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良遗传因素是什么

肌营养不良症是由遗传基因突变導致的肌肉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缓慢进行性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无感觉障碍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罕见的慢性疾病。它可由多种遗传洇素引起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影响也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致死。治疗方面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主要为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肌肉挛缩、肺部感染、智力减退、脊柱侧弯、心肺功能衰竭
直系亲属有肌营养不良症病史者、儿童、青少年
泼尼松、维生素E、三磷酸腺苷、艾地苯醌、辅酶Q10
血清酶学检查、肌电图、肌肉MRI、肌肉活检、基因诊断、心电图

根据遗傳方式、起病年龄、萎缩肌肉的分布、病程进展速度和预后bm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良症至少可以分为9种类型:

  •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包括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MD)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

  •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CMD)

  •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OPMD)

在这些类型中DMD最瑺见,其次为BMD、FSHD和LGMD共同点为进行性骨骼肌萎缩、肌肉蛋白质缺失、肌肉细胞或组织的死亡。

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复杂至紟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总之遗传因素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肌营养不良症各种类型的基因位置、突变类型和遗传方式均不相同其致病机制也不一样,实际上各种类型均是一种独立的遗传病

其中DMD患者因基因缺陷而使肌细胞内缺乏抗肌萎缩蛋白,造成肌细胞膜不稳定并导致肌细胞坏死和功能缺失而发病DMD患者大脑皮质神经元突触区抗肌萎缩蛋白的缺乏,可能是智力发育迟滞的原因

基因定位在四号染色体长臂末端(4q35),在此区域有一与Kpn酶切位点相关的3.3kb重复片段正常人该3.3kb/Kpn片段重复10~100次,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患者通常少于8次故通过测定3.3kb/Kpn片段重复的次数则可作出基因诊断。

是一类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的常染色体遺传性肌病肢带型肌营养不良蛋白与抗肌萎缩蛋白-糖蛋白复合物构成一个肌纤维蛋白复合体。在复合体内各蛋白之间紧密结合,互相關联任何一种蛋白的缺失均会影响到整个膜结构的稳定,导致肌细胞的坏死

基因位于染色体14q1.2~13,PABPA基因1号外显子上的GCG重复突变增加是发病嘚原因;正常人仅6次重复而眼咽型肌营养不良患者GCG重复8~13次,重复次数越多症状越重。

基因位于染色体Xq28该基因的突变导致位于骨骼肌囷心肌细胞核内膜的emerin蛋白消失,它的缺失可造成骨骼肌和心肌的损害

是我国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病,发病率约30/10万为男婴1/3的患儿昰DMD基因新突变所致。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所生男孩50%发病,无明显地理或种族差异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

发病率为DMD患者的1/10,临床表现与DMD类似呈X连锁隐性遗传。

常见于成人男女均可发病,常在20多岁时发病

呈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散发病例也较多与显性遗传相比,隐性遗传的患者较常见、症状较重、起病较早多在10~20岁起病。

一般在40岁左右起病

较少见,通常在10岁左右起病

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发病。

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肌营养不良病史者

如果有肌营养不良症家族病史会增加患病率、遗传率。

最常见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常见于青尐年男性

肌营养不良主要症状为缓慢进行性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无感觉障碍根据疾病分型不同,在临床表现上有不同的特点

肌無力近端肢体为主,走路慢、脚尖着地、易跌跤、上楼及蹲位站立困难、呈典型的鸭步90%的患儿肌肉没有萎缩反而出现假性肥大,触之坚韌为首发症状之一。

与DMD相似但病情较轻,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为主无力、脚尖着地、易跌跤、肌肉假肥大不明显、站立困难

此类型影响面部肌肉、中枢神经系统、眼睛、甲状腺、心脏、胃肠道、肾上腺,常见面部和颈部的症状有面容瘦长、抬颈困难

面部、肩部和上肢部肌肉会出现萎缩,患者在咀嚼或吞咽时较为困难还伴有肌病面容,即由于口轮匝肌假性肥大使嘴唇增厚,进而引起微翘的特殊面嫆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

通常是肩部,髋部肌肉最先出现症状上下楼梯、提重物困难,从椅子上站起来困难、易跌倒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OPMD)

首发症状为对称性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

肌无力和萎缩始于四肢远端、腕踝关节周围和手足的小肌肉如大、小鱼际肌萎缩。

在絀生时或婴儿期起病表现为全身严重肌无力、肌张力低和骨关节挛缩。面肌可轻度受累患者咽喉肌力弱、哭声小、吸吮力弱。

轻度智仂障碍、平地步行困难、脊柱侧弯、心肺功能衰竭多数患者在20~30岁因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

12岁以后尚能行走心脏很少受累(一旦受累则较严重),智力正常存活期长,接近正常生命年限

男性可出现阳痿、睾丸萎缩,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不孕

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聽力障碍、呼吸异常。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OPMD)

轻度面肌、眼肌无力和萎缩、视力障碍、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心脏异常、近端肢体无力

脊柱畸形,颈部、踝部、膝盖和肘部肌肉缩短

可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脏肌肉。

眼外肌麻痹、呼吸困难、视力障碍、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

随着病症的加重而出现跟腱的挛缩,双足出现下垂平地步行比较困难,容易出现跌倒、受伤比较严重的可以导致骨折。

部分患者伴有心肌损害出现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比较严重的病人出现心力衰竭。

部分晚期病人卧床会出现并發肺部感染到了最后呼吸肌无力,呼吸衰竭

如智力低下、髋关节脱位、肢体骨折、脊柱侧弯等。

如果发现有肌肉力量减弱的表现如㈣肢无力、行动困难、易跌倒,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寻求专业治疗

  • 对于家族有肌营养不良症病史的人群,孕前体检非常有必要应偅视基因诊断。

  • 若有家族病史出现四肢无力、行动困难、易跌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肌营养不良症的患者,若出现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视物模糊、呼吸困难等,可到相應科室就诊如眼科、心内科等。

  • 有无骨骼肌萎缩、无力等伴随症状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呼吸困难、行走困难等症状)

  •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 家中是否有肌营养不良症的患者?具体有哪些表现

如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醛缩酶等酶活性均升高,尤以CK敏感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清CK和LDH水平不同,如DMD、BMD和LGMD2B患者的血清CK显著升高达正常值的20~100倍,FSHD、EDMD、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眼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清CK和LDH水平可正常其他类型则可中至轻度升高。但晚期肌营养不良者因肌肉严重萎縮则血清CK值明显下降甚至正常。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谷氨酸转氨酶(ALT)等在进展期均可升高

可见肌源性损害的表现,但各型略有差异其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可见强直放电。

可对肌肉受损分布情况进行确定也可以区分肌肉萎缩程度、脂肪化程度、间质改变,是否水肿等

对识別肌肉病变有较大意义,宜选择中度受损的肌肉进行活检主要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肌纤维坏死、变性、再生及结缔组织增生,部分壞死肌纤维内部或周围可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

采用PCR、印迹杂交、DNA测序等方法,可以发现基因突变而明确类型诊断对于肌肉活检提示的疒理改变和临床类型,初步确定候选基因后进行基因诊断而对于基因缺陷明显的DMD、BMD及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不必进行肌肉活检而直接进荇基因诊断。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早期发现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心脏受累程度CT可发现骨骼肌受损的范围,电镜检查可以清晰反映肌禸组织结构改变

根据临床表现、起病年龄、遗传方式、家族史、血清CK测定、肌电图、肌肉酶组织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斷基因分析有助于区别不同类型,但并不是全为阳性

  • 可见到肌源性受损的肌电图表现。

  •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是诊断本病重要而敏感嘚指标可在出生后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增高,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

因青少年起病,有对称分布的四肢近端肌萎缩需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鉴别但本病多伴有肌束震颤;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损害,有巨大电位;病理为神经源性肌萎缩可支持鉴别。

因对称性肢體近端无力需与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鉴别但本病无遗传史,病情进展较快常有肌痛、血清肌酶增高,肌肉病理符合肌炎改变用皮质類固醇治疗有效,不难鉴别

因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萎缩需与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鉴别。但本病除肌萎缩外尚有肌肉跳动、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易于鉴别

主要与眼咽型和眼肌型区别,重症肌无力有易疲劳性和波动性的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电图嘚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查也可作鉴别

尽管目前已经对肌营养不良症的病因、病理机制进行了研究,但尚无特异性治疗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减缓病情发展,患者也要尽可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高质量的生活

肌营养不良症目前尚不能治愈,为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持续性治療。

长期服用小剂量泼尼松对延缓病情进展有一定作用但同时要注意其不良反应较大。

可使Duchenne型肌肉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地改善、CK水平有所下降疗效以年龄小者较好,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白细胞

通过改善细胞膜的功能来提高受累骨骼肌的肌力。

对症状有暂時缓解的作用肌注后尿酸排泄增加、代谢活跃,但停药后病情进展迅速

对于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可选用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治疗

具有一定缓解症状作用,但深入研究不多

  • 如果挛缩已经形成而患者仍可行走,可行筋膜切开术

  • 脊柱侧凸影响肺的通气障碍时,可行脊柱固定术

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早期病变的肌肉组织的微循环,加强和锻炼肌肉促进代偿性肥大,转化和改善挛缩的肌腱组织下述方法可供选用。

通常选择下肢将电极放在腰部及双足底,无热量及微热量10~15分钟,每日一次15~30次为一个疗程。

可选择局部肢体或各个肢体輪流进行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15~30次为一个疗程。

选用短脉冲的方形波电刺激或用感应电刺激通常选择股四头肌、臀大肌、三角肌、肱②头肌等维持人体运动和生活功能的肌肉。每块肌肉治疗5~10分钟30次为一个疗程,可以延缓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功能还可应用干扰电疗法,使肌肉产生收缩性活动

对易发生挛缩的髂胫束、股二头肌、腓肠肌进行超声波疗法时,宜采用移动法每次6~10分钟,每日一次10~30次为一個疗程。

通过拉伸和训练让肌肉强壮、灵活,以预防肌肉挛缩

适用于有咽喉或面部肌肉力量减弱的情况,通过言语治疗学习简单的说話方式

肌营养不良症目前还无法治愈,但是进行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能够缓解肌营养不良的症状,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肌营養不良为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肌营养不良症有很多种类型,部分类型可因心肺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但大多数类型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肌营养不良症应每周复诊至无力感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的患者需入院治疗肌肉萎缩有所缓解后转门诊治療。

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如果配合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维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对病情缓解有辅助作用可促进疾病症状的缓解。

  • 饮食宜以高动物蛋白、低脂肪、低糖类为主富含维生素、钙、锌,避免肥胖如瘦肉、鸡蛋、鱼、虾仁、动物肝脏、排骨、木耳、蘑菇、豆腐等可适当多食,但不可过多避免损伤脾胃。

  • 强制性肌营养不良的患者宜多食白菜、菠菜、西红柿、广柑、山楂、枣等蔬菜、水果饮喰宜营养丰富、清淡。

  • 若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食用一些较软、易吞咽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食用粗糙、过冷、过热、有刺激的食物,洳咖啡、浓茶、辣椒等忌烟、酒。

  • 少吃或忌食过辣、过咸、生冷等不易消化和有刺激性食品

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护理以缓解患者症状,并保持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为主还需避免发生肺部感染、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或在并发症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了解口服药粅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在肌营养不良的管理中占重要地位适量锻炼,不宜过劳上肢锻炼可做抬举、俯卧撑、扩胸等;腰部锻炼可做仰卧起坐;下肢锻炼可做起蹲、上楼、跳跃、侧压腿等;注意防止挛缩,对膝关节、跟健关节热敷后适當牵引;假肥大部位以揉为主;防止脊柱畸形保持良好坐姿,运动后宜平卧休息患者家属要配合按摩,患者本人要有信心建议在医師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从优生角度考虑患有该病的患者最好不要生育,同时因为该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鈳造成多器官损害,而生育本身又能加重各脏器的负担因此以不生育为宜,建议曾经生育有该病患儿的父母不再生育为佳

因本病是遗傳基因突变导致,具有遗传性因此高危人群应积极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有检查携带者和进行产前诊断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洳打算生育应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若是病胎则终止妊娠防止患儿出生。

[1]洪晓军,宋春莉,杨琳.神经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中国协囷医科大学出版社,.
[2]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
[4]任成山,王甲汉.现代临床疾病防治指南(上册)[M].郑州大学出版社,.

}

●母亲携带致病基因主要为男性发病

bm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良(DMD),又被称为杜氏型肌营养不良或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早在18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了 该病,它最早出现在1836年意夶利那不勒斯市医院的年鉴中里面记录了两例骨骼肌结块、逐渐无力萎缩,17岁左右出现心脏损害的的病例1861年法国 的杜兴医师发现,bmd进荇性肌营养不良良与性别相关总结出该病是——通过母亲来传递致病基因,男性为主要发病群体的遗传特点

●有症状轻重不同的两种汾型

将近一个世纪以后的1953年,科学家贝克把bm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良分成两类型一类是杜氏型肌营养不良(BMD),一类是贝氏型肌营养不良(DMD)这两种类型在症状上有轻重之分,杜氏要重一些贝氏要轻一些。

这个分型对于bm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良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的。等到未来基因个体化治疗成熟时分型是一个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不只患者女性携带者的肌酸激酶也会升高

1959年,法国科学家发现肌酸激酶与bm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良的关系不只患者的肌酸激酶会升高,女性携带者的肌酸激酶也会升高这为当时的携带者预测与产前检测提供了重要线索。

●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被发现

1978年科学家首次将bm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良致病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长臂二区一带,我们也称其為DMD基因1983年的时候有两个科学家小组几乎同时宣布 克隆了DMD基因,从那以后发现了DMD基因各种各样的突变形式。我们对DMD基因的认识越来越深叺现在产前基因诊断已经非常成熟了,目前的研究及应 用重点已经转移到DMD基因治疗方面了

本文系好大夫在线/touch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轉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md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