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简单词语放在不同语境中说话?

第二周主要看了《现代汉语词汇》,笔记整理如下

“好的定义,要举出被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同其他事物现象区分开。从这个要求出发,对现代汉语的词来说,主要从语法特点上讲,也照顾意义和语音特点的定义是比较周到的。我们把词看作是语言中有意义的能单说或用来造句的最小单位,它一般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P1)

1)有意义—实词的词义、虚词所表达的关系和语气;能否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以现代汉语一般的口语、书面语用法为依据;

2)确定词的一般方法:

①能单说、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尤其针对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②不能单说、但能充当词组句子成分的是词(口语中不单说、书面语中做句子成分;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区别词;现代汉语中一些量词和方位词)

③扩展法:在两个以上的语言成分组成的语言单位中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如果得到新的语言单位可以接受,则原来的语言单位是词组,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不可以接受,则原来的语言单位是词。应用时应注意要使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后产生的新的语言单位的结构与原来的语言单位一致。

④剩余法:把句子中所有能单说、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也不是一个词的一部分的,是词;虚词可以用这个方法确定。

①如何确定述补结构等是不是词的问题:

(1)能够扩展(如“吃饱”、“拿到”),意义是两部分简单叠加的,是词组;

(2)意义是构成部分的组合,但不能扩展的(如“改善”、“说明”),是词;

(3)具体意义使用时为词组,抽象意义使用时为词(如“打倒”、“打破”);

②“打仗”、“洗澡”、“看书”、“踢球”等述宾结构是不是词的问题:

“能单说的语素+不能单说的语素”:“打仗”、“洗澡”=合用一词、分用两词;

“能单说的语素+能单说的语素”:“看书”、“踢球”=词组;

分词单位:汉语信息处理用的具有确定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基本单位;

“词汇包括语言中的词和固定语。词汇是语言中词语的总和。语言中除了词以外,还存在固定语,它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9)

“固定语是指语言中可以把词作为构成成分的,同词一样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语言单位,包括大量的专门用语、熟语和一些习用词组。”(9)

1)专门用语分为专名词语、术语、行业语等;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2)简称按构成方式的分类:减缩而成的简称(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紧缩而成的简称(劳模—劳动模范),带数字的简称(抽出词语中的共同成分加一个数词&概括原来词语表示的事物的共性加一个数词);

3)词汇的体系性的表现:

①由某种语素构成的同族词,不但构词成分有联系,构词成分的意义也有联系;

②词汇的构词类型是成系统的;

现代汉语合成词重要的结构类型有:并列、表述、偏正、支配、补充、附加、重叠;

③词义的发展,词和词义的各种联系;

词汇场是词汇的各个部分,在场中各个成员都同其他成员相制约。

一般认为,从词的意义关系来说,词可以构成层次关系词群(上下位关系、整体部分关系、亲属关系、等级关系)和非层次关系词群。

“我们认为,词汇系统不是单一平面的,而是多平面的,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上进行分析。在共时的坐标上,词的组织结构、词汇成员的意义关系就是两个重要的平面。”(13)

4)需要明确的概念:上位词、下位词、同位词、同义词(同位词的特殊情况);

5)词群:有意义上共同的关系对象、关系范围的词可以组成词群;

6)同族词的系统性—词汇多层次的系统性:

①同族词中各个合成词词义上有联系;

②合成词共用同一构词成分按照构词方式组成,体现现代汉语词汇结构层面的规律性、系统性;

7)“词汇”含义的广义性:在应用中指一种语言词语的总和,不能用来单指一个词

1)词汇学: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部门

研究对象:词的性质、词的创造和结构、词义的本质和内容、词义的发展、词的各种关系,词汇的划分、关系、发展、各种词语的应用和规范等

学科分支:具体词汇学、一般词汇学、历史词汇学、描写词汇学、历史比较词汇学;(熟语学、词典编撰学)

现代汉语词汇属于具体的描写的词汇学,主要以实词为研究对象

2)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实践作用:

①有助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③有助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工作;(方言词问题、文言词语问题、外来词问题、生造词问题等)

1)语素:现代汉语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词的组成部分。

2)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根据音节特征划分类型)

3)合成词:由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根据语素间关系划分类型)

数量上:一个音节的(山、走)、两个音节的(伶俐、蝴蝶)、三个音节以上的(巧克力、歇斯底里);

声母韵母特征上(仅限双音节):双声(仿佛、伶俐)、叠韵(蝈蝈、姥姥)、非双声叠韵(蝴蝶、垃圾);

来源上:译音词(尼龙、巧克力)、拟声词(叮当、砰);

4)联绵词:词的两个音节联在一起才有意义,不能分开解释各个字的意义(近代吸收的译音词不能归为联绵词一类)

(一)合成词结构的分析

1)词根:构成合成词的有实在意义的语素;

2)词缀:构成合成词的意义不实在,而且只出现在合成词的前面或后面的语素;

“词根+词根”(偏正、并列、支配、陈述、补充、重叠)

“词根+词缀”(前附加、后附加)

并列—二者地位平等,意义关系可发生可不发生;

偏正—前一个成分修饰限制后一个成分;

补充—前者与后者为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关系,行为为主,结果作补充;

陈述—前者为陈述的对象,后者为对这个对象的陈述,关系类似于主谓;

附加—其中一个成分无义;

1)合成词中意义模糊的成分有时笼统地称为词缀,有时按习惯对整个词结构进行分析;

2)合成词中语素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前后之分的分析为“承接式”或“递续式”,语素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主体不同的分析为“兼语式”,截取古语凝固成词的单位也有一部分其间的语素不存在直接的意义关系;

三、合成词结构类型讨论

1)实义语素:表名物、动作行为、性状等有实义的语素(简称实素);

2)虚义语素:原用作虚词而进入合成词的语素(简称虚素);

3)弱化语素:以意义弱化为共同特征,在构成的合成词中起多种多样的作用

1.两个语素组成的合成词

(1)实素+实素(并列、偏正、支配、补充、陈述、重叠);

(2)虚素+实素(偏正、准支配);

(3)实素+弱素(前附加、后附加单音、双音、三音);

2.三个以上语素组成的合成词

3.凝合词(词的构成成分无直接的意义关系)

(1)实素+实素(连接、承递)

一、词的符号性和词的意义

1)符号:拿来表示某物的标记。能感受到的有形物都可以当符号。符号具有目的性,和其所代表的东西存在外加的联系;

2)意义:符号和它的代表对象的联系,意义本身无法脱离符号而存在;

1)词的语音形式代表—某种概念内容;

2)概念:对客观事物一般本质特点的理性认识,具有非形象性、一般性,需要有形的东西作标志才能存在;

3)学者们一般认为,词是概念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4)词具有概念意义,但词不等于概念:

①词是语言单位、概念是思维形式;

②概念同时表现、存在于词组和词中;

③一小部分词不表示概念(如语气词等);

5)概念内容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①反映事物、性质、行为;

②反映事物现象的各种关系联系;

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表示的是被解释的词表示的事物的特征

1.包含特定的行为主体(流、泊)

2.包含特定的行为关系对象(办公、备荒)

3.包含对动作行为的各种限制(搔、网、揪)

4.包含多个动作行为(打印、勒)

(三)表性状的词(形容词或非谓形容词)

一般的表性状的词的意义可分解为两个方面: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

按适用对象分类:一类或一种事物、多个或多种事物、广泛没有说明;

按形状特征分类:一项、多项、用主谓结构说明性状特征;

1)“义素分析法”:比较一群相关的词的词义,概括出词义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这些特征就叫义素。有简明、形式化的特点,但难以普遍应用;

(一)表名物的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指示的范围数量不同,指示的部位方面不同,指示的具体对象不同;

(二)表行为、性状的词同一意义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意义也有差异;

(三)代表同一概念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个人可以赋予不同的内容色彩;

1)义项:词义差异中概括、确定出的词的一个意义;

①以一定的语音形式作为它的物质外壳;

②具有概括性,但概括范围和程度有很大的区别;

③有某种程度的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并起来表述;

1)词的附属义:主要指词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2)形象色彩:由于表象想象的心理活动,词能在人脑中生出所反映对象的形貌这种情况,有人把它叫做词的形象义或形象色彩。只有反映具体事物形貌样态的词,反映对象有个体存在,有形貌状态表现的词才可能有形象义。抽象程度高的词不能直接自然地引起形象感,无形象义;

3)感情色彩:固定在词上的感情色彩。

①人的感情的各种类型、状态分别反映在一个个词中;

③附着在刺伤同概念义同时存在,成为词的感情色彩(肯定-褒义 否定-贬义);

4)语体色彩:不同的词适用于社会交际的不同范围,适用于不同文体,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两大类

*“附属义”的“义”与“概念义”的“义”之差异辨析:

①反映的不是词标志的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特点;

(形象色彩-词所标志的具体事物形貌的反映/语素义表示的一种形象)

(感情色彩-词的运用者对所反映的事物现象的感情态度)

(语体色彩-词运用的交际媒介所制约的交际场合)

②形象色彩是人的心理活动,无需语言说明,感情、语体色彩可以在词典中说明,只能分出主要的类型;

③附着于概念义从而同一定的语音形式联系,附属义本身一般没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同它联系;

①词的标志的客观事物一般本质特点的反映,各个词的概念义有千差万别的内容;

②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同它联系;

第四章 多义词和同音词

1)根据一个词有一个义项还是多个义项,词划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2)按照语音形式同义项联系的情况分类:

(1)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几个有联系的意义;

(2)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几个从现时看不出联系的意义;

“单义词是一个语音形式联系一个义项的词,多义词是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多个有联系的义项的词,同音词是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多个从现时看不出来联系的义项,因而被看做是各个声音相同,意义不同的词。”

1)语素义:不成词语素的意义;

词义义项与语音形式联系可作为词运用;

语素义义项与语音形式联系不能作为词运用,只存在于它构成的词和固定结构中;

词义义项除了使联系它的语音形式能单说或独用外,也可以存在于它构成的合成词或固定结构中;

1)根据它包含的词义义项、语素义义项的情况来分类:

(1)全部义项是词义的多义词(活、闹、钢板、灰溜溜、经验主义);

(2)一个义项是词义,其他都是语素义的多义词(富);

(3)词义义项多,又带语素义的多义词(风、火);

(4)多义不成词语素(危、污);

(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1.本义: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有的已消失,有的只作为语素义义项)

2.基本义: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都是词义义项,不能是语素义义项)

3.引申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有几种情况:

(1)从本义、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

(2)从引申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

4.比喻义: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本义、基本义、引申义都可以产生)

1)原义项所指示的对象是具体的,往往是有个体存在的,比喻义所指的对象是抽象的,往往是无个体存在的,同愿义有某种相似之处;

2)原义项所指的对象和比喻义所指的对象性质悬殊,很容易使人感到是一种比喻;

*比喻用法经过长期运用,巩固在词义中才称比喻义;

(四)多义词义项意义的联系

1.关联性的意义联系(引申义)

2)有关联的事物现象(“物—人”、“物—物”)

2)行为—行为的施动者;

1)性状—人(高明、奸邪);

2)性状—物(和气、专门);

1)泛指—特指(流通、视察);

2)自动—使动(腐化、惊醒);

1)原义指称事物,引申义指称用这种事物进行的动作行为(锄、锯);

2)原义指事物,引申义指以这种事物为对象的行为(标点、废话);

2.相似性的意义联系(比喻义)

(1)形状相似(网、弹丸);

(2)性质相似(高峰);

*比喻义和原义所指事物现象是不相同的,它们的性质也不会相同。所谓的性质相似只可能是某一属性有相似之处。

1)同音词:声母、韵母、声调都相同的词是同音词。

①同音同形(存在词与不成词语素同音同形、不成词语素同音同形的情况);

②同音异形(形—同—异、形全异);

③派生同音词(以儿化派生同音词最为典型);

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整理:废除异体字;选用;分化

选用原则:从俗、从简、义明

2)同形词——同形异音词

1)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哄(hōng、hòng)

2)声母不同,或声母声调都不同,韵母相同:弹(tán、dàn)

3)韵母不同,或韵母声调都不同,声母相同:落(luò、là)

4)第一音节同,第二音节由读不读轻音的分别:精神(jīngshén、jīng·shen)

异读词:同一书写形式表示的词具有不同的读音。

1)同一个词的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组合中的读音不同。

2)同形异音词中意义有联系的词。 倒(dǎo、dào)

3)同形异音词中意义没有联系的词。都(dōu、dū)

第五章 同义词、反义词和词的层次关系

(一)同义词的产生和类别

(1)等义词:概念义完全相等

*概念义、附属义完全相等,任何语境都可以替换。“公尺——米”

*概念义相等,但不是任何语境都能替换。

*普通话同吸收来的方言词同义,流行区域不同。“西红柿——番茄”

*旧名(后者)新名同义,旧名已很少使用。“元音——母音”

*概念义相等,附属义不同,使用的场合不同。“水泥——洋灰”

*概念义有同,概念义和附属义有异的词。

*语素一同一异:保卫——捍卫

(1)从一个义项对一个义项来说。

(2)从一个词对另一个词来说

2.单义词只同多义词的一个义项同义构成同义词。“榜样——样板”

3.两个单义词分别同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同义构成同义词。“料理——应酬——张罗”

1.两个多义词只有一个义项同义构成同义词。“黑——暗”

2.两个多义词有两个义项同义,构成同义词。“旧——老”

3.一个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分别同另外两个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同义构成同义词。

2)充当句子成分的对比

(1)互相替换的试验是主要方法

(2)例句可自拟,也可以引用。

(3)公众的语感是鉴定的标准

1)增强语言的精确性。意义的精确性。

变化——同一意思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词。

排列——相近的意思在同一地方用不同的词。

1、反义词是意义相反的词。

2、意义相反指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在逻辑上有矛盾关系,即肯定一方必否定另一方;指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在逻辑上处于反对关系,即肯定一方必否定另一方,但否定一方不能肯定一方。

*在意义上有鲜明的对照;有时连用可以代表变化、状况、时空的全部。

双音:结构相同,语素义相反:坚强—脆弱

结构相同,一个语素的意义相反,一个语素相同:高级—低级

结构相同,语素皆不同:公开—秘密

单义词对单义词:稀疏—稠密

单义词对多义词的一个义项:买—卖

一个词的各个意义分别同不同的词构成反义词:开—关、开—封

4、语言反义词和言语反义词

语言反义词:脱离上下文皆可成立的反义词,表示普遍对立的意义范畴。

言语反义词: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词表示了现实生活中非此即彼的对立,或两极性的对照。“不作风前的杨柳,要作岩上的青松”

1、表示事物、行为、性状等的对立。

(1)表示不同事物现象的对立。

(2)表示同一事物现象在不同关系上的对立。

2、构成双音词、成语。

1)类和种:个别和一般——个别体现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2)适用对象:上位词>下位词

对象特征:上位词<下位词

(1)整体和构件的关系:部分+部分+部分=整体

(2)整体和各个成员的关系:可以构成上下位词

(二)上下位词在语言中出现的情况

1)有严格的、科学分类中的上下位词,也有非严格的日常运用的上下位词

(1)对学科中严格的科学分类作简缩和变通。

“生物—动物—人、牛”

(2)本没有严格的科学分类系统,由习惯运用而形成的。

2)有多级的上下位词(多出现在科学分类中),有两级的上下位词(多出现在日常中)

1)构成一种表达认识的重要方式:下位词是****的上位词

加限制构成科学的定义:

(1)构成定义的类概念应该是被定义的种概念的最近的类

(2)所说明的被定义概念的特征(种差)应该是本质属性

四、整体——部分关系词

(一)语言中存在的整体——部分关系词

6)用品用具各部位名称

1)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看,有分割层次多,有分割层次少的,依赖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需要,可从多角度进行。

2)从“整体”之下同一层次的表“部分”的词的意义关系来看,可以有同义关系,可以有反义关系。“部分”之间的关系有模糊,有清楚。

汉语中表示“整体”下各部分的词或语素在构词中组合起来构成合成词,是借指,比喻其他意义。“笔墨”、“手足”

常出现在并列词语中,要注意意义是否相称,说明时间、地区时,排列有一定词序。

概念义适用对象不变,表示的对象特点深化——最基本的自然现象

1.表名物的词适用对象:部分——整体(空间),对象特征随着变化。“腿”:脚上膝下

2.表名物的词适用对象:部分——整体(成员),对象特征随着变化

“妇人”:同士匹配的女子——已婚的女子

3.表名物的词适用对象:单——一般,对象特征随着变化

4.表性状的词适用对象扩大

5.表动作行为变化的词的行为变化的主体扩大

6.表动作行为的词关系对象扩大

1.表名物的词适用对象:整体——部分(空间),对象特征随着变化

2.表名物的词适用对象:整体——部分(成员),对象特征随着变化

3.表性状的词适用对象缩小。

4.表动作行为的词行为主体缩小。

5.表动作行为的词关系对象缩小。

1.词性不变,原义和后起义的适用对象之间没有整体和部分,类和种,多类对象和其中一类对象的关系,表示的对象特征也不同,或者是虽可有同样的适用对象,但表示的对象特征迥异。

2.词性转换所造成的词义转移

动—名 布告:对众宣告——机关等张贴出来的通告群众的文件

形—名 秀才:才能优秀——泛指读书人;明清两代生员通称

名—动 交游:往来的朋友——结交朋友

形—动 修理:完善有条理——恢复原来的形状、作用

名—形 俊秀:才智出众的人——清秀美丽

动—形 勤劳:辛勤劳作——努力劳作,不怕辛苦

爪牙:褒义、中性——贬义

(一)人的思想意识的发展

2.思维联想规律的作用

(二)语言内部诸因素的作用

1.词在句子中位置和作用的变化常常引起词义的变化

2.语音变化可以产生或巩固词义的变化,或分化出另一个词

3.汉字字形的变化往往能使新发展出来的词义分出来,成为一个新词

三、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词义发展出新义以比喻义居多

外来词汇总的译音音节构成新词逐渐变成有意义的构词语素

第七章 几种重要的词汇划分

一、基本词汇和其他词汇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从古代到现代,在实际运用中必不可少的词,表达的是对于人们交际最不能缺少的概念。具有普遍性、稳固性的特点,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1)表示人们最熟悉的自然界现象和事物的一些词

(2)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

(3)表示时令和方位概念的词

(4)表示最基本的性质状态的词

(5)表示最基本的动作变化的词

(6)表示人体部位器官的词

(8)表示人称和指代关系的词

*构词能力强的叫作“根词”(根词必定现时是词)

2.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

*一般词汇与基本词汇的关系:

①基本词汇中的词派生的词,构成的新词,大多数是一般词汇。

②一般词汇中可以进入基本词汇。

③基本词汇中的词可能会退出,变为一般词汇中的词。

(二)几种词汇的统计研究

1.常用词:当代社会生活中最常用的词

现代汉语高频词8000个,低频词2300个

2.现代汉语词汇地域分布的定量研究

1)三区域共用词语 “的”、“在”

(甲级词1200、乙级词2500、丙级词2500、丁级词6500)

①京、台通用 “栋”、“违章”、“废弃物”

②台、港通用 “民运”、“大陆客”

③京、港通用 “的士”、“录像带”

①大陆独用 “案犯”、“居委会”

②台湾独用 “国中”、“立法院”

③香港独用 “学额”、“律师行”

“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征,在现代汉语中许多构词能力强的语素已是不成词语素,以这个特征研究语素,有助于认识汉语的词汇特征以至于认识汉语的特征。汉语中许多语素都用一个个汉字来书写,所以这种研究又称为汉字构词能力分析。”

*1988《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1056个构词基本字。

*基本语素:全民常用、历史稳固、构词能力强、大多数有比较多的义项。

1.历史词语(指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不存在的事物现象行为)

2)古典章制度名称:门阀、科举

3)古官职名称:宰相、太尉

4)古人名:后稷、精卫

2.文言词语(古汉语中用过的特别是它的书面语中使用,但现代一般已不再使用的词语,一般都是单音,在现代成为不成词语素。

1)用于贺电、唁电、重要声明等文件中,表示庄严严肃的感情态度。

2)有些政论杂文,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文言词语,可以表示激愤、讥讽。

3)在文艺作品中有时同白话穿插,也有诙谐幽默的效果。

(二)新词语:新创造的词语

并列式、支配式、补充式、陈述式、附加式

1.任意用简称,或简缩复合词

2.破词问题 *矛了一回盾

(1)硬凑,改换复合词

①现已固定的,过去虽可颠倒,取固定式:次序——序次

②颠倒式词义不同,是两个词,应并存:计算——算计

③颠倒式意义用法相同,用普遍性大的:地道——道地

④颠倒式口语书面语运用都普遍,并存,听其自然:整齐——齐整

三、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

(一)口语词:丰富形象的表达,显得活泼。

1.为了特种目的用语特定的程式中的。

2.政论和学术用语,为说明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所必需。

3.历代文学创作积累下来的丰富的词汇。

四、标准语词汇和方言词汇、社会习惯语

(一)普通话词汇同方言词汇的差别

1.意义相同,说法不同。

2.同一个词,含义不同。面:面粉——面条

3.表示同一方面意思的词汇构成不同,即表示同一方面事物现象时所用的词不同。

(二)普通话对方言词的吸收

1.基础方言中方言色彩很浓的词,只在某些个别地区运用,有完全同义而比较普通的词代替,这种词可不看作普通话词汇。

2.北方话中说法不一致的,用比较普通的作为标准。

3.基础方言中同名异实的,涵义以北京话为准。 白薯——芋头

4.吸收适用和需要的方言词。

各种社会集团和职业集团内部使用的词语

五、本族语词汇和外来语词汇

(一)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2)按名从主任的原则译音,但习用已久的人名、地名,即使在语音上有出入也不另译。

(3)人名按同名同译、同姓同译、同音同译的原则。

(4)译音用字采用常见易懂的字,不用冷僻字。

2.对基础方言和其他方言中吸收别的语言的词语所产生的同义词,一般去音译,取意译。 “科学——赛因斯”

3.同为意译,用确切和普遍性较大的。

(二)汉语对日语词的吸收

1.日本音译外来语,但用汉字书写。(日本人叫作嵌字)

2.日本意译外来语,用汉字书写,只有训读(日本语固有词汇读法),没有音读(日译汉字音的读法)。——少数

3.日本意译外来语,用汉字书写,用音读,不用训读。——多数 “绝对——相对”

4.原为日语词汇,借为汉语词汇后,意义与原义不同。

5.本为古汉语词汇,日文借用意译外来语,又为汉语吸收,古今义不同。“组织”、“杂志”

外来词的特征是连音带义吸收,汉语从日语吸收的语词是连形带义采用。

六、非语义词群和主题词群

按音序排列的词典是使用这个办法。

2.按韵分的词群。——韵书

3.形态词群(根据词的结构特征分的词群)

(1)从结构类型上划分:单纯词、合成词

(2)从构词上划分(同族词)

4.语法词群:词类、词类下的次类

意义上有共同的关系对象、关系范围的词组成一个词群。

层次关系词群、非层次关系词群

熟语:固定语中重要的一类,分为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多种。

1)结构比较复杂,许多有词组或句子的结构(水落石出、横挑鼻子竖挑眼);

2)这些结构的成分和格式是语言应用中长期形成的,一般不容变更;

3)意义往往具有整体性;

1.成语: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绝大多数都是四音节的,大多数成语存在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双音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例:折冲樽俎(折冲,击退敌人;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后泛指外交谈判)

2.用四字概括故事、事情、寓言等的主要内容

例:歧路亡羊、狐假虎威

例:后来居上(后来者居上)、投鼠忌器(投鼠而忌器)、少见多怪(少所见,多所怪)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

例:短兵相接(原为短兵接,在接前加相,虚词)、恶贯满盈(恶贯已满,盈为重义成分)、同甘共苦(同甘苦,共为重义成分)

*非四音节成语:先下手为强、既来之,则安之、树欲静而风不止、是可忍,孰不可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语法构造和意义关系上分析成语的组织结构

1.主谓结构:襟怀坦白、夸父逐日

2.述宾结构:横扫千军、异想天开

3.述补结构:重于泰山、逍遥法外

4.述宾补结构:问道于盲、毕其功于一役

5.兼语结构:指鹿为马、请君入瓮

6.偏正结构:世外桃源、近水楼台

(1)两部分并列(重复、对比、承接、目的、因果)

(2)四个语素并列(青红皂白、生老病死、魑魅魍魉、麟凤龟龙)

成语的意义考察方面:构成成语的语素的意义、成语的整体义

从构成成语的语素的意义考察:

1.语素义在现代汉语中是常用义:说长道短、粗心大意

2.语素义是生僻的古义:恬不知耻、汗流浃背、卓尔不群、旅进旅退、无稽之谈

1.语素义直接相加是成语的整体义:汗流浃背、无稽之谈

2.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直接显示成语的整体义,成语的整体义与语素义的联系是人赋予的,约定俗成的:高山流水、石破天惊、黄粱一梦

3.比喻义是成语的意义:水落石出、吹毛求疵、一狐之腋

1.概括重要观点、纲目、标题;

3.要认清意义,注意感情色彩,不能随便更换成分和结构;

4.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

*谚语:多年流传,包含有某种深刻的社会经验、生产经验的简练形象的语句,也有一部分只是某种意义的生动表述。

1)农谚: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2)气象谚:总结气候变化规律的谚语

3)讽颂谚:有歌颂或揭露内容的谚语

4)规诫谚:在为人办事方面提出劝告或警戒的谚语

5)风土谚:概括地方风途径物特点或特产等的谚语

6)生活常识谚:总结衣食住行知识的谚语

7)修辞谚:生动表述某种含义的谚语

(二)谚语的结构和意义

*结构:单句、两句(一般句式整齐、多数押韵)

*意义:(构成词语一般没有生僻义)组成词语意义相加是整体义,组成词语的比喻义是整体义

(三)成语和谚语的不同:

1.成语书面语性强,谚语口语性强;

2.成语比谚语更定型化;

3.成语在语言运用中相当于词,谚语多数可以独立成句,或独立于句外;

*歇后语:一种结构很有特点的熟语,由上下两半构成,后半部分多为意义重点所在,讲说时不能略去。

第一层次 歇后语上半和下半的关系。歇后语的上半是形象的表述,下半是对这个形象的解释说明,这个解释说明往往是约定俗成的

第二层次 歇后语后半的解释说明同歇后语整体义的关系。歇后语后半的解释不一定是歇后语的意义(比喻、双关、一致)

*歇后语前半的来源:日常事物、历史故事和传说、虚构创造世上所无的形象

惯用语:大多是三音节动宾关系的固定语,在意义上其整体义不是它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常以比喻表义,在应用中结构可以有一定的变化,但它表示的意义在正常结构、变型结构中都是一样的

第九章 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

1.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的意义就有联系

1)单纯词:多数单纯词的声音和意义无关,若单纯词发展出后起义,则单纯词的后起义和原有意义有联系(关联性、相似性)

“如果把单纯词视为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从语素和它构成的词的关系来看,则单纯词的语素义和它构成的词的意义一致”

2)合成词:合成词的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各式各样、复杂多变、同时存在规律性

一、合成词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义的关系

(一)词义时语素义按照构词方式所确定的关系组合起来的意义

例:尘垢(灰尘和污垢)、真诚(真实诚恳)、吹捧(吹嘘捧场)【并列】

浅见(肤浅的见解)、博览(广泛阅览)、壮观(雄伟的景象)【偏正】

办公(处理公事)、保健(保护健康)、备荒(防备灾荒)【支配】

私营(私人经营)、心烦(心里烦躁)、礼成(仪式结束)【陈述】

(二)词义同组成它的两个语素相同、相近,这些都是并列结构的合成词

例:朋友、道路【名词】

(三)合成词的语素义表示了词义的某些内容(提示了事物的某些特征)

例:水牛、绿茶、飞机、挂面

(四)合成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

例:风雨(比喻艰难困苦)、浪潮(比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各语素都是比喻用法】

帽舌(状如舌头,用来遮挡阳光)、林立(形容很多)【一个语素是比喻用法】

(五)合成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

例:铁窗(借指监狱)、反目(不和睦)【各语素都是借代用法】

嘴直(说话直爽)、猎手(打猎的人)【一个语素是借代用法】

(六)合成词中有的语素失落原义。两种情况:

一)合成词中只有一个语素有义,另一个无义【复词偏义】;

例:国家、忘记、窗户、消息

二)合成词中有的语素意义模糊

例:捣蛋、斯文、高汤、电池

(七)构成词的所有语素的原有义都不显示词义

一)构成词的所有语素的意义已完全失落,语素的现有意义同词义没有联系

例:东西、二百五、冬烘(思想迂腐、知识浅陋)

例:沙发、摩托、安培、法拉

“在确定语素义和词义关系的类型时,一般要把语素的意义和联系语素义对词做出的解释进行比较(除非语素义在构成的词中已完全失落)”

二、语素在构词中的变异

(1)关联关系:语素共义和语素变义有各种关联;

(2)种类关系:语素变义和语素共义是种类关系,语素共义一般为类(大),语言变义一般为种(小);

(3)借代比喻关系:语素共义和语素变义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修辞上的借代比喻;

(1)语素在构成的不同的词中所处的语法地位不同,因而表义作用也不同;

(2)语素所构成的同类型结构的词中,由于同它结合的语素不同,所构成的词反映的事物现象不同,因而表义作用也不同;

例:作别、作成、打扫、打猎

例:捣蛋、斯文、高汤、电池

(一)暗含语素义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主体

例:上场、下野、出嫁、迎娶、通顺

(二)暗含有语素义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特定的关系对象

例:开脱、雷害、戒除、起场

(三)暗含语素义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时间、空间、数量、工具、方式等等的限制

例:开犁、连载、拘禁、聚敛

(四)暗含语素义表示的事物的存在范围、各种性状等等的限制

例:反派、彩绘、赶车、供品、拼盘

四、研究词义同构成它的语素义关系的作用

1.作用:帮助说明词义的理据;有助于说明与文化现象相关的词语的内容和特点;有助于分析归纳语素义义项

2.词义理据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词的语素义和词所表示的事物现象的关系

3.分析词义的理据的基础工作就是分析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

1.词典编纂:是一门关于如何最合理地编纂词典的科学,同时也是词典编纂的实践,其内容一般包含有辞典类型、选词立目、语音标注、义项划分、词语释义、引例、编排等。

1.两大类型:百科词典(综合性、专科性)、语文词典(单语词典、双语词典)

*综合性百科词典:也叫百科全书,特点:学科的系统性、条目的综合性、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并有多重检索手段

*专科性百科词典:也叫学科百科词典,收集解释某一学科或数个学科的专门用语等

(一)现代语言规范性词典

1.现代语言规范性词典:为促进、指导现代语言规范化而编纂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优点:

3.对收入的全部词语的意义都做了具体的解释

4.释义结合说明词的用法

(二)用法词典:着重具体说明词语的用法,特别有助于非汉族的学习者学习汉语。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三)同义词词典:收集、辨析语言中意义相同、相近词语,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的词典。如:《简明同义词词典》、《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四)反义词词典:收集辨析语言中意义相反、相对立的词语,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的词典。如:《汉语反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

(五)构词词典:以字所代表的语素为单位,收集该语素所构成的词语,按词语中该语素出现的前后次序排列,或按词语中该语素意义所属义项排列。如:《常用构词字典》、《实用解字组词词典》

(六)义类词典:将一种语言词汇中的全部词语按意义分成大类、小雷,全部词语都纳入这个分类系统中,词语有无释义均可。如:《同义词词林》、《类义词典》

(七)新词词典:收集解释语言中新产生的词语、新出现的意义的词典。如:《汉语新语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词典》

(八)熟语词典: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词典等,收集各类熟语,说明各类熟语的意义来源等。如:《汉语成语词典》、《汉语成语大辞典》、《汉语谚语词典》、《歇后语词典》、《汉语惯用语词典》

(九)方言词典:收集解释汉语各地方言词语的词典。如:《汉语方言词汇》、《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十)同韵词典:将词语按韵部同异排列的词典。如:《中华新韵》、《诗韵新编》

(十一)频率词典:从大量书籍报刊材料中统计词语出现频率的词典,其统计的重要目的是确定常用字词,获取其他词频字频信息。如:《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1.词的释义包括:(1)说明概念义;(2)说明附属义,即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一)普遍性较大的三种释义方式

2.按语素次序用同义近义词对释

(二)表动作行为的词的释义

1.有时要说明词所包含的多个动作行为

2.有时要说明特定的行为主体

3.有时要说明动作行为特定的关系对象

4.有时要说明动作行为进行的身体部位或应用的工具

5.有时在说明动作行为的同时,要说明动作行为在程度、方式、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

6.有时要说明动作行为的目的结果

7.有时要说明动作行为的原因条件

(三)表性质状态的词的释义

1.直接指示,即用个别体现一般的方法,直接指出某种事物现象具有该词表示的性质特征

2.描述说明性质状态,即把词所反映的内容当作一种景象加以描绘,或当作一种情况加以说明

(1)不指明适用对象的性质状态的描述说明

(2)指明适用对象的性质特征的描述说明

(3)把形成性质状态的原因同性质状态一起说明

(4)在描述说明性质状态时,加“形容……”“……的样子”等词语

1.同有关事物现象相联系、相比较去说明词义

2.指明比喻对象,用于解释词的比喻义

3.用近义或有关词语,加修饰限制词语,但又非定义式的释义

4.释义的要求:正确、明白、简练

1)把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分为几个类型,标注在有关词语之下

2)解释词的概念义后用文字简要说明

}

1、关于口语和书面语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分)A. 一种语言的口语和

书面语同时出现 B.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 C. 书面语是口语的忠实的记录者 D. 书面语无法克服口语在时空上的局限性

2、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新局面的语言学家是(分数:1分)A. 洪

堡特 B. 索绪尔 C. 乔姆斯基 D. 布龙菲尔德

3、英语中的look[luk](看)加上ed,实际读音为[lukt],这属于(分数:1

4、在普通话里,能够与声母/ts,tsh,s/拼合的韵母组合是(分数:1分)A.

开口呼齐齿呼 B. 开口呼合口呼 C. 齐齿呼合口呼 D. 齐齿呼撮口呼B

5、下列属于陈述式复合词的一组是(分数:1分)A. 汉语girlfriend(女

6、汉语中的“农副产品贸易市场”称为“农贸市场”,这属于构词法中的(分

数:1分) A. 附加法B. 合根法 C. 缩略法 D. 内部屈折法

7、句子“我吃光了盘子里的菜。”中的补语“光”从语义上指向(分数:1分)

D. 受事“盘子里的菜”

8、具有[+同胞] [+男性] [+年长]义素的词是(分数:1分)A. 弟弟B. 哥

9、下列文字属于音位文字的是(分数:1分)A. 词语文字B. 音节文字C.

全音位文字 D. 意音文字

10、只用于特殊的交际场合,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的混合语是

(分数:1分) A. 洋泾浜语 B. 德语 C. 克里奥耳语 D. 意大利语

12、应用语言学的主要任务除了“语言教学”之外,还有(分数:1分)A.

翻译不同语言 B. 语言信息处理 C. 整合零星知识 D. 进行数据统计

13、汉语的词类划分适用于(分数:1分)A. 意义标准B. 形态标准C. 分

布标准 D. 变换标准

14、汉语中“学生的家长”和“学生和家长”体现出来的关系意义是通过(分数:

}

【正文】 (2)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
的干扰。从母语对外语的干扰看,外语学习
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
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2)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
答: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
4.解释"中介语现象"。
答: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外语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2.解释"第一语言教学"。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否则大脑的
语言功能就会失效。都只是提供人具有
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大脑左半球的分区,
答:临界期指,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思维要用语言形
式来进行,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形式是概念、判断、
推理等。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1)功能上说,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思维决定语言。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
成果,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
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思维决定语言。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
(2)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
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而是一个通过倡导、宣传来引导社会公众自觉
遵守的过程。而且还要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
:语言规范化应该在认识了解语言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
行,维护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性,消除由种种语言变异造成的分歧混乱现象,这就是语言规范化。也不能全盘否定,
三、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规范化
:对语言中产生的变化,或者是国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因而较有影响的民族的语言。
、本民族或本国各民族的长远利益,
: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形式的语言规划。
(3)特点:是对语言的人为干预,
(1)概念: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3)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着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得到充分发展
(2)克里奥耳语在结构、功能上较洋泾浜语完备,
(1)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3)发展前途:①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消亡。语音结构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语汇成分有限;语法也是不同语言的混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
(2)特点:①从语言功能上看,它是在某一外语
基础上进行简化,(2)克里奥耳语。各种语言成分混合在一起产生的交际工具的现象。但双语现象并非都会导致语言的转用。再由双语到单语的相当漫长的过程。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哪一方发生语言转用,语言转用才有可能发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关系。但语言的融合并不等于民族的融合。
(2)一个民族的一部分成员换用另一种民族的语言。而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
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相互融合,也叫语言替换。
(1)语言转用的概念: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
(4)产生双语现象的社会原因:①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从实际看,
(3)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指个人使用双语的现象。
如何理解双语现象的含义:
(1)概念: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而且这些借用成分在产生之初只在借词的范围内使用,语音的借用包括音位的借用和音位组合形式的借
用;语法的借用包括词缀的借用、虚词的借用和语法规则的借用。
,还有可能出现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
致使许多汉语外来词都最终向着意译词的方向发展。
、文化以及汉语自身的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关系,如"基因"(gene),音译加义类,如"电话"取代"德律风";
②音译时想方设法带上意译成分,而总是喜欢用意译词和仿译词的形式来吸收外来成分。不习惯只把汉语的音节和汉字当作没有意义的记音
符号来使用,使得说汉语的人在习惯上认定汉语的每个音节和
每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同本族语言
自身的结构特点以及人们的语言习惯有很大关系。
(1)不同的语言对借词的接受程度可能有所同。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都是本族语言的。从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可以使地域方言的分歧逐渐缩小,普通话也正在成为工作语言。正在取代方言而成为教学语言。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将随之不断缩小。许多方言色彩较浓的语汇已经或正在被普通话语汇所取代。如新中国建立以来,
(1)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它是各民族间的共同语。
。基础方言的确定并不由人们的意愿决定,
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共同语是-种高级形式,
用语:是指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的一种方言。
,社会的统一迫切地要求语言的统一,一个原来被割据的社会可以统-起来,社会的社群分化是语言产生社会方言分歧的根源。
②职业的差别。不会妨碍交际。它们之间的差异
可以大到互相不能理解的程度,
(2)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在结构系统上不是同的。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量多的两个语系。
:可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个层次。
(3)大规模的集体迁徙也会形成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很难保持完全统一的局面
而处于不完全分化状态,因生产、贸易不发达,不同的方言就会形成。不同点将不断增多,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即地域方言是怎样产
生的:地域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它的重要标是语音对应现象。因而证明方言间有共同的历
(5)方言间总会有些共同点,
(4)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
(2)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1)概念: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叫
(1)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
(3)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蒙古帝国瓦解后,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由于国家的解体、分
治等原因,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先后形成了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方言。这种社会分化导致语言
社会功能的变化,交际减少,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多,交通阻隔等原因,一个统一的社会,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语言也会出现分化。
第二节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一、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
(2)不平衡性: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
(1)渐变性:语言中逐步发展演变的,
但并不意味着一种语言中的每一项具体演变和发展都有其直接的社会根源。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
(4)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2)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1)语言依存于社会,
(2)语义的发展演变在词义指称范围的扩大、缩小上表现明显。
、语义和语法的发展演变通过古今语言及不同时期语言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有韵律不合的现象。
(1)语言演变使英文单词的拼写法和实际读音发生了偏差。从低级到高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演变只是一个单纯的变化过程,发展和演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
(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
(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不妨碍肢体劳作的优点使人类最终选择了有声语言。
③人类社会有了产生语言的必要。
(4)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
①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3)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黑猩猩没有像人类一样的喉头和大脑结构,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对语言起源问题的
新认识。应该说恩格斯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全面了。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缺乏科学的依据。
但无法解释劳动号子是如何发展为语言的。
⑤劳动叫喊说:人类的有声语言从人的劳动叫喊声发展而来。
④感叹说: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感情的各种叫喊声演变来的。
③手势说:在人类使用有声语言之前曾经历过-个手势语言的阶段,这种观点注意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无法说明人类
①摹声说: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
5、"人创说"的内容及评价:
(1)概念:认为语言是人自己创造的,人们无法解释语言这种奇妙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并传授了语言。亚当创造了语言。
(2)代表观点:①印度婆罗门教《吠陀》中:语言是神赐予人类的一种特殊能力。大致可以分为神授说和人创说两种。即人类语言是从什么交际手段发展而来的。即语言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如何实现
从没有语言到能够开口说话的历史性跨越的。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
内,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
11.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
10.简答"文字的创制"含义。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
答: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
8.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它克服
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7.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但不是语言符号,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即使表示一
6.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
答: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
答: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答: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答: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答:字符即文字符号,在述谓结构中,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因为谓词
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
33.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
32.解释"预设"。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而不是相反。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
30.解释"语义角色"。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就是这个成分的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
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
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25.解释"语气意义"。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
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在这个系统中,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
23.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即附加色彩。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
答:(1)词的理性意义。特定的
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
21.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
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
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20.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
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
答: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
答: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答: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答: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答: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13.解释"单义词"。有利于词义
的研究、学习和掌握。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这种词的理性
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
反映,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
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是人
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
9.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答: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答: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6.解释"词的理性意义"。
答: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2.解释"语义"。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
容,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
部分语义。在词语平面上,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二是情感,即一是思想,
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
30.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一直切分到词为止,
29.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而且是反映
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即分布标准。
即意义标准。即形态标准。词
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
27.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
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
26.解释"不完全主谓句"。
25.解释"离心词组"。
24.解释"向心词组"。
23.解释"词组"。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
21.解释"语法范畴",
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
20.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词的轻重
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
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
19.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
18.解释"句法范畴"。
17.解释"词法范畴"。
答: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5.解释"语法形式"。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性质和作用不
变。一种是量变关系,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
由词组成,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3.解释"外围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1.解释"普遍语法"。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
10.解释"语法规律"。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
9.解释"句子"。也包括研究一种语
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
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7.解释"共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以繁驭简。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
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而且
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在由
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类系的框架内选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供人们在说话时由此及彼,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
4.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
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
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
24.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
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
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3)多重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
21.解释"重叠构词"。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
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答: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8.解释"变形成词"。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
17.解释"变性成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音节是语音单位,但是语素、音节、汉字
又属于不同的范畴,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
16.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4)把语素分
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或者总后
置。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这就是黏着语素。因为是虚词,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
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不是相同的概念,
14.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
13.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2)历史音变。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
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一般
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新词、古语词、外来
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
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
11.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下半句略去,由两部分组成,
答: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答: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7.解释"一般语汇"。
答: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答: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
答: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没有语汇就没有语言。所以,都
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3.简答语汇的作用。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
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
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
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
词语。是词和语的汇集。语汇也可以叫词汇。
1.解释"语汇"。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
27.解释"时位"。(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
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因而又叫"中响复
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
22.解释"韵律特征"。(5)增音,(4)
脱落,(3)弱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
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或说话的快慢、高低、
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
21.解释"语流音变"。
20.解释"复辅音"。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
立的整体,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
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
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
小语音单位。(2)划分范围不同。两个音若音质不同,
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聚合成
群。形成对立,也叫区别性特征。
16.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互补
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一是"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
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3.解释"音位变体"。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
言或方言,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
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
小语音单位。(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
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
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
9.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可见,它的制定原则
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
8.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
状。如果没有受到阻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这是发音体方面
的因素。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因为它是一
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
6.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此,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
答:第一,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0.解释"传统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
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口语
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
生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
6.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
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是归类规则,故能聚合归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
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答:(1)符号和语言,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1.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遗
传的,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
2.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能指"和"所指"。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
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
系,完全是任意的,(3)语
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一句话一句话地
说,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是横向关系。有共同的特点,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有了组合、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
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不可分割。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语言是均质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是书面语。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8.解释"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
9.解释"应用语言学"。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
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11.解释"内部语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且没有出声。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3.解释"音强"。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
5.解释"音质"。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
共鸣器的形状不同。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3)肺里呼出的
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
7.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就没
有语言的产生,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
11.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3)
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
12.音位的划分。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
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非音质音
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条件
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一是"对立关系",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
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
15.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
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
17.音位与音素的区别。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
语音单位,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
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8.解释"音节"。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
19.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
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
续滑动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中间没有过渡音。
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语流
中两个不同的音,(2)异化,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1)他们
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
答:人们在说话时,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
24.解释"二合元音"
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
25.解释"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
26.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但是汉语普通话
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
(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
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这种非音质音位叫"
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
的集合概念,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
2.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
途径,(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
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又有稳定性。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
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
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语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5.解释"语"。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
言片断。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
答: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
8.解释"惯用语"。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答: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
10.解释"歇后语"。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一般只
说上半句,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
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一般说来,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反过来,
12.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汉语汉字数量多,会造成
语音相同。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3)词义分化造成。
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
(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
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
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
15.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3)把语素分为"
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或者总前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又可以后置。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虚义
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书面上用一个汉字
记录,一般而言,一个汉字。语素是语汇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就不成简
答: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或名词性的、
或形容词性的,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答: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
19.解释"复合构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
20.解释"附加构词"
答: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即"派生词"。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
的语素。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答: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即重
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
22.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
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
23.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是词的核心部分,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
在意义,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构词语素位
置固定,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但一般不如词根
语素的意义实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
3.解释"语境"。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语法规则实际
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以类相从,
5.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
6.解释"历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
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
8.解释"个别语法"。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
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
12.解释"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
14.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各种语法单位
相互之间具备不同的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另一种是质变关系,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答: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16.解释"语法手段"。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答: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答: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
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
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
范畴"。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
法范畴。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
(3)格;(4)有定和无定。
答: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即具
答: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答: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答: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答: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叫省略句。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
语法单位联系起来。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既是造句的最
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
28.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
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二是"有意义"。
答: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并且
中间有较小停顿,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衡量复句
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
1.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就是所谓的"
理性意义",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
认识。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
答: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
答: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4.解释"语境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
答: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答: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
8.解释"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
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
10.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
11.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12.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
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
答: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
14.解释"多义词"。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
16.解释"引申义"。
17.解释"同义词"。
18.解释"反义词"。
19.解释"上位词、下位词"。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所代表
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
22.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2)
词的非理性意义,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
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
语义场。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类属
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
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
减,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
24.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包括语
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
26.解释"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
27.解释"语义指向"。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
29.解释"变元"。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
31.解释"蕴含"。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
就说甲蕴含乙。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
的句义,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用公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用
公式表示为甲乙。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
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因此,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
2.解释"他源文字"。
3.解释"复合字符"。
4.解释"表意文字"。
5.解释"意音文字"。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也不是文字。所以是一种符号,因而也
不是文字。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所以是语言的
符号。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
文明社会的标志。也说"字"或"字母"。英文字母。如中文、英文等。
9.解释"楔形文字"。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答: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
第一节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1、研究语言起源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人类是怎样在其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语言,
(1)语言产生的条件问题,
(2)人类语言的前身问题,
4、"神授说"的内容及评价:
(1)概念:认为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人类的学说。②基督教《圣经》
中:耶和华创造了亚当,③我国苗族传说:山神创造了人,
(3)实质:在当时科学文化水平极其低下的条件下,
因此只得归之于神的恩赐。不是上帝或神赐予的。这种观点只能解释摹声词的产生,
②社会契约说:语言起源于人们的彼此约定。
但无法解释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彼此约定的。这种观点无法解释手势语言是如何
发展为有声语言的。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叹词是如何发展
成具有理性意义的其他词语的。这种观点注意到语言起源和劳动的关系,
(3)实质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生,
: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起产生的……"劳动提出了产生
语言的社会需要;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条件。为语言的
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
(1)研究的领域涉及动物学、古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
(2)经实验,因此它不能像人一样的说话。晚期智人已经具备了产生语言的能力。
②人类要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
(5)声音不受距离、光线的限制,
、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并
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才有可能产生语言。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语言起源的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二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丰富,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从简单到丰富,
2、语言的发展演变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的发展演变在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等语言内部的各个组
成部分中缓慢地进行着。
(2)用现代语音读中国古诗,
(3)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存在语音差异。
(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活跃使词汇日益丰富。
(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语法的发展演变。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5)从根本上讲,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有些语言的演变现象要从语言
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去寻找原因。不允许有突飞猛进的变化。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
致的。当一个社会集团由于某种原因而分化
为几个社会集团时,同时,
(1)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
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由于封建割据,有时分化为若干半独立的社会
单位,关系疏远,但整个社会并没有完全解体。从而引起语言体系中差别的扩大,如汉语在漫长的历史发
(2)其次,一个统一的社会,有时分化为几个独立的社会单位。
例如,原来的蒙古语便分化为许多独立的语言:蒙古语、东乡语、土语、达翰尔语、保
安语以及苏联的希里亚特语等。这就是社会方言。
(2)社会方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方言。
(3)方言下又可分为次方言、土语。语汇、语义、语法上也有一些差异。比如语音对应关系涉及的就是成批的词语,
(6)亲属语言之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叫做亲属关系,
(1)居住和活动的地点分散,他们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言共
同点就会不断减少,久而久之,
(2)一个疆域较大的封建社会,交通、通讯不便利,这也会促使方言的产生。而使-种语言内部出现方言分歧。
(1)概念: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而社会方言没有独立的语言系统,
(3)造成语言差异的原因:
二、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几个原来完全独立的社会也会统一为一个社
会,语言就会随着社会的统一而逐步统一。只能用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取代方言的方式来实现。
:共同语和通用语的性质不同。旨在引导方言的发展,并最后取代方言。共同语的语音、语汇、语法系统都来自
基础方言。而由客观社会条件决定。
、普及共同语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推广、普及共
同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共同语可以在两个方面
对方言产生强烈的影响。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汉语各方言都出现了明显的向
(2)共同语会逐渐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如我国方言区的许多学
校普通话日益普及,在许多行业和机关内部,
(3)同时应该看到,但语言的统一通常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借词也叫外来词,
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这种接受程度除了社会、文化等因素外,
(2)由于在汉语中语素、音节、汉字基本是一致的,因而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时,也就是不习惯完全借音的形式,具体
①音译词被后来的意译词取代。例如,如"啤酒"(beer);
③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等等。汉语对外来词有较大的抗拒性,
。但在语音、语法上一般都要顺应借入语言的结构规则。还有语音和语法的借用。语音和语法的借用一般不及词语的借用
常见,而后才可能逐渐将使用范围扩大到本族语言
(2)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双语只是社会双语现象的具体体现。双语制指一种以法律形式规定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
制度。双语制和一个社会的双语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②外语教育。指的是一个民族的
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2)语言转用不是指两种语言互相渗透,最后混合成一种新语言,
2、语言转用的两种形式:
(1)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换用另一种民族的语言。
3、语言转用与哪些社会条件有关:
(1)与民族融合密切相关,
(2)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只
(3)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
-个从单语到双语,语言转用必然会经过一个双语阶
: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
(1)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并经过当地语言的适当改造而形成的产物。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书面形式;使用范围狭窄,
②从语言系统上看,语法
规则减少到最低程度。②发展为克里奥耳语。实际上是母语化的洋
泾浜语。使用范围上也比洋泾浜语宽,最终会变得和其他语言同样完备。甚至克里奥耳语变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
(2)主要内容:确定官方语言;确定民族共同语并加以推广;对有方言分歧的民族语言进行规范化;
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已有的文字进行改革;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同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应该选用国内多数人使用
的语言,也可以同时选用几种语言作为官
方语言。既不能一概接受,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出评价
:向全社会推广一种标准语,保障社
会交际的正常进行,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从语言社会功能的角度去分析各种语言变化的利弊,
:主要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
:(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1.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思维起主导作用,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
2.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思维和语言有
各自的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2)范畴上说,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完全一一对应。
但不是唯一的工具。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但这些潜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
4.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体现民族的精
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1.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答: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语言教学,
3.解释"第二语言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答: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5.解释"语言迁移现象"。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
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
6.解释"词典"。词典分为:(1)主要结实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
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
7.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答:从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一点看,母语
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
也表现在两方面:(1)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解词语的五种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