“蓝瓶子”&“振荡→静置”过程中是否有“蓝色→无色”转变&“蓝色→无色”转变过程所需时间(s)1.可溶性淀粉2.蔗糖3.D一果糖4.D--葡萄糖5.乳糖6.麦芽糖7.D--半乳糖&无无有有有有有&
15→560→5095→90110→70120→85查找资料得知,亚甲基蓝变色原理如图9-29-4。&& 请回答下列问题:(1)“蓝瓶子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以葡萄糖为例说明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是&&&&&&&&&&&&& (3)根据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解释,“好氧菌检测实验”中好氧细菌使之褪色的原因是&&&&&&&&&&&&& (4)通过“蓝瓶子实验”和亚甲基蓝变色原理的分析,亚甲基蓝褪色可以作为液体环境“还原性”逐渐增强的指示剂。你认为亚甲基蓝试剂在物质鉴别中有何新的用途?(5)在煮沸并冷却的细菌培养液和蒸馏水中分别加入亚甲基蓝后培养相同时间,做“蓝瓶子实验”均无褪色现象。这两组实验的作用是&&&&&&&&&&&&& & (6)做“蓝瓶子实验”和“好氧菌检测实验”时,为什么容器不能密闭?12.(1)凡具有还原性的糖(含醛基或酮基),不论是单糖还是双糖,在“蓝瓶子实验”中均可以观察到颜色互变现象,而非还原糖则不能 (2)葡萄糖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当加入亚甲基蓝试剂并振荡时,由于有氧气溶入,亚甲基蓝阳离子处于氧化态,溶液显蓝色;当静置后,溶解的少量氧气与葡萄糖反应,溶液呈还原性,使亚甲基蓝阳离子转变成还原态而褪色& (3)在细菌培养液中,由于好氧性细菌的活动使溶解氧含量逐渐下降,好氧性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还原剂作用的H叶。和电子被蓝色的氧化态亚甲基蓝阳离子“捕捉”,生成还原态无色亚甲基蓝阳离子& (4)可以用作鉴定可溶性糖的还原性的新型试剂。比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使用方便,因为不用加热& 装置,且能在一次实验中可多次重复观察。& (5)前者可作为“好氧菌检测实验”的对照组;后者可用作检验还原糖的“蓝瓶子实验”对照组。两组实验均为空白对照& (6)密闭状态,氧气无法进入溶液,溶液环境始终为还原性,亚甲基蓝阳离子呈无色,没有颜色变化。& 备考13 测试考点2、3(13分)& 某校高中生物教学组织一次关于“切花保鲜方法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按研究方式主要分以下三个小组:甲组到图书馆上网查阅有关切花保鲜的文献资料;乙组前往花圃或鲜花店走访花农或花店老板;丙组买来一些鲜花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1)开会交流时发现,三个小组研究方法途径虽然不同,但得出的关于切花保鲜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①保持切花吸水途径畅通,减少散发,使切花枝条内含有足够的&&&&&& ;②尽量减缓&&&&&& 的氧化分解;③注意环境卫生,防止切花过早地被&&&&&& 侵染而腐烂变质。(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知,一品红是观赏叶子的大戟科花卉,其切口处常有乳汁分泌,乳汁凝聚后堵塞切口和导管,妨碍水分吸收;且一品红的叶片多,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较强,与百合、康乃馨和玫瑰等其他花卉相比难保鲜,因此花农和花店老板都很伤脑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丙组进行了一项实验。&①材料用具:一品红鲜枝若干,100mL烧杯3个,酒精灯,温度计,1%CuS04等。& ②研究课题:一品红保鲜方法的探究。& ③实验原理:活细胞具有分泌功能,而高温、Cu2+可能导致细胞内&&&&&&&& ,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④方法步骤:a.取三个烧杯并编号1、2、3,1号加清水50mL,2号加60℃热水50mL,3号加l%CuSO4 50ml。;b.选取&&&&&& 的一品红枝若干,随机均分成三组;c.分别将三组枝条同时插入1、2和3号烧杯,并注意在&&&&&&&& 培养;d.定时观察记录三组一品红枝条脱水情况。& ⑤预期结果和分析:2、3号组比1号组一品红枝条推迟萎蔫。理由&&&&&& & ⑥实验结论:热(高温)处理和药物(化学试剂)处理切口均能13.(1)水分;有机物;微生物& (2)③蛋白质变性或酶失活;④生长状况基本相同;适宜温度等条件下;⑤60℃热水和1%CuS04均能杀死切口处细胞,从而抑制乳汁的分泌,保证切口和导管的畅通;⑥有效延长一品红保鲜时间备考14测试考点1、2(20分)& 根据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新陈代谢类型,利用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结合显微镜镜检以及菌落特征,可以把混杂在一起的大肠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圆褐固氮菌分离开来。下面是分离筛选的方法步骤,请根据各个步骤的条件,填写空格中的内容。& 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性质的固体培养基,然后进行灭菌。再将上述微生物的混合液分别接种到各种培养基上进行培养。(1)用无氮培养基可以筛选出&&&&&&&&&&& 。(2)用不含有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出&&&&&&&&&& 。(3)酵母菌的筛选需要在常规培养基中另加入&&&&&&&&&&& 。(4)用加人了高浓度的NaCI的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出&&&&&&&&&& ,或者根据菌落的颜色呈现&&&&&&&&&& 色,将其挑取单独培养。(5)利用伊红一美蓝培养基培养混合菌,菌落呈&&&&&&&&&& 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的是&&&&&&&&&& ,挑取单个菌落培养。结合显微镜检和进一步用伊红一美蓝培养基鉴别培养来确定。(6)在无氧条件下培养混合菌,&&&&&&&&&& 可以生长,加入一定浓度的乳酸,使培养基pH充分降低,可抑制&&&&&&&&&&& 菌的生长,利用菌落特征,结合显微镜镜检,选取生长优势的菌落,即可分离出&&&&&&&&&& 14.(1)圆褐固氮菌(2)硝化细菌& (3)青霉素& (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 (5)深紫;大肠杆菌& (6)乳酸菌和酵母菌;酵母;乳酸菌& 点拨:本题根据各种微生物的生理特征,将不同微生物分离开来。圆揭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在培养时,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氮源,而其他微生物要正常生长、增殖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氮源。硝化细菌是自养型微生物,培养时,培养基中无需加入有机碳源,因为它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因为青霉素能抑制细菌、放线菌等细胞壁的形成,从而可以抑制它们的生长、增殖,而对酵母菌没有影响,所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从细菌和酵母菌中筛选出酵母菌。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高浓度的NaCI溶液中正常生& 活,所以,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NaCI溶液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从混合菌中分离开来。伊红一美蓝是鉴定大肠杆菌存在的试剂,所以,在加入伊红一美蓝的培养基中如果有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的菌落或菌体存在,说明是大肠杆菌。乳酸菌是厌氧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缺氧条件下,二者都可以生长、增殖,但乳酸菌可以在pH较低的条件下生长、增殖,而酵母菌则不能。B卷 综合应用创新预测题 (60分60分钟) (354)备考1(学科内综合题)测试考点2、3、4(13分)& 图9-29~5中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子为什么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2)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3)O~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原因是&&&&&& 。分析3.5~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5)由于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体积改变,在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2小时时是F0.2个单位,那么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此时实际呼吸速率是&&&&&& 单位/小时。1.(1)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3)种子进行有氧呼吸& 吸收O2是,放出C02被KOH溶液吸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缩小;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4)用等量消毒液杀菌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与实验组相同& (5)1.55点拨:本题是验证种子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引起压强变化,使u形管内液面升高或下降。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备考2.(实际)测试考点2、3(6分)如图9-29-6中噬菌斑(如图A)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4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如图B。请回答下列问题:&(1)噬菌体组成成分的基本单位是&&&&&&&& 和&&&&&&&& ,其衣壳的合成场所是&&&&&&&& 。(2)曲线a~b段噬菌斑数量不变,说明此阶段噬菌体侵染细菌后,进行噬菌体&&&&&&&& 和&&&&&&&& 。(3)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的是&&&&&&&&& 。2.(1)脱氧核苷酸;蛋白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2)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3)细菌已经全部被裂解备考3(实际)测试考点1、2(2分)& 取3株根系发育完善且大小相似的洋葱幼苗,分别置于3个广口瓶中种植(3个广口瓶内分别注入不同培养液,其中pH已测出),在温室下几个小时后取出植株再测定各自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表9-29-6。下列针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表9-29-6广口瓶编号&试剂&pH&&放植株前&放植株后1&(NH4)2S02&6.21&6.012&NaN03&6.68&7.823&蒸馏水&6.96&6.68A.1号瓶pH减小,是由于(NH4)2SO4水解后呈酸性 B.2号瓶pH增大,与洋葱吸收NO3-多于Na+有关 C.3号瓶pH的变化最可能是呼吸作用引起 D.实验表明同一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不同的3.A点拨:植物培养液中pH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植物根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吸收差异所致。植物对NH4+和N03-的吸收比SO42-和Na+要多,引起培养液中的pH变化。3号瓶中植物虽然不吸收矿质离子,但植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可能会引起蒸馏水pH的变化。备考4(实验题)测试考点1、2、5(12分)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请根据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选择运载体质粒,明确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控的抗菌素类别。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须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用作运载体。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蒸馏水、恒温箱等。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三个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并标1、2、3号,在酒精灯旁,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注入lmL蒸馏水、青霉素液、四环素液,并使之在整个培养基表面分布均匀;第二步:&&&&&&&&&&&&& ;第三步:&&&&&&&&&&&& 。预期结果:①&&&&&&&&&&&& ;②&&&&&&&&&&&& ;③&&&&&&&&&&&& ;④&&&&&&&&&&&& 。:4.第二步: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并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并对三个培养皿分别接种;第三步:将接种后的三个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24小时预期结果:①1号培养皿正常生长,2、3号培养皿中细菌能存活者说明有抗性基因,反之则无;②2、3号中仅2号存活,说明该细菌有青霉素抗性基因;③2、3号中仅3号存活,说明该细菌有四环素抗性基因;④2、3号中都有存活,说明该菌质粒上有两种抗菌素基因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菌培养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把握能力,及对实验的分析判断能力。要解决好本题除了了解有关细胞的生理知识外,还必须了解选修教材细菌培养技术以及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标记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而只有具有相应抗性基因的细菌,才能在含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否则不能生长。备考5(实验题)测试考点3、4(8分)& 某地区的一种植物,已知它的叶绿素合成受光、温度、Mg2+的影响,但不了解其叶绿素合成是否与某元素x有关。请你用下列材料和用品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探究元素x是否是该植物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材料和用品:叶绿素合成功能正常的该种植物若干,培养瓶若干,普通植物完全营养液(不含有x元素),蒸馏水,含x元素的水溶液(不含其他元素)(1)方法步骤: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取&&&&&&&&&&&& 的该植物培养在上述培养瓶中;& 第四步:将上述装置置于&&&&&&&&&& 环境中培养。(2)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相应的结论:& 第一种现象及结论:&&&&&&&&&&& & 第二种现象及结论:5.(1)第一步:取培养瓶若干,分成A、B两组,在两组培养瓶中均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第二步:在A组瓶中加入适量的X元素溶液,B组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第三步:数量及生长状况相同;第四步:温度适宜,有光的同一& (2)A、B两组均正常,则x不是该植物合成叶绿素必需的元素;A正常,B缺绿,则x是该植物合成叶绿素必需的元素备考6 (实验题)测试考点1、2、5(7分)& 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虽可利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的萌发率低。为挽救这一珍稀物种,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这一目标,做了如下实验探索。通过实验,得到了表9―29―7中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表9-29-7处理方式&机械破损后直接播种&40℃的温水浸种24h&O.05%赤霉素液浸种24h&机械破损后再用40℃温水浸种24h&机械破损后再用O.05%赤霉素液浸种24h&用40℃的O.05%的赤霉素液浸种24h&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O.05%的赤霉素液浸种24h发芽率&28.2%&25.6%&23.8%&76.3%&80.4%&83.7%&96.6%(1)根据该小组的研究内容,请为他们的研究性课题拟订一课题名称:&&&&&&&&&&&&&&&&&& 。(2)该小组实验前作出的假设是:&&&&&&&&&&&&&&&&&&&&&&&&&&&&&&&&&&&&& (3)概括该小组实验全过程的主要步骤:①&&&&&&&&&& ;&&& ②&&&&&&&&&& ;③&&&&&&&&&& 。& ④计算各组发芽率并表达实验结果。(4)该实验可得出的两条重要结论是:&&& ①&&&&&&&&&& ;&&& ②&&&&&&&&&& 。6.(1)打破(提前解除)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期的技术(方法、措施)的研究(或探究人工处理南方红豆杉种子提高发芽率的技术(方法、措施)的研究)& (2)机械破损种皮、植物激素、温度等外因都能解除种子的休眠期,提高发芽率& (3)①将种子随机分为七组;②按表中要求对各组种子进行处理;③播种并分别记录各组发芽情况(4)①机械破损、赤霉素浸泡、温度对解除种子休眠都有作用②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赤霉素浸泡效果最好备考7 (创新题)测试考点2、3、5(12分)人参是一种名贵的滋补品,其根中含有多种人参皂苷及少量挥发油,具有补气强壮的功效。科学家在长白山偶然发现了一株品质优良的人参,需要迅速推广栽种。请回答:(1)迅速推广栽种的最合适的方法是&&&&&&&&&& ,该方法的优点是&&&&&&&&&& (2)为了成功地栽培人参,科学家对人参生长的最适环境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索。图9-29―7为探索人参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密闭装置图:(缓冲液使密闭装置中的CO2浓度保持在0.03%)&该装置实验时控制的变量是&&&&&&&&& ,不变的条件&&&&&&&& 。该结果得到如图9-27―8的曲线(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强度用每时02的释放量表示),b点的含义是&&&&&&&& ;d点后02的释放量下降的原因是&&&&&&&& 。&(3)如果上述曲线改为表示玉米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关系,请你在图9-29―8坐标中画出玉米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关系曲线(只要求画出趋势图)。与人参比较,曲线不同的原因是&&&&&&&&& 。(4)山区居民为了培植人参,将乔木砍光,留下一些灌木给人参遮荫,请你预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7.(1)营养繁殖;繁殖产生的新个体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2)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密闭容积内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人参的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为b时,人参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相等;光照过程。蒸腾作用旺盛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蒸腾作用旺盛导致水分供应不足使得02,的释放量下降(3)如答图9-29-2;玉米是阳生植物,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大于人参(4)人参培植将会失败,因为没有乔木遮荫,灌木不能适应强光而逐渐减少,人参属于阴生植物不能在强光下生活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无机化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