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央视纪录片故宫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共含1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on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警世名言。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的内心是一面镜子,美与丑都会尽现其中。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更需要有一面镜子,既让人看清自己、也让人明白社会,把个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为的正邪、品格的高下;把社会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废、世俗的清浊。

近日,大型反腐题材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隆重播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看过此片之后,感触颇深,以此片为镜,我看到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作风上需要改进的太多。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翻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漫长画卷,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如北宋的包拯,刚正清廉,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现代的人民公仆孔繁森、焦裕禄、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朝政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在总公司党委领导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有效提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锤炼了自身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观看记录片,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广大党员的廉洁意识。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思想理论,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牢固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能力。

二是廉洁自律,以身作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党员干部,都必须从自己做起,廉洁自律。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纵观各类违法乱纪人员的结局: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从细节做起。作风体现于细节,倡导树立好就要从细节抓起。要从细小的问题入手。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永远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

篇2: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一、要以廉为本,轻名利,讲操守,提高自身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提倡以德为先、以廉为本。当前,要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干部清正”,党员干部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怀修养之心,提高思想境界。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当前,党员干部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树浩然正气,扬昂扬锐气。

要怀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甘于吃苦,不计得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怀。

要怀律己之心,抵制各种诱惑。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东汉时,杨震举荐的官员王密为报推举之恩,夜晚拜访杨震并奉上黄金,杨震连连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在当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慎独慎行,择善而交,自觉清除和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二、要以廉为纲,重勤政,求实效,切实转变党风政风

宋代的吕祖谦在《官篇》中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里将“清廉”列为官德之首。可见,“廉”是为官从政者最起码的政治要求和道德价值取向。党员干部要以廉为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转变党风政风。

要突出勤政爱民,心系群众。用心爱民,才会得民心。李世民崇尚“恭俭爱民”,才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焦裕禄、孔繁森为民鞠躬尽瘁,才受到广大群众的深情爱戴。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关切民之疾苦,体察民之忧患,排解民之急难,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党分忧,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要突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民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结论。政府办公室承担着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出台前的调研、参谋和决策部署的督促落实工作,直接影响政令畅通与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四大一高”战略的深入推进,要深入实际察实情,强化调研理清思路,为决策提供参考;要围绕决策督实事,善于协调抓督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提高效率讲质量,主动服务求实效,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

要突出廉洁从政,秉公用权。历史上,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人物公平正义、政治清廉,获得百姓赞誉。党员干部要牢记“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宗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决不能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工具。

三、要以廉为帜,重品行,作表率,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党风政风影响社会风气,党风政风清明则民风淳厚。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党员干部应该成为社会的“正能量之源”,以正直清廉、施政以德、忠于职守为社会作出表率,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先行者。

要带头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价值取向,必将走向衰亡,这是历史规律和社会真理。秦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至于二世,西晋在“斗富”成风中毁灭,南宋因搜刮民力建奢侈建筑“艮岳”而土崩瓦解。因此,党员干部应当牢固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带头增强节俭意识,并把它体现在生活细节上,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杜绝安逸享受、因奢入腐、损公肥私。党员干部带头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将蔚然成风。

要带头做恪守诚信的典范。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把诚信的外在道德约束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珍惜诚信声誉,维护诚信形象,践行诚信美德,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促进诚信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和普遍自觉。

要带头塑造简约务实形象。要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各项调研活动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群众真切的声音。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把时间精力用在攻坚克难,促进事业发展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简约务实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努力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贡献力量。

篇3: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吏治不清,浊浊尘世;吏治一清,清平盛世。郦波教授的一句精辟总结,令人警醒与深思。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雷霆惩腐的大背景下,纪录片《鉴史问廉》跳出被地域、时间、空间局限的当下,以其独有的历史观和厚重感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从历史的兴衰沉浮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让人感到廉政富有的温度和情感、活力和魅力,从而增强人们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凝聚力。

鉴史,问廉。着重在于廉字,苏东坡在其《六事廉为本赋》中就有这样的文字:“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开篇宗义,便将“廉政官德”举为领导干部之首要问题。透过《鉴史问廉》,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说看到的“廉”,正是汉代小小洛阳令董宣“不畏强权冒死捍卫律法”的大无畏;是唐朝狄仁杰“断案如神、秉公执法”的清官能吏形象;是北宋李沆祠堂高悬的“旋马家声”告诫子孙莫恋奢侈生活;是明朝海瑞“推清丈、平赋税,屡平冤假错案”的青天美誉;是清代清天包拯“不持一砚归”、“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品行和志向;是百姓对官员的期盼,对清官的一种信仰。

清官廉吏故事感人至深,古代如此,现代更如此,早在25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深受感动,挥毫写下了“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深深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这位“好官”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在成立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仍是谆谆告诫青年学子“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心中装着人民,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为民众谋福祉,当是这个时代领导干部的最强音。因为,我们党是最清廉的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是的,廉则兴,贪则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个八德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DNA,它渗透到每一个中华子女的骨髓里面去。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辩、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从中我看到了他们身上共有的鲜明特征: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洁、惩恶扬善。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廉洁自律是一项长期的思想作风建设,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的效力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以史为鉴,鉴往古今”,当深明 “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的道理,当代的领导干部应该以历史上的清官为榜样,学习他们,超越他们,以清廉之身,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篇4: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我认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九套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后,意犹未尽,又接着收看了河南卫视、河南新闻频道的重播,受益匪浅,深感这是一部振聋发聩、令人震撼的纪录片,是一部廉政文化的好教材。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此片的特点、与开封的`关系和两点建议。

关于其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述:好看、好懂、耐看、耐用。

这是一部以历史朝代为经,以名垂青史的清官史和遗臭万年的贪官污吏史为纬,用讲故事的形式,通过情景再现的影视表现手法,以快慢适度、深沉浑厚、饱含激情的男中音解说为主,辅以56位专家学者言简意赅、字字珠玑的点评,配以或激昂或低沉的音乐,使观者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犹如身临其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煞是“好看”。

“好懂”是说,反腐倡廉这么一个严肃的政治性很强的话题,被编剧以讲故事的艺术形式娓娓道来。动人心者莫大于情,情在细节之中,细节在故事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细节感人。如汉代池阳县狱掾王立的夫人瞒着王立收了囚犯家人一万六千钱。事发后,王立感到自己没管好家人,十分羞愧和恐惧,即刎颈自尽以明心迹。由此可见,汉朝法律的威慑力是多么大,官员们的自律感和对国家律令的敬畏感、耻辱感是多么强烈。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说,文化的功效是什么?就是在不经意间,提供是非、善恶、真伪的判断标准,尽管它不像经济建设一样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但功效却是水滴石穿、垒土成塔、润物无声。诚哉斯言,该片寓教于乐、好消化、易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告诉人们历代清廉官吏的高风亮节与贪官们的丑恶嘴脸,告诉世人廉则兴、贪腐成风则亡,这就是该纪录片的“耐看”所在。

“廉则兴、腐则亡”是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反腐倡廉是每个国家和每个历史时期公务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任何一个时期都应在反腐倡廉上下功夫,让公务人员做到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此其“耐用”也。

《鉴史问廉》非常接地气,与开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片中涉及十几个生于开封或在开封为官的廉吏:被汉光武帝封为“强项令” 的洛阳令杞县人董萱,在开封做官时给后人留下“沧海遗珠”成语且又断案如神的狄仁杰,留下“旋马家声”典故的宋朝宰相李沆,给我们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铁面无私的包拯,给儿子司马康留下《训诫示康》家训的司马光,“宰相肚里能撑船”、锐意变法的王安石,不贪占一分一毫的苏东坡,离职时只收扬州百姓一棵青菜、两块豆腐“一清二白”的江苏巡抚兰考人张伯行,精忠报国的岳飞,“两袖清风”的晋豫巡抚于谦等,这些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血管中始终流淌着忧国忧民的血液,他们身上无不闪烁着清风文化的光芒,无不彰显着开封这块文化沃士滋润的清官廉吏对“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懈追求。如果说,一部中原史即半部中国史,那么毫不夸张地说,一部开封史即是半部中原史。

《鉴史问廉》八集中多次出现开封府、包公祠、龙亭、大宋御河、城摞城等风景名胜,这无疑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必将推动我市文化、旅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省、市纪委命名的“廉政教育基地”——开封府内西侧设置的“清官长廊”和“清廉词” ,以及在牢狱设置的“贪官警示台”,在对公务人员的培训中强化廉政教育。

二是尊包拯为“廉圣” 。笔者曾在市包公研究会组织的纪念包拯诞辰10座谈会上提出:应在原有的中国古代十大圣人(文圣孔丘、武圣关羽、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茶圣陆羽、史圣司马迁、画圣吴道子、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酒圣杜康)之外,增设包拯为 “廉圣”。

在这方面,其他省辖市已先行一步,在传统的“十大圣人”之外,又加了八圣:漯河的“字圣”许慎,南阳的“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焦作的“文圣”韩愈、“律圣”朱载,周口的“道圣”老子,新乡的“谋圣”姜太公。

篇5: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近期,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政论片《鉴史问廉》,该片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借助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时代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应多从这些古代廉政文化里面汲取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刑辅、治权官吏、正心修身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古为今用,提升监督执纪水平。

一是以史为鉴,筑牢思想防线。《鉴史问廉》借助历史上的真实廉政经典故事,进一步明析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魏征、狄仁杰、包拯、郑板桥等一大批清官廉吏曾在河南任职,留下大量廉政佳话和典故,如“周公吐哺”、“甘棠遗爱”、“羊续悬鱼”、“精忠报国”等,为历代百姓传颂和敬仰。片中也有如张养浩所撰《为政忠告》、孙嘉淦所提《居官八约》等对“官德”的重视和倡导。因此,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史为鉴,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运用好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斩钉截铁、坚定不移;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在关键时刻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二是敢于担当,切实把监督执纪责任扛在肩上。该片第三集《清浊之辨》的结尾,以“五人之墓”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死的意义很重大,即使是一个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为官避难平生耻”,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把监督责任扛在肩上,敢于担当,勇解难题,这才是鉴史问廉下的新常态。

三是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这部政论片再次昭告世人: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必须严于律己,以法律己,管好自己“做热点工作但不做热点人物”。

四是当拘小节,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说的便是东汉“悬鱼太守”羊续居官清廉,拒受属下之礼,流芳百世的故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时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婉拒了江西老红军委托代表明经华转呈的两瓶茶油,亦为群众所称赞。或许在许多人看来,两瓶茶油,又能值多少钱?收了也无妨。但习总书记却用实际行动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课,“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小节不慎,大节难保”,在“小节”上疏于防范,最终只能是思想滑坡、不能自拔,直至铸成大错。因此,要从细小的问题入手,在小细节上管住自己,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做到常弃非分之想、常惧法纪之威、常思监督之益,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

篇6: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鉴史问廉》大型文化纪录片,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该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通过《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八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了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与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也提到:“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治国如此,反腐倡廉同样如此。纵观纪录片,不难发现,历史上凡是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大都有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有一帮可倚重的忠臣。如贞观之治,有了从善如流的李世民,才成全了魏征、狄仁杰的直谏美名。康乾盛世,正因为有了“千古一帝”爱新觉罗玄烨,才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成为各级官吏竟相效仿的榜样。因此,有个廉明的君主,人人才敢讲真话,人人才能参与反腐,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无数个魏征,无数个于成龙。当反腐成为全民的反腐时,廉政必然就会成为整个政府体系的廉政,想要达到政治清明也就不难了。同样,一个朝代的没落,也必发端于君昏臣佞、从上而下的吏治腐败。试想,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大环境下,政何以施、国何以治呀。南宋宋徽宗,后人的感叹“亡宋谁知是石头”。对昏君佞臣,屈原选择了投江等等。无有昏君,何来佞臣,不亡国才是咄咄怪事!

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同志,首先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工作中时刻以“严人一等”的标准要求自己。“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在高压反腐成为新常态之时,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消除贪欲,根治“四风”问题,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自身修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重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增强廉洁意识,通过坚持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各项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等各项活动,使学校各项工作与时俱进,永葆廉洁正气。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廉洁与清政并行。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维护法律的效力,依法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

通过观看记录片,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廉洁意识: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思想理论,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牢固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示能力。

二是廉洁自律,以身作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要始终坚持廉洁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深处根绝贪图享受、拜金主义、目无法纪等错误思想,不断反省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与任何违法违纪问题不沾边。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从细节做起。作风体现于细节,倡导树立好就要从细节抓起。要从细小的问题入手。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才能经得起任何考验,永远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鉴之于史,问己于廉,三省于身,厉行于事,而后才能立于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为维护社会公正、法治注入“正能量”的人,终究会被时代镌刻、被人民铭记。我们要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常怀“居安思危”之心,警钟长鸣。作为校领导,要身体力行,要率先垂范,在学习廉政知识、遵守廉政纪律、执行廉政规定方面发挥带头作用,象焦裕禄、郑培民、任长霞一样忠贞爱民,一心向党,只有这样,才能凝聚民心,汇聚民意,才能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促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

篇7: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8集纪录片《鉴史问廉》将登陆央视纪录频道,它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鉴史问廉》主体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

这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该片深入中国历史,试图从总体上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全片共8集,分别为《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辩》、《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六廉”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堂、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中华文明史。

因此,在该片中,观众可以看到诸子百家对廉洁理念的.阐述,既有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样的名言,也有老子“罪莫大于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样的警句。此外,观众也可以看到历代中国人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如屈原、文天祥等舍生取义彪炳史册,如包拯、海瑞等刚正不阿流芳千古,如张养浩、孙嘉琻等勤政爱民令世人敬仰。这部纪录片,向观众传达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反腐倡廉、追求公平正义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从危难中重新崛起,走向复兴的推动力量!

篇8: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根据市纪委统一部署,近日,我局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广电出版局联合录制,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通过连续观看,我对中国厚重博大的廉政文化史有了新的学习和认识,对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政意识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我认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是立身之本、干事之基,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一名忠诚履职、干净做事、勇于担当的合格公仆。

该片第三集《清浊之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展示了历史上清官和贪官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透过该片,我体会到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领导干部终生必修的课程,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源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通过观看该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洁的对立面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滑向腐败。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礼尚往来”,但“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心变成坏事。现实生活中,不少官员就是在他人的感恩表达中模糊了廉与贪、清与浊的界限,甚至因为还不完的人情债而心生非分、滋长贪念。

那么当代中国,什么是清官、好官,什么是合格的人民公仆呢?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好干部”标准问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把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朝气蓬勃、生生不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薪火相传、蒸蒸日上。10月,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为我们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的做人做事做官原则。

我认为,“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与我们党的好干部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尽管各个历史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不同,尽管不同时代的优秀干部各有特点,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始终不变的价值底色,德才兼备是始终贯穿的价值主线。“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线,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为官的职业素质,“三句话”实质上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三句话”既朴素又简洁、既好记又易懂、既有现实性又有针对性,要求明确、掷地有声。

通过观看《鉴史问廉》,使我更加认识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涵盖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品德建设等各个方面,更加突出了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要求、党性修养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是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丰富和发展。观看《鉴史问廉》,的.确引人深思、让人清醒。我认为要达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守住党性修养和清正节操,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融入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篇9: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警世名言。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的内心是一面镜子,美与丑都会尽现其中。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更需要有一面镜子,既让人看清自己、也让人明白社会,把个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为的正邪、品格的高下;把社会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废、世俗的清浊。

近日,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拍摄的《鉴史问廉》,梳理这些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雷霆反腐的当下而言,无疑不无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看过此片之后,感触颇深,以此片为镜,我看到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作风上需要改进的太多。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翻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漫长画卷,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如北宋的包拯,刚正清廉,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现代的人民公仆孔繁森、焦裕禄、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20,在市委领导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有效提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锤炼了自身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观看记录片,我认为工商干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广大党员的廉洁意识。

(一)加强作风建设。作风体现党风、影响政风、带动民风,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习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上指出:“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工商部门处在监管执法第一线,涉及问题更具体,加强作风建设更现实、更必要。一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李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会议上强调,八项规定必须严格落实,这是一条“高压线”,而且要确保通上“高压电”,谁也不能碰,谁碰就处理谁。全系统党员干部要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放松,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坚决纠正党员干部借婚丧喜庆、乔迁等名义,大摆宴席、收受礼金等行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古人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小事做起,切实发挥率先垂范、身正令行的示范作用。

(二)加强纪律建设。纪律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当前,工商事业正处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严明纪律意义更加重大。要严守政治纪律。工商干部必须始终坚守政治纪律的底线,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确保促进“四大一高”政策措施在本部门贯彻好;坚持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牢固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能力。

(三)加强自身建设。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给人看,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勤政廉政,廉洁自律,任何情况下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要强化自律意识,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守住做人的底线,守住党员干部的底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一个组织和干部群众信赖的人,一个同事和朋友尊重的人,一个家人和亲属引以为荣的人,一个没有负担可以轻松享受生活的人,一个回顾一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

篇10: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根据市纪委通知要求,我于1月9日至16日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省纪委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仅看到《鉴史问廉》这四个字,就让我明白这部纪录片在讲什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鉴史问廉》涉及了很多古代的故事,引用了很多清官廉吏的诗词和大量的历史典故,展示了遍布全国的廉政文化楹联、匾额等等,也通过朝代更替和我国历史长河中的廉吏和贪官对比,使我们从中得到教育。

习总书记1月13日在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一些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很强,个人素质很高,但在亲情面前丧失原则,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收受贿赂大肆贪腐,或者为家属子女谋取经济利益,其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后悔莫及。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适应中央的反腐倡廉新常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守牢廉洁清正的底线,牢记党纪国法,秉公用权,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始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和道德防线。要时刻心系百姓,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进一步增强修身意识、服务意识,重点解决存在的“四风问题”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入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主动接受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切实做到勤政为民、廉洁从政。

二、主动接受监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监督既是约束,更是爱护。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要时时处处将自己置于监督之下,把党和人民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和最真诚的呵护,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监督,在感情上真诚欢迎监督,在行动上主动接受监督,在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下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廉洁自律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为民之责,手莫伸、人莫贪,自重、自警、自省、自律,管好自己,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防腐拒变的典范,以廉洁的作风、廉洁的形象和廉洁的品质赢得组织的信赖和群众的拥护。

三、认真执行制度规定,切实强化规范意识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体系,切实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确保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把作风建设、队伍建设、能力建设等内容纳入制度轨道。另一方面推动机关制度建设的?废、改、立?,在堵塞漏洞、预防廉政风险、提高决策水平、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强化法制意识,按制度办事、程序办事,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超越法律至上的特权。对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要严于自律、公道正派、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否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了韩英x之流。要强化政策和程序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确保党的方针、路线能够正确实施。要严格科学的程序,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要按科学的程序进行,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四、做到严格自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机关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干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各项规章制度,使我局的制度形成体系、体现刚性。一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要求大家做到的,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大家不做的,自己首先带头不做,营造政治清明、干部清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要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和名利,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三要切实担负起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落实好“一岗双责”,抓好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四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起到表率作用,切实做到作风上严行、决策上慎行、生活上俭行,当好“一班”之长,做干部职工的表率。自觉发扬真抓实干、善做善成的作风,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推动我市旅游事业再上新台阶,打造“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品牌,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通过观看《鉴史问廉》,触动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吸取教训,常存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守牢底线、廉洁自律。要认真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做到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

篇11: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最近看了纪录片《鉴史问廉》,深有感触,这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它通过深入中国历史,从总体上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如何才能加强编办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从严教育。尤其是要严格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兴衰之思》中提到“廉则兴,贪则衰”。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是遏制腐败之本。习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会更多、更艰巨,更加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保障。当前,尤其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坚定“三个自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通过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文化之力》,引导机构编制系统的党员干部坚守精神家园,做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的好干部,以此确保我们的改革始终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始终站稳改革的政治立场。

二是要从严管理。持续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解决存在突出问题。按照习总书记关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的要求,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把走入群众“接地气”、扎根基层“转作风”的工作长效化、常态化,进而彰显毅力,增强实效。

三是要从严选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正确用人导向,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突出《道德之择》,重德才、重实干、重业绩,大胆使用敢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踏实苦干、不跑不要的干部。经常对干部队伍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注重把握素质、来源、年龄、专业等结构优化方向,避免“急拿现用”。严格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选任干部,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取人”,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四是要从严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制度之重》中提到:廉政制度建设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工程,对反腐惩贪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监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教育引导干部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政治责任和政治生命线。严格落实谈心谈话、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等制度,警示干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用权,督促干部时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关键岗位干部要戴上“紧箍咒”,涂上“防腐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干部不敢、不愿、不能滥用权力。动真格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以能上能下推动治庸、治懒、治散、治慢、治浮,让平庸的干部下得来、让得开,让优秀的干部补得进、上得去。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机构编制队伍。

篇12: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近日来再次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问廉》,第二次观看较第一次观之则感受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思考“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能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可以迟到,却从不会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受民众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影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略历史的重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长城汽车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影响。学习《鉴史问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廉洁,是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支柱。《廉洁体系制度》是长城汽车员工的行为准则,自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间。该制度严明清晰,在打击腐败维护员工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廉洁文化是长城汽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纵使时代变迁,廉洁文化建设仍需始终如一,坚定不移,脚踏实地。

篇13: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此刻国人面前。先从秦朝说起,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秦朝的亡国是因为修长城、修驰道、建骊山,老百姓徭役太重,不堪重负。秦始皇还集全国之力,用百姓血汗修筑“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奢侈浪费的耻辱代表。秦始皇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只传二世。

西晋王朝,从皇帝到大臣人人都在比阔斗富。在当时的`西晋王朝,无论是石崇还是与他斗富的富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官员”。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西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拜金的政权之一。西晋文学家鲁褒在《钱神论》中辛辣的讥讽道,“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西晋王朝迅速陷入整体性腐败和社会溃败之中还有另外的因素:政治上,它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用人只看门第,看血统,而不看才能,把做正事干实事的这些人当作俗官,浊流,被社会看不起。经济上,它施行占田制。所谓占田制就是当的官越大,经济利益就越大。所以,这样一个王朝,它不可能长久。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老百姓爱戴的明君,他对能臣廉吏爱戴有加,当一生清廉节俭的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慨的讲到:“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魏徵去世,我失掉了一面镜子。唐太宗以身作则,提倡节俭,严格要求朝中的贵族和大臣,同时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监察制度来预防贪污,皇帝率先垂范,官吏安守本分,贪腐和滥用职权的现象没有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出此刻了中国的大地上,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盛世,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是一个国家安宁的时代,是一个和谐向上的时代,是一个贤臣辈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时代,也是一个让现代的中国人怀念的时代。

唐玄宗在位期间,任命一位不学无术,却精通音乐的李林普做宰相,把朝中大事交给李林普掌管,从此沉溺享乐不理朝政。在李林普的掌控下,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小人得到重用。在腐败的全面侵蚀下,各级官吏贪污受贿成风,唐帝国逐渐消亡。

北宋初年,国家百废待兴。那么北宋王朝是如何选贤任能再创盛世繁华的呢?北宋的官员都是经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朝廷对于官员的婚丧、宴饮、车马、服饰、有着严格的限制,对违反者严加制裁,终身不得为官,对于贪污受贿的则处于极刑。宋真宗即位后,任用端庄持重、勤政廉洁的李沆做宰相,旋马家声的故事就出在李沆身上。在皇帝和贤臣们的共同努力下,北宋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又一个盛世。但是,这个空前盛世的朝代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呢?宋徽宗,这是一位在书画方面造诣极高的皇帝,他是一位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尊信道教,当上皇帝后,他开始在开封建一个供自我修道的园林艮岳。奸臣蔡京是他的宰相,他为修艮岳运送奇花异石,赢得了皇帝的欢心,很快从一个平民晋升为节度使。他的快速晋升掀起了一股采办花石的狂潮,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向皇帝进献花石。宋徽宗这种追求享乐,追求奢华、不顾民生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纵观历史,能够说,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任凭腐败现象蔓延。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毒瘤,社会要发展,就务必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根除毒瘤。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利有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

篇14:CCTV9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是一部廉政文化纪录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观看后,感想颇深。该片视野独特,以文化的视角梳理中华传统廉政资源,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主题鲜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内容,提醒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做到“清廉、勤勉、谨慎”。情节突出,以故事化的结构讲述全片,让我们在故事讲述中,得到警示和启迪,让每个党员干部有所感、有所动,是一部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的廉政文化重磅之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性;王岐山也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对为官者清廉的写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对为官者提出的要求。文天祥,于谦这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也是他们本人真实的写照。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得到社会的认可。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正,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正是因为李隆基对清廉的正确的认识,才出现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对清正廉洁的正确的`认识,历史上才出现了包公,狄仁杰,魏征等这样一批为人民所讴歌的清正廉洁的人物。人民的爱与憎是分明的,他们所给予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无论你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是权倾朝野的将相,就算你是统领天下的帝王,他们也会给你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明的魏忠贤,满清帝国的和珅,尤其是和珅,其财富恐怕拥有了大清的半壁江山,但是史册上留下的是骂名,是臭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的这句诗意义深刻,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用手中权力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腐倡廉,清除党内毒瘤,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细观《鉴史问廉》,我们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为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怀“居安思危”之心,爱岗敬业,勤政为民,心中时时刻刻装着百姓,廉洁从政,警钟长鸣。

篇15:CCTV9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纪录片是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出的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该纪录片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

通过对《鉴史问廉》记录片的观看,我深刻认识到,要立足工作岗位,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做到六带头,切实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

1、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宗旨意识。要真正把学习放在首位,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活到老、学到老。一是要积极参与到机关“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务必保证一小时的学习时间。二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真正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商业中心工作,拓展思维、寻找工作的支撑点。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三是要拓宽学习面。目前自己所分管的主要工作是人事、信访、财务。人事工作相对较熟悉,信访工作综合素质要求高,而财务工作较为生疏。为了能全方位做好工作,需要学习法律、法规、财务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2、要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党性修养。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差距中增强动力和措施。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一是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主动下企业对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进行摸底排查。二是对排查问题逐个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三是按照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力求实效。

3、要主动作为,焕发工作热情。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摒弃“过得去”、“不出事”的思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要消除懒官、懒政现象,破除守旧思想,迎难而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好分管的工作。一是每周一与分管科室科长总结上周工作,研究本周工作,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二是定期下企业,深入基层切实为企业和职工服务。三是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督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四是认真解决好每一起来电、来访事件,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真正把人民的事情放在心上。近期针对文明商场王桃琴同志反映其工伤待遇没有按相关规定执行一事,将进行认真调查核对,把情况了解透彻,拿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让职工满意。

4、切实做到“三严三实”,树立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一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认认真真干事,清清白白做官。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二是谋事创业和开展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发扬“钉钉子”精神,直面困难,不避矛盾。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企业为职工服务。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把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篇16:央视《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央视《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鉴史问廉》是一部符合当下主旋律的好作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数文人士大夫的不懈追求,也是为官从政者一生戮力奋斗的终极目标。在古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其中的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了传统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它对我们当前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不走过场。如果走过场,放松要求,就会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就会出现被苍蝇叮食的裂缝,甚至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机构编制部门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对机构编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科学配置、综合协调的机构,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党委、政府各个部门的权力划分,任何一项政策都涉及人的切身利益,而机构和人的利益调整非常复杂,既关乎经济发展,也关乎民生改善,还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这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行编科,负责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机构编制工作,更是利益的汇集点,如果不能严于律己、洁身自好,随时可能步入歧途。通过观看《鉴史问廉》,在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教育、一次灵魂触动;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使命感得到一次强化,对坚持严字当头、从严要求搞好活动的责任感就得到一次增强。

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必须从思想入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群众路线的贯彻、工作作风的转变,前提在于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于思想理论的自觉。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理想信念、政治品质的体现。要从思想入手,从源头抓起,学好规定的内容,自觉强化党性修养、品德修养和党纪观念,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

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必须坚定理想。要树立为基层服务、为党的事业献身的理想志向,忠诚党的事业,兢兢业业,踏实工作,乐于奉献,把做好每项工作、每件事情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座标”,不断攀升,不断奋发,不断进步。全心全意,做服务于民的党员。“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举,在于察其疾苦”,作为党员,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和艰辛,换取人民群众生活的甜美和幸福。以诚心诚意的态度、孜孜不倦的热情、求真务实的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多行惠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切实把为群众反映的工作落到实处。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广大人民谋利造福。

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必须勇于担当。要树立立党为公的事业心和勤政为民的责任心,辛勤工作,乐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应该尽自已最大努力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保持奋进不息的精神,为党的事业发展多尽一份责任,多贡献一份力量。

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必须坚守道德。要树立高尚的道德人格,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保持高尚的情操,以慎权、慎欲、慎微、慎独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尊严与人格力量,带动和影响社会风气。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节着眼,以反面的典型警示自己,以肩负的责任鞭策自己,紧把“关口”,坚守“底线”,堂堂正正做人,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篇17:纪录片鉴史问廉学习心得

我认真观看了由省纪委联合中央电视台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该片主题鲜明,情节突出,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是一部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的廉政文化重磅之作。看后,引人深思,令人清醒,体会颇深!

一、“反腐倡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推动力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我看罢《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的最大感受!秦国虽有万里长城,能抵御外敌的入侵,却抵挡不了“奢”的侵蚀,最终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而止于二世;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也是的最短命王朝之一的西晋,毁灭在“斗富”中;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崇尚“恭俭爱民”,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

纵观历史,一个个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但是,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 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当前,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那么,对于一所学校、一名校长而言,廉洁同样重要。作为一名校长,一方面要做到“干部清正”守住自己节操的同时,还要加强教育与管理,使全体教师自觉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让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廉洁从教,而且要把廉洁的种子种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确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廉洁之花也能够竞相怒放。

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当一个集体里廉洁的风气盛行时,这个集体势必会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廉洁的风气在校园里盛行时,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当下,我校正在开展“学规章、守纪律、正作风,争做人民满意教师”活动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二、“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根本保证

《鉴史问廉》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了历史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同时,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廉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廉政制度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工程,对反腐惩贪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如何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历朝历代在制度建设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尝试和努力。纵观历代王朝,在选任以廉、考核以廉、依法监察三方面都出现过科学规范的廉政立法,一些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制度,对于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西汉的《二年律令》法典的制定与执行,一时间使西汉廉吏丛生,政治清明,可见法律对惩治贪腐的威力之大;唐朝制定《唐律疏议》,整饰吏治,严惩贪赃枉法,才使得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良好政治局面和社会发展。

当前,我们应积极借鉴历史上法治反腐的一些优秀精神内涵,在贪污腐败者头上高悬一柄法治的“达摩克利期之剑”,用法治的利器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廉洁与清正并行,努力构建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国家如此,学校亦然。本学期,我校为加强科学管理,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围绕创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特别是学校新任班子组建以来,我们将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求每位班子成员切实转变作风,对分管工作内的有关制度建设主动牵头介入,梳理完善已有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研究制定新的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用制度去管人、管事、管权,使全体教职工心有制度、行有规范,真正实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汇聚学校发展的正能量。

三、“道德与文化”是防止腐败的强大力量

《鉴史问廉》之《道德之择》告诉我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清慎勤这些被称为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官德的重要内容。除了制度因素,道德约束是克制腐败发生的有效方式。古今中外,法律和制度只能从外部围追堵截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道德却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迷思”。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正面事例,如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它启发后人遇事要行善、以宽大为怀、自甘吃亏,更不能因为是“官亲”就浅薄狂妄、目空一切,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六尺巷”为我们从政人员诠释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为官修德的道理。

“悬鱼太守”羊续的为政清廉、拒绝受贿的美德令人敬仰,他甚至拒绝接受一条鱼的馈赠,牢牢地堵住了行贿的大门。这让我想到的话: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可以说,虽然时代不同,但《八项规定》的制定与实施,与羊续的悬鱼行为可谓异曲同工。

《鉴史问廉》之《文化之力》告诉我们:廉政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具有极强的历史传承影响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数文人士大夫的不懈追求,也是为官从政者一生戮力奋斗的终极目标。扬善惩恶、尚廉治贪、扶正祛邪,始终是社会的追求和百姓的企盼。

范仲淹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何能感动几百年后的海瑞?就是因为清风文化历史是超越时空的,清风文化历史是有力量的。难怪有人说,清风文化如空气一般无孔不入,它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将官员的行为拉入符合廉政价值观的轨道。“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就是这个道理

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廉洁自律,必须筑牢思想防线,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就是对从政者必须具备的官德的具体要求。因此,治官先治德,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洁教育,让道德的力量深入内心,才能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防线。

王岐山同志曾说过,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其实这三个不,最高的境界是“不想”,不想腐,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王岐山同志曾引用中国最著名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来解释这个长效机制的内涵,其实这八个字就是中华民族道德标准的基因,是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骨子里的东西。所以,《鉴史问廉》通过讲好一个个故事,达到入脑入耳入心,以此净化人们的思想灵魂,最后实现“不想”。这就是“不想”的思想带来了“不想”的行为。

我们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官员如果廉政,就需要有廉政的思想。官员廉政思想来自哪里?来自“学思践悟”,即首先来自学习。向谁学习?向历史学习。因为,曾经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篇18:纪录片鉴史问廉学习心得

《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因而在王国之后还被后世史学家赋予“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黑暗王朝”的“美誉”!

大唐的兴衰更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话。

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可惜这样的繁华却不敌一块块石头!瘦金体的始祖——宋徽宗赵喆,热衷于艺术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运来各色奇石异花,修建了“艮岳”的同时,提拔了一介平民却献石有功的朱勔为节度使,动摇了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陷入了内有方腊的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而那些跋山涉水而来的艮岳之石,最终却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园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频频闪现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坏了不仅仅是红十字会的名声,还引发了全国的血荒,成就了网络热词“干爹”;表哥杨达才不经意的名表炫富揭开了一个贪腐大案;湖北通山县80后女县长胡娟更是坐在铺满百元大钞的沙发上……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是“不患穷,就患不公”,一个个官员或是官员的“干女儿”厚颜无耻的炫富照,怎能不激起人们“仇官恨富”的心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再说说追求。人是要有追求的,可这追求必须是正能量的、利人利己的,如果打着追求的幌子,利用手中的权利,满足一己私利、贪图奢靡的享受,就不仅仅是“追求”那么简单了。原江西省长胡长清就有追求,一向以“书法家”自居,南昌的大街小巷的店铺曾经挂满了他手书的匾额,但在他3月因索贿受贿数额巨大被判处死刑后,南昌的垃圾堆里处处可见他的“墨宝”!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的摄影作品集《真水天香》曾经悬挂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国门地铁,在北京开过个人摄影作品展,甚至获得过全国摄影界最高奖——艺术创作金像奖,然而在他“犯事儿”后,经专业摄影师曝出内幕称,秦玉海的摄影技术近卫入门级,其作品全部都是经过必要的修图软件处理,甚至有专业摄影师为他调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领导按下快门”——就是这样一个入门级的摄影大师,手持着价格不菲的摄影器材,走过了《焦作山水》、领略了《云台山风光》,在《十月凤凰山》留下了《五大连池印象》,并最终结成了个人摄影精品集《真水天香》(以上均为秦玉海摄影作品集名称),他的摄影足迹也是他从勤政到犯罪的历程!这,也叫一种“追求”!

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看了鉴史问廉学习心得的读者还看了:

篇19:纪录片鉴史问廉学习心得

我认真观看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该片是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内容充实,厚重大气,观看之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通过观看《鉴史问廉》可以窥见融进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渗透到血液里、被我们认可、践行、传承的廉文化。我们知道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通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非常具有可读性。如西晋的亡国、大唐的兴盛、大宋的京华梦,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清官的名垂千古以及中国人绵延数千年“青天情节”,他们是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鲜亮符号;是存在于世代百姓心中不能忘却的记忆;是一个个贯穿历史长篇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洁文化宝库;是激励一代代华夏子孙开拓进取、缔造时代的精神支撑……

该片揭示了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我从中深刻地了解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完后感觉就像是听了一堂不设讲台、不见讲师的廉政讲座,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我们知道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阐释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而赢来的民心所向,文人士大夫几千年来塑造的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历朝历代的严律及廉政法令造就的为官公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深受群众爱戴的清官廉吏等内容,从中华文明历朝历代的兴衰沉浮之中探寻“廉”的力量,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为当今干部树立警示,用以借鉴。

这不禁让人深思: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物质诱惑及精神诱惑环绕在我们干部的周围,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用“廉”来武装自己的思想,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来作为为人处世的依据。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国家反腐,我们每一个公民都义不容辞,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做好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守住党的原则。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把好自己的关,在行使权力时,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住自己的政治立场。当下,我们国家的反腐方式大多还停留于“事后追查”,而缺乏未雨绸缪的制度化预防,而这也正是我们反腐的制度软肋。

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以来,以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的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国家一步步对于此等反腐行径进行大步改革,并一步一步推进和加强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的立法工作,坚决用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那么,对于一个学校、一个教师队伍而言,廉洁同样重要。

目前,紧跟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同大家一道学习了廉政准则,阅读了一些廉政故事、廉政漫画等书籍,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从古至今,廉洁的故事比比皆是。东汉南阳太守羊续将焦俭送给他的鱼悬于室外来拒绝焦俭的再次相赠;北宋包拯立《诫廉家训》于家中警示后人;周穿着朴素,总是将衣服补了又补,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临终前身上只有8元6角……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习这些优良的廉洁作风,自觉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用教书的行动诠释廉洁的含义,用学生的成才续写廉洁的故事。那么,作为一个教师而言,虽然没有腐败的土壤,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要求我们不仅要廉洁从教,更要把廉洁的种子种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确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廉洁之花能够竞相怒放。

作为一名教师,廉洁从教就是要严格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做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真心对待学生,掌握好手中的权利,坚决杜绝用学生成绩作为筹码,获取非法的利益。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通过言传身教,向同学们渗透廉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向工作岗位,也许会面临很多诱惑,如何让他们能够顶得住糖衣炮弹的轰炸,就需要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

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当一个集体里廉洁的风气盛行时,这个集体势必会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廉洁的风气在校园里盛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作为一名教师,身体力行,弘扬廉洁的正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通过这次观看《鉴史问廉》活动,可以说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一个震撼,在认识上有一个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方向更明确了,准则更清晰了,要真正做到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断加强自己的人生观改造,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不仅是一名人民教师,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时刻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国家的总体战略构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央视纪录片《圆明园》旁白完整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央视纪录片《圆明园》旁白完整版》。

开篇语:“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建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公元1644年,一只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南下,铁骑越过长城,直达北京,象征着皇权的紫禁城落入了满族人之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开始了。

半个多世纪后,一个来自罗马的传教士到达了广州—大清帝国南方的港口,他将从这儿北上,前往帝国的都城—北京。18世纪初期,帝国的统治者严格禁止西方人进入中国冒险,只有上帝的使者,传教士例外。耶稣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28岁的意大利人郎世宁,根本就没有想到,他将从此远离故土,在大清度过整整50年。半个世纪的时间,这个西方人以绝无仅有的机遇,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也目睹了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这些保留至今的传教士书信,记录了郎世宁在皇家宫廷的传奇生活。

“从欧洲到中国的旅行,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一路风尘,就是为了取得大清皇帝的信任。天刚刚放亮,一个太监就带我们进了一座花园,花园很大,但太监不许我们四处张望,走路也不能弄出声响。我很奇怪,皇帝并没有住在北京城里的皇宫。”

大清的缔造者是满人,他们来自于中国北方的白山黑水,紫禁城的新主人很快就发现,看上去雄伟壮丽的皇宫并不适合居住。巨大的宫殿由木头建造,很容易着火,高耸的宫墙虽然能够防止火灾的蔓延,也影响了空气的流通,北京的夏天酷热干燥,皇宫更像一个火炉,习惯于北方寒冷生活的统治者很不舒服,从踏进紫禁城开始,皇帝就开始寻找凉爽宜人的地方。

在北京的西北方向,距离皇宫20多公里,有一片开阔地带,几百年前,这里泉水遍布,称为海淀,就是在这儿,帝国的第三代统治者康熙,终于建成一座离宫,郎世宁就是在畅春园第一次看见了康熙皇帝。

“听说皇帝爱好天文,我们就从欧洲带来了最好的天文望远镜,教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皇帝的支持。康熙皇帝对我们的礼物果然很感兴趣,但是,变故突然发生了,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被当场抓走的军官与谋反的皇太子有关。人老了都会宠爱小孩,我揣测年老的皇帝也一定喜欢自己的孙子,用这个中国小男孩作模特,就是希望能够打动皇帝,如果皇帝认可我的绘画,我就能够进入皇家画院。皇帝在自己的书房接见了我,令人伤心的是,他并不欣赏我的作品。皇帝认为画中的小孩尽管很真实,但只是一个小孩而已,没有更多的意境。他不喜欢欧洲的绘画方法,认为油画的颜料跟污染没有什么区别,也不理解光线带来的明暗对比,孩子的脸上怎么能有阴影呢? 畅春园建成以后,康熙一年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住在这儿,离宫也代替紫禁城成为帝国真正的权力中心。史料记载,康熙的书房摆满了各种各样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和数学仪器,他在天文和数学方面达到的水平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皇帝,他能够利用仪器,准确的进行远距离测量,康熙甚至亲自给儿子们讲解几何学原理。康熙对科学的态度,在中国古代帝王中绝无仅有,或许,康熙已经感觉到了科学的力量,但离宫中的皇帝永远不会想到,科学对帝国的未来真正意味着什么。

畅春园建成后,紫禁城就冷清多了,除了祭祀祖先和举行庆典,每年只是在冬天,北京最冷的一段日子,皇帝才会搬到这儿,住上一个多月。18世纪初期,近代科学在欧洲已成潮流,而在大清,痴迷于观测天象者,唯有衰老的皇帝一人。帝国的中流砥柱,成千上万的官员们相信,郎世宁带来的天文望远镜,只是给皇帝又增加了一件玩具而已,帝国的基础仍然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

皇帝搬出紫禁城之后,整个皇室家族也跟着住在城外。在畅春园的北边,有一个小型花园,这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胤祯的居所。康熙一生偏爱牡丹,这个花园就以牡丹而著名。春天来临,胤祯邀请父亲欣赏牡丹,康熙在牡丹丛中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孙子,12岁的弘历。康熙有50多个孙子,有些连面也没有见过,弘历能够见到爷爷,是父亲胤祯精心的安排史书记载,皇帝对弘历的聪慧极其欣赏。康熙有35个儿子,个个都渴望继承帝位,在生命的最后时间,康熙一直恐惧不安,担心受到儿子们的伤害,弘历的出现极大地安慰了这个老人脆弱的精神世界,祖孙三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相会的这个花园,就是日后闻名于世的圆明园。由牡丹促

成的这次聚会,影响了清帝国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从此,这个皇家园林,就和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就在这年的冬天,康熙在自己的离宫悄然死去,继承帝位的人就是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祯,弘历的生父。胤祯即位在整个帝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怀疑他是靠阴谋篡位。

“关于新皇帝登基的说法很多,北京城里甚至有传言,雍正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但是,更多的人相信,老皇帝因为喜欢自己的孙子弘历才将帝位传给了雍正。我有一位同乡是皇家医院的医生,他推测,康熙很可能死于突发性脑溢血。我来中国已经7年了,7年的时间,我终于学会了用毛笔作画,作为宫廷画师,我得表达自己的诚意,这幅象征着吉祥的作品,是我奉献给雍正皇帝的礼物。” 雍正获取权力的真相至今仍在争论,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他一直对祖孙三代在圆明园的那次聚会念念不忘。雍正登基以后,就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大清的第四位皇帝宣告天下,圆明园将成为帝国的新离宫!

“我所在的皇家画院就设在圆明园内,皇家画院负责整个圆明园的规划和设计,总设计师就是皇帝本人,作为圆明园的主人,画院所有的设计工作最后都由皇帝亲自审定。这些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绘画是当年圆明园的真实写照。在圆明园建成以后,宫廷画师根据园林中的景观临摹而成,在公元1723年,宫廷画师们为扩建圆明园而绘制的设计图大致也是这样。像康熙一样,雍正在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皇家画院又集中了帝国最优秀的一批画家,他们是中国文人的精华,因此,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

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再现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这个景观的设计就来自于唐朝诗人杜牧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清明》,表达的是一种淳朴的田园情趣;而这个凿池观鱼的想法则是为了效仿杭州西湖一处著名的自然风景—玉泉观鱼。

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雍正的理想是将现实和想象中所有的美丽和幽雅都汇聚在他的离宫中。画师们根据雍正的旨意规划设计,但是,这样的设计图在今天看来几乎不可能变成现实,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建筑世家。这是设在圆明园内的皇家样式房,样式房的核心是一个雷姓的家族,这个叫雷金玉的人既是家族领袖,也是圆明园的总建筑师。帝国初期,雷金玉在修复被战火破坏的紫禁城时,因技艺超群被康熙看中,从此,雷金玉就成为皇家的总建筑师,在大清帝国20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重要的皇家建筑都是这个家族的作品。在完成了帝国的第一个离宫畅春园之后,圆明园的修建又摆在了雷家面前。这是在施工前,专门给皇帝审查的建筑模型,称为烫样,烫样使建筑布局和空间想象一目了然,它由木条、纸板等最简单的材料加工而成,可以拆卸和灵活组装。烫样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是这个建筑世家独一无二的创举。皇帝批准烫样之后,具体的施工设计才可以进行,根据烫样,皇家建筑师就能画出精确的施工图。这是雷家绘制的各种施工设计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今天我们只能从这些两个多世纪前的图纸来想象当年皇家园

林的建筑盛况。规模浩大的圆明园凝聚着雷氏家族的心血,也是帝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峰。

1725年的秋天,雍正正式搬进圆明园,这里从此成为大清帝国的第二个离宫。扩建后的圆明园拥有将近200座宫殿,面积达到了3000亩,在它的周围,24000名皇家卫队日夜巡逻,没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严禁入内。

“包括我在内,为圆明园工作的人大概有好几万,工程持续了整整三年时间。” 圆明园山起西北,水流东南,与中国的地势完全契合。园林的西北面是一座巨大的假山,这是帝国西部昆仑山的象征;园林的东面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象征着帝国的东海,湖中的三座宫殿是传说中东海上三个住着神仙的岛屿。皇帝处理朝政和皇室居住的地方是圆明园的核心地带,工作区和居住区用一个人工湖隔开,湖的形状被设计成大清疆域的轮廓,沿湖分布着9个人工岛屿,环抱于九岛之中的这群宫殿,正式皇帝和他的嫔妃们居住的地方。九州是中国的象征,而皇室,就是整个帝国的中心。每一个晚上,主宰着一个帝国的雍正就是在这儿进入梦乡。九州一片安宁,湖水波平浪静,大清的天下永久太平,这就是九州清宴的寓意。根据雍正的旨意,圆明园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个渴望权力的帝王将自己的理想深深的烙在了圆明园上。居住区的南边是办公区,每一个早晨雍正都会准时来到这个地方,在这儿,他向大清帝国发号施令,这儿既是圆明园,也是整个帝国的心脏。雍正将圆明园建成了一个帝国的缩影,充满了政治象征,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它在园林艺术方面的成就,与庞大而封闭的皇宫相比,圆明园更为自由开阔,这里的宫殿规模小巧、外观朴素,与周围的山水十分协调,圆明园中的每一个空间,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诗情画意的理想之地,这座史无前例的皇家园林是自然风韵和艺术加工完美融合的典范。史书记载,一年360天,圆明园天天花开似锦,园中仅仅管理花草的太监和工匠就达到300多人。圆明园的宫殿各种各样,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建筑风格。这座宫殿的形状类似一个汉字“万”,它有着浓烈的政治涵义,象征着大清江山永久的传承。清宫档案记载:这里四面环水,冬暖夏凉,是雍正最喜欢休闲的地方。在如此安逸幽静的场所,雍正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帝国的太平。

“圆明园中有很多宫殿,但这座万字形状的最为独特,我在这儿最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为身穿中国文人服装的皇帝父子画像。” 雍正在圆明园将自己和儿子都打扮成文人形象有着深远的用意:皇帝的祖先是游牧民族,但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汉人,为了驾驭庞大的帝国,皇帝必须掌握汉文化的精髓。自秦始皇以来,中国曾经有过数百个帝王,但其中文化素养最高者反而是这个草莽出身的皇室家族。圆明园中的雍正,经常将自己化妆成古代文人的形象,寄情于山水,或许,文人们追求的自由和淡泊,是权力包裹中的雍正内心深处的渴望。皇家的文化素养来自于严格的教育,每天清晨5点钟,天还没有亮,皇子们就得去圆明园的皇家书院,书院的老师都是当时最有声望的学者。首先要学的是满文,皇家的母语;其后是蒙文,蒙古人关系到帝国北疆的安定,与他

们沟通至关重要;最关键的是汉学,那是皇家统治中国的根本。史书记载,皇家的子孙们从6岁开始学习,不论寒暑,从不间断,一年之内只有5天假期。下午是军事训练时间,祖先以武力征服了中国,皇家的子孙们必须是战场上的勇士,在欧洲,火枪已经十分盛行,但大清的帝王们仍然相信,弓箭和腰刀才是武力之本。皇家练武场建在圆明园的一处开阔之地,它蕴含着江山永固的涵义。

这座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思是耕地,这里前后临水,环境十分优雅,在雍正的心目中,这本是一处修身养性,超凡脱俗的地方,然而,真实的生活距离皇帝的理想很遥远。据史书记载,雍正是一个非常严酷的皇帝,对于反对他的人,他毫不留情,康熙监禁了自己的儿子,雍正又将谋反的兄弟永远的关了起来。

“在我的印象中,皇帝总是一脸疲惫,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伤心。” 已经很晚了,整个帝国都进入了梦乡,圆明园中的雍正还在批阅奏折。根据法律,三品以上的一千多名高级官员都可直接给皇帝写密折,表达他们的想法,这是雍正和他的高级官员们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皇帝必须在每个奏折上都写下自己的意见。清宫档案记载,一年当中雍正只有在自己生日的那天,才会休息,13年的时间里,雍正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在数万件奏折上写下的批语,多达1000多万字。在中国历史上,像雍正一般勤奋的皇帝,十分罕见。18世纪初期的中国,就是这样靠一个人的意志在运转。

“草原上的蒙古人上贡了八匹骏马,养在圆明园中,我奉旨

为它们作画。皇帝希望来自蒙古的宝马能够流传史册,以表彰大清盛世的到来。” 这是宫廷画师们为雍正绘制的圆明园生活照,在这个完全隐秘的私人空间,皇帝很像一个迷恋于游戏的儿童,他穿戴着奇装异服,装扮成各色人等,在圆明园中快乐的嬉戏。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之俱来的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重负,而圆明园,是雍正唯一的精神家园。史料记载,在统治帝国的13年当中,雍正很少离开过圆明园。

“一年冬天,我奉命去圆明园,在园子深处,一个隐秘的地方,我们发现了皇帝,他和两个道士在一起。听说,一种红色的小药丸对皇帝的身体很有帮助,原来,就是在园子里炼出来的。” 在雍正超乎寻常的努力当中,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然而,过度的操劳耗尽了雍正的体力,孤独和压抑一直是他挥之不去的噩梦,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皇帝不得不求助于传说中的仙药。圆明园给了雍正所有的快乐,也铭刻着这个帝王无法解脱的痛苦。公元1735年,58岁的雍正猝死于圆明园,没有人确切的知道死因。两百多年后,这些珍藏于紫禁城的皇家档案公布于世,专家们发现了雍正在圆明园中炼丹的大量细节,人们开始相信,雍正很可能死于丹药中毒。

雍正去世之后,当年的弘历登上了帝位,这就是大清帝国的第五代皇帝-乾隆。天刚放亮,乾隆就来到圆明园中的正大光明殿,会见帝国的高级官员,处理政事。

“25岁的皇帝意气奋发,命我为他画像,庆贺登基,我得到特许,可以尾随皇帝一整天。” 与父亲雍正一样,乾隆对圆明园充满了感激之情,刚刚

即位,就下令扩建圆明园,扩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圆明园的东面。将近一个世纪的积累,帝国的财富在迅速增加,圆明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数百名最优秀的画师云集皇家画院,无数工匠日夜劳作,为离宫的设计建造奉献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下午两点左右是用餐时间,这是乾隆一天中最奢华的正餐。皇家饮食复杂而又精致,但每一道菜只能浅尝辄止,既是皇帝很喜欢某一道菜他也不能多吃,皇上边上的这个大太监是一丝不苟的监督者。据说,这样做是为了不暴露皇帝的饮食习惯,以免被人投毒。

饭后是乾隆的学习时间,严格的皇家教育造就了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皇帝,乾隆几乎每天都要写诗,史书记载,在统治中国的60年间,他的诗歌竟然达到了42000首之多,相当于一部全唐诗。乾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他迷恋于诗歌写作有自己的目的,这是一个极其自负的皇帝,在他的心目中,大清的皇帝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还应该是文人的精神领袖。

乾隆对大兴土木的圆明园极其关注,他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去皇家画院视察,以学者自居的皇帝经常亲自参与设计,皇家画院的设计师、样式房的建筑师、大量的官员以及数万名工匠,所有人都在为日益扩大的圆明园服务,宫殿每天都在增加。“与雍正相比,乾隆总是很从容,他似乎就是为了统治这个大帝国而出生的。”

晚上,皇帝会选择和一位妃子共渡良宵,有专门的太监对此进行详细记录,这是皇家密档的一部分,为了大清帝国 的延续,必须保证皇家血脉的纯正。

“今天早上,我要赶到圆明园参加一个重要的仪式,在宫门口我遇到了法国传教士王致诚,像24年前的我一样,他今天也是第一次拜见大清的皇帝。” 从乾隆即位开始,新一轮的圆明园扩建持续了9年,工程刚刚结束,乾隆就带着他最宠爱的大臣为园中的每一处景观写诗命名。这座旷世园林极大地刺激了第一次来中国的法国人王致诚,他在随后寄往欧洲的信件中详细的描述了自己的印象:“中国皇帝的离宫,无论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极宏伟和美丽,我的眼睛从来不曾看到过任何与它相类似的东西,中国人在建造方面表现出来的千变万化、复杂多端,令人难以置信,我唯有钦佩他们的天才。我不得不承认,和他们比较,我们又单调,又缺乏生气。” 这处景观的设计来自于古代的神话,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金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每当薄雾在水面上升起的时候,这里如梦如幻,宛如仙境,乾隆将传说中东海的龙宫移植到圆明园。雍正时期,宫殿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乾隆的心目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都应该拥有。乾隆的自负在日益膨胀,圆明园也越来越豪华,18世纪中期,大清帝国拥有空前的财富,史无前例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王致诚在信中写道:“大清皇帝的离宫中充满了中国、印度以及欧洲的各种珍宝。”为了感谢祖先的恩赐,乾隆修建了这座皇家祖祠来纪念康熙和雍正,这是圆明园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庞大的宫殿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圆明园一直追求的和谐境界正在丧失。王致诚在信中

写到:“园中有一个小城,太监们扮成各种各样的角色,商人、工匠、士兵、甚至小偷,皇帝化妆成文人混在人群中,几乎不被察觉。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丝绸、瓷器、古董都来自于北京著名的商号。为了取悦皇帝的家人,扮演小偷的太监遭到了严刑拷打,我几乎分不清真假。”法国人肯定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迷惑不解,这是一出在圆明园上演的大型戏剧,演员是皇帝和他的家族,以及数百名太监和宫女。这个显赫的帝王家族拥有整个中国,却失去了普通人的生活,通过这种怪诞和扭曲的方式,他们正在享受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快乐。圆明园,皇家生活永恒的舞台!

王致诚的信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国皇室开始竞相模仿圆明园,在当时的欧洲,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皇室和贵族以拥有中国的东西而自豪,中国式成了时尚的标志。18世纪中期,在西方沉迷于中国园林的同时,一些来往于大清宫廷的欧洲人也在传送西方的信息,有人告诉乾隆,法国凡尔赛宫的水法名声显赫。在乾隆看来,大清是天朝大国,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理应拥有媲美于凡尔赛宫的水法,乾隆想在圆明园东边一块狭长的地带造一座豪华的西洋花园。

“我年轻时在法国学过一些建筑方面的知识,皇帝命我督造这座西洋花园,中国人对欧洲建筑并不了解,宫廷画师们几乎帮不上忙,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幸运的是,王致诚和一个叫蒋友仁的法国人可以做我的助手,在教会的支持下,我们从欧洲得到了大量的建筑资料,帝国也在南方的广州设立了专门机构,从欧洲采购玻璃等建筑材料。但是,最让人头疼的是皇帝对这个工程充满了热情,他在很多细节上都有自己的主张,花园和喷泉的

设计草图经常一改再改。” 根据欧洲的习惯,郎世宁设计了大量的人体喷泉,但是,在乾隆看来,这些东西不能照搬。在当时的中国,女人暴露肌肤都不符合道德规范,皇帝无法想象,裸体的西洋女人安放在帝国的离宫中是什么样子。

“皇帝建议我们用动物来代替,中国有12生肖的说法,一种动物代表一年,每12年一个轮回,但是,铸造这些青铜雕像十分困难,我不明白,工匠们好像 忘记了这种古老的工艺。” 圆明园中藏有很多2000多年前的青铜器,铸造工艺相当精美,但是,大清的工匠已经很难找回祖先的技术,乾隆并不知道,大清帝国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

“12生肖终于完成了,我来中国已经整整30年,为了表彰我的忠诚,皇帝赏赐我一套官服,我已经是帝国的高级官员了。” 西洋花园是雷氏家族唯一没有主持的皇家工程,代替他们的是以郎世宁为首的几个西方传教士,漫长的工程持续了10多年时间。“对于这些工匠来说,欧洲建筑很陌生,他们得从头学起,麻烦的是宫廷太监和帝国的官员他们的权力很大,但管理方法和思维模式很落后,效率很低。我一边监督工程的进展一边画像,30多年,我一直都是皇家的御用画师,给一个勇士画像,还是第一次。”这个叫阿玉锡的勇士在征战边疆时立下了显赫的功勋,1759年,帝国彻底平定了西部准葛尔贵族的叛乱,大清控制了中国历史上最广袤的疆土。在中国历史上,乾隆功不可没,是他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帝国的繁荣也达到了顶峰,出自宫廷画师之手的这些大型历史绘画,在为

乾隆歌功颂德的同时,也忠实的记录了大清帝国的荣耀。18世纪中期,大清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帝国拥有世界1/3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的1/3,对于乾隆来说,如何花钱成了问题,国库中因为积存了太多的银子竟让影响到了正常的货币流通,空前绝后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一个空前富足的年代建造起来的。没有人知道修建圆明园究竟花了多少钱。

“整个工程还没有完全结束,皇帝就将这座宫殿赐给了他的一个维族妃子,妃子的故乡在帝国的西部,那儿信奉伊斯兰教,这儿将是她专用的祈祷场所。” 在平定西部边疆的时候,这个女人的家族由于功勋卓著而迁到了北京,史书记载,她是乾隆曾经最宠爱的妃子。一个拥有世界1/3财富的皇帝,可以用任何方式表达他对一个女人的情感。“为了让皇帝的妃子打消思乡之情,我们在花园的东边重建了她的草原故乡。”像意大利歌剧的舞台布景一样,10幅大型油画根据透视原理,依此镶嵌在5排砖墙上,郎世宁将帝国西部的风光搬到了圆明园。

这是郎世宁设计建造的规模最大的欧式建筑,位于花园的中央。一天24小时,各个生肖动物,每隔两小时依次轮流喷水,中午12点钟,12只动物则一齐喷水。清宫档案中说,所有的喷泉同时打开的时候,洪水般的声音,几里之外都可以听到。

“公元1760年,工程全部完成,消息从宫廷传向了整个帝国,竣工的那一天,几乎所有的皇室成员都来观看西洋水法,皇帝十分高兴。”50岁的乾隆沉浸在美梦当中,鼎盛的大清将交给他 的子孙,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空前的自豪感笼罩着乾隆,他达到的成就无人可及,他拥有的荣耀无人可比,他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也是无冕的世界之王。

这是位于花园东部的一组喷泉,这里专门安放着皇帝观看水法的宝座,在东西长800米、南北宽70米的一块狭长地带,分布着三组大型的喷泉和西洋建筑。罗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门、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斓的琉璃瓦,这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可以和欧洲任何一座皇家园林媲美。

在花园西边的迷宫,宫女们在围墙中东奔西走,谁能最先跑到迷宫中心的亭子,将得到皇帝的奖赏。流动的花灯、欢声和笑语,圆明园宛若梦幻,沉浸在如此美妙的欢乐当中,皇帝绝不可能意识到,表面浮华的帝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这种危机是如此临近,如此致命。当乾隆在圆明园大兴土木的时候,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剧烈的变革在西方已经发生,东方的大清帝国依旧在按照2000年前的模式运转。喷泉建成后仅仅三年,提水机械就被废弃,改为人工打水,废弃的命令来自于乾隆,他认为,这些西洋器物只是用来消遣的雕虫小技。在对待科学方面,乾隆的态度比雍正更为落后,在乾隆看来,科学就等于玩物丧志,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所有这一切使大清帝国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这个自负的皇帝统治大清达60年之久,也注定了帝国不可逆转的衰落。

1766年,为大清皇室服务了50年之后,意大利人郎世宁去世;两年后,法国人王致诚也葬在北京,他为皇室服务

西洋花园之后,皇家建筑工程并没有停止,根据乾隆的旨意,皇家画院和样式雷家族,将江南几乎所有的园林,都移植到了圆明园。整整一个世纪的修建,这个旷世园林拥有100多组景观、将近1000座宫殿,占地5000多亩,有600个足球场大小。

然而,圆明园中的皇帝并不知道,世界已经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之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却蒸蒸日上。1776年,美国独立;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而大英帝国正在全球开拓殖民地。

1793年,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个庞大的英国代表团来打北京,乾隆告诉特使马嘎尔尼勋爵:“大清乃天朝大国,无所不有,用不着与西方蛮夷互通有无,”马嘎尔尼最终空手而返。在离开中国之际,这个被圆明园的辉煌所震惊的英国贵族却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从秦始皇到乾隆,中国走过了整整两千年的历史,保守和自大正在蚕食着这个庞大的帝国。1799年,89岁的乾隆在梦中离开人世,仅仅40年后,英国就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堂而皇之的倾销鸦片,这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从此,西方列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侵入中国,大清帝国陷入风雨飘摇之中。1860年,为了强迫大清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从而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英国和法

国联合组建了一支远征军,200艘军舰搭载着2万名士兵,从广州长驱直入,直达距离北京100多公里的天津海面。麦基是英军的随军牧师,他以日记的方式详细的描述了远征中国的冒险活动。“1860年夏天,我们到达天津海面,准备进攻北京,额尔金爵士既是大英帝国的全权大使,也是联军中最有权力的人。爵士认为,大清皇帝言而无信,是一个捉摸不定的人,仅仅依靠外交手段,很难完成女王陛下的神圣使命。” 此时,居住在圆明园中的是大清的第八代皇帝咸丰,在咸丰看来,西方人是野蛮的化身,不可理喻,面对来自于西方的大炮和军舰,年轻的皇帝优柔寡断、束手无策,一场结局早已注定的战争即将发生。

8月1日,英法联军在天津北塘登陆。英军装备着先进的来福枪和连发枪,清军使用的仍然是腰刀和弓箭,他们手中的抬枪和鸟枪太原始了,根本就无法抵抗。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大清帝国的武器几乎没有任何改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战争竟然如此顺利,整整一天时间,我们只打死中国士兵,自己却几乎丝毫无损。”英国特使马嘎尔尼的预言终于应验了,作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咸丰过于文弱,况且,他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对手,一支几千人的英军,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撕开了大清的第一道防线。圆明园中的咸丰,只能在鸦片的迷雾中寻求安慰。“中国士兵的武器太落后了,但是他们的勇气令人尊敬,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为他们的亡灵祈祷。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就占领了这座重兵防守的军事要塞。”在英军远程大炮的连续轰炸之下,大沽口炮台化为一片废墟。清军的大炮水平依旧停留在两个世纪之前,炮架固定,射程很近,准确度也极差。“联军的胜利,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当年一小撮罗马帝国的士兵战胜北方蛮族的荣耀,如此不可思议战果充分证明技术和文明笔军队数量更占优势。”“八里桥战役给人梦一般的感觉,联军出动了8000名士兵,清军有3万多人或者更多,很难想象我们仅有5人阵亡,清军自杀式的攻击震惊了法军司令孟托邦将军,他说‘如果清军有很好的武器,很难想象他们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来’。”这是几个世纪前,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也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一道防线,骑兵的时代已经过去,帝国的战士们在用生命和时间抗衡。

第二天,圆明园中的咸丰跪拜祖先之后,逃往200多公里之外的避暑山庄。皇帝逃跑之后,大清帝国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抵抗,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的郊区。“童年的时候,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过这座传奇般的东方大城,今天,它就在我的眼前,近在咫尺。”就在这个黄昏,法国军队占领了圆明园,帝国的军队已经毫无踪影,奋起抵抗的只是20多个太监。第二天,在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咸丰处理国事的地方,英法联军设立临时指挥部。“10月7日上午,额尔金爵士就来到了圆明园,随行的还有司令官格兰特将军。中国皇帝的夏宫在欧洲很有名,远征期间,我一直在想象它的美丽,当我真的置身其中的时候,它的豪华仍然令我震惊。跟着爵士和将军,我游览了这个神秘的皇家园林,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大家得出的印象都是一样的,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花园了。一个英国军官说,法国所有的皇家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夏宫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们眼前确实

存在的现实,必须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英法联军占领皇家园林的消息传到了避暑山庄,咸丰明白,他已经无力控制自己的帝国,圆明园的前途也只能听天由命了。“额尔金爵士是国际象棋高手,格兰特将军则是大提琴演奏家,远征战事非常顺利,从军官到士兵,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愉快。”然而,10月7日,当额尔金和格兰特巡视圆明园的时候,一件将要震惊世界的事情在圆明园中悄悄的发生了。“在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即10月7日,法国人就开始偷走一些最值钱的东西,这是毫无疑问的,10月8日,除了少数值勤的士兵,大约两万名联军士兵都开始肆无忌惮的抢劫。诸位可以想象,法国人、英国人、印度人、非洲人,一大群各种肤色的军官和士兵蜂拥而上,在这一座充满了珍宝的城市里为所欲为,这幅情景只有吞食大麻的人才能想象出来。在这种时刻,所有的规范和约束都被打破,作战时纪律最良好的军队都变为道德败坏了,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留下,拿不走的,就毫不留情的毁掉。喜欢毁坏物件,一定是人类的天性,人们越是禁止这样的事情,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毁坏的欲望,就越加热切。我留意观察过,抢劫中的士兵们,都带着一种欢乐的神情,抢劫持续了整整两天,为了使士兵们停止,孟托邦将军开始散布舆论,我曾亲耳听到他对一个炮兵说,‘我的孩子,把这些东西都放下来吧,我们就要到北京去,那里有足够的东西给大家分,大家要什么就有什么。’为了安慰那些因为值勤而没有弄到战利品的人,格兰特将军呼吁士兵和军官保持绅士的荣誉,缴回所有的战利品,以便用拍卖的方式公平的分配。拍卖持续了三天,每个士兵最终分到了17枚中

国银圆,相当于4镑黄金,据我所知,在我军历史上,士兵们对这次远征北京的奖赏最为满意。为了表示谢意,军官们赠给格兰特将军一个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那是战利品中最精致的东西;三个最美丽的大瓷瓶,拍卖委员会决定送给维多利亚女王。”

圆明园被洗劫之后,咸丰下令答应联军所有的要求。10月9日,英法联军撤出圆明园;13日,占领北京的外城-安定门,北京已经完全不设防。英法联军向大清提出了巨额的战争赔偿等一系列无理的要求,并且警告,一旦要求没有及时兑现,将进行严厉的惩罚,英军在安定门上架起了大炮,炮口的方向是紫禁城。“爵士认为,对大清政府,必须进行打击,皇帝是我们打击的直接对象,圆明园是皇帝最宠爱的东西,毁坏它似乎是最好的选择。爵士说,在这种混乱的情形中,大清政府根本无力付出大笔的款项,只有摧毁圆明园,似乎是唯一的方法。格兰特将军说,在撤退之前,我们希望用一些方法来表明联军已经征服了北京,我们必须留下胜利的证据,以杜绝将来的疑问。爵士说,如果几天后我们能够签订条约,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强有力的行动。在焚烧的时候,士兵们发现了一个秘密仓库,那儿有许多马嘎尔尼爵士赠给中国皇帝的礼物,令人惊讶的是,中国人拥有大英帝国的大炮和枪支,却从未设法改善他们自己落后的武器装备。” 1860年10月18日凌晨,遵照额尔金和格兰特的命令,3500名英军步兵和骑兵,开始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这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座宫殿,其中悬挂着大清9位皇帝的巨幅画像。当焚烧开始的时候,300多名太监和宫女反锁大门,希望在这里逃过一劫,然而,灾难已经来临,曾经缔造了大

清盛世的康熙、雍正和乾隆再也无法保护他们,300多人最终被活活烧死,他们绝望的哭喊淹没在隆隆的火焰声中,放火的英国士兵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这些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足以表彰往日的风格和辉煌,将来再也不会被世人看到。目睹伟大的离宫被毁,我不仅黯然伤心,感觉到这确实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懊悔不应该用这样严厉的处罚,使它们都化为灰烬,从今以后,这些一个多世纪以来为无数人向往的宫殿,将永远的从地球上消失。”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包括圆明园在内,5座皇家园林都化为灰烬。

“10月19日,我们从这里离开,身后只留下了一片空旷的土地,到处都是无法形容的瓦砾和焦土。”黑色的烟雾遮天蔽日,就像圆明园不散的阴魂。1860年11月1日,在大清帝国屈辱的签订了北京条约之后,英法联军撤离北京。条约主要包括:割让广东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和损失共1600万两白银。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

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

1861年,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离开人世,他再也没有踏进北京一步;1863年,一个英国贵族在印度死去,他就是额尔金爵士;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残破的圆明园在战乱中遭到彻底的毁灭;1911年,在圆明园毁灭之后半个世纪,大清帝国灭亡,这是现存于中国的几件青铜雕像,它们曾经安放于意大利人郎世宁督造的欧式花园。今天,在大英博物馆、巴黎图书馆、枫丹白露博物馆以及纽约艺术博物院,人们可以看到一小部分来自圆明园的文物,但是,绝大多数曾经属于圆明园的文物仍然下落不明。

结束语:圆明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博物馆,其中究竟藏有多少珍宝和文物已无从知晓。今天,圆明园是一座遗址公园。

注:①靛蓝字体为郎世宁语

②紫罗兰字体为王致诚语 ③蓝色字体为麦基语

《埃菲尔铁塔轶事》 《澳门岁月》 《澳北探秘》 《暗恋桃花源》 《红舞台》 《啊可可西里》 纪录专辑:罪恶魔女川《阿克苏博物纪录专辑:台湾电影史上岛芳子 馆》 的大导演

《澳门十年》 《獒犬故事》

B 《白马寺》 《百年小平》 《8分钟纪录》 《百年文字狱》 《百年世博梦》 《百年京张路》 《北洋军覆灭记》 《百年先念》 《白药传奇》 《宝岛寻宝》

《百年家族 卢氏家《北京城之谜》

《晚清秘史之北洋水《百花》

《棒棒人生》 《不想骑了》

《芭蕾史上最完美的《百年米轨》

《别斯兰之围》 《班超》

《蝙蝠探秘》 《碧血丹心》

《八大员》 《白山黑水夕阳

《百年评书》 《本能猎手》

《百年饭店》 《百年中国》

《不腐女尸》 《北美大陆的诞生》

《秘鲁探秘系列》 《百年守望》

《陈赓》 《猜想祖先》 《穿越陕甘》 电影纪录片《长安街》

《春晚的幕后故《超级飞人》 《慈禧身世之谜》 《超越绝望》

《长安街》 《穿越海疆的记忆》 《春晚设计者》 《重返北领地》

《传奇女性邓颖《辞丑迎寅》 《沉没的宝藏》 《长信宫灯》

《从七彩云南到《闯关东里走出《超级动物金刚经》 《宠物大观》

野性非洲》 来的女人》 CBA新王者之师将《从华人移民后代到《城市之光》 《创意世博》

帅录 美国商务部长 《崇圣寺探秘》 《重建之路》 《畅游中国》 《彩色二战》 《超级狮群》

《丑年记忆》 《刺杀汪精卫》 《重访陕甘》 《长河星辰·中国西《草原中遗落的《慈禧传奇的一生》

部少数民族》 黄金》 《成都建川博物馆的《沉睡的宝石》

非常记忆》 《传世评书》

《达尔文 自然之子》 《大足石刻》 《动物吉尼斯》 《邓颖超》 《独领风骚――诗人《当代中国水利毛泽东》 事业》

《滇缅铁路》 《董必武》 《邓小平》 《大秦帝国》 《大石墓之谜》 《动物探秘》 《袋鼠疑案》 《大戏黄梅》

《DV原创》 《大漠驼踪》 《第一犁》 《大猩猩王国》

《滇西慰安妇大《大阅兵2009》 《戴笠之死》 《打拐在行动》

《导盲犬成长记》 《大漠天路》 《大秦岭》 《大理》

《电影导演:谢《打捞“阿波《大秦咸阳宫》 《地心之火》

《敦煌书法》 《大明宫》 《大国脉》 《敦煌》 《动物新春争霸赛》 《大发现》 《大地史书》 《档案秘闻》 《大庆魂》 《电信诈骗大揭秘》 《顶级较量》 《搭车去柏林》 《大明宫遗恨》 《碉楼往事》 《大风堂遗珍》 《大猫日记》

《达玛沟佛教遗址博《地球上的灭绝《袋鼠的隐秘生《大唐西游记》

《动物的秘密武《动物饕餮》 《动物传奇》 《动物故事会》

《大自然的角斗《邓丽君的璀璨《动物档案》 《大将徐海东》

《第01号烈属证之《 当代中国扶贫开

《毒枭覆灭记》 《定陵探宝》

谜》 发》 《达玛沟佛教遗址考

《大法王寺》 《带血的轨迹》 《动物王者》

古纪实》 《大学堂·兰州大学》《大象的隐秘生活》 《大三峡》

E 《恩格贝传奇》 《二十五年流行语》 《鄂托克的故事》

《20世纪中国女性《20世纪中国文化名《2010世博记忆》

《二人转群星谱》 《20世纪战争解密》

《房子》 《凤棺女尸之《发现黄帝城》 《发现甲骨

《伏羲台之《凡高的阿尔勒》 《发现古鱼国》 《发现“沂源人”》

《发现圣旨金《风雪中东路》 《发现黄金》 《范曾》

《风帆起珠《非常体验》 《复兴之路》 《风云未央宫》

《茯砖茶里的秘《费利斯·比托的《飞阅六十《法兰西玫瑰苏菲·玛索》

《复活的军《凤林古城发现记》 《发现白垩纪》 《非洲迷案》

《发现曹操《福尔摩斯的秘密》 《飞碟蓝皮书》 《非洲河流霸主》

《福瑞斯特号航空母舰爆炸《风雨探月

《飞越大上海》 《非常报告》

《古城失落之谜》 《耿飚将军》

《改革开放30年-生于1977》

《刚果河神秘的鱼》《古颅悬疑》 《古城 古墓》

《古撒斯传奇》 《国家宝藏》 《甘肃古事》 《国情备忘录》 《感天动地》 《古田会议》 《过山车成昆铁路》《共铸辉煌》 《国家天空》

《国家大工程探秘》 《国际特种兵系列》 《国典纪事》 《国货的前世今生》 《古老的手艺》 《国医大师朱良春》 《国脉所系》 《耿恭》

《共同的心愿》 《过去的秘密》

《古人防腐之《光影人生之草根

《光影人生之爱情《共和国外交风

《古道寻踪》 《干尸的秘密》 《晚清秘史之庚子

案》 《后宫秘道之谜》 《花都觅香》 《黑井的故事》 《海底杀手》 《话说运河》

《回望长空》 《航天传奇》 《蝴蝶的远征》 《恒河》

《话说长江》 《国道318:与梦想同

《鬼魂背后的真相》 《古刹秘史》 《古越传奇》

《黑戈壁 黑喇嘛》 《洪学智》 《华工军团》 《黑色骷髅旗》 《红楼疑案》 《海蛇的诱惑》 《黄河》 《河套长烟》 《亥年记忆》 《海龟疑案》 《虹桥寻踪》 《皇粮国税》 《红孩子》

《汉家公主》 《话说四合院》 《哈尼梯田》 《黄埔军校》 《河马灾难》 《黄巢》 《航天英雄:杨利伟》《花瑶新娘》

《黑面俊生古天乐》 《虎年迎春》 《画说乾隆》 《怀念战友》

《“和平方舟”南海《撼地大救援》 《红色沙尘暴》

《海瑟尔的足球挽《航天灾难探秘》 《哈密博物馆》

歌》 《火山真相》 《哈勃望远镜20年》

《河马地狱》 《红岩往事》 《寒山风云》 《哈密王传奇》 《后海浮生》 《黑色飞行》 《和田博物馆》 《何凤来栖》 《红色国际特工》

《河姆渡猜想》 《黑手党世纪审判》 《徽墨》 《华尔街》

J 《甲骨风云》 《禁止入内》 《决胜朔方》 《晋祠之谜》

《揭秘哈军工》 《家族荣耀》 《杰出历史名人与《江北水城》

《解密中国Ⅱ》 《绝活世家》 《江南》 《加纳利传奇》

《剑湖祭》 《劫后宝藏》 《绝地挑战》 《金融战争》 《精密武器与军事

战争》 《剧变沧桑》 《竞技勇士》 《建文皇帝》

《记忆》 《江山美人》 《解放战争经典战例》

《加勒比风暴》 《劲舞苍穹》

纪录专题:解密陈纪录专题:蒋介石家

《揭秘湘西》 纪录专题:大师风范

水扁 族在台湾 《剿匪湘西》 《揭秘特种兵训练》 纪录专题:体坛巨星 纪录专题:影视红星 纪录专题:文艺新《蒋光鼐与一·二纪录专题:疯狂的汽《决战淮海》

纪录专题:中国体坛《警中花》 《军中状元360》 《进化》

纪录专题:解密刘纪录专题:古墓发现纪录专题:未来战争

谦 者 与武器大猜想 《揭秘金沙古国》 《见证海南》 纪录专题:宝藏追踪 《聚焦索马里》

纪录专题:消失的建《接管大上海》 《剧里剧外》 《解密法门寺地宫》

纪录专题:老荧屏纪录专题:伟人最后《家有一宝》 《家有神童》

艺术家经典 的岁月 《绝对秘密》 《讲武风云》 《交子传奇》 纪录专题:再读诸葛

《揭秘飞越天安门纪录专题:周总理历纪录专题:揭秘台湾《巨棺谜图》 的九机编队》 险记 “狂人”李敖 纪录专题:神秘加《记忆之红色经典 纪录专题:解密连战《江山如画》

勒比 杨尚昆》 与他的家庭

《见证影像志之记纪录专题:美国总统《警察故事》 《解密寿山石雕》

纪录专题:伟人的如《剑桥谍中谍》 《揭秘生物大灭绝》 《集体死亡的困惑》

纪录专题:端午节纪录专题:贺龙元帅纪录专题:揭秘千年纪录专题:缉毒在行的史话与纷争 的铁汉柔情 阿育王塔 动

纪录专辑:老舍与《茶《“军统特务”钮《禁毒总队长》 《解梦红楼》

《揭秘离奇怪事纪录专辑:泣血马尼纪录专辑:恐怖地带 纪录专辑:千年师表

件》 拉 《集兵哈萨克斯纪录专辑:伟人之子纪录专辑:血战上甘

坦》 毛岸英 岭 纪录专辑:亚运风纪录专辑:穿过中国

《解密千年地宫》 云 的“北纬30度

《抗战时期的中央《恐龙X档案》 《跨过鸭绿江》 《喀纳斯北极熊迷踪》

《跨越中国制纪录专辑:纪念抗战胜利《开国将帅》 《抗战八年》

《开国大阅兵秘《抗日女特工:郑苹《狂野生灵》 抗战之《丧钟为谁而鸣》

抗战之《滇缅公《跨越》 抗战之《铁与血》 《开创》

《柯岩 理想的《看不见的威

《恐龙的后裔》 《空中巨兽》

力量》 胁》 《抗震救灾英《科学与养生》 《可口可乐成长记》 《开国大案》

《库尔斯克号的《开放中国》 抗日风云影像揭秘 《恐龙灭绝之谜》

抗日英雄谱 《恐龙揭秘》 《抗战经典战例》 《开国将帅的故乡路》

L 《龙脉》 《刘少奇》 《李大钊》

《陆地霸主――非《另类动物的生与死》 《灵渠》

《李宗仁归来》 《猎豹母与子》 《老北京印象》 《罗荣桓》 《临城劫车案》 《李自成》 《掠食者:日本移民东《鹿皮图的秘密》 《老枪情怀》 《灵璧石》 北揭秘》

《砺剑反恐集训《龙腾东方》

《丽江孤儿》 《梁思成1937》

《两千年来的那《卢兆荫 揭秘满城些游戏》 汉墓》 《老头》 《黎之锦》

《老上海广告人》 《芦苇荡的秘密》 《难以分离的连《梁柱 古墓惊奇》

《老照片背后的《龙袍干尸》

《龙卷风的侵袭》 《路易·艾黎》 《李宗仁归来内《梁思成 林徽因》

《毛泽东出访苏《毛主席用兵真如《蒙古之源》 《马俊仁》

联》 神》 《毛泽东》 《名将与名战》 《毛泽民》 《蚂蚁奇兵》 《秘境追踪I》 《毛泽东1949》 《美国白蛾》 《猛虎展雄风》 《毛泽东转战陕《梦开始的地方-我《蚂蚁王国探秘》 《密码疑案》

《没有铁丝网的《梦想-国际获奖体

《毛泽东骑过的马》 《美术大师:吴作人》

战俘营》 育纪录片集锦?

《毛泽东遗物的《梦回大唐:大明宫《秘境追踪六 全时

故事》 猜想》 空征伐》 《美军观察组在《毛泽东在重庆的日《梦怀青萍――开国

延安》 子》 上将张爱萍》 《秘境惊魂》 《蒙城牛事》 《迷网》 《迷徒》(先行版)

《民国瓷绘艺人珠山《马背谍影》 《秘密访问》 《满城汉墓》

《迈克尔杰克逊终极《贸易战争》 《闽商》 《谜踪》

《秘筑中巴公路纪《母亲在路上――王《毛泽东访苏专列刺《秘境追踪精选》

事》 光美的故事》 杀令》

《民国悬疑奇案实《马王堆传奇》 《秘境探奇十宗最》 《墓画疑云》

《美国国家地理《莫斯科中山大学往梅里探宗 《迷城》

N 《女皇帝的传《努尔哈赤》 《聂荣臻》 《南极,我们来了》

《难童》 《鸟巢,梦开始的地方》 《女毒贩的自白》《南京城》

《你想要什么》 《鸟瞰地球》 《南京1937》 《女人三十》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鸟语者》 《南国斩魔行动》《南铜北运》

事》 《鸟类的生活》 《你好香港》

P 《破译:坡芽密《瀑布下的小动《叛国者:汪伪政权

《哺乳动物的奥《破解千年悬《盘点2009年大卖华语《炮轰天安门阴谋覆秘》 棺》 电影》 灭记》

Q 《气候变化危与机》《骑车回巴黎》

《青瓷秘考》 《奇人》

秦始皇陵地下高楼 《清宫秘档》

《千钧一发》 《千年书法》 《全球动物大调《798》 《清末四大奇案》

《青年钢琴家:郎《七星巨棺》 《趣味冬奥会》

《祁连山下》 《千佛寺之谜》 《启蒙》 《泉州南音》 《青春进行曲》 《千古之策》 《青铜大桶之谜》 《邛窑珍品》 《清东陵探秘》 《巧手蝎农》 《七千年前的谜案》 《千年摇钱树》 《青年钢琴家 郎《抢救里根总统》 《千军战俑墓》

《7081的最后旅程》《奇妙的小虫网络》

《钱学森》 《青铜秘档》

《青岛要塞》 《青藏铁路》 《情系民生》 《清明上河图》 《情暖风雪线》 《千年土陶》 《全莉救虎记》 《青歌赛幕后故事》 《亲历国宴》 《千年王陵》

《任弼时》 《融进三千里江山的英魂》 《人生答卷》 《燃烧的黄龙旗》

《人类首位宇航员尤里·加《人小鬼大》

《人民大会《热贡河谷的艺术瑰宝》

《热贡传奇》 《人民至上》 《人文西藏》 《日出琼崖》 纪录专辑:二战冲击《人类寻根之波 旅》 《人民大会堂五十

《47具神秘之棺》 《孙中山最后的日子》

《三坊七巷》 《鲨鱼之影》

《时间的重量――中国原生态纪录

《深海历险》 《杀戮求存》 《谁与问天》 《谁是秦王》 《神秘的石磨盘》 《沈阳1949》 《狮子山下的兵

《萨维尔的酒庄》 《史说汉字》

《神秘的乌贼》 《孙中山》 《狮子的真相》

《生者一年间》 《世纪长镜头》 《受阅背后的故事》 《生于六十年代》《生于七十年代》

《孙子兵法》 《世界上最大最《岁月山河·宁

《随共和国腾飞》 大揭密》

怪的虫子》 《圣诞岛的外来《石油与战争》

《岁月山河·深圳》 《宋庆龄》

《岁月山河·攀《上海小姐1946》

《十里长街送总《神秘的蝾螈》

理》 《湿地连着你和我》 《顺治皇帝》

《生于五十年代》 《生死大转移》 《生者》 《水问》

《鲨鱼海洋》 《沙漠的呼唤》

《神农架野人》 《申年记忆》

《拾荒人制造八起《时间的重量――中惊天大案》 国民间生存实

《世界地理》展《数学大师:陈景

《丝的旅行》 《盛唐华清宫》

《谁在那边唱自己《四川大轰炸》 《使命》 《生于八十年代》 的歌》

《死亡真相》 《史前怪兽探秘》《石墓迷像》

《深入虎穴》 《诗话镇江》 《粟裕大将》 《世博之光》 《社稷》 《森林之歌》 《蜀道》 《石之迷》 《失落的王城》 《岁月无声》 《生命的重量》 《身体的战争》 《守护香格里拉》

纪录专辑:摄影师《随心脏搏动的子《圣尼古拉大教堂传《撕出来的老手艺》 的故事 弹》 奇》

《世博与中国》 《世博名人馆》 《世博与建筑》 《生命的奇迹》

《台湾收藏家曹兴《世博历程》 《世博百科》 《萨马兰奇》

《伟大女性宋庆《苏州记忆》 《世博与科技》 《盛宣怀》

《守望塔里木》 《上海2010》 《守望玉树》 《失落的王都》

《少林禅武医传人释《三江探源》 《世纪战争》 《森林守望者》

《世博会的科学传《三线学兵》 《蛇类终极指南》《生肖大拜年》

《铜奔马-铡美案《天上西藏》

新考》 《体育科学》 《天地科学季》

《土楼探秘》 《土楼探奇》 《探寻神功》

《太空英雄》 《天才运动员》

《探索发现:寻找滇金丝猴》

《探秘台北看守《天府之国:蒙古族寻《逃亡十年》 《天下钱塘》

《通天之塔》 《探秘恭王府》 《探秘商丘》 《铁与血》

《特伦特的历险:野生《特战英豪》 《挑战功夫之王》 《踏遍华夏寻美味》

《塔上塔下那些《探访古典音乐之《谭维四 吴王金戈

事儿》 都》 越王剑》

《天赐怪石》 《铁道游击队传《台北历史博物馆《贴近狮群》 奇》 寻珍》

《台湾少数民族文《台湾收藏家石允《天山下的守望》 《太阳系的诞生》

《唐山生死大营《天地英雄:大将陈《突围》 《桃花坞年画》

救》 赓》 《塔里木河的秘《吐鲁番博物馆》 《弹劾克林顿》 《台湾老兵》

《铁肩担大义》 《铁肩》 《天上的国道》 《唐山1976》 《探秘呈坎八卦《纪录专辑:台湾政《同仁堂》 《探秘敖伦布拉格》

村》 坛四千金》 《专题:台湾政要《探秘非洲狮》 《铁血维和》 《太极武当》

W 《潍县集中营》 《物种的秘密》 《问道武当》 《王者之路》

《我们的土地-胶片里的《武夷山茶文《未知的生命密

乡土中国? 化》 码》 《我们的节日》 《为中国而设计》 《伟大的历程》 《维族油画家》

《武则天金简传《为生存而战》 《我是警察》 《文成公主》

《我们的奥林匹《我用生命守护《舞蹈家:杨丽萍》 《武林传奇》

《我决定爱你》 《伟人与春节》 《文明的脚步》 《皖江崛起》 《我们的一百年》 《我们共同走过》 《为中国找水》 《王之浮屠》

纪录专题:玩物鉴《我给儿子一个《我要去长征》 《无奇不有》

宝大师 肝》 《我眼中的毛泽《王昭君》 《为了新中国》 《我的父亲母亲》

《我们身边的三十个细《晚清秘史之避暑

《王者之墓》 《无棺古墓》

节》 山庄》 《艺坛大家吴冠中》 《我爱你 中国》 《文明之路》 《为了胜利》

《我是“王《为世博而设计》 《勿忘九一八》 《我的父亲叶挺》

X 《西泠印社》 《消失的巨兽》 《寻找雨果》 《戌年记忆》

《寻找曹操墓》 《寻找龙的遗迹》

《新丝绸之路》 《新中国重大决策纪《新四世同堂》 《西藏一年》

实》 《新中国第一》 《心理悬疑》 《寻找羿的后人》 《徐向前》 《血管里的“定《影像志――现象《小萌探维和》 《雄狮劲旅》

时炸弹”》 1980(第三辑)

《影像志――现象《新东方之父俞

《西藏今昔》 《雪豹突击队》

1980(第四辑)敏洪》

《血沃关东十四《小熊成长的故事》 《西藏农奴的故事》《西施传说》

《西藏民主改革50《戏里戏外都是《小提琴大师梅纽

年》 情》 因》 《雄关漫道:今日边《幸福在哪里》 《洗砚池晋墓》 《小平您好》

《西域人物志》 《小人物大梦想》 《小区故事》 《现代围城》 《西域人物志:班勇》《香格里拉之眼》

《熊猫列传》 《玄奘》

《薪火相传 文物保《吸血鬼真的只是传《许光达大将》 《寻访报恩寺》

《西域人物志:张《襄阳好风日》 《雪山飞虎》 《追寻中国红》

《寻访桢楠王》 《雄性动物》 《寻找滇金丝猴》 《血色黎明》

《现象1980--第一《新中国风云岁月之《血腥诅咒》 《玄奘之路》

《香港十年》 《寻根学生军》 《西湖》 《西藏2009》 《新中国援外60年》《消失的部落》 《星火》

《西域人物志》第《寻梦九成宫》 《寻找黔金丝猴》 《西楚霸王》

《戏剧大师 曹禺》 《项英》 《1974西沙往事》

Y 《玉碎之谜》 《杨尚昆》 《隐藏的本性》

《与祖国同行》 《100年的笑声》

《四千年前的故事-远《1911再读辛亥》 《与汽车同行》 《印度豹兄弟》

《影像志——现《一个时代的侧《又见梅兰芳》 《野象谷》

象1980》 影》 《影视明星李冰《永州“美女蛇”》 《杨贵妃》 《延安――王家湾》

《英伦丽人凯特·温《艺坛大家》 《云上的硝烟》 《一炮成功》

《1949城市的记忆《有一种电影叫《解密姚明》 《1962:东线往事》

《野生动物的保《议案背后的故事》 《远去的水乡》 《野象大营救》

《抑郁症》 《云锦工艺师 张《淹城探秘》 《圆明园海外寻珍》 《越窑秘事》

《玉石之路》 《一个人和一座城市》

《瘗鹤铭》 《酉年记忆》 《印象澳门》

《以镜观天400年》 纪录电影《圆明园》 《1405郑和下西洋》 洪宝》

《玉树大地震救援纪《淹城探谜》 《原生故事》 《银鹰起时 徐舜寿》

《元代三都》 《云岭和声》 《勇闯鳄鱼潭》 《夭折的王子》 《云南民族工作60《杨柳青年画》 《姚明》 《伊甸园的末日》

《豫剧名旦马金《越窑秘闻》 《激战野象谷》 《彝海结盟》

《影响世界的五《陨星传奇》 《伊犁州博物馆》 《原始第一村》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远在北京的家》 《扬子鳄》 《洋海古墓》 的事件》

《元宝山野人探《1942香港秘密《越地春秋》 《圆明园》

亚运在中国 《亚运全攻略》 《以世博之名》

Z 《竹林七贤》 《漳州古火山》 《郑国渠》 《朱德》 《追溯厦门》 《致命气旋》 《中国人从哪里来》 《追踪史前宝藏》 《致命动物》 《致命红三角》 《逐鹿非洲》 《战俘存亡录》 《重案揭秘》 《张闻天》 《驻军澳门十年》 《中华文明》 《中国打黑风暴》 《中华武功》 《追寻祖先》

《中国电影巡礼-中《再说长江》 《沼泽之王》 《再见,蒸汽机车》

《再探三星堆》 《找乐》 《照片背后的故事》 《周恩来》

《中国老龄行动报《捉鬼》 《振兴东北》 《子年记忆》

《中国航天之父《正阳门外之天桥》 《走近地中海》 《追踪变化的气候》

《致命的失误》 《战神之旗帜》 《追踪象海豹》 《直击阅兵村》

《在海地维和的《致命的爱情》 《正阳门外之深巷》 《直击国际学员周》

《直击2009中俄联《致命的亲情》 《中国空降兵》 《周公传》

《总统级女保镖:边《正阳门外之字号》 《忠贞》 《中国皮影戏》

《走进非洲》 《中国1949》 《张飞搬家记》 《子女传奇》 《中国武侠电影人物《中国冰雪记忆》 《中国故事》 《中国1978》

《昨日小花初长《中共老友:埃德《中共名将与名战》 《铸剑昆仑》

《走进东方桥头堡:《中国式风情:旗《中印自卫反击战

日照》 袍》 亲历记》

《走出阴影的村《中国电影2009》 《阻击“黄”毒》 《祖国》

庄·籽粒村》 纪录专辑:走近中华《赵薇:美丽蜕

《怎样构建更完美《张骞》 《中朝边防纪行》 《走近曲艺大师 》 的人类》

《中国女孩变身日本《走出阴影的村《中国古陶瓷修复

红歌星》 庄·文楼村》 专家 蒋道银》 《郑吉》 《张家辉》 《郑小瑛》 《走进瓷都景德镇》 《周恩来外交风云》 《走近毛泽东》 《筑梦2008》 《中国老兵传奇》 《侦察营长的鬼点《钟爱蓝天的子》 “巾帼”》

《最后的代课教师》 《四大太监与慈禧》

《真情说红岩》 《走进孔府》 《志愿军精神病院》

——对电影纪录片《圆明园》的感悟

对于《圆明园》的第一感觉,自然是被圆明园的宏伟壮美所折服,只有在地大物博、皇权高度集中的中国,才会建成这样比传说中的空中花园还要美丽的宫殿。可是现在,当那些残垣断壁展示着遗留的辉煌,当我们只能在外国博物馆才能看到那些属于中国的文化奇迹时,不禁感到中国文明的失落。

圆明园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园林,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呈现出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这在于它修建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所经历的历史际遇。从纪录片中,可以把这种特殊总结成三个方面:浓郁的传统文化因素;特殊时代背景中的中西融合因素;所蕴含的沉重历史意义。/残垣断壁罢了。那曾经只属于全天下唯一一个人专用享乐的梦幻园子,现在则成为了万千普通百姓凭吊历史的遗迹。盛极而衰,中国两千年王权和奴性堆砌到顶峰而产生的标志就这样在一场火光中轰然崩塌。后人只能从故纸堆里翻出只言片语的叙述,妄自遐想。

《圆明园》是一部很精彩的记录片,它恢弘的画面和气势让人觉得50块的票价比《夜宴》值十倍。这是一部相当低调的片子,上映1个多月却几乎没做过什么宣传,要不是在机场大巴上的偶遇,我至今也不会知道它的存在。然而就是那惊鸿一瞥,却让它的美驻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是怎样的一个画卷,当3D的模型从脚底的废墟里蹭蹭的拔地而起的时候,当立体的园林从二维平面图站立起来的时候,我觉得除了壮观还是壮观,除了震撼仍然震撼,除了激动惟有激动。于是,我一直寻觅着这部电影的芳踪,在得知网上无法下到,牒贩亦无货源的时候,我义无返顾的走进了影院。恐怕也只有宽银幕环绕立体声的小剧场才能完整的显示影片的精髓,才能真实的再现电脑特技所展现的圆明园无与伦比的梦幻效果……雨果还曾这样描述:在东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作圆明园。几乎是神奇的人民运用想像能力创造的一切,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仙境一样的建筑。你尽管去想像这座建筑是精雕细刻出来的,全是用洋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用最珍贵的宝物装饰起来的。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孔雀。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个个都知道这座皇宫。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德嫩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大剧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是亚洲文明的一个剪影。而这部电影,真的可以带你感受到那种虚缈的梦幻。

这部记录片并不是以往那种唱高调的党中央宣传材料的教育片,到处都高唱着爱国主义的高调,它只是试图用最逼真的手段去还原一个万园之园从修建、扩建到焚毁的整个过程,去再现一段皇家林苑的历史,一段国家的历史,一段民族的历史。这部国产大型数字影片堪称史诗性的巨制,与荷马的《伊力亚特》所不同的是,后者用文字的描摹刺激着我们的想象,而前者则直接用直观的画面惊艳着我们的眼睛。这种感官上多方位全角度的移步换景似的立体刺激,比单看清宫画师创作的《圆明园四十景》的效果图的冲击力大的多。

150年的修建,耗费了6代皇帝的心血,囊括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髓,它是整个东方灿烂文明的代表,是几十万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见证了康雍乾盛世的繁荣,甚至一度成为了类似罗斯福新政里的那个大坝,是政府花消银两促导货币正常流通的公共工程。盛世危言,但它同样奏向了一个王朝衰亡的挽歌,这颗东方明珠甚至同那个曾经叱诧在白山黑水之间征服了北戎南蛮的那个马背上的民族一起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里。难以想象,那些扩张奠定了中国超大版图的彪悍草原骑士的后代竟然能被鸦片蚕食的不成人形终日沉湎于花柳莺燕之间;难以想象,血性汉子皇太极的纯种基因世代遗传竟然孕育出了没有脊梁骨的无能懦夫胆小怕事的咸丰之流;难以想象,一国之君竟然能丢盔弃甲的舍下祖宗几百年开创的基业仓皇四逃抱头鼠窜;难以想象,当英法联军都在使用先进的远程大炮和来复枪的时候,我们奋勇的将士却还在拉弓射箭挥刀肉搏;更难以想象,耗费数十万劳力修建起来圆明园竟然最后只靠着20来个赤手空拳的小太监来保卫,150年财力基业所构建的洪篇巨制的神话世界竟然在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的焚烧之后化为灰烬……华夏史上最后一代王朝的历代先王在专门供奉他们画像的庙堂之中冷眼看着这场世间浩劫,并随着庙堂的焚毁一起化为灰烬,变成了笼罩在北京城上空那遮天蔽日挥之不去的黑云,和着圆明园的阴魂始终不散。

以史为镜,鉴往知来。146年前的今天,正是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的日子。对于这段历史的反思我不想再费笔墨,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教训我也不必再提,因为听的太多,也说的太多。仅仅就是走进影院吧,去体验一下东方夏宫卓尔不群万世瞩目的独特魅力,去感受一下八里桥一战数万蒙古铁骑在几千敌兵的洋枪大炮下几乎全军覆没的悲壮。历史总是波澜壮阔的奔涌向前,而我们需要历练自己的大气和智慧,才能从容的应对历史,平心静气的回顾过去,并淡定自若的面对未来。

}

F-0C4HWX;这是一篇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文物考古”的观后感参考范文文档。正文共2,931字,word格式文档。内容摘要:作为目前唯一一部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新颖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的复活技术。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2016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宫音乐原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